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差异及语言体现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5
中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方式有时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语法结构、词汇使用和表达方式三个方面探讨中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以期增进我们对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沟通。
一、语法结构的差异中西方语言在语法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中文以词序为主导,即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
而英语则以主谓宾的结构为主,主语在句子中通常位于句首,谓语和宾语紧随其后。
这种差异导致了中文和英文表达方式的灵活性和重点不同。
中文注重修辞和意境的表达,通过词语的排列和组合来展现情感和思想;而英文则更注重信息的准确传达,句子结构相对严谨。
二、词汇使用的差异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导致了词汇使用上的差异。
中文在词汇丰富性上具有优势,一个词可以有多种含义,形成了丰富的词义和表达方式。
而英文则更注重精确性和准确性,一个词通常只有一个具体的含义。
此外,中文中的成语、俗语和谚语等在表达方式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英文中则相对较少使用类似的表达方式。
三、表达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会影响到表达方式。
中文在表达方式上更注重含蓄和间接,善于运用比喻、暗示和隐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而英文则更直接和直白,注重信息的直接传达和清晰表达。
这种差异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上尤为明显,中文写作常常带有诗意和抒情色彩,而英文写作则更注重逻辑和条理。
结论:中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这种差异体现在语法结构、词汇使用和表达方式上。
通过了解和理解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尊重并学习对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同时,也要注意在表达时避免误解和歧义,尽量使用准确、明确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意思。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的交流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发展。
中西方语言文化对比摘要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利用语言之间的交流可以领悟彼此之间在情感、意境、思想等多个方面的感悟。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历史发展变革历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文明特色。
各种历史因素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语言文化各具特色,这种特色促进了中国对外交流活动的广泛开展,让西方国家被中国文化深深吸引。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西方语言文化的特点,并针对相应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1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性特点的成因语言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必备工具,通过不同的语言可以传达不同的含义或思想。
中西方语言文化对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差异性”,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之间摩擦出的文化差异是许多语言爱好者或研究者追求的重点。
语言文化特点的差异不仅呈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特色,也让世各国之间的交流往来更加频繁,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多元化发展。
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特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应当结合历史变革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剖析。
(1)历史因素。
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事业均处于发展阶段。
而西方国家的变革发展更早于中方,无论是经济、政治或科技、文化等事业均比中方发达。
①历史因素对后期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容忽略,两个国度人员的交流往往会受到历史环境的约束,从而形成明显的语言差异。
(2)发展因素。
发展是促进一切事物变动改革的核心因素,也是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的关键要素。
毋庸置疑,尽管西方国家承接着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但其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阶段更加先进。
西方国家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均超出中国许多,国家发展因素引导了语言文化交流的方向,中西方发展水平的巨大反差造成了语言文化上的明显差异。
(3)文化因素。
面对强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正忙于经济、政治等事业发展,对于文化事业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西方国家在长期变革发展中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文化体系,不仅积极发展了本国的文化特色,对海外先进文化也积极吸收学习,更加巩固了西方文化的深厚基地。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于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亦不一样。
中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注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而中西方文化偏向于集体主义,注重集体的利益和和谐。
2.人际关系与权力结构:中西方文化在人际关系和权力结构上也有差异,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独立与自由,追求平等的权利;而中西方文化更注重人际关系的繁衍与互助,注重权力结构的稳定与层级。
3.时间观念:中西方文化的时间观念亦存在差异,西方文化较为注重现在,强调效率与精确性;而中西方文化则注重传统与历史,强调长远、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沟通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沟通方式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语言、表达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差异:中西方文化在语言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西方注重逻辑和语义的准确性,而中式则侧重寓意和情感的表达。
