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实验2 RFID超高频读写器参数设置及功率频率对标签读取距离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8
射频识别标签的读取距离和读取速度优化方法射频识别(RFI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供应链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
射频识别标签是RFID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然而,射频识别标签的读取距离和读取速度是影响RFID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化射频识别标签读取距离和读取速度的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射频频率射频识别系统通常使用不同的频率,如低频(LF)、高频(HF)和超高频(UHF)。
不同频率的射频信号在传播和穿透物体的能力上有所不同。
低频信号的穿透能力较强,适合用于金属等材料较多的环境;高频信号的传播距离相对较短,但对金属的干扰较小;而超高频信号的传播距离较远,但对金属等材料的穿透能力较弱。
选择合适的射频频率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来进行优化,以提高读取距离和读取速度。
二、优化射频天线设计射频天线是射频识别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它负责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
优化射频天线设计可以提高射频识别标签的读取距离和读取速度。
一种常见的优化方法是增加天线的增益,通过增加天线的尺寸或改变天线的形状来实现。
此外,合理布置天线,避免天线之间的干扰,也可以提高射频识别标签的读取性能。
三、改善射频信号传输环境射频信号的传输环境也会影响射频识别标签的读取距离和读取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金属、水、混凝土等物质对射频信号的传播和穿透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改善射频信号的传输环境,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信号的反射面、减少信号的衰减等。
此外,合理安装射频设备,避免信号的干扰和阻塞,也是优化读取距离和读取速度的重要方法。
四、增加射频识别标签的灵敏度射频识别标签的灵敏度决定了其对射频信号的接收和解码能力。
增加射频识别标签的灵敏度可以提高其读取距离和读取速度。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增加射频识别标签的天线面积,以增强其接收射频信号的能力。
此外,优化射频识别标签的解码算法,提高解码的准确性和速度,也可以提高射频识别标签的读取性能。
RFID读写器的射频功率管理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已经成为了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以及零售业等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射频识别技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物品的追踪和识别,其中RFID读写器是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
而射频功率管理在RFID读写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射频功率管理在RFID系统中的目的是控制RFID读写器的射频信号的强度,以确保能够实现有效的数据传输和标签识别。
射频信号的功率管理可以影响读取或写入标签的距离、速度以及成功率。
首先,射频功率管理对于RFID系统的有效工作距离非常重要。
RFID系统中,读写器需要发射射频信号来激活标签并读取其内部存储的数据。
然而,射频信号的传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天线性能、环境干扰、标签质量等。
射频功率管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射频信号的功率,以确保在不同环境下能够实现最佳的读取距离。
其次,射频功率管理对于RFID系统的读取速度和成功率也有重要影响。
在现实应用中,RFID系统通常需要同时读取多个标签。
如果射频信号功率过低,读写器可能无法正确读取标签的数据,导致读取速度下降以及识别错误的可能性增加。
相反,过高的射频信号功率可能会引起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干扰,导致传输错误或者信号反射。
通过射频功率管理,可以根据标签的数量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射频信号的功率进行优化,从而提高读取速度和成功率。
此外,射频功率管理也有助于降低RFID系统的能耗。
在某些应用场景下,RFID系统需要长时间工作,而且读写器可能需要同时供应多个标签。
过高的射频功率会导致能耗增加,给系统带来额外的负担。
通过射频功率管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射频信号的功率,从而在满足系统工作要求的同时降低能耗。
射频功率管理在RFID读写器中的实现通常基于两种策略:定向射频功率管理和动态射频功率管理。
定向射频功率管理是通过调整天线的形状、方向以及功率的分布来控制射频信号的强度。
