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护理研究现状
- 格式:docx
- 大小:17.12 KB
- 文档页数:5
医院临床科室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灾害脆弱性可以广义定义为一个特定的系统、次系统或系统的成分由于暴露在灾害、压力或扰动下而可能经历的伤害。
所谓系统、次系统或系统的成分可能是一个地区、社群、社区、生态系统或个人等等。
脆弱性分析属于灾害医学的范畴,灾害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灾害医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对灾害医学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其中灾害医学的脆弱性分析理论就是其中的代表。
我院是**市的一所三级医院,可以说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建筑物密集、交通拥挤,管道、线路密集、易燃易爆物品多,所以灾害脆弱性分析必不可少。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列出公共卫生事件、医疗纠纷(事故)、火灾、地震、医院感染、供氧、供电、供水故障、信息网络突发事件、电梯意外事件7种医院可能存在的风险,分别从发生概率、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应急准备、内部反应、外部支持等方面对应地制定了我院的各类应急预案,使我院的灾害风险下降。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重大损失,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危害:1、人群健康和生命严重受损。
2、事件引发公众恐惧、焦虑情绪等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影响。
3、造成心理伤害。
4、国家或地区形象受损及政治影响。
预防与控制:1、提倡广大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第一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2、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和培训考核。
二、医疗纠纷(事故)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的情形。
我国灾难护理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展望发表时间:2015-12-15T14:50:14.20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期供稿作者:王静叶苗曾琴[导读]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灾难”定义为: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
王静叶苗曾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614000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地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和损害了人类的财产及生命。
医疗系统作为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在灾难面前的重要性愈发突显。
但是,作为护理人员本身,对灾难护理知识的掌握有多少,目前我国灾难护理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如何,是我们所必须了解的。
关键词:灾难;灾难护理学;教育;发展现状1 灾难护理学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1.1灾难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灾难”定义为: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当其破坏力超过了所发生地区所能承受的程度,而不得不向该地区以外的地区求援时,就可以认为灾难发生了。
国际减灾委员会对灾难的定义:灾难是一种超过受影响地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1]。
1.2灾难护理学灾难护理学又名灾害护理,目前还没有对其统一的定义。
日本是发展灾难护理较早的国家,引用其对灾难护理的定义即为:灾害护理,即系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害护理独特的知识和技能[2]。
2 我国灾难护理学教育的发展现状2.1 灾难护理教育的对象2.1.1在校护理专业人员在校护理专业人员是未来临床护理的生力军,学习灾难护理相关知识并将它们运用于以后的临床实践。
然而,由于我国灾难护理相关概念的引入较晚,灾难护理课程在各大高校的开设并不普遍。
根据张清[3]等对国内20所开设本科护理专业的高等护理院校进行了灾害护理学课程设置的调研,结果显示只有个别院校的护理学院开设了灾害护理学相关课程,如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开设了100学时的野战护理学,第四军医大学开设了急救和战伤护理,其他少数护理学院在急救护理学中设有2~4学时的灾害护理内容,但是就目前相对来看,护理课程的开展依然较少。
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发表时间:2018-05-16T17:23:32.2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作者:王会芳罗莎莎刘晓春(通讯作者)张沫[导读] 探究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
方法将在急诊科工作的急诊护士112例作为研究对象王会芳罗莎莎刘晓春(通讯作者)张沫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32【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
方法将在急诊科工作的急诊护士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朱爱群等编制的临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量表进行调查,同时明晰急诊护士在灾害护理培训方面的需求。
结果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的平均分为(2.63±0.48)分,且各个维度的均分也低于3分,因此有必要进行灾害护理培训,且急诊护士也有这方面的需求。
结论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较低,对于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强烈,因此医院应加强在灾害护理的继续教育。
【关键词】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培训需求近年来,全球各个地域内自然灾害频发,公共卫生事件屡屡发生,给人类的健康及生命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保障人类安全,战斗于公共卫生服务一线的急诊护理人员理应不断提高灾害护理核心能力[1]。
在救援工作中,急诊护士是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大部分临床护士都认为急诊护士是灾害救援的主力军,在救灾现场,受伤人员急救、检伤分类、灾后康复乃至转运工作都需要护理人员来承担,而这些人员的灾害护理核心能力,将对灾害救援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2-3]。
此次试验旨在探究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结果如下:1.资料及方法1.1基本资料将在急诊科工作的急诊护士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基本资料为: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4:108,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19岁、42岁,中位数年龄(29.37±5.20)岁;文化程度分别为:大专46例,本科64例,硕士2例;副主任护师1例,主管护师10例,护师47例,护士54例。
