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历史文化与计量法制
- 格式:ppt
- 大小:695.50 KB
- 文档页数:30
针耆科普123计量历史与文化1古代计量的产生中国古代:计量的发生《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以 前的原始社会末期。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專社会组织形式的进步,人们开始提出对长度、容量、重蠢和时间等计量的翥要e这些计量活动常以 人体的某一部分、其他的天然物或植物果实作为计 量标准进行计量活动,如伸掌为尺、迈步定亩、滴水 计时氣据古书记载,氏族社上会后期,传说中的氏族领 袖额项,已通过观测星辰推算一年的长度其后,黄 帝“设五量'有“权衡、斗制、尺丈、里步、十百'简称为度、衡、里、数。
“度、量、衡”是我国古代对长度、体积、雪蛰计誉的统称。
黄帝的继承者是尧、舜。
尧命羲和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来制定历 法,把年订为366日。
舜东巡时协调各部落氏族的 曰月和四时季节,对各部族的历法和度董衡作了协 调统^'〇中国古代第一位建立度量衡标准的人是大禹。
相传大禹治水发生在距今三四千年前,在禹疏浚水 道,引水人海,首先要考察水势,寻找水的源头和上下游流经的地域,这一切都离不开涵t量。
规矩准绳 就是最古老的测量具。
用“准”定平意>.“绳“测长短,“规”画圆,“矩”画方。
“矩”还可以用来定山川之高下大地之远近。
治水这样大规模的测量必定要有统一的计量标 准,这个标准是怎样建立的呢?《史记》给出了答 案:“(禹)身为度,称以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以大 禹的身长和体重定出长度、重量的单位^有了单位和标准,并把它复制到木棍、矩尺和准绳企,测童长 度时就可以貪接读数和计算r。
治水=程即使在不 _地区也就可以复现和传递这个量了。
大禹派遣人去四方勘测,“步”便成为测量大地 最原始的单位。
这种以步为丈量土地的单位甚至延 续了几千年。
怎样才算一步呢?跬步,作为长度单 位则起源于走的动作。
《孔丛子》说跬,一举足也,倍跬为步。
”即一条腿跨出的距离称“跬”,再把呆一条腿跨出的距离称“步”。
今日所称的“步”则为一 举足其实相当于古代的半步。
论中国古代计量与现代计量的发展一、度量衡“度量衡”名称源自《书•舜典》“同律度量衡”。
《汉书•律历志》阐明其意,随后历代都沿用这个名称。
度量衡是计量长短、容积和轻重的统称。
二、度量衡的起源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人类从利用工具到制造工具,包含着对事物轻重、多少、大小、长短、软硬等的思考过程,逐渐产生了形与量的概念。
在自然界漫长的生活中,人们学会了用感觉器官耳听、眼观、手量来进行测量。
由此来作为"计量基准"依据,用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它天然物如动物丝毛、植物果实或动物等。
正如《孔子家语》所云“布手知尺、布指知寸,舒肘知寻,斯不远之则也”。
可见,先辈们的传统计量是以经验为主的初级阶段。
我国计量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为人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公元前26世纪《大戴礼记五帝德》中黄帝设置了"衡、量、度、亩、数"五量。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身为度,称以出”。
禹在治理水患、划分九州的过程中,就以自己的身长和体重作为长度和质量的标准,治水时还制作了准绳为测量工具,建立了初步的度量衡制度。
这种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国计量有了自己的起步。
传统计量是在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开始自己的发展步伐。
进入夏朝以后,中华大地出现了国家这一社会组织形式,在国家形成以后,国家机器的运转:征收赋税,发放俸禄,造兵器,建城池,修水利,生产分配、交换等等,都离不开计量的技术保障。
因此,夏朝的建立,度量衡制度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政论家进一步主张把建立统一的度量衡作为治国方略。
《管子•明法解》说:“明主者一度量、立仪表而坚守之,故令下而民从”、《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淮南子•本经训》则认为:“谨于权衡,审乎轻重,足以治其境内矣”。
其意为“推行划一的度量衡制度,谨慎法度宽严,天下的民众就会遵从国家的法令,服从君主的统治”。
到了商朝,度量衡的应用更加普及,商代牙尺为中国2000多年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础。
计量知识库——计量史1.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记有“同律度量衡”是什么意思?答:“同律度量衡”记载在《尚书·虞书·舜典篇》中,传说舜到东方部落去巡视,和酋长们“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同律度量衡”是指统一音律,统一度量衡。
2.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开始有度量衡?答:通过文献记载和实物考证,中国度量衡起源于商周时期,而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度量衡器具和量制已基本齐备。
