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2)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八上语文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梯度训练21、某校学生会开展了“人无信不立”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3分)(1)王磊同学为本次活动拟了一份倡议书,请按要求帮助修改。
(6分)①倡议书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
(2分)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倡议书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名字,并简单概述。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讲诚信的人和一些品行高洁的植物常被比作君子。
(4分)①根据下列诗句,说说诗人描绘的植物。
(2分)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宋代周敦颐曾赞:“莲,花之君子者也。
”根据下列诗句,写出莲花的别称。
(2分)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13分)(1)(6分)①尊守遵守②搭配不当,应将“执行”改为“履行”。
③应在正文开头加上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
(2)(3分)示例一: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答应儿子回来了杀一头猪吃,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自己只是和孩子闹着玩,曾子仍坚持把猪杀了。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案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品质。
2.、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从网络中搜集资料,帅选、整理资料。
4、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品质。
教学难点: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
二、教学方法1、调查问卷法:这是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并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对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研究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重要意义。
2、小组合作法: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主。
要求在小组中进行合理分工,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做到有理、有据、有礼。
3、点拨指导法:在课堂展示等活动过程中,教师中适当进行指导和点拨。
三、课时安排课前准备:完成活动准备和活动指导,分配任务。
把全班分成三大组,分别完成三项任务:1.网络语言小研讨(1)小组合作,搜集一些常见的或流行的网络语言,查清楚意思,然后分类,并分析产生原因。
(2)小组合作,搜集已被收录工具书的一些网络词语,并试着用“非网络语言”表述它们的意思,思考这些网络词语在表达方面的独到之处。
(3)小组讨论:写作时能否使用网络词语?可以使用什么样的?应如何使用?最后归纳意见,转告老师,听取老师意见。
2.电子阅读面面观(1)小组合作,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电子阅读时间、方式、途经、以及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所占的阅读比重,大家对电子阅读的态度和意见,问卷对象:同学,老师,家长,亲友等。
(2)回收,统计,汇总,分析,发现。
(3)小组研讨:电子阅读会不会代替传统阅读?3.用互联网学语文(1)邀请信息技术老师利用课外时间举办专题讲座,教大家学习如何使用搜索引擎,网络词典和专题数据库等。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总结(通用21篇)小学语文综合性篇1时光流逝,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教导处的正确领导下,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担任大庙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12名。
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如下:一、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继续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
在教学中,注重结合课文的思想性和典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先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的资料。
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使朗读和理解紧案理解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教师的指导,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会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情趣。
三、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意,并能正确书写;能读准字音。
能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养成了积累语言的习惯。
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准确理解词语,含意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联系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把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结合起来。
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育领域中一种将不同知识领域进行有机整合并交叉学习的方法。
它追求全面性和多样性,不仅关注知识的广度,更强调知识的深度和联系性。
综合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的意义综合性学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他们对不同领域的理解和洞察。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解决问题时运用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综合性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1.跨学科整合: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课程或项目,让学生在探索某一主题的过程中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促进跨学科学习。
2.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
3.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多学科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4.讨论和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可以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同一问题。
综合性学习的优势1.全面发展:综合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创新思维:通过综合性学习,学生能够跨学科地思考问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3.提高学习兴趣: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中获得乐趣,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热情和学习欲望。
4.促进个性发展:综合性学习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潜能的挖掘。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跨学科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通过跨学科整合、问题导向、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实施综合性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和有趣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综合性学习小专题人无信不立(一)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实践诚信,从我做起;铸诚信品质,做文明新人;以诚为本,以信为用。
