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中英文思维方式及文化差异之-含动物的表达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8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动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丰富的生活,还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英文两种语言对动物词语的表述和内涵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展开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不同文化之间在动物词语上的异同之处。
首先我们可以考虑一下著名的动物词汇“猫”(cat)在中英两国的文化内涵及表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猫被视为灵巧、狡猾和神秘的代表,被赋予了一些神话传说中的意义,如《七仙女》中的猫仙女,以及给人们带来好运的“招财猫”等。
而在英国文化中,猫通常被认为是聪明、警觉的代表,被赋予了一些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猫”等。
由此可见,猫在中英两国文化中的内涵有所不同,而对于猫这一动物的表述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反映了中英两国在动物词语中的文化差异。
通过以上的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中英两国在动物词语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述,这反映了中英两国在动物词语中的文化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既受到语言、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宗教、信仰、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要想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中英两国在动物词语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在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对方的文化差异,努力理解和体会对方文化中动物词语的内涵和表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加深两国之间的文化友谊,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希望本文所述的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的探讨,能够引起我们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关注和思考,增进我们对中英两国文化之间的了解和认识。
中英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动物词汇的含义和联想往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动物的不同看法,以及这些看法如何被用来传达和解释人类与动物世界的关系。
在中文中,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动物词汇。
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力量、智慧、繁荣和好运的象征。
这种看法源自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他们认为龙是皇权和神权的象征,因此与之相关的词汇往往带有尊贵和威严的内涵。
例如,“龙颜大怒”这个成语就表达了皇帝的愤怒和威严。
而在英语中,龙(dragon)则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
在西方文化中,龙通常被描绘为一种邪恶的生物,代表着暴力、狡诈和罪恶。
这种看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欧洲,当时人们相信龙是邪恶的象征,需要英雄来对抗。
因此,与龙相关的词汇往往带有贬低的含义。
例如,“draggle tail”这个短语就用来形容一个懒散、不修边幅的人。
另一个例子是“狐狸”(fox)这个动物词汇。
在中文中,“狐狸”常常被用来形容狡猾的人或事。
但在英语中,“fox”并不具备这种贬低的含义,反而经常被用来形容机智、聪明和有策略的人。
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狐狸被视为一种狡猾的动物,而英国人则更倾向于将狐狸视为一种机智和聪明的动物。
中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动物的看法和用法的不同。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两种文化的独特性,也揭示了人类与动物世界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理解和比较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法语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语言,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动物词汇在法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这些词汇不仅具有各自的含义,还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背景。
本文将探讨动物词汇在法语中的文化内涵,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法国文化。
在法语中,许多动物词汇拥有多重含义。
例如,“le lion”一词,字面意思是“狮子”。
然而,它在成语“être comme un lion”中,却被用来形容勇敢的人。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动物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不同的文化中,动物词语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道德的理解和表达。
中英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体系,因此在动物词语的使用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文化内涵和语言差异两个方面来探讨中英文动物词语的特点和差异。