2.交往方式:西方文化注重直接和开放的交往方式,喜欢直言不讳、直接表达;而中西方文化注重间接和含蓄的交往方式,喜欢借助隐喻、暗示等方式表达。
3.个人空间: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空间与隐私,对他人的触碰和侵犯较为敏感;而中西方文化则较为包容,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日常生活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日常生活的方式和习惯上也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饮食习惯、礼仪规范、家庭观念等方面:1.饮食习惯:中西方文化在饮食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西方文化偏向于多样化饮食,较为开放;而中西方文化则较为注重中餐,讲究色香味形具有医学养生的作用。
2.礼仪规范:中西方文化中的礼仪规范也存在明显差异,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和自我表达,较为随意;而中西方文化则更注重礼貌、尊重以及细节的呈现。
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1.中国的整体思维与西方的个体思维整体思维是指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从整体出发,把握事物的特点及属性。
整体思维趋向于系统化和综合化认知事物。
个体思维是指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将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并逐一加以考察,然后形成整体印象。
中国人注重整体思维,主要受东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西方人注重个体思维,强调“天人相分”的哲学观点,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来改造外部世界。
中西方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对了解汉英语言结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汉语句子重意合,强调内容的完整性,语法形式的表达主要借助词汇途径,组词造句依照逻辑关系和动作发生时间来安排语序。
相反,英语句子重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语法形式多样,句子里的内部关系主要靠连词、关系词等来表达。
例如:Spring has so much more than speech in its unfolding flowers and leaves,and the coursing of its streams,and in its sweet restless seeking.(形合)春花含苞待放,绿叶缓缓舒展,溪水潺潺流淌,欢乐的春天涌动着无限的追求和希望,这一切难以用语言倾诉表达。
(意合)2.中国的形象思维与西方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維是指通过知觉直接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指的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运用概念、判断和对立的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汉民族偏重形象思维,习惯利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不太重视抽象思维;而西方人喜欢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强调理性认识,注重逻辑推理。
中西方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充分体现在汉英语言中。
例如:唉,那是客臣的井蛙之见喽,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啦。
Alas,that was owing to my ignorance,that is what is called partiality.这一例子中抽象名词ignorance 和partiality表示具有共同概念的事物或现象,这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的英美人来说,意义简洁明了;而对于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必须将这些抽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
从英汉语言视角探析中西方文化差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人们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越来越重视。
这篇文章将从英汉语言视角出发,探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语音差异中西方的语音有很明显的差异,这也是造成交流障碍的一个方面。
中文是一种声调语言,而英语则是一种弱重音语言。
这意味着,中文在发音时要注意不仅仅是发音本身,还要注意声调。
由于中文有四个声调,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个词在不同的声调下有不同的意思,这就需要我们在交流时更加谨慎。
而在英语中,发音几乎都是强重音,因此重点在于读音本身,而不是声调。
这就造成了在交流时,我们可能将一个单词的读音读错,导致对方无法理解我们在说什么。
二、词汇差异中英文之间的词汇差异也是非常显著的。
中文有很多汉字,这些汉字也经常被用在词语中,而英语则以拉丁字母为主。
东西方文化及社会背景不同,导致两种语言中的词汇也不同。
比如,英文中有很多食品名称,而这些名称在中文中比较少见,反之亦然。
此外,在日常交流中,中英文中一些相似的词汇也有着不同的含义。
比如,“礼貌”在中文中被解释为“有礼貌和遵从社会习俗”,而在英文中则更侧重于“提供相应的尊重和维持公共秩序”。
三、语法结构语法结构方面,中英文之间也有一些不同。
中文主要是以词语的顺序和语气来表达语义,而英文则主要是使用语法规则来表达。
比如,汉语中一般不使用代词,而英语中则大量使用代词来代替名词。
此外,在英语中有些句子可以省略主语和动词,而中文中这种省略则很少出现。
这也是造成误解的一个方面。
英语中的省略构成了口语化的特点,使得英语的交流更加快速和简洁。
四、文化背景最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必须考虑到。
中西方文化中有很多不同的观念和价值观,也影响了两种语言的使用。
比如,西方文化倾向于更加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则主张全体积极地为社会和集体服务。
另外,中西方在交流时的默契程度也有一定区别。
西方文化倡导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保持面子和尊重对方。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一、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1.风俗习惯的差异对女性的态度美国妇女和中国妇女的地位都不高,但美国妇女却有幸能享受许多优待,尊重妇女的礼节在美国社会随处可见:男士为女士开门;扶女士下车;在马路上,男士走女士外侧,以给女士提供保护。
对婚姻的态度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
在在他们看来: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
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
中国人的婚姻相对来说比较谨慎。
因为中国人把婚姻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一旦决定了,就不会轻易改变。
2.社会礼仪的差异中国人通常是见面点头致意,或微微欠身行握手、拱手礼,而西方人认为欠身显得自卑,拥抱是最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与吻手礼也较为常见。
对于别人的赞扬,中国人通常表示谦虚;而西方人总是高兴地回答“Thank you”以表接受。
中国人收到礼物时往往放在一边,等客人走了再打开。
3.社会关系的差异平等意识与等级观念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
