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聚类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0.60 KB
- 文档页数:4
2014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一年,也是山东省县域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年。
分析2014年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形势,既有有利的条件,也存在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市县招商网讯 2013年,全省各市、县(市、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稳中有为,着力提质增效,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省县域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质效同步的特点。
一、2013年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一)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3年,全省县域实现生产总值40780亿元,同比增长1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4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74.6%。
(二)财政收入增速加快,占全省比重明显提高。
2013年,全省县域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52亿元,同比增长14.7%,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4个百分点,占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56%,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2013年,全省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87亿元,同比增长21.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3.4%,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四)发展质量效益继续提升。
2013年,全省县域完成税收收入1994.1亿元,同比增长21.3%,县域税收收入占县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78.1%,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县域税收收入占全省税收收入的比重达56.4%,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有5个市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80%。
(五)各地竞相发展势头强劲。
2013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超过600亿元的县(市、区)数量由上年的13个增至17个,其中,龙口、滕州2市首次突破900亿元。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50亿元的县(市、区)12个,比去年增加6个。
模糊聚类分析法在山东区域经济中的应用
王云峰;杨冬
【期刊名称】《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2)004
【摘要】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山东17个地市的综合实力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
果山东分为5类地区.第1类为青岛市:第2类为济南市、淄博市、烟台市;第3类
为东营市、威海市:第4类为潍坊市、济宁市、枣庄市、泰安市、日照市、莱芜市、临沂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第5类为菏泽市.分析结果与山东的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总页数】2页(P156-157)
【作者】王云峰;杨冬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100;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相关文献】
1.模糊聚类分析法在江西区域经济中的应用 [J], 叶健华;明小波
2.模糊聚类模型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中的应用研究 [J], 王书恒;赵杰;潘婷
3.模糊聚类分析法在广西区域经济中的应用 [J], 覃柏英;吕跃进;王玉燕
4.模糊聚类分析在山地植物区系关系比较中的应用 [J], 郭水良;刘鹏
5.基于熵权的模糊聚类模型在山区融雪洪水产流类型中的分类应用 [J], 王大环;刘洋;刘志辉;李诚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省17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郑 静1,吴海伟2,郑小青3(上海金融学院公共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209) [摘 要]为了评价山东省内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依据经济学理论,选取了12项统计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各个城市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综合因子得分和SPSS结果,发现这些城市的发展水平分为四个等级,并据此从政府调控、吸引内资和外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三个方面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SPSS;经济数据 一、山东省17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仅要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而且也要反映该地区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因此,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不仅要反映该地区现有的经济实力,又要反映其经济发展前景。
本着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可比性、可量化等原则,选取12个经济指标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X1:地区生产总值;X2:工业增加值;X3:进口;X4:出口;X5:地方财政支出;X6:第二产业增加值;X7:第三产业增加值;X8:实际利用外资;X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10: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X1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X1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根据《2009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得出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相应数据指标,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即用公式:其中,是的期望,是的标准差,原始数据的标准化以消除不同量纲的影响。
二、山东省17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的实证分析(一)山东省17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因子分析,即可使用较少的不相关的综合指标来描述原来观察的每一分量指标,在尽可能少的信息损失情况下,降低分析问题的复杂性的统计分析方法。
1.因子分析适宜性检验使用SPSS13.0对表1进行因子分析。