一、文化内涵在中华文化中,动物往往与道德、品质和性格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文化中的“龙”是吉祥、权威和强大的象征,而“狗”一般被视为忠诚、忠实的代表。
在诗词歌赋中,经常出现对“鹿”、“鸟”、“鱼”等动物的描写和赞美,这些动物往往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而在英国文化中,动物词语也同样承载着丰富的内涵。
“狮子”在英国文化中被视为勇敢和权威的象征,“狐狸”则常常被用来形容狡猾和机智的人。
在英国文学中,动物形象经常被用来寓意和象征,比如《动物庄园》中的动物形象就是对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的讽刺和批判。
二、语言差异在中英文动物词语的使用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猫”在中文中通常被视为神秘和灵性的代表,而在英语中,“猫”被用来形容温顺和安静的动物。
又如,“猪”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常常被用来形容肮脏和懒惰,而在英文中,“猪”有时被用来形容贪吃和饱满的状态。
一些动物词语在中英文中还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
“狗”在中文中还可以指代卑鄙和卑劣的人,而在英文中没有这样的用法。
而在英文中,“狐狸”的形象常常被用来形容狡猾和阴险的人,而在中文中,“狐狸”还有着美丽和聪明的寓意。
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既是由于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所造成的,也是两种语言和文化体系在交流和融合中产生的结果。
在今后的交流和互动中,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将有助于增进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2000字】。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摘要: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与动物相关的词汇,然而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动物习语都不仅仅是动物形象的符号代表,它们与文化密不可分,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
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动物习语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
每个词除了具有字面意义外,还有丰富的文化寓意,同一动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给人带来的联想会截然不同。
本文通过研究文化与习语的关系,比较英汉动物习语在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历史背景、审美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说明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增强文化意识,注意英汉动物习语的丰富文化内涵。
关键词:文化与习语动物习语文化差异1.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它所承载的文化。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因而习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上,比其它语言成分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国内外学者对习语作了多方面的研究。
陈文伯(1982)在《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一书中,探讨了英汉成语设喻的异同,英汉成语的变异形式、英汉成语的对应问题以及英汉成语的实义与虚义等问题。
平洪,张国扬(2000)在《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一书中,从语言与文化、习语与语言的视角分析了英语习语与英语民族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寓言神话,文学艺术等几个主要文化侧面的关系。
包惠南(2001)在《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中分析了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澳大利亚麦夸里大学英语、语言学与传播学院的高级讲师C·费南多(Chitra Fernando)根据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和英语语料库中的大量资料,对习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在其专著《习语与习语特征》一书中,作者把习语置于语言环境中,注重习语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简洁有效的语言形式在人们语言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从单纯的表达意义的功能,到反映对话者之间关系的交际功能,直至使文章通顺、流畅、连贯的联系功能。
但以往的研究,或关注习语的结构和语用功能,或关注习语的英汉互译,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则研究不多。
1动物名词及其用语在联想上的文化差异1.1在中西文化中的相似性与差异语言表达思维,语言也反映一种文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时存在一些相似的经历和感受,所以人类对某动物本质的认识取得一致时,他们会用相同的本体和相同的喻体表达同一种意思,当然,由于两种文化的人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影响,同一种动物也许有不同的联想意义,如:You ass!You stupid ass!How could you do a thing like that?!你这头驴!你这头蠢驴!你怎么能干出那种事?!尽管在汉语中,“蠢猪”比“蠢驴”用得普遍,但用蠢驴也可以接受的,因为无论在中国人还是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看来,驴天生就很愚蠢。
1.2动物的象征意义象征是用一种事物表示另一种事物,或者用具体的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它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示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及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事物象征不同的意义。
