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种专利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03.8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科技信息2019年第10期·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y.2019
-28-◎专利分析
水稻是世界粮食的主要支柱,随着人口增长,水稻的需求日益增大,而培育良种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最有效的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动物和植物品种不能被授予专利权,但对于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是可以被授予专利权的。本文从国内水稻育种专利申请趋势、主要申请人、专利类型、法律状态、主要技术手段、重要专利等多个方面分析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水稻育种产业的专利布局和技术创新提供建议。水稻育种专利情况分析植物育种专利的国际分类号(IPC)主要分在A01H部(新植物或获得新植物的方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的植物再生),因此,从Patentics系统中获取相关数据时,检索式为:TTL/水稻 and ICLM/A01H。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国内水稻育种总体专利情况。1、申请趋势如图1所示,从1988年至1996年,水稻育种专利申请趋势平缓,这一阶段,我国水稻育种技术刚刚起步,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此时的专利申请以个人和国外申请为主,日本三井东圧化学株式会社申请的“CN88109218.5,一种培育杂交水稻种子的方法”是首个水稻育种专利申请;1996年以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部立项了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水稻育种专利申请量增长加快,2012年以后,随着中国专利事业的蓬勃发展,增长速度大幅增加,每年申请量近百件,由此可见,水稻育行业曲线linkindustryDOI:10.3969/j.issn.1001- 8972.2019.10.006可替代度影响力真实度种专利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主要申请人如图2所示,水稻育种专利前十位有九个申请人为科研院所,排名第一的申请人是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的水稻育种研究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前十中有一个企业申请人,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排名第二,该公司是由大北农集团出资成立的种子科技企业,主要经营大田作物良种,在行业内属于重点龙头企业。主要申请人的分析表明水稻育种领域偏于基础研究,专利的科研实力较强,但企业申请人较少,可能会出现专利转化较为困难的问题。3、专利类型和法律状态如图3所示,水稻育种专利类型主要是发明专利,占冯勋伟 李良孔(等同第一作者)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冯勋伟,男,硕士,从事专利审查及分析,目前就职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李良孔,男,硕士,从事专利审查及分析,目前就职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水稻育种专利分析本文以国内水稻育种相关专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申请趋势、主要申请人、专利类型、法律状态、主要技术手段、重要专利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我国水稻育种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图1 水稻育种专利申请趋势图2 水稻育种专利主要申请人
-29-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y.2019·中国科技信息2019年第10期专利分析◎
91%,这是由于该领域方法类专利较多,装置类专利较少导致的。如图4所示,授权案件占比39%,审中案件占比25%,撤回案件占比23%,驳回案件占比13%。与整个农业栽培领域专利相比,授权案件占比较高,属于农业栽培领域专利价值较高的子领域。授权案件中有效案件占比23%,失效案件占比16%,一半以上的授权案件还处于维持状态。水稻育种专利申请过程中,除了涉及新颖性、创造性、不清楚等一般性法条以外,还涉及一些特殊的法条,如使用遗传资源完成的专利,需要合法合规的获得或利用遗传资源;同时还要说明遗传资源来源;育种领域,仅靠文字记载很难描述育种材料的实际特征,也获得不到育种材料本身,因此,要按规定将所涉及的育种材料进行保藏。4、主要技术手段如图5所示,水稻育种专利包括杂交育种、选择方法、组培再生、诱变育种等四个主要技术手段,以杂交育种的相关专利数量最多,达到626件,其次是选择方法,为75件,可见水稻育种专利集中在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基因型亲本间的杂交和基因重组,将双亲的优良性状综合于杂种后代,通过多代选择,鉴定而形成新品种的方法,在水稻育种领域,杂交育种是水稻品种选育的重要方法。由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人工去雄获得杂交种费时费力,长期以来限制了杂交水稻的推广和应用,直到袁隆平团队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植株,才大大推进了杂交水稻的发展,随后三系法、两系法、一系法等高效率育种方法才纷纷出现,涉及的专利有:CN92106819.0(三系法)、CN93115569.X(两系法)、CN00113229.6(一系法)。重点申请人专利分析选取国内申请量第一的浙江大学的育种专利开展进一步分析。如图6所示,浙江大学育种专利45件专利申请里,授权19件,授权率为42%,高于领域平均的39%;授权维持13件,有效率为29%,高于领域平均的23%,授权率和有效率的数据表明,浙江大学水稻育种专利价值较高,这与浙江大学强大的水稻育种科研实力是匹配的。如图7所示,在授权维持的13件专利里,有7件是王永维等发明的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另外6件是吴殿星等发明的水稻选育方法,大部分涉及水稻叶色、壳色性状的选育。其中,吴殿星发明的专利CN201410298173.6,CN201410294843.7保护叶片携带白色中脉的不育系的选育方法,由于不育系叶片携带白色中脉的标记,可在全生育期经济简便识别叶片中脉的颜色,剔除叶片中脉为绿色的混杂株提高不育系纯度;不育系制种时,可以直观、准确剔除因亲本自交而产生的自交假杂种,更加有利的保障了不育系繁殖和制种生产。随后,吴殿星发明了一种便于机械化选种的水稻品种选育方法(CN201710091744.2),其中选育的水稻谷壳带有深黑色的识别标记,有利于提高色差,便于机械化的种子色选。近期,吴殿星又发明了一种粉红色叶片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CN201710091408.8),选育的粉红色叶片水稻品种是一种以粉红叶片为特点的园艺型水稻,叶片观赏性强,符合创意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可以与旅游产业相接轨。结语水稻育种技术对于确保粮食高产、提高作物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农药、化肥的使用,水稻育种技术是水稻生产中最环保、经济、有效的方法,也是农业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之一,虽然水稻育种专利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但与通信、电学等高新技术领域专利相比,从申请量到转化率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希望通过本文的内容,能够为水稻育种及相关领域的专利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图3 水稻育种专利类型图4 水稻育种专利法律状态图5 水稻育种专利主要技术手段图6 浙江大学水稻育种专利价值分析图7 浙江大学水稻育种有效专利分析申请号标题申请日主要发明人CN201710091408.8一种粉红色叶片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2017吴殿星CN201710091744.2一种便于机械化选种的水稻品种选育方法2017吴殿星CN201610865816.X击打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2016王永维CN201610863722.9背负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2016王永维CN201510579534.9一种米线加工专用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2015吴殿星CN201410447031.1一种杂交水稻制种方法2014吴殿星CN201410298173.6一种叶片携带白色中脉的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2014吴殿星CN201410294843.7一种叶片携带白色中脉的杂交水稻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2014吴殿星CN201310168785.9冲击-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2013王永维CN201310168816.0气流风送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2013王永维CN201310168784.4背负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2013王永维CN201310168774.0碰撞-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2013王永维CN201210281642.4击穗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2012王永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