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Ascoli试验:是一种环状沉淀反应,通常用已知炭疽抗血清检测已死病畜、腐败脏器、大批肉食及其制品、皮革、皮毛等标本,可作为炭疽病的追溯性诊断Ames试验:是通过检测待检物质能否诱导鼠伤寒沙门菌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his-)菌株发生突变而推测其致癌性的一种试验。
根据his-株在组氨酸缺乏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若发生突变成为his+株则能生长的原理,将待测物质加入无组氨酸的琼脂平板内,再接种鼠伤寒杆菌his-株培养,若平板上有菌落出现,则证明该物质能诱导细菌突变,具有致癌的可能性败血症:病原体在血液内繁殖并产生毒素,称为败血症.半固体培养基:适当减少培养基中的凝固物质如琼脂、明胶等,使培养基呈半固体状,此培养基即为半固体培养基。
可用于细菌的保存以及穿刺接种观察细菌的动力.剥脱性毒素:主要由噬菌体Ⅱ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能使表皮内连接细胞层裂开,发生烫伤样皮肤综合征.BCG(卡介苗):是牛型结核分校杆菌在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菌菌株,主要用于结核病的预防接种及免疫动物.B-内酰胺酶:为细菌所产生的一种重要的抗生素灭活酶,它能裂解青霉素族和头孢菌素族的基本结构β-内酰胺环,从而使其丧失抗菌活性.鞭毛:是某些细菌从胞质内伸出到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某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有鞭毛的细菌又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大分子生物。
是比细菌更小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大多数能通过细菌过滤器.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巴斯德消毒法:在一控制温度给液体食物或饮料加热以提高保藏质量,同时也消毀有害的微生物.鞭毛:细胞上柔软的鞭状的附器(细长的原生质突起),作为一种运动器官.孢囊:由营养细胞缩短变成球菌,表面形成一层厚的孔壁.伴孢晶体:某些芽孢杆菌,如苏云金杆菌,在细胞内产生一种晶体状多肽类内含物.孢子丝: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其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放线菌菌丝.半知菌:因为只了解其生活史的一半,因此常称为半知菌.孢囊孢子:接合菌产生的无性孢子。
微生物学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1、微生物定义:形态微笑、数量众多、结构简单。
2、三大类微生物:(1)非细胞型微生物:仅含有一种RNA或DNA,包括病毒、朊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用细线次旋支衣”,包括细菌、线粒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真菌。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或称粘肽,肽聚糖为细菌特有,肽聚糖β-1,4糖苷键为抗生素作用部位。
(2)细胞膜:形成中介体(参与细菌分裂繁殖)(3)细胞质(4)核质2、细菌细胞壁结构差异在医学意义:PG和头孢抑制G+菌肽聚糖的五肽交联桥;溶菌酶可水解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发挥抗菌作用;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杆菌肽抑制四肽侧链的连结;磷霉素抑制聚糖骨架的合成。
3、质粒由闭合环状双链DNA构成,具有自我复制,是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主要有耐药性R质粒、编码性菌毛F质粒。
异染颗粒用于细菌鉴别诊断。
4、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1)荚膜具有粘附宿主细胞核抗吞噬等致病作用,具有侵袭力。
(2)鞭毛是运动器,具有抗原性并与致病性有关。
(3)菌毛:普通菌毛可促使细菌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而致病;性菌毛是噬菌体吸附于F+菌,并使后者获取致病物质。
(4)芽胞:抵抗力强,耐高温。
内含生命物质,可以再生。
通常以杀死芽胞作为灭菌指标。
第三节细菌的生理1、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并向不同平面分裂而形成细菌排列方式的不同。
细菌的分裂周期所需时间,称为代时。
2、热源质引起人体发热的物质,如脂多糖。
3、细菌素: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只对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
用于细菌的分型和流行病学追踪调查。
第四节消毒与灭菌1、消毒:杀灭物体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不一定杀灭芽胞2、灭菌:指杀灭所有微生物,“一锅端”3、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等(1)巴氏消毒法:加热62℃30分钟、71.7℃15~30秒。
医学微⽣物学绪论⼀、名词解释1、微⽣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然界的⼀⼤群体型微⼩、结构简单、⾁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显微镜放⼤数百倍、数千倍,甚⾄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物。
2、病原微⽣物:少数微⽣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类和动、植物的病害,这些微⽣物称为病原微⽣物。
3、机会致病性微⽣物:有些微⽣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抵抗⼒低下导致致病,这类微⽣物称为机会致病性微⽣物。
⼆、微⽣物的分类及特点按其⼤⼩、结构、组成等分为三类:1、⾮细胞型微⽣物是最⼩的⼀类微⽣物。
⽆典型的细胞结构,⽆产⽣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长增殖。
核酸类型为DNA或RNA。
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物⽆核膜、核仁。
细胞器不完整,只有核糖体。
DNA和RNA同时存在。
细菌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放线菌、⽀原体、⾐原体、⽴克次体、螺旋体。
3、真核细胞型微⽣物细胞分化程度⾼,有核膜和核仁。
细胞器完整。
如真菌。
三、微⽣物与⼈类的关系绝⼤数微⽣物对⼈类和动、植物是有益的,⽽且有些是必需的。
只有少数微⽣物引起⼈类和动、植物的病害。
第⼀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名词解释1、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