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
正如美国所信奉的箴言所说:“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
”家庭关系美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这种作法虽疏远了亲属之间的关系,但却给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有利于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多是几世同堂聚居。
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但不利于培养年青人的独立能力。
4.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但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摘要】本文讨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从教学方法、学生角色、语言运用、教育价值观和教学资源等角度进行分析。
在教学方法方面,中西方存在差异,西方更注重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而中方更强调师生关系和传统教学方法。
学生角色上,西方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而中方强调尊重和服从。
在语言运用方面,中西方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运用方式。
教育价值观方面,中西方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在教学资源方面,中西方资源分配和利用方式差异较大。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有着深远影响,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注意和应对。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学生角色, 语言运用, 教育价值观, 教学资源, 影响。
1. 引言1.1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学生角色、语言运用、教育价值观和教学资源等方面。
由于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效果。
在跨文化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需要更多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
深入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 正文2.1 教学方法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出来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西方国家,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性,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思考和讨论。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相比之下,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得东方国家的教学方法更加趋向于灌输式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权威和导师的角色,学生更多地扮演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浅谈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第一篇:浅谈中西语言文化差异浅谈中西语言文化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既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使用的语言也不同。
“语言使用除了受到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制约,还会受到使用规则的制约。
这里的使用规则是指语言所属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决定语言使用的方式和内容是否得体。
”(选自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正是由于社会文化的迁移和发展,语言也随之拓展、转化。
在发展过程中,其地区差异十分明显,距离越远,地区差异性就越大。
国际间的语言文化差异就源于此,宗教信仰、价值观、历史文化、种族、气候、地域等方面的不同都为不同的语言文化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拿中国与西方国家来说,语言的差异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一、问候语的差异见面打招呼问候是最普通的礼仪。
但是中西的问候对象、方式、内容却是不一样的。
在西方国家见面打招呼是很自然的,即使是不认识的路人。
他们打招呼的目的,无关对象,也不是为了要跟你有进一步的交往,只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礼仪形式。
而在中国,如果无缘无故的对这陌生人打招呼会引起人家的警惕,以为你有什么不好的目的。
所以,在中国一般不会理会陌生人,最多只是一笑而过,没有语言上的交流。
其实不论任何人,面对有人微笑打招呼,都会受到感染,像是见到阳光心情跟着好起来一样,很自然会一笑回应。
因此,在西方国家旅游的时候,如果迎面而来的人对我们说哈啰,别露出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甚至置之不理唷!那可是非常失礼的。
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比较独特,十分贴近生活和个人,一般常说“你上哪去呀?”或“你去干什么啦?”或是“吃饭了吗?”“这段时间忙吗?”虽然用的疑问句,但并不需要确切的回答,因为它只是一种问候方式,为了表示看见了对方,以此语代替一切语言,不代表问题本身。
但是在西方国家看来,这是想要探知别人隐私的失礼行为。
如果你一见面就问:“你吃饭了吗?”他们往往会误解成你要请他们一起用餐。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敛性与开放性1.中西方内敛性与开放性的文化差异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体现我们中国人要向对方表达意见时往往比较含蓄、内敛,而西方人则会直接地说出来。
举个比较生动的例子吧,一邻居夜晚唱歌的声音很大打扰大家睡觉,他的中国邻居就会去敲门然后委婉地说:我也不睡觉,来听你唱歌。
而他的外国邻居则会开门见山地说:对不起,你的歌声太大打扰我们睡觉了,请你小声一点。
这样对比看来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直接和开放显而易见。
2.中西方内敛型与开放性的文化差异在园林建筑风格上的体现中国在园林建筑风格上贵曲折,讲究步换景移,忌一览无余,如苏州园林就以盘环曲折闻名世界,中国人普遍喜欢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美。
而西方建筑则多是拔地而起,直率张扬,注重表现自我,如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建筑,典型代表是德国科隆大教堂。
3.中西方内敛型与开放性的文化差异在文学上的体现中国文学在表达上也是重含蓄,忌直露,以淡为美。
而西方则比较奔放,会很直接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感情激越为胜。
这方面很突出的例子就是对待爱情题材的诗歌上。
中国诗人描写爱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始终不把那种爱表达出来,而西方诗人会高喊你是我的太阳,爱情之火烧得我浑身焦灼。
这种直言不讳是中国人很难接受的,产生差异的实质在于彼此的审美取向不同。
也正因为如此本文由收集整理,当我们把某些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翻译成英语时往往会狼狈不堪。
因为要把那些含蓄深藏的情感一一挖出来,数明白,不免显得有些奇怪和唐突。
