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保守治疗护理观察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1
肠梗阻病人的临床护理观察与体会何昭华高梅兰罗菊兰刘春莲江西省峡江县人民医院(331409)【摘要】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多发病。
肠梗阻的共同的症状与体征是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腹胀。
但由于梗阻的部位、梗阻的性质、有无血循环障碍而使临床表现、疾病的治疗方案以及疾病的转归有很大不同,因此护士敏锐观察力,积极的护理对疾病的痊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肠梗阻护理肠梗阻是肠内容物因各种不同的原因不能顺利通过肠道,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我们通过多年对各类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观察体会总结如下:一、病因和分类1.1. 动力性肠梗阻:发病较少。
是由于肠蠕动功能不良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传递运送,无器质性的肠腔狭窄。
常见于各种重症肺炎、脓毒症、肠炎所致的中毒性肠麻痹或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低血钾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或是因肠道神经发育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巨结肠、幽门肥厚性梗阻等。
而痉挛性肠梗阻甚少见,如肠道功能紊乱和慢性铅中毒引起的肠痉挛,多为暂时性。
1.2 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管血运障碍,使肠管丧失运动功能,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
1.2 单纯性肠梗阻:仅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无肠壁血运障碍。
1.3 绞窄性肠梗阻:肠壁血运存在障碍的肠梗阻。
2.1 根据梗阻部位分类:高位和低位肠梗阻。
3.1 根据梗阻程度分类: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4.1 根据病程长短分类: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二、临床表现腹痛、呕吐、腹胀、便秘和停止排气排便是肠梗阻的典型症状,但在各类肠梗阻中轻重并不一致。
腹痛肠梗阻的病人大多有腹痛。
在急性完全性机械性小肠梗阻病人中,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
是由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所引起。
多位于腹中部。
常突然发作。
逐步加剧,持续数分钟后缓解。
间隙期可以完全无痛,但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再发。
而低位梗阻则可因肠胀气抑制肠蠕动,故绞痛亦轻。
肠梗阻注意事项肠梗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道腔内的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道,造成肠道梗阻的一种疾病。
肠梗阻的症状有很多,如腹痛、呕吐、肚子胀等。
肠梗阻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以下是肠梗阻注意事项:1. 寻求医疗帮助:一旦出现肠梗阻的症状,应立即就医。
肠梗阻需要进行专业治疗,包括手术等。
及时就医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饮食控制:肠梗阻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
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等食物。
可以选择易消化、低纤维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以减轻肠道负担。
3. 休息调理:肠梗阻患者需要适当休息,并避免剧烈运动。
休息可以减轻腹部的疼痛感,并有利于肠道的恢复。
4. 忌烟戒酒:烟酒对于肠梗阻的恢复没有益处,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因此,肠梗阻患者应尽量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 注意用药:如果需要用药,应遵医嘱服用,不可自行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有些药物可能影响肠道动力或加重肠梗阻。
6. 观察病情:患者应密切观察自己的病情变化。
如果出现腹痛加剧、呕吐频繁、体温升高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7. 避免便秘:肠梗阻患者在饮食上应注重膳食纤维的摄入,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预防便秘。
避免长时间久坐,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
8. 遵医嘱治疗:肠梗阻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进行,一般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患者需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9. 积极调节情绪:长期的肠梗阻病程可能对患者的心情和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患者需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寻求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和关心。
10. 定期随访:肠梗阻患者治疗后,应定期复查和随访。
定期复查可以了解肠道恢复情况,及早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也需要注意生活的调理,以促进肠道的恢复。
以上注意事项只是一些常见的建议,具体情况还需咨询医生。
