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生化分析的前质量保证
- 格式:pdf
- 大小:117.83 KB
- 文档页数:1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指标临床生化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验方法,通过对患者的体液样本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关于患者体内生物化学代谢状态的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而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指标则是评价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标准。
首先,作为临床生化检验的重要指标,精确度是评价分析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精确度是指检验结果与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个方面。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试剂、仪器等因素引起的固定的偏差,而随机误差则是由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波动。
为了提高精确度,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试剂的质量和稳定性,采用准确的仪器和方法,同时加强人员培训,从而减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其次,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灵敏度和特异度也是评价分析质量的重要指标。
灵敏度是指检验方法能够对阳性样本准确地识别出来的能力,特异度是指检验方法能够对阴性样本准确地识别出来的能力。
提高灵敏度可以减少假阴性结果的发生,提高特异度可以减少假阳性结果的发生。
为了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标准,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临床应用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调整,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稳定性也是评价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稳定性是指检验结果在不同存储条件和时间的变化情况。
对于生化指标来说,可能受到温度、光照、PH值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合理的质控体系,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参考范围的确定和标准化也是评价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的重要内容。
参考范围是指正常人群中某一指标的变异范围,通常以百分位数表示。
在临床应用中,参考范围的确定对于判断患者是否健康或是否存在某种疾病非常重要。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检验方法的特性,进行科学、准确的参考范围确定,同时加强标准化管理,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和参考。
临床检验生化分析的前质量保证探析【摘要】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的准备至关重要,从临床医生的申请单,到患者的准备,样本的采集和储存,以及运送到检验科在生化室内部的传递,检测仪器的校正、检测方法的选择和试剂选择,这些过程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因此,探析临床检验生化分析的前质量保证有利于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的质量。
【关键词】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60-02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的准备阶段尤为重要,核心是信息管理、样本准备和检测系统的评价。
是一个与医院多部门的协调合作和检验人员对检测系统的综合评价相关的环节。
从临床医生填写申请单起,包括检验项目的要求,生理学因素的影响,患者的准备,样本的采集、运送,检测仪器的保养和维护,检测方法和试剂的选择。
检验人员在检验分析前需对接受的样本的项目和信息进行细致的核对。
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病区、床号、检测项目和申请医生以及日期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只有每个环节都确保准确,才能获得较为完整的讲演生化分析得前质量保证。
在生化检验分析前,要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根据患者的病情、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控选择相应的检验项目,正确的选择能提高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目前,安全性,具有诊断价值,获得结果所需等待时间即时效性,是医院选择检验项目应当遵循的3条原则。
1 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的选定临床医生对患者的信息了解较为全面,应根据所掌握的医学知识、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满足要求的检验项目。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应将报告周期和诊断周期纳入考虑范围。
2 生理学因素的影响2.1 年龄与性别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新生儿的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比成人高;健康儿童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是健康成年男子的3倍。
女性的肌酐、肌酸激酶在血清中的活性和浓度一般低于男性[1]。
2.2 时间与季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一些人体指标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数值。
比如,血液促甲状腺素在正午时分到达最低值,而在深夜到达峰值;生长激素在人入睡后处于高水平状态,在人清醒时处于低水平状态。
·影像学及诊断检验·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4月第19卷第8期医学检验在疾病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涌现、设备性能的提升和新设备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检验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临床检验医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但是,在检验过程中,受多种外界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仍会出现检验异常,结果错误的情况,对疾病的诊断造成不利影响。
临床上将生化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分为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三个不同部分,其中,检验前的质量管理是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出现检验异常最多的阶段[1]。
