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64.25 KB
- 文档页数:2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用于制作糖、酒、醋、饮料等,同时还可以用于生产生物能源和化肥。
为了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必须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土地选择甘蔗喜欢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松软、PH值在6-8之间的土壤,应选择耕作条件良好的土地,尽量避免水浸、涝害、盐碱化等不良土壤。
(二)品种选择选择高产、耐候、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如Java 72、ROC22、GT21等。
(三)种植密度甘蔗种植密度一般在1.3-1.5万株/亩左右,根据品种的具体要求,也可以适当调整密度。
(四)施肥技术春季播前应在土地中进行充分的深耕,使土壤松软,有利于甘蔗的生长发育和根系的充分发育。
施肥方面,应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和品种的特点来制定施肥方案。
春季播前施入底肥,建议使用农家肥或堆肥进行翻耕,春季播后30天左右再进行追肥,一般使用复合肥,根据需求分别施入氮、磷、钾等。
(五)田间管理合理控制田间的水分,不能过多或不足,过多会引起病害,而过少会降低产量;防止田间杂草和害虫的滋生,保持田间的通风透气和阳光充足,利于甘蔗的生长健壮。
(六)采摘技术甘蔗成熟采摘后不宜过多存放在阳光直射处或长时间储存,采后应及时清洗和包装,储存时选择阴凉通风霉菌较少的地方,避免霉变和腐烂。
多数甘蔗病虫害都与环境因素和生长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来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一)病害防治1.霜霉病霜霉病在高温多湿的夏季易于发生,首先在甘蔗上形成白色菌丝,只要湿度达到85%,就会迅速生长扩散,导致甘蔗的黄叶枯萎。
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前进行药物喷洒,如播种后每隔10天用25%多菌灵800倍液进行喷雾,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霜霉病的发生。
2.红腐病红腐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下容易发生。
病害首先在甘蔗的中低部产生,然后逐渐向上蔓延,导致甘蔗的叶片变成黄色或红色,最终腐烂与死亡。
甘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作者:李春辉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06期摘要:种植甘蔗采用地膜覆盖增产效果大,主要是发挥保温、保水、保肥作用。
盖膜比不盖膜的甘蔗平均每亩可增产0.8—1吨,糖份提高0.8%,其栽培技术如下:关键词:甘蔗;栽培技术一、选择良种、适时早植。
选用高产高糖的“新台糖10号”、“新台糖一号”等最新良种,配搭其他早、中熟良种,错开成熟收获期,地膜蔗应安排在12月至次年3月种植,以冬植更好,能充分利用“冬温”延长甘蔗生长期,在气温15℃左右,地膜下蔗畦土温比地温高3—5℃左右,使甘蔗种芽眼早萌发,因而地膜蔗比常规种植法萌芽率高,早出苗25—30天。
二、整地修植沟、施足肥、药、水。
种植甘蔗的土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上、土壤疏松、保水力强的地块。
要求深耕25—30厘米,两犁两耙,然后按行距一米,畦中心挖一条宽20—25厘米,深10—15厘米的平底沟,沟底土要细碎平整,每亩用50%丁莫胺100克加水80公斤喷洒(若用阿特拉津则用150克兑水70公斤于盖土后洒于畦面),并用3%呋喃丹颗粒剂3公斤均匀撒于沟内,再按(1)一次全量施肥法;亩施腐熟农家肥或优质土杂肥60担,混过磷酸钙25公斤,钾肥10公斤作盖种肥,有条件的再淋尿水15—20担,最后复土4—5厘米;(2)两次施肥法:施药后把全期施肥量的50%,一般用三元复合肥100公斤均匀条施沟两侧,施幅1—2厘米,有条件的同时施下土杂肥50—80担。
若不是用复合肥的可用尿素37.5公斤,钾肥15公斤如法施下。
第二次施肥在大培土(5月底6月初)将余下的50%(同第一次的数量)施下,施法有两种,一种是在畦边上距蔗蔗约10—15厘米处开小穴,穴距约25—30厘米,穴深5厘米(破膜),把肥施放在穴内。
另一种是把氮肥、钾肥撒施于蔗根基部周围即可(不破膜)。
施肥后结合大培土,把肥料和膜培入土中;(3)三次施肥法:第一、二次施用方法用二次施肥法,只是将氮肥留10公斤于9月份作壮尾肥,把畦面上有肥料部分盖上泥土即可。
种植技术2020.09 某区域甘蔗种植区由于多年的冬春大旱,使得甘蔗产量相较于以往有了明显降低。
为将这种现象的发生风险降到最低以提高甘蔗种植产量,作为技术人员应针对其高产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与管理,在大量试验中总结相关数据,为蔗糖产业的未来转型奠定基础。
