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水川镇蒋家湾提灌站申请中型灌区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型灌区可行性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农业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农业灌溉效率,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我国农业灌溉系统亟需改善和完善。
本报告旨在评估中型灌区建设的可行性,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中型灌区建设项目2. 项目地点:我国某省某市3.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约XX平方公里4. 项目投资:预计总投资XX亿元三、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迅速,农田面积较大,但现有灌溉系统老化严重,灌溉效率低下。
新建中型灌区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
2. 技术可行性分析中型灌区采用现代化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能够有效节水、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同时,配备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精准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
3. 经济可行性分析根据初步估算,中型灌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在XX年左右,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新建灌区将带动当地农业产值的增长,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 环境影响分析中型灌区建设项目将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消耗等。
但通过合理规划和环保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风险评估1. 政策风险政策环境的变化可能对项目的实施产生影响,需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变化,及时调整项目方案。
2. 技术风险灌区建设涉及到多种先进技术,技术不成熟或出现故障可能影响项目进展,需要做好技术风险管理。
3. 市场风险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需求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项目方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五、建议与展望综合以上分析,建议在充分考虑风险的基础上,推进中型灌区建设项目。
同时,应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中型灌区建设项目将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提灌站建设申请报告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我们决定申请建设一座提灌站。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提灌站的建设背景、建设内容和建设意义。
一、建设背景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且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
为了解决农田灌溉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们决定在该地区建设一座提灌站。
提灌站将能够收集雨水和地下水,通过提灌设备将水源提升至灌溉需要的地方,从而解决农田灌溉的难题。
二、建设内容
提灌站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灌设备:包括水泵、管道等设备,用于将水源提升至需要的地方。
2.水源收集系统:包括收集雨水和地下水的设施,确保水源的充足。
3.灌溉系统:包括灌溉管道、喷灌设备等,用于将水源输送至农田进行灌溉。
三、建设意义
提灌站的建设对于当地农业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解决农田灌溉难题:提灌站将能够解决农田灌溉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2.提高农业产量:充足的灌溉水资源将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3.节约水资源:提灌站能够有效利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从而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4.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农业的发展将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综上所述,提灌站的建设对于当地农业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希望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批准,尽快开展提灌站的建设工作。
建设提灌站将有助于改善当地农业灌溉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关于修建灌溉水渠的申请报告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我们村的灌溉水渠。
大家都知道,咱们村是个靠天吃饭的地方,天气好,农田丰收;天气不好,那真是“风调雨顺”成了奢望。
我们最近发现,咱们的水渠老化得厉害,像个“老头子”,动不动就堵,水流不畅,种地的心情都被影响了。
想想,以前那条水渠可是流淌得像小溪一样,哗哗的声音让人心情舒畅,现在却是静得可怕。
为此,我觉得有必要提个申请,修建一条新的灌溉水渠。
2. 修建水渠的必要性2.1. 提高灌溉效率首先,咱们村的农作物种类繁多,从小麦到玉米,都是一把好手。
