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ord完整版)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word完整版)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word完整版)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word完整版)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一、课题界定

本课题中农村初中指的是学校的大部分生源来自乡镇。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而是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次教学,“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学生可以根据知识水平结构在某单元前作出新的选择。

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是指在初中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和总结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服务。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1、班级授课制下,如何解决不同学生间差异性教学;

2、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

3、如何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

三、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

a)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

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欠缺,而是由于没有适当

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组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部分

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

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掌握知识必须的学习时间、给予

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为不同层

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b)“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如果学习的知

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原有的认知结构会失去平衡,

形成认识冲突,在冲突的解决中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在分层设置时,首

先致力于摸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了解学生目前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水

平,然后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创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

发展学的智力不能低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区,也不能高于学生的潜在水平

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

展。

c)“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走向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体系中,

怎样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别对待,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既达到教学

的基本要求,又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并获得进一

步的发展。在课题研究中,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都是分层准备

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内容)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此方法去了解学生的目前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对研究对象进行分层。

(2)文献研究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

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根据平常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使分层次教学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

学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课题研究的内容

2009学年,我担任初二两个数学基础一样的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一班我用传统教学法,在二班我用分层教学法,以便探究分层教学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我主要谈谈我在二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1、研究学情,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层

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在教学中老师才能有得放矢。因此每接一个班级,我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从各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课堂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将学生分成成绩优秀层(A层)、成绩中等层(B层)和学困层(C 层),并激励学生制定自己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类别

分层

显然,这种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对于那些进步较大、积极向上的同学鼓励他们向高一层次迈进。

2、备课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分清学生层次后,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目标的制定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能够刺激学生的成功欲望。

如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七章“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教学目标定为:

3、授课分层,落实分层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具体过程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为了鼓励C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我在提问的设计上做了处理。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在课堂练习设计上也进行针对性的分层设计。

如:初二第一学期第十七章“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中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练习。

这样课堂中每位学生都能学得有所收获,学得有兴趣,学得有信心。而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重启发他们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指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4、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巩固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呈阶梯型。

例如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1)2x + 4 = 8 (2)2(x-2) +10 = 16

(3)1—

61

3-

x

=

31

2+

x

(4)5—

3.02.0

3.0-

x

=

02

.06.0

01

.0-

x 课外作业也应分层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如在学习“勾股定理”后设计的作业:

(1)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3、4,求第三边长。

(3)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为坐标原点,A点坐标为(0、3),

B点坐标为(5、0),求△A0B斜边上的高。

要求:A、B层次学生完成全部题目;C层次学生完成(1)、(2)、(3)题;D层次学生完成(1)、(2)题。

五、分层评价

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评估测试分层也是分层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教学效果:从学情检查数学成绩看,使用分层教学法比使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要好。差生减少,优生增多。

原因:在班级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主要照顾全面,往往没有强调个别,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至少是一个层面上的部分学生,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果。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学生需要的是鼓励、支持、理解,而不是责骂、埋怨甚至是侮辱。评价不只是放假前填写一纸评语,平时教学的微笑、赞扬、鼓励的动作都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对于C层次的学生,评价应该是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已取得的学习成绩;对于A、B层次的学生,正确地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识自已存在的不足。

随堂小测验是检验一个学生一段时间学习情况的最有效的手段。而测验中,

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分基础题和选做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基础题要求全做,而20分的选做题则是金牌层和银牌层的学生完成,对于金牌层的学生专设附加题一道10分,对于各个层次若在完成本层次的基础上也完成了部分高一层次题,则该部分得分加倍。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有了上进心和奋斗目标。

一般分层评估测试卷都由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组成。具体又分两种:一种是第一部分必做题(基本题)占60% ,由A、B、C各类学生都做。另一种是第一部分必做题(基础题)满分80分,全体学生都做,第二部分由同一知识点选编难度不同的题,组成题组题和一些综合性或灵活性较强的试题组成。安排顺序仍由易到难。各类学生可根据各自的能力水平,从中任选。分值以难易度不同而不同,满分为60分。

五、分层次教学结果

(一)、分层教学的成效

数学分层次教学是指在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它是“因材施教”这一重要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是符合新课改理念。(1)实施分层次教学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使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层教学的实施,恰好为教师的研究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如何调动学生的

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引入某节课,如何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如何安排教学内容等诸多问题,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以研究的,以便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实施分层次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吃不饱”、“吃不了”的问题。将学生数学能力素养在同一层次的学生统一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确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使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做,避免了在班级授课制下学生学习任务完成后无所事事。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信息素养都得到提升。