1 甘蔗快锄低砍技术甘蔗快锄低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锋利的短把小锄作为收割甘蔗的主要工具,并在过程中应用低砍方式。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甘蔗产量,入榨甘蔗的糖分也能够有效提升,同时也是降低收割面病菌感染风险与提高其抗寒性能的关键方式。
1.1 优势以每667m 2,5000条甘蔗计算,采取该种收割方式每一条甘蔗的收割量将增加0.005kg,那么667m 2将共增收250kg,从而实现全面的增产增收。
再加上甘蔗入榨量与产糖率提升,制糖企业的制糖成本也将缩减;由于高位芽被去除的主要原因,使得甘蔗下部的芽萌发的要快的多,茎数在这种情况下获得了明显增长[1];该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宿根蔗留养数量达到了4至5根,种植费用减少使得蔗农收入明显增长;高位芽的去除使得在输送养分时只能通过低位芽,此种条件下对于甘蔗来说,无论是抗倒伏能力还是抗病虫害能力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1.2 技术要点应用此种方法地面与锄头之间的夹角应大于10°,且需要用力适中,避免出现一锄头砍不断的情况,增大赤腐病的发生风险,甚至影响萌芽率降低产量;一般情况下,不培土的甘蔗应紧贴土皮砍,若培土较浅则需要进入土壤大约3.3cm 处低砍,培土高的则需要进入到土壤5cm处。
2 甘蔗小水窖工程建设技术“靠天吃饭”是很大一部分甘蔗种植户的想法,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的情况下一旦遇到干旱天灾将无法抵抗。
尤其是在干旱季节下,各处的用水均极为紧张,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加快小水窖的建设进度。
2.1 优势偏远地区甘蔗的种植生产条件不仅交通极其不便,且土地贫瘠、地块零散,以本文所举甘蔗种植地区为例,经常会出现干旱缺水的情况[2]。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摘要:巴结镇、泥凼镇是兴义市的甘蔗主产区。
近年来,甘蔗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为了实现节本增效、高产高糖和促进甘蔗产业发展目的,现将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蔗农参考。
关键词:甘蔗栽培1 品种选择应选择丰产潜力大、宿根性强的品种,如红果蔗。
2 摆种前准备2.1 选种砍种选择无病虫危害、无裂缝,芽鳞新鲜且成熟的蔗梢作种茎,砍成2~3芽一段,使上下位芽在一个完整的节间内。
砍种时,从上位芽上方1/3和下位芽下方2/3的位置用锋利的薄刀各斩一刀,切口斜度以45°为宜,要做到不破种茎、不伤芽。
2.2 种苗处理晒种。
蔗梢苗因节间较密,组织鲜嫩,含水量高,所以采种后要在太阳下晒种5~7天,至叶鞘略呈皱缩。
浸种消毒。
种苗捆好后采用清水或2%石灰水浸种1~2天,也可用50%托布津或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10分钟。
催芽。
消毒后将种茎平放成堆,盖上稻草,适量浇水,外用薄膜覆盖,温度控制在25~30℃,待芽伸长至1cm左右,即达标准。
2.3 整地、开沟、施肥整地前,应及时清除田间枯叶和杂草,蔗田最好机耕,要求二犁二耙,耕作层深度达50厘米,要耙碎整平,土壤要疏松。
蔗田耙碎整平后,挖植蔗沟时尽量加深,采取“深沟浅种”方式,以便达到保肥、保水效果。
植蔗沟根据地形分为两种基本规格:①平坝地,沟距120cm,沟底宽35cm,够深35cm:②缓坡地,沟距100cm,沟底宽30cm,够深30cm。
底肥一般在摆种前施入,应将肥料均匀撒在植蔗沟内然后再盖上3cm厚薄土,避免播种时肥料与蔗种直接接触。
施肥量一般为每亩800~1000kg腐熟农家肥加50kg多元复合肥或每亩100kg多元复合肥。
为有效防止蔗螟危害,在施肥时,每亩用地虫杀净4~5kg与复合肥拌匀施入。
3 摆种覆膜3.1 摆种摆种根据蔗茎大小,蔗芽稀密的不同,可适当加大或缩小种段间距,芽稀的密摆,芽密的稀摆。
每亩下种量以7000~8000个健康蔗芽为宜。
甘蔗小拱棚覆盖育壮苗技术1. 引言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在甘蔗种植中,苗期管理是决定甘蔗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苗期,甘蔗生长缓慢,抗逆能力差,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因此,如何提高甘蔗苗期的生长质量,是甘蔗种植的重点和难点。
甘蔗小拱棚覆盖育壮苗技术是一种提高甘蔗苗期生长质量的新型技术,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这种技术:技术原理、技术方法、技术效果。
2. 技术原理甘蔗小拱棚覆盖育壮苗技术利用棚覆盖可以控制温度和湿度的特点,为甘蔗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甘蔗的生长。
