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词汇对比
- 格式:docx
- 大小:22.92 KB
- 文档页数:5
关于韩汉汉字词的研究摘要:随着“韩流”和“汉流”在两国的出现,使得两国人开始注重语言学习。
作为朝鲜族的我在研究生期间学习时发现有很多的汉语词汇和对应的韩语有着很大的联系,有些读音相同,意义相同,有些读音相同,意义不同,因此想通过自己学习汉字词的经历来对留学生教材《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中的汉字词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韩语汉字词;对比研究第一章韩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对比1.1汉字词的历史与由来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汉字词的情况,作者对留学生教材《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一和《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二中汉字词进行整理。
经整理发现:《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中汉字词共有167个,其中同形同义汉字词有98个,同形异义汉字词有18个,异形同义汉字词有51个。
韩语汉字词共占全书的百分之十一左右。
1.2同形同义汉字词“同形同义汉字词”就是韩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在形式上,含义上,都存在相对应的关系,且两者发音也十分相近。
因此无论是汉语学习者还是韩语学习者都很容易掌握,理解,在运用上都比较顺利,出现的错误也相对较少。
例如:人民-??(含义:泛指人)祖国-??(含义:自己的国家。
)1.3同形异义汉字词同形异义词是指完全或者部分意义不同的同形汉字词。
例如:??-(韩语中表示:父亲,家长,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汉语中表示:家父)1.4异形同义汉字词所谓异形同义汉字词是指词语形态不同,但是意义与汉语词汇相同的韩语汉字词。
例如:“??”一词含义为“称号”,而韩语发音为“号称”。
“??”一词含义为“痛苦”,而韩语发音为“苦痛”。
第二章汉字词习得偏误分析2.1受母语正迁移影响由于汉字词在韩语中的比重较大,同形词较多。
两者在词形,词义,发音等方面有很多共同点,因此为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在韩国留学生习得同形同义汉字词时,就出现了正迁移情况。
例如:??-公园,??-教授,??-教室,??-交通,??-空气,??-美国,?-山。
公园:我周末去公园踢足球。
韩汉构词法比较-最新年文档韩汉构词法比较一、基本理论构词法指由语素构成词的法则,是对既成词的结构作语法分析,说明词内部结构中语素的组成方式,对单纯词、派生词、复合词等结构类型作分析。
韩语和汉语词汇都是由一个或几个语素构成的。
构词的语素分为两种,词根(어근)[1]和词缀(접사: 접두사, 접미사)[2]。
二、汉韩构词法的具体比较韩语和汉语的词汇,按照构词语素的多少,都可以被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合成词又包括复合词和派生词。
韩语的构词方法包括:合成法(합성법)、派生法(파생법)和词根创造法(어근창조법)汉语的构词方法包括: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
韩语的“合成法(합성법)”和汉语的复合式,韩语的“派生法(파생법)”和汉语的附加式,虽叫法不同,但实际意义相同。
(一)复合词复合词是指由词根词素相结合而成的合成词。
根据词根和词根的关系,分为五种类型:⑴联合型、并列式:韩语:밤낮(日夜),산수(山水),곳곳(到处)汉语:美好人物动静忘记韩汉两种语言的词汇中都具有联合型的复合词,它们结构相似,都是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的。
⑵偏正型:韩语:바닷물(海水),새집(新家), 첫사랑(初恋)汉语:冰箱新潮雪亮韩汉两种语言词汇的偏正型的复合词结构相似,它们是由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
⑶补充型:韩语:소나무(松树),꽃다발(花束),합성(合成) 汉语:扩大延长提高韩汉补充型合成词具有相同的结构,即由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
⑷动宾型:韩语:a.动宾型:작문(作文),출석(出席) b.宾动型:공차기(踢球),돈벌이(赚钱)汉语:失业动员投资复合词动宾搭配方面,韩语中的汉字词中多动宾型。
而汉语中基本上不存在宾动式。
⑸主谓型:韩语:无汉语:日食月亮耳鸣兵强马壮因韩语的句法是主宾谓的结构,在韩语的复合词中不存在主谓型结构。
(二)派生词由词根和词缀构成。
汉韩语同形同义成语对比研究汉韩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是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交流,这两种语言中也存在一些相似的词汇和成语。
本篇文章将对汉韩语中一些同形同义的成语进行对比研究。
我们来看一下汉韩语中的成语之间的同形同义关系。
在研究中发现,有一些成语在汉韩语中的形式和意义上都非常相近。
汉语中的成语“守株待兔”,意为“指不懂得抓住时机,坐等机会到来”。
而在韩语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成语“수탉이운다”,意为“指机会已错过”。
这两个成语在形式上十分相似,而且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另外一个例子是汉语中的成语“不耻下问”,意为“指不以向下请教为耻。
勇于向比自己水平低的人请教”。
在韩语中也有一个相似的成语“밤断언”,意为“指不认为向别人请教是丢脸的事情。
勇于向任何人请教”。
这两个成语在形式和意义上都相似,都表达了不以向低级别的人请教为耻的意思。
还有一些同形同义的成语在汉韩语之间的用法上有一些差异。
