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母猪喂养方法母猪的喂养对于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正确的喂养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还可以保证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下面将介绍一些母猪喂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母猪的饲料要保证全面均衡。
母猪在怀孕和哺乳期间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持胎儿的生长和哺乳过程。
因此,饲料中要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可以选择一些专门用于母猪的高营养饲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合饲料,确保母猪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其次,要合理控制母猪的饲料量。
在怀孕初期,母猪的饲料量可以适当增加,但不宜过量,以免影响母猪的消化和生长发育。
在怀孕后期和哺乳期间,可以逐渐增加饲料量,满足母猪生理需求。
但同样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喂给过多的饲料,要分几次喂养,保证母猪的消化吸收。
此外,母猪的饮水也非常重要。
母猪在怀孕和哺乳期间需要大量的水来维持新陈代谢和乳汁的分泌。
因此,要保证母猪随时有充足的清洁饮水,定时更换饮水,确保水质的清洁卫生。
另外,母猪的生活环境也要保持干净整洁。
母猪怀孕和哺乳期间的生活环境对于母猪和仔猪的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定期清理猪舍,保持干净卫生,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最后,要定期对母猪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
怀孕和哺乳期的母猪需要定期接受兽医的检查和指导,确保母猪的健康状况良好。
同时,要按照兽医的建议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猪的常见疾病,保证母猪和仔猪的健康。
综上所述,母猪的喂养方法包括保证饲料全面均衡、合理控制饲料量、保证充足的饮水、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整洁以及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为猪场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喂养哺乳期的母猪营养需要粗蛋白质日粮粗蛋白质不须低于15%,且最好包括少许的动物性饲料,如鱼粉等。
日采食量体重180公斤~200公斤的母猪,在无青饲料时,泌乳盛期每日每头应喂给全价配合饲料不低于5.5公斤~6公斤。
饲粮中所消化能不宜低于12.55MJ。
矿物质和维生素母猪每日随乳汁排出钙12克~16克,磷9克~10克,加之母猪本身正常新陈代谢需要的钙、磷,所以,哺乳母猪的饲料中,每公斤应有0.9%~1%的钙、0.7%~0.8%的磷。
含维生素饲料对促进母猪泌乳和仔猪发育是十分有利的。
仔猪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维生素雏鸟几乎都是从母乳中所摄取。
母猪如果缺少维生素A,就会造成泌乳用量和乳质下降。
缺乏维生素D,则引起猪只产后瘫痪。
保证充足的饮水泌乳量母猪60天泌乳量:地方小猪种为300公斤~400公斤,大猪种和国外引进的瘦肉型品种如大约克夏、长白等为600公斤左右。
放乳次数和间隔母猪放乳时间较短,间隔时间较长,前期好于后期,白天好于夜间。
孕妇当天放乳时间最长,达46.75秒,第3天为22秒,以后逐渐变短,到断奶(60天)前1天仅有11.1秒。
放乳间隔时间随泌乳期延长也逐渐延长,40天以前大体间隔45分钟~60分钟,40天~60天阶段为60分钟~80分钟。
影响因素泌乳量与猪体重的关系较大,大型母猪泌乳量非常高,小型母猪或产仔数少的脂用型猪种的泌乳量低。
杂种母猪在泌乳量上能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调整母猪产后的待仔数,使其占满全部的有效乳头,可以充分发掘母猪的泌乳潜力,增加泌乳量。
患乳房炎的母猪病产奶量明显回升,甚至无乳。
产生乳房炎的原因:一是产前减料不及时,尤其是青绿肉质饲料,以及产后加料过急,尤其是高蛋白质、多水分饲料。
二是产仔过多,未剪牙,争抢乳头时咬伤乳头,使母猪疼痛,不让仔猪哺乳,进而酿成乳房炎症。
三是环境和疾病。
饲养管理要点运动上才要让母猪带领仔猪在运动场上竞赛活动。
这样能提高母猪孕激素量,改善乳质,促进仔猪发育。
妊娠母猪营养管理制度一、妊娠母猪的营养需求1. 能量需求:妊娠母猪在怀孕期间能量消耗增加,特别是在妊娠后期,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胎儿的发育和母猪的生理功能。
因此,妊娠母猪的饲料要具有高能量,以满足其能量需求。
2. 蛋白质需求:妊娠母猪在怀孕期间蛋白质需求量增加,主要用于胎儿的发育和母猪身体组织的生长维护。
