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致股东的信-2002年
- 格式:pdf
- 大小:798.59 KB
- 文档页数:45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范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1读巴菲特的信,与其说感受到的是他的投资哲学,还不如说是他对于进行投资这项他所热爱的事业所坚持的原则。
这种坚定,不是只维持几个月几年,也不会随着别人的看法,市场的反映而改变,他是一种信念,一种自信,他的自信不仅仅来自于伯克希尔杰出的、持久的业绩,也来自于巴菲特对自我投资理念的自信。
巴菲特对自我的投资理念有足够的自信,因为他相信理性的力量,相信优秀的正直的管理人才的能量,并且他觉得这两者永远都不会错。
确信自我认为的东西是正确的,那么接下来就是坚定不移地贯实它:尽管我们常说要经过现象看本质,但很少有人能从始至终、从头到尾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从众心理会经常占据主导,我们对市场的恐慌和贪婪时不时动摇我们、征服我们,投机心态会诱惑我们抛弃理性,去做愚蠢的事情。
比起明白正确的事,坚定地做正确的事才是更难的,巴非特不是第一个提出价值投资,也可能不是最聪明的投资者,但他也许是最坚定的投资者,而他的成功应当绝大多数归因于他的坚定信念。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2临近xx年的最终一周读完了这本书,虽然一向听闻巴菲特的各种话题,自我也参与过各种投资,却从来没有认真读过他老人家的书,没有系统学习投资的理论。
回忆过往的稀里糊涂的投资经历,完全是在靠运气,事后回想不免有些感叹自我的愚蠢,也为自我捏把汗。
国内的教育一向都是残缺的,每个人大概需要去自学心理、艺术、投资、管理、体育之类的,做一些通识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完善自我,更好的认识社会,所以也推荐大家读读这方面的书。
以下是一些相对琐碎的记录。
“良性循环又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财务上的良心循环;二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上的良性循环。
巴菲特的投资经历1944年,14岁,他将节约下来的1200美元投资买下40英亩农田。
1945年,15岁,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他父亲的股票经纪公司的黑板上抄写股价。
后来,他投递华盛顿邮报,每月可获得175美元。
1947 年,17岁,在他的中学的高年级那里,巴菲特与他的一个朋友花25美元买下了一个旧的弹球游戏机,并将它放在一个理发店。
在数月之内,他们就在不同的位置拥有了三个这样的游戏机。
就在那一年底,他们以1200美元将这些业务卖给了一个战争老兵。
此时,他送报已挣得了5000多美元。
他的父亲建议他应该上大学,1949年,19岁,他转学到内布拉斯加州大学。
大学毕业后,J.C.佩恩先生提供给他一份工作,但被他拒绝了。
他仅用三年的时间大学毕业。
他的储蓄这时已达到9800美元。
1950年,20岁,他申请到哈佛商学院学习,但被拒绝。
他最终在哥伦比亚大学注册,并从师于两位著名的证券分析家本杰明•格雷厄姆教授和大卫•多得教授。
1951年,21岁,他发现本杰明•格雷厄姆当时正在GEICO任董事。
他乘火车到华盛顿,并直接去GEICO总部敲门,直到门卫允许进入,在打听之后,他发现有人在6楼办公室工作,这个人便是公司的财务副总监。
当巴菲特问他有关企业和保险的一般问题时,他们谈了数小时。
巴菲特毕业后想去华尔街找工作。
他的父亲和格雷厄姆都劝他不要去。
巴菲特回家并开始和苏珊•汤普逊约会。
他买下了Texaco加油站作为一个副业投资,同时,他开始做股票纪纪人。
在此期间,巴菲特也学习了戴尔•卡内基公共演讲课程。
利用他所学到的东西,他感到更加自信,并足以在内布拉斯加州大学一个夜校讲授《投资原理》。
他所教学生的平均年龄是他的两倍多(当时他才21岁)。
1952年,22岁,巴菲特与苏珊•汤普逊在当年4月结婚。
他们租了一套公寓,每月租金65美元,并在当年拥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取名苏茜。
1954年,24岁,本杰明•格雷厄姆给巴菲特打电话,并在他的合伙公司给巴菲特提供一份工作。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pdf记得那是一个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那乱糟糟的小书房里。
我正百无聊赖地翻看着书架上的书,突然,一本封面有点破旧的册子映入了我的眼帘。
我拿下来一看,嘿哟,原来是一本收录了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的pdf打印版。
我当时就来了兴致,心想:“巴菲特那可是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啊,他写给股东的信里说不定藏着什么发家致富的秘籍呢!”于是,我一屁股坐在书桌前,准备好好研究研究。
