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4
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作者:张燕兰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1年第08期摘要为提升苹果产业的发展质量,本文以甘肃通渭地区苹果产业为例,分析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政策、规模化经营、产销、技术升级、人员培训、拓展市场、产业链、品牌建设等多个角度出发,对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S6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8–0160–02Some Suggestions 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pple IndustryZHANG Yan-lan (Tongwei County Xinjing Township People’s Government, Dingxi,Gansu 743317)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pple industry quality, in general nutrient-laden area apple industry of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pple industry development, from the policy, the scale management,production and sales, technology upgrade, personnel training, develop the market, the industrial chain, brand construction and so on many Angle, then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on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pple industry.Key words Apple industry;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Proposal1 蘋果产业发展现状甘肃通渭地区苹果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自然资源优势。
四川盐源苹果乔砧高光效树形丰产栽培技术摘要:在苹果乔砧高光效树形丰产栽培技术中,需要考虑种植地的地质条件。
四川省气候分明,但温度垂直差异较为明显,昼夜温差幅度较大,这种独特的海拔气候环境适宜苹果栽种。
因此四川省盐源县是当地的苹果生产主力区,经过集中发展,苹果种植面积已达42万亩,总产量高达59万吨。
作为该区域的经济支柱产业,如何保障苹果能够实现丰产栽培,提高种植效率非常重要。
通过数据分析筛选,目前盐源县栽培苹果184个品种,包含了富士系、元帅系、金冠系、嘎拉系。
以数据值分析,富士系占65%、嘎达系占20%、元帅系以及金冠系共计占据15%。
结合苹果乔砧高光效树形丰产栽培技术,苹果产能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四川盐源;苹果种植;乔砧技术;丰产栽培苹果乔砧高光效树形丰产栽培技术结合先进技术措施,可以使苹果平均亩产得到提升。
苹果乔砧高光效树形丰产栽培技术具有早结果、早丰产、果树抗病力强的特征,一套行之可行的抚育措施将对苹果乔砧高光效树形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产生重要价值,为四川盐源县苹果种植提供参考资料。
对苹果乔砧高光效树形丰产栽培技术开展试验工作,严格采用密植相适应栽培管理技术,加强苹果园管理、病虫害管理、水肥管理等,达到第1年栽树、第2年开花、第3年产量、第5年丰产。
结合多样性的管控措施,将苹果乔砧高光效树形丰产栽培技术应用至实处,发挥丰产独特优势,提高苹果产能,降低种植户的潜在风险,提高经济收益。
1.试验模式在试验模式的选择中,了解常见的种植方法以及栽培措施。
例如,乔化砧木是最常见的种植模式,在行间距的设置上,保持5×3m或5×4m为主。
在树形中,以疏散分层形为标准,每层保持主枝,共计6~9个。
同时,修剪采用的是连年重短截方式,苹果园在种植中很容易出现透风、通光率不高的问题,这也导致树体自身的光结合力较差,营养消耗较大。
以往的栽培技术通常需要6~7年才可以进入盛果期,且品质较差[1]。
栖霞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吴少东来源:《果农之友》2009年第02期1近几年我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1.1苹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愈加凸现近几年,栖霞市着力打造“中国苹果之都”。
苹果面积渐趋稳定,苹果产量稳步增长。
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2008年,全市苹果面积3.87万公顷,占全国苹果面积的2%,占山东苹果面积的12.6%,年苹果产量145万吨,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6%,占山东省苹果总产量的20%。
栖霞苹果年出口量约16万吨,占全国苹果出口总量的15%。
栖霞苹果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远销东南亚、欧美、中东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市苹果年总收入近50亿元。
农民经济收入的80%来源于果业。
1.2“苹果之都”品牌更加稳固连续七届栖霞苹果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以及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插播的栖霞苹果形象广告。
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栖霞,同时也让栖霞苹果走向了世界。
栖霞苹果以色泽鲜艳、个大形正、果面光洁、皮薄肉脆、风味香甜、汁多爽口而享誉海内外,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在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主办的全国各界优质苹果评选活动中。
栖霞获奖数量稳居全国县市区首位。
曾先后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组委会和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苹果之乡”和“中国苹果之都”称号。
2007年山东省果品流通协会苹果分会在栖霞成立。
1.3苹果品种结构渐趋合理栖霞苹果品种先进,更新换代快,新品种普及率高。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栽品种有国光、元帅、青香蕉、金冠、红玉、印度青等。
