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事故预防与处理最终稿
- 格式:doc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43
卡钻的预防与钻井队处理应急预案卡钻是指在钻井作业中,由于地层条件、工艺操作或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钻头无法回收或无法顺利下钻的情况。
卡钻的发生不仅会造成生产停工、时间和资源浪费,还可能引发事故和环境污染,因此预防卡钻和处理卡钻事故非常重要。
首先,针对卡钻的预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地质勘探与设计阶段:在进行工程设计之前,通过充分的地质勘探,了解地层情况和地质背景,包括地层的厚度、强度、岩性、含水层情况等。
同时结合井口的工艺要求,合理设计井眼轨迹和井筒直径,避免地层不稳定和井眼塌陷,减少卡钻的可能性。
2.设备与工艺操作:采用先进的钻井设备和工艺操作,保证钻井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于特殊地质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可调节钻具和钻头,以便根据地层变化进行调整。
3.钻井液与钻头的匹配:选择合适的钻井液配方,并在钻井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以保持合适的钻井液密度、黏度和性能。
同时根据地层特点选择合适的钻头,避免钻头堵塞和损坏。
4.钻井数据的监控与分析:在钻井过程中,要实时监控钻井数据,包括钻头参数、钻井液参数、钻井过程参数等。
对异常数据进行及时响应和处理,防止因数据异常导致的卡钻现象。
其次,针对卡钻事故的处理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紧急停井与组织抢险:一旦卡钻事故发生,应立即停止钻井操作,然后组织抢险队伍进行应急处理。
抢险队伍应严格按照专业的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确保安全与高效。
2.数据分析与评估:根据抢险队伍的实时反馈数据,结合事故原因和现场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理方案,并进行风险评估。
3.事故原因归纳与记录:对卡钻事故原因进行归纳和记录,以便后续进行经验总结和教训吸取。
同时,应该建立事故调查和报告制度,对卡钻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4.救援与修复:根据评估结果和应急处理方案,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救援工作。
根据现场情况和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救援方式和工具进行卡钻钻头的救援和修复。
文献调研报告课程名称钻井新技术题目名称钻井卡钻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技术发钻井卡钻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技术发在找到油气资源,并采用钻井方法到达油气藏层去获取地下油气资源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在这个过程里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
比如说井漏,井喷,井塌等一系列事故。
但是,在钻井过程中,却以卡钻现象出现最频繁,卡钻事故一旦发生,其相应的钻井过程就被终止,会大大增长钻井所花的时间,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那么到底什么是卡钻事故呢?它分为哪些类型?一、当今卡钻的分类及产生原因与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钻井过程中常见的卡钻事故可以分为:吸附卡钻,掉块卡钻,缩径卡钻,泥包卡钻,沟槽卡钻以及井塌卡钻等。
以吸附卡钻最为常见。
