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五大需求及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五大管理职能分析案例今儿咱就来聊聊这五大管理职能,给你整几个案例,让你一下子就明白它们是咋回事儿。
# 计划职能。
这计划职能啊,就好比你要出去自驾游。
比如说你打算来一场从北京到西藏的自驾游。
那你得先做计划吧?你得考虑啥时候出发,走哪条路线,路上要在哪几个城市停留休息,每天大概开多少公里,准备带多少行李,带啥装备,预算大概是多少等等。
这就是计划职能,得提前把这事儿都规划好了,不然到时候稀里糊涂上路,没准儿走到一半没油了,或者找不到住的地方,那可就尴尬啦。
再比如说,一家餐厅要推出新菜品。
老板就得先计划好,啥时候推出新菜,新菜的口味和特色是啥,食材从哪儿采购,成本大概多少,定价多少,怎么宣传推广等等。
要是没这个计划,厨师随便瞎做,采购的人也不知道买啥,那这新菜估计是做不起来的。
# 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呢,就像是搭建一个演出舞台。
比如说要举办一场大型的音乐会。
那得有个组织架构吧?有总导演负责整个音乐会的策划和统筹,有舞台搭建团队负责把舞台布置得美美的,有灯光音效团队负责营造氛围,有演员经纪团队负责邀请各路明星,还有票务销售团队负责卖票等等。
每个团队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大家各司其职,这样这个音乐会才能顺利举办。
再比如说一家互联网公司要开发一款新的APP。
那就得有产品经理负责整体的产品规划,有程序员负责写代码,有设计师负责界面设计,有测试人员负责找漏洞,有运营人员负责推广和维护。
这就是组织职能,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大家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努力。
# 指挥职能。
指挥职能就像战场上的指挥官。
比如说在一场足球比赛中,教练就是那个指挥官。
他得根据场上的形势,随时调整战术,告诉球员们该怎么跑位,该怎么传球,该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防守。
如果教练指挥得当,球员们就能发挥出最佳水平,说不定还能踢个漂亮的大胜仗。
要是教练瞎指挥,那球员们估计都得懵圈,比赛也就没啥看头了。
再比如说一家工厂的生产车间,车间主任就是指挥官。
他得安排每个工人的工作任务,协调各个生产环节,确保生产流程顺畅。
中国近现代以人为本的设计案例我国近现代以人为本的设计案例在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了设计行业的重要指导原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设计师们越来越注重人们的需求和感受,致力于创造更加人性化、舒适和便利的设计作品。
特别是在我国近现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我国设计界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近现代以人为本的设计案例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城市规划领域在我国近现代的城市规划领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到人们的生活需求,积极推动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
北京市在城市规划中注重提高绿地率,增加公共运动场所和休闲娱乐场所,改善交通设施,提升城市的整体舒适度和便利性。
这些设计案例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也体现了政府对人们生活的关注和关爱。
二、建筑设计领域在建筑设计领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国近现代一些知名的建筑设计案例,如上海中心大厦和广州大剧院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这些建筑不仅在外观上独具特色,在内部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上也充分考虑了人们的实际需求和体验感受。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人性化的元素,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宜居的空间。
三、产品设计领域在产品设计领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近现代一些优秀的产品设计案例,如小米手机和海尔家电等,都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不断优化产品的功能和设计,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
这些产品设计不仅在外观上美观大方,更重要的是在实际使用中能够为人们提供便利和舒适。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我国近现代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体现。
无论是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还是产品设计领域,人们的需求和体验始终是设计师们关注的焦点。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更多的设计作品能够真正贴近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作者:写手幼儿园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全面发展和个性呵护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本文将通过对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案例分析和措施,探讨如何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呵护。
一、案例分析1. 身心发展: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但在幼儿园的身体发展表现不佳,经常感到疲惫。
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过多强调知识灌输和坐姿端正,忽视了孩子们的身体锻炼和休息。
