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21.40 KB
- 文档页数:9
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炼字:“狂”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炼字:“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表现手法:化用孙权“乘马射虎”的典故,以孙权自比,展现自己打猎的英勇形象。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情感:“酒酣”之后,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以“鬓微霜”的“何妨”衬“少年狂”,表现出作者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修辞:前两句化用“冯唐持节”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比,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情感: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坚信终有一天会为国杀敌立功,抒发了词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主旨】这首词通过出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突出了词人的豪放、英勇,并借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跟踪训练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首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分)答:2.请写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含意,并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好处。
(2分) 答: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词赏析题 2020.2全词赏析:1.“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
从本词的题材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词。
【答案】:13.(2分,每空l分) 词牌名题目豪放2.从表达方式上看,词上的阕重在___________;下阕重在_________ 。
【答案】1.叙事(描写)抒情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2分)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阕描写出猎壮观场面。
下阕抒写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分)4.苏轼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2)不一致,《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
5.这首词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苏轼一生著述丰富、风格各异,你再写两句他其它作品中的名句。
(4分)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1.5分)示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1分)上阙赏析:6.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2分)【答案】: 词的上阕记叙了一个壮观的狩猎场景。
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从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7.“老夫聊发少年狂”中“聊”的意思是:。
(2分)答案:姑且,略微8.上阕中“”、“”二字及下阕中“挽”字最能体现苏轼豪放的风格,“_______”之语则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的拥戴、赞扬和敬佩。
(4分)答案:狂(1分)卷(1分)倾城随太守(2分)只答倾城或者答为报倾城随太守只给(1分)9.词的上片有一个字笼罩全篇,你认为是哪一字?说说它的好处。
(请作简要赏析)“狂”;“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答案】(1)示例1:以孙郎自喻(用典),出猎时英姿潇洒(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体现狂气。
示例2:“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彰显豪气,狂放。
示例3:“卷”字,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少年狂气。
(2)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或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分析】(1)一个人的性格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即可看出来,结合诗歌中词人的言行举止分析,动作“卷”,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少年狂气。
自比“孙郎”,出猎时像孙权一样英姿潇洒(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体现狂气。
语言,老夫聊发少年狂,“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彰显豪气,狂放。
”(2)赏析诗歌,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
这句话的特点是用典,因此可以从表现手法这个角度进行赏析,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中考鉴赏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3.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 “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 “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C 表达了自己愿效命朝廷的愿望。
4.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 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D 李清照的作品语言清丽,词风婉约,不属于豪放派。
5.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倾城”。
6.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B )A 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B 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才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10.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新高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词“狂”字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
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甲词“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C.乙词紧扣“春愁”二字,写景抒情,曲径通幽,词末交代了“春愁”的原因,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D.两首词各有一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基调,甲词是“狂”,乙词是“愁”。