汉语中的成语“回头是岸”,意为“指挽回颓势,改邪归正”,常用来形容人悔过自新。
在韩语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成语“뒤로돌아보다”,意为“指回首往事,反省自己的感受”。
这两个成语在形式和意义上都相似,但在用法上有一些差异。
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汉韩语中形式相同,但意义不同的成语。
汉语中的成语“亡羊补牢”,意为“指事情出了问题后才去采取补救措施”。
而在韩语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晚节不保”。
这两个成语在形式上相同,但意义截然不同。
通过对汉韩语中同形同义成语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这两种语言间存在着一些相似的成语,但在具体的形式和意义上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他们的相似性或许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原因,但在实际使用中还是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其含义。
汉语和韩语词汇对比作者:郑智淑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6期摘要:韩国也是一个汉字文化域的国家,因此,词汇里有很多一样的或者差不多的汉字发音,甚至有的连发音都和汉语一样,所以韩国人学汉语的时候会比别的国家的人相对容易一些。
但仅仅靠这些相同点是不够的,两门语言之间还是有非常多的不同之处,如果只依靠一些相同的发音很容易出错,所以本文中在介绍两种语言词汇的不同之处,希望可以帮助学习汉语的韩国人,让他们学得更容易,避免偏误。
关键词:汉语词汇;韩语词汇;对比;相对同性同义词;绝对同性同义词;同义完全异形词[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2韩国人熟悉汉字,韩语单词中有70%由汉字组成,与其他国家的人相比更较容易接受汉字,韩国学生从小学起就学习汉字,且韩国还有汉字能力考试。
尽管韩国人用的是繁体字,中国用简体字,但只要了解将繁体字变成简体字的几种原则,就没有那么难。
因此,韩国人学习汉语时组词方面相对较容易。
且韩语的汉字发音和汉语发音非常接近,比如,“图书馆”、“豆腐”、“博物馆”、“市场”、“化妆品”、“中国”和“韩国”等单词的读法非常接近,即使不懂意思大概也能猜出来。
还有一些来自古汉语的成语,类似“五十步笑百步”、“九死一生”、“进退两难”,韩国人也都知道意思。
虽然来自韩国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又诸多的优势,汉字、汉文化、汉语发音等的背景,但是,在实际运用当中还是会因为母语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些负迁移现象,从而对汉语的学习造成一些困扰。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列出韩语中和汉语在形、音或者用法、意义上与现代的汉语相同或不同的一些词,让学习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汉语和韩语中的汉语词汇的区别。
下面我们重点从汉字词汇和韩语词汇的比较来分析两种语言的异同。
1、相对同形同义语韩语的汉字词汇和汉语的词汇形态意义不完全一样的叫相对同形同义语,参见下列图表意义汉语韩语汉字意义汉语汉语汉字单词(단어)单词單語不关心(무관심)不关心無關心每天(매일)每天每日办公室(사무실)办公室事務室放假(방학)放假放學星期日(일요일)星期日日曜日歌儿(가요)歌儿歌謠进口货(수입품)进口货輸入品地区(지방)地区地方应考生(수험생)应考生受驗生观看(관람)观看觀覽高速公路(고속도로)高速公路高速道路逃跑(도망)逃跑逃亡枫叶(단풍)枫叶丹楓罚款(벌금)罚款罰金贷款(대출)贷款貸出支付(지급)支付支給辛苦(고생)辛苦苦生入学考试(입시)入学考试入試面试(면접)面试面接处境(처지)处境處地市政府(시청)市政府市廳学分(학점)学分學點开始(시작)开始始作出入境(출입국)出入境出入國学习用品(학용품)学习用品學用品住院(입원)住院入院市中心(도심)市中心都心零食(간식)零食間食不关心(무관심)不关心無關心嫂嫂(형수)嫂嫂兄嫂办公室(사무실)办公室事務室这一类的韩语词,意义上和汉语相同,但是在词形上和汉语或者有一个字相同,或者其中的一个字相同,这样的形式还是可以帮助韩国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母语知识来猜出汉语的意思。
中·韩外来词的对比分析中·韩外来词的对比分析摘要:中韩两国在外来词的借用方面虽然呈现出相似的途径,但由于语言构造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汉语和韩语在外来词的借用以及本土化改造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本文着眼于探索中韩两国外来词的发展历程,以及借用外来词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结合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要素、历史条件,以及民族心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有助于认识中韩两国民族文化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利于语言学习者理解和学习两国的外来语。
1 中·韩外来词的发展历史1.1 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史从中国历史和汉语史看,汉语外来词的介入有三次高峰期:第一次高峰时期:先秦两汉时期秦汉之际有两次大规模的民族接触活动,一是汉语从匈奴语中吸收了一些外来词,另一次是将西域的植物、动物、水果等中国所没有的日常物品用语引进到汉语词汇里。
东汉时通过丝绸之路,大量外来词融入汉语。