这导致小明的体能不足,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2. 语言沟通:小花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遇到问题时常常哭闹而不是用语言沟通。
经过调查发现,小花在家庭环境中缺乏语言交流的机会,导致她的语言能力受到了限制。
3. 社会情感:小明在与同学相处时经常独来独往,缺乏合作和沟通能力。
幼儿园对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进行了培养,但缺乏对孤独孩子的关怀和引导。
4. 艺术表现:小花对绘画、音乐等艺术活动缺乏兴趣,表现出艺术表现方面的欠缺。
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园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启发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
5. 科学探究:小明对科学知识缺乏兴趣,对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这与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内容和方式不够吸引孩子有关。
二、措施1. 身心发展:幼儿园应该增加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的时间,鼓励孩子们多参与体能锻炼,避免过度强调课堂学习。
2. 语言沟通: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语言培训课程,鼓励家长和老师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帮助孩子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社会情感:对孤独孩子给予更多关注和关怀,鼓励孩子自主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4. 艺术表现: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鼓励孩子们尝试各种艺术活动,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欲。
5. 科学探究:改变科学教育内容和方式,增加趣味性,引导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和发现。
三、个人观点对于幼儿园的教育,全面发展和个性呵护是同等重要的。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呵护每个孩子的个性。
而个性呵护,又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2016年衡阳市蒸湘区教师招聘考试《学前教育》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以下每一道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
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育内容B、教育目的C、教育方法D、教育体制2、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A、洛克B、赫尔巴特C、杜威D、夸美纽斯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原则。
A、巩固性B、因材施教C、启发性D、循序渐进4、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 )为主。
A、直接经验B、实际技能C、间接经验D、理论知识5、教师通过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 )。
A、参观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练习法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B、布置作业C、上课D、测试考评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B、说服教育法C、陶冶法D、榜样示范法8、学生在课堂上显得紧张而拘谨、心不在焉,老师提问时反应迟钝。
这属于下列哪一种课堂气氛?( )A、兴奋型C、对抗型D、消极型9、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进而转化为更具体的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
使其与班级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称为( )。
A、平行管理B、集体管理C、目标管理D、个体管理10、能反映个体的成绩在整个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测验是( )。
A、学能测验B、常模参照测验C、成就测验D、标准参照测验11、“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 )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B、辐合论C、环境决定论D、系统论12、某教师在班上推出一条新规:能坚持每天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
期末时可获得加分的奖励。
这属于一种( )手段。
B、惩罚C、负强化D、消退13、下列不属于内部学习动机的是( )。
A、强烈的求知欲B、对某学科的浓厚兴趣C、满足教师、父母的期望D、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14、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中级社工实务老年人需求评估案例分析题
案例:陈某,男,63岁,曾任行政领导多年,工作上勤勤恳恳,具有极好的口碑。
三年前退休。
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来几次。
退休后他每天就是帮着老伴买菜做家务,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
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
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