2.你所在的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仿照活动一将其他的活动形式补充完整。
活动一:诚信人物图片展活动二:【示例】诚信故事我来讲活动三:诚信名言大家背3.活动即将结束,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写一则结束语。
(60字左右)【示例】诚信是一首诗,一首无韵的诗。
用心去感受,真诚付出,才能品出诗中恒久的甜蜜。
让我们把诚信装在心中,一路前行!(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几则新闻:①5月21日下午,河南省招生办发布“诚信高考图解”,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诚信考试,作弊入刑”。
46月1日起,青岛骗提公积金记入诚信档案,5年内难申请贷款。
56月2日,北京举行电商诚信与商业模式创新论坛。
材料二:材料三:1.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材料二中的书法字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2.阅读材料一,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示例】“诚信”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不守“诚信”将受到严惩)。
3.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漫画,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70字),并写出寓意。
内容:一位身穿印有“诚信”二字工作服的铁匠师傅站在铁砧旁,左手用钢钳夹着一块写有“承诺”二字的铁块,右手举着铁锤,铁块火星四溅。
寓意:依靠诚信打造承诺。
只有讲求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让人信服。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地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
事后,他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材料二: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课时同步练习-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2)附答案第 1 课时作业很轻松,做做乐其中!一、读书小收获.为了探究一个问题,我们首先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去搜集信息,然后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________________,最后得出________。
写研究报告就是把上面的这几步记录下来。
二、我会给加点词选择词义。
奇怪:①跟平常的不一样。
②感到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1。
我奇怪..爸爸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呢?()2.爸爸得了一种奇怪..的咳嗽病。
()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1.李姓是当代人口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姓氏.()2.我们通过电视或网络获取的信息,对我们都有帮助。
()3。
《烽火戏诸侯》讲的是西周灭亡的历史故事。
()4.“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一句出自宋代诗人陆凯的《赠范晔》。
后半首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5。
多媒体电脑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人机互动。
()四、我会填恰当的关联词语.1.爸爸得了一种奇怪的咳嗽病——()咳嗽得非常厉害,()咳得轻一些,()又像没病似的。
2.()刮东南风,我()把朝南的窗户关紧。
3.于是,我()注意每天从收音机里收听第二天的天气预报,()悄悄进行观察,并作了记录。
4.()爸爸对二氧化硫敏感,()一闻到二氧化硫,就会咳嗽起来。
5.爸爸()闻到二氧化硫,咽喉()会发痒,立即咳嗽起来。
五、轻松阅读快车。
现今,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的海平面,每年都在缓慢地上升.海水侵犯陆地,罪魁祸首是“温室效应”。
由于全球气温升高,两极的冰川与冰雪融化,加之海水的热膨胀,使海水增多,终于导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
日本一些科学家认为,环境破坏造成的地球暖化,将会使日本列岛沉没,而大洋中的一些岛国土地将会被淹没甚至岛国不存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也表明,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将淹没中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尼日利亚和南美的一些肥沃的三角洲,从而大大削减农业产量,可能导致大规模饥荒。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试题(及答案)(2)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A.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
——(谜底)陶渊明(谜面)________。
——(谜底)陆游(3)【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
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
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答案】(1)C(2)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3)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解析】【分析】(1)ABD都表达思乡之情,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王维的《竹里馆》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此题要求编写谜面,可从所积累的陆游的诗句中概括答题,注意要和例句字数相符。
如: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
(3)给新闻拟写标题,可从导语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组合成标题即可。
这个消息的导语是第一句话,关键句是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
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是:我班、古诗词朗读比赛。
据此拟写新闻标题。
故答案为:⑴ C⑵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⑶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专题04 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1.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赓续绵延,代代流传。
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秋节,食月饼,赏月亮,寄托着团圆幸福的美好心愿;重阳节,赏菊花,登高处,寄寓着感恩敬老的传统美德。
【答案】示例:吃粽子,赛龙舟,蕴含着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写。
认真研究被仿写句子的结构特点,不要雷同,修辞要恰当,用词不能重复。
由“中秋节,食月饼,赏月亮,寄托着团圆幸福的美好心愿”“重阳节,赏菊花,登高处,寄寓着感恩敬老的传统美德”可知,仿写内容为端午节的节日习俗以及节日蕴含的文化意蕴。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扒龙船、放纸鸢、端午食粽、洗草药水、拴五色丝线、打午时水、铸阳燧、浸龙舟水、佩豆娘、贴午时符、拜神祭祖、画额、薰苍术、躲端午、避五毒、采药、制凉茶、挂艾草与菖蒲、饮雄黄酒等。
示例:争旗鼓,赛龙舟,寄予着力争上游的竞赛精神。
(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2. 根据下联写出上联。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达一万余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
上下两千余年,以万里长城为代表的中华伟绩,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有对联赞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两千年,中华伟迹,风流人物看今朝。
【答案】①. 东西一万里①. 世界奇观①. 巍峨屏障连古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本题给了材料,所以尽量根据材料填写。