但是水渠不畅,水就像“水中捞月”,费尽心思却得不到,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试想一下,如果有了新的水渠,水流顺畅,那我们的作物就能喝上“饱水”,一定能长得更壮更绿,收成自然就好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水渠修好了,我们的庄稼也能迅速成长。
2.2. 降低劳动成本其次,咱们种地的可不是轻松活,浇水这事儿可得花不少力气。
以前为了让水流到每一块田地,我们几乎是“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
如果水渠修好了,浇水变得省时省力,大家就可以腾出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儿,比如休息、聊天,甚至发展一下其他副业。
这样一来,生活质量也会大大提升,谁不想过上“日子好得像蜜一样”的生活呢?3. 预期效果3.1. 经济收益如果水渠顺利修建,我们的经济收益肯定会大幅提升。
试想一下,农田产量提高了,大家的收入自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咱们的农民兄弟姐妹们,辛辛苦苦一年,收入不够花,心里那个急呀!有了好的水渠,咱们就能做到“人勤春来早”,收成也会跟着多起来,日子越来越好,没准还能给孩子们攒个学费,教育投资绝对是值得的。
3.2. 社区凝聚力最后,修建水渠不仅是为了农田,还是为了咱们的社区。
大家一起出力,共同参与,修渠的过程就像“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写照。
想象一下,大家一起动手,聊聊天,唱唱歌,那种气氛就像过节一样热闹。
向水利局申请排灌站报告范文尊敬的水利局领导:您好!我是[具体地区名称]的一名村民(或者代表[具体地区名称]全体村民),今天斗胆给您写这封信,就像一个渴望得到超级英雄帮助的小老百姓一样,迫切地希望能得到水利局对我们地区建设排灌站的支持。
咱们这儿的情况呀,就像一场“水的闹剧”。
每到灌溉的时候,那真叫一个头疼。
您看啊,水源离我们的农田就像隔着千山万水,大家只能像蚂蚁搬家似的,用各种小水桶、小推车去运水,累得够呛不说,效率还特别低。
这就好比一群饿汉,面前有一锅美食,却只能用小勺子一点一点地挖着吃,急死人了。
再说说排水的时候,那更是一场“水患灾难片”。
只要下一场稍微大点的雨,农田就变成了“汪洋大海”,庄稼在水里泡着,就像一个个可怜的落汤鸡,只能眼巴巴地等着水退去。
可这水退得那叫一个慢啊,感觉就像蜗牛在爬。
这样下去,咱们农民的心血可就全泡汤了,一年的收成没了指望,就像煮熟的鸭子飞了一样,大家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所以啊,我们就盼星星盼月亮地希望能有个排灌站。
这个排灌站要是建成了,那可就像给我们这片土地请来了一个“水精灵管家”。
灌溉的时候,它能轻松地把水引到每一块农田里,就像给庄稼们打开了一个个小水龙头,让它们畅快地喝水,茁壮成长。
排水的时候呢,它又能像一个超级抽水机,迅速把多余的水抽走,让农田不再被水淹,保证庄稼们有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我们也知道,建设排灌站不是一件小事,需要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是我们相信,在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这一定不是梦。
我们当地的村民也都特别积极,大家都愿意出一份力,不管是帮忙搬运材料,还是在建设过程中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都不在话下。
就像大家常说的,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咱们齐心协力,这个排灌站肯定能建起来。
再次恳请水利局的领导们能考虑我们的申请。
这不仅仅是一个排灌站,更是我们农民的希望和未来啊。
要是能批准,那可真是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我们这片土地肯定能焕发出新的生机,结出更多的果实。
申请灌溉项目报告介绍本报告旨在提出一个灌溉项目申请,旨在解决农业领域中灌溉问题。
通过灌溉系统的自动化,我们可以提高农田的效率,并保障作物的稳定生长。
本项目将详细描述问题背景、解决方案以及预期结果。
问题背景灌溉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灌溉方法常常不够高效,可能导致浪费资源和能源。
农民往往需要依靠经验和人工判断来决定何时进行灌溉,这可能导致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智能化的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灌溉问题,我们将开发一种智能灌溉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数据分析来优化灌溉过程。
下面是我们的解决方案的步骤:1. 传感器安装我们将在农田中安装多个传感器,以收集和监测关于土壤湿度、温度和气候条件的数据。
这些传感器将实时传输数据到中央控制系统。
2. 数据收集与分析中央控制系统将收集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并利用数据分析算法进行处理。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系统将能够了解土壤的水分状况以及相关的气象信息,以便准确地判断何时进行灌溉。
3. 自动灌溉系统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系统将自动控制水泵和灌溉设备,确保适量的水分供应到农田中。
系统将根据土壤湿度和气象条件来调节灌溉的频率和水量,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
4. 远程监控与控制我们将开发一个用户界面,使农民能够远程监控和控制灌溉系统。
这将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方式来调整灌溉参数,并随时了解农田的状况。
预期结果通过实施智能灌溉系统,我们期望达到以下几个结果:1.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系统将根据实时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灌溉决策,减少了不必要的水资源消耗,减低了浪费。
2.农田效率的提升:通过自动化灌溉系统,农民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和监控农田。
准确的灌溉将有助于提高作物生长的质量和产量。
3.环境保护:智能灌溉系统将减少土壤污染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友好。