16.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这两首词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异。
请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两首词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对那些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人物,我们可以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
(2)《行路难》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意思是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化用了“冯唐出使”的典故,以魏尚自喻,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因此选项“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说法错误。
《江城子·密州出猎》练习题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主旨:路程经过过程描写密州出去打猎的宏大壮观的排场的描写,表达笔者渴求重用、报效国家的感情。
2、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排场?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次众多、气氛热闹的打猎排场。
虽鬓已微霜却大志勃勃、威武豪迈、欲保家卫国、交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3、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笔者怎样的思惟感情?援用典故和比喻的修辞。
抒发了笔者要报效国家,体贴国家命运的爱国感情。
4、这首词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
运用'亲射虎,看孙郎'这一典故的用意是'何日遣冯唐'一典故中,笔者把自己比作魏尚要像孙郎(孙权,这是笔者自喻)那样子建功立业。
5、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参考答案:C6、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江乡子·稀州出猎》之阳早格格创做一、默写齐尾词汇两、坚韧训练1、那尾词汇的做家是_____往的__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_,取___________战__________并称“三苏”.他的词汇属于______派.2、词汇抽芽于_____(挖往代名),产生于____往,衰止于________,最初称为“______”或者“________”,也有人把它称为“___________”.根据字数的几不妨分为________、________战_________.3、词汇中“太守”指________;“孙郎”那里借指_____________.4、原词汇上片写景,形貌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宏大壮瞅的局里;下片止志,抒收了词汇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5、正在词汇中做家使用冯唐的典故,蓄意是()A.期视君王听从己睹,解除新法.B.期视君王能沉新开用他,给予大任.C.期视使用冯唐的力量,让挨猎更成功.D.期视君王不妨将冯唐派遣至己处.6、对于那尾词汇赏析细确的一项是()A.词汇的上片开头三句,没有但是写出了挨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超过了做家少年的豪情.“千骑卷仄冈”一语,极止止走之快,可睹出猎者情绪下昂,细神抖擞.C.词汇的下片做家以冯唐自喻,表白了自己企视为国御敌坐功的壮志.D.词汇的上片以记道为主,谈话细犷、豪搁;下片以抒情为主,谈话婉约、纤柔.7、下列对于那尾词汇的明白没有细确的一项是()“狂”字,贯脱齐篇,统摄了齐词汇.B.“亲射虎,瞅孙郎”.做家期视自己能建功坐业,报效往廷.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汇人表示自己敢于为受冤受伸的将收直止.D.“天狼”喻指西北圆的仇人,表白了词汇人渴视抗敌戍边的雄心.8、下列对于那尾词汇明白没有细确的一项是()A.“锦帽貂裘,千骑卷仄冈”用夸弛的建辞要收描画了出猎的壮阔局里.B.“酒酣胸胆尚开弛”等三句描画了词汇人以酒壮胆,心吐狂止的醒态.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白了词汇人渴视解脱政事窘境,为国效力的心情.D.“江乡子”是词汇牌名,“稀州出猎”是那尾词汇的题目.9、齐词汇抒收了做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的雄心壮志战豪迈气概.问案:两、坚韧训练1、那尾词汇的做家是_____往的__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_,取___________战__________并称“三苏”.他的词汇属于______派.宋苏轼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韩(韩愈)柳(柳宗元)加欧阳(欧阳建),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并曾(曾巩)王(王安石).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戴一王.2、词汇抽芽于_____(挖往代名),产生于____往,衰止于________,最初称为“______”或者“________”,也有人把它称为“___________”.根据字数的几不妨分为________、________战_________.北往唐代宋代直词汇直子词汇诗余小令、中调、少调3、词汇中“太守”指________;“孙郎”那里借指_____________.做家自己做家自己4、原词汇上片写景,形貌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宏大壮瞅的局里;下片止志,抒收了词汇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出乡挨猎(出猎、挨猎、狩猎);渴视报效国家(渴视建功坐业)5、正在词汇中做家使用冯唐的典故,蓄意是( B)A.期视君王听从己睹,解除新法.B.期视君王能沉新开用他,给予大任.C.期视使用冯唐的力量,让挨猎更成功.D.期视君王不妨将冯唐派遣至己处.6、对于那尾词汇赏析细确的一项是(B )A.词汇的上片开头三句,没有但是写出了挨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超过了做家少年的豪情.“千骑卷仄冈”一语,极止止走之快,可睹出猎者情绪下昂,细神抖擞.C.词汇的下片做家以冯唐自喻,表白了自己企视为国御敌坐功的壮志.D.词汇的上片以记道为主,谈话细犷、豪搁;下片以抒情为主,谈话婉约、纤柔.7、下列对于那尾词汇的明白没有细确的一项是(C)“狂”字,贯脱齐篇,统摄了齐词汇.B.“亲射虎,瞅孙郎”.做家期视自己能建功坐业,报效往廷.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汇人表示自己敢于为受冤受伸的将收直止.D.“天狼”喻指西北圆的仇人,表白了词汇人渴视抗敌戍边的雄心.8、下列对于那尾词汇明白没有细确的一项是(B )A.“锦帽貂裘,千骑卷仄冈”用夸弛的建辞要收描画了出猎的壮阔局里.B.“酒酣胸胆尚开弛”等三句描画了词汇人以酒壮胆,心吐狂止的醒态.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白了词汇人渴视解脱政事窘境,为国效力的心情.D.“江乡子”是词汇牌名,“稀州出猎”是那尾词汇的题目.9、齐词汇抒收了做家____为国效力战场、抗打侵略者____的雄心壮志战豪迈气概.。
《江城子•密州出猎》阅读鉴赏题考点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围猎后所写。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1、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艺术手法,以及采用这种艺术手法的好处。
(主旨)这首词记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主要艺术手法是用典。
主要用了“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
好处:含蓄委婉地表明了作者希望朝廷重新任用自己,以及报效国家,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决心。