2、质粒(plasmid)质粒是染⾊体外的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为闭合双链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3、芽孢(spore):某些细菌在⼀定的条件范围下,胞质脱⽔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个圆形或卵圆形⼩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芽孢。
功能:对热⼒、⼲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的抵抗⼒。
表现为:○1芽孢含⽔较少,蛋⽩质不易受热变性;○2芽孢具有多层致密的厚膜,理化因素不易渗⼊;芽孢的核⼼和⽪质中含有吡啶⼆羧酸,其与钙结合⽣成盐能提⾼芽孢中各种酶的热稳定性。
4、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层粘液性物质,厚度⼤于等于0.2微⽶,边界明显者称为荚膜。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
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
用于鉴别细菌。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
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
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
电镜可见。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简答题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
2.简述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1μm = 1/1000mm球菌:直径1μm杆菌:长2~3μm 宽0.3~0.5μm螺形菌:2~3μm 或3~6μm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
3.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医学意义: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4.简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国Lister研究院首先发现命名。
2、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3、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2-7天荷包蛋样、颗粒、丝状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应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治疗中发生,且易复发。
5、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细菌培养(-),予以考虑L型菌感染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1.书本知识点:一、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如真菌。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
细胞器很不完善。
DNA 和RNA 同时存在。
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3.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核酸类型为DNA 或RNA 。
病毒属之。
二、细菌基本形态与排列状态三、细菌的特殊状态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指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细胞缩成球形,用常规方法培养不能生长繁,但仍是活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处于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复苏,并仍具有毒性.如霍乱弧菌,大肠杆菌O157:H7等。
四、物质摄取的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五、菌落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生长繁殖出数量巨大的菌体,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的群体。
可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计数和鉴定。
六、细菌培养基及分类(一)、细菌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
培养基制成后,通常都要经灭菌处理。
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杆状、月亮状、 竹节状等;按杆菌细胞繁殖后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八”字状等。
弧菌、螺旋菌 球菌:杆菌:螺旋状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
(二)、分类①、按营养组成的差异1.基础培养基: 基本营养成分2.营养培养基: 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一些其它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血液、血清、生长因子等②、按状态的差异1.固体培养基: 1.5%~2%琼脂,用于细菌分离纯化。
2.半固体培养基: 0.5%琼脂,作穿刺试验。
3.液体培养: 扩增纯培养的菌体。
③、按功能的差异1.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底物,观察细菌在其生长后分解底物如何,从而鉴别细菌。
2.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一类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类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选择出来。
一、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一)概念微生物:是众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正常菌群: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的微生物群称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菌: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这类微生物又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病原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二)分类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①非细胞型微生物:仅有核心和蛋白质衣壳组成,病毒为其代表;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质内细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