除此以外,粘卡引起的压差卡钻也是现在卡钻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卡钻事故。
卡钻事故的定义又是什么呢?所谓卡钻事故是指由于钻头在起下钻过程中,由于阻力作用对提取钻头产生阻碍的一种现象。
它可由多方面的原因产生。
比如大的岩石碎块卡在井壁中,还有井筒直径缩小,钻井液固结等等一系列的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卡钻事故的发生。
1>吸附卡钻的成因与预防措施由于地热井施工大多采用牙轮钻进,钻具比较粗大,常发生卡钻事故。
卡钻是钻探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事故,其预兆可以从钻井过程中扭矩,上下钻具的阻力以及泥浆泵泵压的变换来判断。
吸附卡钻又称压差卡钻,钻井中由于井眼不可能完全垂直,当井内钻具静止不动时,在井下压差作用下,钻柱的一些部位会贴住井壁,与井壁泥饼混合在一起,静止时间越长则钻具与泥饼的接触面积越大,由此产生的卡钻成为能够为吸附卡钻。
吸附卡钻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钻具被卡既不能转动,又不能上提和下方,但是泥浆循环正常,而且,钻井液循环时间越长,钻具提升阻力越大。
2>如何去预防吸附卡钻呢?A.调节好钻井液性能,尽可能降低钻进液的密度。
B.降低泥饼的粘性系数,采用优质泥浆钻井液,可混油。
C.减少钻具和井壁的接触面积,降低泥浆的失水量。
一、 粘吸卡钻的原因1.内在原因粘吸卡钻产生的一些原因是由于井壁上滤饼的存在。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钻井液主要都是采用的都是固体以及液体两种流体,同时也有可能是固体、液体或者是气体等流体,其中的一些固体的颗粒如果吸附在井壁上就会形成一种滤饼。
粘吸卡钻产生的其中一种原因就是由于有滤饼存在,同时砂岩的一些井段也有可能出现卡钻的现象,但是泥页岩井段的一些内页往往不是十分的规则,这样与钻柱接触的面积相对而言比较小,产生问题的概率也就比较小。
2.外在原因在地层空隙产生的压力以及钻井液液柱之间会有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之间产生的压差就是造成粘吸卡钻的一个外在的原因。
在相同的裸眼的井段中,地层出现的孔隙压力之间产生的一些梯度并不是完全的统一的,同时钻井液液柱之间的压力需要对最高地层空隙之间产生的压力进行平衡,对于一些压力产生的梯度相对而言的比较低的地层就会产生正压差。
当钻柱在经过一系列的被井壁的滤饼进行粘吸之后,靠在井壁一边的一些钻柱也在承受压力,这些压力来自于不同的位置,当钻井液液柱的压力大于地层的压力的时候,可以将钻柱向井壁进行压力,从而有效的缩小吸附面之间的产生的缝隙,有效的提升吸附力。
由于压差的作用,又增加了钻具与滤饼之间的摩擦力,所以,在粘吸卡钻的初期可以用提、压、转等方法争取解卡。
二、 粘吸卡钻的征兆1.粘吸卡钻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在钻柱静止的情况下发生的。
这样卡钻前后会出现上下活动的现象,钻洞的过程中需要均匀进行摩阻。
这样在静止很长时间之后会产生一定的卡钻,这样对于钻井液的性能以及井眼的一些质量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2.粘吸卡钻的位置通常情况下都是在钻铤以及钻杆的相关位置,通常是不会发生在钻头上。
3.卡钻在开始之间与之后通常循环的较为正常,进出口的流量也是相对比较平衡的,泵压没有变化。
三、粘吸卡钻的预防1.无论是哪一种钻井液的相关体系,都需要对固体的相关的控制工作进行控制,同时及时清除没有用的一些固相,由于固相粒子会导致出现劣质的滤饼,同时也会使得循环系统出现磨损。
钻井施工过程中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处理钻井事故制约了钻井速度的发展,而且增加了钻井液对地层的浸泡时间,使井下更加复杂,若油层已钻开,则会加重对油层的污染,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重大损失,多年来,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钻井事故,缩短钻井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每一个钻井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下面简要讲一下钻井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一:卡钻事故卡钻是指钻具在井下失去活动能力的事故。
