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路径

  • 格式:docx
  • 大小:45.15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路径

丽江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自2001年

大型民族风情舞蹈《丽水金沙》一举获得成功以来,丽江文化产业的

发展便倍受世人瞩目。在以后十年多的发展历程中,丽江文化产业再

接再厉,推陈出新,又先后孕育出了众多的民族文化精品,多次赢得

了海内外游客的一致认可与好评。针对丽江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一系

列辉煌成就,国内学者和各大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研究与介绍。回顾

既有研究成果,虽然在数量上颇为可观,内容上也常有引人深思之处,但从总体来看,论述内容多有重复,经验总结不够精炼,史料价值多

于理论价值,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因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和总结

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丽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其实现路径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丽江民间、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各自发力、

形成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丽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中,上述主

体在不同的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按其主导性划分,可将丽江文化

产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民间自发探索阶段、政府聚力引导

阶段和社会广泛参与阶段。

(一)民间自发探索丽江文化产业萌芽于丽江民间艺人,成形于宣科、和长红、兰伟等人的商业化运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丽江古城

里就出现了一群演奏纳西古乐的民间艺人。这些艺人年逾古稀,随身

自带干粮,演奏多是自娱自乐,不以营利为目的。与此同时,丽江当

地的一些书画家市场意识初显,尝试着将东巴字画推向市场。1986年,宣科先生从内容到形式对纳西古乐进行了提炼与包装,运用商业化运

作的手段将其推向市场,一举获得了成功1。1997年,丽江国营企业

原职工和长红借力丽江旅游业发展,自主创业,充分挖掘丽江当地秀

美的自然资源和丰厚的文化资源,将生态旅游与纳西文化相融合,打

造了精品旅游景区——玉水寨。1998年,离退休干部兰伟发起成立东

巴宫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以民间艺术团体和民间博物馆为主干,兼

有传承和展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双重功能2。除此之外,个体老板黄泰设立洛克故居陈列馆、台湾学者于涌兴办私人收藏博物馆、吉鑫宴舞

落户古城玉龙花园、个体经营者李根勇兴建东巴万神园等,丽江民间

力量均对丽江文化产业的早期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自发探索。

(二)政府聚力引导2003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将丽江

列为全国改革试点地区之一,这标志着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步入政府

聚力引导发展阶段。文化体制改革是这一阶段丽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核

心内容,旨在破除束缚丽江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解

放和发展丽江文化生产力。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丽江市首先成

立了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其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丽江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

工作总体方案》。该方案不仅确定了丽江市民族歌舞团等七家不同类

型的国有文化单位为改革试点单位,还提出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

任务和基本原则。第三,针对人们思想上的保守性,相关部门开展了

大量的思想动员工作,例如,通过开会反复学习中央文件精神、积极

组织人员参加云南省举办的研修班、举办丽江文化论坛、邀请省委领

导作动员、请宣科等民营文化企业负责人现身说法等3。第四,制定改革配套政策,助力改革顺利进行。主要表现在设立丽江市文化体制改

革和文化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确保改革成本不会转嫁给企业职工,

从而保证了相关职工的利益。最后,招商引资,内外联合。从丽江以

外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通过与外来优势资源的互补,促成本地文

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印象丽江》、《鲁般鲁绕》、束河古镇、雪山

水城、国际会展中心、国大商城等文化项目都是其中的杰出案例。相

关数据显示,2006年,丽江文化产业经营户已由2001年的840家增加到3100多家;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4亿元增加到6.6亿元,实现税利

从2001年的2900万提升到8000多万元,所形成的增加值占了整个GDP的9.8%4。

(三)社会广泛参与2004年12月,丽江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顺

利通过了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验收,这标志着

丽江文化产业在政府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实践下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

成果,也预示着丽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崭新局面的开始。通过文化体制

改革,一方面破除了长期禁锢在人们思想上的牢笼,唤醒了更多人开

发民族文化资源的意识和决心;另一方面,丽江大量国有文化资产内

在的活力被激发,纷纷走入市场。在随后的发展时间里,丽江文化产

业蓬勃发展,百花齐放,涌现出了更多享誉海内外的文化精品,逐渐

形成了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07年为止,丽江已

拥有艺术演出、电影、文物、艺术品、文化娱乐、音像制品、图书报刊、艺术培训、对外文化交流、网络文化以及印刷业等11个文化市场,20多个经营项目,1697户文化经营单位,从业人员6000多人5。到2011年底,丽江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1亿元,是2005年的3.3倍,占GDP比重达11.8%,比全国的2.75%、全省的6.1%分别高9.05、5.7个

百分点。观看《印象丽江》的人数再创新高,全年共计演出905场,

实现营业收入23164.09万元,同比增长26.50%,实现净利润9756.31

万元,同比增长41.65%。《丽水金沙》演出980场,接待游客52万人次,实现收入8000万元,实现税收510万元6。到2012年,丽江拥有的文化经营户已经达到3100多家,其中,以演艺娱乐业、影视制作、

民族文化体验,文化旅游产品加工销售四大产业为主,涉及20多个经

营门类、16000多名从业人员7。

二、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一)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指在特定时空和条件约

束下,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果后所形成的经验、路径、机制的

总和8。目前学术界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并未达成一致的分类认识。因为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分

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本文从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切入,将现有的文

化产业发展模式概括为三种:非政府主导型、政府主导型、社会共建型。1.非政府主导型非政府主导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指在文化产业

发展的过程中,非政府力量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模式。其中,非政府力

量包括民间艺人、艺术家、文化爱好者、非政府文艺团体及社会组织

等非政府个体或组织。在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早期进程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