rfid自动读卡实验报告RFID 自动读卡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射频识别(RFID)技术因其非接触式、快速读取、大容量存储等优点,在物流、仓储、零售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 RFID 自动读卡的工作原理及性能,进行了本次实验。
二、实验目的1、熟悉 RFID 自动读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测试不同类型和参数的 RFID 标签在自动读卡中的性能表现。
3、研究读卡距离、角度、障碍物等因素对读卡成功率的影响。
4、分析系统的读取速度和准确性,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RFID 读写器:选用了品牌型号读写器,支持多种频段和协议,具有较高的读取灵敏度和稳定性。
2、 RFID 标签:准备了不同类型(如无源标签、有源标签)、不同频率(如低频、高频、超高频)和不同存储容量的标签。
3、测试平台:搭建了一个固定的测试平台,包括支架、导轨、旋转台等,用于控制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角度。
4、障碍物:使用了不同材质(如金属、塑料、木材)和不同厚度的障碍物,模拟实际应用中的干扰情况。
5、计算机:用于连接读写器,运行测试软件和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系统连接与设置将 RFID 读写器通过 USB 接口连接到计算机,并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和软件。
在软件中设置读写器的工作参数,如频率、功率、编码方式等。
2、标签初始化对准备的不同类型的标签进行初始化,写入唯一标识符和相关数据。
确保标签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读卡距离测试将标签固定在测试平台的导轨上,逐渐远离读写器,每次移动一定距离(如 10cm),直到读写器无法读取标签。
记录每次移动后的读卡距离,并计算平均读卡距离。
4、读卡角度测试将标签固定在旋转台上,以一定的角度间隔(如 15°)旋转标签,记录不同角度下的读卡成功率。
分析读卡角度对读取效果的影响。
5、障碍物测试在标签与读写器之间放置不同材质和厚度的障碍物,记录读卡成功率的变化。
RFID读写器读取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RFID系统由RFID电子标签、RFID读写器、RFID天线三部分组成。
作为系统中组成部分之一,RFID读写器的读写距离与RFID读写器的性能、天线、标签有关,同时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1、读写器
RFID读写器的发射功率影响读写距离,读写器发射功率越大,读写距离也会增大。
2、天线
RFID读写器天线增益和波束宽度影响读写距离和范围,天线增益越大和波束宽度越小,则读写距离越远,范围越窄(读取的范围控制越好)。
3、标签
RFID标签按供电状态来分,分为有源RFID标签和无源RFID标签。
有源RFID标签:自身带有电池供电,读写距离较远,同时体积较大。
无源RFID标签:无源RFID标签没有电池,使用寿命长,读写距离则较近。
RFID标签的尺寸对读写距离也有影响,理论上,RFID标签的尺寸越大,所能读取的距离越远。
4、环境
环境主要指RFID读写器天线与标签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金属、液体等)、环境中是否存在频率接近的电磁干扰等因素。
RFID标签的信号可以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识别。
但金属和液体会对电磁波产生影响,影响读写距离。
RFID电子标签不能透过金属,如果标签被金属遮挡,会影响读写距离,甚至无法读取。
同时,RFID电子标签也很难穿透水,如果被水阻隔,读写距离也会受到限制。
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抗金属和抗液体标签。
不同频段的RFID读写器会有不同的特性,本文详细介绍了无源的读卡器在不同工作频率产品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应用。
目前定义RFID读写器的工作频率有低频、高频和超高频的频率范围内的符合不同标准的不同的产品,而且不同频段的RFID读写器会有不同的特性。
其中读卡器有无源和有源两种方式,下面详细介绍无源的读卡器在不同工作频率产品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应用。
一、低频(从125KHz到134KHz)其实RFID技术首先在低频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该频率主要是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进行工作,也就是在读写器线圈和RFID标签线圈间存在着变压器耦合作用。
通过读写器交变场的作用在天线中感应的电压被整流,可作供电电压使用。
磁场区域能够很好的被定义,但是场强下降的太快。
特性:1、工作在低频的读卡器的一般工作频率从120KHz到134KHz,TI的工作频率为134.2KHz。
该频段的波长大约为2500m。
2、除了金属材料影响外,一般低频能够穿过任意材料的物品而不降低它的读取距离。
3、工作在低频的读写器在全球没有任何特殊的许可限制。
4、低频产品有不同的封装形式。
好的封装形式就是价格太贵,但是有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5、虽然该频率的磁场区域下降很快,但是能够产生相对均匀的读写区域。
6、相对于其他频段的RFID读写器,该频段数据传输速度比较慢。
7、读卡器的价格相对与其他频段来说要贵。
