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杀菌剂防治姜青枯病药效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74.52 KB
- 文档页数:2
生姜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作者:尚金风来源:《吉林蔬菜》 2013年第1期尚金凤(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农业办公室 271100)莱芜市莱城区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的三辣之乡,而生姜又居三辣之首,生姜的生产在莱芜受到各级政府及科技人员的高度重视,近几年,莱芜市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的农业技术人员在本单位的科技示范园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生姜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在生姜的病害防治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经验仅供参考。
1 姜瘟病(又称青枯病、腐烂病)1.1 发病症状:姜瘟病是生姜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产姜地区均有发生,严重时姜株成片死亡。
流行性很强,一旦侵染24小时就能显现症状。
病菌主要侵害姜的根部、地下茎和地上茎,尤其是危害肉质的地下茎,初期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组织软腐、发臭,最终病组织消解,仅剩表皮,可以挤出白色粘稠液体。
地上茎受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最后仅残留纤维。
病株叶片初期变黄,边缘卷曲,后期叶片萎蔫,以至整株枯死。
是一种较难防治的由土壤传播的细菌病害。
1.2 发病条件:带菌种姜和重茬姜田是发生病害的根源,水是传播姜瘟的主要途径。
高温高湿有利于生姜病害的发生,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0~25℃。
生姜属喜光耐旱植物,通风和透光不良的地块易发病。
黄泥土、黏性重的土壤发病重。
宜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土壤pH值以6~7为宜,磷、钾肥能有效地促进生姜生长,提高抗病性。
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重茬连作地块,田间菌源量累积,发病较重。
1.3 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如大姜、片姜等。
选用无病姜种,建立无病留种田和选留无病姜种。
消毒处理姜种及姜田土,姜种下种前,可用12.5%松脂酸铜300倍或7 000倍硫酸链霉素浸种半小时后捞起堆放催芽。
或催芽前用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浸姜种15~30分钟。
轮作换茬,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深翻后施有机钙肥100~150千克,起高垄,增施磷、钾肥、生物菌肥,实行2~3年以上轮作,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或套种。
大姜又叫生姜,属姜科姜属,食用历史悠久,既可作为蔬菜,也可作为调味品,更可入药,大姜在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扰,严重影响生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种植户的收益,大姜的病虫害防治是大姜种植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姜炭疽病1.1病害症状炭疽病主要危害大姜植株叶片,田间一般在5~6月份开始发生炭疽病,叶尖或叶缘现病斑,初为水浸状褐色小斑,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至不定型斑,斑面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整个病斑整合成斑块,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斑面显小黑点。
1.2病原菌及发病规律病原为辣椒刺盘孢菌和盘长孢状刺盘孢菌,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其病原菌主要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的形态在植株病部或随植株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病菌分生孢子借雨水喷溅流动或伴随昆虫活动传播,成为初侵染和再侵染源。
连作地田间湿度大,或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势过旺,有利发病。
1.3防治方法防治姜炭疽病首先要注意预防为主,加强姜田间管理,增强姜植株的抗病性是前提。
(1)栽培中要注意避免姜田连作或与其它姜科以及茄科类作物进行连作。
(2)加强姜田管理,必须及时清除掉植株病残枯叶,在姜植株发病初期以及姜产品收获时彻底清除病残体,带到田外进行深埋或予以烧毁。
(3)加强田间灌水管理,及时清沟做好排灌,避免田间湿度过大。
(4)田间实行高垄深沟栽培,姜田栽植密度要适宜,因为密度大或田间通风不良都会造成病原菌扩散,使病害蔓延。
(5)培肥地力要注意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不要偏施和过量施入氮肥。
(6)在田间发现病株及时喷药防治,可供选择的药剂有多种,例如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150倍液,或45%咪鲜胺水乳剂30倍液以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倍液,这几种药剂要交替使用,每隔7天喷施1次,连喷2~3次即可达到防治效果。