动物由于与人类关系密切,常被用作为某种意义的象征。
例如:The boy is a fighting cook when he is out.fighting cook指爱闹事,爱吵架的人,好斗的人。
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好斗的公鸡。
2动物名词用其用语在中西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作为文化的镜子,到文化的强烈影响并与之相适应,一个国家的系统文化又与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生活、经历、地理条件和风俗习题等息息相关,这也决定的在英汉种语言中,人类对动物名词用其用语在使用上的差异,如:狗(dog作为人类忠实的朋友,自古以来,人们常把它人格化,并创造出许多与狗有关的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妙趣横生的用语,在汉语里,狗更多地用于贬义如"走狗,狗崽子,狗腿子,狗急跳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眼看人低,好狗不挡道等等。
而在英语文化里,狗是宠物甚至被当作家庭的一员,所以在英语中dog较汉语更多地用褒义,如:a luck dog幸远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在中国龙是皇帝(emperor象征,也是一吉祥物的象征的东西如龙袍,龙床,在汉语里我们可以找出一些有关成语:“卧虎藏龙,生龙活虎,龙马精神,龙潭虎穴,龙呤虎啸,龙头蛇尾”等等,而在英语文化中,“dragon”指凶残的人,是罪恶(sin的象征。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地原因英汉两种语言是发达地语言,词汇极为丰富,其中与动物有关地词汇极多.动物词汇指表示动物地单词和包括这些单词地短语和其他成语.这些词汇不仅能形象地表现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地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动物词汇由于具有丰富地表现力,经常被人们用来抒发自己地情感,丰富自己地语言,已被融入到各民族地语言中,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由于各民族地文化差异,动物被赋予地各种寓意都具有浓厚地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地社会历史渊源,英汉语中动物词汇地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体地文化背景.英汉两种语言中,通常会出现这样地情况,即一种动物地概念意义( )完全相同,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相反.由于英汉两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地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地联想,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地文化内涵.本文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汇地文化内涵不对等现象.(一)因历史文化不同而产生地文化内涵差异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在我国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够兴云降雨地神异动物,它集蛇、鸟、马、鹿、鱼、鹰等八种动物于一身,因而它具有这八种动物地本领,能上天,能入地,能在路上走,能在水里游,能在空中飞.中国人都以龙为吉祥如意地象征,并以“龙地传人”而自豪.在我国几千年地历史中,龙有至高无上地地位,一直作为封建专制权力地象征.龙地勇猛和不屈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所推崇地.正是对“龙”精神地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抗争精神和崇尚正直地道德观念,从而构成民族特有地文化精神和道德规范.因此,在汉语中有关龙地成语就特别多.例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许多褒扬之词.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巨大地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地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是邪恶地象征.龙被认为是凶残肆虐地怪物,应予消灭.《圣经》中与上帝作对地魔鬼撒旦()就被称为 . 现代英语中用喻人常包含贬义,如果把一个女人叫做,意思是她很凶猛,令人讨厌.(二)因地域文化不同而产生地文化内涵差异英汉两个民族生活在不同地自然环境中,各属于不同地文明体系,中国属于黄土文明,英国属于海洋文明,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地地域文化.英汉两个民族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地动物赋予了各自不同地文化内涵和寓意.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国,“牛”在我国农业史上作为主要农耕工具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们劳作不可缺少地工具.因此,牛在我国文化中是一个很受欢迎地形象,人们对牛地情感也反映在语言上.在汉语中有很多带“牛”字地成语都富有褒义色彩,如汗牛充栋,老牛舐犊,老黄牛,孺子牛,壮实如牛等.相反英语国家地人们不以牛为“农家宝”,而只是“盘中餐”.他们眼中地牛满身缺点,如鲁莽闯祸地人狂怒凶悍胡言乱语. (约翰牛)是英国人地绰号,这个词在()地笔下第一次出现时,指地是一个名叫地英国人,此人心直口快,行为鲁莽,躁动不安,滑稽可笑.(牛犊)、(母牛)、(水牛)地文化内涵也都是贬义地,如比喻呆头呆脑地人比喻肥胖丑陋地人 .指哄骗某人.(三)因习俗文化不同而产生地文化内涵差异英汉民族中都有人养狗,且狗与所指称对象完全一致,但英汉民族对养狗地目地和态度很不相同.英语民族养狗不仅是为了用来打猎、看家、而且常常是为了作伴.有地人没有子女,便拿狗来代替,他们地狗能得到相当多地“优待”和“特权”.它们有吃,有穿,还有音乐家专门为之谱写“狗曲”.狗得病时可请兽医,还请心理学家、专科医生来治疗.当主人外出度假时,它们还可以享受“最好地‘假期’待遇”.但在汉民族中,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实现地.而在英语中有很多带“”地褒义短语和句子.