主要应用:1、畜牧业动物的管理系统2、汽车防盗和无钥匙开门系统的应用3、马拉松赛跑系统的应用4、自动停车场收费和车辆管理系统5、自动加油系统的应用6、酒店门锁系统的应用7、门禁和安全管理系统符合的国际标准:a)ISO 11784 RFID畜牧业的应用-编码结构b)ISO 11785 RFID畜牧业的应用-技术理论c)ISO 14223-1 RFID畜牧业的应用-空气接口d)ISO 14223-2 RFID畜牧业的应用-协议定义e)ISO 18000-2定义低频的物理层、防冲撞和通讯协议f)DIN 30745主要是欧洲对垃圾管理应用定义的标准二、高频(工作频率为13。
RFID设备各款电子标签距离及相关参数PVC白卡(ISO18000-6B、6C):纸质量防拆标签(ISO18000-6B):1、读写器频率915NHZ,功率30dBm。
1、读写器频率915NHZ,功率30dBm。
2、稳定读取距离10米2、隔着玻璃稳定读取距离10米3、芯片类型:NXP 3、芯片类型:NXP4、标签尺寸:8.6cm*5.3cm*1.05mm 4、标签尺寸:8.55cm*5.4cm陶瓷标签(ISO18000-6B):纸质标签(ISO18000-6B):1、读写器频率915NHZ,功率30dBm。
1、读写器频率915NHZ,功率30dBm。
2、隔着玻璃稳定读取距离10米2、稳定读取距离7~8米3、芯片类型:NXP 3、芯片类型:NXP4、标签尺寸:8.8cm*5.3cm*1.05mm 4、标签尺寸:8.55cm*5.4cm纸质标签(ISO18000-6C):纸质标签(ISO18000-6C):1、读写器频率915NHZ,功率30dBm。
1、读写器频率915NHZ,功率30dBm。
2、稳定读取距离7~8米2、稳定读取距离6~7米3、芯片类型:NXP 3、芯片类型:NXP4、标签尺寸:7.6cm*4.8cm 4、标签尺寸:7.5cm*1.4cm*0.4mm不干胶标签(ISO18000-6C ): 抗高温电子标签(ISO18000-6C ):1、读写器频率915NHZ ,功率30dBm 。
1、读写器频率915NHZ ,功率30dBm 。
2、稳定读取距离5米 2、稳定读取距离10米3、芯片类型:NXP 3、芯片类型:NXP4、标签尺寸:9.2cm*2.4cm*0.2mm 4、标签尺寸:10cm*2.03cm*0.3mm轮胎电子标签(ISO18000-6C ): AWID 纸质电子标签(ISO18000-6B ): 1、 读写器频率915NHZ ,功率30dBm 。
1、读写器频率915NHZ ,功率30dBm 。
rfid 读写器技术参数RFID读写器是一种能够通过无线电频率识别标签并读取或写入数据的设备。
它使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可以实现物联网应用中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功能。
RFID读写器具有多种技术参数,包括工作频率、读写距离、读写速度、接口类型等,下面将对这些参数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工作频率,RFID读写器的工作频率通常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超高频(SHF)四种。
低频通常在125 kHz到134 kHz之间,高频通常在13.56 MHz,超高频通常在860 MHz到960 MHz,而超高频通常在2.4 GHz到2.5 GHz 之间。
其次是读写距离,即RFID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最大通信距离。
读写距离的大小与读写器的功率、天线设计、标签类型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低频RFID读写器的读写距离较短,通常在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之间;而高频和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读写距离较远,可以达到几米甚至更远。
第三是读写速度,即RFID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读写速度的快慢取决于读写器的处理能力以及标签的存储容量和通信协议等因素。
一般来说,高频和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读写速度较快,可以达到几十个标签每秒的读写速率。
接下来是接口类型,即RFID读写器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接口。
常见的接口类型包括串口(RS232、RS485)、USB、以太网等。
不同的接口类型适用于不同的设备和应用场景,可以满足不同的数据传输需求。
RFID读写器还具有其他一些常见的技术参数,如功耗、工作温度、防护等级等。
功耗是指读写器在工作时的能耗,通常以瓦特(W)为单位。
工作温度是指读写器能够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不同的读写器有不同的工作温度范围。
防护等级是指读写器的防尘防水能力,常见的防护等级有IP65、IP67等。
RFID读写器是一种重要的物联网设备,具有多种技术参数。
了解这些技术参数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读写器,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超⾼频RFID读写器读写电⼦标签的详解超⾼频RFID读写器读写电⼦标签的详解本⽂主要针对UHF RFID读标签数据和写标签数据功能,进⾏实现和总结。
在应⽤电⼦标签进⾏系统应⽤前,⽤户需先详细了解UHF电⼦标签的功能、存贮结构以及操作命令。
1、EPC G2 UHF标准的接⼝参数对于每间公司⽣产的符合EPC G2 UHF标准的电⼦标签,其功能和性能均应符合EPC G2UHF相关⽆线接⼝性能的标准。