(二)、分层次教学的几个注意点

(1)学生层次的确定

在确定学生层次时一定要慎重,要在课堂教学时关注学生的情绪,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找学生谈话,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如果处理不当的话,有可能导致某些学生的反感,最终,他们可能会放弃数学这门课程。

(2)课堂教学的研究

课堂教学的研究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任务的设计及教学方法的使用等。由于对学生缺乏准确了解,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有时会出现内容深浅程度不能适应各层学生。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难易程度的掌握及教学方法使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

分层教学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凡是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方面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考虑。教案的编写可能要化费的精力是普通的数倍。这必然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压力。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付出更多的努力来适应分层教学的需要。

六、分层次教学反思

(一)、是“长善”还是“救失”

目前,有关分层教学的目标,认识上以乎存在着两种分歧,即“长善”与“救失”。所谓“长善”,就是针对分层教学实际中,某些个性特点较突出的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学生良好个性优势的充分发挥。所谓“救失”,即指针对分层教学中一些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滞后的状况,而采取的教育措施要注怠使这些学生能有效地学习,体验成功的愉悦。

于是,在分层教学实践中存在右似乎与上述两种认识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即“英才”目标和“补差”目标。这可从有些地方所倡导的“加速型分层教学”实践模式和“矫正型分层教学”实践模式上窥豹一斑。所谓“加速型分层教学”,即以加快班级中“优等生”的学习速度和加深其学业难度,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

种“英才”为目标,在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教师都特别关注“优等生”的发展。所谓“矫正型分层教学”,则是指以减缓班级中“弱生”的学习速度和减轻其学业难度为目标的。事实上,以上两种“分层教学”实践行为,是对分层教学目标的一种误解。这种误解实际上足把立足于“发扬学生个性中的优点”等同于只管进行加速其学习速度、增加其学业难度的“促优”教学。

可见,澄清这种分层教学目标认识上的误解极为重要。分层教学提倡“长善”或“救失”,其实质是一致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是针对的问题不同、出发点不同,因而着眼点不同而已。立足于“长善”的分层教学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学生个性的长短处,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个性的长短与学生能力的强弱是相一致的。因此,从个体发展、职业定位的角度来看,无疑应立足于发扬其个性优势。

(二)、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选择

从理论上说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落实因材施教的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对于“层”的确定却存在一些问题,大都是根据学生考试成绩或某几门主要学科的成绩由教师确定,甚至学习小组的搭配也是由教师确定,且不说这样操作是否准确和科学,就学生来说,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这种结果,学生不能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教育,也很难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有的甚至难以接受教师的安排,在心理上造成伤害。

(三)、是缩小了差距还是抑制了发展

不论是采取何种形式的分层教学,在其总结的实验成绩上都少不了这样一条:提高了弱生的学习成绩,缩小了与优秀生的差距。所采取的措施往往是所谓的“低起点、小步子、密台阶、快反馈。”学生则采取小先生制,合作学习,优秀生帮助中等生,中等生帮助弱生等等,应该说这些措施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如果每门学科、每节课都是采取这种形式,将所有学生都限定在同一学习内容上,即使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也将会限制优秀生的进一步发展或许他们会学得更快一些,或许他们会选择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但是由于这种“齐步走”的教育方式,使他们的自主发展成为泡影。因此,实行分层教学,不应把目标定位于缩小差距上,而应在促进各类学生的发展上,否则,在缩小差距的背后却抑制了优秀生及学生特长的进一步发展。

既然学生之间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不同方面智力优势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目的也不应是试图缩小或扩大这种差距,而是顺应天性,使其在各方面都得到应有发展,具有优势的一面能得到更好地发展,这样,或许不致偏离素质教育的轨道。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应本着为各类学生提供最优质服务的思想出发,给学生提供各种选择的机会,不要把着眼点局限于在一定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应从长远考虑,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当然,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实际要求,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促进各类学生的发展。那种机械的、为了分层而分层、不能促进全部学生特别是在某些领域有特长的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所谓“分层”教学不应继续进行,特别是那些打着课题研究的幌子而行追求升学率之实的所谓分层教学更应禁止。

六、反思实验的进一步深入,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分层次教学难度比较大,要求比较高,对教师的要求已不是简单的"经验型"、"苦干型",而是要既具有较高思想水准和理论基础,业务能力,又能进行教学研究的"科研型"。