这时候,我的好哥们儿小李正好来找我。
他一进门就看到我拿着这本册子,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凑过来问道:“你这看的啥呢?巴菲特的信?那可得好好看看,说不定咱们以后也能跟着巴菲特的思路赚大钱!”我笑着白了他一眼,说:“就你想得美!这信哪有那么容易看懂啊,里面都是些专业术语和对各种公司业务的分析。
”小李不服气地哼了一声,说:“怕啥!咱不懂就慢慢琢磨呗。
说不定能从里面挖出点宝贝来。
”说着,我俩就开始认真看了起来。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真是一头雾水,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各种数据看得我眼睛都花了。
我忍不住嘟囔道:“这巴菲特写的都是啥啊?怎么跟天书似的。
”小李却看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地给我解释几句:“你看这里,他说的这个公司的盈利模式,其实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你再看这里,他对市场趋势的分析……”听着小李的讲解,我渐渐也有点明白了。
突然,我看到信里提到了巴菲特对某家公司投资决策的过程。
他详细地描述了自己是怎么研究这家公司的,考虑了哪些因素,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我越看越入迷,仿佛能看到巴菲特坐在办公室里,皱着眉头,认真分析各种数据的样子。
我兴奋地对小李说:“哇塞,你看这里!巴菲特做决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啊,他得考虑好多好多因素呢。
”小李点点头,说:“是啊,这才是真正的投资大师啊!不像咱们,平时就想着一夜暴富,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儿。
”我们继续往下看,看到巴菲特在信里对股东们真诚的态度,他不仅仅是在汇报公司的业绩,更是在和股东们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精选就说前阵子吧,我和几个老哥们儿聚在一起。
大家平时都爱捣鼓点投资啥的,所以一聊天就离不开这话题。
那天,不知是谁突然提起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这一提可不得了,就像捅了马蜂窝,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就开始讨论起来了。
老张先开了口,他一边摸着自己那圆滚滚的啤酒肚,一边说:“你们知道不,巴菲特那信里啊,总是强调要长期投资。
咱得有耐心,不能像那些个毛毛躁躁的小年轻,今天买明天卖的。
”老李听了,撇撇嘴说:“老张,你说得倒轻松。
咱这小老百姓,手里那点钱,要是投进去亏了,哪有那么多时间等它慢慢回本啊。
”这时候,老王慢悠悠地接上话茬儿:“你们俩啊,都太急功近利了。
巴菲特在信里不也说了嘛,要对自己投资的公司有充分的了解。
就好比你要买个房子,不得先把这房子的里里外外都考察清楚啊。
”我在一旁听着,忍不住笑了起来:“老王,你这比喻倒是挺形象的。
这了解公司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啊。
”翻开那本书,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我心里还直犯嘀咕:这能看懂吗?读着读着,还真有点门道。
就比如说巴菲特强调的价值投资理念,他认为要寻找那些被低估的公司,就像在市场这个大超市里挑便宜又好的东西。
老孙看了这一段,忍不住点头说:“还真是这么个理儿。
咱平时投资的时候,老是跟着别人瞎起哄,看到哪个股票涨了就赶紧买,根本没去考虑它的价值。
”老张听了,也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哈哈,老孙,你这一说,我还真觉得自己以前挺傻的。
”大家听了都哄堂大笑起来,气氛那叫一个融洽。
接着,我们又讨论到了巴菲特关于风险管理的观点。
他认为投资者要控制好风险,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老李深有感触地说:“是啊,我之前就是太贪心了,把大部分钱都投到了一只股票上,结果那股票一跌,我可亏惨了。
”。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主要内容你知道吗?最近我可是花了不少时间去琢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这里面啊,那真是藏着好多有意思的事儿呢。
就说去年吧,我和几个老友一起搞了个小小的投资俱乐部。
我们几个啊,平时没事就凑到一块儿,讨论讨论股票啥的,那场面,就跟一群“股市探险家”聚在一起似的,热闹得很。
有一天,我们正热火朝天地聊着,老李突然一拍大腿,说:“你们说巴菲特那致股东的信里,是不是有啥特别的门道啊?咱是不是也该好好研究研究。
”老张就接话了:“是啊是啊,人家巴菲特那可是投资界的大佬,跟着他学学,说不定咱这小投资也能有点大起色呢。
”于是乎,我们就决定把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当成我们的“投资秘籍”来研究。