它可分粘附卡钻、憋漏卡钻、沉砂卡钻、键槽卡钻、井塌卡钻、井下落物卡钻、干钻卡钻、缩径卡钻等。
卡钻事故是在钻井工程事故中发生机率最高、最常见的事故,发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泥饼粘附卡钻1、发生粘附卡钻的条件:泥饼是造成粘附卡钻的前提条件。
凡是使用水基钻井液和有固相钻井液时,钻井液中的自由水在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这个压差的作用下,渗入地层,而钻井液的固相部分难以渗入地层,则糊在井壁上形成了一层泥饼。
等钻具接触井壁时,在压差的作用下产生了一个推力,将钻具压向井壁并嵌入泥饼中。
如果钻具与井壁泥饼所产生的摩阻力加钻具在钻井液中的重量之和大于钻机安全提升拉力时,则发生卡钻。
通常称为泥饼粘附卡钻或压差卡钻。
凡是泥饼质量和井身质量差以及井内压差大时都容易发生粘卡。
造成粘卡的原因是多反面的,它与泥饼摩阻系数、钻井液密度及钻具与井壁的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
钻井液因素:钻井液性能不好,失水量大,钻井液净化差,固相含量较高,加之地层渗透性好,便会在井壁上形成厚厚的泥饼。
若遇漏失层,钻井液中加入了堵漏材料,同样会提高泥饼的厚度和摩阻力。
钻井液受浸污:如果钻遇水层或石膏层,钻井液受到盐水或钙的浸污后性能变坏,失水和泥饼都会迅速增加,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造成卡钻的事故。
活动钻具不及时:因设备故障无法活动或钻具折断后靠在井壁上等原因,使钻具与泥饼接触的相对静止时间过长,都可能发生卡钻。
井身质量差:狗腿度过大,会使钻具的大部分贴在了井壁上,增加了粘卡的机会。
钻井井下卡钻事故预防与办理1 在钻井中常有的井下工程事故有哪些?答:有以下七种工程事故1卡钻事故2钻具事故3钻头事故4落物事故5井喷及井喷失控事故6顿钻事故7卡电缆 ,卡仪器事故2 什么是卡钻事故 ?答:钻柱在井内停止时间过久或其余原由造成不可以上提 ,下放或转动 ,有时甚至不可以循环 ,这样的事故统称为卡钻事故。
3 常有的卡钻事故有哪几种 ?答:有以下八种事故 ;1粘吸卡钻2落物卡钻3井塌卡钻4健槽卡钻5短路循环、干钻卡钻事故6沉砂卡钻事故7泥包卡钻事故8缩径卡钻事故4 什么是粘吸卡钻 ?答:钻柱在泥浆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之差的作用下 ,紧贴在井壁上造成的卡钻 , 叫粘吸卡钻 (或叫压差卡钻5 粘吸卡钻有何特色 ?答:1 循环钻井液正常2 随时间的延伸 ,卡点面积不停增添 ,粘卡越严重 ,且卡点深度上移。
6 钻井液性能不好 ,失水量大 ,对粘吸卡钻有何影响 ? 答:在浸透性地层井壁上形成的泥饼越厚 ,越虚 ,易发生粘吸卡钻。
7 发生粘吸卡钻的主要原由是什么?答:1 钻具静止时间长 ,钻具活动不实时或活动的方法不妥 2 泥浆性能不切合设计要求 ,泥浆柱压力和地层孔隙压力的差值较大。
3 泥浆失水大 ,泥饼厚 ,固控设施使用不好 ,固相含量大4 泥浆加入的润滑剂少 ,泥饼摩阻大。
9 如何预防粘吸卡钻 ?答 1 停钻时实时活动钻具 ,上提下放活动的幅度要大。
2泥浆性能要好3 设施出现故障不可以活动钻具,钻具在井底应将所有钻具重量的三分之二压在钻头上 ,使钻具发生曲折与井壁形成多点接触,减少卡钻的可能性。
4 控制泥浆摩阻在0.10 以下。
5使用加重钻杆与螺旋钻铤相联合的钻具组合。
10 发生粘卡后应如何办理?答:往常采纳的做法是用泡油或解卡剂,即在被卡钻柱井段注入必定数目的原油、柴油或解卡剂 ,浸泡必定的时间 ,方可上提下放活动钻具使其解卡。
11 泡油或泡解卡剂的能排除粘卡的机理是什么?答:因原油和解卡剂是很好的润滑剂和浸透剂 ,浸透到泥浆和泥饼内 ,损坏泥并构造 ,降低泥浆的摩阻 ,达到解卡的目的。
钻井井下事故的种类、预防与处理摘要:油田勘探开发钻井作业是一项比较隐蔽的地下施工工程,存在很大的模糊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一项高风险的施工作业。