因此,妊娠母猪的饲料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满足其蛋白质需求。
3. 矿物质和维生素需求:妊娠母猪在怀孕期间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求也会增加,特别是对于钙、磷、铁等微量元素的需求更为显著。
因此,妊娠母猪的饲料要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其需求。
4. 饮水需求:妊娠母猪在怀孕期间由于身体功能的增加,对水的需求也会增加。
因此,要保证妊娠母猪充足的饮水量,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妊娠母猪的营养管理制度1. 怀孕前期(1-60天):在这个阶段,母猪主要需要的是保持身体健康和胎儿的发育准备。
饲料可以适量增加,以满足母猪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
同时,要注意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保证母猪的全面营养。
2. 妊娠中期(61-90天):在这个阶段,母猪的胎儿开始迅速生长,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支持其发育。
因此,饲料中要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的含量,同时继续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添加量。
3. 妊娠后期(91-114天):在这个阶段,母猪的胎儿已经基本发育完毕,但体重依然在增加。
此时,母猪的能量需求急剧增加,因此饲料中要增加高能量的成分,以满足其需求。
同时,还要继续增加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以确保母猪和胎儿的全面发育。
4. 分娩前期:在分娩前几天,母猪的能量消耗会明显增加,需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来支持分娩及哺乳后的恢复。
因此,饲料中要增加高能量、高蛋白质的成分,以确保母猪顺利分娩并恢复健康。
5. 分娩后期:在分娩后,母猪进入哺乳期,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支持哺乳和恢复。
饲料中要增加高能量、高蛋白质的含量,同时继续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母猪和幼猪的全面营养。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1.哺乳母猪的环境要求:确保母猪舒适的住所和良好的通风系统。
猪舍内温度适宜,通风良好,防止过度拥挤和过分噪声。
2.饲养与饮水:哺乳母猪需要高品质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
饲料应符合合理的营养需求,其中包括高能量、高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定期提供新鲜水源,并确保水源清洁无污染。
3.饲喂方式与时间安排:一般来说,哺乳母猪应在产仔后24小时内开始进食。
一开始可以提供容易消化的饲料,如高水分的饲料。
并逐渐过渡到更均衡的饲料。
饲喂时间应固定,避免频繁换饲喂时间,以养成母猪的饮食规律。
4.疫苗免疫:母猪需要进行常规的疫苗免疫,以预防常见的猪源疾病。
如口蹄疫、猪瘟和猪肺疫等。
提前制定并执行免疫计划,定期接种疫苗以保持良好的免疫状况。
5.配种与妊娠管理:合理的配种管理可以提高母猪的受孕率和产仔率。
确保配种的母猪健康,合适的身体条件,并在适宜的发情期进行配种。
一旦确认受孕后,关注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如适量增加饲料和营养补充。
6.哺乳期管理:母猪分娩后,要确保乳汁充足。
观察母猪乳房的状态,如有乳腺炎等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乳汁质量。
对乳猪通过猪流行性腹泻等疾病的威胁做好防控工作。
7.杂交和品系选择:选择优质的品种和个体进行繁殖,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针对不同的饲养环境和市场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8.定期体检:定期检查母猪的身体状况,包括体重、体温、乳房状况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保持母猪的健康状态。
9.饲养记录与数据管理:建立健全的饲养记录系统,包括配种、分娩、断奶等记录,以及疫苗免疫和体检结果等。