从广义上说,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统称为细菌。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核膜和核仁;细胞质内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于此类微生物。
第二节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一、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按外形可分为球形、杆形和螺形3种基本形态:1.球菌: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和奈瑟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2.杆菌:大杆菌,中杆菌,小杆菌。
3.螺形菌:①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
②螺菌:菌体有数个弯曲,也有的菌体弯曲呈螺旋状,称为螺杆菌。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核质。
1.细胞壁:其主要功能:①维持细菌形态,抵抗低渗环境,②参与菌体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③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决定细菌的抗原性。
④G-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LPS内毒素),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2.细胞膜:主要功能有:①物质转运。
②细胞呼吸。
③生物合成作用。
④参与细菌分裂,形成中介体。
3.细胞质:又称细胞浆。
基本成分为水、无机盐、核酸、蛋白和脂类。
细胞质是细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核酸、酶系统、质粒,参与菌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4.核质:是细菌的遗传物质。
三、细菌的特殊结构四)形态学检验方法1)不染色标本一般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及其运动情况。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机会感染、恶性肿瘤和神经系统症状为特点,是一种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致死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HIV. ASO实验:即抗链球菌溶血素O实验,是一种检测患者血液中是否有链球菌O抗体中和实验。
鞭毛:鞭毛是在许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变异:在一定条件下,若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称变异. 败血症: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胞外菌:指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细菌.胞外菌主要停留在细胞外的体液中.胞内菌:少数致病菌主要寄生于细胞内,称为胞内菌(又称兼性胞内菌).波浪热:布氏杆菌病,是感染布氏杆菌后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反复形成菌血症,使患者的体温呈现波浪型变化.病毒体: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是细胞外的结构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并具有感染性.包涵体:某些病毒在感染细胞内增殖后,所形成的光镜下可见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病毒血症:是病毒在体内的一种播散方式。
病毒由局部侵入机体后通过淋巴液或受损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流,并随血液播散到器官中繁殖。
包膜:是包膜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并以出芽方式释放时,从宿主细胞获得的由类脂构成的囊膜,包裹在核衣壳外。
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刺突:为某些病毒包膜上的棘状突起结构.持续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是指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可在机体内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出现症状也不出现症状而长期带毒,引起慢性进行性疾病,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垂直传播:病原体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从宿主的亲代传到子代的感染称垂直传播.CPE:指病毒在体外细胞培养时引起的细胞损害。
传染性免疫:又称带菌免疫,机体特异性免疫的建立与维持有赖于病原菌在体内的存在,一旦体内病原菌消失,免疫力也随之消失。
虫媒病毒:是指一大类以节肢动物为媒介在人、家畜及野生动物间传播疾病的病毒。
.问答题: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
①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细胞器只有核糖体②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质内细胞器完整③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2.简述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①球菌:圆球形或近似球形 1微米左右②杆菌:圆柱形大〔3-10微米〕中〔2-3微米〕小〔0.6-1.5微米〕③螺形菌:弯曲状弧菌〔2-3微米〕螺菌〔3-6微米〕螺杆菌3.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G+菌:肽聚糖(厚,层数多)——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磷壁酸G-菌:肽聚糖(薄,层数少)——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LPS,即内毒素,包含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医学意义:两类细菌在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及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4.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溶菌酶:能切断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连接,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干扰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之间的连接,使革兰阳性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导致细菌裂解死亡。
