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26.00 KB
- 文档页数:23
颅内感染护理措施引言颅内感染是指脑实质、脑膜或脑室内发生的感染性疾病。
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损伤或死亡。
对于颅内感染患者,护理措施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颅内感染的护理措施,包括预防感染、早期发现和治疗、病情监测和支持治疗等方面。
1. 预防感染颅内感染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一些预防感染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应常规洗手,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减少细菌的传播。
-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在进行任何颅内操作或操作相关器械时,必须使用无菌手套、无菌衣和无菌器械,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 控制感染源:及时清除伤口渗出物、引流液和分泌物等,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2. 早期发现和治疗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颅内感染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措施:- 监测体温: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及时发现可能的感染迹象。
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
- 观察神经系统状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包括神经反射、意识状态和症状变化等。
任何异常都应立即报告医生。
- 及时做血液检查:颅内感染常伴随着炎症反应,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及时发现感染的存在和炎症的程度。
- 使用抗生素:对于已经明确感染的患者,应及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必须注意选择敏感的药物,并按照医嘱正确使用。
3. 病情监测对于颅内感染患者,定期的病情监测是必要的,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病情监测措施:- 定期监测体温:每日测量体温,如果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应注意可能的感染迹象。
- 观察颅内压力:颅内感染可能导致颅内压力升高,需定期监测颅内压力,及时发现颅内高压,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和呼吸状态等。
异常生命体征可能表示患者情况恶化,需立即采取措施。
4. 支持治疗在颅内感染的护理中,支持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颅内感染健康教育
1、环境病室光线柔和,减少噪音,避免强光剌激。
2、饮食指导: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饮食。
3、日常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规律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4、心理指导:遇事要冷静,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
5、医疗护理措施配合
(1)严格遵医嘱给抗生素,保证血药浓度。
(2)指导病人及家属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原则、疗效及副作用,需要维持药物达到治疗水平,以及持续治疗的时间。
6、颅内感染急性期,观察病人神志、体温、脉搏、血压、瞳孔的变化,头痛、呕吐情况,注意观察抽搐发作的次数和时间。
床头抬高15°~30°,降低颅内压,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脱水药,并观察用药后的副作用。
对烦躁不安病人,加强防护措施,以免发生意外,必要时给镇静剂。
一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的个案护理科室:神经外科姓名(工号):层级:时间:2020年12月17日一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的个案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20年7月我科收治的1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的患者,针对这个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糖尿病史、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前住院天数、术前使用激素和术后脑脊液漏等有关,通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干预,患者康复出院。
结论:通过对1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和总结,并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脑脊液漏;颅内感染;护理垂体瘤于颅内肿瘤中占比达12% ,源于蝶鞍内脑垂体细胞,病发率高,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模糊、内分泌紊乱及神经压迫等。
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目前作为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具有治愈率良好、康复快等优势。
因垂体瘤周围神经及血管分布复杂,生长部位特殊,加上手术因素等易致使术后出现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损害神经功能[1]。
在2020年7月,我科收治了1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感染的患者,经积极治疗,现已康复出院。
现将其病例报告如下:1. 病例回顾患者姓名杨*福,住院号:1234567,性别:男,年龄:54岁,入院日期:2020年07月14日,诊断: 1、垂体腺瘤术后脑脊液鼻漏2、颅内感染,主诉:垂体腺瘤术后12天,鼻腔流液8天,发热6小时。
患者因头痛就诊于金乡县胡集中心医院,行颅脑核磁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考虑垂体瘤并瘤内少量出血,蝶窦炎,于2020年07月02号行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经右单鼻孔),术后给予对症治疗后出院。
2020年07月6日出现左侧鼻腔流液,为透明液体,坐起或站立后,可出现左侧鼻腔流液明显,7月14日患者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急诊门诊,以“垂体瘤术后”收住入院。
一颅内感染患儿标准护理计划颅内感染系指由多种病原体所致的颅腔内的感染。
临床常表现为脑膜刺激片、颅内压增高、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颅神经受损等一系列症状或体征。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舒适的改变:头痛;(2)体温升高;(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4)营养不足;(5)潜在并发症---脑疝。
问题一、舒适的改变:头痛相关因素:颅内压增高。
主要表现:患儿头痛、恶心、呕吐;婴幼儿前囟隆起,脑性尖叫。
护理目标:患儿头痛减轻或消失,舒适感增加。
护理措施:1 保持病室安静、整齐、清洁,减少噪声,室内光线柔和,工作人员操作轻柔。
2 限制陪伴与探视,减少外界刺激与干扰。
3 去枕平卧位,头偏一侧。
4 遵医嘱给予脱水、止痛、镇静剂。
5 使用脱水剂后,注意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6 对于年长患儿,应多与其交流,特别是疼痛时应作好患儿安抚工作,如讲故事、听音乐、看电视等,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疼痛。
