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阶段小结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阶段研究小结(一)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活动存在个体差异。在中国统一实行班级授课制且很难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情况下,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在教学中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水平质量,结果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不知如何入口。课后作业也难以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只照顾了部分学生,导致另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分层现象促使我们努力探索一种能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式。所以我们决定开展“分层递进教学”实验研究。

二、理论依据

1.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就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基础、心理等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不同的课内课后作业,设置不同的检测、评价,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在这里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学的深度、进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二是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都得到充分发展。

2.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教学按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中学生水平的突出特点是:认知、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的层次性明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要强调以学生各自的基础为起点,逐步提高。

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2007年10月

课题阶段研究小结(二)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情况

分层教学在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对它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班级授课不易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弊病,它是对教学组织形式的一次重要变革。

对分层教学的研究最早始于西方,现在研究最多的也是西方,特别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据能查到的可靠资料,比较多的是关于英、美两国的分层教学情况。

(1)早期萌芽阶段

在这个阶段,分层教学初显痕迹。在19世纪中期,美国的学校教育开始与

地方教育制度接合,出现了分年级的学校。为了使学生更便于管理,学校通过年龄限制,将婴幼儿和青年人从班级中分离了出去。当时的课程主要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书和学习资料。从1850年开始,根据年龄来分级已很盛行。到1870年,以年龄来分年级的学校已成为学校组织的主导模式,而这也使得分层教学初显痕迹,将课程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很自然地出现了。

(2)分层教学的创始阶段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推广,各阶层(包

括劳动人民)的子女基本上都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由于各阶层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具的学习条件千差万别,因此学生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

这种现象引起了美国和英国教育家们的重视:在美国,教育家们开始对按年龄编班这种形式进行了思考。在英国,以往推行的维多利亚标准系统也显现出很多问题,在这种系统中,教师将重心放在中间水平的学生身上,而最聪明的和最弱的学生被忽视了。

针对这种现象,当时的资产阶级教育派认为,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不能适应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主张对之进行改造,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按智力、能力和学习成绩分组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在美国可追溯到1867年在圣路易斯发起的《哈里斯计划》,该计划提出要促进小学里聪明的学生快速完成小学作业。但这个计划只是以后实行分层的第一步。到19世纪末20世纪的《圣巴巴拉制》时,每个年级都被分为A、B、C三层,每一层在每门学科中所学的基础知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A层学的内容要比B层更深一些,B层又比C层更难些。英国在1926年的《哈多报告》中提出中学要按照有才能的、一般的和落后的三种水平进行分层。在1931年的《小学报告》里还建议学校设立三种层次:为最聪明的学生准备的A层、为一般学生准备的B层以及为发展迟缓学生准备的一小部分的C层。后来,教育家通称之为分组(层)教学。

(3)钟摆式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分层教学经历了大量展开、陷入低谷、流行三个发展阶段。

①大量展开阶段:自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将班级进行分层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从1916年开始,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大量地展开。

②陷入低谷阶段:分层教学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开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认为它是一种不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陷入了低谷。

③流行阶段: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得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产生了要加速培养“尖端人才”的紧迫感,从而恢复了对分层教学的重视,并展开了再实验、再研究、现评价,形成了对分层教学新的研究高潮。经过再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儿童之间的智力和能力客观上确实存在着差异,对儿童施以千篇一律的教育是不符合他们实际的,而按能力分组进行教学,可以因材施教,它是发掘人才的良好途径。此后分层教学在各国又重新开始流行起来。

到60年代中期,据调查发现,英国的小学里96%的教师都在分层后的班级里教书。但当时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仍是呈现出两大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持赞成的态度,另一种是持反对的态度。反对的观点在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早期,随着人们对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的特别关注而越加突出。到了90年代,由于政府方面对精英人才和学术成就的重视,大部分学校又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当中。实际上在英国,分层教学开展得非常普遍。在美国全国教育统计中心1993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86%的公立中学仍在实行分层教学,只不过在方法上有所调整。

从笔者查找到的文献资料来分析,分层教学发展到现在,人们对它的研究早已突破了是否应该分层、分层是好是坏这些表面问题,而拓展到应如何分层,怎样分层才能更公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