为了提高生化标本实验室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做好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本文选择2021年1~3月间来我院接受生化标本临床检验的362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检测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异常发生情况,并对造成检验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制定针对性检验前质量控制办法。
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1~3月间来我院接受生化标本临床检验的362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受检者199例,女性受检者163例,受检者的年龄18~64(41.1±6.3)岁。
纳入指标:自愿参与生活指标临床检验,并能配合配合研究人员对相关问题的调查问询;中途无退出的受检者。
排除指标:合并精神障碍或者表达功能障碍的受检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系统功能障碍的受检者;合并多器官器质性病变的受检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采集受检者的静脉血液标本进行检验,以日本东芝生产的120FR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对受检者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水平等进行测定。
其中,肾功能检测指标包括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肝功能检测指标包括血清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脂检测指标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血糖检测指标主要是空腹血糖值(GLU)。
生化检验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医疗行业的各种医疗手段得到很大的突破,人类各项常见和罕见的病症不仅能够开展有效的治疗活动,同时还能做到提前预防,并且可以通过生化检验的方式,开发出应用临床生化检验的方法和技术、对检验结果的数据及其临床价值作出评价、用以帮助疾病的诊断以及采取适宜的治疗、偏重于临床生化实验室的应用、促进临床生物化学诊断试剂的发展。
但是在生化检验以前,多数过程需要在实验室外开展,任何一个实验室以外的环节假若处理不当,都会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标本的采集、处理、运输等,所以需要相关检验人员,对生化检验前的各项工作给予足够重视。
一、标本的采集前患者的准确工作为了使化验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在进行开展血样采集工作时,必须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采集工作。
如告知患者在采集前需要保证休息状态良好,尽可能减少体力劳动,防止ALD、CK等酶的升高。
同时还要通知患者采样前必须保持空腹,22:00以后不可食用任何食物,并且采样前一天不能喝酒和服药。
此外针对血糖较高,或者前列腺等患者,需要按时服用对应的降糖药或者是利尿药的情况,生化检验人员应当提前告知在检验前,不得服用相关药品,从而增加生化检验的难度,导致医师无法根据准确的检验报告,判断出患者的身体状况,就无法确定病症的引发和影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二、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保存首先是样品的采集,在采集血液样品时,最容易诱发实验室出现误差数据的抽血不当或者是实验室为了加快化验速率急于进行血清的分离,导致出现体外溶血的情况,尽管空白实验能够有效消除溶血、胆红素、脂血等对实验的干扰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做到完全消除。
而不正确的采血,主要体现在从正在输液患者的输液侧进行采血,甚至是直接从患者的输液针管当中取血,此种做法是绝对不行的。
其次是样品的处理,采血完成后血液当中的红细胞某些物质会进入到血清当中,假若不及时分离血清,血液在离开人体后其中的各种酶会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从而直接影响化验结果出现偏差。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保证【摘要】随着人类医学的进步,临床上许多病情的诊断越来越需要实验室检查,这就需要一个好的检验质量体系。
近年来大型仪器的普及和室内质控体系的健全,方法学的改进,大大提高了检验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而测定结果准确性往往来自于分析前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所以对之引起重视。
【关键词】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后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65-011 临床资料2013年1—5月对临床10000例标本随机进行调查表明如下:溶血的有38例,脂血的有432例,一边输液一边采血的有187例,口服用药后采血的有164例,临床医师申请检验报告单不规范的有120例,留取采血标本时间放置过长的有20例,临床医师和病员投诉的有2例,血清未完全成功分离而阻塞有4例,这些因素大大的影响检验质量。
1.1 一般资料分析前质量控制它包括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等主要因素,据国外文献统计,临床检验中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误差的5%-8%。
1.1.1 患者的准备:1.1.2 原则上患者应在平静、休息状态下采集标本,有研究比较过,立位采血与卧位采血中17个项目检验结果,发现其中12个项目立位高于卧位,以tp、alb、alt、alp增高为明显。
1.1.3 患者的饮食:进食后一定时间内可使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有人研究指出,一顿标准餐后,可使血中tg增高50%,血糖增高15%,进食高蛋白时,可引起血中尿素氮、尿酸增高,饮酒后可使尿酸、乳酸等增加,因此除特殊急诊项目外,一律早晨空腹采血。
1.2 标本的采集:不规范的标本采集是导致检验结果误差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它能使标本溶血和凝血。
1.2.1 标本溶血:主要原因是采集的量不足,管内剩余真空的存在造成红细胞破裂,或摇匀抗凝剂时,摇匀方式错误或幅度太大使红细胞破裂造成溶血。
溶血对检验项目有很大的影响使结果偏高。
22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指标临床生化检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学检验,在诊断、治疗以及疾病预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遵守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指标。
本文将介绍22项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指标,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和一致性。
1. 样本采集质量良好的样本采集是临床生化检验的前提条件之一。
样本的采集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以避免采集过程中的污染或样本失真。