重点评价:1 患儿头痛是否减轻。
2 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
问题二、体温升高相关因素:与感染有关。
主要表现:患儿发热,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护理目标:1 体温维持在38度以下,并逐渐恢复正常。
2 家属能叙述物理降温的方法。
护理措施:1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维持室温18-22度、湿度50%-60%。
2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
3 遵医嘱静脉补液。
4 保持衣着及盖被适中,出汗后及时更换内衣,注意保暖。
5 物理降温: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置冰袋或采用32-34度的温水擦浴,年长儿可用30%-50%酒精擦浴。
6 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如口服一休退热灵、泰诺滴剂,安乃近滴鼻,柴胡注射液、复方冬眠灵肌内注射等,并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虚脱。
7 降温后半小时复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同时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等的变化。
8 严重者给予氧气吸入0.5-1L/min。
9 口腔护理每天2次,鼓励多漱口;唇干裂者,涂甘油、石蜡油或护唇膏。
ICU重症脑外伤并颅内感染患者的护理要素及针对性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详细探究ICU重症脑外伤并颅内感染患者的护理要素及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情况,希望可以在有效护理干预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时间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对象为本院收治的ICU重症脑外伤并颅内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组后得到人数相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对照组患者为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为针对性护理,统计临床疗效、死亡情况、再感染率、脑脊液漏率等数值,得出最终结论。
结果随访30 d后统计各项数值,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P<0.05。
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再感染率、脑脊液漏率等数据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其中P<0.05。
结论对ICU 重症脑外伤并颅内感染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临床上适宜广泛推广。
关键词:ICU重症脑外伤并颅内感染患者;护理要素;针对性护理;效果观察在针对性护理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监测,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通过详细分析对ICU重症脑外伤病颅内感染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方法,希望可以改善临床护理的水平,也能够探究护理要素,对患者展开有效的护理操作,改善患者的病情[1]。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数据情况时间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对象为本院收治的ICU重症脑外伤并颅内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组后得到人数相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对照组患者30例,男、女为17例、13例,患者的年龄为14~5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数值为33.61±6.57岁。
观察组患者30例,男、女为16例、14例,患者的年龄为14~5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数值为33.59±6.39岁。
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试验调查。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诊断确诊为重症颅脑外伤并颅内感染病症;所有患者均经过脑脊液细菌培养,其培养结果显示为呈阳性。
颅内感染的护理措施导言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护理措施在颅内感染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颅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旨在提供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遵循的指南和建议。
护理措施1. 观察病情颅内感染具有严重的潜在危险,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观察的要点包括体温、意识状态、神经系统表现、局部症状等。
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展。
2. 给予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一般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因此抗生素通常是治疗的首选。
在给予抗生素治疗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注意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3. 控制颅内压力颅内感染引起的颅内压力升高是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压力。
这包括提高床头高度、控制液体摄入量、给予利尿剂等。
4.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颅内感染患者往往会出现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并及时进行干预。
这包括给予补液、调整输入输出比例等。
5. 保持气道通畅颅内感染患者可能由于水肿或其他原因导致气道受阻,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气道通畅情况,并采取措施保持气道畅通。
这包括翻身、清洁口腔等。
6. 注意感染控制颅内感染患者的感染控制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包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措施、定期更换患者的床上用品等。
7. 提供心理支持颅内感染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这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护理人员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咨询。
结语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护理措施在颅内感染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颅内压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气道通畅、注意感染控制并提供心理支持。
通过规范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病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