通过数据管理和分析,及时调整饲养策略,提高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总的来说,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合理的环境、高质量的饲料和水源,定期免疫和体检,合理的配种和妊娠管理,以及建立健全的饲养记录和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合理的管理,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饲养哺乳母猪要在良好的环境下条件,这样能避免母猪感染疾病,从而减少仔猪的发病率,提高成活率,在保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后还要有充沛的泌乳量,因为母猪泌乳量的多少关系到仔猪的营养需要及正常的生长发育,以下是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
粪便要随时清扫,即做到母猪一拉大便就立即清扫,并用蘸有消毒液的湿布擦洗干净,防止仔猪接触粪便或粪渣。
保挣清洁干燥和良好的通风,应有保暖设备,防止酸风侵袭,做到冬暖夏凉。
2、保证充足的饮水
除断奶前1~2天少饮水外,哺乳母猪需水量大,整个哺乳期要给予充分的清洁饮水,才能有正常的泌乳量,在泌乳高峰前后,1天饮水量不得少于25kg。
许多母猪产栏中的乳头饮水器不能提供足够数量或质量的水,应定期检查流速(2~3L/min)和流量,或料喂完后在料糟中加满水,即提高母猪采食量,又满足饮水的需要。
若有条件,此期可多喂青绿多汁及根茎类饲料,以增加泌乳量和提供充足的维生素。
要定期检查饮水器的出水状况,如有异常要设法加以解决。
3、全方位观察母猪
注意观察母猪采食、粪便、精神状态及仔猪生长发育等健康状况,母猪若有发烧要严禁使用大剂量的安乃近之类药物,否则会引起心力衰竭。
4、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夏季在哺乳母猪饲料中加入0.1%~0.2%的碳酸氢钠和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红糖等,既能增加适口性,增知热能,减少热损耗,也能显着提高母猪产后头10天的采食量,从分娩到断奶体重损失少,断奶仔猪的体重也较大。
哺乳母猪的饲养方法哺乳期是母猪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母猪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哺乳母猪的饲养方法。
一、饲养环境饲养环境是影响母猪产后恢复和哺乳效果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保持猪舍温度适宜,不宜过高或过低。
理想的环境温度为20-25摄氏度,母猪在这个范围内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生产能力。
其次,保持猪舍的适宜湿度,保证空气流通,减少静电和疾病传播。
二、合理饲料配置哺乳母猪的饲料配置要根据母猪的需求和生产阶段进行调整。
产后1-3天是母猪分泌初乳的关键期,饲喂初乳保健饲料,保证母猪的能量供给和对乳汁的质量。
从第4天开始,逐渐将初乳保健饲料和产仔后饲料混合饲喂,直到断奶前逐渐增加产仔后饲料的比例。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状况,避免母猪因为饲料原因感染病菌。
三、饮水管理哺乳母猪的饮水管理非常重要。
母猪哺乳期间饮水量会明显增加,保持水源的干净和充足供应是保证奶水质量和母猪健康的关键。
定时清洁水槽和更换水源可以减少细菌滋生和疾病传播。
此外,应注意给母猪提供温水,以帮助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四、定时哺乳母猪哺乳期间的定时哺乳对于保持奶水充足和提高猪仔的生长能力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母猪每天哺乳2-3次,哺乳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20-30分钟左右。
哺乳时要注意确保母猪乳头通畅,避免发生乳房炎等疾病。
五、增加饲料营养价值哺乳母猪需求大量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镜,特别是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
因此,在饲喂母猪的饲料中应增加蛋白质含量,补充足够的能量,同时要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
六、疾病防控母猪哺乳期间免疫力相对较弱,易受到各种病菌的侵袭。
因此,疾病防控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保持猪舍的卫生,定期清理杂物和猪粪尿,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此外,也需要进行疫苗接种,定期检查猪只身体状况,及时诊断和治疗疾病。
七、注意重视观察和记录在饲养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观察母猪的喂食情况、体温、乳汁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哺乳母猪的疾病预防工作-养猪技术哺乳母猪日进食能量不足,母猪就要消耗背标变为母乳的能量,日进食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母猪就会动用肌肉组织转化为母乳中的蛋白。
如果体能过度消耗,一方面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母猪体重的过度损失,造成母猪发情间隔或不发情,甚至下一胎次的产仔数也会下降,母猪将失去连续性高产的性能。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哺乳母猪的疾病预防工作。