比如,“ , ”指爱屋及乌,“ ”指幸运地家伙,“ ”意为“凡人皆有得意日”,“ ”指有功者应受奖赏,“ ”指雪中送炭、助人于危难之中等.与西方英语国家地人相比,中国人则更在意狗地奴役性和使役性.中国人养狗地目地主要是用来看门.因而在我国,狗地地位比起英语国家地同类来说要低得多了.在多数情况下,中国人认为狗是令人讨厌地东西,汉语中与狗有关地词语大都含有贬义,如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狼心狗肺、鼠窃狗偷、狗头军师、狗血喷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然而,中国人与西方英语国家地人们对猫地喜好情感恰好与狗相反.中国人喜欢猫,是因为它活泼可爱,可与主人作伴消遣,而且猫还抓老鼠,颇具实用价值.因与“耄”同义,猫在中国文化中还是长寿地象征.可在西方英语国家地人们眼中,同样乖巧也能捕鼠地猫,却是整天不务正业,到处乱窜,只知道惹事生非地家伙,以下地习语生动地体现了他们眼中地这一形象. “ .”(形容地方狭窄),“ .”(形容像热锅上地蚂蚁),“ .”(指掩耳盗铃),“ .”(指泄露秘密).尤其是黑猫,更让西方人深恶痛绝.惟恐避之不及.人们用猫来比喻包藏祸心地人,如 .(她是一个邪恶地女人).(四)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不同产生文化内涵差异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差异地不同造成同一动物词在中英两种文化中产生不同地褒贬意义,这与英汉两个民族对动物地好恶有关.对该动物喜欢、欣赏,相对应地动物词就会向褒义方向发展.反之,就会向贬义方向发展.同一动物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褒贬意义截然不同,因而文化内涵不同.在希腊和罗马神话中常常栖息在智慧女神雅典娜地身边.因此,在英语中是一种表示智慧地鸟,禽兽间地争端要请它来裁决,紧要关头就得找它求救.成语(象鹰一样智慧)即是一例.如果说某人往往是形容他聪明、严肃.如 .(帕特里克透过他地眼镜严肃而机智地审视着我们).在汉语中猫头鹰地形象与在英语中地形象完全不同.由于猫头鹰昼伏夜出,常盘旋于坟场,且在深夜发出凄切地叫声,有人认为它是不祥之鸟.并有民间传说猫头鹰落在谁家树上,或谁听到猫头鹰地叫声,他家就会有人要死.这么一来,人们便把它地叫声与死亡、倒霉及厄运等联系在一起,认为猫头鹰是不祥之鸟,谁碰上它谁就倒霉.中国民谚中有“夜猫子(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夜猫子抖抖翅,大小有点事”;“夜猫子进屋,全家都哭”地说法.猫头鹰在中国人看来是厄运地象征,人见人怕.蝙蝠是哺乳动物,食蚊、蛾等昆虫.在西方地民间传说中,蝙蝠是一种邪恶地动物,总是与罪恶和黑暗联系在一起.提到蝙蝠,英语民族会联想到(吸血蝙蝠).传说夜间离开其坟墓去吸食睡觉者地血,让人恐惧和厌恶.英语成语中地一些表达法也表明了对于地坏地联想,例如(象蝙蝠一样瞎) (象蝙蝠一样疯狂)等.然而蝙蝠在汉民族中,由于它地发音和“福”字相同,因而被视为好运、幸福和健康长寿地象征.我国地传统画把蝙蝠和鹿设计在一起,构成“蝠鹿”(发音“福禄”),代表富贵荣华,保佑人们“ 有福有禄”地意思.又因为“红蝠”与“洪福”同音,因此红蝙蝠是大吉大利地象征.英汉两种语言中有许多同一个动物词汇具有不同文化内涵,这正好说明并反映了英汉两种文化所存在地巨大差异,体现出民族地文化个性.结论由以上阐述表明,我们对动物词汇地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词汇地表层指称意义上,应该深入理解词汇深厚地文化内涵.作为语言学习者,要真正掌握词汇就必须在理解词地内涵上下功夫.同样要真正理解词语地文化内涵,就应坚持不懈地大量阅读,研究其文化差异,阅读时切忌望文生义.只有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地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所以,在教学中应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而且运用多种方式——大量地阅读英文原版报刊、看英文电影、录像等,让学生处于一种英语地真实情境之下,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词汇地过程中真正领会到词汇在原文化中地涵义,正确运用所学到地词汇在跨文化交流中自如地进行交际,真正达到语言教学地目地.参考文献:.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蒋磊.英语习语地文化内涵与对比[].武汉大学出版社.廖光荣.英汉文化动物词对比[].外国语文().李悦.英汉动物词地文化内涵比较及其翻译[].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屠国元.翻译中地文化移植——妥协与补偿[].中国翻译().张宁.英汉习语地文化差异与翻译[].中国翻译()作者简介:王丽(),女,河南鹿邑人,硕士研究生,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浅谈中英动植物词汇内涵差异中英两种语言的动植物词汇内涵存在一定的差异。
理解这种差异对于正确使用这些词汇,促进跨文化交流以及文化理解都非常有帮助。
1.文化差异导致的词汇内涵差异在动植物词汇内涵差异的原因中,文化差异是最为显著的一个。
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单词所指的事物的内涵也不同。
比如,中英两国对于兔子的认知就有所不同。
在中东地区,兔子被视为肉类的一种,而在英国,兔子被视为宠物和野生动物。
因此,中英两国对兔子这个词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就有所差异。
2.词汇特定用法导致的内涵差异中英两种语言使用动植物词汇的特定用法也造成了内涵差异。
比如,英语中使用“chicken”表示家禽和家养鸡,而中文中“鸡”一词则没有这样的明确涵义。
同样,英语中使用“tortoise”表示陆龟,而中文中“乌龟”一词则既包括陆龟也包括海龟。
3.语言习惯导致的内涵差异动植物词汇的内涵差异也与语言习惯有关。
中文语言习惯形成了一些固定搭配,而英文则常常使用单词的原始含义。
比如,中文中使用“牛肉”表示牛的肉类,而“beef”则指牛肉为菜肴的原材料。
同时,中文中使用“草莓”表示草莓这类水果,而英文中使用“strawberry”则无法表达这一含义。
4.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导致的内涵差异动植物词汇的内涵差异还与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相关。
英语中存在大量的动植物词汇,因为英国的地理条件和生物多样性导致了这样的现象。
相比之下,中国的地理条件和生物多样性则不太一样,所以中文中的动植物词汇就没有那么多。
总之,在学习和使用中英两种语言的动植物词汇时,我们应该理解它们的内涵差异,以便于在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准确地使用这些词汇。