结论智能灌溉系统是解决农业灌溉问题的一种创新方法。
通过对土壤和气候数据的分析,系统能够自动决策并控制灌溉过程,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田产量。
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设计报告编制提纲一、项目背景1.灌区的概况:灌区的面积、地理位置、灌溉方式等。
2.灌区存在的问题:灌水量大、浪费严重、效益低下等。
二、项目目标1.节水目标:减少灌水量、改善灌溉效果、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2.经济目标:增加农业产值、提高利润率、改善农民收入。
3.环境目标:降低水资源消耗、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项目内容1.灌区节水技术改造方案:包括改造灌溉设施、改善土壤水分管理、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等。
2.项目实施步骤:设计、施工、试验、验收等。
3.技术支持和培训计划:帮助农民学习和掌握新的节水技术,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产出效益。
四、项目预期效益1.节水效益:预计减少灌水量,提高灌溉效果,增加灌溉水利用率。
2.经济效益:预计增加农业产值,提高利润率,改善农民收入。
3.环境效益:预计降低水资源消耗,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五、项目实施计划1.时间安排:明确项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3.风险评估和管理计划: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六、项目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分析项目所使用的节水技术的成熟度和适应性。
2.经济可行性:分析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和收益率。
3.社会可行性:分析项目对农民收入、就业和社会效益的影响。
七、项目评估指标1.节水率:衡量项目的节水效果。
2.经济效益指标:包括投入产出比、利润率、财务内部收益率等。
3.社会效益指标:包括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就业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
八、项目可行性结论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评估,得出项目的可行性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以上是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设计报告的提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编写。
一、报告概述尊敬的[相关部门名称]: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报告旨在申请将[原灌溉区域]的农田进行灌溉改种,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二、项目背景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原灌溉区域]位于[具体地理位置],属[气候类型]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2. 现有农作物种植情况:目前,[原灌溉区域]主要种植[原农作物名称],由于品种单一、技术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原因,农民收入较低,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3. 灌溉设施现状:[原灌溉区域]的灌溉设施较为陈旧,灌溉效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三、改种理由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灌溉改种,可以实现土地的多样化利用,提高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
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种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农作物,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3. 节约水资源:改进灌溉设施,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 保护生态环境:改种适宜的农作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四、改种方案1. 灌溉设施改造:对现有灌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2. 农作物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优质农作物品种。
3. 种植技术培训:对农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
4. 市场拓展: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五、预期效益1. 经济效益:通过改种,预计每亩土地可增加收入[具体金额]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提高[具体百分比]%。
2. 社会效益:改种项目可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 生态效益:改种项目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六、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为改种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中型提灌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中型提灌站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
中型提灌站是指将地下水提升到地表,并通过管道输送的设施,广泛用于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等领域。