从近几年的钻井资料分析来看,在钻井过程中处理钻井井下事故的时间约占钻井总时间的3%一10%。
由此看见,正确地处理因地质因素等产生的井下复杂情况,避免或减少因决策失误或者处理不当而造成的井下事故是提高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提高开采效益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也是钻井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功和主要任务。
关健词:钻井;井下事故种类;预防与处理中图分类号:te1420 引言在油田勘探开发钻井工程作业中,由于对深埋在地壳内复杂的地层岩石的认识不清或者技术能力不足以及作业者人为决策和操作失误,经常会产生许多复杂多变的并下异常,甚至会导致严重的井下事故的发生,轻者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严重的情况将会导致井废物人亡的事故,并造成地下资源的浪费和地面污染。
1 导致钻井井下事故的因素及处理原则1.1 主客观因素造成井下事故有诸多因素,总体来讲主要地质因素即客现条件和工程因素即主观决策、作业操作两大类。
(1)地质因素。
在钻井过程中,当钻到不同的地层则会遇到许多不同的安全风险,如压力系统的复杂性、地层岩性的多变性、地质构造不同等原因所造成的不稳定性导致井下复杂的情况,轻者钻井作业暂时停止,延误钻井时间,重者直接导致严重的事故。
(2)由工程因素造成井下复杂的安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对可能的风险有足够的了解,并有对应的预案,就可以有效地化解各种风险,缩短井下异常问题处理的时间,甚至可避免井下事故的发生。
1.2 井下复杂事故处理的“四原则”1.2.1 安全原则钻井过程中,井下的情况千变万化,处理的方法、处理的工具也是多种多样。
但总原则是将“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到事故处理全过程中。
从制订处理方案、处理技术措施、处理工具的选择以及对人员进行组织等都需要有周密的策划。
必须制定重大事故应急方案,如井喷、着火等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方案。
探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与处理对策钻井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又危险的任务,其中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和隐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意外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
因此,加强钻井工程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会针对钻井工程常见的事故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一、井喷事故井喷是指在钻井作业中由于岩石断裂带通透性良好,导致地下高压水或石油气体突然自井口泉涌而出的一种危险事故。
在钻井工程中,井喷是最常见的一种事故,也是最具威胁性的一种。
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有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因此,如何预防和应对井喷事故是非常必要的。
处理对策:1. 加强钻井安全管理,落实井喷预防措施在钻井过程中,应把井喷安全作为钻井工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钻井安全管理,做好井喷预防措施。
同时也可通过钻井前的地质勘查,掌握该地区地质特点,选址安全,减小井喷风险。