链霉素: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红霉素:不可逆的结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靶位上,选择性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5.表达细菌的特别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①荚膜:抗吞噬作用;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②鞭毛:是细胞的运动器官;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抗原性,可以用来鉴定细菌③菌毛:一般菌毛有粘附的能力,与致病性相关;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④芽胞:以杀死芽胞作为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芽胞侵入可致感染;依据芽胞的特征有助于鉴别细菌。
6.分析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的原因。
①芽胞含水少,减弱了热对蛋白的变性损伤作用②芽胞被膜厚而致密,无通透性,能对抗有害物质及紫外线进入,并预防进一步脱水。
③芽胞特有成分吡啶二羧酸〔DPA〕,具有爱护和稳定蛋白质等生命物质的作用。
7.简述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①充分的营养物质②③适宜的温度:37度④适宜的气体环境:专性需氧菌〔结核分枝杆菌〕;微需氧菌〔幽门螺杆菌〕;兼性厌氧菌〔大多数〕;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梭菌〕8.分析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
《食品微生物学》2022年思考题(讨论)1、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2、简述微生物的特点?3、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4、简述微生物发展史上每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5、微生物分类依据有哪些?6、谁提出了微生物的命名方法?如何表示学名(书写规则)?7、名词解释:微生物、种、亚种8、试论述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答:(1)微生物与食品生产的关系①应用微生物菌体。
如食用菌、单细胞蛋白、某些微生态保健品等。
②应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酸乳、酒精饮料等。
③应用微生物的酶。
如果胶酶用于果汁澄清、淀粉酶用于糖化等。
(2)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的关系①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前后的消长变化引起食品的各种腐败变质。
②微生物可以病原菌或其有毒的代谢产物引起食物中毒。
(3)微生物与食品贮藏通过加热加工、低温保存、干燥、辐射灭菌、糖盐腌制、加入化学防腐剂等方法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以便延长食品的保藏时间。
(4)微生物与食品检验检测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的检测是食品质量与卫生检验检测的重点。
9、何谓菌种的俗名和学名?如何表示学名?第二章微生物学实验技术1、微生物研究存在什么问题?2、在微生物实验操作中为什么要时刻强调无菌概念?3、请简述微生物研究的5个基本技术。
1.名词解释:荚膜、鞭毛、芽孢、菌落、菌苔、畸形、衰颓形、古菌等名词。
2.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如何?3.试比较G和G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简要说明其特点和化学组成的区别。
4.试述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化学组成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5.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各有哪些生理功能?6.什么是菌落?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7.试述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的结构。
8.试从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细菌与放线菌的菌落特征+9.伯杰氏分类系统主要针对哪一类微生物?简述《系统手册》第2版的主要构成部分。
10.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11.染色法的主要步骤与操作要点?需注意什么问题12.食品领域中常见和常用的细菌是哪两种形态的菌?13.鞭毛的基本结构、化学组成、功能与特点?14.什么是S-型菌落、R-型菌落?荚膜的成分与功能?15.如何检查细菌的运动性在没有电子显微镜时,如何证实细菌具有鞭毛16.细菌芽胞有何特性,为何具有这些特性第四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2、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
病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第⼀章微⽣物基本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节微⽣物基本概念【知识点】1微⽣物:存在于⾃然界当中的⼀类体形微⼩,结构简单,⼈类⾁眼⽆法直接看见,必须⽤光学或电⼦显微镜放⼤数百直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物。