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第一篇: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
与城区经济一样,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山东县域有122个县(市、区),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84.7%。
研究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促进山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后,山东县域经济明显提速。
2007年,122个县市区完成生产总值21882亿元,占全省的84.3%,比2003年提高2.6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18亿元,占全省的48.8%,比2003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二)强县更强,弱县提速2007年,30个强县完成生产总值10014亿元,占全省的38.6%。
在2008年7月份由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中,山东有26个进入,其中荣城跻身前10名。
而2000年山东只有21个进入百强县。
强县更强的趋势明显。
近年来30个欠发达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增长幅度均高于经济强县,发展势头强劲。
(三)“高效”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先全国多年来,山东农业产值和增加值一直居全国首位,是名符其实的农业大省。
1990年以来,山东“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很快,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由此推动了农业标准化、国际化进程,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推动了山东由农业大省变为农业强省。
(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从全省看,各地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位特点和产业特色,初步形成胶东半岛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板块、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板块、鲁西现代农业板块、鲁南煤化工、旅游和现代物流板块等一批具有鲜明特点的区域经济板块。
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秦宏;李晓翠【摘要】T he economy of coastal coun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has developed at a higher level ,bu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coun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peed of the coastal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selects 11 indicators to make a cluster analysis of 20 coastal counties .From the resource endow ments ,traffic and location ,economic polic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 this paper explores causes of the coastal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in Shandong Province , and makes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the inter-county cooperation ,the role of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so as to narrow the gap and ac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但县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却十分显著。
基于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作者:孟倩来源:《商场现代化》2016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以山东省17个地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基础、经济强度、港口贸易、工业生产等角度,选取16个具体指标,运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山东省经济发展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空间集聚与区际差异明显的特点。
基于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山东各类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分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山东省;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经济协调发展一、引言一直以来,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一直都是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差距,是各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适当的区域经济差异有利于资源要素流动、产业空间转移,形成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但过大的差异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根据区域经济差距优化调控区域协调发展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二、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1.研究区域概况山东省是我国东部沿海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吸引着国内外人力、资金的涌入,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经济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2014年,全省GDP为59426亿元,占全国的9.33%,位居第三位;人均GDP 60879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城镇化率为55%,高于全国的54.8%。
尽管大部分经济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影响山东省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
调整地区间经济发展失衡现状,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将为山东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契机,为山东省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蓄力量。
2.研究方法主成份分析是将原来的多个指标重新组合成新的相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但同时又能保留原变量大部分信息的降维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指标间的相关性。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及对策HONGGUANJINGJIGUANLI地方经济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及对策○朱孔来薛占胜业化管理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共同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的县域地方财政收入所占比重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山东省目前有91个。
