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论语_中的为政之德与公务员职业道德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164.29 KB
- 文档页数:4
公务员个人职业道德总结范文(一)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问题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中国。
孔子的四大分支是德性、言说、政事和文学,其中政治德性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到了唐代,政治道德和官德的要求日益提高。
“四德”是全体干部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即“德”的标准。
它的材料包括道德和正义的知识,明确和仔细的文字,公平和正当,以及严格的勤奋的土匪。
这意味着公务员应该有高度的政治道德,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为人诚实、谨慎、知名;要公平,要赞美;政治上要勤政,决不懈怠。
“二十七多数”是“人才”的标准,即对不同官员的具体要求。
它将政治、经济、司法、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官职划分为27类,并制定了各类官职的考核标准,对各类官员和人才进行考核。
公务员职业道德是国家公职人员在履行公共职能、行使公共权利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价值认同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二条第七款规定,公务员有遵守纪律、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义务。
2011年,中央组织部、国家公务员局明确提出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十六个字信息,即忠于国家、服务人民、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公务员的专业化尚未开始由于短时间内提出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公务员的职业化还没有真正开始,没有真正的职业化,那么如何让公务员遵守职业道德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和社会交往的发展对社会成员的行为秩序和行为整合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从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几乎每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都有高度的社会分工。
他们为探索社会融合做出了艰辛的理论和实践努力。
一方面,他们在理论上强调了“秩序”和“社会融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们在实践中建立了一套行为规范来实现社会整合。
正如麦金泰尔所说:“古代社会以美德为中心,现代社会以规则为中心。
”以德为中心会使职业道德失去其社会效益,而以规则为中心则会使各行各业的规则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公务员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其职责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因此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廉洁自律、忠诚敬业、服务为民、公正廉洁、勤勉尽责等方面。
首先,廉洁自律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公务员要廉洁自律,意味着要廉洁奉公、廉洁自律,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违法乱纪,不得接受礼金、礼品、有价证券等财物。
公务员要自觉抵制各种形式的腐败和贪污,保持廉洁自律的高尚品质。
其次,忠诚敬业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
公务员要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忠实履行职责,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违法乱纪,不得搞违法乱纪的活动,不得参与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等经济活动。
公务员要忠诚履行职责,恪尽职守,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
再次,服务为民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宗旨。
公务员要心系人民,为人民服务,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积极协助人民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另外,公正廉洁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公务员要做到公正廉洁,不得徇私舞弊,不得违法乱纪,不得滥用职权,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有违法乱纪的行为,不得有违法乱纪的活动。
公务员要公正廉洁,做到公正廉洁,做到廉洁奉公,廉洁自律。
最后,勤勉尽责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公务员要勤勉尽责,恪尽职守,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不得懈怠、不得推诿、不得拖延、不得偷懒、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搞违法乱纪的活动,不得有违法乱纪的行为。
总之,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廉洁自律、忠诚敬业、服务为民、公正廉洁、勤勉尽责等方面。
公务员要自觉遵守这些职业道德准则,做到廉洁奉公、忠诚履职、服务为民、公正廉洁、勤勉尽责,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常修为政之德刻不容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中央高度重视干部的思想道德问题,一再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作为党治国理政主体的公务员队伍,其职业道德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体现党的执政形象,关乎党的执政基础。
所以,抓好公务员的“官德”,将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党的执政形象,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
那么常修为政之德——公务员的“官德”修炼究竟应该修什么?如何修?人有人格,官有官德。
所谓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即通常所讲的“官德”,是公务人员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
个人认为,加强“官德”修养,应从职业道德建设入手来带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建设。
只有把个人的行为与社会、家庭联系起来,所学的才有实践的土壤。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要靠养成实践,就是知行合一。
如果说培训重在解决“知”的问题,那么,实践活动就是侧重解决“行”的问题。
要进行道德激励和约束。
恪守“官德”的公务员一定要得到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要注重奖励先进与惩治落后并举。
对那些突破职业道德底线的公务员,要严厉惩处,绝不姑息。
要在加强机关内部考核和监督的同时,对公务员职业道德实行社会监督评议;建立健全公务员职业道德监督员制度,引入服务对象评价机制,积极接受媒体舆论监督。
要在制度规范上下功夫。
需要在道德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标准科学、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使公务员的思想和行为有目标、有遵循,还要不断创新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
最后,环境的熏陶也很重要。
公务员群体对社会环境有直接影响,反过来,社会环境也对他们的“官德”养成起作用。
从职业道德建设入手来带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建设。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要通过本人自省自律、制度激励约束、外部管理监督来实现。
希望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监督之下,从一时一事做起、从每个人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为政不忘做人之本《尚书》言:“德惟治,否德乱”。
每一个职业都有每一个职业的道德。
医生要有医德,教师要有师德。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而职业道德则是人们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
随着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的确定,公务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做官先做人,从政德为先”。
公务员作为国家公共事物管理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日常工作中行使党、国家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公务员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了我们个人,也代表了党和政府在国内外的形象,公务员职业道德如何,对整个社会风气将产生重要影响。