肠梗阻禁食与及时就医是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要点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得到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在患者的护理中,禁食和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要点。
本文将详细探讨肠梗阻禁食和及时就医的原因及其对患者的重要性。
一、禁食的原因禁食是肠梗阻患者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减轻肠道负担肠梗阻患者由于肠道被梗阻导致食物无法通过,此时继续进食会增加肠道压力,加重病情。
因此,禁食可以减轻肠道负担,降低对梗阻部位的压力,有助于减缓病情的发展。
2. 避免肠壁穿孔肠梗阻引起的肠道积聚物和气体堆积,会增加肠道内的压力,进一步导致肠壁血液供应不足,甚至会引发肠壁穿孔的风险。
禁食可以降低肠道内的气体和压力,减少肠道壁受力,从而降低肠壁穿孔的风险。
3. 防止呕吐和误吸肠梗阻患者由于肠道受阻,食物不能正常通过,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呕吐症状。
呕吐不仅会加重肠道扩张,还可能导致误吸,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禁食可以减少呕吐的发生,降低误吸的风险,保护患者的呼吸系统健康。
二、及时就医的重要性在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中,及时就医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及时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缓解病情,并提高治愈的机会。
1. 确定梗阻部位和原因只有通过专业的医疗检查才能明确肠梗阻的部位和原因。
不同部位和不同原因的肠梗阻,在治疗上有所不同,因此及时就医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2. 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肠梗阻患者常常伴随着剧烈的腹痛、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及时就医可以得到有效的疼痛缓解措施,并通过药物或手术等治疗方式,控制病情的进展,减轻病痛。
3. 预防并发症和救治措施肠梗阻患者若不及时就医,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肠坏死、脓毒症等,甚至危及生命。
及时就医可以及早发现并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相应的救治措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总结:在护理肠梗阻患者的过程中,禁食和及时就医是非常关键的要点。
肠梗阻的术后护理,你要知道张医生是急诊科一名医生,前段时间接诊一名病患,患者是由家属通过简易担架送到医院,来时患者表情极其痛苦,捂着肚子发出痛苦呻吟,在医生临床诊断后确诊肠梗阻。
结合临床资料发现,肠梗阻是因为不同原因发生肠道障碍,最终造成肠道与全身病理变化,比较典型临床症状:腹痛和腹胀等,同时还会存在恶心与呕吐等。
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是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均有较为理想治疗效果,为了保证患者临床疗效,还需要全面展开护理干预,避免发生术后复发等。
那么,对肠梗阻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呢?下文主要针对肠梗阻术后护理进行阐述。
1肠梗阻肠梗阻是因为不同原因造成肠内容物无法正常运行,是临床比较常见急腹症。
对于肠梗阻患者来讲,通常先出现功能性变化,然后发生体液与电解质流失,使其出现继发感染等,最终造成休克和死亡。
如果患者未进行有效诊断和治疗,并缺少相应处理措施,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肠梗阻常见临床表现:腹痛与腹胀,同时还会出现肛门不能排便排气等,其中腹痛症状比较典型,甚至出现阵发性加重,使其病情持续发作,从而出现呕吐症状。
如果梗阻部位较高,呕吐频率较高,梗阻部位偏低发生呕吐情况也会明显减少,一旦患有肠梗阻,可以将其分为急性与慢性,在患者休息后症状未发生好转,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目前,比较常见病因为饮食不节和饮食缺少规律性,部分患者还做过腹部手术治疗,从而引发肠管粘连,此类患者较多,同时还需要注意老年人和儿童,应该对其予以高度重视,以便于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
由此可见,肠梗阻患者需要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方法,例如:狭窄性肠梗阻患者,向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方式治疗,患者病死率8%,如果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患者病死率会达到20%-75%左右。
2肠梗阻术后护理方法2.1 体位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给氧治疗,并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发生误吸情况。
麻醉清醒状态4-6h,即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平稳状态,需要取卧位状态,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主要是指观察其生命体征与腹部症状,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腹痛与腹胀情况,注意患者呕吐和肛门排气等。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肠梗阻怎么办覃喜(达川区中医医院;四川达州 635000)肠梗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导致这种疾病产生的原因有许多种,并且这种疾病对病人的影响也极其巨大。
一些急性肠梗阻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很难获得快速有效的诊断结果,而且这种疾病的发展过程非常迅速,所以导致形成了较高的死亡率。
尤其是在一些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患者中,出现死亡几率较大。
除此之外,一些年龄较大且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其死亡风险也较其他患者稍高一些。