2、微⽣物的种类:细菌、⾐原体、⽀原体、⽴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病毒3、三型微⽣物的特征:1)原核细胞型微⽣物:有细胞膜;细胞器不完善,仅有核糖体;⽆核膜及核仁;⽆性⼆分裂⽅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物的有细菌、⽀原体、⾐原体、⽴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
2)真核细胞型微⽣物:有细胞膜;细胞器完善;有核膜及核仁;以有丝分裂⽅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物的有真菌。
3)⾮细胞型微⽣物:⽆细胞膜;⽆细胞器;⽆核膜核仁; 以复制⽅式增殖;属于该型微⽣物的有病毒。
第⼆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知识点】1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2 ?细菌基本结构的组成及意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浆重要颗粒性物质:质粒、核糖体、胞质颗粒)、核质⽑、普通菌⽑,性菌⽑为F+菌才有的特殊结构,⽤于传递质粒,间接不良后果是导致耐药性的传递,普通菌⽑介导粘附,寄⽣于黏膜处的细菌⼤多有菌⽑,避免被分泌液冲刷⾛;荚膜是某些细菌在营养丰富或侵⼊机体后为避免被吞噬或杀菌物质破坏⽽产⽣的粘液性物质将⾃⼰包裹起来;芽孢,某些⾰兰阳性菌的休眠形(不繁殖),当缺乏营养时(体外),细菌为减少代谢消耗⽽形成的⼀种结构,抵抗⼒强,⼀般消毒灭菌⽅法⽆法将其杀死,杀死芽孢最可靠的⽅法是⾼压蒸汽灭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孢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5?细菌⾰兰染⾊的步骤:龙胆紫-碘液-脱⾊液-稀释复红第⼆章细菌⽣理【知识点】1细菌⽣长繁殖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温度(37C)、pH?(7.2-7.6 )、⽓体(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2 ?细菌⽣长繁殖的⽅式:⽆性⼆分裂3. 细菌繁殖的速度:⼤多数20-30min分裂⼀次,结核分枝杆菌18-24h分裂⼀次。
临床系(临本+英双)微生物复习讲义(因涉猎广泛,按个人爱好复习)1微生物(micro-organism):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百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三大类型?答:依据微生物的细胞结构、组成等分为三大类:1)非细胞型(acellular)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无典型的细胞结构,仅由一种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通过核酸复制方式增殖。
如病毒,朊粒。
2)原核细胞型(prokaryote)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较低,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
细胞器很不完善。
DNA和RNA同时存在,不进行有丝分裂。
这类微生物众多,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3)真核细胞型(eukaryote)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进行有丝分裂,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同时含有两类核酸。
如真菌,包括单细胞的酵母和多细胞的霉菌。
3·微生物的八大种类?答:依据微生物各种的特征分为八大类:病毒、细菌、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病毒。
(三菌四体一病毒)4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coccus),杆菌(bacillus),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5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1)细胞壁的功能:. 保护细菌抵抗渗透压变化引起的细胞破裂;. 维持细菌的基本形态2)细胞膜的功能:1物质转运2屏障作用3产能基地4生物合成3)细胞质内含有许多重要结构:1核糖体与真核细胞不同,抗菌素作用部位2质粒染色体外遗传物质,与遗传变异有关3胞质颗粒异染颗粒等,可鉴别细菌4)核质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遗传物质6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1)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为疏水性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
功能:1抗吞噬作用:荚膜具有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作用,因而荚膜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
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需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上千倍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体。
2.微生物的种类及其特点微生物种类繁多,按其大小、结构、组成等可分为3大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为形体最小,以纳米(nm)为测量单位,结构最为简单,仅含有一种核酸RNA或DNA,或仅为传染性蛋白粒子,具有超级寄生性,仅在活的易感细胞中才能复制,且易变异的最低等生物体,包括病毒、朊病毒等。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为单细胞微生物,大小以微米(μm)计,其细胞分化不完善,无完整细胞核及核膜、核仁,拟核或称核质由胞质内聚积的双链螺旋结构DNA和RNA构成,胞质内有核蛋白体,但缺少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
此类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6类。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为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真菌),其细胞分化完善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故易在体外生长繁殖。
第二篇:病毒学病毒(virus)是形态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
必须用电子显微镜发达几万至几十万倍后方可观察,结构简单表现为无完整的细胞结构,仅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
外围有蛋白衣壳或包膜。
由于病毒只有一种核酸为遗传物质,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显示生命活性,无完整细胞结构,故病毒被列为一个独立的微生物类型,即非细胞型微生物(acellular microorganism)。