棚覆盖可以增加温度、提高光照强度、保持湿度,有利于促进甘蔗生长,加快苗期生长速度,提高甘蔗质量。
覆盖棚可以科学地控制光照量、温度和湿度,创造一定的适宜环境为甘蔗提供了条件。
覆盖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对甘蔗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可以有效提高甘蔗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蔗秆粗度,增加甘蔗产量。
3. 技术方法3.1 棚架建设棚架应建设在甘蔗种植的基地内,以便于管理和采摘。
棚架建设应符合地形地貌,运用山区特有的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在崇山峻岭之间,建设适宜的甘蔗小拱棚。
3.2 覆盖材料覆盖材料选用的是保温性能好的轻质材料,如薄膜、瓦楞纸等。
材料颜色应浅色,以便于反射阳光,避免过度积热。
同时,棚内要保持通风,以防止过度积热和透气不良,可能导致甘蔗生长不良或者病虫害滋生。
3.3 覆盖时间覆盖时间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当年气候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南方地区,从4月中旬或者5月初开始,覆盖3个月左右,到8月初或者8月中旬撤掉覆盖物。
3.4 其他管理管理中要注意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的调节,喷洒适量的水分、控制适宜的肥料、防治病虫害。
同时要在适宜的时期对甘蔗进行喷水叶面肥和叶面液肥施用等。
3.5 育壮苗技术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育壮苗技术在不同地区广泛适用,但在具体施用时应考虑当地气候、地形和质地等因素。
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会受到影响,一般建议选择冬小麦等作物进行试验,以期验证技术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
本文格式为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 1 页 共 1 页 种植甘蔗盖地膜有什么好处,需要注意什么? 甘蔗地膜掩盖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湿、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生态效应,
能使甘蔗提早栽种,出苗快,出苗率高,幼苗齐、匀、壮,可节约蔗种,
延长甘蔗生长期,提早开榨,减轻霜冻害,增产增糖,经济效益显著。
甘蔗地膜掩盖技术要点如下:要求深耕35~40cm ,增加土壤保水力,要求土层疏松,畦面平整,施足基肥以利蔗苗早生快发。
在气温较高的地区,采纳冬植,在糖厂开榨以后即可边砍边种,尤其有利于早熟早砍品种。
在气温较低的蔗区,也可提早在晚冬早春下种。
由于地膜掩盖后,出苗率和分蘖率都明显提高,下种量可比一般直播的削减20%~30%。
甘蔗在下种时覆土宜薄,以利阳光辐射,提高温度,促进早萌芽。
由于地膜掩盖成败的关键是水分,地膜既保水又防水,所以要求“三湿”下种,保证相宜水分。
在施肥、盖土后喷除草剂才盖膜。
盖膜时要做到上方拉平,两边压紧,膜面贴地,中间有20cm 的白色宽度,避开破口漏气。
甘蔗实行地膜掩盖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当甘蔗已长出分蘖或气温回升到30度以上,膜内温度超过35度以上,应准时揭膜,以免烧苗。
揭膜后要抓紧施肥、培土、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保证幼苗齐、匀、
全、壮,为争取高产打下基础。
甘蔗新植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一、新植蔗:做到“六个”统一、抓住“四个”重点、把握“一个”关键。
1、六个统一:统一品种、统一种植规格、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种苗处理、统一地膜覆盖、统一化学除草。
(1)统一品种:品种以新台糖1、10、22、24、25、26号、台糖90/7909为主,桂糖11号、云蔗92/19、92/80、粤糖94/128为补充,实现早中晚熟品种4:4:2的合理配比。
(2)统一种植规格:田100cm开墒,水浇地95cm开墒,植蔗沟深50cm,沟宽35cm,双芽梯形下种,每亩下芽量8000芽,浅土覆盖10cm。
(3)统一配方施肥:底肥亩施有机肥3000kg或滤泥3000kg,普钙50kg或甘蔗专用复合肥50kg。
(4)统一种苗处理:蔗种砍成双芽节段,边砍边捡除无芽、烂芽及有虫眼的芽段,砍好的蔗种用0.5%的福美双或0.2%的多菌灵浸种,也可亩用50%的福美双1kg与肥料混合后撒于植蔗沟内,以预防甘蔗凤梨病、赤腐病的发生。
(5)统一地膜覆盖:种植灌水后2-3天盖膜,每亩用量3kg,盖膜时薄膜要拉紧、拉直、紧贴土面、四周压紧压实,不透气,曝光面不少于20cm。