由此可见,这一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和风险不容小觑,因此,患病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就医,积极配合治疗。
一、肠梗阻的症状 1.腹痛腹痛是肠梗阻最常见的症状, 呈现间歇性、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疼痛性质可为绞痛,腹痛程度与肠梗阻程度、梗阻是否影响血管供血有关。
患者常表现为阵发性的绞痛,这种发作常常是突然性的,然后疼痛感会急剧加强,有时会持续数分钟,一阵发作之后无任何痛感,然后会再次发作。
阵发性疼痛有时候每2到5分钟就会发作一次,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阵发性的绞痛也是肠梗阻最为常见的症状表现。
2.呕吐呕吐也是肠梗阻的常见症状,肠梗阻患者几乎都会发生呕吐的情况。
早期肠梗阻患者经常发生的呕吐属于反射性的呕吐,而到后期经常发生的呕吐属于反流性的呕吐。
因为梗阻的位置不同,呕吐的内容物也会有一定的不同。
因消化道不通畅引起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而肠道梗阻的位置也会影响到患者呕吐的频率,比如高位梗阻的患者呕吐情况更为频繁,而低位梗阻的患者相对来说出现呕吐的情况较晚一些,并且也不如高位梗阻的患者呕吐次数多。
呕吐物多为肠内容物,常伴有粪臭味。
3.腹胀患有肠梗阻的患者还会有明显的腹胀症状,但是这种症状更多的出现在病情中期或晚期。
根据患者出现梗阻位置的不同,发生腹胀现象的位置也会有所变动。
并且常表现为不规则性、弥漫性隆起,甚至可见到肠型,尤其是低位小肠梗阻,往往会使患者出现全腹的膨胀。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方法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肠梗阻患者的护理非常关键,能够帮助他们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1. 饮食护理肠梗阻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少食多餐:肠梗阻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较弱,容易产生腹胀、恶心等不适感。
因此,患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形式,分散饭量,减轻消化负担。
(2)易消化、低脂饮食:选用易消化、低脂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软糕等,避免食用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
(3)禁忌食物:患者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浓茶等,以防刺激胃肠道,加重症状。
2. 药物护理肠梗阻患者在药物治疗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减轻疼痛:肠梗阻患者常常伴随腹痛症状,可以给予合适的止痛药物,如非处方的布洛芬、阿司匹林等,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2)促进肠道蠕动:肠梗阻病情较严重时,消化道蠕动减弱,容易导致胃肠功能障碍。
可以给予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如甲硝唑、尤拉西得等,帮助恢复肠道功能。
(3)抗呕吐药物:肠梗阻患者常常伴随恶心、呕吐症状,可以给予抗呕吐药物,如多潘立酮、布拉加酮等,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 环境护理肠梗阻患者的环境护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保持空气流通:保持病房的通风良好,避免空气污浊,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防治感染:患者的免疫力较弱,易感染,因此,病房内要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3)病情观察: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监测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
4. 心理护理肠梗阻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1)情绪支持:积极与患者沟通,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2)休息调节: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3)帮助疾病认知: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肠梗阻的发病原因、预后以及注意事项,提供健康教育,增强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依从性。
肠梗阻的术后护理措施肠梗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胃肠道疾病,病情严重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手术后的护理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并促进早期康复。
本文将介绍肠梗阻的术后护理措施,以帮助护士和医务人员更好地照顾患者。
1. 术后24小时的护理术后的最初24小时是最关键的时期,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
以下是一些建议:•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任何异常变化都需要及时报告给医生。
•观察伤口:检查手术切口,观察有无出血、渗液或感染迹象。
•监测尿量:记录患者的尿液排出量,以确保患者的肾功能正常。
•配置静脉输液:根据医嘱配置适当的液体输注给患者,以维持电解质平衡和水分稳定。
•监测排气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排气情况,排气是肠道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
2. 术后饮食护理在术后的早期阶段,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饮食护理。
以下是一些建议:•NPO护理:患者在手术后的最初12-24小时内通常是禁食的,以保护肠道,并减少恶心和呕吐的风险。
•渐进式饮食:随着患者的康复,可以逐渐增加饮食,从清液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最后再过渡到普通饮食。