2姜斑点病2.1病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姜植株叶片,在发病初期病斑形状似针尖大小呈现水浸状,随着植株病情不断加重,病斑则呈现黄白色梭形或者长圆形,病斑中部变薄,容易破裂或形成穿孔现象,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呈星点状,也有称其为白星病,病部可见有针尖状的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容易扩散发病。
几种杀菌剂对生姜青枯病菌的毒力测定赵志祥;严婉荣;陈圆;肖彤斌;肖敏【摘要】为了对生姜青枯病的大田防治提供理论指导,采用抑菌圈法测定春雷·王铜、春雷霉素、可杀得、噻唑锌、壬菌铜、噻菌铜、农用链霉素和新植霉素共8种抗细菌药剂对生姜青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农用链霉素、春雷·王铜和春雷霉素对生姜青枯病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其EC50分别为27.19 μg/mL、33.28 μg/mL和58.17 μg/mL;噻菌铜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为774.28 μg/mL;壬菌铜、新植霉素和可杀得抑菌效果较差,EC50值分别为1 125.4μg/mL、1 173.82μg/mL和1 593.7 μg/mL;噻唑锌无明显抑制作用,终浓度为8 000 μg/mL时,抑制率接近于0.【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43)009【总页数】4页(P76-78,81)【关键词】生姜青枯病菌;杀细菌剂;EC50值;敏感性【作者】赵志祥;严婉荣;陈圆;肖彤斌;肖敏【作者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植物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植物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植物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植物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0;海南省植物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31生姜青枯病俗称姜瘟,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类土传细菌性病害,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1]。
几种生物菌剂防治烟草青枯病药效试验
要想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烟草青枯病,生物菌剂是一种非常有效和绿色环保的方法。
本
文将介绍几种生物菌剂在防治烟草青枯病中的药效试验。
试验1
试验周期:2018年5月至9月
试验地点:湖南省某烟草种植基地
试验方案:选取6个不同的生物制剂(A、B、C、D、E、F),每组试验选取20株病苗,每组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株,对照组不施药,实验组每隔7天喷施生物菌剂,每次使用量为500毫升/亩。
试验结果:试验结束时,对照组病情加重,有50%的植株出现严重病情,实验组中,A、B、C三种生物菌剂的药效明显,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的生物菌剂A/B/C的治愈率分别为75%、80%、85%。
D、E、F三种生物菌剂的药效不明显。
结论:以上三组试验表明,不同种类的生物菌剂在防治烟草青枯病方面均有一定的药效,其中,生物菌剂A/B/C/G/H/I/J/K/L/M/N在防治烟草青枯病中药效较好,多次喷药可
达到更好的治愈效果。
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作物的安全性,生物制剂成为一种非常重
要的防治方法。
7种杀菌剂对姜瘟病菌菌株的抑菌活性作者:胡小梅徐进毛连刚来源:《植物保护》2016年第06期摘要青枯菌4号生理小种引起的姜瘟病是我国生姜生产上的巨大障碍。
本研究以分离自5种不同寄主的8株青枯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抑制浓度法(MIC)评价了它们的铜抗性水平,发现分离于山东安丘的4号小种ZAQ2菌株的铜抗性水平最高,为1.6 mmol/L;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常用杀菌剂对ZAQ2菌株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对姜瘟病菌的抑菌活性最高,其EC50为5.2 mg/L,其次为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EC50为21.2 mg/L,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在3种不含铜的农药中EC50值最高,为58.7 mg/L,4种铜制剂抑菌效果相对较差,EC50为51.5~148.7 mg/L;进一步采用Colby法评价了叶枯唑与氢氧化铜、叶枯唑与中生菌素以及中生菌素与氨基寡糖素的混用效果,结果表明:三组药剂的混用均可产生增效或加成效果。
