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1(2)(2019年11月)
- 格式:pptx
- 大小:219.30 KB
- 文档页数:14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 课:《杨
修之死》课件
杨修之死罗贯中《三国演义》及作者《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
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
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一、定向
1、把握生字、新词。
2、梳理故事情节。
3、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4、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二、自学
1.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按时间顺序梳清故事情节,且与
人物心里话动联系起来分析人物性格;
3.根据事件分析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
【杨修之死,有人推之曹操,有人归过杨修,你持哪种观点?】
(一)、给红字注音庖官夏侯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杨修之死》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事件。
2、多角度分析曹操、杨修性格。
3、多角度探究杨修死因。
4、能用辩证的观点区分小说与史实中的曹操。
5、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事件。
2、多角度分析曹操、杨修性格。
3、多角度探究杨修死因。
三、教学难点:多角度探究杨修死因。
四、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步骤:(一)导入:有一本书它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被称为“第一才子书”、“第一部奇书”,大家说说这本书是?提到《三国演义》,你能想起哪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呢?今天呢,我们一起来研读出自其中的一个故事——《杨修之死》。
(二)资料助读:1、关于《三国演义》或者作者罗贯中,你了解些什么,可以告诉我们吗?2、本文的故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三)初读课文,把握情节:1、说说杨修因犯何罪被杀?概述事情经过。
2、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不会被杀?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文中写了几次“犯忌”之事?哪几部分写的?(研读第4-9小节)根据表格概括事件。
事件杨修的表现曹操的态度(四)研读课文,探讨死因。
请同学们依据曹操、杨修在上述事件及“鸡肋事件”中的各自表现,讨论一下,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三点:1、性格决定命运:杨修的性格决定了自身悲惨的命运。
2023年最新的杨修之死的原文及翻译17篇杨修之死原来杨修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屡次犯了曹操的大忌。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花园。
造成时,操前去观看,没有夸奖和批评,就叫人取了一支笔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走了。
大家都不了解其中的含义。
杨修对工匠们说,"门"添活字,就是"阔"字,丞相嫌你们把花园门造得太大了。
于是重新建造园门。
完工后再请曹操去观看。
曹操很喜欢,问道:"是谁知道了我的意思"下人回答:"是杨修!"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嫉妒。
还有一天,塞北进贡给曹操一盒酥。
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
杨修见到了,竟然取勺子和大家将酥吃完了。
曹操问其原因,杨修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曹操虽然喜笑,而心里却厌恶杨修。
曹操聚集兵队想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都,又怕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
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
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让随行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兵。
有人报告给夏侯惇。
夏侯惇大吃一惊,于是请杨修至帐中问道:"您何收拾行装"杨修说:"从今夜的号令来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都。
鸡肋,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
如今进兵不能胜利,退兵让人耻笑,在这里没有益处,不如早日回去,来日魏王必然班师还朝。
因此先行收拾行装,免得临到走时慌乱。
"夏侯惇说:"先生真是明白魏王的心思啊!"然后也收拾行装。
于是军营中的诸位将领,没有不准备回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