(6)统一化学除草:亩用48%蔗草灭200g兑水,对已覆土灌水的种植沟进行喷雾封草,也可在甘蔗揭膜后结合灌水亩用48%的蔗草灭200g兑水喷雾。
2、抓住四个重点:即肥水管理、培土防倒、剥除枯脚叶、病虫害防治。
(1)肥水管理:施肥上坚持重施有机肥,巧施追肥。
亩施有机肥3000kg、普钙50kg作底肥,追肥用尿素40kg,普钙50kg,硫酸钾10-15kg;水分管理采取“润-湿-润-干”的原则,即苗期、分蘖期以“润”为主,伸长期以“湿”为主,生长后期以“润”为主,收砍前15天以“干”为主。
(2)培土防倒:切实抓好小、中、大培土,苗期浅培土3-5cm;分蘖期结合间苗、定苗中培土10cm;伸长期大培土20cm。
(3)剥除枯脚叶:甘蔗生长后期及时剥除枯脚叶,既利于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损失,促进糖份积累,提早成熟;又利于农事操作,提高砍削质量,减轻病虫鼠害和防止倒伏。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用于生产砂糖和其他甜味产品。
在全球范围内,甘蔗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均排在前列。
为了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高产栽培技术,并且及时有效地防治甘蔗病虫害。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内容。
一、甘蔗的高产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甘蔗生长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也比较高。
一般来讲,甘蔗适宜于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
对于土壤的pH值,最适宜的范围是6.0~6.5。
2. 种植季节:甘蔗的最佳种植季节是春季和夏季,一般在3月至5月或者9月至11月这两个时间段进行种植。
3. 良种选育: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质良种进行种植,能够显著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
4. 种植密度:甘蔗的种植密度对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每亩地的种植量在15000~20000株之间较为适宜。
5. 施肥管理:甘蔗是一种喜欢养分的作物,对肥料的需求量比较大。
在施肥方面,应根据田间土壤的情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养分,丰富土壤养分,提高产量。
6. 灌溉管理:甘蔗对水分的需求比较高,在干旱季节需要适时浇水。
但是在生长初期和收获前期要注意不要积水,避免水涝导致甘蔗发生病害。
7. 田间管理:及时进行甘蔗的除草、松土、培土、翻耕等田间管理工作,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有利于甘蔗的正常生长。
8. 病虫害防治:甘蔗生长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确保甘蔗的产量和质量。
二、甘蔗的病虫害防治1. 甘蔗蛾:甘蔗蛾是甘蔗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以甘蔗叶片为食,严重影响甘蔗的生长发育。
对此,可采取喷施低毒、高效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2. 甘蔗蚜虫:甘蔗蚜虫主要危害甘蔗嫩叶,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卷曲和发黄。
防治方法:可在发病初期用75%敌敌畏乳油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或者在病株附近搭放蚜虫板进行黏虫。
3. 白腐病:白腐病是甘蔗的常见病害,会造成甘蔗地下部腐烂,导致甘蔗倒伏。
甘蔗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作者:吴明松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08期摘要阐述了地膜全覆盖的作用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甘蔗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要点,以指导甘蔗栽培。
关键词甘蔗;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6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097-01覆盖地膜进行甘蔗栽培,可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一般选择厚度为0.008 mm、宽度为40 cm的地膜覆盖新植蔗沟和宿根蔗蔗蔸。