县市,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别为84.9%、85.0%、80.4%、82.3%。
越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对整个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就越大,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农业及农业产业化“高效”2.经营走在全国前列。
自1990年以来,山东省各县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了一大批高、新、特、稀的种养项目,使山东农业在全国的比较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如,山东蔬菜保护地栽培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5%以上,其中日光温室栽培面积占到了全国总面积的精细菜、特色菜45%,各种高档菜、花样繁多。
有的农作物和畜牧品种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一大批特色水果和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已具有绝对竞争力。
伴随着“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产地批发市场带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专业大户带动等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3.特色经济比较突出。
山东省几乎每个县市都有一批特色经济的典型,有的特色经济项目甚至与县市名称齐名,成为县域的代名词。
全省围绕特色经济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专业村、专业镇和专业小区,成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规模效益的提高。
65.5%,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认真分析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是加快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特点4.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具生机与活力的力量。
1.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作者:吕洁冰来源:《消费导刊》2019年第05期摘要:县域经济充分体现了整个省的整体经济实力与发展水平。
本文以山东县域经济发展为例,结合该地区当前的经济发展的状况,从区域重点发展策略出发,充分明确当地产业的发展的方向,重点培育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以期进一步增强山东县域经济支撑能力,促进该县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关健词:山东县域经济县域对策前言:在社会结构中,县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城乡,工农业之间的重要纽带。
县域经济是政府在县级行政区划内建立和发展地方特色的经济形态,能够充分反应出当地的经济状况。
加快县域经济对提高区域经济实力,促进城乡一体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山东县域经济的分析,探讨当前该地域经济发展所存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期进一步带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当前山东县域经济的县域发展势态(一)整体实力大幅度得到提升。
通过对山东122个列入县域经济审查范围的县域2018年前三个季度的分析可知,山东县域经济依旧是山东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各项指标的均在全省的经济整体比重中占有一定分量,对促进整体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详见图1)。
(二)经济结构越来越优化。
近年来,山东省各县经济总值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与此同时,各县域还不忘积极地推进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
改变过去以工农业为主的县域发展模式,促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山东县域经济的第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3.0:58.7:28.3迅速调整为2018年的9.8:57.7:32.5。
(详见表2)。
(三)城乡面貌发生了明著的变化。
伴随着当地各政府的一系列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的大力实施,山东省县级公路、水电、燃气、医药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均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当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有线电视普及率达92%,电话普及率高达100%,医疗设施齐全,影院,健身等文体设施均得以迅速发展。
0引言2003年底,山东全省县域总人口为659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72%;县域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145.7亿元,占全省的56.1%;地方财政收入为287.9亿元,占全省的36.5%。
在应用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的县和县级市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我们涵盖了山东省所有的县和县级市91个,其中31个县级市、60个县,还包括个别农业人口和农村经济比重较大的城市郊区。
1聚类分析指标选择为分析方便,首先选择17个人口在40~70万的县级市作为样本进行聚类分析。
为了评价所选择17县市综合经济实力状况,根据《2003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概要》和各县市政府的统计资料中相关数据资料,选择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土地使用面积、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万人医护人员数量、农民人均收入六项指标作为反映所分析17县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变量,选择依据如下。
1)选择国内生产总值而不是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分析指标,因为国内生产总值指发生在该县市地域内所创造的新增产值,又因为我们在进行县市选择的过程中已经过将人口范围控制在40~70万,加之后面还有一些人均指标,所以直接选用总量指标。
2)人均土地使用面积是不同于人均耕地面积的一个指标,因为不少森林、山区同样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能够增强经济的发展潜力,并且该区域没有沙漠等恶劣的自然条件;这样可以综合考虑农业与工业需要,它更多的表征人口密度,由县市面积/总人口获得。
3)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反映当地政府的转移支付能力,从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政府对教育等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