同时,加强对语言学习的培训,改善文化交流体验,是促进中英两种语言的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必要途径。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动物词语是语言中常用的词汇之一,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也会影响到动物词语的使用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会从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狗(Dog)在中文中,狗被视为忠诚、勇敢、可靠的代表,常常用来形容忠实的朋友,称为“狗朋友”。
在英文中,狗也象征着友谊和忠诚,但也常用来形容卑贱、下贱的人或事物,例如“a dog's life”就表示一种苦不堪言的生活。
2.猫(Cat)在中文中,猫被视为独立、神秘、优雅的代表,常用来形容女性的气质和风度,例如“猫步轻行”。
在英文中,猫则被视为人际关系中的不信任和假装,例如“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表示了揭露一个秘密或误点的悬念。
在中文中,龙被视为强大、神秘、威严的代表,具有与皇权、权力和尊严有关的意义。
在英文中,龙则常常被用来形容勇气、力量和竞争精神,如“slay the dragon”就表示成功地战胜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4.蛇(Snake)在中文中,蛇被视为狡猾、欺诈和有欺骗性的代表,它也象征着财富、长寿和治愈能力。
在英文中,它则常常被用来形容危险、毒害和不可控制,例如“snake in the grass”就表示一个默认的危险人物。
1.动物名称中文和英文中的动物名称往往有所不同,例如“giraffe” 在中文中称为“长颈鹿”,“panda” 在中文中称为“熊猫”,“koala” 在中文中称为“考拉”。
这些名称的区别反映了每种文化对动物的认知和文化习俗的差异。
2.动物象征意义中英文动物象征意义的差异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中文中,“鱼” 象征着财富和好运,在英文中,网络流行语“catch a fish” 代表着找到到一个理想的对象。
而在西方古典文化中,“鸟” 则往往象征着精神或天空,而在中文中,“鸟” 则被视为庇佑或好运的代表。
3.动物形象中英文对动物的形象的描述也有所不同。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from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with Animals 通过英汉动物习语研究中西文化差异
I. Introduction II. Culture, Idioms and the Chinese Zodiac 2.1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 2.2 Language and culture 2.3 Idioms. 2.3.1 Concept of English idioms 2.3.2 Concept of Chinese idioms 2.4 The Chinese Zodiac III. Analysis of Idioms with the Chinese Zodiac 3.1Same animal idioms having similar connotations.. 3.1.1鼠—Rat 3.1.2蛇—Snake 3.1.3猴—Monkey. 3.1.4鸡—Cock 3.1.5猪—Pig. 3.2 Same animal idioms having different connotations 3.2.1兔—Hare & Rabbit 3.2.2龙—Dragon 3.2.3羊—Sheep 3.2.4狗—Dog 3.3 Different animal idioms having similar connotation 3.3.1牛—Horse. 3.3.2虎—Lion IV. The Causes of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Connotation 4.1 The geographical aspect.. 4.2 The historical aspect 4.3 The aspect of customs. 4.4 The religious aspect. 4.5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rooted in fables and legends. V.Conclusion.. Bibliography
Difference and Translation on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Animal Words Introduction:Language is a cultural carrier. Culture-loaded vocabula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 language. 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s and national cultures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vocabulary. Animals are friends of human beings. Languages of all nations contain a lot of words denoting animals, and so do Chinese and English.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many animals are tamed to become domestic animals serving people, and many others have become people's pet animals. So, animals have become part of people's life. As science develops, people have learned more and more about animals. Zoological gardens are now necessary scenes in many major cities all over the world.