第二次高峰期:鸦片战争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西方的科技、思想文化等等开始通过各种路径进入到中国,在此过程中来源于英语、俄语、法语、德语与日语的外来词语增加了汉语的词汇量,同时也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尤其是外来词的类型。
第三次高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中国与西方的交流愈加频繁,在政治、社会、语言以及文化等等上的接触越来越深入。
此时汉语在引进外来词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常见的音译、意译外,也出现了直接引用外文缩略形式的倾向。
当代外来词的引进和吸收已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1.2 韩语外来词的发展历史第一次高峰期:古代至19世纪。
外来语的主要来源是汉语词语,在韩语本土记录符号出现之前,韩国一直使用中国的汉字来记录韩语。
随着中韩两国交流的日趋频繁,中国对韩国及汉语对韩语的影响也逐渐变大,在这个时期,韩国语的书写符号多是中国的汉字,韩国多是直接挪用的汉语译词,只是在书写上采取了繁体形式。
第二次高峰期:20世纪初至1945年韩国光复之前在这一时期,韩语中的外来词多是被动地从日本及西欧国家引进的。
2013.12学教育77韩国语汉字词和汉语词汇词义对比陈洪涓(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中韩在长期的发展历程当中,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来讲,都具有一定共性。
这些共性表现于多方面,而语言则是其中较为明显的一个构成部分。
对于韩国语与汉语词汇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名词、动词之上,而对其它如形容词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本文将对韩国汉字词与汉语词义对比这个角度出发,分析存在于两者之前所不同的词义,旨在更好了解韩国汉字的同时,也加深对我国传统汉字的了解。
[关键词]韩国语汉字词;汉语词汇词义;对比中韩一衣带水,长久以来,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都有广泛交流与合作,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汉字是维系两国关系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纽带之一。
从现存史料发现,在西汉时期,汉字就已开始在朝鲜半岛应用,在韩国人民没有创造韩文之前,由于无自身文字,因而长期是借用我国汉字的。
与此同时,在韩文创投之后,借用汉字的现象也并未完全中断,在韩国语汇系统当中,汉字仍占据了绝对的数量优势。
然而,由于受到韩国本土化的口语以及其它历史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汉语同韩国语当中虽形式一样,但含义却不尽相同,本文将对韩国汉字词与汉语词义对比这个角度出发,分析存在于两者之前所不同的词义,旨在更好了解韩国汉字的同时,也加深对我国传统汉字的了解。
一、关于同形同义词每个词实际上都是由单形以及义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体,对于语言而言,这都是共同的。
盛炎曾经在其“语言教学与原理”当中这样讲:学生在进行第二种语言学习的过程当中,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往往是学生产生语言迁移的根源所在。
如果两种语言具有一定相似性,那么就相应产生正迁移;如果存在区别,那么就可能会产生相应的负迁移,通常也叫干扰。
在学习韩国的过程当中,由于其同汉语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虽可能学得较快,但掌握往往不够精确,这是由于负迁移造成的。
然而,那些二者具有相同意义的字词,则会产生正迁移现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性的记忆。
韩汉成语比较研究中国和韩国是邻近的国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韩国曾在很长时期内,以汉语词汇作为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成语作为韩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深深打上了中国语言文化的烙印,韩汉成语也因此有了较多的可比性。
标签:韩语汉语成语韩语的成语,从来源上来看,可分为两类:原生的和从汉语中引进的。
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
文化交流最基本的手段是语言。
从文字方面来看,中韩两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谁也不可否认的事实。
韩语书面语借用汉字作为记录符号的同时,通过文化的交流,也引进了不少汉语中的成语。
汉语成语在韩国叫“故事成语”“熟语”。
对韩语成语与汉语成语进行对比研究是颇有意义的。
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韩语中的成语,无论是从汉语中引进来的,还是韩语固有的,或者自造的,都与汉语成语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一、从汉语中引进的成语从汉语中引进的成语,在韩语中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保留原生状态的引进成语这类成语是指从汉语中引进到韩语之后,还保留着引进时的状态,从形式到语义都未发生任何变化的成语。
例如:一目了然唇亡齿寒孤掌难鸣一泻千里单刀直入束手无策刻骨铭心雪上加霜不可思议刻舟求剑先见之明苦尽甘来功亏一篑敬而远之巧言令色进退两难九死一生起死回生多多益善一触即发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神出鬼没战战兢兢有名无实同病相怜杀身成仁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四分五裂卧薪尝胆虎视耽耽这类成语比比皆是,在韩语成语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在《朝鲜语辞典》中共有918条,大约占四字格汉字成语的22.35%。