4)前面的指标除国内生产总值外均选用人均指标,选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方面可以代表当时人民享受政府公共产品的机会多少,同时由于可以反映当地的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万人医护人员数量用以代表当地人民的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条件。
6)无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在县域范围内考虑人口分布,农民都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发达县域农民占总人口的60%~80%之间,有些欠发达县域更是达到95%,并且我国经济广泛存在二元结构,解决了农民问题,也就解决了欠发达县域的发展问题。
基于上述所选六个指标,山东省部分县市具体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如表1所示。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聚类分析吴育华,赵学金(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市,300072)摘要:选取山东省部分县市的经济数据,应用聚类分析法中的最小距离法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聚类,找出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县市各自不同特点。
本研究对更好的进行欠发达县域甄定,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聚类分析;最小距离法中图分类号:F061.5:F064.2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006-7205.2009.04.026吴育华,赵学金.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聚类分析[J].中国农机化,2009,(4):89~92WU Yu-hua,ZHAO Xue-jin.Clustering analysis on county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Province[J].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 -nization,2009,(4):89~92______________收稿日期:2008年3月20日修回日期:2008年4月23日吴育华,男,1944年生,上海人,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运筹学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为对策,决策与冲突分析。
赵学金,男,1971年生,山东济南人,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济南市商业银行副行长。
中国农机化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No.4,2009Total No.2242009年第4期总第224期2山东省样本县市的聚类分析由于选定的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因此在聚类分析之前应该首先对变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所选择17个县市进行聚类分析。
利用R 统计软件利用最小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聚类树如图1、图2所示。
显然进行聚类分析法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用完全连接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如图3、图4所示。
运用平均连接法与ward 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完全连接法类似。
图117个样本县市间最小距离法的单连接树图图217个样本县市最小距离法单连接条形图按照完全连接法的对应结果,对比划分为2、3、4、5类的结果,划分为两类最合适。
第一类为发达县市:兖州、蓬莱、招远、龙口;第二类为曲阜、汶上、微山、泗水、海阳、栖霞、桓台、沂源、博兴、惠民、沾化、济阳、商河。
但是还要做进一步的详细划分。
详细解读聚类分析结果:就综合经济实力而表1山东省部分县市总体经济情况表人口(万人)GDP (亿元)人均土地使用面积(hm 2)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元)万人医护人员数量(人)农民人均收入(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元)人均储蓄(元)曲阜6296.50.1445601.629318134527955汶上7340.50.1201138.414290025213219微山68.569.30.2599382.517331525845622泗水59.7510.1829169.222322265664606兖州60153.60.10851266.73135891216714500蓬莱44.73106.60.2523894.3244417702019249海阳67.4570.80.2798392.920406041668110招远56.86110.50.252557.5304343664815195栖霞64.257.960.314244.528320727267477龙口62.6160.80.1428770384420711524217桓台48.4100.060.1054601.244418688849917沂源5540.50.2975363.635290023913564博兴46.860.20.1925465.828367566677756惠民62570.2189105.423285056455742沾化38.239.770.5798418.823332047124791济阳53.0961.70.2027380.518342359332976商河6051.30.1937256.720291233503917中国农机化2009年90表2山东省县域经济聚类分析结果类别县市名合计第一类荣成、文登、龙口、长岛、蓬莱、兖州、胶州、招远、胶南、垦利、乳山、莱山、章丘13第二类桓台、福山、莱州、即墨、邹城、莱西、高唐、博兴、牟平、广饶、平阴、邹平、曲阜、寿光、平度、诸城、肥城、海阳、栖霞、莱阳、新泰、邹城、青州、安丘、长清、临邑、德城27第三类岚山、五莲、利津、济阳、滕州、高密、沂水、临清、郯城、阳谷、泰山、宁阳、岱岳、昌乐、惠民、东平、高青、沾化、禹城、莒南、齐河、临朐、乐陵、阳信、东昌、金乡、嘉祥、微山、沂源、泗水、苍山、平邑、商河、梁山、陵县、宁津、昌邑、冠县、莒县、牡丹50第四类无棣、汶上、东阿、巨野、平原、费县、莘县、沂南、茌平、成武、东明、郓城、鱼台、定陶、单县、蒙阴、临沐、庆云、夏津、武城、曹县、鄄城22言,样本17县市中兖州、蓬莱、招远、龙口4个县市的经济实力最强;桓台、博兴的经济实力次之,曲阜、海阳、栖霞经济实力中等;泗水、惠民、沾化、济阳较差;汶上、微山、沂源和商河四县市最差,所以他们被界定为样本欠发达县。
图317个样本县市间距离的完全连接条形图图417个样本县市变量之间相似性完全连接树图3山东省全省县市的聚类分析接下来我们选取山东省2003年县域经济的发展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跟前面样本县市进行聚类分析指标选取的不同在于,这里由于将所有县市考虑在内,选择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而非国民生产总值,这是因为所有县市不再满足县域人口40~70万的条件,最多的枣庄滕州市157万人口,最少的烟台长岛县只有4.5万人,其他指标均相同。
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将它们划分为四类比较合适,如表2所示,同样最后一类代表欠发达县域。
4聚类分析结果分析对山东省的聚类分析结果与样本县市的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也证明了聚类分析在欠发达县域界定上的有效性。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鲜明的特点。
1)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东西部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与人们的主观感受以及国家百强县评比结果基本一致。
处于第一类的县市除兖州和章丘外几乎全部位于胶东。
而处于第四类的县市则集中在鲁西的菏泽、德州、聊城和临沂,尤其是菏泽,除牡丹区外,全部位于第四类。
正如我们聚类分析中反映的,目前菏泽市是山东最落后的地区,山东省因此也提出了“突破菏泽”的口号。