我负责把信打印出来,人手一份。
那信纸在我手里,感觉就跟捧着宝贝似的。
当我们开始认真看的时候,才发现这里面的内容真是太丰富啦。
就好比巴菲特在信里跟股东们唠家常一样,把公司的各种情况都一五一十地讲得明明白白。
比如说,他会详细地说公司这一年赚了多少,花了多少,就像一个细心的管家在跟家里人汇报收支情况似的。
我们几个一边看,一边还时不时地讨论几句。
小王就指着其中一段说:“你们看啊,巴菲特这里说的这个投资策略,不就是告诉我们要稳扎稳打嘛,不能光想着一夜暴富。
”小赵也跟着点头:“对对对,他说得可太对啦,咱以前啊,老是想着找那些能快速翻倍的股票,结果呢,往往是赔得一塌糊涂。
”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我心里也觉得特别有意思。
巴菲特在信里还会提到公司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困难,就好像在跟股东们说:“咱们一起面对这些难题,别害怕,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这让我们也觉得,投资啊,其实就是一场有挑战的冒险,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像巴菲特一样,保持冷静,想办法应对。
后来啊,我们根据巴菲特信里的一些思路,调整了我们的投资组合。
以前我们都是盲目跟风,听说哪个股票好就一股脑地往里投。
现在呢,我们会更谨慎地分析公司的基本面,看看它是不是真的有发展潜力。
过了一段时间,还真有效果。
波克夏海瑟崴股份有限公司致股东函董事长的信1999波克夏海瑟崴股份有限公司致所有股东:本公司1999年的净值增加了3.58亿美元,每股A股或B股的帐面净值皆成长了0.5%,累计过去35年以来,也就是自从现有经营阶层接手之后,每股净值由当初的19元成长到现在的37,987美元,年复合成长率约为24.0%。
在年报中所谓的每股数字系以A级普通股约当数为基础,这是本公司在1996年以前流通在外唯一的一种股份,B级普通股则拥有A级普通股三十分之一的权利。
首页上的数字完全显示出我们1999年的成绩是如何的不理想,这也是个人歷年来表现最差的一年,不管从绝对数字或是与S&P 指数比较皆是如此,当然相对数字是我们比较在意的,只不过时间一久,相对较差的数字其绝对数值肯定也不会理想到哪里去。
即使是顽皮豹探长也知道谁是去年真正的犯人:没错! 就是我本人,而我个人的表现让我想起一位成绩单上满是F跟一个D的四分卫,偏偏又遇到一个体谅人的教练轻声说到:「孩子,我想你把太多的时间摆在单一的科目之上了。
」我所指的单一科目就是"资金的分配",而很显然的我在1999年所获得的成绩就只有D,除此之外表现最惨的要算是Berkshire的股票投资组合了,至于该为这件事负责的,除了少部份的投资是由GEICO公司的Lou Simpson管理外,其余全部都要归咎于我本人,我们几件大型的投资标的,由于本身1999年的经营情况不佳,导致公司股价表现远落后于大盘,不过我们仍然对它们所处的产业情有独钟,同时也愿意继续与它们同在,只是它们的挫败严重影响到我们去年的表现,而且也不确定何时才能够回归正轨。
Berkshire 1999年积弱不振的表现,更导致公司的股价大幅下滑,相较之下,1998年的股价反而表现的比本业还好,去年可说是刚好相反,直到年报发佈之日止仍是如此,当然就长期而言,公司股价的表现大致上还是会与本业的表现相当。
尽管去年表现不佳,不过Berkshire 主要的合伙人-查理孟格,跟我本人仍然预期Berkshire 未来十年实质价值的成长率应该可以略微超越S&P 指数同期的表现,当然这种事没人敢打包票,不过我们依旧愿意以我们所有的身家作为担保,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个人的身家有99%以上都摆在Berkshire,我跟我内人从来就没有卖过一张Berkshire的股票,而且除非哪一天真的不够钱花,否则我们永远不会考虑出售任何一张股票。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一《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投资宝典,犹如一座灯塔,在投资的茫茫大海中为我指引方向,让我对价值投资有了更深刻、更清晰的理解。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投资的认知较为模糊,常常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追逐热点却往往迷失其中。
然而,巴菲特通过这些信件,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投资理念和方法。
巴菲特强调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寻找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
他用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真正伟大的公司是那些能够在长时间内保持其经济护城河的企业。
这些企业拥有独特的商业模式、强大的品牌、高进入壁垒或者成本优势等。