本报告将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技术可行性1. 设备选择中型提灌站的设备选择是保证其技术可行性的核心。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水泵、管道和控制系统,确保能够稳定、高效地提供水源。
2. 能耗评估在中型提灌站的可行性研究中,需要考虑能源消耗情况。
通过对设备能耗的评估和分析,确定可行的控制策略,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3. 安全运维中型提灌站需要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运维流程,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减少故障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经济可行性1. 投资成本中型提灌站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投资成本。
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要对设备、施工、土地等方面的成本进行评估,并结合预期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投资的合理性。
2. 经济效益中型提灌站在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通过对增产效益、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研究,评估中型提灌站对农业、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
3. 运营成本中型提灌站的运营成本包括设备维护、能源消耗、人工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运营成本的评估,结合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中型提灌站的经济可行性。
四、环境可行性1. 水资源利用中型提灌站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其环境可行性。
通过研究提灌站的用水量、用水方式等因素,评估其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
2. 噪声、振动控制提灌站的运行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对周边环境和生态造成一定影响。
通过采取噪声、振动控制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中型提灌站的环境可行性。
3. 废水处理中型提灌站的运行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
通过合理的处理措施,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提高中型提灌站的环境友好性。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中型提灌站的技术、经济和环境可行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技术可行性方面:–选择适合的设备,确保水源的稳定供应。
第1篇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解决XX村农业生产用水困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特向贵单位提出打井灌溉申请。
二、项目背景1. 村情概况XX村位于我国某省某市某县,全村共有XXX户,XXX人,耕地面积XXX亩。
该村地处丘陵地带,地形复杂,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条件较差。
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农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2. 问题描述(1)灌溉水源不足。
该村现有灌溉设施老化,灌溉水源主要依靠天然降雨,导致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2)水资源利用率低。
由于灌溉设施落后,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农业生产成本高。
因灌溉水源不足,农民不得不购买高价水,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三、项目目标1. 解决XX村农业生产用水困难,提高农作物产量。
2.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项目内容1. 打井工程(1)井位选择:根据该村地形地貌和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选择井位,确保井水充足、水质良好。
(2)井深设计:根据地质条件,确定井深,确保井水稳定、可靠。
(3)井筒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保证井筒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灌溉设施建设(1)灌溉渠道:新建灌溉渠道,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2)泵房建设:建设泵房,配备水泵,实现灌溉自动化。
(3)灌溉管网:铺设灌溉管网,将井水输送到农田,实现精准灌溉。
3. 水资源管理(1)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用水户的权利和义务。
(2)加强水资源监测,确保水资源合理利用。
(3)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节水意识。
五、项目效益1. 经济效益: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 社会效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白银区水川镇蒋家湾提灌站申请中型灌区报告一、灌区基本情况1、社会经济情况白银区水川镇位于白银市东南,距市区23公里,西临皋兰县什川乡,东连白银区四龙镇,北接白银区强湾乡,南与榆中县青城镇隔河相望,属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陇中部。