1、提供充足的营养哺乳母猪除了要维持自身的基础代谢外,由于其泌乳的需求、体质的恢复、生殖系统的复旧等都需要大量的营养,因此,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是母猪哺乳阶段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各类营养物质都是泌乳母猪必不可少的,主要有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能量。
母猪在哺乳阶段需要的能量要比空怀期高。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母猪每生产1kg乳汁需消化能8. 708 MJ,每千克饲料中含有消化能为12. 983 MJ,哺乳5头仔猪需要4 kg,每增加1头仔猪,需给母猪多饲喂0.4 kg的饲料,因此,单一的能量水平并不能满足所有条件下的泌乳母猪,母猪对能量的实际需求要根据哺乳母猪实际的养殖情况,包括体重、哺乳仔猪数、仔猪的生长率等来决定,只有这样才可满足母猪在哺乳期对能量的需求,才可保证哺乳母猪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使身体和生殖系统得到快速的恢复。
蛋白质。
泌乳期母猪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很高,蛋白质的摄入水平对母猪的泌乳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研究表明,如果将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提高到20. 2%时,赖氨酸提高到1. 12%时,母猪的泌乳量大幅度增加,但是也并不是蛋白质浓度越高越好,一般在泌乳期保持蛋白质的水平在18%,赖氨酸的水平在1.O%的效果最佳。
蛋白质除了对泌乳量有影响外还会影响乳体蛋白质的量,如果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低,则母猪在泌乳期体质蛋白质损失严重,乳中的蛋白质水平也相对的降低。
因此,要保持泌乳母猪日粮中适宜的蛋白质水平。
母猪生产后喂料管理制度一、背景母猪生产后的喂料管理是猪场生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科学合理的喂料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保障母猪生产后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还可以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益。
本文将针对母猪生产后喂料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对猪场的生产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母猪生产后喂料管理原则1. 保证母猪产后的能量和蛋白质供给,以满足其生产后的营养需求;2. 根据母猪生产情况和体重,合理安排饲料的投喂量和配比;3. 尽可能保持稳定的饲料投喂时间和频次,避免造成生产性能的波动;4. 强化饲料管理,确保饲料的新鲜和卫生;5. 不断优化饲料管理制度,提高母猪生产的效益。
三、母猪产后喂料管理措施1. 产后第一周喂料管理母猪产后第一周为奶猪的哺育期,此时母猪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满足哺乳的需求。
因此,在产后第一周,应该增加母猪的饲料供给量,可以适量增加高能量饲料的比例,例如玉米、豆粕等。
同时,还要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避免母猪得到疾病。
2. 产后第二周至断奶期喂料管理母猪产后第二周至断奶期,需继续增加母猪的饲料供给量,并适量调整饲料的配比。
在这一期间,母猪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支持乳汁的分泌和奶猪的生长发育。
此时,可以增加高蛋白饲料的比例,满足母猪对蛋白质的需求。
同时,也需注意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定期清理饲料槽和饮水器。
3. 断奶后喂料管理当奶猪断奶后,母猪的哺乳期结束,此时需对母猪的饲料进行调整。
可以逐渐减少高能量和高蛋白饲料的比例,增加粗纤维饲料的比例,例如青草、秸秆等。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母猪的疾病发生,增强母猪的免疫力。
四、母猪产后喂料管理注意事项1. 营养需求的了解:生产后母猪的营养需求会有所提高,对于不同阶段的母猪,需要了解其不同的营养需求,针对性地进行喂料管理。
2. 饲料配比的精准:根据母猪的生产情况和体重,科学合理地进行饲料配比,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出现。
3. 定期检测体质健康:定期检测母猪的体质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