自80年代开始,栖霞先后引进了红富士、嘎拉、新红星、千秋、乔纳金、珊夏等新优品种,并在全市迅速推广普及,新优品种比例在95%以上。
其中,红富士占80%,成为栖霞苹果的代表品种,嘎拉占10.7%,红将军占6%,其他品种占3.3%。
1.4苹果生产管理技术日臻完善30多年来,栖霞的苹果生产技术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一是20世纪70年代,在山地果园土肥水综合管理技术、整形修剪技术、病虫害测报防治技术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宋鑫艺(延边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摘 要】延边州苹果梨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发展阶段完整,所面临的困境具有普遍性,通过探索多元协同治理下苹果梨产业发展方式,破除传统乡村产业在新经济常态下的发展壁垒,最后实现产业转型,形成社会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旨在为乡村发展、产业振兴提供思路,最终助力乡村振兴。
【关 键 词】苹果梨产业;乡村产业;特色农业【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352(2024)02—0076—04【收稿日期】2024-01-02【作者简介】宋鑫艺(1995-),女,重庆秀山人,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面对经济新态势,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更是将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作为抓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之一进行强调。
加快推动中国特色乡村产业振兴,对提升我国大国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2]。
本文通过探析延边苹果梨产业为何陷入发展困境,找寻其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希望为地方政府发展好地方特色农业、实现产业振兴上提供有益的思路。
一、延边苹果梨产业发展现状延边苹果梨产业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规模化生产以来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延边州支柱性特色农业,龙井万亩苹果梨园更是成为亚洲最大的标准化苹果梨栽培基地。
但近年来种植面积呈减少趋势,截至2022年,苹果梨种植面积为4044公顷,较产业峰值种植面积下降了近70%,且产量波动较大,发展面临下行危机。
目前,延边苹果梨产业发展主要通过政府、企业、果农三方主体协同合作,探索苹果梨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一)政府大力主导延边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并结合延边州的实际情况,着力做精做强“6+1”特色产业。
为此,政府延续了以往跟延边农学院合作的惯例,加大了与延边大学、吉林建筑大学等地方高校的合作力度,在联合培养种植、管理人才,对果农进行种植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使得苹果梨产业种植面积虽大幅下降但单位面积产量稳步提升,苹果梨品质大幅提高。
陕西苹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唐笑天来源:《果农之友》 2015年第2期唐笑天(陕西省旬邑县果业中心陕西旬邑711300)陕西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优势,近年来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苹果产业已经成为陕西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但是当前依然存在农村劳动力匮乏,专业人才偏少等突出问题,如果不积极加以应对,必将制约陕西苹果产业未来的长远发展。
1 发展现状陕西地处西北内陆,海拔较高、光照充足、降雨适中、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具有发展苹果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
自从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苹果产业在陕西发展势头迅猛,无论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系列中央惠农利农政策的实施,陕西苹果产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据统计,仅2011 年陕西保有苹果面积935 万亩,年产量1 203 万吨。
占到全国苹果总产的1/3 和世界总产量的1/8,优果率在75%以上。
苹果产业已经成为陕西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但是当前依然存在着一系列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果不能认真研究应对,必然阻碍苹果产业后续的健康发展。
2 存在问题2.1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匮乏,果农文化素质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东南沿海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匮乏,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大多科学文化素质低,自身劳动能力低下,对新技术新事物接受能力差,既难以应对果园繁重的日常作务,又制约着新型果园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
2.2 苹果产业专业人才偏少,人才储备不足苹果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大批专业人才作为支撑。
但是当前苹果产业专业人才数量偏少。
许多农林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改行或选择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就业,不愿选择环境较差的西北内陆和偏远乡镇发展;产业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不高;同时基层服务体系落后,基层组织和技术人员数量少,思想观念陈旧,业务水平较低,产业发展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导致基层推广难度大,产业更新缓慢。