3.《史记·夏本纪》记:禹“身为度,称以出”是什么意思?答:是说以禹的身长为尺度标准、体重为重量标准。
4.中国商代的尺,一尺有多长?答:根据现藏商代牙尺,一尺长16厘米。
5.中国古代天平始于何时?答:经考古证实,从春秋中晚期到战国中期,楚国盛行木衡铜环权的精细天平,其衡制为24铢(1铢合0.65克)=1两(合15.6克),16两=1斤(合250克)。
6.中国最早由国家颁发的标准量器是哪一件?答: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商鞅铜方升”,方升左侧刻“十八年,齐□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方升底部刻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书。
经考证此方升系商鞅在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所造,是我国最早的由国家颁发的标准量器。
7.战国时秦国对使用权衡器和量器规定的允许误差是多大?答:根据云梦睡虎地战国秦墓出土的竹简简文《效律》记载,称重:(1~120)斤最大允差为0.8%,称黄金的衡器(最大秤量为1斤)最大允差为0.13%;容量:1斛(100升)最大允差2%,1升~1斗最大允差5%。
8.秦始皇下令“一法度衡石丈尺”,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是在哪一年?答: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距今已有2225年。
9.秦始皇统一度量衡40字诏书中:“法度量则,不壹歉(同嫌)疑者,皆明壹之。
”怎样释读?答:按照法定的度量衡标准,把不一致的、不准确的,都明令统一起来。
10.中国古代杆秤始于何时?答:根据现有的文献和实物资料论证,我国至晚在公元一世纪,即东汉早期已使用杆秤。
计量的起源以年代为序的关于标准和精密计量技术发展与成就的介绍。
3000 B.C.中东建立的第一个城市国家。
Sumerians人将度量衡用在交易中。
它们是基于古希伯来金币,大约是8.36 g (129谷或0.29盎司) 。
2575 B.C.金字塔 (Cheops)2575 B.C.保存下来的有关长度的标准,Gudea塑像腿的长度就是英尺,他是4000年前Lagash城的行政长官。
它被分成16部分,共26.45 cm长(10.41 英寸长)。
埃及的建筑工人只有简单的铅垂线、木制方尺和标尺,但他们的测量可精确到毫米。
Gizeh金字塔的尺寸,是由上千的工人完成的,并自夸边缘的差别不超过平均长度的0.05%- 也就是在横跨755英尺的区间内,只有4.5英寸的偏差。
古代人发明了稳健而又精确的方法,对四种量进行测量:长度、面积、体积和重量或质量,这种情况他们并没有细分。
他们使用时间测量大的长度和面积。
例如,耗费许多小时的旅程或月亮。
一群牛一天耕地的数量称为一英亩,一犁沟的长度称为一浪。
许多古代的度量起源于身体各部位,或者是随处可得的材料。
我们现在在测量长度时还谈到英尺和一手之宽。
其他基于身体各部位的度量就不太明显了。
英寸从前是基于大拇指最后一个关节的长度。
英寻是在手臂张开后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码是从在右手臂张开后,从鼻尖到手指尖的距离。
用这些做为度量的问题每个人的身体在尺寸上都有差异。
早先为克服这个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根据某些标准定义长度,例如,从国王的鼻尖到他张开手臂的手指尖距离。
最早对长度所保存的标准是一个Gudea塑像腿的长度,大约4000年前他是Lagash的行政长官。
2600 B.C.日规的初始形状出现在中国。
2500 B.C.Moenjo-Daro,被认为是第一座"城市"位于在目前的巴基斯坦卡拉奇300公里以北的地方从Moenjo-Daro挖掘出测量仪器证明了精密和精度的重要。
重量,一般由黑硅石表达,就象硬的燧石状岩石,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切割。
计量学发展史计专业:艺术设计姓名:蔡治军学号:1201800117计量学的发展在生活中的意义计量这个词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一直被称为“度量衡”。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建立起封建专制的大一统国家,施秦制,统一度量衡。
从我国几千年前就开始有了统一的计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计量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在世界上,不仅仅是科学技术领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社会科学领域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在不同的时代,计量学科的意义与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近代计量学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影响了世界格局的改变。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没有科学技术,便不可能有人类的今天。