哺乳母猪的营养需求子猪的成活率和哺乳期间的生长情况影响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
要使子猪在哺乳期间获得良好的成活率和较大的断奶重,我们就应该努力提高母猪的泌乳量和奶水的质量,使子猪吃得好。
总的来说,在哺乳期间给母猪提供充足的营养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泌乳量、最大的子猪增重和母猪以后良好的繁殖性能。
下面就从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方面来阐述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
1.能量哺乳母猪的能量需要分为维持需要、泌乳需要和生长需要。
哺乳期间需要大量的能量,当哺乳母猪摄入的能量不能满足这三种能量需求时,母猪就动用自身体储进行泌乳。
而当母猪体重损失过大时就会影响下一次发情,干扰猪场的生产。
按照目前泌乳母猪日粮能量水平13.6MJDE/千克和平均采食量5千克左右,母猪的能量摄入远不能满足产奶的需要,而必须动用体内的储备,这种能量相对缺乏在整个泌乳期都是存在的,添加脂肪是提高饲粮能量的有效措施,而且还可以增加脂肪酸的含量。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添加脂肪尤为重要,可有效提高日粮能量水平,而且脂肪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体增热较少。
脂肪的适宜添加量在2%~3%,添加过多,饲料容易变质而且增加饲料的成本。
多数试验表明:在泌乳初期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还可以提高日产奶量和乳脂率。
哺乳母猪具有把日粮中的脂肪直接转化成乳脂的能力,在选择脂肪时须注意脂肪酸的构成,建议少使用饱和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含量过高的动物油脂。
旺乳(伟嘉集团)中所添加的均衡脂肪粉含有大量的中短链脂肪酸,转化成乳脂时子猪更容易吸收,为子猪提供能量促进子猪的增重。
2.蛋白质哺乳母猪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粗蛋白含量可配到18%,蛋白原料应选择优质豆粕、膨化大豆或进口鱼粉等。
原本4%或6%的哺乳母猪料本身的可添加空间小,就不可能在预混料中多添加鱼粉等优质蛋白原料。
用户自己添加鱼粉和膨化大豆等又容易买到假的。
而12%哺乳母猪料旺乳有更多的添加空间,为用户解决了买优质蛋白原料难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鱼粉中的氨基酸和猪的理想氨基酸模式是最接近的,在哺乳母猪料中添加鱼粉可以使母猪更好地发挥泌乳性能。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哺乳期是从母猪分娩开始到仔猪断奶结束。
一般饲养条件下,哺乳期为35~42天。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目标就是保证母猪安全分娩,多产活仔,促进母猪产后泌乳,以使仔猪健康发育,快速生长;另一方面,要降低母猪断奶失重幅度,维持正常体况,以便断奶后及早发情,再次配种繁殖。
(1)猪的分娩:①分娩准备。
第一,产栏的准备。
在预产期前1周左右将母猪赶入产栏。
进猪前对产房彻底清扫消毒,须对产栏侧面、底面及用具,用火碱水刷洗消毒,干燥后使用。
对母猪体表也应清洗干净。
第二,接产用具和药品的准备。
如照明灯、干净擦布、锯末、脸盆、温水、去牙钳、5%的碘酒、催产素、青霉素、仔猪保温箱和电热取暖器等。
第三,临产的识别。
主要根据母猪的乳房、外阴和行为表现加以分娩识别。
乳房膨大变硬,出现奶梗,轻轻按摩可挤出乳汁。
当挤出乳汁清淡透明时,分娩近在2~3天内;当乳汁变成黄色胶状,则即刻开始分娩。
但也有个别母猪产后才分泌乳汁。
外阴在分娩前3~5天开始红肿、下垂,尾根两侧出现凹陷。
神经敏感,变得行动不安,分娩前母猪频繁起卧、饮水、排粪和排尿、啃咬圈栏。
②分娩与接产。
第一,分娩。
母猪分娩时多数侧卧,腹部阵痛,全身哆嗦,呼吸紧迫,用力努责。
阴门流出羊水,两腿向前伸直,尾巴向上卷,产出仔猪。
有时,第一头仔猪与羊水同时被排出,此时应立即准备好接产。
胎儿产出时,头部先出来的约占总产仔数的60%,臀部先出的约占45%,均属正常分娩。
第二,接产。
母猪分娩时应保持环境安静,以利于顺利分娩,母猪分娩多在夜间或清晨。
当仔猪产出后,先用清洁的毛巾擦去口鼻中黏液,让仔猪开始呼吸,然后再擦干全身。
接着给仔猪断脐,方法是先使仔猪躺卧,把脐带中血反复向仔猪脐部方向挤压,在距仔猪脐部约4~6厘米处剪断,断面用碘酒消毒。
处理完的仔猪应人工辅助尽快吃上初乳,放在保温箱内取暖。
母猪顺产时,约需2小时左右分娩完毕,产程短的仅需0.5小时,而长的而达8~12小时。
一般母猪很少难产,但有时因胎儿过大、母猪太弱无力阵缩等情况,会出现难产,需进行人工助产。
母猪保健的措施及注意事项作为养殖户,我们都希望母猪能够健康地生产下一代猪。
那么,保健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就介绍一下母猪的保健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饲料和饮水1. 在母猪怀孕前的1-2个月,应给予高蛋白、低纤维的饲料,以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