2、词的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3、从审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豪放词;全词的点睛之笔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字;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擎、卷、挽、射。
4、这首词的上片以叙述为主,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一个“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为报倾城随太守”中的“太守”指的是苏轼自己,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倾城”。
5、这首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江城子·密州出猎》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6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裳,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5.将一个“狂”字贯穿全词,对“狂”字内涵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词人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志得意满,此一狂也。
B.太守出猎而须“报”知百姓跟随去看,此二狂也。
C.出猎需要射虎,自比孙郎,英姿勃发,此三狂也。
D.词人将自己写成弯弓劲射的英雄形象,此四狂也。
16.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首词将叙事、用典、言志融为一体,风格豪放,超迈潇洒。
B.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由虚而实,场面激烈,情豪志壮。
C.这首词表达了要报效国家、心系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D.这首词通篇押“阳韵”,音调铿锵激昂,表现出词人意兴飞扬的气派。
答案:四、15.A 16.B出处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题资料1 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 语言积累与运用〔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题〕3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需要步骤》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题〕4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题〕5 《江城子·密州出猎》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题〕6 名篇名句默写〔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题〕7 图文题、语段阅读〔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题〕8 《萧惠,字伯仁》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题〕9 夏新祥《丑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题〕10 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作文题目。
【四川省巴中市】14.古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⑴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从本词的题材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词。
⑵词的下片中用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案】14.⑴江城子豪放
⑵“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参考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练习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填空题1.上阕中“狂”、“卷”二字及下阕中“挽”字最能体现苏轼豪放的风格,“倾城随太守”之语则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的拥戴、赞扬和敬佩。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聊”的意思是:姑且,略微。
3.全词抒发了作者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4.词中有一个字贯穿全篇,这个字是”狂”。
5.词人以“太守,孙郎,魏尚”借指自己。
6.“黄”在词中的意思是黄犬。
7.“天狼”在词中意思是西夏。
8.“狂”在词中的意思是豪情。
9.“遣冯唐”在词中是指希望朝廷派人来,让他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
10.“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1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答: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文学常识:1.“江城子”为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北宋)着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为“三苏”。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同为豪放词代表人物。
60篇中还包括了他的文章《黠鼠赋》、《记承天夜游》,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
重要注释:1.聊:姑且。
2.狂:豪情。
黄,黄犬。
苍,苍鹰。
3.锦帽貂裘:这里指随从穿戴华美。
4.千骑:古代一人一马成一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5.太守:指作者自己。
6.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作者借以自指。
7.尚,更。
8.霜:白。
9.会挽雕弓如满月:会,会当,将要。
挽,拉。
10.天狼:隐指西夏。
典故:1.看孙郎:希望自己能展示像孙权一样的胆识和不凡的身手。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作者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重要语句理解作品以“狂”字贯穿全文,上片写太守出猎的情景:“左牵黄,右擎苍”,写太守威武的形象。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出猎时的雄壮场面,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倾城”更突出行猎时声势浩大的场面。
太守倍受鼓舞,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展示像孙权射虎一样不凡的身手。
下片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
“鬓微霜,又何妨”,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接着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主旨:描写了作者做地方长官时一次出猎的情景,抒发了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二、选择题1.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C)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A、起句中的“狂”字贯穿了全篇,统摄了全词。
B、表达了作者希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