(二)记录形式上有些微改动的引进成语有些成语在从汉语引进韩语后,在记录形式上改动了其中的个别字,实际上是对个别语素进行了替换,但,替换之后,成语的内部结构和整体意义并未发生变化。
根据被替换语素的意义特点,又可以分为两小类:1.根据韩国的风俗、习惯,换用意义相同或语义范畴同类的字。
例如(破折号前边是引进形式,后边是改造形式):三顾茅庐——三顾草庐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茅”是“草”中的一类,“茅”多用来苫房顶,故将用茅苫顶的房子叫“茅庐”,也叫草庐。
韩国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的对比研究○李同健(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摘 要] 中国的汉语对韩国语影响很大,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韩国语中的汉字词,在韩国的国语大词典中,汉字词的收录占接近70%。
本文对韩国语中的汉字词从来源、发展、变化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韩国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 韩国语; 汉字词; 中国文化中图分类号:H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4-0057-02韩国语学习者在学习韩国语时,会逐渐接触大量的汉字词,汉字词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标记为汉字的韩国语词汇。
韩国语研究学者和专家对于韩国语汉字词定义的表述也不尽相同。
汉字词指的是虽然是韩文拼写但可以转写为相应汉字的词。
[1]321汉字词是以汉字为基础在韩国语中产生以及从中国汉语词汇中引入并融入韩国语词汇内的词汇。
[2]39汉字词语,顾名思义,是指可以使用汉字标记的词语,具体而言,就是从汉字词汇中引入或运用汉字自造,并且已经融入本民族词汇系统中的汉字标记词语。
[3]2一、汉字词汇的传入从各类专业书刊给出的定义可以得出,韩国语中的汉字词跟汉字是有很大关系的,但是又不完全是中国的汉字词汇,有的韩国语词汇只是借用了汉语的词汇,用韩国语的符号记录下来而已。
在古代,中国的汉字向东传入朝鲜半岛,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进入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日本最先打开国门接受西方先进文化的熏陶,借用汉字创造出大量的词汇,后来这些词汇又重新回流到中国或在东方文化圈里得以传播,韩语用本民族的语言纪录符号纪录下这些词汇,这些词也属汉字词,所以说有些词汇看上去跟汉语十分接近,有的能望文生义,有的则不可。
汉字是在什么时候传入朝鲜半岛的,至今已经很难作出精确的考证,但公认一般在公元前2、3世纪的战国时期。
因为在朝鲜半岛曾出土大量中国战国时期的钱币,上面铸有三千多个中国古代的文字。
王力也曾指出:“汉语自秦汉以后,由于汉族文化的先进,逐渐传入了外国,特别是日本、朝鲜和越南。
韩汉表示感情的惯用语的对比及教学对策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化大国,汉语和韩语也都是相当具有文化底蕴的语言,古老而悠久。
汉语和韩语中,对于感情的表达有共通之处,也有有所不同之处。
在今天,有很多中韩混合的家庭出现了,有很多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和韩语,所以比较汉语和韩语表示感情的惯用语,以及有针对性的授课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汉语和韩语表示感情的惯用语有什么不同。
许多汉语的用语通常以“我爱你”作为表达表面的感情,但韩语中,可以用“阿布奥可”来表达。
同样,在表达孩子的喜爱时,汉语往往会用“小可爱”来表达,而韩语则用“阿布里科”。
还有,汉语可以用“心动”来表达喜欢,但韩语中有专门用来表达喜欢“拉空布”。
因此,当我们在教授学生汉语和韩语表达感情的惯用语时,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
首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汉语和韩语在表达感情上有所不同,并且要求他们把汉语和韩语表达感情的惯用语结合起来使用,从而掌握两种语言的精髓。
其次,我们也可以通过对话活动,让学生更加熟练地使用汉语和韩语表达感情的惯用语。
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掌握两种语言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学会正确使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让学生看电影和电视剧,让他们熟悉汉语和韩语表达感情的惯用语,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听力水平和语言能力。
最后,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使用汉语和韩语表达感情的惯用语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汉语和韩语表示感情的惯用语无疑是一种巧妙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的语言。
如果我们教师充分利用上述对策,让学生牢牢掌握这些惯用语,进而把两种语言表达感情的惯用语熟练掌握,一定会让学生的汉语和韩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总之,在汉语和韩语中,表示感情的惯用语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成分,所以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对策,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些惯用语,运用自如,并且能够把汉语和韩语表示感情的惯用语准确表达,掌握如何正确地使用它们。
