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基本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232.50 KB
- 文档页数:18
我国宪法基本原则有什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规定,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奋斗成果的确认,也是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的确认▲一、我国宪法基本原则有什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
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党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宪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规定,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奋斗成果的确认,也是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的确认,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2、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一原则则在宪法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宪法通过确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确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人民当家做主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确认广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权力制约、法治)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在社会主义宪法中,人民主权原则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权力制约、法治)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在社会主义宪法中,人民主权原则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人民主权原则是近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民主化浪潮及其所建立的现代民主制度的理论基石,它已为一切民主或自诩为民主的国家所认同,但是,由于人民主权原则的思想发展极为复杂,各国对其基本内涵理解不一,故而相应的制度表现形式也相差甚远。
人民主权原则即便在其支持者那里也并不具有完全一致的内涵,而是存在著作为"抽象原则"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作为"具体原则"的人民主权原则的思想分野。
对原则采取的不同的理论取向自然是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必然,但是,进入"革命后社会"的国家却有必要对以往非常态下的制度选择重新加以思考。
二、基本人权原则:人权,即作为一个人应具有的权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一贯致力于维护和保障人权。
从《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虽然没有直接使用"人权"一词,但基本人权原则和人权的具体内容,则直接反映在宪法所确认和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之中,而且在实践中始终把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首位。
生存权是第一人权,是其它人权的基础。
在占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解决了公民的生存权问题,这在人权发展史是个杰出的贡献,其根本原因无疑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确认与保障了人权。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_试题答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试题: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答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和权力制约。
【相关阅读】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它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率先倡导的主权在民学说,认为国家是由人民根据自由意志缔结契约的产物,所以国家的最高权力应属于人民,而不属于君主。
1791年法国宪法将《人权宣言》作为序言记载下来以后,人民主权原则就成了资产阶级宪法的最一般的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相对于君主专制时代的主权在君、君权神授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按照人民主权原则建立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政权,宪法里的人民只是资产阶级的代名词,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绝不可能真正享有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民主权利。
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人民主权只能是形式上的东西,而不可能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后,其宪法实际上也采用人民主权原则。
但与资产阶级宪法相比较,其理论基础和实际资料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社会主义的宪法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当社会主义宪法确认人民主权原则时,公开地申明自我的阶级立场,鲜明地解释人民这一概念的政治资料,明确地规定全体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各项民主权利。
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透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主权原则具有充实的资料。
二、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原则最初是作为王权的对立物而产生出来的。
在封建社会末期,资产阶级的经济势力日益膨大,但是他们在政治上仍然处于无权的地位,于是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学说与之相对抗。
这个学说的基本资料是: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这种权利既不能被剥夺,也不能被让予。
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是:
(1)政治民主原则:政府形式由人民自由选举,权力属于人民。
(2)和平发展原则:维护全球和平、促进发展,推动国际法治和多边主义。
(3)法治原则:执行宪法,遵守法律,尊重人权,落实社会主义制度。
(4)社会主义原则:社会分工、社会主义劳动、社会公平正义。
(5)统一原则:坚持国家一体,构建统一、开放、共享的新型国际关系框架。
这些原则之间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它们主要归结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制度的建立、国家统一、和平发展、政治民主、人民和谐融洽等六大原则。
这六大原则必须相互协调和促进,体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原则。
宪法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宪法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第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并且我国宪法第33条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第二章专章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实现了“人权”与“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内涵上的有机统一.完善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原则规定。
▲一、宪法基本原则包括哪些?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党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宪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规定,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奋斗成果的确认,也是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的确认,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2、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一原则在宪法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3、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
4、法治原则法治就是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是对人治的否定。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同时国家的法律也应获得普遍的服从。
要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一切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宪法的5个基本原则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这是我国宪法的基础原则,具体表现在宪法立宪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有权选举和被选举、通过公投表达民意、存在多党合作与竞争等方面。
这确保了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坚持政治民主,为推动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创新而努力。
二、法治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均受法律约束,所有公民也都受法律的规范。
“国家的一切权力均出自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和履行国家职责,均依照宪法和法律”,这是法治原则的本质表现。
国家根据法治原则,重视司法公正,建立以宪法为基础、法制叙事文化共同发展的以法治为核心的司法制度体系。
三、民族平等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在《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民族平等自由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都有参与国家事务和管理的权利。
中国政府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团结,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维护少数民族正当权益,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四、和平共处原则
我国的宪法规定,国家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一切侵略行为,坚持祖国统一和支持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外交政策;国家在发展与各国友好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保持以及通过多重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在友好磋商的基础上,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意交流和开展合作,形成新时期和平共处原则。
五、社会主义制度原则
我国宪法坚决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全面禁止恢复资本主义和其他任何敌对的非社会主义的制度,确保总体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顺利进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国家积极成为实施社会公平正义及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国际合作的主力军,致力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简述我国宪法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法律,明确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基本原则。
以下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的简述: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保证。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并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要形式实行国家政权。
3.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
4.坚持依法治国: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坚持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5.坚持民族平等和团结: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