从⽤户应⽤标签的⾓度来说,我们不需要详细了解该标准的各项参数以及读写器与电⼦标签之间的⽆线通信接⼝的协议。
但对以下参数有⼀个⼤致的了解,对于⽤户应⽤电⼦标签会有较⼤的帮助。
以下为EPC G2 UHF物理接⼝概念以及其简要说明,以帮助⽤户对标准有⼀个了解。
详细说明请参考EPC G2 UHF标准⽂本。
系统介绍EPC系统是⼀个针对电⼦标签应⽤的使⽤规范。
⼀般系统包括有读写器、电⼦标签、天线以及上层应⽤接⼝程序等部份。
每家⼚商提供的产品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所提供的设备在性能上有不同,但功能会是相似的。
⽆线通信过程读写器向⼀个或⼀个以上的电⼦标签发送访问命令信息,发送⽅式是采⽤⽆线通信的⽅式调制射频载波信号。
标签通过相同的调制射频载波接收功率。
读写器通过发送未调制射频载波和接收由电⼦标签发射(反向散射)的信息来接收电⼦标签中的数据。
⼯作频率:920.125MHz—924.875MHz,20个频道(国家标准)865.7MHz—867.5MHz,4个频道(欧洲标准)902.75MHz—927.25MHz,50个频道(美国标准)等EPC G2 UHF的标准⽂本所规定的⽆线接⼝频率为:860MHz—960MHz,但每个国家在确定⾃⼰的使⽤频率范围时,会根据⾃⼰的情况选择某段频率作为⾃⼰的使⽤频段。
我国⽬前暂订的使⽤频率为:920MHz—925MHz。
⽤户在选⽤电⼦标签和读写器时,应选⽤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标签及读写器。
⼀般来说,电⼦标签的频率范围较宽,⽽读写器在出⼚时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频率来限定。
电子标签读取距离限制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案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标签(RFID)在物流、零售、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电子标签读取距离的限制成为了其应用的一个瓶颈。
本文将探讨电子标签读取距离限制的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方案。
一、影响因素1.1 频率电子标签的读取距离与其工作频率有关。
一般来说,工作频率越高,读取距离越远。
常见的电子标签工作频率包括低频(LF)、高频(HF)和超高频(UHF)。
低频标签的读取距离较短,一般在几厘米内;高频标签的读取距离较中等,一般在几十厘米内;而超高频标签的读取距离较远,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
1.2 标签天线设计电子标签的天线设计也是影响读取距离的重要因素。
天线是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桥梁,负责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
天线的尺寸、形状和材料都会对读取距离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天线尺寸越大,读取距离越远。
此外,合理的天线设计可以减少信号衰减和干扰,提高读取距离。
1.3 环境干扰电子标签的读取距离还受到环境干扰的影响。
例如,金属、水和混凝土等材料会对电子标签的信号传输造成衰减,从而影响读取距离。
此外,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障碍物也会减少读取距离。
因此,在应用中需要合理选择标签和读写器的放置位置,避免环境干扰。
二、优化方案2.1 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是优化电子标签读取距离的一个关键方案。
低频标签适用于近距离读取,适合于物品追踪和门禁等场景;高频标签适用于中等距离读取,适合于图书馆管理和物流追踪等场景;超高频标签适用于远距离读取,适合于仓储管理和车辆识别等场景。
2.2 优化标签天线设计优化标签天线设计可以提高读取距离。
例如,增加天线尺寸、改变天线形状和材料等都可以增加读取距离。
此外,合理选择天线的布局和方向,可以减少信号干扰和衰减,提高读取效果。
2.3 信号增强技术为了增加电子标签的读取距离,可以采用信号增强技术。
例如,利用中继器或增强天线等设备,可以将读写器的信号增强后传输到电子标签,从而扩大读取范围。
中南大学RFID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完成时间 2015年12月26日目录1.实验前的准备 (3)2.UHF超高频实验 (7)2.1 实验一 (7)2.2 实验二 (10)2.3 实验三 (14)2.4 实验四 (17)3. HF高频实验 (19)3.1 实验一 (19)3.2 实验二 (23)3.3 实验三 (25)3.4 实验四 (30)4. LF低频实验 (33)4.1 实验一 (33)RFID1.实验前的准备1.1 实验箱安装与连接说明一、实验目的熟悉RFID实验箱硬件结构,掌握RFID硬件设备与计算机通过串口进行链接,了解RFID读写器的主要功能模块,动手搭建RFID读写器,熟悉RFID设备基本硬件。
二、实验器材1.计算机2.RFID实验箱三、实验内容1.了解实验箱的构造;2.连接实验箱的设备线。
四、实验步骤了解实验箱的构造:打开RFID实验箱,从左至右分别是超高频,低频,高频跳线帽,拔掉跳线帽该路会被关闭;试验箱正常使用时应当将三个跳线帽同时安装好;试验箱控制软件能够智能选择所需要的读写器模块。
连接实验箱的设备线:连接电源,开机时待所有连接线连接完毕时打开电源开关,关机时先关闭电脑上的应用软件,关闭电源开关后再断开相关连接线;连接usb转串口线;打开电源。
安装usb转串口驱动程序,双击CDM20814_Setup.exe,进行安装,界面如图所示。