同时,采集的样本应具备一定的数量和质量,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试剂和仪器质量试剂和仪器的质量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试剂必须符合标准要求,并且要在指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检验方法准确性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是保证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不同的检验项目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因此,应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要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并进行常规的质量控制。
4. 检验结果解释准确解释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应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准确解读检验结果,并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还要及时向患者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指导。
5. 校对和评估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校对和评估是确保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定期的校对和评估,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也是质量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务人员应遵守相关的隐私和数据保护规定,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同时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存储和传输。
7. 质量控制临床生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比性的关键。
医院应建立适当的质量控制体系,对试剂、仪器和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质量控制和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以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8. 教育和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培训也是临床生化检验质量保证的关键。
汇报人:日期:•样品采集与处理•仪器设备与试剂•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目录•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管理•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样品采集与处理•空腹采集:生化检验一般要求受检者空腹采集样品,以避免饮食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规范采集流程:采集样品时,应按照规定的采集流程进行,如消毒、采血等步骤。
- 采集部位选择:采集血液样品时,应选择肘静脉等部位进行采集,避免选择有炎症或损伤的部位。
•及时处理:采集的样品应尽快进行处理,以避免样品变质或污染。
- 专业处理:处理样品时应采用专业的方法和技术,以确保样品的质量和完整性。
- 标识与记录:处理样品时应进行标识和记录,以便于后续的追踪和管理。
样品储存与运输•储存条件:样品应存放在适当的容器中,并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储存,以避免样品变质或污染。
- 运输方式:运输样品时应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以确保样品的质量和完整性。
- 记录与追踪:运输过程中应对样品进行记录和追踪,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设备与试剂仪器校准在每次实验前,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维护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根据实验室的需求,选择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设备,同时要考虑到仪器的稳定性、重复性以及可靠性。
仪器设备选择与仪器设备相匹配、质量可靠的试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选择高质量的试剂试剂储存试剂更换根据试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确保试剂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定期更换试剂,避免因试剂过期或失效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030201试剂选择与使用根据仪器设备的规定,定期进行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定期校准校准证明是证明仪器设备准确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依据,应妥善保管。
校准证明记录仪器的维修情况及维修后的使用情况,以便追踪和管理。
维修记录仪器校准与维护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应选择与患者样本相似基质、处于正常参考范围上限的冻干质控血清或干粉质控品。
浅谈生化检验检测前后质量控制生化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个质量控制体系的基础,也是全面质量控制的难点,如果做得不到位,整个质量控制工作就无法做好。
将导致检验结果不能有效运用于临床。
【关健词】生化检验质量控制1 首先做好分析系统的选择(1)仪器的选择自动化程高、方法学先进、测试速度、及试剂位及样本装载与医院规模相适应。
cv%<5%、偏差系数<5%。
(2)试剂的选择目前我们使用的试剂都是成品试剂,要有良好的朔源性、有相应的校准品、高、中、低值质控品并制定规范操作程序(sop文件)。
(3)自动化分析仪的维护和保养严格按保养菜单的要求指定专人进行保养维护并痕迹记录。
要求设备供应商定期进行巡检。
建立设备使用(sop文件)。
2 检测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1)标本留取注意事项制定标本采集运输守则;标本采集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留取标本的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好唯一标识。
收取标本时严格按制度执行。
(2)采血部位和体位一般选择肘静脉,必要时可从股静脉或颈静脉采血。
采血时以坐姿或卧姿为宜,应注意止血带不宜过紧,时间不能超过1min,防止局部发生淤血及溶血影响检验结果。
采完血立即拔出针头,沿试管壁缓慢将血液注入试管内及时送检。
(3)标本送检后的质量控制检验人员要认真核查申请单所要求填写项目是否否填写完整。
化验单存根号应粘贴在标本上。
血清分离后溶血、乳糜血等情况以及急诊应在化验单上注明。
3 标本采集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杜绝在输液的同侧采血、空腹采血、空腹时间一般在12~16h。
(2)送检时间:采样后须立即送检的常规项目:①血氨、血沉、血气分析、酸性磷酸酶、乳酸等。
②采样后0.5h内送检的常规项目:血糖、电解质、凝血试验等。
③采样后1~2h内送检的常规项目:各种蛋白质类、脂类、酶类、等。
(3)采集部位与体位:一般从肘靜脉采血,必要时也可以从颈静脉或股静脉采血,生化检验标本采集以坐姿或卧位为宜如:醛固酮类测定要求采集立位和卧位各一管要特变注明。