比如可口可乐,其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深入人心,消费者对它的忠诚度极高,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可口可乐都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这种长期竞争优势使得公司能够持续盈利,并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保持稳定。
这让我明白,在投资时不能仅仅关注短期的利润报表,更要深入分析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评估企业价值方面,巴菲特的方法给我很大启发。
他并不依赖复杂的数学模型或者短期的市场预测,而是基于对企业基本面的深入理解。
通过分析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等关键指标,来估算企业的内在价值。
例如,对于一家制造业企业,如果它能够持续产生大量的自由现金流,并且将这些现金流合理地用于再投资或者回报股东,同时保持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那么这家企业就具有较高的价值。
这种基于企业本质的价值评估方法,使我认识到投资决策不能被市场情绪和短期价格波动所干扰,要坚守对企业价值的判断。
巴菲特对市场波动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他把市场看作是一个“躁狂抑郁的家伙”,时而过度乐观,时而过度悲观。
在市场狂热时,他不会跟风买入高估的股票;在市场恐慌时,他也不会盲目抛售优质的资产。
他认为投资者应该利用市场的非理性,而不是被其左右。
这就像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市场一片混乱,许多股票价格暴跌,但巴菲特却能冷静地寻找那些被错杀的优质企业进行投资。
慢慢暴富:巴菲特致股东信1957-2021年全集展开全文你选择哪一个?A股神似乎不再“神”了。
巴菲特公司的股价在过去一年、五年和十年的表现,都不如美股大盘。
巴菲特终于开始改变对科技股的态度,在“买错”IBM之后,重仓了看起来没什么想象力的苹果。
当然,在他漫长的投资历程中,10年只是一个很小的衡量尺度。
《巴菲特超越价值》作者简恩认为:如果置于长期视野下,价值投资可能就是“战无不胜”的,但在某一个时期,它显然未必如此,这就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概括而言,在市场下跌周期,价值投资的作用比较明显,但在上涨周期(例如过去十年),价值投资的表现未必很强,但也不会差很多。
一个普通人如果早年花1000美元买巴菲特的公司股票,现在大约值两千多万美金。
这算得上暴富了。
然而,多少人能够如此跨越大半个世纪?也有人会说,你买比特币也可以爆赚一万倍啊。
的确,巴菲特是靠“慢慢暴富”,成为世界首富的。
•巴菲特99%的净身家都是50岁以后挣得;•巴菲特近96%的财富在60岁以后才拥有。
一夜暴富,和慢慢暴富,你选择哪一个?巴菲特已经90岁了,未必有机会再次证明“价值投资”的魔力,他也不必。
而你还年轻。
B在这样一个追求十倍、百倍回报的时代,价值投资还有用吗?广义而言,一切投资都是价值投资。
重仓苹果股票的人,和All in比特币的人,可能都觉得自己是价值投资者。
差异也许在于:•对价值的定义;•对价值的评估;•对价值的实现。
所以,我们可以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称为狭义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理念只有四个: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2、“利用”市场先生的情绪;3、安全边际;4、能力圈。
前三个都是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概念。
不过,有趣的是,巴菲特和芒格第一次见面,就是吐槽自己老师的理念。
后来,受芒格影响,巴菲特开始用不那么便宜的价格买好的公司。
所以,即使是狭义价值投资,也是在不断演变的。
但是,价值投资的四个基本理念,的确可以作为投资的“元认知”。
经商必读的四本书籍推荐阅读是获得灵感、知识和智慧的最佳方式,经商的你,多看书是有助于你的经商之路。
下面是由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经商必读的四本书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经商必读的四本书籍1.《要事第一》(First Things First)作者斯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Free Press出版社,1996年1月再版)作为企业家,我们都知道时间是最宝贵的,但不是每一个企业家都知道如何正确地利用时间。
乍一看,《要事第一(First Things First)》似乎只是一本探讨如何提高办事效率的平庸作品,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了解到,真正的高效不是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完成最重要的事。