其实,计量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为了探讨、分析、研究、掌握和利用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所有的事物都是由一定的“量”组成,并通过“量”来体现的。
为了认识量并确切地获得其量值,只有通过计量。
比如,哥白尼关于天体运行的学说,是在反复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的,并在伽利略用天文望远镜进行了进一步观测之后而确立的;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被牛顿的敏锐观察所揭示,并在百余年后经卡文迪许的精密测试而得到了确认。
历史上三次大的技术革命,都充分地依靠了计量,同时也促进了计量的发展。
因为缺泛,所以才要节省。
这是经济学的基础,研究节省是经济基础学的核心。
计量经济学就是要对节省这个核心问题作出精当的回答。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复杂的经济类学科,今天引用只不过是想仿某些公司借壳上市一样,借其壳而说说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这个构想渊源于云南电视台经济频道,有一句话就是“经济即生活”。
村上春树在他的小说中说过“经济生活的X侧面,就是X生活的经济侧面”。
可见,经济与生活是人所特有的两个内在侧面。
从个人生存历史看,人的生命一开始就涉及经济问题,人的出生、吃、穿、住、行、教育这一类属于个人消费范畴。
针量历史与文化123计量历史与文化i国际单位制的产生i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C G P M)通过正式“国际单位制”。
它包括米(m)、千(k g)、秒(s)、安培(A)、开尔文(K)、坎德拉(c d)等6个基本单 位、2个辅助单位和19个导出单位,还有组成倍数 和分数单位用的词头。
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C G P M)又决定在基本单位中增加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〇l),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际单位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本单位的定义也逐渐 变迁,其复现方式也逐渐由实物基准向量子基准及用基本物理常数定义发展。
目前,质量单位千克是唯一用实物(千克原器)复现的基本单位,各国科学家对质量自然基准的研究进展表明,质量单位的重新定义势在必行。
2国际单位制命名的原则国际计量单位在书写方面有大小写之分。
如米(m)、克()、秒()等等,又有牛顿(N)、瓦特(W)、安培(A)等等。
为什么呢?在国家计量单位中,充分反映了对科学家和伟人的崇敬。
规定凡是使用科学家的名字,计鮮位符号一律用大写,又如开尔文(K)、焦耳(J)、西门子(S)等。
只有一个例外,即升大写L或小写1均可。
3计量与三次技术革命当今社会,计量与科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
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最尖端的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计量时时刻刻都在得到实际的应用。
任何工业生产、商品交易、医疗诊断、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的背后不可能没有计量的支撑。
可以说,没有计 量,寸步难行。
科学技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没有科学技术,便不可能有人类的今天。
计量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三次大的技术革命,都充分地依靠了计量,同时也促进了计 量的发展。
在蒸汽机的研制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蒸汽压力、热膨胀系数、燃料的燃烧效率、能量的转换等进行大量的计量测试。
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等,为翻现的罙人研究細、电磁计量和无线电计量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计量历史文化简略一、计量的起源计量来源于测量..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需要进行大量的测量活动..测量的目的最终是为了社会应用;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量的测量结果应该一致;这就需要严于一般测量的计量活动..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它属于测量;源于测量;而又严于一般测量;是测量的一种特定形式..二、计量的发展计量在中国已有近五千的历史..国际上通常把计量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典计量阶段、经典计量阶段、现代计量阶段..一古典计量阶段中国古代计量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人类从利用工具到制造工具;包含着对事物轻重、多少、大小、长短、软硬等的思考过程;逐渐产生了形与量的概念..在自然界漫长的生活中;人们学会了用感觉器官耳听、眼观、手量来进行测量..