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76-01【摘要】: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临床生化检验是诊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临床诊疗十分重要,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化检验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重要过程,对这三个过程进行全面的、完善的质量监管,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有效。
加强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可以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检验结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分析近年来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也随之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更多的高科技使用于临床生化检验。
生化检验是现代医学诊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疗临床疾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质量,才能使临床治疗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全程强化质量控制,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质量控制的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1 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1.1 健全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制度是保证质量监控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实验室操作规程手册;其次对实验仪器建立完整的使用、校对及保养制度;再次必须制定实验室安全、岗位责任以及质控记录等相关管理制度;另外还应建立检测试剂的配制标准化及定期更换制度。
与临床生化检验相关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应在我们长期工作过程中不断补充,不断完善,不断健全。
1.2 高素质的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必须明确检验质控的重要性,能够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并可独立操作各项检验项目检验人员要具备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检验的过程中准确无误的做好每一步检验步骤、准确的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检验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及时纠正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无误。
安排检验人员定期学习新的检验技术及相关内容,定期培训考核,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检验人员。
检验人员的能力是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水平高低的关键所在。
管理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96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科学合理申请检验项目,临床医师检验要求和患者病情的正确准备,正确采集、运送和储存样本等基本环节。
只有分析前各个环节符合要求,才能保证较高的质量控制,这是获得较为准确有效检验结果的重要保证。
因此,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讲解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
1 正确选定检验项目选择检验项目应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等基本原则。
临床医生必须全面了解患者信息和实际情况,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选择的检验项目必须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为提供全面信息并简化检验项目申请的步骤,要科学合理地对检验项目进行组合。
同时,应考虑病情严重者的检验周期、报告周期和诊断周期。
2 患者病情的正确准备2.1 年龄与性别如新生儿与成年人血清非结合胆红素的正常值不同,男女性别的血清尿素氮、尿酸、肌酐、A LT、A S T、肌酸激酶等正常值范围不同。
2.2 饮食因素生和活习惯几乎进行所有生化检验前均应禁食,以血清为检验标本时一般应空腹12 h,进行血脂检测前应禁食油腻、肉类等食物3 d。
因为进食使某些指标检测值偏高,如:血糖、甘油三酯、尿素氮、尿酸、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等。
但是,应注意禁食时间不宜过长,禁食过久可能有低血糖症状出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采用患者晚餐后禁食,次日清晨9点前采血的方法较为现实。
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影响生化检验结果。
如吸烟能使血清H D L-C 检测值降低,且下降幅度与吸烟量成正比例关系。
饮酒尤其是持续饮酒或酗酒时,血清肝酶的活性会增加。
2.3 运动和心理变化运动和心理变化能影响血液成分的相对含量。
这要求采集标本前,患者应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心理变化,保持心态平衡,采血时坐卧姿势应准确。
2.4 药物临床生化检查前,应用某些药物后,在机体内代谢会影响自身的生理生化功能。
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质量保证医学检验分析前阶段:从临床医生申请单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要求,生理学影响的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运送到检验科生化内部的传递,生化分析仪的保养与维护,检验分析过程开始到结束,在生化分析中,分析前误差占有一定比例,因此分析前质量保证,对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
分析前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监控2正确选(用检验项目是保证检验结果有效性的关键,目前医院开展检验项目众多,检验项目的选择应遵循一下原则:安全性2、具有诊断价值3、获得结果所需等待时间即时效性生理学因素的影响年龄性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由于新生儿肝酶缺乏不能将胆红素有效地(转化为葡萄糖醛酸胆红素,故新生儿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比成人高,健康儿童由于骨质生长与发育导致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活动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是健康成年男子的3陪,性别的差异表现在多种生化指标上,由于男性有强壮的肌肉,故男性的肌肉肝肌酸肌酶在血清中活性或浓度一般说高于女性,时间季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某些检验指标在一天内有波动,最典型例子是质量醇的分泌血清皮质醇在早晨6:00左右达最高峰值,在政务时分为最低值,生长激素在人清醒的水平低,在人睡后水平维生素D水平升高,在冬天结果血清散酰甘油水平最低,月经及妊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雌二醇,FSH.LH,孕激素,绒毛膜生长乳激素水平升高,生化习惯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持续饮酒,通过酶诱导作用,血清肝酶如RCT等活性增加,吸烟能血清HDL-L 水平降低,将低程度与每日吸烟数量有关,饮食对检验结果影响,多数实验尤其血液生化测定,采血前应禁食12个小时,如测血脂应采血前3天内禁食油腻肉食物,饮酒否则血脂等结果会升高或因脂肪食物被吸收形成脂血造成光学干扰,影响检测结果。