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books on animals have been published, including many fairy tales in which animals are personified. Every TV station has special programs about animals on certain channels. In all these processes, animal words gradually have got their established connotations in all languages. That is, people associate their feelings and emotions, even happenings and natural phenomena with various animals, which are thought to represent different characters like people, or serve as omens. Many animals have become a kind of symbolism in people's thinking, and this symbolism is reflected in the language. Sayings like "as cunning as a fox" appear in many languages. However, because of different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connotations of animal words in one language do not necessarily coincide with those in another because of different outlook of life and’conception of beauty in different cultures.In order to make objective connotation differences on animal words both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 this thesis adopts a method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By means of translation of animal words, the results are expected to discuss the necessities of the input of culture in vocabulary teaching. The analysis of items in questionnaire is made to explore the necessities of the input of cultural teaching in vocabulary teaching with the following findings: Firstly, most students think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have a teaching of animal words' cultural connotations. It can arouse the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can help students become aware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English animal words. Eventually, it can also make improvement to English level. Secondly, a Iarge number of subjects believe that having some knowledge of animal words' cultural connotations may help them to strengthen the confidence in learning English. So this paper is full of significance.Chapter 1 BackgroundChapter 2 Language and Culture2.1 The Concept of Language2.2 Word and its Connotation2.3 The Notion of Culture2.4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2.4.1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and Culture2.4.2 Divergence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Chapter 3 The Comparisons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3.1 Same Animal Words and Same Cultural Connotations3.2 Same Animal Words and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3.2.1 Some Animal Words with Commendatory Meaning in English, but with Derogatory Meaning in Chinese3.2.2 Some Animal Words with Commendatory Meaning in Chinese, but with Derogatory Meaning in English3.3 Same Animal Words without Corresponding Words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3.3.1 The Same Animal Words with Rich and Varied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English, but with no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Chinese 3.3.2 The Same Animal Words with Rich and Varied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Chinese, but with no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English 3.4 Different Animal Words with Similar Cultural Connotations Chapter 4 Reasons Causing Cultural Connotation Differences4.1 Regional Influence4.2 Conventional Influence4.3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n4.4 The Influence of HistoryChapter 5 Conclusion。
英汉语中相同词不同文化内涵之现象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地理环境、历史因素、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中西方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很多词常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具有不同的褒贬含义。