早期的“计量基准”;大多是来自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它天然物如动物丝毛、植物果实或动物等..如;布手知尺:孔子家语中记载“布手知尺、布指知寸;舒肘知寻;斯不远之则也”;迈步定亩:汉小尔雅中记载“跬;一举足也;倍跬为步”;手捧成升:小尔雅记载“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掬;以一升也..”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身为度;称以出”..禹在治理水患、划分九州的过程中;就以自己的身长和体重作为长度和质量的标准;治水时还制作了准绳为测量工具..这种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国计量有了自己的起步..商朝;度量衡的应用更加普及..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骨尺;是目前中国所见最早的测长工具..尺面上有相当于“寸”、“分”的刻度表示;在世界上最早使用了十进制..商代象牙尺周朝在广泛应用度量衡的同时;还强化了其政治含义;使其成了统治象征..据礼记·明堂位记载;周公“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春秋战国是我国计量发展的繁荣时期..春秋时期的一些诸侯国分别建立了各自的量制;现今收集到的这一时期量器比较丰富..在秦国;秦孝公十八年前344;商鞅借鉴齐国量制;监制了标准铜方升;“一度量、平权衡、正钧石”;推行统一的度量衡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等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皇帝最高权威;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令..秦代形成的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得到了西汉继承和发展..至西汉末年;王莽把持政权;让律历学家刘歆进行了一次修订度量衡的工作..刘歆总结了先秦以来的度量衡制度;对单位系列、进位关系、单位量值、标准器型式以及管理制度做了归纳整理;并采用以音律校验黄钟律管的长度;以度审容;以黍的容重定衡重的方法;厘定度量衡三个单位量的标准;设计制造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他在此基础上完成的着作审度·嘉量·权衡被录入汉书·律历志;成为我国最早的度量衡专着..新莽嘉量新莽铜卡尺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局面;政权分散;法制无度;度量衡制度极其混乱;甚至出现“南人适北;视升为斗”的情况..隋代开始了中国第二轮统一的度量衡单位量制..唐宋元是我国封建社会全盛时期..明清;国家由一度辉煌到逐渐衰落;明代中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期近1300年的度量衡技术和管理;在单位量制基本统一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度量衡器具技术进步;品种增多;单位名称和进位关系进一步理顺..唐代唐律疏议中设置了关于度量衡的法律条文;是中国历史上将度量衡法令载入国家法律的首例..清宣统元年;由国际权度局制造了营造尺和库平两铂铱合金原器各一件;开始了用国际先进计量科学技术对中国古代度量衡的改造..二经典计量阶段由于古代依据自然物来确定计量单位;准确性难以提高;且各国各地的计量制度不同;在交流上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和困难..早在十七世纪;法国就有科学家提出改革和统一计量制度的想法..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米制公约”..从世界范围看;这标志着经典计量阶段的开始..在我国;195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以米制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1976年12月;我国加入国际米制公约组织..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经典计量阶段的计量基准都是在经典物理理论指导下的宏观器具或现象..例如:长度: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的基本单位;称作米;并以此制作了国际米原器..国际米原器示意图时间:根据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周期而确定时间单位秒..质量:根据1立方分米的纯水在密度最大时的质量制成了质量基准千克原器;等..保存于三层玻璃罩内的国际千克原器宏观实物基准存在一定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物理的、化学的以及使用中的磨损等原因;实物基准难免发生微小的变化..由于原理和技术的限制;该类基准的准确度亦难以大幅度提高;以致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三现代计量阶段现代计量标志是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并建立国际单位制..由经典理论为基础转为量子理论为基础;由宏观实物基准转为微观量子基准..