汉韩语交通词汇比较韩语的交通词语中,有一些词在汉韩两种语言里对应的汉字及其含义是完全相同的,有些词的字形完全相同,但它们却可能表示完全不同的含义。
也有的是同义异形的词。
还有一些词看起来是相对应的,但其实它们的语义范围是不能完全重合的。
另外还有一些词在韩语里没有与汉语相对应的汉字。
标签:汉语韩语交通词汇比较引言韩国是与中国交流历史最悠久、关系最密切的国家之一。
韩语里45万左右的汉语词语中汉字占70%,而汉字词到现在还占韩语常用词的25%.由于韩语汉字词和汉语词有着密切的关系,韩国学生对汉语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但在一些汉语词汇的使用上还是会出现错误。
两国虽然都使用汉字,但用法上还会有很多不同。
韩语在借用汉字时由于受到自身语言内部系统的影响,加上借入的时代不同,同一个词在韩语中出现了多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会给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带来障碍,起了“负迁移”作用。
在交通工具词汇方面也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如果不深入学习,会出现交际上的障碍,给生活带来不便。
本文拟从韩汉语交通词汇的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希望对中韩两国学生语言的教学和学习有所帮助。
交通词汇的内容很多,包括名词、动词、量词等,这里列出一部分常用的名词,两种语言的对比如下表所示: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韩语中使用的汉字都是繁体字,除去繁简字的差别,这些交通词语中有些词两种语言对应的汉字及其含义是完全相同的,但很多还是有差别的,有的是同形异义,也有的是同义异形,还有一些词看起来相对应,但语义范围不能完全重合。
下面将根据这三种类型的差别,对汉韩语交通词汇中的名词进行对比。
一、同形异义的词上面所列词中同形异义的词有汽车/汽車,电动车/電動車。
现代汉语中“汽车”的意思是内燃机做动力、主要在公路上或马路上行驶的交通运输工具,通常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橡胶轮胎,用来运载人或货物。
而韩语中的“汽車”真正对应的汉语却是“火车”。
事实上,汉语的“火车”在日语中对应的汉字也是“汽車”,陈天华作为留日学生,使用“汽車”一词应该是受了日语影响。
浅谈韩汉构词法的异同作者:文朗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0期摘要:韩语和汉语的语系不同,韩语是一种黏着语,它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特征。
本文尝试从构词法的角度出发对韩语和汉语词汇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对两者构词方法的异同进行比较,了解韩汉构词法的异同,希望可以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构词法;韩语;汉语;词根;词缀[中图分类号]: H0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2一、前言韩语和汉语由于历史上中韩两国的频繁交流,不可避免地受到彼此的影响,尤其是在词汇方面。
韩语词汇由四个部分构成:汉字词、固有词、外来词、混合词。
据韩国韩文学会统计,其中固有词约占30%,汉字词占60%以上,外来词约占7%左右,混合词约占3%左右。
而韩语是一种黏着语,主要依靠词后面的助词变化来表示这个词在句子中的地位。
不过发生这些变化的词类主要是动词、形容词以及一部分副词。
名词(不论是汉字词韩式固有词)本身不能进行形态变化,而是在名词后面加上一些组词成分来表示句子中的各种语法意义。
构词法指由语素构成词的法则,是对词的结构作语法分析,说明词内部结构中语素的组成方式。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把现代汉语词汇按照构词语素多少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合成词按照构造方式又分为重叠、附加、复合三大类。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大家所熟悉的汉语构词类型出发,对韩语词汇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并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观点。
二、韩汉构词法的具体比较韩语和汉语的词汇,按照构词语素的多少,可以被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
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造方式包括:重叠式、附加式、复合式。
韩语的构词方法主要可分为:重叠法、派生法、合成法。
(一)重叠式汉语中的重叠式指的是语素的重叠,重叠后一般会产生与其基式不一样的语法意义。
如:妈妈、看看、通红通红、休息休息韩语中也存在重叠式,如:마마妈妈、점점渐渐、전전궁궁战战兢兢、남남外头人、살살轻轻地、식식하다(重叠式+后缀)(二)附加式(韩语中称为“派生法”)韩语中的派生法与汉语的附加式的实际意义相同,都是把词缀粘附在词根上的构词方式。
汉韩语拟声词对比引言汉韩两种语言中都存在拟声词,这些词语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人类情感和动作的声音以及事物的状态等来传达意思。
虽然汉韩语拟声词在表现形式和用法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它们在表情达意和增强语境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汉韩语拟声词的定义、对比分析、语法差异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定义拟声词是指模拟自然界声音、人类情感或动作声音以及事物状态等的声音词汇。
