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效益》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8.00 KB
- 文档页数:57
简述教育经济效益的特点。
教育经济效益是指教育所带来的收益和投入之间的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 间接性:教育本身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间接地为社会创造价值。
2. 长期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长期性,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同时,教育所带来的收益也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
3. 收益递增性:随着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创造的价值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实现收益的递增。
4. 滞后性:由于教育投资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产生收益,因此其滞后性也是教育经济效益的一个特点。
5. 不确定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是线性的,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经济环境、政策变化、国际形势等,因此其经济效益也存在不确定性。
6. 条件性:教育经济效益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教育质量、专业结构、市场需求等。
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教育所带来的收益可能会受到影响。
7. 多效性:教育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具有社会效益,如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等。
因此,教育经济效益的多效性也是其特点之一。
总之,教育经济效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和特点。
第11章教育经济效益11.1复习笔记一、教育经济效益概述(一)教育经济效益的内涵1.“经济效益”(1)概念“经济效益”是指现有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与实际投入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对比关系。
“经济效益”是一个相对概念、社会化概念,即对其判断是与人们所追求的一定目标相联系,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社会目的性和有用性。
(2)内容①两层含义a.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消耗与成果)的对比关系;b.产出(所得、成果)必须符合社会需要。
②含义的引申a.增加生产的效益,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降低成本的效益,这种效益可使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更多生产,如就业机会的增加,可减低犯罪,节省不少犯罪执行需用的资源;c.增进社会福利的效益,如发展个人的公德心或社会意义。
2.教育经济效益(1)定义教育经济效益是通过教育培养出具备社会需要之能力和素质的劳动者,他们在社会生产劳动中所获得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额,抵消了教育和培训成本之后的余额或纯收益。
教育经济效益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①教育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促进作用及份额大小;②教育给受教育者个人所带来的收益及收益多少。
(2)范围①广义的范围广义的教育经济效益是指一切教育活动给个人和社会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利益。
②狭义的范围狭义的教育经济效益是指专门从事教育或培训的机构给个人和社会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利益。
(3)表现形式①直接表现形式直接表现形式是指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比较。
②最终表现形式最终表现形式是指教育投资增长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额在整个国民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高,效益越好。
(二)教育经济效益的特征1.间接性(1)用于教育领域的投资是不能立即产生物质成果和货币收益的,而是需要教育完成之后,成效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
(2)教育费用不是直接投入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而是投入教育过程。
教育投资不能在教育过程中完全得到经济补偿和经济效益,不能单纯从教育投入中直接去计量教育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