本文从动物词、植物词、数字词和颜色词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说明在这两种语言中有些词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我们只有了解这些不同点才能在交际中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一、动物词( animal terms )1. 龙( Dragon):自从中国古代,“龙”就被认为是祖先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中国人喜欢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中国被称为“东方巨龙”。
在汉语中,龙是传说中极具神奇色彩的动物,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例如“龙颜( the appearance of the emperor )、龙袍(the robe for t he emperor) ”。
另外,龙一般用于吉祥的意思,用龙指才能优秀的人,成语中也多表现此意:望子成龙(lo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that is,to be successful ) ,人中之龙( a famous man,dragon amongmen);给男孩取名时也多用“龙”( dragon )等。
然而西方人对“ dragon ”却没有好感,“dragon ”在西方文化中是邪恶的象征,是一个具有伤害力的,能喷烟吐火,凶猛可怕的长着翅膀的怪物。
所有与“ dragon”有关的词语都带有贬义色彩,在圣经(Bible )中,上帝把撒旦(Satan )称为“ the great dragon”,在英语中,如果把一个woman叫做dragon,意思则是她很凶狠,令人讨厌。
因此龙在西方文化中给人的联想与东方截然相反。
2. 蝙蝠(Bat):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被认为是好运、财富、幸福的象征,因为汉语里“蝠”与“福”同音。
在中国,蝙蝠和鹿两种动物在一起很受欢迎,因为“蝠鹿”发音和“福禄”相同,表示好运、幸福、财富和地位。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动物词语是每个语言中都有的一部分,它们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英文动物词语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不少差异。
通过比较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运用方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
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中英文动物词语,比如“猫”(cat)、“狗”(dog)、“猪”(pig)、“牛”(cow)、“鸟”(bird)等等。
这些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比如在中国,猫一直被人们视为灵性和神秘的象征,而在西方,猫则常常被视为独立和神秘的动物。
同样地,狗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忠诚和勇敢的象征,而在西方,狗也常被视为人类的好朋友和忠诚的伙伴。
这些文化内涵的差异使得中英文动物词语在使用方式和语境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英文动物词语在象征意义上也存在着很多差异。
比如在英语中,“狐狸”(fox)被用来形容狡诈和狡猾,而在中国文化中,“狐狸”通常被视为美丽和聪明的象征。
又“老鼠”(mouse)在英语中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爱占小便宜的人,而在中国文化中,“老鼠”则常常被视为幸运的动物。
这些差异的存在表明了中英文动物词语在文化象征上的差异,也说明了在语言运用中,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所处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
中英文动物词语在文学作品和俗语中的运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比如在英语中,“狐狸”(fox)常常出现在各种寓言故事和俗语中,而在中国文化中,“狐狸”则更多地出现在古典小说和民间传说中。
又“天鹅”(swan)在英语中被视为美丽和高贵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中,“天鹅”也常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象征着高尚和优雅。
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中英文动物词语在文学作品和俗语中的运用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对于学习中英文的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
中英文动物词语之间存在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差异。
通过比较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运用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两种语言的丰富与多样。
中英动物词汇翻译的文化差异动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常常被人们用来寄托和表达感情,赋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由于历史发展的相似性和人类认知心理的趋同性,中西方对某种动物的突出特征往往有着惊人的共识,从而对一些动物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在翻译上也是相同的。
由不同生活的地域性和生活习惯等,中英文两种语言中的动物寓意的不同也给翻译带来了障碍。
一、动物词汇与文化意义廖光蓉在《外国语研究》中提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有三点:一是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二是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包括神话、宗教、传说、历史、文学、艺术、语言、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等;三是联想,联想是指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而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起着潜在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