汉韩语拟声词均由辅音、元音和韵尾等语音成分组成,但两种语言中拟声词的构成方式存在一定差异。
在汉语中,拟声词通常由两个音节组成,第一个音节为声母,第二个音节为韵母,例如“喵喵”、“咕噜”。
而在韩语中,拟声词也有两个音节,但第一个音节为辅音,第二个音节为元音和韵尾,例如“hôrng-hông”(轰隆)。
对比分析1、相似之处(1)自然界声音:汉韩语拟声词都包含许多模仿自然界声音的词语,如“喵喵”(汉语)和“kiao-kiao”(韩语)都表示猫的叫声,“呼呼”(汉语)和“ho-ro”(韩语)则模仿风声。
(2)人类情感和动作声音:汉韩语拟声词也都有表达人类情感和动作声音的词语,如“哈哈”(汉语)和“ha-ha”(韩语)都表示笑声,“嘟嘟”(汉语)和“dudu”(韩语)则模仿汽车的喇叭声。
2、差异之处(1)音节结构:汉语拟声词通常由两个音节组成,而韩语拟声词则由三个音节组成。
例如,“喵喵”是汉语中猫的叫声,而韩语中表示猫叫的“kiao-kiao”则由“kiao”和“-kiao”两个音节组成。
(2)语音成分:汉语拟声词主要通过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使用来模拟声音,而韩语拟声词则需要借助词尾的音变来完成。
例如,“呼呼”是汉语中风的声音,其中“忽”的韵母u和“呼”的韵母u相配合,而在韩语中表示风的“ho-ro”中,“ho”的元音o和“ro”的韵尾-o 相配合。
语法差异1、汉语中的语法特点(1)声母和韵母的配合:汉语拟声词的第一个音节(声母)和第二个音节(韵母)在发音上需要相互配合。
汉韩语同形同义成语对比研究汉语和韩语作为东亚两个重要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成语体系。
汉语和韩语中也存在着一些同形同义的成语。
这些成语在形式上相似,意义上相近,但是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它们的使用方式和侧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汉韩语同形同义成语进行对比研究,以展示两种语言在成语领域的共同点和差异。
我们来比较一些形式上相似的成语。
1. 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vs. 지로위마 (ji-ro-wi-ma)这是一个同形同义的成语,意味着故意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在汉语中,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有人蓄意掩盖真相,故意误导他人。
在韩语中,这个成语也有相似的意思,用来形容有人故意混淆事实,混淆视听。
2. 隔岸观火(gé àn guān huǒ) vs. 격안관화 (gyeok-an-gwan-hwa)这是另一个同形同义的成语,意思是从旁观看火灾。
在汉语中,这个成语形容人在别人遭受灾难时不愿帮助,只是站在旁边观看的现象。
在韩语中,这个成语也有相似的意思,用来形容不愿帮助别人,只是站在一边观看的人。
除了形式上相似的成语,汉语和韩语中还存在一些意义上相近的成语,尽管它们的形式并不相同。
1.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vs. 초목계병 (cho-mok-gye-byeong)这是一个意义相近的成语,意思是把草木等非敌人的事物都当作敌人看待。
在汉语中,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过度警惕,过分紧张的心态。
在韩语中,这个成语也有相似的意思,用来形容过度戒备,过分警觉的态度。
2. 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vs. 진룅발괴 (jin-ryung-bal-goe)这是另一个意义相近的成语,意思是发声震动聋人的耳朵。
在汉语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文才或者辩才过人,能够引起极大的轰动和震动。
在韩语中,这个成语也有相似的意思,用来形容说话或者文章引起极大反响,产生轰动效应。
关于中文与韩文的同异比较(修改版)关于中文与韩文的同异比较韩语诞生的历史渊源韩国语(,Korean)简称韩语,是韩国的官方语言,于1443年,由世宗大王发明。
相对于朝鲜的地理位置而言,韩国首都首尔(原名汉城)就是自1392年以来的李氏朝鲜首都,所以韩国的“标准韩国语”更接近朝鲜半岛分裂前的官方标准语言。
朝鲜人在15世纪以前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采用汉字来纪录他们的语言。
谚文(即韩文或朝鲜文)创制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没有代替汉字成为书写朝鲜语的文字。
到了20世纪初,由于受到日本语的影响,韩文开始与汉字并书,并且此时的“韩汉混写文”成为了书写朝鲜语的主要方式。
朝鲜半岛独立以后,南北韩政府基于民族性的考量先后开始废除朝鲜语文中的汉字,主张单用韩文书写纪录朝鲜语(即纯韩文)。
朝鲜自1946年即开始限制汉字的使用,到1949年彻底废除了汉字;韩国于1948年规定不得于政府公文中使用汉字,到1968年则进一步明令禁止使用汉字。
而中国的朝鲜族社会也于1953年开始废除了汉字,单用韩文书写纪录朝鲜语。
朝鲜文字的创制以及使用状况1443年,李氏朝鲜的世宗大王召集了集贤殿郑麟趾等学士,根据朝鲜语的音韵结构以及中国音韵学创制了专门纪录朝鲜语音韵的文字。
当时这种文字的名字叫做“谚文(或彦文)”,但是颁布这种文字的时候,却称之为“训民正音”,于是这个名称逐渐的普及开来。
到了二十世纪初,该文字的另一种名称“ ”(hangeul)开始出现。
在朝鲜语里“ ”是“大”的意思、“ ”是“文”的意思,所以“ ”可以被理解为“大字”或“伟大的文字”。
而在华语学术界,一般用音义结合的方式来翻译这个词。
“ (han)”音译做“韩”,“ ”则意译做“文”,“ ”就被翻译做“韩文”,而不翻译为“大字”或“伟大的文字”。
关于创制这种文字的动机,人们可以从《训民正音》序章上获得答案:“国之语音。
异乎中国。
与文字不相流通。
故愚民。
有所欲言。