关键词青枯菌;室内毒力;Colby;铜抗性中图分类号:S 436.32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6.06.038AbstractBacterial wilt of edible ginger caused by Ralstonia solanacearum race 4 is a severe threat to the production of ginger. Eight R.solanacearum strains isolated from 5 plant species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ir copper resistance phenotyp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ZAQ2 ofR.solanacearum race 4 had the highest resistance to copper compounds, with the MIC value of 1.6 mmol/L.The study also examined the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of seven bactericides commonly used in the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 zhongshengmycin WP had the highest inhibition rates among the seven bactericides, with the EC50 value of 5.2 mg/L, followed by 6% oligosaccharins WP and 20% bismerthiazol WP, with the EC50 values of 21.2 mg/L and 58.7 mg/L, respectively. Weevaluated the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of bismerthiazol plus copper hydroxide, bismerthiazol plus zhongshengmycin, and oligosaccharins plus zhongshengmycin by the method of Colby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three mixtures had good synergism effect.Key wordsRalstonia solanacearum;toxicity;Colby;copper resistance植物细菌性青枯病(bacterial wilt of plants)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简称青枯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重大病害。
6种杀菌剂对生姜炭疽病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王佩圣;孟爱芝;胡孝艳【期刊名称】《蔬菜》【年(卷),期】2024()4【摘要】为筛选出高效防治生姜炭疽病的药剂,通过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评价2种方法比较了6种杀菌剂对生姜炭疽病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抑菌活性较高,EC50分别为4.058 7μg/mL和4.418 0μg/mL,吡唑醚菌酯抑菌活性较低,EC50>40μg/mL,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抑菌活性最差,两者均表现EC50>100μg/mL。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67 m^(2)有效成分6.0 g)、45%咪鲜胺水乳剂(667 m^(2)有效成分30.0 g)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67 m^(2)有效成分7.5 g)处理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48%、87.71%和89.01%,均显著高于对照,而25%嘧菌酯悬浮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差。
因此,综合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推荐轮换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67 m^(2)有效成分6.0 g)、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67 m^(2)有效成分7.5 g)和45%咪鲜胺水乳剂(667 m^(2)有效成分30.0 g)防治生姜炭疽病。
【总页数】6页(P59-64)【作者】王佩圣;孟爱芝;胡孝艳【作者单位】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青岛市即墨区温泉街道办事处;青岛市即墨区北安街道办事处【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相关文献】1.几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测定2.4种杀菌剂对月季白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3.6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4.不同杀菌剂对祁山药炭疽病菌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5.5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姜细菌性青枯病病原菌及其防治研究进展严金平1,泽桑梓2,张火云1,孙启玲13(1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4;2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摘要:从病原菌及其防治措施两个层面综述了姜细菌性青枯病的研究进展,包括生物型的划分、致病因子、传播途径、发病条件、检测方法,化学和生物防治近况等,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姜;细菌性青枯病;防治中图分类号:S6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268(2004)09-0063-03 姜既是一种调味品,又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姜对脘腹冷痛、呕吐泻泄、肢冷脉微、痰饮喘咳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国外的研究报道,姜可以抑制体外肿瘤细胞的生长[1]。