(二)教学各环节的分层次,特别是概念教学分层次难度更大, 还有待深入研究。

(三)分层次教学的备课量十分大,光靠一个人努力并非易事。如何进一步集思广益完善分层教学教案,有待实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和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xx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中期报告 立项编号xxxxxxxxxxxx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 学科分类初中数学 主持人xxx 所在单位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时间 2016-12-06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课题组2013年4月在xx县xx镇第一初级中学成立,并着手进行该课题的研究。2016年9月被xx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批准立项,立项编号:xxxxxxx。新课题组于2016年6月成立,参与研究的教师在原有xx县xxxx第一初级中学课题组教师的基础上,xx县实验中学xx丽老师,xx县xx镇第一初级中学xxxxxx老师也加入该课题组。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样的。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课题的涵义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一方面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因此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尽管他们处于同一年龄段受到几乎相同的教育;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其中在数学、英语学科体现尤为明显。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参与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传统教法受大教学班、课时45分钟时间等限制只能照顾中等学生。采用一种教法、一种作业和一种评估测试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不能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大纲》要求既要有层次、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目前分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两种:班内分层、年段某些学科的分层。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分层教学既是教学指导思想又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在实验教学中我主要思路:第一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思想指导教学的全过程;第二将分层教学转化为具体的措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尤其是C组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设立学生分层档案科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设立学生分层档案是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B层为中层学生、C层为低层学生)目的的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跟踪实验过程中的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分层的标准学习成绩为主要分层标准。 2、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的分层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层教学1、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省编义务教材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教科书中的正文、练习题、复习题A组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B组属于较高要求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装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大纲基本要求可以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如在“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基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看着图形正确叙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2)使学生能够直接应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求解一步的计算题。较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解典型的直角三角形的问题;(2)使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一些常用技巧会添加辅助线和用分析法去寻求难题的解法。要求A 类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33059344.html,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作者:平斌 来源:《教育界·中旬》2013年第10期 【摘要】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差异而实施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 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分层教学,尊重个体,分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从分层教学的内涵入手,探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处于小学和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阶段,对于数学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形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随着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和学习任务的增加,将很难再进行培养,可以说,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具有极其的重要。新课程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较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够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提高,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从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基础、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的学生,这也给课堂教学组织提出了挑战。新课改倡导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最优教育,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即要面对学生的各项差异,又要组织好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因材施教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也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它分为显性分层与隐性分层两种。显性分层即“走班制”,这种分层方法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内容上,实现分层设计,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有助于因材施教,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C层次的学生,如果没有及时的心理疏导,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隐性分层就是针对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每个学生都得获得最优发展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显性分层所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上注重因材施教,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要把显性分层与隐性分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促使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能够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的全面性,真正使学生实现分层策略下的最好发展。 二、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当今,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但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重要作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在证明一个定理之前,先得猜想、发现一个命题的内容,在完全作出证明之前,先得不断检验、完善、修改所提出的猜想,还得推测证明的思路。你先得把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然后加以类比,你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的不是论证推理,而是合情推理。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猜想”,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测吧!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在解决问题时的合情推理的特征是不按逻辑程序去思考,但实际上是学生把自己的经验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有机地整合进来的一种跳跃性的表现形式。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既要强调思维的严密性,结果的正确性,也要重视思维的直觉探索性和发现性,即应重视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的涵义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叫做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合情推理就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不完全归纳、类比、猜想、估算、联想、自觉、顿悟、灵感等思维形式。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一一、学生分层。教师必须认真 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主要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 组为差生。分组后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上课辅导,作业批改,信息反馈,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提问分层。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 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三、作业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 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习题、拓展性习题、综合性习题。C层学生紧扣课本,会做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习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四、辅导分层。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 层学