2009年秋季以来,弥勒蔗区持续干旱,仅覆盖蔗沟或蔗蔸,已经不能满足甘蔗生长所需的水分,研究人员大面积示范推广3~6 m宽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到2014年春种,实现了新植蔗全部应用地膜全覆盖技术、宿根50%应用全膜覆盖技术,极大推动了弥勒蔗糖产业发展。
试验示范结果证明:新植地膜全覆盖比覆盖蔗沟的半覆盖增产8 940 kg/hm2,比不盖膜增产20 715 kg/hm2,按2014—2015年榨季蔗价和地膜价计,分别增收4 515、7 290元/hm2;宿根蔗全膜覆盖比仅覆盖蔗蔸的半覆盖增产16 965kg/hm2,比不盖膜增产25 590 kg/hm2,分别增收8 370、9 630元/hm2。
甘蔗地膜全覆盖栽培作为一项高产、稳产、高糖、增收的有效技术,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
1 甘蔗地膜全覆盖的作用低温和干旱是影响冬春植蔗种植的主要天气因素。
一般在20 ℃以下,甘蔗发芽很缓慢;特别是冬春季天气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成为种芽萌发率低的主要原因。
采用地膜全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解决了影响冬春植蔗种芽萌发的低温、水分不足等问题,为蔗芽萌发生长提供良好条件[1]。
1.1 提高土壤的温度因为晴天太阳直接射入薄膜内,增加膜内的地温和气温,使膜内温度逐渐上升,膜内温度比膜外高5~10 ℃;由于地膜的阻隔,日落土壤热散射受阻以及减少了水分蒸发带走的热量,膜内温度下降缓慢。
因此,膜内土温随着地膜内气温增加相应提高,据测定0~5 cm内地温全膜覆盖比不覆盖高4~7 ℃。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摘要】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价值。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本文将介绍甘蔗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技术、水肥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通过合理的技术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提升农民经济效益。
在结论中将总结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甘蔗种植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通过不懈努力和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推动甘蔗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甘蔗、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水肥管理、病虫害、重要性、总结、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甘蔗的重要性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被称为“绿色能源之王”,在全球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甘蔗可以用于生产糖、糖醇、酒精等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甘蔗还可以作为生物燃料,可以替代部分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
甘蔗的种植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由于甘蔗的需求量大,种植规模广,以及加工产值高,甘蔗产业对于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甘蔗的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对于一些贫瘠土地的改良和利用也有一定的帮助。
甘蔗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原料,作为能源资源的替代品,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以及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强甘蔗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甘蔗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
甘蔗不仅是传统的食用作物,还被广泛用于制糖、酿酒和生物燃料生产。
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甘蔗种植过程中,高产栽培技术是确保甘蔗稳定产量的基础。