2022年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发展现状1、种植面积苹果,一般栽种后,于2-3年才开始结出果实。
果实一般呈红色,但需视乎品种而定。
苹果树的果实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为人们最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苹果产业是富民产业,苹果种植区的多数县域把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2021年全国苹果种植面积约为3132.12万亩,其中,黄土高原优势区种植面积约为1830.42万亩,占全国苹果种植面积的58.44%,占比最大;环渤海湾优势区种植面积约为795.28万亩,占全国苹果种植面积的25.39%;其他产区种植面积约为506.42万亩,占全国苹果种植面积的16.17%。
新疆、西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宁夏等特色产区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传统优势产区因产业结构优化而动态调整,种植面积呈减少态势。
2、产量2021年尽管霜冻、雹灾、干旱、连阴雨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且部分产区受灾严重,但全国总体气象条件有利于苹果生产,各地新建果园挂果面积逐年增加,2021年度全国苹果总产量约为3934万吨,其中,黄土高原优势区产量约为2160万吨,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54.91%,占比最大;环渤海湾优势区产量约为1375万吨,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34.95%;其他产区产量约为399万吨,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10.14%。
3、生产成本2021年全国苹果生产总成本平均为5167.78元/亩,比2020年上升2.77%。
其中,黄土高原优势区生产总成本平均为5060.83元/亩,比2020年上升2.82%;环渤海湾优势区生产总成本为5983.33元/亩,比2020年上升2.28%;其他产区生产总成本为4158.33元/亩,比2020年上升4.18%。
2021年全国苹果生产平均物质成本为2245.63元/亩,比2020年上升4.14%;人工成本平均为2373.44元/亩,比2020年上升2.45%;生产管理及其他费用成本平均为554.26元/亩,比2020年上升3.45%。
调研提纲格式及范文调研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标准。
调研提纲应该为调研提供方向,即告诉调查者怎样进行此项调研,比如目的,内容,方法,对象。
调研提纲在调研之前完成,所以不应该有对策,结论性的东西包含在里面,因为那些是要调研结束之后才能得出的结果。
提纲应很好地体现设计者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逻辑性,简明扼要,思路清晰。
一般思路可以是:研究对象的过去发展,发展到现在的状况(发展成绩),综合过程要求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调研提纲应该到此为止,至于什么问题,怎样解决,是调查结束后报告的任务。
就我看到的调研提纲形式有两种:叙述式和问题式。
前者直接规定调研的内容,条述式罗列调研内容。
后者以问题的形式列提纲,更容易让调查者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调研提纲范文一:2013灵青计划春晖使者行动第十二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筑梦彝乡公益团队调研提纲目录一、前言概述二、选题背景三、调查实施方案、计划四、附件一、前言概述(一)调研课题:乡村教育助学金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以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盖租乡为例(二)调研目的:考察助学金计划是否可行性与可持续性,是否能支持更多大山里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继续完成学业。
(三)调研对象:当地的公益组织、学校(主要以中学为主)、孩子(受资助与未受资助的)、孩子的家长、其他村民。
(四)调研内容:1. 现有助学金的发放情况:2. 现有乡村助学金的发展的不足与盲区;3. 助学金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4. 如何使得助学金如何避免盲区(如:在实施过程中如何保证有效、透明,资助学生的考察条件是否合理合适等)。
(五)调研方式: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等社会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六)调研时间:2013年07月13日--2013年07月25日(依实际情况将会小幅波动)二、选题背景(一)问题的提出发起本调研的团队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筑梦彝乡”公益团队,现已成立近两年时间。
团队在对四川凉山帮扶中的近两年里积累了许多经验,经过长期与当地公益组织、学校的沟通加深了对当地状况的了解,拥有了对当地较为充分的了解及预调研后确定本调研题目,使得题目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操性。
关于打造水果产业全产业链的调研与思考农业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产业,农业要发展,就要形成产业链条。
2017年6月,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工作的通知》,2021年5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树典型、激活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但仍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
这些问题的存在,进一步加大了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难度。
因此,深入研究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以典型示范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市打造水果产业全产业链的实践我市位于我省东南部,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枢纽节点和全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