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与急救护理一、引言急救事业是指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下,通过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拯救生命、减轻病情和保护伤者的健康。
随着人口增长、交通事故频发、自然灾害频繁等因素的影响,急救事业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现状、急救护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技术和培训体系。
二、国内急救事业的发展1. 急救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自2022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法》以来,急救事业得到了法律保障。
此后,各地相继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急救管理办法,加强了急救体系的建设和管理。
2. 急救设施的建设在大城市和重点地区,急救中心、急救车辆和急救设备得到了快速发展。
急救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提高了急救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急救车辆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为急救人员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3. 急救人员的培训与队伍建设国内各级医疗机构和急救中心积极组织急救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急救技能和应急能力。
此外,一些高校和医疗机构还设立了急救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急救人员。
4. 急救知识的普及通过宣传、教育和媒体等渠道,国内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急救的重要性,并能够正确应对急救情况。
三、国外急救事业的发展1. 先进的急救技术与装备发达国家在急救技术和装备方面处于率先地位。
例如,美国的急救系统(EMS)在急救车辆、监护设备、通信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和研发,提高了急救的效率和成功率。
2. 急救中心的联网与协作一些国家建立了急救中心的联网系统,实现了急救资源的共享和协同作战。
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大规模灾害,提高了急救的整体效能。
3. 公众急救培训的普及发达国家注重公众急救培训的普及,鼓励民众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急救的第一反应时间,还能够减少因等待急救人员而导致的伤亡。
4. 科学研究与创新国外急救事业注重科学研究和创新,不断提出新的急救理论和方法。
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要求,医院需明确本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医院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我科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医院灾害脆弱性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与其相关的因素,以便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医院进行危机管理,提高医院的抗灾害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努力将灾害对医院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保障全院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与运行,确保医疗安全。
现将具体调查分析情况汇报如下:一、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1. 资料来源:来源于我科全体人员对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评估结果。
2. 观察指标:我们从自然灾害、技术类事故、人员类伤害、危险品伤害4个维度展开为30个具体的危险事件,从可能性、人力影响、资产影响、运营影响、应急准备工作、内部响应、外部响应7个方面,医院可能面对的突发事件展开分析进行风险评价打分。
3. 资料收集与整理:由妇科12人组成灾害脆弱性分析团队,对医院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完成灾害脆弱性(HVA)评估。
4. 分析方法:运用美国应急管理部门开发的KAISER模型,将各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综合得分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我院可能面对的突发事件危害相关风险值,将危害相关风险值由高到底排序,并选择前几位作为优先改进的高风险事件。
二、医院灾害脆弱性的定义及内涵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hospital hazard vulnerability analysis,HHVA) 是指医院受到某种潜在灾害影响的可能性以及它对灾害的承受能力。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1.它描述的是某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这里所说的灾害是指某种潜在的或现有的外在力量、物理状态或生物化学因素所造成的大量人身伤害、疾病、死亡,所带来的财产、环境、经营的严重损失以及其他严重干扰医院功能正常发挥的后果。
2.这种可能性可以是一系列动态的可能,如外在力量、物理状态或生物化学因子存在的可能,它们可以有引发事件的可能、事件形成灾害的可能、灾害演变成灾难的可能。
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陈永惠;胡少华;符敏;陈红【摘要】[目的]对急诊科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灾害护理培训需求进行调查。
[方法]采用临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调查表及灾害护理培训需求调查表对10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102名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总均分为2.65分±0.50分,5个维度条目均分均低于3分,所有护士均认为有必要进行灾害护理知识的培训。
[结论]急诊科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较低,灾害护理培训需求强烈,医院应加强灾害护理的继续教育。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6(030)012【总页数】3页(P1509-1511)【关键词】急诊科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培训;继续教育【作者】陈永惠;胡少华;符敏;陈红【作者单位】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及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对救援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士作为救援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救援工作中承担了现场救护、受伤人员检伤分类、转运、灾后康复等一系列工作[1],护士的灾害护理能力对发生灾害时应对和受害人员灾害康复影响巨大[2],决定了灾害救援工作的速度和效率。
急诊护士作为医院的门窗护士,承担着医院大部分的急诊、抢救工作,是灾害救援工作的主力军。