早春栽甘蔗地膜当被盖甘蔗地膜覆盖少耕法栽培(简称甘蔗少耕法),是用较少的的人工、种苗、肥料和农药,而获得高产高糖高效的耕作模式。
选地整地早春栽植甘蔗采用少耕法栽培,以土层肥沃深厚、排灌方便的旱地或地下水位较低的水田为好。
地下水位太高、容易渍水的水田或不能灌溉的旱地不宜种植。
犁耙整地按常规进行,以两行甘蔗为一厢,厢面呈龟背形。
按旱地行距90厘米、水田行距100厘米开播种沟。
播种沟底宽12厘米、深9厘米,沟底土平而细碎。
同时开好厢沟、腰沟和围沟,沟沟相通。
施足基肥少耕法原则上是把全年的肥料分为基肥和攻茎肥两次施下。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一般每亩施半干湿的猪牛栏粪1000千克。
将有机肥施入植蔗沟底。
化肥农药施用方法:氮、磷、钾化肥用量则根据甘蔗产量的要求,不同土壤按优化配方施肥的原则施用。
一般亩产甘蔗6吨似上,则施碳铵50千克、磷肥35千克、钾肥20千克、饼肥50千克和3%呋喃丹颗粒剂2.5千克或甲基异柳磷3.5千克,(或两种农药各1.5千克),肥药混合拌匀随拌随施。
春植蔗将化肥、农药施入植蔗沟后播种。
春植蔗2月中旬播种,每亩播有效芽7500~8000个。
播种要求:边选种、边砍种、边消毒、边开植沟(春植蔗要边施肥药)、边排种、边盖种。
排种时种芽向两侧、种茎紧贴沟底土,盖种5厘米左右或不见种蔗为度。
覆盖地膜春植蔗在播种盖土后土壤湿润时施除草剂。
施用药剂:每亩用阿特拉津或西马津(或都尔)150克,对水50千克喷雾于厢面表土。
喷施除草剂后不能再在厢面踩踏,确保除草效果。
在喷除草剂前沿蔗厢边缘开一小沟,边喷除草剂边盖膜。
盖膜时将膜边拉紧放入小沟,用开小沟的碎土密封四周。
边封膜边疏通三沟,并将细土撒一点在膜中央,防止膜被风卷起,并有利于蔗芽自行破膜出苗。
盖膜后管理对部分不能自身破膜出苗的,可用手指或铁丝把顶不穿膜的的幼苗钩出膜外,以免高温烧苗。
当每亩总苗数达到1万株时或到6月初揭膜,并进行追肥、培土等田间管理。
探讨甘蔗的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对于保障甘蔗生产的质量和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甘蔗的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甘蔗的高产栽培技术1. 地块选择:甘蔗适宜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上种植。
避免选择重盐碱土或积水过多的地块。
2. 品种选择: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
目前,国内常见的甘蔗品种有两系杂交品种、以上种类有不同优势,具体选择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 良种繁育: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本和父本进行授粉繁殖,保证良种的基础。
同时进行良种繁殖时要严格控制繁殖材料的来源,防止病害和虫害传播。
4. 高标准的排水、灌溉和施肥:甘蔗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要保证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对甘蔗生长的不良影响。
在干旱季节,需要适时进行灌溉;在甘蔗生长期,要根据甘蔗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进行科学施肥,保证甘蔗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5. 病虫害综合防治:进行病虫害的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和处理。
在田间进行无草带处理,采取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
二、甘蔗的病虫害防治措施1. 病害防治:主要包括甘蔗红蜘蛛、吸浆虫、脱粒病、炭疽病等。
针对不同病害,可以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在田间及时发现病害,进行剪除和焚烧处理,减少病害的扩散。
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增加病害抵抗力。
2. 虫害防治:主要包括甘蔗食心虫、叶蝉、蚜虫等。
通过科学施肥和农药处理,增加甘蔗的养分和抗虫能力。
可以种植抗虫品种或通过物理方法(如覆膜、棚网等)控制虫害的发生。
3. 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定期进行田间的巡视和观察。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和建议,指导甘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甘蔗的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是保障甘蔗生产质量和数量的关键所在。
只有科学合理地采取措施,才能使甘蔗产量和品质得到有效保障。