这样的渐进过程有助于患者的胃肠道逐渐适应食物,减少不适感。
•小餐多餐:建议患者采用小餐多餐的饮食模式,以减轻对肠道的压力,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
3. 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常见的问题,适当的疼痛管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以下是一些建议:•疼痛评估: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以便采取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
•给予镇痛剂:根据医嘱给予适当剂量的镇痛剂,以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
常用的镇痛剂有阿片类药物和非阿片类药物。
•监测镇痛效果和副作用: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和可能的不良反应,报告给医生并调整镇痛剂的剂量。
4. 康复护理术后恢复是肠梗阻患者重要的阶段,以下是一些建议:•早期活动: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早期活动,包括起床活动和行走。
适度的活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并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老年患者急性肠梗阻在保守治疗中的护理体会作者:张旭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11期【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急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护理研究,对老年肠梗阻患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明了老年患者比较适宜采用保守治疗。
对于老年患者的护理主要是要在四个方面做好,下文会一一阐述。
【关键词】老年;肠梗阻;保守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31-01我国的社会已经开始进入老年化结构,老年群体基数越来越大,老娘肠梗阻患者的数量也在增加,可是老年肠梗阻患者,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差,发病的原因复杂多样,病情发展比较快,因此给治疗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风险也随之增加,内科并发症比较多[1],所有目前医疗界也在致力于研究较好的治疗老年肠梗阻的方式。
保守治疗可以让患者承受较小的痛苦,并且经济性好,患者的负担较小。
所有老年患者比较适宜采用保守治疗来针对早期肠梗阻治疗。
本文就我院对于肠梗阻老年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经验进行了研究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一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1、老年肠梗阻的病因特点:老年人由于体内脏器“老化”,消化、吸收、分泌、蠕动等功能容易紊乱而形成肠梗阻,肠道消化液分泌减少,肠蠕动无力,一些在老年人体内未能顺利排出的食物残渣聚集成密结的粪块堵塞肠腔,形成食物性肠梗阻,其他疾病、药物也使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进一步降低,也是诱发食物性肠梗阻的因素[2]。
精神高度紧张、习惯性便秘等因素使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影响胃肠蠕动。
大幅度的身体扭转,造成肠道扭曲,也会造成肠梗阻。
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机能减退及疾病引起的退行性变,使肠道免疫力下降易发肿瘤,日常活动量减少及并发多系统疾病,也是诱发肠梗阻的主要因素之一[3]。
2、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特征:肠梗阻老年患者的发病率比较高,而且病情急,同时伴随多种并发症,因此对于老年患者的肠梗阻特征,需要采取保守治疗,这是比较恰当的治疗方法。
精品文档
.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选择治疗方法的根据是肠梗阻的严重程度,
较轻的肠梗阻或一般的单纯性肠梗阻及大部分粘连性肠梗阻,均可以经保守治疗缓解症状。
保守治疗的手段有:
1禁食禁水,尽可能减少胃肠道的负担,也是帮助胃肠道恢复功能的重要方法。
2胃肠减压,这是肠梗阻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可以将吞咽到胃肠道的气体、积存在胃内的
气体、胃液吸出体外,缓解胃肠道的张力,有利于肠梗阻的恢复。
3静脉输液,其目的在于补充水分、补充营养及一些电解质和维生素,有必要时还要补充一
些血浆或输血。
4应用抗生素,目的是预防肠道细菌和肺部感染。
5肥皂水灌肠,可以帮助患者排出大肠中的粪便。口服石蜡油,起到润滑肠道、协助肠内容
物顺利通过的作用。
其他的方法还有中药、针灸等中医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并不能解决问题,就必须考虑手术治疗。
肠梗阻的四大主要表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重视腹部观察
腹痛: 早期为阵发性,如腹痛间隔期由长变短,应通知医生 排除绞窄性肠扭转、
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后 可适当给予解痉药物
呕吐: 注意观察量 、性质、间隔时间。高位肠梗阻出现的频率大,时间早。呕吐
物为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低位肠梗阻出现的时间较晚,两次呕吐间隔时间长,呕吐
物常带有粪臭味;较窄性肠梗阻的呕吐物为血性呈棕色。
腹胀:肠梗阻病人出现较迟的一个症状,低位性肠梗阻腹胀较为明显,反之则梗阻
部位越高症状越不明显。
排便排气:不全梗阻和高位梗阻的患者仍可有少量排便排气
**全身情况的观察:不完全梗阻或梗阻在回肠下段时,早期:口渴、疲倦。
完全梗阻超过三天者出现腹胀明显、口干舌燥、尿少、眼窝凹
陷,甚至神志不清、体温 脉率升高,直至休克。继续发展出现代谢性酸中毒CO2
分压升高:嗜睡、软弱、呼吸困难。
**静脉补液;电解质,根据尿量及血钾报告,确定以防缺钾引起肠壁的麻痹性扩张从
而产生持久性肠膨胀或出现肌肉无力、心率失常。抗生素现配现用,按时输入保证
血液中的有效浓度。
一般情况的观察
神色 生命体征 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