没有联想的作用,就不可能有词义的引申。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cultural image) 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 ,具体地说,就是指词汇的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比喻意义和文化内涵”。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 也是民族文化语言形式折射后的焦点。
动物词汇亦是如此,它蕴含着各民族丰富而深厚的文化风情,深刻地反映着各民族哲学思想和文化心态。
二、相同寓意的动物词的翻译1.直译法由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相似,中西方人们从动物的基本属性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汇相同的文化内涵。
李秀萍在《动物名词中的中西文化内涵之比较》也指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
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无论在音系、形态,还是在结构上可谓千差万别,语言的使用者也分局在地球的东西两半球。
尽管如此,这两种语言中,存在着不少的重合之处。
同时,动物的自然属性也是一致。
这是一种文化重合(cultural overlaps)现象。
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异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动物词汇在不同语言中的内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不同,反映了各自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本文将从动物词汇在英语和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动物象征意义、习语及俚语等方面进行探讨,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异同。
一、动物词汇在英语和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1. 英语中的动物词汇英语中的动物词汇往往有其象征性和情节化,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例如,狮子被视为野心勃勃和具有领袖气质的象征,狐狸则经常被用来形容狡猾和欺骗行为,而猴子则被用来表达嬉笑怒骂的情感。
动物词汇还可以表达另一种文化内涵:即文化隐喻。
例如,“兔子”在英语中既可以指小动物,又可以表示快速移动的对象,还可以表达胆怯和害羞的情感;“熊猫”虽然既是一个被保护的物种,但也可以被用来形容表情柔和、安详的样子。
2. 汉语中的动物词汇汉语中的动物词汇同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与英语中的有所不同。
例如,“鱼”在汉语中被赋予了多种意义,既可以表示物质生活上的需要(吃鱼),又可以表达人生哲理(求鱼),还可以表示人的智慧(鱼跃龙门)。
在汉语中,“马”是一种特别的动物,被视为战争和草原文化的象征,脍炙人口的成语“马到成功”也来源于此;而“鸟”则被赋予了纯洁和自由的象征意义,例如“一叶知秋”、“有志者极高”等成语都用到了鸟这个词。
二、动物象征意义动物词汇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不仅有其本身的生物学意义,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反映着特定文化的特点和传统。
以下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动物象征意义:1. 狮子狮子是一种充满力量和雄壮,被视为英勇和正义的象征。
在英语中,狮子被广泛用来形容领袖和强者,如“狮子王”、“狮子般的勇气”等;在汉语中,“狮子头抬得高”、“狮子大开口”、“狮子下山”等成语都用到了狮子这个动物。
2. 熊熊是一种温顺、有力和威猛的动物,被视为勇猛和坚定的象征。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动植物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英汉语言中,动植物词汇丰富多样,反映了两种文化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对英汉动植物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两种文化对自然的不同认知与理解。
一、动物词汇1. 猫英文中,“cat”是指家猫。
猫在英文中通常被认为是温顺的、亲近人类的动物,因此“cat”在英文中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温顺、亲近人类,例如“as curious as a cat”(像猫一样好奇)。
在中国文化中,猫被视为独立、神秘的动物。
古老的中国文学作品中常常引用猫作为象征性的意象,例如《宋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里的“故国”在平时也给人华丽失落的感觉)。
所以即使是现代的中国文化,我们依然能从这样的例子看到,猫在中国人心中象征着一种特殊的品质。
2. 狗在英文中,“dog”通常是指家狗。
狗的形象在英文中通常被用来比喻忠诚、友好等品质,例如“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
“dog”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无赖行为,例如“he is a real dog”(他是个真正的坏蛋)。
在中国文化中,狗被视为忠诚、勇敢的动物。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狗常常被用来象征财富、吉祥和忠诚。
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狗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并且“旺财”、“旺福”的象征符号。
在英文中,“flower”通常指花朵。
花在英文中通常被用来形容美丽、芬芳的品质,例如“as pretty as a flower”(像花一样美丽)。
英文中也有一些常用的与花相关的习语,例如“flower power”(花样力量)。
在中国文化中,花常被视为美好、幸福的象征。
中国文化中,花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牡丹花被视为富贵吉祥的象征,菊花被视为品德高尚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树木被看做是连接天地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