6.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国家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
7.坚持一国两制和统一祖国: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推动国家统一进程。
这些基本原则是我国宪法的核心内容,为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这些原则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特点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宪法的四项基本原则
宪法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社会主义道路、民主集中制和依法治国。
具体来说:
1. 人民主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最高的权力,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选举代表或者直接参与事务管理,实现自己的意愿和利益。
2. 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3. 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它保障充分发扬民主、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
在集中一致的基础上,发挥广泛的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管理国家的权利。
4. 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依法治国,遵守宪法法律,弘扬法治精神。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组织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宪法的六大原则是什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六大原则是什么?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党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宪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规定,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奋斗成果的确认,也是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的确认,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一原则则在宪法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宪法通过确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确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人民当家做主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确认广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无一例外地承认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并以此作为重要的宪法原则,我国宪法也同样接受人民主权的思想,并且体现在制度和组织上.但是这个原则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与西方有所不同.社会主义的宪法理论通常不承认"社会契约",不认为主权是全民的"公共意志"的体现,其权力与西方所认为的全体国民公意的"超阶级"的观点有所区别。
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2)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我国宪法表达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保障原则。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2004年,我国宪法还将"国家敬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表达了对人权保障更加重视。
(4)法治原则。
法治就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是对人治的否认。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同时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应获得普遍的服从。
(5)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国家权力统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通过民主形式集中起来,并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宪法的基本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方面:1、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享有者,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不是直接管理国家,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管理国家,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二、基本人权原则《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敬重保障人权。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基本人权写入宪法,构成了我国人权保障的法律基础。
从本质上讲,宪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掌握国家权力来保障和稳固公民权利。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且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
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
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
权利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此基础上一般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其中立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其次,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再次,各级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段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民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侵犯公民权利的专制权力。
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我国的宪法原则是什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制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基本原则的设定规定人们普遍享有的权利,个人有权力参与国家事务的投票权,个人必须依照国家法定原则进行各项事情的发展,个人自己的人权在国家法律上得到明确的保护。
▲我国的宪法原则是什么?我国现行宪法制定的基本原则有: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制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我国宪法第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都是宪法人民主权原则的充分体现。
人民主权原则.是国家权力结构的基础.是国家权力合法性的源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保证。
2、法制原则(社会主义法制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依法治国,必须树立宪法、法律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3、基本人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我国宪法第33条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第二章专章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实现了“人权”与“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内涵上的有机统一.完善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原则规定。
人权保障原则人宪,必将促进国家更加充分、全面地尊重、实现和保障人权.并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4、权力制约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南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一、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党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宪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规定,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奋斗成果的确认,也是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的确认,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1]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一原则则在宪法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宪法通过确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确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人民当家做主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确认广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1] 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无一例外地承认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并以此作为重要的宪法原则,我国宪法也同样接受人民主权的思想,并且体现在制度和组织上.但是这个原则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与西方有所不同.社会主义的宪法理论通常不承认"社会契约",不认为主权是全民的"公共意志"的体现,其权力与西方所认为的全体国民公意的"超阶级"的观点有所区别。
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则: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领导核心,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
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
2.人民民主原则:宪法规定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保障了人民通过各种形式的选举和民主
参与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利。
3.社会主义制度原则: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基本制度,经
济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宪法对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农村
集体经济都给予保护。
10.中国人民军队属于人民的军队:宪法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时强调军队必须属于中国人民。
这些基本原则是中国宪法的核心内容,为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外交政策等提供了基本指导和保障。
同时,这些原则也是中国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人民主权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无一例外地承认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并以此作为重要的宪法原则,我国宪法也同样接受人民主权的思想,并且体现在制度和组织上.但是这个原则在理论和实
践方面都与西方有所不同.社会主义的宪法理论通常不承认"社会契约",不认为主权是全民的"公共意志"的体现,其权力与西方所认为的全体国民公意的"超阶级"的观点有所区别。
2.基本人权原则
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专章规定和列举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了对公民的宪法保护。
2004年,我国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它为我国宪法观念从工具主义向宪政主义转变提供了契机。
3.权力的制约原则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之间实行民主集中制。
”对上述原则有一定的体现。
4.法治原则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修改宪法,在《宪法》第5条中增加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就在宪法上正式确立了法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