2.建立完善井喷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随时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预案应明确应急措施,采取科学合理的预警,组织有关人员对井口、钻井设备进行抢修,并制定相应的控制井喷流量的措施,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二、踩套事故踩套事故又称卡套事故,是指由于钻井过程中的钻具、工具等与套管之间的间隙不当或者卡钻在套管中而导致套管损坏或者钻具卡住的一种情况。
1. 建立完善的套管及钻具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套管及钻具等工具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同时要制定完善的运用规范及操作规程,加强对钻具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 增加套管与孔壁间的距离,保证钻具的安全操作避免踩套事故的根本是保证钻具的安全操作,增加套管与孔壁间的距离,并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对套管进行初压大的加固,保证钻井过程的安全。
三、钻柱断裂事故钻柱断裂是指钻井过程中因为工艺要求、操作失误等因素,导致钻柱断裂而引起的一种钻井事故。
钻柱是钻井的核心部件之一,一旦发生断裂,就会造成不仅工具和设备的损失,还有可能损伤工作区域的设备和建筑物,甚至危及工作者的生命安全。
第五章:深井超深井钻井事故预防与处理技术研究第一节库车山前构造带钻井事故原因分析塔里木油田深井复杂井主要分布在库车山前八大构造:大北、克拉、东秋、西秋、迪那、依南、羊塔克、依拉克构造,常见的主要事故有:卡钻、断钻具、井下落物等,以上事故主要发生在上第三系、下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下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1.1 上第三系钻井事故原因分析1-1-1:卡钻原因分析:统计库车坳陷山前构造上第三系各类原因卡钻下损失的时间结果如表1-1-1和图1-1-1。
表1-1-1上第三系卡钻事故各类原因所占比例表原因分类缩径卡钻粘卡沉物卡钻其它各类原因损失时间所占比例(%)32.3 27.3 30.1 10.3图1-1-1上第三系卡钻事故各类原因所占比例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上第三系发生卡钻的主要原因为缩径卡钻、粘卡和沉物卡钻,其中发生缩径卡钻主要在泥质膏岩和石膏岩层,如羊塔克4、迪那102井,使用钻井液密度在1.27~1.553g cm内;发生粘卡主要泥岩层,如东秋5,发生了3次,使用钻井液密度为1.30~2.033g cm;其他原因主要为压差卡钻和井眼轨迹变差,如大北2井,压差卡钻如野云2。
1-1-2:断钻具发生原因库车山前构造上第三系发生断钻具的主要原因为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主要由于钻具在长期工作中承受拉伸、压缩、弯曲、扭切等复杂应力和钻进时的跳钻、憋钻,使钻具产生纵向振动等,发生的井如大北1、大北2、依西1和库北1等。
1-1-3井下落物发生原因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山前构造上第三系发生井下落物一般是掉钻头、掉牙轮和电测仪器落井等,发生的原因大致为:1)产品质量有问题,如牙轮钻头在厂家规定的参数内运行时,仍然发生牙轮裂开;2)产品过早的进入疲劳破坏由上述原因产生的井下落物主要发生在迪纳2井、东秋6井、克拉202井、克拉204井和羊塔克6井。
1.2下第三系钻井事故分析1-2-1:卡钻事故原因分析统计库车坳陷山前构造上下三系各类原因卡钻下损失的时间结果如表1-2-1和图1-2-1所示:表1-2-1下第三系卡钻事故各类原因所占比例表原因分类缩径卡钻粘卡沉物卡钻其它36.67 29.29 1.96 32.08各类原因所占比例(%)图1-2-1下第三系卡钻事故各类原因所占比例图由表1-2-1及图1-2-1可知,下第三系卡钻事故中,粘卡和缩径卡钻事故较多,由统计数据可知,下第三系地层中,发生12次粘卡事故,损失1647.52小时,粘卡发生时的主要岩性是砂泥岩,最严重的一次粘卡发生在迪那22井,损失时间达820小时。