作为州府和全州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我市集中了地区最为优质的教育、医疗、金融等公共服务资源,在未来吸纳人口和产业方面有首位优势。
我市是我省水果的重要产地,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石榴城”和我省“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
目前,全市水果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产值*亿元。
水果产业综合产值*亿元,水果产业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1,农业产值占全市农林牧渔业的67%o石榴、蓝莓和枇杷是其最具特色的水果。
有着中国石榴之乡、全省最大的基质蓝莓基地和全省枇杷第一大产区之称。
水果“一村一品”专业村达11个。
全市水果产业逐步形成绿色化种植基地、集成化加工链和网络化服务体系,线上线下品牌营销渠道,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一体的发展格局。
(一)建设目标。
围绕石榴、枇杷、蓝莓等经济林果产业,我市全力打造世界果业之都,以“百万百亿”为发展目标,编制了百万林果百亿产值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
即建设100万亩林果基地,实现100亿元综合产值的林果乡村生态家园;打造20万亩现代设施农业水果核心产业区,50万亩“绿色食品牌”产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500万亩现代水果产业集群,实现1000亿元综合产值(一产400亿元、二产500亿元、三产100亿元)。
试卷类型:A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某市旧城区商业街改造前后建筑布局及功能分区平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改造前,该街区商业布局的特点是()A. 商住混合B. 功能分区明确C. 零星分散D. 呈放射状分布2. 改造后,该街区()A. 服务范围变小B. 居民生活不便C. 特色街区消失D. 商业趋于集中3. 该商业街的改造主要体现在()A. 产业结构调整B. 环境污染治理C. 空间格局优化D. 交通网络变更【答案】1. A 2. D 3. C【解析】【分析】【1题详解】改造前,都是上住下商的综合建筑,A正确。
功能分区不明显,B错。
商业还是集中在整条街,不零星分散,C错。
没有呈放射状,D错。
故选A。
【2题详解】从图片可以看出,改造之后,服务范围没有变化,A错。
建立居民生活区,和商业区分开,方便了居民生活,B错。
改造后,还保留有一定的特色街区,没有消失,C错。
改造后,生活区和商业区分开,商业趋于集中在一个区域,D对。
故选D。
【3题详解】改造后,将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开,既给居民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为有利于商业活动的集聚,促进商业区品位、服务能力的提升,空间结构得以优化,C正确。
改造后,产业结构没有变化,A 错。
没有体现环境污染的治理,B错。
交通网络没有变化,D错。
故选C。
秋冬季节,我国环渤海区域由于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侵入与前期暖湿气团混合,易形成大雾。
观测统计发现,该区域大雾日数以每年10~12月最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秋冬季节,形成该区域大雾的主要气象条件是()A. 日照变长B. 对流旺盛C. 逆温增强D. 锋面过程5. 我国环渤海区域大雾日数以每年10~12月份最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时段内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入侵容易形成()A. 稳定少动低压和较大风速B. 不稳定高压和较大风速C. 稳定少动高压和较弱风速D. 不稳定低压和较弱风速【答案】4. C 5. C【解析】【分析】【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大气稳定有利于雾的形成。
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近10年来,中国苹果产业发展较快且总体供需均衡,但从栽培制度变革、技术升级、组织培育、功能性市场建设等角度判断,产业发展已进入调整、优化、提升的新阶段,已进入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由世界苹果生产大国向苹果产业强国转变的重大历史阶段。
未来5~10年是我国苹果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约束、技术约束和市场约束增强,需要政策引导实现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质量型发展转变,以推进以矮砧密植和乔砧密植为主的多元化栽培制度创新和新栽培模式推广,建立产业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和产业管理水平。
因此,借鉴果业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剖析我国苹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保证高效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研究的重大问题。
1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1.1发展现状1.1.1面积与产量双增长,优势区向高海拔地区扩展近年来,中国苹果产业发展较快。
2008~2010年苹果种植面积年均增速4%,2010年已达213.10万hm2;在无重大气候灾害的情况下,年均产量在3100~3200万t左右稳定增长。
从区域变化来看,环渤海湾优势区面积和产量下降,黄土高原优势区持续快速增长,其中,甘肃和陕西发展较快,且向高海拔地区扩张。
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优势区已从海拔800~1200m扩展到海拔1300~1500m(如甘肃静宁、庄浪、庆阳等地),甘肃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新兴苹果产区。
1.1.2科技、要素、管理投入加大,单产水平得到提高由于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栽植技术与果园管理水平的提高、果园挂果面积比重增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我国苹果单产水平逐年增加,这也是促进苹果总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0~2009年间,我国苹果单产年均增长6%~7%。