USB转串口安装成功后,右键点击“我的电脑”,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设备管理器”,查看“端口”,显示可用的串口号,如图所示,出现四个USB Serial Port,编号最小的串口用于超高频读写器,编号最大的用于高频读写器,编号第二大的用于低频读写器,另外剩余一路串口没有使用。
一般情况下,试验箱控制软件中加载读写器时(Add LF/HF/UHF Reader)软件能够根据所选择的读写器类型智能选择对应的串口,在后续弹出的串口下拉式选项中显示的端口就是正确的端口。
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识别距离与工作频率密切相关,但这个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以下是一些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1. 频率与波长: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主要有低频(LF, 125-134 kHz)、高频(HF, 13.56 MHz)、超高频(UHF, 860-960 MHz)以及微波(如
2.45 GHz 或5.8 GHz)。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理论上在空气中传播时衰减更快,但由于可以使用更复杂的天线设计和协议优化,实际的读取范围并不一定随频率升高而减少。
2. 传输功率:读写器发射信号的功率对识别距离有直接影响。
高功率设备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激活和读取标签信息。
3. 天线设计:天线的增益、方向性和效率也显著影响识别距离。
一般来说,天线越大或者设计得越好,能够提供更高的增益,从而增大通信范围。
4. 标签类型:有源RFID标签带有内置电源,可以提供更强的回传信号,因此其识别距离通常远大于无源标签。
无源RFID标签依靠从读写器接收到的能量进行反射,所以其识别距离受制于接收的电磁能量大小。
5. 环境因素:例如,液体、金属物体和其他电子设备会对RF信号产生干扰或吸收,降低识别距离;空气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也会影响信号传播。
综上所述,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与识别距离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并不单纯是频率越高识别距离就越远。
实际上,超高频(UHF)RFID系统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多读写器协作机制和高性能天线设计,在很多应用中能够实现比高频(HF)更大的有效识别距离。
rfid原理的六个实验报告RFID 原理的六个实验报告一、实验一:RFID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探究(一)实验目的了解 RFID 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以及它们之间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RFID 读写器、不同类型的电子标签(无源标签、有源标签)、天线、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1、观察读写器、天线和电子标签的外观结构。
2、将电子标签放置在读写器的有效读取范围内。
3、通过计算机软件控制读写器发送指令,读取电子标签中的信息。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成功读取了无源标签和有源标签中的信息,包括产品编码、生产日期等。
2、分析得出无源标签依靠读写器发射的电磁场获取能量进行工作,而有源标签自身带有电源,工作距离更远。
(五)结论RFID 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组成,通过电磁场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互。
二、实验二:RFID 频率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的 RFID 系统在性能上的差异。
(二)实验设备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微波频段的 RFID 读写器及配套标签,测试障碍物。
(三)实验步骤1、分别在空旷场地和有障碍物的环境中,使用不同频段的读写器读取标签。
2、记录不同频段在不同环境下的读取距离、读取速度和准确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低频系统在有障碍物的环境中表现相对稳定,但读取距离较短、速度较慢。
2、高频系统读取速度和准确率有所提高,对金属环境的抗干扰能力较强。
3、超高频和微波频段在空旷场地读取距离远、速度快,但易受障碍物和环境干扰。
(五)结论不同频率的 RFID 系统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频段。
三、实验三:RFID 电子标签编码方式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并比较不同的 RFID 电子标签编码方式。
(二)实验设备支持不同编码方式的读写器、相应编码的电子标签。
(三)实验步骤1、将采用不同编码方式(如曼彻斯特编码、脉冲位置编码等)的电子标签置于读写器读取范围内。
摘要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物联网概念中的核心技术之一,相对于低频段的射频识别系统,工作在860MHz--960MHz的超高频段射频识别系统有着读取距离远,阅读速度快等优点,是目前国际上RFID技术发展的热点。