中韩语言比较汉字词资料整理08级2班马海龙学号:200800600052 范围:第五册38-35页,第六册:208-218页一.同形同义语생활生活명예名譽물질物質신체身體정신精神균형均衡행복幸福정확하다正確분석分析지배支配대표代表유행類型경제經濟안정安定중시重視요소要素가치價值개인個人육체肉體건강健康안락安樂추구追求공통점共同點사용使用식품食品운동運動친환경親環境화장품化妝品수입輸入;收入당시當時위기危機호응呼應열풍熱風조류鳥類폭발暴發가전家電제품製品피부皮膚살균기殺菌劑기술技術이용利用효과效果강화強化정수기淨水器관련關聯인기人氣건축建築벽지僻地조경造景첨단尖端설비設備신경神經보호保護섬유纖維등장登場첨가添加성분成分가공加工민감敏感자극刺激색소色素인공人工원료原料식품食品비료肥料농약農藥여행旅行영향影響체험體驗상품商品모욕죄侮辱罪설명说明교활狡猾험악险恶침묵沉默통상通常간신艱辛결혼结婚전화电话제외除外정신精神생계生计정도程度냉정冷静치욕耻辱분노愤怒동정심同情心흡사恰似찬양赞扬지속持续도골선풍道骨仙風칩거蛰居동산動産문화상文化賞열렬热烈선미禪味양모羊毛황급惶急음험阴险찬연灿然분류分类간절恳切명료明瞭검토检讨투철透彻집성集成찬란灿烂소란骚乱자신自身二.同形异义语:한국어汉字词韩语释义汉语释义분야分野领域划分的范围;界限수련修炼练习道家修养练功等三.异形同义语:한국어汉字词汉语词汉语释义독감毒感重感冒较为严重的感冒내면內面里面,内心物体的内部,人的内心세탁기洗濯機洗衣机洗衣机냉장고冷藏庫电冰箱电冰箱건물建物建筑建筑物조미료調味料调料用来调制食品的材料채소菜蔬蔬菜可做菜吃的草本植物혼절昏绝昏厥脑部供氧不足而昏迷거부拒否拒绝不接受자상仔详详细周密完备결국结局结果事物发展的最后状态친지亲知亲人共同生活或者具有血缘关系的人권유劝诱劝导劝说,规劝원망怨望怨恨埋怨,抱怨인접邻接临近接近,濒临지적指摘指点指出,提示,指点等변용变容变相改变容貌,获得改观저지沮止阻止阻住,遮拦,阻挡,阻碍시인是认承认认可,承认중매仲媒媒人做媒的人남매男妹兄妹兄弟姐妹품격品格品格,风格品格或者是风格몰두没头埋头专心致志地做事情소망所望愿望心愿,愿望영광荣光光荣光荣,荣耀준엄峻严严峻严厉,严肃,严重문하생门下生门生学生문갑文匣文件柜放文件的柜子본처本妻正妻正太太,原配친정亲庭娘家已婚女子自己母亲的家골몰汩没沉迷沉浸,贪迷지극至极极端非常,极为,极其요약要约要点要略,要点아첨阿諂阿谀奉承,恭维,戴高帽子극언極言极力劝告极力地劝说연마练磨磨练锻炼,捶打,磨练。
韩汉词汇对比 第一张 关于对比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的性质: 所谓对比语言学,又称“对比分析”,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专门研究语言对比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所谓语言对比就是对不同语言的结构,语义,语用等进行对比分析。 关于对比语言学的类型: 1.理论对比语言学:注重理论对比语言学,注重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类型学研究,单语者的双语化过程等。 2.应用对比语言学:注重应用的对比语言学,注重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及翻译和双语词典编纂的研究。 关于对比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 1.对比语言学:原语(或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横向的共时的对比。 2.比较语言学:同源,同族或相似语言之间的纵向的历时比较,主要贡献在语言的谱系研究。 对比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区别 1.对象不同:比较语言学研究的是亲属语言,而对比语言学不但适用于亲属语言,而且适用于非亲属语言 2.目标不同:比较语言学寻找各语言的共同点,构似原始语言,建立语言谱系,它总是跟历史联系在一起,因此又叫做历史比较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共同点和差异点并重,注意的是语言的共时方面。 3.方法和重点不同:比较语言学采用历时的方法,重点在于寻找历史上相似过的证据;对比语言学采用共时的方法,重点在于寻找两种语言共时层面上的对应关系。 4.历史和发展趋势不同。 二.对比语言学作用 有比较才能鉴别。对比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翻译理论,双语词典编纂以及本族语的研究都有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第二语言的教学和翻译理论的语言学基础。 三.对比语言学发展概况 对比语言学是随各民族语言教学尤其是非本族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而产生的。可以说第二语言教学,外语教学,非本族语教学和翻译理论的发展是对比语言学产生的直接原因。 语言对比的理论依据和对比分析的方法 一.理论依据 结构主义理论,转换生成理论,认识与功能理论等。并且从哲学,逻辑,心理学等学科汲取营养,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就。 广义的词汇对比具有双重性,一是语言对比,一是语义对比。文化因素的分析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语义问题涉及面广,可操作性差,因此,难度很大,是词汇对比的难点所在。 结构主义理论-布龙菲尔德-结构注意语言学派,静态,自足 转换生成-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 认知功能理论 二.对比分析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第一步:确定对比范围 1.对比的语言层面 2.对比的语言单位(现象) 3.对比的语言学内容 第二步:文献搜集和研究 1.已有的对比研究 2.已有的单语研究 第三步:确实理论框架 第四步:搜集语言材料(语料) 要特别注意语言材料的代表性 第五步:分析对比 第六步:总结 方法 一种是双向的普通的方法。把两种分别描写好的语言形式放在双方都适合的范围里加以对比。这种对比对待两种语言是“一视同仁”的,没有“先入为主”的成分。双向对比是动态性的,因此可以反复研究修正两头的特点之后,找出对应规律。 另一种是单向对比的方法。它以一种语言为出点,用建立在前者基础上的那些范围来描写另一种语言。