缩径卡钻主要发生在西秋和大北构造,但损失时间很多,如却勒1井一次缩径卡钻事故损失了1278.45小时,却勒6井一次缩径卡钻损失784.4小时。
大北2井在盐岩、盐质泥岩、石膏内缩径,损失64.5小时,却勒1井在局部复合盐层发生缩径,损失42.75小时,吐北1井在膏泥岩段发生缩径,损失3.25小时。
其它原因造成的卡钻,如迪那203井因井下掉块造成卡钻,损失36小时,却勒1井也因井下掉块导致卡钻,损失788.2小时,吐北1井因掉附件造成卡钻,损失4.33小时。
1-2-2:断钻具事故原因分析下第三系断钻具事故主要主要是由疲劳破坏引起的。
其中,迪那203、克参1、库北1井均因疲劳破坏引发一次断钻具事故,事故主要发生在泥岩段,库北1井断钻具事故损失达1157.7小时。
大北101和却勒4井因钻头或是钻铤疲劳破坏引起断钻具事故,发生事故的岩性均为膏泥岩段,两井共损失584.6小时。
由其它原因引起的断钻具事故共损失112.5小时。
1-2-3:井下落物事故原因分析通过对库车山前下第三系井下落物原因的统计分析,依据损失时间为标准,将各种原因的井下落物事故损失时间的比例如表1-2-3和图1-2-3所示:表1-2-3下第三系断钻具事故各类原因所占比例表原因分类人为原因质量问题其它各类原因所占比例(%)44.5 40.2 15.3图1-2-3下第三系断钻具事故各类原因所占比例图由以上分析,下第三系井下落物事故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钻具质量问题引起的。
其中,迪那201、羊塔克4、克拉202、吐北1井的井下落物事故均由人为因素引起,共损失269.5小时。
羊塔克4、克拉202、吐北1均因钻头质量问题引起井下落物,共计损失243.3小时。
统计还发现,下第三系地层中,盐膏层段发生井下落物的事故次数最多。
1.3白垩系钻井事故分析统计库车坳陷山前构造上白垩系在各类卡钻原因下损失的时间所占的比例如表1-3-1和图1-3-1所示:表1-3-1白垩系卡钻事故各类原因所占比例表原因分类粘卡井眼轨迹变差导致卡钻其它各类原因损失时间所占比例(%)23.1 37.4 39.5图1-3-1白垩系卡钻事故各类原因所占比例图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垩系发生卡钻的主要原因为粘卡和井眼轨迹不规则产生卡钻。
其中粘卡占整个地区该事故的23.1%。
卡钻主要在砂岩、石膏和膏质泥岩层段,使用钻井液密度为1.47~2.23g cm其中粘卡主要发生在大北、东秋、西秋、羊塔克和克拉地区,主要发生井分别为:大北2、大北101、东秋8、却勒1、羊塔克8、克拉2、克拉202和吐北1;由井眼轨迹不规则产生卡钻主要发生在克参1井,共损失时间79小时;在其它原因中由井壁跨塌产生卡钻在却勒1井,由砂桥卡钻主要在克参1井。
在对整个地区白垩系断钻具的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层系发生断钻具的频率低,共发生3次,发生井分别为大北101、却勒101和克参1井,具体情况为大北101井在5748.9m发生接头公扣破坏,却勒101井在5730m发生5 1/2″套管送入工具断,克参1井在5917.14m顶驱下保护接头从公扣中部断裂,其主要原因为钻具质量有问题,共计损失时间514.83小时。
1.4侏罗系钻井事故分析统计库车坳陷山前构造上侏罗系在各类卡钻原因下损失的时间所占的比例如表1-4-1和图1-4-1所示:表1-4-1侏罗系卡钻事故各类原因所占比例表原因分类粘卡坍塌卡钻其它各类原因损失时间所占比例(%)16.1 57.2 26.7图1-4-1侏罗系卡钻事故各类原因所占比例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侏罗系发生卡钻的主要原因为坍塌卡钻和粘卡,坍塌卡钻主要发生地层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和煤,粘卡主要发生在砂岩层,如羊塔克4和依深4,地层阿合组,使用钻井液密度在1.35~1.883g cm内;其他卡钻主要为键槽卡钻,主要发生在依深4,主要岩性泥岩,使用钻井液密度 1.79~1.873g cm,共计损失时间281.58小时。
侏罗系地层发生断钻具事故主要集中在迪那和依南地区,其中主要发生的井为阳霞1、依南2、依南4、依深4和克孜1,主要发生岩性:泥岩和泥岩夹煤层,钻井液密度主要在1.40~1.803g cm,发生该事故的主要原因为钻具疲劳破坏,包括依南4、阳霞1、依深4和克孜1井。