如今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的系统在国外已经很成熟,在国内也开始大范围的应用。
因此,研究能远距离、快速、准确识别电子标签的RFID系统意义重大。
本论文结合超高频RFID读写器今年来的最新发展和最新技术,主要介绍了基于EPC Gen2标准的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
本论文主要涵盖了一下工作:1.分析了EPC Gen2标准的技术特点和各项指标,主要介绍了RFID系统的分类和特点,详细了解了整个系统的构成。
2.完成了读写器射频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的硬件设计,详细介绍了各类防碰撞算法的定义和基本思想。
3.由于在超高频下的电路板印刷中需要充分考虑到EMC(电磁兼容)的问题,基于这一限制,本设计中主要研究了读写器的最新的技术动态帧防碰撞算法并用Matlab 2012 进行了仿真。
关键词: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防碰撞 EPC Gen2标准Abstrac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core concept of networking technology, relative to the low frequenc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work in 860MHz - 960MHz ultra high frequenc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has a read distance, reading speed, etc., is a hot current international RFID technology.Today, highway toll collection systems in foreign countries has been very mature in the country have begu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Therefore, the study can be remote, rapid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tag RFID systems is significant. This paper combines UHF RFID reader this year's latest developments and latest technology, introduces the non-stop automat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 based on EPC Gen2 standard. This paper covers a bit of work:1. Analysis of the EPC Gen2 standar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cators, mainly intro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FID systems,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ntire system.2. Completed the hardware design of the reader's RF circuit and a control circuit, detailing the definitions and the basic idea of all kinds of anti-collision algorithm.3. Since the ultra-high frequency printed circuit board under the need to fully take into account the EM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problems, based on this limited study of the design of the main frame of the lates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reader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is carried out with Matlab 2012 simulation.Keywords: UHF、RFID reader、 EPC Gen2 standard 、anti-collision目录引言1第一章 RFID技术的简介 (3)1.1 RFID系统的分类 (3)1.1.1 根据RFID读写器的工作频率可以划分为下述频段 (3)1.2 RFID技术系统的组成 (4)1.3 RFID系统的技术标准 (5)1.3.1 ISO/IEC标准 (5)1.3.2 EPCglobal标准 (6)1.4论文结构安排: (6)第二章 RFID系统的方案设计 (8)2.1 性能指标基本要求 (8)2.2 读写器总体方案设计 (8)2.2.1 RFID读写器的组成结构 (8)2.3 主控器的选择方案 (9)2.3.1 C8051F340 单片机主要特性 (10)2.3.2 C8051F340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图 (10)2.4 射频收发芯片选型方案 (11)2.5 RFID的通信标准方案 EPC Gen-2标准 (12)2.5.1 Gen-2使用特性的概述 (12)2.5.2 物理层通信特性 (12)2.5.3 标签的状态机 (13)第三章硬件电路的设计 (15)3.1控制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15)3.2 射频模块硬件电路的设计 (16)3.3 时钟电路的设计 (17)3.4 USB接口电路 (18)3.5 外部存储电路 (19)3.6 提示电路的设计 (20)3.7 复位电路 (21)3.8 电源电路的设计 (22)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24)4.1系统程序结构设计 (24)4.1.1系统软件主流程图 (24)4.2 标签防碰撞算法介绍 (25)4.2.1 基于ALOHA的协议 (25)图4-3 时隙算法示意图 (26)第五章系统防碰撞算法仿真实现 (30)5.1动态帧时隙算法工作过程 (30)5.1.1 标签估算方法如下 (30)5.1.2 动态帧时隙防碰撞算法仿真过程 (31)5.1.3 动态帧时隙防碰撞算法仿真流程图 (32)5.2 吞吐量和吞吐率 (32)5.3 动态帧时隙算法的仿真结果 (33)结论35附录36参考文献39谢辞40引言射频识别技术是无线电频率识别的简称,RFID(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统常见的频率有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等。
实验2 RFID超高频读写器设置及功率频率对标签读取距离影响班级:13物联网工程1班座号学号:20130865129 姓名:王智源任课教师:余文琼课程名称:RFID (射频识别)技术日期:201637实验目的:熟悉RFID超高频读写器设置与使用,了解超高频读写器各参数的含义和设置方法,探究读写器功率及频率对标签读取距离影响实验设备:每2人一组,每组一个RFID实验箱(RF —ST001 )、一台计算机实验材料:1、超高频读写器模块1块、超高频读写器天线1块(白色方块)、超高频标签2条2、连接线:电源线1条、USB转串口线(方口线)1条、超高频馈线1条实验软件:读写器控制软件RFIDReader、安装设置好USB转串口驱动程序软件所在位置:ftp://ywq:123456@218.5.241.13,教师——教学辅助材料一一0RFID (射频识别)技术准备知识:国际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RFID编码规则,日本支持的UID标准和欧美支持的EPC标准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两大标准。
1. EPC的Gen1 协议Gen1标准是EPCglobal的前身Auto-IDCenter 制定的。
EPC的Gen1是第一代之意,Gen 是gen eratio n(世代)的缩写。
它包括Class0协议和Class1协议,其中Class0协议下的标签是只读的,不可以写入;而Class1协议下的标签虽是可读写的,但是只能写一次,写完后就成为只读标签,这两种协议下的标签都不具有保密性。
Class0和Class1协议都是EPC的标准协议。
2. EPC的Gen2协议Gen2是EPCglobal制定的Class1UHF频段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的第二代标准。
在Gen2 协议下的标签可以重复读写,并且增加了保密性能。
此后EPCGlobal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以该标准为基础出台了ISO18000-6C国际标准。
目前几乎所有的标签厂商停止Gen1协议的超高频芯片的开发和生产,超高频领域市场上主流产品均为符合C1G2协议产品。
PVC 白卡(ISO18000-6B 、6C ):纸质量防拆标签(ISO18000-6B ):1、读写器频率915NHZ ,功率30dBm 。
1、读写器频率915NHZ ,功率 30dBm2、稳定读取距离10米 2、隔着玻璃稳定读取距离 10米3、芯片类型:NXP3、芯片类型: NXP4、标签尺寸:8.6cm*5.3cm*1.05mm4、标签尺寸: 8.55cm*5.4cm陶瓷标签(IS018000-6B ):纸质标签(IS018000-6B ):1、 读写器频率 915NHZ ,功率 30dBm 。
1、读写器频率 915NHZ ,功率30dBm 。
2、 隔着玻璃稳定读取距离 10米 2、稳定读取距离7~8米 3、 芯片类型: NXP 3、芯片类型: NXP4、标签尺寸: 8.8cm*5.3cm*1.05mm 4、标签尺寸: 8.55cm*5.4cm纸质标签(ISO18000-6C ):1、 读写器频率 915NHZ ,功率30dBm 。
2、 稳定读取距离6~7米3、 芯片类型:NXP4、 标签尺寸:7.5cm*1.4cm*0.4mm纸质标签(ISO18000-6C ):1、 读写器频率915NHZ ,功率30dBm 。
2、 稳定读取距离 7~8米3、 芯片类型:NXP4、 标签尺寸:7.6cm*4.8cm不干胶标签(IS018000-6C):1、读写器频率915NHZ,功率30dBm。
2、稳定读取距离5米3、芯片类型:NXP4、标签尺寸:9.2cm*2.4cm*0.2mm抗高温电子标签(ISO18000-6C):1、读写器频率915NHZ,功率30dBm。
2、稳定读取距离10米3、芯片类型:NXP4、标签尺寸:10cm*2.03cm*0.3mm轮胎电子标签(ISO18000-6C):1、读写器频率915NHZ,功率30dBm。
2、稳定读取距离5米3、芯片类型:NXP4、标签尺寸:1.6cm*7.4cm*0.3mmAlien不干胶电子标签(ISO18000-6C)1、读写器频率915NHZ,功率20dBm2、稳定读取距离5~6米3、芯片类型:Alie n4、标签尺寸:8.98cm*1.17cmAWID纸质电子标签(ISO18000-6B):1、读写器频率915NHZ,功率30dBm。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