从现实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国税系统,绝大多数公务员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坚持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认真履行职责来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涌现出一大批焦裕禄、杨善洲、郑培民等优秀楷模;当然也不可否认在公务员队伍中出现了一撮道德滑坡、思想懒散、作风不正、甚至与民争利的现象,他们的这种行为直接影响到党政机关在老百姓心中的公信力。
作为一名基层的税收工作者,我拥有的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小岗位——办税服务厅综合服务岗。
我没有经历任何名利的诱惑,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我对自己职业道德的认知。
首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自从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我就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我党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鞭策。
无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还是“八项规定”,都是从理论的高度引领我们时刻保持思想道德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作为党员干部中的一份子,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自我修养,是对自我职业道德的巩固和强化。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握好党的执政路线和执政理念,确保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标准和方向。
其次,要立足本职,恪尽职守。
在我们办税服务厅的墙壁上有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这五个字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我的工作本职就是办好人民群众交给我的事情,在平凡的小岗位上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工作。
君子之德,职业之道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第一位的。
良好道德修养是我们立身之本,是保持公正、廉洁的基础和思想防线。
一个执法者能否保持清正廉洁取决于其是否能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而用好权力,离不开自身修养的提高。
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就将为政之德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从政之根本即仁德秉信、二是务政之准则即忠职勤政、三是用权之规矩即遵礼持俭、四是运权之技艺即守拙多艺。
传统的儒家文化,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历久弥新,可以成为我们公务员道德建设的借鉴。
仁德秉信,实际上就是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的自身道德修养。
人的修养支配其行为,道德修养提高了,个人操守加强了,就会淡泊名利,就会为了人民的福祉最大限度的勤奋工作,就会在面临公利与私利的冲突时不忘党性,做出正确决择。
只有尊重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才能体现仁德的内涵,只有将仁德之心化为仁义之举才能做到秉信,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
忠职勤政,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克尽职守、兢兢业业。
古人云“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等谚语无不彰显“勤”能给人类带来的价值。
因此,作为基层工作的我们,只有在“勤政”方面上有作为,才能更好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发动群众思想工作;才能更好弥补开展基层工作时存在的执行偏差与缺陷;才能更好地使基层工作能协调一致、有条不絮、相互统一地完成上级相关机关单位部署的任务。
遵礼持俭,用今天的词来解释就是廉洁。
对所有从事公职的人来说,都有廉洁的要求,但对我们来说,清正廉洁意义更加重大。
古人曾说过:“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分,我为人不值一分。
”在市场经济下,物质极大丰富,诱惑的危险也大大增加,目前我们环境监察人员得到的社会尊重程度尚未达到一个合理的格局,应放平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
守拙多艺,则是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谓守拙,不是装作姿态,更不是以此蒙人,古人就有“古之愚而直,今之愚而诈。
论语对领导者道德与能力的要求《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论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中汲取了对领导者道德与能力的要求的启示。
首先,《论语》强调领导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仁”,即仁爱之心,认为领导者应该以仁心待人,关心民众的利益。
例如,孔子曾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诫领导者要以道义为准则,而不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
同时,《论语》还提倡领导者要有诚信、正直、谦虚等品质,如孔子所言:“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这种品质将使领导者赢得民众的尊重和支持。
其次,《论语》对领导者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孔子认为领导者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才能。
他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领导者应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此外,《论语》还强调领导者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如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告诫领导者要善于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矛盾,实现和谐发展。
再次,《论语》强调领导者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孔子认为领导者应以道德为根基,追求人类共同的价值目标。
他曾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强调了道义的重要性,领导者应该以道义为准则,以公正、正义的态度处理各种事务。
此外,《论语》还提倡领导者要有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完善。
孔子曾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这句话告诫领导者要追求内心的宁静,不与他人争斗,而是注重自身的修养和进步。
最后,《论语》强调领导者应具备正确的行为规范。
孔子认为领导者应以身作则,成为民众的楷模。
他曾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这句话强调了领导者应该以正面的榜样影响他人,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同时,《论语》还提倡领导者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虚心接受不同的观点。
孔子曾说:“听其言而观其行。
干部任职贵常修“为政之德”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为政之道,在于胸怀百姓,心系群众,真正做到“万事民为先”。
替民分忧、为民解难是每一名为政者的责任和义务,领导干部只有做到勤政廉洁,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作为毕其一生的不懈追求,才能解决好群众之所想、群众之所急、群众之所难,才会赢得民心,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反观当下,有的领导不辨是非,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有的干部不懂感恩,不讲回报,总想能够从中得到多少好处,捞到多少油水。
更有甚者,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因此,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决不是为政者的私事,常修“为政之德”不仅是伦理要求,更是政治、法律、党性的要求。
常修“勤政”之德,赢得群众拥护。
恪尽职守,永不懈怠,敢于担当,是优秀领导者所必备的品质。
没有勤奋换不来成功,没有付出得不到回报,没有真才实干就不会赢得人民的尊重。
古人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万世开太平”,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
当今,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更要敢于闯出一片天空,干出一番业绩,保一方平安,谋群众幸福。