二.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形象概括性与实证严谨性1.中西方形象概括性与实证严谨性的文化差异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我们中国人说话一般都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比如我们见面打招呼时常说:吃了吗?还有如你来了,我走看看吧等简练的语言都反映出中国文化重视思想意念的心领神会,不强求语言形式,注重直观感受和形象概括。
相对来说,西方的语言就较为严谨,例如这个英文句子If you're stuck with someone and feeling tongue-tied,console yourself by remembering that the other person may be feeling as agonized as you.,乍一看语言表达比较繁琐,要一层层分析才能明白意思,反映了西方文化在语言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严谨性。
中西方语言差异总结三篇【篇1】中西方语言差异总结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语言的影响1.思维立足他方与己方的差异。
中国人善于换位思考,习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对方的感受。
出于礼貌,或者想跟人套近乎,中国人总是愿意说些关心人的话,如你一定累了,好好休息一下吧(Youmustbetired.Haveagoodres)t 。
然而,这却可能让西方人误解为你对其身体状况表示担忧。
西方人很喜欢别人夸自己年轻、强壮,如果质疑其健康状况,他们是会很介意的。
西方人思维一般都是立足自身,直接谈自己的意愿或感受。
好多英语国家的服务员招呼顾客时,经常用CanIhelpyou(我能为你做点什么?),这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2.思维方向顺序与逆序的差异。
中国人偏重顺序思维,汉语对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各因素排列,一般都是由大到小、由整体到个体,句子以时间和事理为线索,按照实际的时序及事序来安排。
而西方人习惯逆序思维,英语句子虽然也可遵循时间先后顺序,但不总是如此。
它可以打破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有着丰富的形态变化,句子呈句尾开放式。
3.思维表达婉转与直接的差异。
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西方人习惯于逻辑思维。
在语言上,中国人在说明问题时会运用比喻、暗示的方法,让人们产生联想,以达到某种寓意。
而英语正相反,它比较直接,直奔主题,然后加上修饰成分,定语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后面,状语一般放在动词之后,尽管偶尔也可以状语前置。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日常用语的影响1.在称呼方面中国人比较注重礼节,会根据对方的身份、与自己的亲疏关系以及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称谓,以示敬意。
但是在西方,不管是在正式还是非正式场合,都喜欢用名字称呼别人。
2.在致谢方面中国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中国人认为对家里人或者好朋友的帮助是one sownobligation,noneedtothankorbethanked,彼此根本不必说谢谢,说了反而显得生分。
而西方人对家人或者朋友的帮忙都习惯说谢谢, Thankyou 几乎用于一切场合,在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浅谈中西方差异及语言体现摘要(Abstract)1.导致文化差异的因素(或者文化的起源)1.1思维方式的差异1.2 地理环境的差异2.中西文化差异2.1言谈思想的差异2.1.1称谓的使用2.1.2敬语谦辞的使用2.1.3思维方式的差异2.1.4个人隐私的对待2.2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差异2.2.1自我肯定与谦虚谨慎2.1.2以自我为中心与无私奉献2.1.3重利轻义与重义轻利2.3社会关系的差异2.3.1核心家庭与四代同堂2.3.2平等意识与等级观念3,3.3突出个性与团结协作2.4社交礼仪的差异2.4.1待客与作客2.4.2劝告和建议2.4.3时间安排2.4.4礼尚往来3.1社会习俗的差异3.1.1对婚姻的态度3.1.2对女性的态度商务翻译中应注意的中西方差异及语言体现摘要(Abstract):文化是民族千年积淀的产物,中西方之间的社交礼仪有着很大差别,不了解这些差异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
本文从言谈、价值观、社会关系、社交礼仪及风俗习惯等方面解读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从而帮助人们走出交际误区。
关键词(Keywords):中西方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引言(introduction):中国有5千年的悠悠文化历史,它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现世的人的自我的道德修养。
西方文明距今也有4千5百年左右的历史。
它主要来自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三大源流。
这三大文明之间是具有极大反差的,到了近现代文化,这三大源流才算是百川归海,都汇入西方近现代文化之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差异在各国交流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在国际交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导致文化差异的因素(或者文化的起源)1.1思维方式的差异我们通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
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
变化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就是中国人辩证思维的集中体现。
而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也叫分析思维,考虑问题时不像中国人那样追求折中与和谐,而是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对事物的本质性进行逻辑分析。
1.2 地理环境的差异中国人的文化基于农业社会,这种社会强调复杂的等级和与大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通常处于协调融合的状态之中,因此具有天人合一、内外融通的思维方式。
而西方的文化不全依赖于农业,他们对狩猎和捕鱼的依赖较大,这些产业对个人的要求更高,因此使得邢芳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
游牧造就的流动漂移生活需要冒险与开拓,因而培养了西方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信念与习惯2.中西文化差异2.1言谈思想的差异2.1.1称谓的使用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
英语中的称谓为数不多,除dad, mum, grandpa, aunt, uncle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
在英美国家,人们的相互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没教养。
比如: 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这种做法却是得体,亲切、合乎常埋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只在其姓氏前加Mr, Mrs 或Miss。
他们这些做法体现了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他们眼中,称谓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