从这一点上说,它是一种硬性的静态的比较,因为这种方法是在细致的描写双方语言的基础上,通过一方为基础的现成模式去观察另一方语言的形式,并对次加以有意的歪曲以适应前者。 손님이 (왔다) 有定 (손님이) 왔다 无定 韩汉对比可有三个不同角度 韩→汉 汉←韩 韩←→汉 第二张 关于朝鲜语和汉语的关系 朝韩语概观 朝鲜语在谱系分类上属于粘着法,是典型的sov型语言。朝鲜语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朝鲜语,日语和越南语至今归属未明) 朝鲜民族的形成过程 大约向但与中国商周时代,有一股通古斯的古代从西亚族从阿尔泰山的南部向南移动,经过中国北方又向东移动占据了东北广大地区。韩族,(?),肃慎族,历史上把他们称作“东夷”。以他们为主题建立了古朝鲜。 汉语概观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语族,语言类型上属孤立语svo型语言(话题型语言,经典的分析性语言) 西族词 秦汉时代(新疆,青海) 近代(西方国家,欧美) 满族词 中国古代称南方少数民族(今两广,云贵一带)为“蛮” 洋族词 欧美各国称作“西洋”这些国家的人或物,统冠以“洋”字 番族词 汉语,汉字和朝鲜语 汉字与汉语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汉字是“语素文字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代表(吕叔湘)。汉字是具有其它文字所没有的表意行。”中国文字的这种特性说为表意文字,它的存在是以中国的语言为背景的。(张世绿)表意文字具有表音文字所无法比拟的超地域,起时空的独特性功能。因此可以说:“汉字的最大长处就是说超越空间的限制。” 一。汉字,汉文化与朝鲜古代的文化教育 公元与世纪初,朝鲜半岛各个国家使用汉字。 文字与书面语是不统一的。 一般认为汉字,汉文化的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 殷育时期至公元4c中期 公元372年佛教传入高句丽至13c末 13c至李朝时期 汉字就是正式文字,此时没有朝鲜文。 朝鲜的几个历史阶段 1. 高句丽 (公元935-1391年,约470年) 2. 新罗 3. 百济 4. 统一新罗时期 5. 高丽时期 6. 李朝 汉字的朝鲜化 一阶段:直接使用汉字时期 自朝鲜民族接触汉字起至公元五六世纪。 二阶段:韩文和吏读并用时期(li dou 이두) 公元4世纪前后创造吏读。广义的吏读包括吏札和乡札。乡札产生于8世纪。 三阶段:韩汉混合体时期 1443年训民正音创制之后至1895年朝鲜丰期政府正式废除韩文为止。 汉字和韩文传入朝鲜半岛后对朝鲜的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过,汉字归根结底是照应于汉语的,因此汉子成为朝鲜唯一的通用文字后朝鲜出现了“言文不一致”的矛盾。为了避免这种矛盾创造了各种汉字的朝鲜化用法。 誓记体(初期吏漢) “王辰誓记石”为代表,时采用朝鲜语语序的汉文。 吏札(이찰) 在汉文里表示朝鲜语的语法形态,而产生了吏读。吏漢狭义上指吏札。吏札时词语用汉字,词尾或语助词用朝鲜语来表示的书写形式。 3. 乡札 吏札时官方文书性质的形态,因此跟口语有一定的距离,为弥补这一缺陷,而产生的是乡札。吏札来源于誓记体,而乡札则来于诗歌记词,因此集中用在乡歌。可以说乡札是用汉字标记朝鲜语手段的集大成形态。 口诀式读诵法 口诀指“语助词”,口诀式读诵法是指读汉字时,在原句读段落之间插入朝鲜语的助词。 5. 汉字的使用方法 1. 音渎法 ex : 於智 (아지)小儿 2. 音读法 ex :大山 (翰山 한뫼) (水铁 무쇠) 3. 半音渎 尼师今 (齿吪今 닛금) 道罗次 (桔梗 도랏) 4. 合成法 高参猪矣皮 (猬皮 고삼돝의 갓) 犬乃里扎 (百合 거마리꽃) 5.同音意译法 三角山-中角洞 (세귀) 6. 补充法 心音(마음)云音(구름) 近代还常用这种方法 朴末龙-박끝룡 金又男-김또남 朝鲜汉字(固字) 朝鲜为了表达朝鲜特有的文化和事物创造了一种“仿汉字”---朝鲜汉字(又叫国字或吏读字)。这些字过去称之为“字书所无之字”。 首次收录并注释朝鲜汉字的辞书是池锡永的《字典释要》(1909年)共收57字。此后,刘堂的《新字典》(1915年)收100字,鮎贝房之进的《俗字考》(1931年)收213字。 朝鲜汉字在造字法上主要以“形声”,“会意”,“假借”为主导,辅之以合字取音法等方法。 阴历1443年12月(阳历1444年1月,世宗25年)由世宗皇帝亲自创制谚文二十八字。其字模仿古纂,分为初,中,终声,和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字。凡是本国的语言文字都能记录,虽然文字简要,但转换无穷,这就叫训民正音。 세종실록 25년계해 12월 조에는 이달에 임금이 친이 언문 28자를 만들었다. 글자는 고전을 모방하였고 초중종의 3성으로 나누었는데 이들을 합해야 글자가 된다. 무릇 한문이나 조선말을 다 적을수 있으며 비록 간요하나 전환이 무궁하다. 이것을 훈민정음이라고 한다. 朝汉语词汇的特点 一,朝韩词汇的特点 朝鲜语词汇时词汇系统的根干,汉字词和外来词三大部分来构成的。其中,固有词和汉字词是词汇系统的根干。固有词是朝鲜词汇主体,基本词汇绝大部分是由固有词来构成的;汉字词是随着汉文化的输入进入朝鲜语语言系统的,大部分表示抽象逻辑概念的词是有汉字词来构成的;外来词是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进入朝鲜语的,大部分是表示近现代西方文化概念的词。 从语言的实体形式来看,朝鲜语固有词都比较固定,明确,词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灵活,派生构词法比较发达。多音节语速多,因此整个词汇中多音词占优势。 从语义分布上看,固有词里多义词多,感觉此,情态词,拟声词丰富。朝鲜语的固有词依靠阴阳变化,送进对立,送气和不送气对立,表示各种各样的语义呵语气上的细微差别。 从词语的使用上来看,朝鲜语的词汇使用富于客观性,并具有非常整齐的尊敬,阶称等区别。 韩国语词汇的性质 类意词多。原因在于汉字词和外来词多。 同音异议词多。汉字词的影响大,汉字词占全体同音词的82%。 敬语词发达。汉字词多用于敬语。 由语音交替引起的语感差异发达。拟声拟态词发达,五色词汇共243条,几乎全是靠元音,辅音的细微差别来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