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
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问题分析:
1、年龄方面:案主63岁,刚进入老年,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暮之感,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
2、身体方面: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
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
3、精神方面: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
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
老年人案例分析概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一个老年人案例来探讨老年人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通过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以及如何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支持和关怀。
案例描述:案例中的老年人是一位80岁的女性,名叫张阿姨。
张阿姨在近年来逐渐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她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因为她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很难得到适当的照顾。
她还有一些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和记忆力衰退。
由于移动能力受限,她常常无法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任务。
问题分析:1. 孤独和无助感:张阿姨的子女都不在身边,缺乏适当的社交关系和支持网络,导致她感到孤独和无助。
这进一步加重了她的心理健康问题。
2. 需要专业照护:由于健康问题,张阿姨需要定期监测和管理她的血压,并且她的记忆力衰退也需要得到适当的照顾和支持。
3. 日常生活困难:由于移动能力受限,张阿姨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任务,如购物、清洁和烹饪等。
应对措施:1. 社交支持:寻找社区资源,为张阿姨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例如参加社交活动、加入老年人俱乐部或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也可以考虑为她提供定期的电话联系,以减少她的孤独感。
2. 专业照护:与医生协商并建立一个定期的医疗计划,以对张阿姨的健康问题进行监测和管理。
此外,可以寻找专业的护理人员或机构来提供她需要的照顾和支持。
3. 辅助设施:为张阿姨提供一些辅助设施,如拐杖、轮椅或代步车等,以提高她的移动能力,使她能够更好地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任务。
结论:通过分析张阿姨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老年人面临的一些常见问题和挑战,并提供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为老年人提供社交支持、专业照护和辅助设施等方面的支持,是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并保持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1. Smith, J., & Johnson, K. (2015). Supportive services for older adults: A program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58(3), 201-218.2. Chen, Y., & Jackson, A. (2017). Aging and Health Across the Life Course: A Global Perspective. Springer.。
《管理学基础》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管理的最终目的是( )。
A.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B.有效地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C.以最少的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出D.制定组织目标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提出了不同于古典管理理论的新观点和新思想,创立了( )。
A.人文关系学说B.人际关系学说C.行为科学学说D.社会关系学说3.关于计划工作基本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计划是高层管理者的职责范畴B.计划工作居首要地位C.计划工作是有目的的行为D.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4.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 )原则。
A.现实性B.协调性C.权变性D.关键性5.下面决策方法中,具有“匿名性”特点的是( )。
A.群众评议法B.哥顿法C.头脑风暴法D.特尔菲法6.某产品有三个生产方案,其成本状况为:甲方案固定成本为5000,单位变动成本为100;乙方案固定成本为12000,单位变动成本为60;丙方案固定成本为30000,单位变动成本为300若丙方案为最佳方案,则产量为( )。
A. 150B. 300C. 500D. 7007. 20世纪初期,有一位社会学家提出了建立“理想的组织模式”的设想,他就是( )。
A.赫伯特·西蒙B.哈罗德·孔茨C.马克斯·韦伯D.林德尔·厄威克8.如果企业进行小批量产品的生产,那么,它需要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生产,对企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这种企业适于采用( )组织形式。