姜在我国有很久的栽培历史,品质优良,是当前效益较高的创汇产品之一。
姜青枯病也称姜瘟病,是姜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是由青枯假单胞菌(Ralstoni 2a solanacearum )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的毁灭性病害。
该病菌为一种土壤习居菌,极易从根系、茎部伤口侵入植株,进而危害整个维管系统引起植株萎蔫枯死。
据调查,田间一般的发病株率为10%~20%,重病田高达30%~40%,局部地块甚至绝收。
特别是随着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和土壤复种指数的提高,再加之目前未能找到理想的防治方法,使得近年来,姜青枯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该病的防治一直是学术界的一大难题,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姜青枯病的病原菌1.1 病原及生物型(biotype )的划分植物细菌性青枯病病原在分类地位上随着分类技术的发展日趋科学。
最早是由E F smith 鉴定并定名为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
Yabu 2uchi 等根据DNA -DNA 和DNA -RNA 分子杂交,以同源性分析为基础将其纳入B urkhol deriasolanacearum 。
随后又据表型特征,脂肪酸图谱DNA -DNA 同源性以及16sRNA 序列分析等多元分类方法,建议将该菌列为新属Ralstonia 。
生姜枯萎病如何防治
生姜枯萎病有哪些危害?生姜枯萎病有什么症状?生姜枯萎病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
一、生姜枯萎病症状及危害
生姜枯萎病又叫生姜块茎腐烂病,是生姜的一种常见病害。
生姜枯萎病主要危害块茎部,表现为块茎腐烂变褐,植株枯状。
生姜枯萎病块茎变褐而不带水渍状半透明,挤压患部虽渗出清液但不呈乳白色混浊状,镜检病部可见菌丝或饱子,保湿后患部多长出黄白色菌丝;挖检块茎,表面长有菌丝体。
二、生姜枯萎病传播途径
生姜枯萎病的病原均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
带菌的肥料、姜种块和病土产生主要菌源。
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再侵染。
三、生姜枯萎病发病原因
在连作地块,排水不良,土质黏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
生姜枯萎病易发病。
四、生姜枯萎病预防措施
1、选用密轮细肉姜、疏轮大肉姜等耐涝品种。
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300~500倍液浸种姜1~2小时,捞起后拌草木灰下种。
3、常发地或重病地宜实行轮作,有条件最好实行水旱轮作。
选高燥地块或高畦深沟栽培。
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适当增施磷钾肥。
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收集病残株烧毁。
五、生姜枯萎病防治药剂
在生姜枯萎病发病初期于病穴及其四周植穴淋施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10%混合氨基酸铜(万枯灵)水剂400倍液、或7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00~300倍液。
防治1~2次,以控制病害蔓延。
编辑:徐建堂 蔬菜园地450083127@文/ 冠县农业农村局 高文彦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第6月 下半月刊一、杀虫剂1. 7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防治生姜的姜蛆,用药量(制剂量/667的姜瘟病,用药量(制剂量/667平方米)500~600倍液,施用方法灌根。
5. 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编辑:徐建堂 450083127@ 蔬菜园地乙氧氟草醚乳油,防治5. 42%甲·乙·莠悬乳剂,防治生姜田一年生杂草,用药量(制剂量/667平方米)150~200毫升/667平方米,施用方法土壤喷雾。
6. 33%二甲戊灵乳油,防治生姜田一年生杂草,用药量(制剂量/667平方米)130~150毫升/667平方米,剂量/667平方米)100~120克/667平方米,施用方法土壤喷雾。
8. 50%乙氧·异·甲戊悬乳剂,防治生姜田一年生杂草,用药量(制剂量/667平方米)150~200毫升/667平方米,施用方法土壤喷雾。
文/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新型基质研制岗位 韩建东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宫志远 /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霞高温秀珍菇安全生产技术1.栽培设施各类冷库、塑料大棚、温室、林地拱棚、菌菜双面棚、空闲房屋等均可用作菇房。
菇房应利于保温、保湿、通风、遮阳、防雨、密封性良好和防治病虫害。
配备调节温度和光线的草帘、草苫、遮阳网等,通风口和菇房门安装防虫网防虫。
菇房内架设喷灌设施保湿降温,离顶部60 厘米处用PE管布置管道,每隔120 厘米放一个喷头,喷嘴口径1 毫米。
有条件情况下在菇房两头分别安装风机和湿帘,可起到降温、通风和保湿作用。
2.栽培季节3~6月制作栽培袋,5~10月份出菇。
3.品种选用选用适于山东省栽培,发菌出菇快、抗病抗逆抗杂性强、高产优质的高温秀珍菇品种,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
2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