有研究报道,在重大灾害事件发生时,88%的临床护士认为急诊护士将发挥主要作用[3]。
本研究对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及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旨在为制定灾害护理教育和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1.1 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我院102名急诊科护士,均取得注册护士资格证。
1.2 研究工具①一般情况调查表。
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护士性别、年龄、职称、职位、工作年限等。
急诊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冯秀敏1李静1李凡“李树亚31.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门急诊,北京100730;2.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北京100730;3.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北京100144[摘要]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现状,并制订提升灾害护理能力的策略。
方法2018年6月一7月对15名国内灾害救援专家进行一对一的访谈,采取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急诊科护士在灾害救护方面具有优势;急诊科护士应具备多样化的灾害护理能力;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护能力有待提高,培训体系尚待完善。
结论医院管理者及医学教育者可构建国内灾害护理培训管理体系,培养灾害救护队伍,提升急诊科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策略[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1)05(b)-0185-04Study on improving strategy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disaster nursing abilityFENG Xiumin1LI Jing LI Fan2银LI Shuya31.Department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Beijing100730,China;2.Department of Emergency,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Beijing100730, China;3.College of Nursing,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100144,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saster nursing ability of nurs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formulate strategies to improve disaster nursing ability.Methods One-on-one interviews with15domestic disaster relief experts from June to July2018,colaizzi seven-step analysis method was adopt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Results Nurs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have advantages in disaster rescue;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should have diversified disaster nursing capabilities;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disaster rescue abi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and the training system needs to be improved.Conclusion Hospital administrators and medical educators can build a domestic disaster nursing training management system,train disaster rescue teams,and improv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emergency nurses in disaster nursing.[Key words]Emergency nurses;Disaster nursing ability;Strategies灾害一直伴随人类的历史[1],灾难频发,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严重影响着公共安全、社会安定和地区政局稳定罠近年来,国家应急响应机制日益完善,各类灾害救援力量组建并不断壮大[3],目前我国尚无灾害专科护士,灾害发生时,大多由临床各科室护士承担此类角色叫而急救经验较丰富的急诊科、手术室、ICU 护士可作为灾害救援的基本组成人员叫笔者对全国各地三甲医院的171名急诊科护士就灾前准备、现场救护和灾后护理进行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94.15%的急诊科护士愿意参加灾害救护培训,但灾害救护知识水平较低[6]。
【关键字】护理论灾害护理学的发展[关键词] 灾难护理学;定义分类;现状与发展;教育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灾害事件频发。
2005年—2006年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相继发生强烈地震;2008年在中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发生了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在中国、孟加拉国、印度、中欧和东欧接连发生了洪水灾害,均造成人员伤亡惨重。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仅去年,就有1443万人受到包括风灾、冰雹、旱灾、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作为灾难医疗救援队伍中的主力军,护士掌握灾难医学救援的知识和技术,对于减少灾难所致人员伤亡、提高受灾人群的健康水平具有主要意义。
下面,让我们先通过灾难的定义和基本内容,来说明发展灾害护理学的必要性以及灾害护理学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并找到现存问题和进一步的发展设想。
一、灾害及灾害护理学的相关定义与分类。
灾难的英文解释是导致大范围破坏或不幸(或生命丧失)的突发意外事件及自然灾害,中文解释是自然或人为的严重损害、灾祸造成的苦难。
目前在学术界较为公认的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的界定,它是对一个社区或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包括人员、物资、经济及环境的损失和影响,这些影响超过了受灾社区或社会应用本身资源应对的能力。
根据引起灾难的原因,以往常将灾难分为两大类,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
其实,自然灾害后发生的许多后果往往与人为因素有关,灾难的性质和强度虽与自然灾害发生的方式有关,但也与受灾地区的人口分布、易损性、应急预案、减灾措施等有关。
很大程度上,灾难的严重程度氏由人的行为决定的。
二、灾害护理学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
灾难一旦发生,其对个人、家庭及至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亡与损失,严重制约社会的发展。
