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州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681.34 KB
- 文档页数:5
临夏州冻融侵蚀地质灾害气象条件分析及防御对策临夏州位于中国甘肃省东南部,属于冷凉气候区,受高山环抱的影响,冻融侵蚀地质灾害频发。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这类地质灾害,必须对其发生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御对策。
首先,冻融侵蚀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临夏州,由于地势高低起伏大、海拔差异较大,各地区的气温差异也很大。
在冬季,临夏州的气温往往较低,经常低于零度,导致地表水结冰,形成冻融循环;在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冻土开始融化并与大量降雨水分结合,增加了土壤湿度;而在夏季和秋季,气温较高,降雨量也相对较大,土壤湿度进一步增加。
这样的气温变化和降水条件为冻融侵蚀地质灾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其次,山体地质条件会对冻融侵蚀地质灾害的发生产生影响。
临夏州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垂直变化显著,地势陡峭。
这种地质条件决定了山体的稳定性较差,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当冻融循环发生时,山体内部的岩石和土壤由于膨胀和收缩而产生变形,进一步削弱山体的稳定性,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针对临夏州冻融侵蚀地质灾害的气象条件,可以制定以下防御对策:1.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对临夏州的地质灾害隐患区进行定期巡查和监测,随时掌握变化情况。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2.加强土地治理。
对冻融侵蚀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土地治理,采取措施加固土地,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如在易滑坡区域铺设加固网,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以减少冻融对土壤的侵蚀。
3.加强抢险救援能力。
在冻融侵蚀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设置抢险救援队伍,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和救援方案,增加抢险救援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装备投入,提高抢险救援能力,及时救援受灾群众。
4.综合利用和调控水资源。
加大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调控力度,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减少冻融对土壤的侵蚀。
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加灌溉设施,降低土壤含水量,减少冻融循环对土壤的侵蚀。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秘书处关于认真做好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6.12•【字号】临州府秘[2009]103号•【施行日期】2009.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秘书处关于认真做好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临州府秘〔2009〕103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有关部门:为了认真贯彻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结合我州实际,就做好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一、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各县(市)政府对已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进一步量化、细化,并提高广大群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度和熟悉程度,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的主体责任,完善责任体系,确保灾害发生时,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要加强领导、强化监督,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切实做好对重点隐患点的排查巡查工作各县(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一次全面排查,特别是对中小学校、医院、城镇和农村居民住宅区等人口比较集中的单位和场所的周边山体稳定情况,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确保不漏一所学校、一所医院、一个村庄(小区),不放过一处隐患。
要及时发现并处置灾害险情,对排查出威胁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人口比较集中的单位和场所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设立警示标志,把防灾明白卡发放到学校、医院等单位负责人以及周边居民手中。
对重大灾害隐患点要及时采取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落实防灾预案和防灾责任。
要重点检查和政县教场沟林家沟泥石流、城关镇城子沟泥石流,永靖县盐锅峡黑方台滑坡,积石山县安集镇塌方,临夏县井沟乡滑坡、路盘乡滑坡,东乡县春台滑坡、那勒寺三甲村滑坡等隐患点。
临夏州冻融侵蚀地质灾害气象条件分析及防御对策摘要利用1982—2012年的降水、气温气象资料,对临夏地区30年降水和气温变化对冻融性作用与冻融侵蚀造成的春季滑坡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临夏地区春季滑坡地质灾害主要是由冻融侵蚀造成,而滑坡地质灾害发生取决于上年度秋季降水量和翌年春季日平均气温;当上年度秋季降水量≥20 mm时,翌年春季连续5 d平均气温≥7 ℃,就会导致冻融侵蚀造成的滑坡地质灾害发生。
并据此提出了防御对策。
关键词冻融侵蚀;地质灾害;气象条件;防御对策;甘肃临夏冻融侵蚀是土壤侵蚀类型的一种常见形式,指在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坡面上,土壤含水量大或有地下水渗出情况下冬季冻结,春季表层融化,而下部仍然冻结,形成了隔水层,上部被水浸润的土体呈流塑状态,形成泥流坡面或泥流沟。
冻融侵蚀对工农业生产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如地质滑坡、公路路面隆起、建筑物塌陷等。
冻融侵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高山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东北北部山区,其中以青藏高原地区更为常见,持续时间也为最长[1]。
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属冻融性作用与冻融侵蚀造成春季滑坡地质灾害高发区。
据统计,全州共有34处春季地质滑坡灾害高发点,而每年因冻融侵蚀导致的地质滑坡灾害最多可达23起。
2011年3月2日,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县城撒尔塔文体广场西北面边坡发生大面积塌陷滑坡地质灾害,滑坡区长约100 m,滑坡土方量近18万m3,属典型的冻融侵蚀引发的特大型地质灾害。
滑坡导致了县城2/3的地方供水、供暖、排水设施和道路、电网受到严重损毁;滑坡同时导致地面建筑物出现下陷、倾斜、开裂,700多名群众被紧急撤离,29家机关单位被疏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逾4亿元。
对甘肃省临夏州1982—2012年30年间出现的冻融侵蚀地质灾害进行了分类统计,对气象条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御对策。
1 研究区概况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州内东北方为黄土高原沟壑,其余为冲积川谷台地,梁峁沟谷相间,丘陵起伏;境内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大。
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与保障措施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背景,导致该地区发育独特的地质问题。
陕北黄土高原区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滑坡与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截止2003年,陕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已造成伤亡千余人,损毁窑、房3万多孔(间),直接经济损失3亿多元,其中滑坡与崩塌危害最大。
地质灾害已是制约陕北黄土高原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因此,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预防,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避免和减轻致灾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 前言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交汇地带,深居内陆,地域辽阔,地质地理条件复杂。
受青藏高原隆升影响,新构造运动活动频繁,侵蚀作用强烈,基岩卸荷现象发育。
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山地、高原、河谷、平原交错分布,山地和高原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0 %之多。
同时降水集中,暴雨频繁。
自然条件决定了境内致灾地质作用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
与此同时,近年来由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地质环境质量趋于下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有所提高,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越来越大。
据概略统计,上世纪90 年代,全省仅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4 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6~8 亿元。
由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滞后,已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经济建设的进展和人民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如果对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趋势缺乏了解,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和引发的危害认识不足,势必对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夏州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4.30•【字号】临州办发〔2015〕145号•【施行日期】2015.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夏州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临州办发〔2015〕145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有关部门,省属在临有关单位:州国土资源局制定的《临夏州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4月30日临夏州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了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甘肃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方案(2014-2020)》、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和《临夏州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结合我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15年全州地质灾害趋势及重点防范区根据全州以往地质灾害发生特点,今年我州引发地质灾害主要因素仍以降雨、冰冻春融和农田春灌为主,其次为各类建设项目工程活动。
(一)重点防范期全州地质灾害高发期集中在2-4月冰冻春融期和5-10月主汛期。
在消融春灌期,部分冻土地带、地下水位较高地段极易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可能;在主汛期,尤其7、8、9月强降雨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另外,全年应加强防范各类工程建设和采矿活动可能引发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二)重点地质灾害易发区1、滑坡、崩塌我州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特征,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分为以下5个集中分布带:(1)洮河支流广通河流域集中分布带:主要分布于广河、东乡县一带,以红土层滑坡和黄土湿陷性滑坡为主。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