水川镇总占地面积97平方公里,南北长约21公里,东西宽约9公里,海拔1400-2236米,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
黄河延本镇南缘自西北向东流过,流程28.5公里,年平均力量15001435871432,农业灌溉用水主要要是提灌黄河水。
地貌为干燥剥蚀地山中的洪积,冲积平原,地形平缓,土壤养分含量高,适宜于种植农作物。
水川镇现辖13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6453户,2.6万人,劳动力人口0.95万人。
现有耕地面积2.7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06亩,有效灌溉面积2.21万亩,人均水地0.85亩。
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9351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18803万元,工业总产值7831万元,其他66878万元。
粮食总产值600万公斤,蔬菜总产值12750万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395元,是白银市的林、渔业、蛋禽肉,蔬菜基地之一。
水川镇蒋家湾提灌站位于水川镇东部,坐落于风光优美的黄河之滨,其农田灌溉服务范围为水川镇顺安、均安、熙春、五柳、桦皮川等五个村,25个村民小组、2322户、9751人,其中劳动力4487人,灌溉面积1.19万亩,人均水地面积1.22亩。
2004年灌区农业产值达到73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60元,主要农作物为蔬菜、小麦、玉米,以蔬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高效日光温室的扩大,灌区已成为白银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之一。
2、工程基本情况蒋家湾电力提灌工程始建于1961年,现已运行44年之久,经过长期不断的改建和扩建,目前已建成桦皮川川头子、石咀子、蛤蟆窝子三处水源提灌工程,形成6级提灌工程体系,灌区设计灌溉面积达到1.49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9万亩,保证灌溉面积达到1.19万亩。
已累计建成泵房18座,实际总装机2366KW/34台,提灌净扬程151.5米,设计提水流量1.12m/s,实际年提水量570万立方米。
现有干渠14条,长度22.75公里,其中已衬砌5.96公里,渠系建筑物28座;支渠34条,长度28.35公里;斗渠54条,长度65.8公里,现已压设各类管道4.7公里。
工程设施完好程度:其中I级占60%,II级占40%。
完善的工程设施系统为灌溉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贡献。
二、规划设计概要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我们本着对灌区广大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灌区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及农田实际灌溉需求出发,制定各项切实可行的规划。
根据灌区发展总体规划,水川镇蒋家湾提灌站,累计修建泵房18座,设计总扬程170米,设计提水流量1.12 m/s,设计灌溉面积1.49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9万亩,规划新发展灌溉面积3020亩,规划改善灌溉面积2000亩,其中:一、桦皮川川头子:设计总扬程50米,设计提水量0.13 m/s,设计灌溉面积0.2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27万亩,规划新发展灌溉面积100亩,规划改善灌溉面积500亩,有甘、支、斗渠18条,长度11.5公里,已衬砌1.01公里,需衬砌10.49公里,新建渠系配套建筑物18座。
二、石咀子:设计扬程170米,设计提水流量0.66 m/s,设计灌溉面积0.85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64万亩,规划发展灌溉面积2150亩,规划改善灌溉面积1000亩。
有干、支、斗渠49条,长度58.58公里,已衬3.45公里,需衬砌55.13公里,新建渠系配套建筑物49座,更新改建泵房4座(土木结构),更新管道1公里。
三、蟆窝子:设计扬程90米,设计提水流量0.33 m/s,设计灌溉面积0.35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2万亩,规划发展灌溉面积770亩,规划改善灌溉面积500亩。
有干、支、斗渠35条,长度46.45公里,已衬砌1.5公里,需衬砌44.95公里,新建渠系配套建筑物25座,规划更新管道0.3公里,规划更新改建泵房1座(土木结构)。
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为灌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方向,使灌区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三、工程建设简要过程水川镇蒋家湾提灌工程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
长期以来,我们围绕解决群众用水困难问题,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灌区效益为目标,通过工程提留、折旧、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和争取上级立项扶持等各种途径,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下大力气加强灌区各项工程建设,促进灌区不断发展。
建设初期,灌区只有三级提灌工程,灌溉面积3900亩。
通过不断努力,到了70一80年代,提灌工程逐渐增建至四、五、六级,总有效灌溉面积也达到了1.19万亩。
其中主要提灌工程,如桦皮川川头子提灌工程,1965年建成,一级提灌,灌溉面积1500亩,经1985年改建后,灌溉面积发展到0.27万亩;石咀子提灌工程1961年建成,三级提灌,灌溉面积1500亩,经1985年建后,成为六级提灌,灌溉面积发展到0.64万亩;蛤蟆窝子提灌工程1961年建成,一级提灌,灌溉面积发展到0.28万亩。
一代一代的水利工作者,通过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促进灌区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工程竣工验收水川镇蒋家湾电力提灌工程于60年代初建完工和80年代改建完工后,分两次,经上级水管部门检查后验收合格,投入运行。