C、体现了词人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的形象。
D、抒发了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锦帽”两句描绘了词人带领将士出猎的壮阔场面。
B、“酒酣”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C、“持节”两句表达了词人渴望得到朝廷信任的心情。
D、“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4、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A、词的上片描写了作者一次冬猎的情景。
B、词的下片写出了词人向朝廷请战的豪情。
C、词的上片作者自喻孙权,下片自比冯唐。
D、整首词感情纵横奔放,充满阳刚之美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C)(2分)A、“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描绘了出猎的雄壮场面。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诗人希望赶走冯唐的迫切心情。
D、本首词借出猎之行,抒发了作者的报国之志。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C)(2分)A首句“狂”字统摄全词,表现词人神态、举止和情怀之“狂”。
B“锦帽”两句描绘出猎的壮阔场面,也烘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C“亲射虎”、“射天狼”两处虚写都突出了词人高超的射猎本领。
D作者以魏尚自比,抒发了他渴望为国效力、抗敌戍边的豪情。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A、词的上片侧重描写作者“狂”的行为,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狂”的情感。
B、词的上片写了作者出猎的情景,词的下片写了作者请战的决心。
C、词的上片作者自喻孙权,词的下片作者自比魏尚。
D、词的上片作者的情绪热烈奔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沉郁顿挫。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句“狂”字统摄全词,表现词人神态、举止和情怀之“狂”。
B、“锦帽”两句描绘出猎的壮阔场面,也烘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C、“酒酣”等三句刻画了作者怀才不遇,借酒消愁的愤懑委屈。
D、全词抒发了词人渴望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句“狂”字统摄全词,贯穿全篇。
B、词人以孙权、冯唐自比,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强烈愿望。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明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上片“卷”字,写出猎队武士乘马飞驰的勇武。
B、上片“亲射虎,看孙郎”,体现了作者身手不凡。
C、下片作者自比魏尚,感叹身世,抑郁不得志。
D、下片结尾三句抒发自己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抒写了诗人雄健豪放的磊落雄迈之气。
B、描写了密州出猎孙权射虎的壮阔场面。
C、表达了渴望得到重用、驰骋疆场的愿望。
D、抒写了杀敌立功、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12.下列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3分)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这首词上阙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诗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诗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诗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三、解答题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化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思想?答: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施展才干报效朝廷。
2.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答:“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
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3.苏轼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答:不一致,《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远大志向?答:得到朝廷重用,保家卫国。
5.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出猎盛况下阕:报国情怀6.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答: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句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
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抒发了作者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四、练习题【第一组】1.这首作品应属于宋词中派的代表作,他的作者苏轼,号。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千骑卷平冈”,一个“卷”字生动地表现了出猎队伍的雄壮气势。
B.“鬓微霜,又何妨”一句中流露出作者过人的自信和豪迈之情。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以冯唐自比,表达了想得到朝廷信任的愿望。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想为国抗击西夏的雄心。
(答案:1.豪放;东坡居士 2.C 分析:错在作者是以魏尚自比)【第二组】1.这首词中的“狂”可解释为。
(2分)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千骑卷平冈”一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猎场面的壮观。
B.“亲射虎,看孙郎”理解时应倒置,即“看孙郎,亲射虎”。
C.这首词的上片着力抒发了作者的胸襟抱负和爱国热情。
D.“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词的题目。
(答案:1.豪情。
2.C 分析:上片着力描写的是出猎的阵势,勃发的豪兴,且并未写到爱国热情)【第三组】1.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的盛况。
(2分)的一项是()。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A.“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统领全文,抒发了作者胸中雄健豪放的气概。
B.“亲射虎,看孙郎”,是描写作者跟随孙权射虎的壮观场面。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虽有身世之感慨,实际上仍是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D.词的末尾,作者表达了自己渴望报效朝廷、强国抗敌的壮志豪情。
(答案:1.太守出猎。
2.B 分析:此句是借孙权自比,表达要展示像孙权射虎一样的胆识和不凡的身手的豪情。
)五、真题练习2011届一模卷C卷1.“天狼”在诗中是隐指(2分)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B.这首词的上阕展现了词人的意气风发和出猎的热烈场面。
C.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