2. 在母猪怀孕后的前3个月,应给予适宜能量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以满足母猪体内胎儿的发育和生长需求。
3. 在母猪怀孕后的后3个月,应适当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能量,以保证胎猪的生长需求。
4. 母猪在哺乳期需增加饲料的供给量,以满足哺乳对母猪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
还需给予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二、疫病防控1. 在母猪怀孕前要给母猪注射疫苗,预防猪瘟、蓝耳病等疾病。
2. 在猪圈内要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猪粪,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3. 定期对母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4. 保持母猪的免疫力,饲喂高营养饲料,提供充足的水源,保证母猪的身体健康。
三、环境控制1. 维持合适的环境温度,母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宜控制在20-25摄氏度之间。
2. 控制猪舍的湿度,避免过高的湿度对母猪的危害。
3. 保持猪舍的通风良好,以保持空气新鲜,并有效减少细菌数量。
4. 给母猪提供舒适的休息区,保证其充分休息。
四、合理管理1. 控制饲喂量和饲喂频率,保证母猪精神饱满,消化吸收良好。
2. 母猪的怀孕期为114-116天,行为上会发生一些变化。
要密切观察母猪的行为变化,做好日常记录。
3. 合理配种和育种,选择健康、优良的公猪,以提高下一代猪的品质和产仔率。
4. 母猪生产时要注意保持安静,避免外界干扰和惊吓。
及时清理和消毒产房,保持干净卫生。
五、定期检查与补充1. 在母猪怀孕和哺乳期间,需要定期给予营养剂补充,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2. 对母猪进行定期检查,包括体温、体重、激素水平等指标的监测,以及对发情和怀孕情况的诊断。
养殖户在进行母猪的保健工作时要细致入微,尽可能做到事前预防和事后护理。
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
由于哺乳母猪分泌较多乳汁,营养需要远高于妊娠母猪;提高哺乳母猪营养摄入量,需要高营养的饲粮,而且尽可能提高采食量。
初产哺乳母猪和经产哺乳母猪最好能给予不同的饲粮。
初产哺乳母猪饲粮营养标准:消化能3300千卡/公斤、粗蛋白17%、赖氨酸0.9%以上、钙0.9%、总磷0.6%以上;经产母猪营养标准:消化能3200千卡/公斤、粗蛋白16%、赖氨酸0.8%以上、钙0.85%、总磷0.6%;除此之外,还应含有全面、足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
饲粮要达到这样的营养水平,一定要选择优质的原料,夏天高温季节,哺乳母猪采食量下降时,饲粮中添加油脂提高营养供给量是一种好的办法。
哺乳母猪的适宜采食量可由如下公式估算:
哺乳母猪适宜采食量(公斤)=1.5+0.5×所带的仔猪头数
带10头仔猪的哺乳母猪,理论上每天采食量应达到6.5公斤才能保证分泌仔猪所需要的足量乳汁,也不至于体重损失太多而影响下一胎的繁殖性能。
如果母猪采食量太低,可采用如下方法:
1、增加饲喂次数。
2、采用湿喂法。
3、降低猪舍内温度(但要注意仔猪的温度)。
4、饲喂高能量饲料。
5、提供足够的饮水。
6、喂饲时间内尽量让母猪站起来采食。
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1、母猪产前1周进入已消毒过的产房,准备好接产用品,接好红外保温灯。
2、进产房后,根据哺乳母猪膘情,逐渐减少饲喂量,膘情较差的可少减料或不减料。
3、注意观察母猪的临床每1次征兆:(1)产前1周外阴红肿,尾根两侧下陷,俗称“塌跨”,产前1天左右乳头能挤出奶水;(2)产前6~8小时地方品种叼草做窝;引进品种用嘴拱地或用前足扒在地面,精神不安。
来回走动,排粪排尿频繁。
4、分娩过程中有专人看守,整个分娩过程为14小时,一般5~25分钟产出1头仔猪,胎衣排出后立即清除,防止母猪因吃胎衣后吃仔猪。
对于难产,应肌肉注射催产素20~30单位,同时注射强心针,如果半小时后还未产出仔猪,需要人工助产,消毒手臂后伸入产道,掏出大的胎位不正的仔猪,如产道过窄,应请售医做剖腹产。
5、产仔当天不喂饲料,补给麸皮食盐水或麸皮电解质水,以后逐渐增加给料量,1周内使采食量增加到最高水平,随后自由采食,每日饲喂3次,尽量大可能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
严禁供给发霉、变质饲料。
如果母猪产后食欲不振,可用3、4两食醋拌1个生蛋喂给,能在短期提高母猪食欲。
6、供给不间断的清洁饮水,保持产房清洁卫生,防止乳房炎和无乳症的发生。
一旦发生乳房炎,应用于或湿布按摩乳房,并将乳汁挤出。
每天要挤4、5次,坚持3天,待乳房松弛,皮肤出现皱褶为止。
如果乳房变硬,挤出的乳汁呈浓状,还应注射抗菌素进行削炎。
7、母猪断奶前3天,逐渐减少给料量,断奶当天不喂或少喂,待断奶2、3天乳汁分泌逐渐减少后,才可增加饲料量,开始催情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