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性文件分析ICC色域映射机制_刘浩学
- 格式:pdf
- 大小:857.41 KB
- 文档页数:6
色彩描述文件通俗点解释就是,一个图片在照相机拍摄、电脑上显示、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效果总会不一致,相信你应该也有过这样的经验。
为了使得在所有设备上图片尽可能一致不出现差别,国际上一些厂商联合制定了这么一个标准,使用ICC也就是你说的色彩描述文件来对它进行规范,我的理解它的实质就是把单个设备的表现效果都换算成标准配置在一个文件里,打一个比方吧:假定用数字表现颜色,我们给颜色设一个标准显示状态,叫A,某个颜色在A状态下为1,用B打印机打印出来颜色就变了,成了1.5,C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则是0.7;现在电脑连着C显示器和B打印机,要打印怎么办?我们分别给B和C配一个文件,把它们的各种颜色跟A的换算关系都写在里面,打印时用这个文件换算过去,先把C显示器上的颜色换算成标准颜色也就是A的颜色,再把标准颜色换算成打印机B,就可以保证最后打印出来的颜色跟显示器上的一样了。
以后我们再用显示器D、打印机E……只要都给它们各自配一个文件,里面写上跟A的换算关系,这样无论用哪几台设备搭配,最终效果都能保持一致。
这个A,就相当于ICC标准。
当然,同一打印机由于耗材的不同,打出来的效果也会不同,所以一个打印机还要与不同种类的耗材分别搭配不同的配置文件,才能保证最后效果的一致……关于计算机的ICC前两天一位朋友说他拍了许多照片想处理一下打出来。
不过在看网上关于处理、打印照片的简单教程的时候总是会看到一个叫“ICC文件”的东西,又是校正又是设置的,貌似很高深的样子。
于是就想问一下,ICC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ICC是一群人,确切的说是一个组织,是1993年由包括Adobe、Apple、Kodak、Microsoft在内的数十家公司发起并成立的,全称是国际色彩联盟(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简称ICC。
该组织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在各个设备、软件之间形成统一的色彩标准,即ICC标准。
最终的目标就是让输入设备(如数码相机)、显示设备(如显示器)、输出设备(如打印机)能够自始至终地保证色彩被准确重现。
多色icc原理多色ICC原理是指在色彩管理领域中采用多个ICC配置文件来实现色彩的准确转换和保持一致性的原理。
ICC(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是一个国际色彩管理组织,它制定了一套标准,用于确保在不同设备和软件之间能够准确地共享和呈现颜色。
多色ICC 原理基于这个标准,通过使用多个ICC配置文件来实现更加精确和准确的色彩管理。
在色彩管理中,每个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都有自己的色彩特性,这些特性包括色彩空间、色彩范围等。
而不同设备之间的色彩特性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在不同设备上查看同一张图片时,可能会出现色彩偏差或不一致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色ICC 原理应运而生。
多色ICC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将不同设备的色彩特性转换为统一标准的ICC配置文件,然后利用这些配置文件进行色彩转换。
具体而言,多色ICC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设备特性的获取:首先需要获取每个设备的色彩特性。
这可以通过设备的硬件和软件来获取,例如使用色彩校准仪对显示器进行校准,或者使用专业的软件来获取打印机的色彩特性。
2. ICC配置文件的生成:根据设备特性,生成对应的ICC配置文件。
ICC配置文件包含了设备的色彩空间、色彩范围等信息,可以用来描述设备的色彩特性。
3. 色彩转换:在实际应用中,将需要转换的色彩数据与相应的ICC 配置文件进行匹配,然后进行色彩转换。
这样可以确保在不同设备上呈现的色彩是准确和一致的。
多色ICC原理的应用可以在各个领域中见到,比如电子出版、印刷、摄影等。
在电子出版中,出版商可以使用多色ICC原理来确保在不同设备上呈现的电子书籍的色彩一致。
在印刷领域,印刷厂可以使用多色ICC原理来准确地转换图像的色彩,以确保印刷品的色彩准确和一致。
在摄影领域,摄影师可以使用多色ICC原理来处理照片的色彩,以获得更加准确和真实的色彩效果。