其中桦皮川川头子、石咀子、蛤蟆窝子电力提灌工程分别于1985年改建完工后,经上级水管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投入正常运行,开始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灌区管理机构、组织和人员编制水川镇蒋家湾提灌站隶属于白银区水川镇水管所管理,经2005年水川镇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后,根据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对蒋家湾提灌站灌区进行全面整改,按照灌区的实际情况,本着减员增效的原则,建立切实可行的岗位编制,整改后,将家湾提灌站灌区管理机构下设“三股一办”,即办公室、灌溉股、工程股、财务股。
同时,蒋家湾提灌站提灌区在桦皮川川头子、石咀子、蛤蟆窝子公设6个配水点,负责灌区经常性管理工作。
6个配水点依次为:桦皮川川头子配水点、大坪配水点、西坪配水点、二、三台子配水点、老水地配水点、蛤蟆窝子配水点。
整改后,蒋家湾提灌站灌区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如下:现在各类工作人员总计89人,其中管理人员25人,收费人员6人,配水员10人,巡渠员48人。
其中川头子配水点编制如下:工作人员总计20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收费人员1人,配水员5人,巡渠员11人。
石咀子配水点共4个,依次为大坪配水点、二、三台子配水点、老水地配点,编制如下:工作人员总计50人,其中管理人员15人,收费人员4人,配水员4人,巡渠员27人。
蛤蟆窝子配水点编制如下:工作人员总计19人,其中管理人员7人,收费人员1人,配水员1人,巡渠员10人。
蒋家湾提灌站工作人员全部亦工亦农人员,实行聘用制,按岗定编,使灌区内人人有活干,事事有人管,达到精简、高效的运行管理模式。
六、主要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及实施情况水川镇蒋家湾提灌站自建立以来,为了用好管好水利工程设施设备,强化工程管理和人员管理,不断加强灌区制度建设,逐步健全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长期以来,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规章制度,内容涉及工程、财务、灌溉、人员管理等灌区管理的各个方面。
主要规章制度包括:工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灌溉管理制度、泵房值班制度、电工制度、泵房操作规程、配水管理制度、考勤制度、事故处理暂行办法等各项运行管理体制及岗位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站长、会计员、出纳员、保管员、电工、配水员、巡渠员、分水员、收费员职责。
着力提高灌区经济效益和职工待遇,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灌区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德方向发展。
主要规章制度如配水管理制度实施后,灌区每年按照农业生产需要订出灌水时间和灌水计划,尽量满足灌溉用水需求,坚决杜绝无票供水和放人情水,做到灌溉“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增强了配水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财务管理制度实施后,进一步规范了单位财务行为,使财务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财经纪律,严格进行经济核算,正确提供财务资料,认真做好财务收支计划、成本核算和各项经济指标考核工作,促进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
工程管理制度实施后,着重从设备完好率、安全运行率等方面很抓工程的管理维护,着力提高灌区八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工程运行的良性循环,促进灌区自我维持,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附:灌区各项主要制度七、灌区经济效益情况水川镇蒋家湾提灌站灌溉范围顺安、均安、熙春、五柳、桦皮川等五个行政村,25个社,2322多户,9751余人,农业种植结构为蔬菜7287亩,小麦3451亩,玉米1547亩,油料10亩,林果40亩,蔬菜种植面积最大,产量大,品质优、科技含量高,蔬菜产品运销陕、宁、青、新省及京、津沿海等地,是白银市主要蔬菜生产区之一。
2004年,灌区蔬菜产量达到7200万公斤,小麦产量86万公斤,玉米产量116万公斤,鲜果产量11万公斤,灌区五村农业生产值达到73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60元,经济和社会效益你都比较显著。
蒋家湾提灌站当年总收入103.39万元,全部为水费收入,当年总支出103.39万元,其中工程维修支出12.99万元,工资31.11万元,电费29.84万元,固定资本折旧费提留为15.45万元,管理费及其他14万元,职工收入年均0.39万元。
八、灌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一)从在的问题1、灌区水利工程设施大都修建于60—70年代,工程设施标准低,设施不配套,设施陈旧老化,经营状况差,运行效率低,耗能大,提高了供水成本。
具体表现为:5座泵房机电设施经多年运转,其中15台严重老化,急需更新改造;部分泵房进出水管老化、需更换,包括进水管∮300钢管300米,出水管道∮300钢管1000米;干渠长22.75公里,需衬砌,斗渠65.8公里你,需衬砌。
2、灌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运行机制不规范,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人员大多数为亦工亦农,素质较低,多数为初中文化程度,观念陈旧,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缺乏创新意识。
3.灌区职工的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困难。
(二)今后的做法围绕上述存在的问题,今后我们要继续努力探索,不断加强灌区改造和经营管理力度,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把灌区经营管理工作做好:1、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强化灌区经营管理,为灌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