A.集权式B.分权式C.均权式D.不确定9.评价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有关信息的获得来源于( )。
A.上级人员B.下属人员C.高层领导D.协作部门10.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人的五大需求及案例分析在这个浮噪而充满欲望的现代社会里,不分年龄都主动或被动的忙碌着。
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却越来越多的人变的抱怨、抑郁、烦躁、加入亚健康行列,甚至有人选择自杀的形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很明显这是一种病态,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如果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美国的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描述了人类不同需求的理论。
认为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隶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1、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
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
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显然,这种生理需要具有自我和种族保护的意义,以饥渴为主,是人类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
当一个人存在多种需要时,例如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和爱情,总是缺乏食物的饥饿需要占有最大的优势,这说明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那么其他一切需要都被推到幕后。
2、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具体表现在:①物质上的:如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②经济上的:如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③心理上的: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
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
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3、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暖、爱情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
它包括:①社交欲。
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希望得到互爱等②归属感。
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在个人有困难时能互相帮助,希望有熟识的友人能倾吐心里话、说说意见,甚至发发牢骚。
而爱不单是指两性间的爱,而是广义的,体现在互相信任、深深理解和相互给予上,包括给予和接受爱。
社交的需要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4、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
尊重的需要也可以如此划分:①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②渴望名誉与声望。
声望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
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
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
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
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
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
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
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
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成就感与成长欲不同,成就感追求一定的理想,往往废寝忘食地工作,把工作当是一种创作活动,希望为人们解决重大课题,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
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因人而异对需求的程度也略有不同。
案例一:2004年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贫困家庭出身的马加爵品学兼优。
在大学其间,因为贫困曾无数次受到同学们的鄙视及侮辱。
甚至宿舍里的同学曾在马加爵的被子上撒尿。
长时间的压抑而无处发泄,最后在一次打牌后带有侮辱性质的吵架中爆发了。
在马加爵的事后陈述中曾这样写到:“我一个人默默的做苦工,一个人偷偷一天只吃两个馒头。
为了节省洗热水澡的几块钱,我整个冬天坚持洗冷水澡,我冷的直打哆嗦。
却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年轻人需要锻炼身体。
那天我没鞋子穿,不好意思去上课,直到学校发了点救济,才买了双便宜的拖鞋走进了课堂。
什么苦楚什么贫苦什么艰辛的生活都可以忍受,他们竟然这样残酷无情的践踏、蹂躏我的人格尊严。
原来每个人长期以来一直这样,凶悍的歧视,残忍的嘲笑我。
我的心很痛。
当过去的伤痛被人再次拿出来嘲讽的时候我的心滴血了。
我决定给那些歧视穷苦人、蔑视穷苦人的人一个教训,给那些无情践踏、残忍蹂躏穷苦人人格尊严的人一个教训。
我本来习惯被人歧视的,可是这次他们表现的实在是太淋漓尽致了。