体力活动结果影响,运动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必须嘱咐患者安静状态正常状态下采集标本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药物一般通过直接参与检测反应颜色干扰等影响检测结果如维生素C可影响基于氧化还原原理试验的准确性,标本的正确采集与传送标本采集必须保证质量为前提,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注意采血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防止标本溶血,如溶血可使血清钾增高等,并影响其他值检测的准确性,严禁在滴液处抽血标本,许多检测项目对标本离体后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温度,光照,时间,等因此采集标本后按常规定时间立即送到实验室,要保证标本的在传递过程中安全性特别是对有高生物,危险标本应严禁包装,防止传染他人标本的确认及时储存,生化室收到标本后及时退回并说明原因,处理的过程应有记录,对于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实验要求,将其暑于合适温度环境下保存,对于检测的超危值应及时与临床主管医师联系报告,并登记在案。
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⒈引言在医学诊断中,生化检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临床医生所需的生物体内化学信息,从而帮助确定诊断并指导治疗方案。
为了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⒉质量控制的概述⑴目的质量控制旨在监测和评估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连续性,并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⑵质量控制指标●准确性:测试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精密度:同一样本重复测定结果的变异程度●稳定性:同样样本在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的测定结果比较●线性:检测方法对不同浓度样本的测定结果是否呈线性关系●敏感性:检测方法对低浓度样本的检测能力●特异性:检测方法对目标分析物的特异性识别和测定能力●选择性:分析方法对样本中其他干扰物质的选择性识别和测定能力⑶质量控制策略●内部质量控制:包括每日运行质控品、质控样本的选择和使用,以及质控品的限值设定和结果分析。
●外部质量控制:通过参加评价计划,与其他实验室结果进行比对和交流,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
⒊内部质量控制⑴质控样本的选择●代表性:质控样本应尽可能与临床样本相似,包括不同浓度范围的样本。
●稳定性:质控样本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好,可以长期使用。
●可追溯性:质控样本的制备和测定应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有可追溯性。
⑵质控品的限值设定●数量限值: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和方法的特性,设定合理的质控结果范围,通常取决于临床的要求和专业指南。
●质量限值:根据质控品制造厂家提供的参考范围,设定质控结果的接受范围。
⑶质控品的使用与分析●定期测试:在每次检测开始前,运行质控样本,评估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质控图的绘制:记录质控样本的测定结果,并绘制质控图,用于监测和评估系统的质量。
●质控结果的分析:根据质控图的走势和规律,判断系统是否正常,并根据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⒋外部质量控制⑴参加评价计划实验室应定期参加相关的外部评价计划,如国家或地区提供的质量控制项目,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和交流。
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综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2022年1月—2022年1月我院360份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将标本按照检验生化分析前控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0份。
对照组(2022年1月—2022年6月)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采用常规方法控制,试验组(2022年6月—2022年1月)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采用综合质量控制,比较2组控制效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采用综合质量控制后未执行三查七对、标本送验不及时、动脉血误抽为静脉血以及标本留取不正确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
05)。
结论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采用综合质量控制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检验精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标本;三查七对;凝血四项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涉及内容较多,如:科学合理申请检验项目,临床医师的要求和患者病情的正确准备,样本运送、储存等。
临床检验质量主要分为前、中、后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数据显示:生化检验分析结果中60%以上问题发生在标本中,少部分由于操作不当等引起。
因此,探讨临床上研究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1]。
近年来,综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
为了探讨综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2022年1月—2022年1月我院360份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2022年1月—2022年1月我院360份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将标本按照检验生化分析前控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0份。
采集标本患者中男230例,女130例,年龄13岁,78岁,平均年龄(58。
3±2、4)岁。
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知情同意,且自愿签属知情同意书。
患者的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