总结起来,多色ICC原理是一种通过使用多个ICC配置文件来实现色彩的准确转换和保持一致性的原理。
色域的计算色域(gamut)指的是一种特定的颜色空间,也可以理解为某个设备或者媒介所能呈现的颜色范围。
色域的计算是通过一系列的颜色标准和算法来确定的,可以用以描述设备、显示器、摄像机、打印机等的颜色显示范围。
计算色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每一种颜色进行三元组的数值表示,即用红色、绿色和蓝色的色彩分量值来确定颜色。
这个色彩空间是设备的一个虚拟颜色模型,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设备能呈现的颜色范围。
色域的计算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实验测量法,二是利用色彩空间计算。
实验测量法是通过仪器和标准测试样本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计算色域的广度和范围。
该方法适用于物理设备的颜色显示范围的计算,例如显示器、投影仪、打印机等。
利用色彩空间计算则是通过数学计算来估算设备的色域。
计算色彩空间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ICC(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颜色管理系统。
ICC颜色管理系统是一个通用的跨平台的颜色管理系统,通过ICC颜色配置文件(ICC profile)来描述颜色空间。
色彩空间计算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定义参考白点:参考白点可以理解为设备所能达到的最亮的白色。
常见的参考白点包括D65(日光),D50(阴影)等。
参考白点是计算色域的基础。
2.定义色彩坐标系:色彩坐标系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于确定颜色的三元组数值。
常见的色彩模型包括RGB、CMYK等。
通过定义色彩坐标系,可以将颜色转化为数值表示。
3.定义色彩分布:在色彩坐标系中,不同颜色的数值范围是不同的。
通过定义色彩分布,可以确定不同颜色在色彩坐标系中的分布情况。
4.计算色域边界:通过以上定义的参考白点、色彩坐标系和色彩分布,可以计算出设备的色域边界。
色域边界定义了设备能够呈现的所有颜色的范围。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使用色彩空间映射方法来计算设备的色域。
色彩空间映射方法是通过对比两个色彩空间的颜色分布情况,来计算设备的色域和另一个色彩空间的对应关系。
如何得到准确的印刷ICC印刷厂要得到准确的印刷ICC,是一个非常庞大和系统的工程,是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并都做到标准化生产,才能得到稳定的印刷的ICC,而且以后各工艺流程都必须遵照标准进行作业。
这样,得到的印刷ICC才有代表作用。
常用生成CMYK的ICC使用的色卡为IT8.7/3或ECI2002。
IT8.7/3色卡ECI2002色卡1、在输出IT8.73文件时一定要测试照排机的最大密度,必需让照排机输出菲林的最大密度保证在3.8以上!同时要求在IT8.73的图表范围里,左右密度差小于0.05,接下来校正照排机线性,保证输出菲林线性误差小于1%,最后严格控制菲林的底灰,要求底灰值小于0.04以下。
2、正确调整晒版时间和冲版条件,通过晒版测试条:要求2%的网点能显现,3%网点完整无缺,冲版则保证3级灰梯变白,4级灰保留,有条件的可以用印板密度仪测量晒版后的损失,最好保证50%的网点在印板上不小于45%3、确定印刷纸张和油墨,一般一个印刷厂会有不同的纸张类型和油墨种类,不同的纸张和油墨都会有不同的印刷效果,可以分别做,也可以选择最有代表的铜板纸和最常用的油墨来做。
4、确定正确的印刷色序,通常印刷色序的排列是根据油墨的粘性排的,最粘的的油墨最先印刷,它和纸张的附着力最强,可以防止后面的油墨把它从纸张剥离,现代四色胶印油墨的粘性由强到弱的排列分别是K-C-M-Y,所以我们首选的色序也是如此的,但既然我们知道油墨在纸张上的附着力不光是油墨本身的问题,纸张也是一个决定因数,纸张的酸碱性也直接关系到油墨的干燥和附着力问题,而油墨由于C和M的粘性比较接近,纸张对它的影响就会大了,如果发生CM两个色的叠印故障,那么你必须考虑更换更适应这种纸的印刷色序,比如K-M-C-Y排列。