2)聚类分析结果与人们的主观感受和国家百强县评比不一致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一些人口大县或人口小县上,如滕州、平度和邹城较全国百强县的位置靠后,而垦利、福山、利津、高唐的位置前移。
3)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从整体上讲,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决定其发达程度,从以农业为主导向以工业为主导转变,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长期以来,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就代表了县域经济结构尤其是欠发达县域经济结构。
近几年,山东省各县(市)大力实施工吴育华等: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聚类分析第4期91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有了较大提高,县域产业结构正在实现由以农业为主导向以工业为主导的转变。
2003年,山东全省县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8.7∶48.6∶32.7,工业占县域经济的比重已接近半壁江山。
4)山东省整体上经济以内向型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发展严重不足,按照2003年、2004年山东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仅仅位居广东、江苏之后,在2005年更是超过这两个省份而位居第一,但是山东省的进出口总额一直位居全国的第五六位。
这在内陆地区反映尤其显著,很多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亿时的年进出口总额只有一两千万美元。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严重不足,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县域生产力布局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大企业、大集团不断涌现,这些集团的涌现不只集中在沿海地区,说明在内陆地区只要调节得当,措施合理,同样可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目前,昌邑市染织工业、邹平县纺织业等都已在国内外具备了相当的知名度。
全省各地更是涌现出了像寿光晨鸣、高唐时风、莱阳龙大、诸城外贸、沂水青援、阳谷凤祥等一大批生产要素集聚程度高的骨干企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领头羊”、“顶梁柱”。
参考文献[1]Dawson P.J..Agricultural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in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5,33(2):145~152.[2]Pearce Richard,Morrison Jamie.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E -conomic Policy and Agro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An Inves tigative Framework with Examples from South Africa[J].Ecolog -ical Economics,2000,34(3):363~363.[3]Shrum,Wesley.Science and Story in Development:The Emer -genc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Agricultural Re -search[J].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Sage),2000,30(1):95~124.[4]Carpentier Chantal Lane,Gallagher Kevin P.Vaughan Scott,Environmental Goods and Services 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 -z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 &Development,2005,14(2):225~251.[5]Shi Tian,Gill Roderic.Developing Effective Policies for th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China:the Case Study of Jinshan County with a Systems Dynamics Model[J].Ecological Economics,2005,53(2):223~246.[6]Lynne Gary D.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A MetaeconomicsLook at the Metaphors by Which We Live[J].Review of Agri -cultural Economics,2002,24(2):410~427.[7]Francks Penelope.Multiple Choices:Rural Household Diversi -fication and Japan's Path to Industrialization[J].Journal of A -grarian Change,2005,5(4):451~475.[8]陈希玉,朱秀香,王厚柱,等.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4,(3):69~73.[9]刘霖,秦宛顺.县域经济的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兼论政府层级效应与“温州模式”[J].统计研究,2005,(1):67~71.[10]沈正平,翟仁祥,李九全.中国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4,(4):22~25.[11]郑炎成,鲁德银.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地区差距的解释力分析[J].财经研究,2004,(7):121~129.[12]Richard A.Johnson,Dean W.Wichen 著;陆璇,葛余博,赵衡秀,叶俊,等译.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3]冯艳芬,曹学宝,夏丽华,等.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46~51.[14]谢力群.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途径和对策[J].浙江社会科学,2002,(2):180~182.[15]乔颖.对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4,(4):80~81.[16]应志仁.发展县域经济要有新思———透析永康现象[J].宏观经济研究,2004,(5):31~34.Clustering Analysis on County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ProvinceWU Yu-hua,ZHAO Xue-jin (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Abstract:Based on seventeen count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data,this paper employs the minimum distance method of clustering analysis to figure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eveloped and underdeveloped counties.The study is very important to distinguish underdeveloped county,and to adopt a series of measures for accelerating county economy ’s development.Keywords:county economy;clustering analysis;minimum distance method中国农机化2009年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