根据量子理论;微观世界的量;只能是跃进式的改变;而不可能发生任意的微小变化;同一类物质的原子和分子都是严格一致的;不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这就是微观世界的所谓稳定性和齐一性..建立在量子理论基础上的微观自然基准;或称量子基准;比宏观实物基准优越的多;更精确、更稳定可靠..迄今为止;国际上已正式确立的量子基准有长度单位米基准、时间单位秒基准、电压单位伏特基准和电阻单位欧姆基准..例如:长度:“”..取这个特别的数字的原因是;因为它对应于历史上的米的定义..由于时间的测量准确度大大高于长度;这一米定义具有重大科学意义..时间:“秒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2014年8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铯原子喷泉钟”通过评审;我国继法、美、德、意、日、英、俄等国之后;成为国际计量局认可的参与修正国际原子时的国家..中国铯原子钟该钟计时不确定度为1.5×10-15;相当于2000万年不差一秒..三、计量的意义和典故一国家统一的象征计量的起源与发展是和国家的产生是分不开的..国家机器的运转;如征收赋税;发放俸禄;兴修水利;建造城垣;制造兵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等等;都离不开计量的技术保障..对此;历代统治者有清晰的认识;他们是把计量作为行使统治权力的象征来对待的..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淮南子·本经训:“谨于权衡;审乎轻重;足以治其境内矣..”这都是政论家们给君王的献策..秦以后历代新王朝建立伊始;都要考校度量衡制度;颁发新标准器;昭告天下;使民众听命于新王朝的统治..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太和殿和乾清宫前;分别陈列着鎏金铜嘉量和日晷..太和殿是清代皇帝举行大典的仪所;乾清宫是清代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在这两处放置日晷和嘉量;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强盛..二政治和经济改革的手段山东临沂西汉墓竹简;其中有几枚记载了春秋时吴国国君与军事家孙武的一段对话..吴王问孙武道:在晋国的六卿中;谁先灭亡孙武回答说:范氏、中行氏先亡;其次是知氏;再次是韩氏、魏氏;最后由赵氏统一晋国..孙武做出这种预测的依据是各卿施行的赋税政策以及他们所采用不同亩制..他说;范氏、中行氏用160平方步为1亩;魏氏用180平方步为1亩;赵氏则用240平方步为1亩..范氏、中行氏亩积小;同样按亩数征收赋税;他们辖下的民众的负担就会沉重;这必然会导致失去人心;将最先灭亡..接着知氏、韩、魏氏也将相继灭亡..赵氏的亩积最大;又免征税收;民众归心;晋国当然是属于他的..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大势;正如孙武分析的那样;只是韩、魏没有亡;而造成了韩、魏、赵“三家分晋”的局面..同样是在春秋时期;齐国的田氏也把改革量制作为手段用于夺取姜氏政权..对田氏的做法;齐国大臣晏婴曾有过精辟分析..三国家法典的关注对象由于度量衡的社会性;其单位制必须是法定的;国家对度量衡予以法制管理;才能确保其制度的统一..秦国;在商鞅变法基础上制定的秦律;严格规定了使用度量衡器具允许误差的范围;超差的就要对主管人员罚以兵器锴甲或盾牌..三国志·武帝纪第一中有关于曹操擅弄权谋的记事..名著三国演义据之做了描述:曹操统率大军进攻袁术的城池寿春;久攻不克;军中缺粮;曹操授意管粮官王垕以小斛分发粮食;引起将士不满;事发后;曹操以克扣军粮罪诛杀了王垕;以此激励将士奋勇作战;终于攻克了寿春..这则故事虽主要是揭露曹操“酷虐变诈”;但也证实汉代已有计量立法..唐律疏议中有两条计量条文;一条是关于法制检定的;一条是关于私造度量衡器具的;都规定对使用不规范的度量衡器具或在器具上做手脚侵吞国家财物或造成对方损害的;要处以杖刑..自唐以后各代的典章中;都有关于惩处违反计量公平、公正行为的法律条文..史书上也有严惩不法者的个案记载..但在封建社会里;官吏、地主、大商贾相互勾结;利用度量衡器具剥夺平民百姓;是司空见惯的;法律条文往往徒有其名..四科学技术进步的要素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是测量;而计量是测量的科学;因此计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有密切关系..就中国古代而言;计量对古代数学、天文学、音律学、医学、钱币学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们互相促进;携手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五诚信是计量的灵魂与象征汉书·律历志开首即录:“虞书曰:及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统一度量衡的目的之一就是取信于民;也让人民诚信..古代木杆秤有16颗秤星;取自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寓意天人合一;公平天地鉴..短一两;损福;少二两;失禄;缺三两;折寿..计量的一切都是人为的..人为设立计量单位;人为确定基本单位的计量定义..正因为计量是人创制的;所以“诚信”就应该是它的灵魂..准确、公平、公正是计量的题中应有之意..计量遵循的“公正、诚信、法治”等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