常修“廉政”之德,赢得百姓爱戴。
不为名利所累,不为金钱所困,不为美色所扰,是优秀领导干部所必备的品格。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在西藏任职期间,每次下乡总要带些自己的钱给困难乡亲,自己平时却生活拮据,经常吃榨菜拌饭。
为了给领养的三个藏族孤儿增加营养,他不惜去卖血换钱。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是藏族人民对他的深切怀念。
有的领导干部却禁不住诱惑,把手中的权力当作为己牟利的工具,迷失了本性,背离百姓利益,最终只会遭世人唾弃。
领导干部只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真正以人民的事业为重,赢得群众爱戴。
常修“律己”之德,赢得群众信服。
领导干部要把住“三道关”。
一是小处不可随便。
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小事,留心小处,以严格的党性要求自己,以所肩负的重任鞭策自己,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领导干部为政之德思想浅谈作者:郑雲霄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7期摘要:为政之德,是干部在从政时表现出的德行。
特别是领导干部个人的为政之德,直接关系到我党的执政地位,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
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谈到:我国历来尊崇提倡读书修身,为政以德;2014年1月7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
”俗语说:做人要讲道德,做官要讲官德。
道德是个人立身之本,政德是国家立国之基。
在新的时期,更要加强领导干部的自身修养,完善干部政德考核,对领导干部的任用既要重能力,也要重德行。
关键词:领导干部;为政之德;官德领导干部的为政之德是领导干部从政的道德,关键在于领导为谁用权,怎么用权。
要明确:为谁服务,怎样服务。
领导干部为政之德不仅关系着他自身,更关系着我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地位,甚至国家的长远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为政之德的研究,改善提升现有系统,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国梦”。
一、我国当下的为政之德思想(一)讲修养,勤学习,正作风俗语云“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百行以德为首”这些都说明了对为官者自身道德修养的要求。
早在2005年,习总书记就指出领导干部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这里的人格魅力指的就是领导干部的修养问题,它是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等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
领导干部在自身修养上更要有“响鼓不用重锤敲”的自觉性,要时刻警示自己,不断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习总书记在2006年2月27日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读书,修政德;要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为政之道,务于多闻。
”提升政德的最好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得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
《论语》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与修养作文正文: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与修养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责任。
作为一名公务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修养。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与修养。
首先,公务员要具备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
廉洁自律是公务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核心。
公务员应当坚持廉洁奉公、以公为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严格遵守廉洁纪律和工作纪律。
他们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得搞权钱交易,不得以权谋私欲。
只有廉洁自律,才能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保持公务员队伍的清正风气。
其次,公务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精神与道德修养。
高尚的职业精神是公务员的精神支柱,也是他们履行职责的动力源泉。
公务员要热爱本职工作,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始终保持对事业的热忱和追求。
同时,公务员要具备坚定的原则,端正的态度,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只有这样,公务员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为民服务,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和引领社会风尚。
此外,公务员要注重个人修养和自我提升。
个人修养是公务员的内在素质,也是维护职业形象的重要保障。
公务员应当注重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他们要具备宽广的眼界和深厚的学识,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公务员还应当注重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和应对各种复杂环境。
最后,公务员要注重践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一种言说,更是一种行为。
公务员要注重以身作则,坚守原则,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践行职业道德。
他们要秉公用权,依法办事,保持公正公平,在工作中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公务员还应当遵守保密规定,严守工作纪律,保护国家机密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践行职业道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重。
为政之德修养厉明勤一、为政之德的涵义、特点1.为政之德的涵义与内容要求1.1.为政之德的涵义所谓为政之德,就是指从政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从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以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为维系力量的行为规范总和。
1.2.为政之德的内容要求为政之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政党,有不同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于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其为政之德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核心内容,就是为民、务实、清廉、勤政;其基本规范,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及由此形成的众多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道德范畴。
这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要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
这也是对从政人员提出的新的为政之德要求。
2.为政之德的特点2.1.具有的一般道德和职业道德的特点(1)软性(2)持久影响性2.2. 为政之德自身的特点为政之德在社会道德体系中属于大德,具有表率性和广泛的影响性二、为政之德修养的意义1.为政必修德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条基本规律1.1. 首先这是由为政者的身份与责任决定的古话说:“德,国家之基也”,“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始终是第一位的。
而在“修身”这一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也是对社会影响最大的就是手中握有一定公众权力的领导干部或从政者的道德素质了。
为政者负有管理社会、分配公共资源、协调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的责任与相应的权力,因此要求他们必须具有比为民者更高的道德水准。
1.2. 其次这是由道德在“为政”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为政者的道德水准与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和决定他们在“为政”活动中的动机、行为、效果,官德不正,必定为官不正、为官不纯甚至鱼肉百姓。