灾害医学,就是研究各种灾难对人体损害的规律,制订合理的灾难保障方案,动员可动员的卫生力量来组成严密的救援网络,充分发挥医学多学科的协作作用。
而护理人员作为救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已经成了灾害医学需要探讨的重要部分。
我国灾害护理现状与展望
我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各种自然灾害、生产事故频发,近年来,恐怖袭击等社会安全事件也不断出现,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灾害护理学和灾害护理教育现状,为构建我国灾害护理学及促进我国灾害护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概念
目前灾害护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
广为接受的定义是日本灾害护理会提出的:“所谓灾害护理,即系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害护理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2]。
”
2工作内容
灾害护理学涉及的领域很广,涵盖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WHO提出,灾害护理的实践内容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
整体性指服务内容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整体救治、康复各个方面,而连续性则指在预防灾难、应对灾难、协助灾后重建3个阶段需要持续提供灾害护理。
NeSmith[3]认为,高级生命支持课程提供的
“ DISASTER”框架可以作为灾难护理实践的范式,其中包括探查(detection)、事故指挥(incident command)、安全(safety and security)、评估(assess)、支持(sup-port)、分流和治疗(triage and treatment)、疏散(evacuation)和复苏(recovery)。
这8个步骤涵盖了灾害护理实践的基本内容。
我国研究者提出,灾害护理的内容包括
8项:初级治疗伤情评估、处置,伤病员运送,心理应激评估与干预,参与传染病评估,救援、急救技术,参与灾害经费预算,参与灾害指挥、管理网络的建立,评估救灾人力、物力和数据库。
3 现状
3.1社区护理力量薄弱灾害对人群的创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历了5.12大地震后,我们更清楚她认识到要抚平灾害对人群的伤害是个持久的工作。
社区肩负着康复治疗、心理辅导的任务,搭建了医院、保健、社会之间的桥梁,在灾害中晚期占据重要的位置。
然而我国社区护理发展滞后,起步慢,访视和家庭护理制度不健全,在应对灾害事件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
3.2 研究分布目前国内关于灾害护理的研究相对比较集中,主要科研力量集中在军队医院和军队医学院校[6],这些机构 / 单位在灾害救援及灾害教育、培训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同时科研实力相对较强,在灾害护理研究领域发挥了带头作用,是国内灾害护理研究的中坚力量。
军队护理人员在维和卫勤保障、国际国内灾害救援、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已成为核心力量。
本研究查阅文献过程中,发现研究重点为现状发展分析和教学/培训/分析,文献类型以经验总结型为主,提示未来的研究应在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实验性及类实验性研究。
3.3 灾害护理教育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知识掌握普遍不足,在灾害护理教育的内容方面没有一致的标准,灾害护理课程的发展和管理方面也只有很少的指导方针供参考。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基础教育中
尚未将灾害护理学纳入课程设置,现阶段国内尚未建立灾害护理学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缺乏灾害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和教材。
3.4 目前,在灾害护理救援时,国际上尚没有一套统一的、完备的工作流程,同时灾害护理所涵盖的内容也无统一的说法。
4 展望
4.1 构建灾害护理体系从国家卫生部、各级地方医疗卫生部门、各地区急诊中心到各大医院、基层社区卫生机构都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成立灾害事件紧急救援指挥系统的领导小组,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形
成灾害护理医疗救援预案,实行人员的统一、合理的调配。
构建灾害护理体系,衔按院前、院内、社区护理,为灾害的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持续的护理支援。
4.2 护理教育加强灾害护理学科体系建设,编制灾害护理教育教材。
进行灾害护理教育规划,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和医院,采取基础教育、继续教育或两者相结合的形式,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开展护理教育,并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演练、实践等形式提高在灾害中护理的综合技能,培养一批优秀的灾害护理人才。
同时,普及公众的灾害教育,应建立一整套系统地针对社区居民的有关灾害急救教育的教材,定期通过专题讲座、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灾难展览等方式,开展针对社区居民的灾害知识和自救、互救技术培训,提高公众对灾害知识和防灾技能的掌握。
根据时秀峰等[4]的观点,男护士在工作中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对灾害比女性体现出更大的兴趣,使得男护士灾害准备的意识更强,积累了更多的灾害救援知识与技能。
在未来的灾害救援中,应重视男护士的力量,鼓励在灾害救援方面表现突出的男护士加入到灾害护理科研和教学团队中,促进灾害护理整体发展。
4.3 重视灾害中长期的护理支援社区护理在灾区重建中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也是整体护理的体现,当然还是需要心理卫生、康复等专业的协同,完善受灾者的访视护理制度,与其他相关专业连携,开展杜区灾害护理课题,是护理人员面临的新的挑战。
同时,有研究表明[5],急诊护士的焦虑、抑郁、压抑情绪明显高于其他人。
因此,在平时应加强灾害护理人员的心理应激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减压活动,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加强灾难救护能力培训,通过各种方法来缓解护士的负面心理,促进其健康发展,以便在灾难发生时能更好的应对、处理,最大可能减少伤亡和损失。
4.4 加强国际灾害护理学的交流由于我国的灾害护理学整体水平不高,我们应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灾害救援组织的联系,借鉴他们在灾害医疗救援尤其是灾害护理学中的先进理念和组织管理经验进一步
提升我国灾害护理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警示录[J].国土资源,2010(8):58-6.
[2] 李宗浩 . 论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4): 260-262.
[3] NeSmith EG.Defining“ disaster” with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scholarship and practice[ J].Disaster Manage Response,2006,4(2):59-63.
[4]时秀锋,徐丽,赵秋霞,等.男护士在医学救援中的优势分析[J].护理研究,2015,29(2B):520-522.
[5]李玉乐,李凡,史冬雷,等.我国灾害护理文献计量学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0):118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