虽然很多人是从《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开始认识作者柯维的,可是我认为《要事第一(First Things First)》这本书才真正指出了高效工作最重要的法则:坚持做到“要事优先”。
相信我,哪怕只是从这本书中学到一点点,也足以对你的人生造成巨大的改变。
2.《注定被卖掉:创建一个没有你依然运转的公司》(Built to sell)作者约翰?沃瑞劳(John Warrillow)(Portfolio Trade出版社,2012年12月再版)可能有人对你说过这样的话“做生意前,先想好退路。
”但并非所有企业家都真的曾经想过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卖出一个好价钱。
然而在《注定被卖掉:创建一个没有你依然运转的公司》一书中,约翰?沃瑞劳设法强制读者从销售自己企业的角度去审视它。
乍看起来,这种让热爱自己事业的人去思考如何卖掉自己的企业的行为是非常不合常理的,但正是这种突破常理的思考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继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应该建立在成熟合理的制度之上,而非是创始人事必躬亲之功劳。
因为后者的模式是无法推广和延续的。
不同于其他枯燥死板的“生意经”,这本书就像是在讲一个故事,让人感到轻松有趣。
《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第一章:投资心态篇一、理性看待股市波动中国股市如同世界上其他股市一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惊涛骇浪。
作为股民,我们要学会理性看待股市的波动。
巴菲特曾说:“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当别人贪婪时恐惧,当别人恐惧时贪婪。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股市中保持冷静至关重要。
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影响,坚定自己的投资信念。
二、长期投资,耐心等待巴菲特一直倡导长期投资,他认为投资就像种树,需要耐心等待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中国股民在投资过程中,要学会耐心持有优质股票,不要被短期的涨跌所迷惑。
时间是检验投资成果的最佳标准,只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投资,才能带来丰厚的回报。
三、拒绝投机,坚守价值投机行为在股市中屡见不鲜,但巴菲特告诉我们,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坚守价值。
在中国股市,有很多具有潜力的优质公司,我们要学会挖掘这些公司的价值,而不是盲目追求短期的利润。
投机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快感,但长期来看,坚守价值才是投资成功的基石。
四、学会独立思考在股市中,盲目跟风、听信谣言是很多股民亏损的原因。
巴菲特强调,投资者要学会独立思考,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在研究股票时,要深入了解公司的基本面、行业前景、管理层素质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投资观点。
只有这样,才能在股市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章:投资策略篇五、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圈巴菲特提倡投资者应该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圈,即只投资自己熟悉和了解的领域。
中国股民在挑选股票时,应避免涉足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因为不了解往往意味着更高的风险。
在自己的能力圈内,你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价值和潜在风险,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六、寻找具有护城河的企业巴菲特认为,具有宽阔护城河的企业更容易保持竞争优势,从而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稳定的回报。
中国股民在选股时,应寻找那些拥有品牌、专利、市场地位等护城河的企业。
这样的企业往往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股东创造价值。
七、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投资股票的本质是投资企业,而企业的盈利能力是衡量其价值的关键。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