1.3. 再次这是由人所具有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2.为政必修德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2.1. 以德治国,首先要以德治党、以德治官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这样一句名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儒家“为政以德”思想与新时期领导干部政德建设作者:孔聪来源:《兵团党校学报》2017年第06期[摘要]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是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和党性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
当前,政德建设面临诸多挑战,领导干部政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儒家“为政以德”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行政伦理资源,其核心理念包括修身正己、民惟邦本、重义轻利等方面。
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可从儒家“为政以德”思想中汲取智慧:借鉴“修身正己”思想,强化领导干部道德自律;坚持“民惟邦本”思想,促进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牢记“重义轻利”思想,确保领导干部清正廉洁。
[关键词]儒家;为政以德;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借鉴[作者简介]孔聪,男,济宁市委党校基础教研部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中国传统文化。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
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是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和党性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仍和党中央提出的从严管党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部分领导干部政德失范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党群和干群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因此,加强政德建设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筑牢领导干部的政德之基。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而“为政以德”思想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蕴含着丰富的行政伦理内容。
一、儒家“为政以德”思想的核心理念儒家“为政以德”思想首先由孔子提出。
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先贤圣王的“德治”作为理想的社会政治形态,认为道德是为政之本,不应且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为政以德》(重点版)一、核心解读: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
孔子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概念,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
孔子的德治思想围绕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为政者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如何正己修身的问题;二是如何管理庶民百姓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治人的问题。
儒家认为,正己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大前提,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有了正己功夫,再将此外化扩展开去,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他人,使其如坐春风,日有所进,欣悦而化,这就是为政之道。
孔子的思想经孟子、荀子等后儒的系统发挥,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严密的治国方略和道德修养的阶梯,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政以德”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爱民、富民、教民、安民、举善、正身等。
二、名句填空:1、子曰:“为政以德,,。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5、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
,必偃。
”6、自古皆有死,。
7、百姓足,百姓不足,三、字词注音:众星共.之(gǒng)道.之以政(dǎo)冉有仆.(pú)庶.矣哉(shù)千乘.之国(shèng)将伐颛臾..(zhuānyú)焉用彼相.(xiàng)相.夫子(xiàng)虎兕.(sì)出于柙.(xiá)毁于椟.中(dú)近于费.(bì)盍.彻乎(hé)南宫适.(kuò)羿.善射(yì)奡.荡舟(ào)禹稷.躬稼(jì)三、实词整理: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释:(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拱,环抱(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导,训导(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道=导,治理2、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作解释:(1)使民敬忠以劝.劝:努力,勤勉(2)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不能:能力差的人(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诸侯的封地。
论语为政以德读后感《论语》中多次强调了“政以德”,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必须以道德为基础。
这一思想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政府必须以正义和公平为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和稳定。
其次,政府官员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为民众服务的心态。
只有站在人民立场思考、解决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信任。
最后,政府必须坚持诚信原则,言行一致,讲究公正廉洁。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正规、透明、廉洁的政府机构。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各种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
《论语》中的政以德思想仍然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深远的启示和警示。
一方面,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和良知,坚持为民服务、为民造福的宗旨。
不管是决策制定还是实施过程中,都要注重方便民众和为民众着想,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不能违背人民的期望。
另一方面,政府官员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素质,努力做到心胸宽广、正直廉洁。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认可和尊重,并保持政府的公信力。
同时,在治国理政中,必须坚持诚信原则,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使权力不被滥用和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论语》中还提到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家庭教育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
个人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自律精神,做到知耻而后勇,自勉可励。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影响家庭和社会,形成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尚。
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培养下一代德才兼备的根本途径。
家长要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使其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政治道德问题依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政府官员在权力面前迷失了方向,只顾自己的私利,忽视了人民的权益。
在一些地方,腐败现象依然比较严重。
另一方面,一些公民对政府的疑心和不满也在增加。
只有通过政以德的治国理政方式,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政府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公执法,保护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