印刷的首要任务是网点的还原,那么一个好的印刷品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1,最好的网点形状,2,纸张最大的受墨量,3,四个颜色实地最大的密度,4,最小网点扩大,5,最佳的灰平衡表现,6,精确的套印精度要判断这些要点光*印刷机长和你说没有用,所以一般做标准化印刷之前我们会让机台先印刷一张测试图(如下)借此来判断印刷机的状态:这张测试图上有上面所说到的6个要点的判断标准,接下来会根据此图来分别说明怎么样判断印刷机是否处于标准状态,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建立一个印刷机的颜色印制标准!第一,网点形状,印刷的过程归根揭底就是一个网点复制的过程,所有的色彩都是通过网点得以还原的,那么保证菲林上的网点最准确的在纸张上得于还原是印刷的终极目标,当然我们必须知道油墨是通过橡皮布和压力完成转移的,在压力的作用下网点上的油墨必然发生挤压导致在纸张上的油墨网点形状发生扩大和变形,这点是胶印印刷的客观存在,我们在认识这个客观事实的同时最大努力控制和稳定这种变化才是我们在印刷机标准化的根本目的。
基于ICC设备特征文件的色彩管理(三)
张帆
【期刊名称】《印刷杂志》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从色彩管理角度来看,印刷机和打印机都属于输出设备。
一般来说,都
是以CMYK为工作空间的设备。
对于数字印刷机,因为其工作方式和打印机类似,可以当作打印机来处理。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印刷机或打印机的ICC设备特征文件,其实都是指印刷机或打印机、纸张、油墨等因素不同搭配后的呈色规律,就印刷机或打印机本身而言,其呈色规律基本上是一定的。
要注意的是,在这些因素中,【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张帆
【作者单位】上海子洋图像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8
【相关文献】
1.基于ICC特性文件的色彩管理实例分析 [J], 夏文
2.色彩管理新思路——设备连接特征文件 [J], 胡维友
3.基于ICC设备特征文件的色彩管理(一) [J], 张帆
4.基于ICC设备特征文件的色彩管理(二) [J], 张帆
5.数码影像的色彩管理"入门讲座-8如何建立色彩管理ICC色彩配置文件 [J], 吴
启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印前技术——色彩管理摘要:在印刷过程中,由于印刷设备、印刷材料、印刷工艺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印刷品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通过印前生成色彩特性文件,对各设备进行色彩管理,以实现不同输入设备间的色彩匹配,最终实现所见即所得的目标。
色彩管理在现代化数字印前制版系统和数字印刷领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目前,很多现代化印刷生产企业在使用色彩管理以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出错率也相应减小。
本文将对色彩管理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特别是对色彩管理中的色彩特性文件进行阐述。
关键词:色彩管理技术、色彩特性文件印刷色彩管理技术是保证色彩信息在不同色彩再现设备传输中损失最小的技术。
色彩管理技术的实质是实现各特征颜色空间转换的最佳匹配技术,使相同的数据文件在不同设备上呈现的颜色尽可能一致在印前工艺中颜色要经过多次转换,才能形成用于输出的数据,简单地说,扫描仪及显示器为RGB 色空间,而输出设备为CMYK色空间。
两者的颜色混合机理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没有一个通用的“颜色语言”作为沟通的话,及时拥有最先进的设备也难获得高质量的颜色效果。
色彩管理便在每个设备之间建立起沟通的纽带,实现对色彩空间的精确转换。
一、色彩管理概要整个图像复制工艺中,所涉及到的设备都具有其自身表现的色彩能力,即不同的色空间。
色彩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不同色空间的转换,以保证同一图像的色彩从输入到显示、输出中所表现的外观尽可能匹配,最终达到原稿与复制品的色彩的和谐一致。
建立设备的色彩描述文件(profile)是色彩管理的核心,描述文件对系统中每个设备的具有代表性的颜色特征加以描述,如色度特性化曲线、输出色域特性曲线等,色彩管理系统利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颜色特征实现各设备色空间的匹配和转换,最终达到所见即所得。
在数字化的图像中,尽管每一个像素点的色彩可以有一个唯一的色值组合,但这色值组合因为通过不同的设备呈现出来,所以可能会有天壤之别,这是因为色彩与设备的特性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