根据“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达一万余里”“上下两千年”可知,此处方位+数量;根据“中华伟迹”可知,此处为评价;根据“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可知,此处为作用。
综合性学习
寻觅春天的踪迹
一、 活动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
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造)春等活动过
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 活动重点
自然日志的编辑: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
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活动难点
在认识自然中,在赏春、颂春中,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
能力。
四、 课时安排
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两课时。
五、 课外活动
(一)选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主要任务及预计实现的目标,提供其
参与活动的内容建议,
教师根据教材所安排的三项活动,对活动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要求
学生从改编后的三项内容中必选内容3,任选内容1或内容2。
内容1:在大自然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寻觅范围:在春天里,在自然中,在校园里,在社区中。选择一、两
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写成“自然日志”,记录下春天的足迹。
在记录方式上,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文字与图片(如照片)相
结合的形式。
内容2:在艺术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1围绕与春天有关的某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2寻找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等,从
中寻觅春的踪迹。
选择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散文、绘画或照片,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内容3:在创造中,展示春天的踪迹
○1以出墙报或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春的踪迹。
○2可根据与春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的曲调,创作绘春之歌;
如《春天的故事》的表达方式,创作“赞春之歌”。
○3可模仿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选一幅表现春天景物的画或照片,
为它配上三五句诗,或者选一首写春的诗及名句,根据意境配上一幅
画,使诗情更形象直观。
(二)分组
小组人数:4—6人
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每个小组应包容好、
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
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解释。
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越近越好,便于沟通交流。
任务分配:让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
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团结协作的关系。
(三)成果呈现方式
1、 编辑“自然日志”。
2、出墙报或办手抄报,展示觅到的春的踪迹(可以是在艺术中寻到的
春的踪迹的摘抄;可以是自我创作“我心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
的春天里”等作品)
3、唱出自己改编的“春天之歌”。
4、介绍自己的“画配诗”“诗配画”等作品。
(四)教师指导
1、 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
(1)二十四节气歌。
(2)对与春天有关节气的释义。
(3)《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歌曲的词、曲或录音带或VCD带。
2、 为诗画创作提供示例
(1)提供一些有诗的古画,指导学生欣赏。
(2)提供一些为诗配画的传说。
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画与诗相配的故事。
(3)网络上“诗配画”、“画配诗”的作品很多,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有
关网站。
六、课内活动
(一)教师导入: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
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
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
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 记录——春天的足迹
1、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成果和介绍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
过程。
2、各小组选派1—2名同学介绍各自观察、记录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情
况,且用3句话概括其所编辑“自然日志”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
(邀请生物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各组的观察、记录进行指
导,对编辑的“自然日志”和各位同学对观察、记录的情况介绍进行
点评)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自然日志’”。
活动二 展示——春天的赞歌
1、 展示并介绍各小组围绕各自活动内容所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
2、各小组派出1—2名同学上台朗诵其以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
的“春天的赞歌”,或上台演唱模仿歌曲《春天的故事》等改编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乐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独唱、合唱、歌伴舞
等。
3、由学生和教师对各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参与式评价。
4、邀请音乐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学生创作的歌曲进行点评。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春天的赞歌’”。
活动三 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天
1、展示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的有关“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等资料,
供同学鉴赏。
2、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
3、由学生评委从“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
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进行评价。
4、邀请美术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学生创作的“诗配画”“画
配诗”作品给予点评。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
(三)活动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3—5人)谈此次活动的收获与遗憾及以后打算。
教师小结:可从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情
况、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应是中
肯的,并能较好的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说明:
整个活动中教师可参与其间,且教师可以参与到“绘春”“创春”
的活动中,以教师下水作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教师心目中的春”或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教师的感受,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氛
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