第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第一节病毒的大小与形状⒈一个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virion),是病毒在细胞外的典型结构形式,并有感染性。
⒉病毒体大小的测量单位为纳米或毫微米。
⒊多数人和动物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为杆状、丝状、弹状、砖块状。
⒋测量病毒大小的方法:①电子显微镜技术(最可靠)②超速离心沉淀法③分级超过滤术④X线晶体衍射分析法第二节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一、病毒的结构⒈核衣壳(病毒的基本结构)⑴核心:核酸,构成基因组⑵衣壳:具有抗原性,由壳粒组成(根据壳粒数目和对称方式将病毒分为①螺旋对称型②20面体对称型③复合对称型)⒉包膜:①某些病毒有②含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脂质和少量糖类)③包膜子粒(即刺突)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⒈病毒核酸⑴DNA或RNA⑵主导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⑶主要功能:①病毒复制②决定病毒特性③部分核酸具有感染性⒉病毒蛋白质⑴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⑵刺突蛋白,VAP⑶结构蛋白功能:①保护病毒核酸②参与感染过程③具有抗原性⒊脂类和糖⑴主要存在于包膜中⑵主要功能: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第三节病毒的增殖一. 复制周期(Replication cycle)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过基因复制,到最后释放出子代病毒,称为一个复制周期。
病毒的复制周期依次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组装,成熟和释放。
吸附(Adsorption):病毒附着于敏感细胞的表面,细胞表面能吸附病毒的物质结构称为病毒受体。
第三章 非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一、填空题
1、病毒粒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___。
2、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
3、温和噬菌体的3种存在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和游离态。
4、毒粒的基本化学组成是_____和______,有包膜的病毒还含有_____和______,
有的病毒还含有_____和______等组分,它对大多数抗生素_____,但对干扰
素______。
5、毒粒的形状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 ___等几类,
6、病毒的化学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7、病毒的繁殖通常分为五个阶段:_______、侵入、脱壳、_______、 装
配和释放。
8、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可产生两种后果:即噬菌体增值而引起细菌裂解的
_______和噬菌体不增值而使细菌建立带噬菌体基因的溶源状态的_______。
二、判断是非
1、病毒必须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 )
2、利用显微镜可以观测到病毒粒子的存在。( )
3、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始终不裂解寄主细胞。( )
4、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始终不裂解寄主细胞。
5、一种细菌只能被一种噬菌体感染。( )
6、一个病毒的毒粒内既含有DNA又含有RNA.。( )
7、病毒是由一团缠绕的核酸和碳水化合物外壳所包围构成的。 ( )
三、名词解释:
1、病毒:是一类比细菌更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仅
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2、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
成熟(装配)和烈解(释放)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
菌体。
3、温和性噬菌体:凡在吸附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主的核染色
体组上并可以长期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一般都进行增殖和引起
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四、选择题:
1、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 。
A、DNA和RNA B、DNA或RNA C、DNA D、RNA
2、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为 。
A、互生 B、寄生 C、猎食 D、拮抗
3、关于病毒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一种蛋白质
B、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C、病毒繁殖时以核衣壳为单位
D、在普通的培养基上能培养病毒
4、培养流感病毒应使用 。
A、在适宜温度和湿度下的活的鸡胚
B、碳源与氮源比例恰当的液体的培养基
C、富含维生素的固体培养基
D、严格无菌的鸡肉汤
5、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的根本因素存在于 。
A、核酸 B、衣壳 C、囊膜 D、刺突
6、不具有独立新陈代谢能力的生物是 。
A、支原体 B、放线菌 C、烟草花叶病毒 D、螺旋体
7、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 。
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 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
C、具有寄生性 D、由核酸和蛋白质
装配进行增殖
8、决定病毒感染专一性的物质基础是 。
A、核酸 B、蛋白质 C、脂类 D、糖类
9、病毒对 不敏感
A、高温 B、紫外线 C、抗生素 D、干扰素
10、病毒的特征中,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非细胞结构 B、只含一种核酸
C、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 D、二分裂法繁殖
五、问答题
1、病毒的一般特性是什么?
2、什么是噬菌体?对发酵工业有什么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