第二节复杂深井钻井事故预防和处理方案2-1卡钻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一)粘吸卡钻1、粘吸卡钻的预防(1)无论何种钻井液,要求有较好的润滑性、较小的滤失量、适当的黏度和切力。
必要时要加入润滑剂、活性剂、塑料球等以减少滤饼的摩阻系数。
同时应该搞好固控工作,把无用的固相尽量清除干净。
(2)只要没有高压层、坍塌层和蠕变层存在,没有特殊需要,保持该井段的钻井液密度最低,做到近平衡压力钻进。
根据经验,钻井液液柱压力超过地层压力3.5MPa以上时,卡钻的可能性增大。
(3)钻井液加重时,要用优质的加重材料,并要均匀加入,最好的办法是先在地面储备罐中加重,经充分搅拌水化后再混入井浆中。
(4)钻柱结构设计要合理,特别是下部钻柱结构。
(5)如果是直井而且钻头在井底,无法上提和转动,那就尽量将钻柱悬重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压在钻头上,以求把下部钻柱压弯,减少钻柱与井壁滤饼的接触面积,减少总的粘附力。
(6)在测斜前最好短程起、下钻一次。
在测斜时除必要停止的几分钟外,要使钻具一直处于活动状态中。
(7)在正常钻进时,如水龙头、水龙带发生故障,绝不能将方钻杆坐在井口进行维修,如果一旦发生卡钻,将失去下压和转动钻柱的可能。
(8)指重表、泵压表、扭矩表必须灵敏可靠,以防做出错误的判断。
(9)要保持良好的井身质量,因为在井斜或方位变化大的井段,钻柱由于其自重分力的作用紧紧靠向井壁一边,增加了粘吸卡钻的可能性。
(10)在钻柱中要带上随钻震击器,因为在粘卡发生的最初阶段,震击解卡是很有效的。
(11)无论是钻进还是起下钻过程,要详细记录与钻头或扶正器相对应的高扭矩大摩阻的井段,并分析所在地层的岩性,因为这些地层往往是容易卡钻的地层。
2、处理方案(1)强力活动发现粘吸卡钻的最初阶段,就应在设备和钻柱的安全负荷以内用最大的力量进行活动,上提不超过薄弱环节的安全负荷极限,下压不受限制,可以把全部钻柱的重量压上,也可以在安全限度内进行适当的转动。
(2)震击解卡①机械震击法:如果钻柱上带有随钻震击器,应立即启动上击器上击或启动下击器下击。
如果未带随钻震击器,可先测卡点位置,用爆松倒扣法从卡点以上把钻具倒开,然后选择适当的震击器下钻对扣。
调整钻井液性能,然后震击。
②爆炸震击解卡法:当井下炸弹在卡钻井段爆炸时使管柱产生振动,冲击波促使钻杆离开井壁或者脱离泥包。
这种方法宜用在卡钻事故发生之后不太长的时间内,卡钻的井段不能太长或者在浸泡未见效之后,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3)浸泡解卡剂解卡震击不能解卡,可考虑注解卡液浸泡解卡,浸泡解卡剂是解除粘吸卡钻的最常用最重要的办法之一,如何选用解卡剂,要视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
低压井可以随意选用,高压井只能选用高密度解卡剂。
(二)井壁失稳与坍塌卡钻1、井壁坍塌的预防(1)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①设计合理的井身结构。
②要尽量减少套管鞋以下的口袋长度,一般1~2m为宜。
③调整钻井液性能使其适应钻进地层。
④保持钻井液液柱压力。
⑤减少压力激动。
⑥要有意识地保护薄弱地层。
⑦不可长时间停止循环。
⑧负压钻进时,尤其要注意液柱压力。
(2)使用具有防塌性能的钻井液具有防塌性能的钻井液主要有:油基钻井液、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硅酸盐钻井液、甲基钻井液、低失水高矿化度钻井液、含有各种堵塞剂的钻井液、阳离子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钻井液和混合多元醇盐水钻井液。
2、坍塌卡钻的处理方案坍塌卡钻以后,一般有两种情况:小排量循情况和失去循环情况。
小排量循环情况下,必须首先控制进口流量与出口流量的基本平衡,在循环稳定之后,逐渐提高钻井液的黏度和切力,以提高它的携砂能力,然后逐渐提高排量,争取把坍塌的岩块带到地面。
但是有时会有这种情况,小排量可以循环,一增加排量就发生漏失,返出量不增加,停泵后,钻井液外吐不止,这时就应下决心倒扣了,不能再等待了。
如果是石灰岩、白云岩坍塌形成的卡钻,同时拥塌井段不太长的话,可以考虑泵入抑制性盐酸来解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