2.1.2敬语谦辞的使用中国受上千年的儒家文化影响,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尊称和谦称的运用在中国也很普遍,称自己为“鄙人”,称对方为“阁下”;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称别人的为“令郎”;称自己的老婆为“贱内”,称对方的为“尊夫人”;称自己的意见是“浅见”、“愚见”,别人的是“高见”等。
对待谦虚,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反应也是截然不同的。
2.1.3个人隐私的对待西方人的隐私观和中国人的差别很大。
在中国人看来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收入是对他人的关心,是礼貌的,但在欧美人看来,这是自己的隐私遭到对方的粗暴干涉;中国人喜欢问:“你赚多少钱?”但在西方,即使家庭成员也互相不了解精确的工资数,他们认为这表现了一个人的隐私和独立。
2.2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差异2.2.1自我肯定与谦虚谨慎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No , no ,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 ,”“No , I don't think so .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 .”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有这么一则笑话,一女士会见外国朋友,要求翻译要严格按她的意思翻,不许走样。
老外一见到她,立刻拍马屁道:“You are very beautiful.”翻译照翻,女士心花怒放,嘴上还要谦虚一下:“哪里,哪里”。
翻译不敢怠慢,把女士的话翻成英文:“Where?Where?”老外一愣,还有这样的人,追问哪里漂亮的,干脆马屁拍到底:“Everywhere,everyw here.”翻译:“你到处都很漂亮。
”女士更高兴了,但总是要客气一下:“不见得,不见得”。
翻译赶紧翻成英文:“You are not allowed to see,you are not allowed to see.”2.1.2以自我为中心与无私奉献美国学者萨姆瓦认为,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包括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尊重他人、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层面。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
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
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
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
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2.1.3重利轻义与重义轻利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
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
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
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
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
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
2.3社会关系的差异2.3.1核心家庭与四代同堂美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父母以及未成年孩子,称之为核心家庭。
在西方社会你几乎很少看到爷爷和孙子同住一屋,子女一旦结婚,父母就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
这种作法培养青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同时也疏远了亲属之间的关系。
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
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
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培养年青人的独立能力。
2.3.2平等意识与等级观念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
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
在美国,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也很少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
正如美国一句流行的谚语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
(If working hard , even a cow boy can be president.)”新中国虽已建立了五十年,但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级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仍根深蒂固。
父亲在儿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3,3.3突出个性与团结协作西方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制。
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步调一致。
2.4社交礼仪的差异2.4.1待客与作客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
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尽责的客人总是尽量不去麻烦主人,不让主人破费,因而对于主人的招待总是要礼貌地加以谢绝。
中国人的待客和做客场面往往气氛热烈:一方不停地劝,另一方则不停地推辞。
而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无需客套。
当客人上门了,主人会直截了当地问对方“想喝点什么”;如果客人确实不想喝,客人会说“谢谢!我不想喝”。
在餐桌上,主人会问客人还要不要再来点,如果客人说够了,主人一般不会再向客人劝吃请喝。
2.4.2劝告和建议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喜欢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提一些友好的建议和劝告,以示关心和爱护。
但中西方人在提劝告和建议的方式上却有很大区别。
中国人向朋友提建议和劝告的时候,往往都非常直接,常用“应该”、“不应该”,“要”、“不要”这些带有命令口气的词。
比如,“天气很冷,要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路上很滑,走路要小心!”、“你要多注意身体!”、“你该刮胡子了!”、“你该去上班了!”等。
西方人在向亲朋好友提劝告和建议的时候,措词非常婉转,比如,“今天天气很冷,我要是你的话,我会加件毛衣”、“你最好还是把胡子刮了吧。
”一般来说,双方关系越接近,说话的语气越直接。
但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之间,也不会使用像我们那样的命令语气。
否则,会被认为不够尊重自己独立的人格。
2.4.3时间安排时间安排西方人大多时间观念很强,日程安排很紧凑。
如果要拜会或是宴请西方人,一定要提前预约,预约时间通常在一周以上。
如果你没有预约而突然拜访或是临时约请对方,对方一般会拒绝你。
而且,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有严格的区分。
另外,时间上,忌讳日期13和星期五。
特别既是13号又是星期五的日子,往往不安排任何外出事宜。
而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不是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