2009年单产突破14t/hm2,但与苹果生产先进国家19.5~30t/hm2的单产水平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1.1.3产地价格高,果农效益好2009~2011年度,苹果销售呈现市场需求旺盛、产地价格高、果农效益好、销售速度快等特征。
我国果树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的果树业是农业产业中的重要支柱之一,拥有丰富的果树资源和悠久的种植历史。
从古代的果园到现代的果树园,我国的果树业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为农民增加了丰厚的收入,也为市场提供了优质的水果产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类水果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为果树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与此我国果树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从果树品种的选择、栽培技术的应用,到市场销售和品牌建设,都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果树业的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满足市场需求,有必要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只有加强果树业的科学管理,推动技术创新,拓宽销售渠道,才能实现果树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问题提出我国果树业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果树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果树产品的质量无法达到市场需求,甚至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果树产业链条较短,缺乏完整的产业链覆盖,导致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存在断裂。
果树种植方式传统,没有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影响了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也存在薄弱环节,无法有效推动果树业的发展。
我国果树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通过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优化果树产业链,加强市场推广和品牌营销,可以促进我国果树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果树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2000字】2. 正文2.1 我国果树业的发展现状我国果树业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我国果树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果树业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品种不断丰富,果品产量逐年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与此果树业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果树品质得到提升,采摘技术也日益精湛。
我国果树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出口额逐年增加,为国家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
苹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近年来,X县坚持把发展现代果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着眼打造全国绿色苹果生产基地目标,扩规模、强管理、建龙头,优结构、延链条、创品牌,优果率和商品率不断提高。
但受疫情、市场自然灾害等影响,部分群众对果品产业的信心有所减弱,果产业发展仍存在一定问题亟需研究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生产管理要素有待提升。
近年来,受果品市场低迷、苹果价格下滑、自然灾害频发、防灾体系脆弱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群众对果园不愿投入、不愿管理,一些示范园区管理滑坡,低劣园、残次园不断增多,毁园复耕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腐烂病在衰弱果园发生较重,苹果产量低,优果率低,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
二是农村青壮劳力严重缺乏。
由于部分群众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不足,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务工,即使少数在家的中年劳力也多从事建筑、装修、运输等行业或做生意,导致从事果业生产的劳力大量匮乏。
参与果业生产一线劳动力多为40岁以上留守妇女和55岁以上老人,在苹果施肥、套袋采收等关键时节,劳动力非常紧缺。
同时,因劳动力紧张,人工费也逐年提升,工价偏高的趋势无形中增加了果园的投资,直接影响果园的经济效益。
三是科学技术支撑有待增强。
各乡镇虽建有果树技术服务队,但大多都是农民出身,技术多靠经验积累,尚未真正掌握苹果树标准栽培管理技术,在科学施肥、修剪、套袋、防治病虫害生态防控方面技能比较欠缺。
加之部分农民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不高,接受能力差,果园高新管理技术难以迅速推广,规范、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难以大面积实施,严重阻碍了生产管理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从而影响了苹果的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使苹果的品牌优势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是市场营销体系还需加强。
产后销售环节相对薄弱,大型果品贮藏、加工、销售等龙头企业比较缺乏,上中下游产业配套不完整,果品市场建设滞后、营销环节比较脆弱,果品商品化处理水平不能满足果品生产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整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