甘蔗高产栽培各月份的管理技术一月:冬植蔗种植1、蔗地深翻耕,精细整地,达到深、松、细、平的要求2、深开种植沟,合理行距,施足基肥(每亩施复混肥75~100公斤)3、甘蔗下种时要求蔗地湿、种苗湿、有机肥湿,以保证水分供应4、提倡用尾梢做种,适当加大下重量(每亩下种量9000~10000芽)5、施药防虫(每亩施地富丹350颗粒剂4公斤),喷芽前除草剂6、覆盖地膜,增温保湿,促进蔗芽早萌发,提高萌发率二月:春植蔗种植1、蔗地深翻耕、精细整地、深开种植沟、合理行距、施足基肥2、在蔗地水分适宜时适当早种植,以延长甘蔗的生长期3、提倡用尾梢做种,合理下种量(每亩下种量6000~8000芽)4、施药防虫,喷芽前除草剂(每亩用莠去津200克+乙草胺75克,兑水60公斤地面喷雾)三月:宿根蔗开垄松蔸和施肥复垄1、适时清园:蔗叶用人工隔行集中到一行的畦沟中,再用砍蔗小锄将露出地面的蔗蔸和秋、冬笋平地面或入土3~5厘米砍光。
2、早破垄,彻底松蔸:采用中耕机或耕牛牵引无壁犁在清除蔗叶的蔗行破垄,破垄后人工用窄口锄或小齿耙将蔗蔸周围土壤扒开。
3、早施肥、复垄:开垄松蔸后10~15天,每亩施复混肥100公斤,尿素20公斤,6%地富丹400颗粒剂4公斤,施肥后用碎土将肥料和蔗头高度的1/2覆盖。
4、喷芽前除草剂防除杂草:施肥复垄后每亩用莠去津200克+乙草胺75克,兑水60公斤地面喷雾,防除一年生杂草危害。
四月:冬、春植蔗的前期管理1、查苗补苗:在幼苗2~3叶期检查蔗田,凡30厘米以上行沟无蔗苗的都需补苗,用预先育好的蔗苗补栽,补栽后淋足定根水。
2、防除杂草:在幼苗6叶龄以后,凡蔗地有杂草危害的都可用甘蔗芽后除草剂防除杂草。
每亩用“蔗乐施”3包(85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洒甘蔗行间,杀灭杂草。
3、防治虫害:3月底至清明前,每亩用“蔗螟清”150毫升兑水45~50公斤,喷施幼苗心叶防治“钻心虫”危害造成枯心。
4月底至5月初,每亩用“蔗螟清”150毫升兑水50~55公斤,喷施幼苗心叶防治“蓟马”为害。
西葫芦、烟草、甘蔗、葡萄的地膜覆盖栽培介绍
地膜覆盖栽培的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
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因覆盖时期、覆盖方式、天气条件及地膜种类不同而异。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西葫芦、烟草、甘蔗、葡萄的地膜覆盖栽培介绍。
西葫芦地膜覆盖栽培
西葫芦喜温和气候,多于春季进行早熟栽培。
春季2月下旬到3月上旬进行育苗,谷雨前采用高垄、小高畦覆盖,或采用沟畦覆盖,地膜小拱覆盖,以及穴坑覆盖。
近年来以沟畦地膜小拱覆盖者为多。
因为可提早定植期,而获得早熟、高产的效果。
亩产值提高100-400元。
深受生产者欢迎,同时也增多了市场上的花色品种。
烟草地膜覆盖栽培
烟草的地膜覆盖栽培,不但产量增加,而且使中上等烟叶比重增大,国内已推广应用。
甘蔗地膜覆盖栽培
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研所近年研究推广甘蔗地膜覆盖微膜袋育苗技术,将微膜袋育苗与地膜覆盖结合起不可快速育成壮苗,减少病虫为害,适应不良土壤环境条件,增产增收。
用此法栽植的甘蔗每亩可增产1.5吨,含糖量提高0.8%,亩产收益250元。
葡萄地膜覆盖栽培
葡萄插条要求25-28℃发根,而芽的萌动则于13℃以上即开始,因而插条扦插后往往先发芽后发根。
致使插条水分枯竭而死。
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林业局利用地膜增加地温的特点大面积推广葡萄地膜扦插,大大提高了扦插条成活率,每亩增收(减损)约18公斤。
甘蔗覆膜栽培技术
《甘蔗覆膜栽培技术》
嘿呀,说起甘蔗覆膜栽培技术,这可有意思啦!我就跟你们讲讲我家那次种甘蔗的事儿吧。
那时候,我家决定种一大片甘蔗。
一开始,我们就忙着整土地,把地弄得平平的,松松的,就像给甘蔗准备了一张舒服的大床。
然后呢,就到了关键的覆膜环节啦。
我们把那透明的膜铺开,小心翼翼地,生怕弄出个褶子啥的。
那膜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就好像给土地穿上了一件特别的衣服。
接着,就是把甘蔗苗种下去啦。
我们把那小小的甘蔗苗,轻轻地放在膜下面,就像是给它们安了个小家。
种完之后,我们还得时常去看看,看看膜有没有被风吹起来呀,甘蔗苗有没有好好长呀。
有一次,我去地里看,哎呀,发现有一处膜被风吹起来了一个角。
我赶紧跑过去,蹲下身子,把那角重新盖好,还在旁边压了几块小石头,生怕它再被吹起来。
我就那样蹲在那里,看着那些甘蔗苗,心里想着,你们可要快快长大呀,长得高高的,甜甜的。
就这样,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甘蔗慢慢地长大了。
到了收获的时候,哇,那一根根甘蔗又粗又长,可甜啦!我们砍下来,咬一口,那甜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别提多开心了。
这就是甘蔗覆膜栽培技术带给我们的甜蜜收获呀!真的是很神奇呢,让我们能吃到那么美味的甘蔗。
哈哈,以后我们还会继续用这个技术种更多更好的甘蔗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