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三语文摸底测试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2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高三语文摸底测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下·楚雄期中)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浙江省教育厅将联合八部门,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严禁明确使用APP布置作业。家长苦于各种APP久矣,此番浙江叫停APP布置作业,简直是大快人心。尽管该规定出自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相关文件,但不得不说的是,APP布置作业这一现象的危害,绝不仅是伤害学生视力那么简单。其背后,是商业势力对校园的渗透。按照商家的说法,作业APP 具备即时上传、实时交互、大数据分析等等优势,可细想开去,这些所谓优势完全是,教师们必然不会在下班时间守着APP随时查看学生作业,更不用说在线辅导了。的作业APP的出现,其本质乃是市场利益激励下,商业势力之于固有教育教学方式的生硬改造。这是一种外部乱入的“互联网+”,而不是学校自发生成的。一些学校之所以对让学生安装、使用某些作业APP ,不过是商业利益的驱使而已。

禁用APP布置作业,还学校以干净,还家长和学生以清净,(▲)毕竟,我们不需要那么多作业APP,而这些APP本身,也无法提供不可替代的有益帮助。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八部门,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明确严禁使用APP布置作业。

B . 浙江省教育厅将联合八部门,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明确严禁使用APP布置作业。

C . 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八部门,发布的《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严禁明确使用APP布置作业。

D . 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八部门,发布《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明确禁止不得使用APP布置作业。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无所不至不刊之论形形色色一马当先

B . 无孔不入无稽之谈形形色色趋之若鹜

C . 无所不至无稽之谈琳琅满目趋之若鹜

D . 无孔不入不刊之论琳琅满目一马当先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绝对不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而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

B . 这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也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

C . 这绝对不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而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

D . 这不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也不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4分)

2. (6分) (2019高二下·曲靖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拼板式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信息式任务,给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解决问题式任务,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决定式任务,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明确提出了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作文的两道题目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他认为,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材料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对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首先,材料的内容思想紧扣“主旋律”。正如张开所说:“作文试题凸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

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其次,材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是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审议故事、名言警句、诗词歌曲、图片漫画等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真实性暗含了鼓励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命题意图。第三,材料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表现在: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关涉的人物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或几类人,这就保证“任务”的指向有多种选择;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这样的材料,能保证考生选择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写作。同时,考生要把握好典型人物的特点和物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立意的主旋律,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穿靴戴帽”、空发议论。在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还可从反面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上存在的某些消极落后现象,在对比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节选自《语文周报》特邀专家:尤立增《怎样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国内一些学者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直接引入作文教学中,拓展教学思想。

B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要求学生语言交际时完成核心任务。

C .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中,学生的表达根据任务的指向采用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

D . 把任务进行分类,学生可以通过协商有针对地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细化为五种任务类型,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侧重点进行比较。

B . 文章援引专家的权威说法,例证确凿,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转向进行诠释。

C . 本文逐层论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特点,强调其相对传统作文材料的改进。

D . 围绕“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核心概念,文章着重论述这一概念产生的历史沿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任务驱动型指令避免套作等行文方式,弥补传统材料空间大、立意多元的缺陷。

B . 任务驱动型作文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创设出相对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C .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社会热点,突出育人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