他们嘲讽时刻的无情,他们侮辱时刻的面孔可恶,让我下定了决心。
终于我买了一把石锤结束了他们几个人的生命。
”从这个案例中明显的看出,马加爵长时间的压抑情绪无处发泄,最后才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
其最原始的生理需求勉强维持,其它需求几乎为零,严重失衡。
人都是善恶并存的,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需要做出一定的自我约束,呈现给大家善的一面。
然而不段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当忍耐力达到了极限将会走向别一个极端,恶的一面瞬间爆发。
酿造了无法挽回的恶果。
俗话说兔子急了也咬人,就是这个道理。
案例二:在短短3个多月内,13次实施盗窃、3次实施抢劫,并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22岁的王鹏(化名)说出的犯罪理由竟是“可以把我送上死刑的路”,这让所有人震惊。
是什么原因让王鹏如此视生命如儿戏?2009年10月10日下午5时许,鹤壁市山城区某住户家发现一具女尸,现场血迹斑斑,惨不忍睹。
警方赶到现场后发现,被害女子李某的包和手机不见了,身上有10多处刀伤,便将案件确定为抢劫杀人案。
案发第二天,一名青年男子低价出售的一部手机,正是被害女子李某之物。
10月12日凌晨6点,这名可疑男子在汤阴火车站被警方抓获。
王鹏,小学文化,无业。
2008年12月4日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2009年6月26日刑满释放。
王鹏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钱花完了,所以抢劫。
”法庭上,面对公诉人的提问,王鹏回答得非常轻松。
“你不是拿钱吗?拿着钱就算了,干吗一开门就捅人家?人家又没反抗?”公诉人讯问。
“我这是又要钱又要命,两样我都要。
我心里想着,这是个机会,可以把我送到死刑的路上,死也得拉个垫背的。
”王鹏的回答让人震惊。
王鹏,面目清秀,年仅22岁。
“我一直想做个恐怖分子,把仇恨散发出去,是对我父母的仇恨。
”王鹏说,抢劫杀人他早有预谋,只是没有动手,他想等到农历八月十五之后再动手。
“八月十五我能和父亲一块儿吃饭,这是我俩第一次坐在一块儿吃饭,也是最后一次。
”王鹏说,八月十五之前,他被父亲撵出了家门。
“我始终摆脱不了父母的阴影,他们除了打我骂我,没有别的。
从小到大,我没有和他们在同一张桌子上吃过饭,每次我想跟他们好好说的时候,反过来还得挨顿骂,因为他们不相信我,我也不相信他们。
”面对记者,王鹏终于敞开心扉。
原来,就在王鹏一岁半时,他的父母离异,他的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
“他们离婚后,我跟着姑姑、奶奶,6岁以后跟了我爸和继母。
12岁以后一直到现在,我都是一个人过的,那时候太小不会挣钱,没钱了就偷,偷不行就抢。
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经常一个人在大街上游荡”。
再后来,王鹏宁愿在大街上饿肚子,也不愿回家,最长的时间一星期没有吃上饭。
王鹏说:“和亲妈就算是面对面,也像陌生人一样。
”父母离异、缺少关爱坑害了他一生。
几经周折,记者在王鹏亲生母亲经常出入的麻将摊前找到了她。
“你们别找我,我不是他母亲。
”王鹏亲生母亲直接否认了她和王鹏的血缘关系。
“王鹏出事了,你知不知道?”“你跟我说有啥用啊?”王鹏的母亲不愿回答任何问题,匆匆离开。
王鹏“如愿”被法院判处死刑,王鹏及其家人没有对被害人家属进行积极补偿,甚至没有一句道歉的话。
“我没有要陈述的,对我所做的一切,我不觉得后悔,我希望法院对我判处死刑。
”这是王鹏最后陈述的话。
终于,王鹏“如愿”了。
2010年10月21日,鹤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抢劫罪、盗窃罪,数罪并罚判处王鹏死刑。
调查显示,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出于家庭原因的比例占到70%以上。
养不教,父之过。
孩子的错其实就是父母的错。
本案例中的王鹏,他既是害人者,也是受害者。
父母离异后对孩子缺乏亲情,孩子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和关爱,没有了亲情感,让孩子感觉到,他的存在没有什么价值。
从王鹏的表现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从他内心来讲,他觉得可能死去比活着更解脱或者说活着比死去更难。
他的心态是扭曲的。
案例三:给孩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得当的教育比任何丰厚的物质条件都更加重要。
2010年度,贾容韬出差到郑州去看表哥时,发现往日温馨整洁的家,如今冷锅冷灶的,桌上积满了灰尘,墙角挂着蛛网,表哥独自病恹恹地躺在床上,从蜡混浊的泪水无声地黄的脸上流下来,说:“龙龙以前是多好的孩子啊,后来我明明看到他讲究吃穿,不走正道,却因为工作忙没有管他。
是我害了他呀,也毁了这个家!”原来,表哥的儿子龙龙寄宿在学校,离开了父母的管束,像脱缰的野马,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来竟染上了毒瘾,导致因犯抢劫罪被判刑四年,表嫂气疯了,脱光衣服在大街上乱跑,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回家后,贾容韬想起表哥的泣血哭号,一整夜翻来覆去睡不着: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想着网络成瘾的儿子贾毅,如果任由他滑下去,终有一天会变成龙龙那样……想着想着,冷汗顺着他的脊背往下淌。
当贾容韬第一次问儿子心情好不好时,贾毅大吃一惊:最近我没有和别人打架呀,也没有考试呀!他小心翼翼地看着父亲说:“有啥事?直说吧!” 贾容韬被儿子噎得喘不过气,讪讪地说:“以前我不知道儿子不是猪,不对,我是说养儿子不是养猪,不能喂饱就万事大吉,还要关心儿子的喜怒哀乐。
”贾毅沉默了一会儿,红着眼睛说:“老爸,谢谢你明白儿子不是猪。
比起衣食,我真的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盼望遇事可以和老爸商量,烦恼了可以向老爸诉说。
” 贾容韬眼眶也湿润了,这么多年来,儿子是第一次和自己掏心掏肺地说话!贾毅数学只考了60多分,回到家里,母亲做了几个好菜,父亲始终微笑着。
贾毅对爸爸说:“只要你相信我,我就有信心!”教育家们认为考砸了孩子最痛苦、最伤心的时候,做父母的再打骂一顿,再给压力,那等同于往孩子伤口撒盐。
父母应该帮孩子拿出提高成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没有方法至少要鼓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