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五、测试分层。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 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六、评价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 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分层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潜能,提高素质,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二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综述 初中数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质是根据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之间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手段。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发表时间:2015-01-13T13:31:57.6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2月总第196期供稿作者:黄琴 [导读] 目前国家提倡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实施,而素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黄琴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黄龙中学341500 摘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思维能力和接受程度,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这样就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进行个性化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目前国家提倡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实施,而素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数学教育更要体现出素质教学的精神,必须以人为本,使学生的潜能能够充分发挥。初中学生各个年级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相同,根据教学实践,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更快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根据我个人教学经验与实践,从中我体会到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打败了传统教学,能让学生们更好地思考理解,更快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以下来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与效果: 一、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和策略。 首先,了解学生情况,进行分层: A层:数学基础好,有敏捷的思维能力。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者数学基础差但思维能力好,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 D层:数学基础差,思维能力弱。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就要制定分层教学的策略。 对于A层学生,要夯实他们的数学基础,增强数学思维能力,除了对课本的学习,还可以补充课外的奥数竞赛题目,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在疑问中可以培养思考与分析能力。 对于B层学生,提高数学基础,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在课堂上提倡大胆发言和提问,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多学、多问,提倡他们一题多解,争取转变为A层学生。 对于C层学生,要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学好课本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再培养对数学的思维能力。提倡他们多学多问多辅导,并且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绩,逐渐向B层学生转化。 对于D层学生,尽量提升他们的数学基础,多付出耐心给他们辅导,上课一定要认真学习课本,多提问,多鼓励,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绩,努力就有收获,他们会向C层甚至B层转化的。 二、做好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处理。 尽管初中数学教学教材系统地阐述初中数学知识,但没有阐述出数学知识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其中探索研究与推导过程也不能更好地阐述出来。所以,我身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教学教材,熟悉教学知识系统,挖掘和总结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再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进行对教学教材的改变和完善。 三、在分层教学中的实践和效果。 我曾在初二年级担任两个数学水平相等的班级的数学老师。为了通过对比试验更好地验证分层教学的优点,我对其中一个班级采取了分层教学方法,另一个班级则继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在进行分层教学的班级做的教学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分层的导学法方法,更各层学生充分掌握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发展能力。A层和B层学生积极探求例题或者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或者独立自主的情况下,得到题目答案,并且激励他们进行一题多解,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C层和D层学生,就要他们掌握好基本知识,并且进行个性化指导。 2.给学生们举感兴趣实例解题和采取多媒体教学,更能加深学生们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感性认识与理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实施分层教学班级的C、D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有一次,我发现他们习惯性把解方程做成列式题,了解了他们没有理解到解方程的同解原理,于是我就用手指数的实例引导他们认识解方程的同解原理。 通过举例讲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C、D层次的学生理解了用同解原理解方程的原理,学好解题方法。 3.对学生的引导由少到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所需的启发。在初二几何中的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分层教学:首先我要求学生们回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的概念,然后我会提出更深一步的问题。我要求A层代表学生解答并写在黑板上,进行验证。再请B层代表学生写下自己关于本问题的求证,让C层和D层学生对他进行提问,我再引导纠正学生的求证。并且让A 层和B层的其他同学想出另外几种求证方法。我会根据所有学生的板书和求证方法进行引导和改正,并且做出评价。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各层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当中,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理解数学知识,也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虽然照顾全面,但是没有强调个别,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在班级学习中体现了个性化和针对性,在某种层面上达到了因材施教,所以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好地达到了教学效果。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胡海燕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胡海燕 发表时间:2012-03-28T16:47:57.653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胡海燕 [导读] 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级中学校胡海燕 〔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 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如果教师不注意分层教育,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或只重视个别层次的学生,都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改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我通过借鉴其他学校分层教学的经验,再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来探讨数学课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 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比如:探究特殊角(30、45、60 度)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时,我要求学困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数值,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中等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优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 又如在“19.1 测量”的探究中,我采用了实验课的形式。对于学困生,要求能够运用一种方法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教师在课前专门介绍了可以供他们选择的几种测量方法;对于中等生,要求能够找出至少两种测量方法,进行准确计算,课前不给予测量方法的提示;对于优等生,要求尽量找出多种测量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课前教师也不给予提示。 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逐渐出现了学困生易学,中等生乐学,优等生好学的良好局面。 3采取分层备课的教学方式 在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 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 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 层学生要求在B 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 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B 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C 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 4运用分层授课适应学生整体水平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如八年级数学例题,分解多项式16(a-b)圆-9(a+b)圆对于A尧B 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掌握,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下列各式淤x圆-9y圆;于16x圆-9y圆;盂16(a-b)圆-9(a+b)圆,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一、二题要求A 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B尧C 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A 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A 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A 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B尧C 层次的学生,尤其是C 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时,设计三个提问:淤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两个角相等”的真假;于说出命题的逆命题;盂判定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问题是对A 层次学生设计的,而第二、三个问题是对B尧C 层次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大胆的猜想和类比,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5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 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 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 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要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学生为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开题报告(韩友斌)

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 开题报告 商洛市山阳县户垣中学韩友斌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 我申报的《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课题,是2013年商洛市“十二五”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经批准立项,编号:sjky20134252,今天开题,我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学生是一座资源宝库,“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内心潜能,让学业成绩成为撬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杠杆,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逐年增多,部分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分化严重,学业评定唯分数论,作业、练习“一刀切”式标准,希望所有学生学业齐步走,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教师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学生望“业”生畏,苦不堪言,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女同学学业测试得分低或者许多题空白。我们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作业、练习分层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建构提供有利巩固、深化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实施《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课题有利于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敢说、敢思考、敢想、敢做、敢写的良好学习习惯,轻松、愉快地提高学业成绩,克服数学学业失败的后遗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创造更高层次受教育的机会。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和总结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转变观念,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能力的发展,能为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服务。 一、工作重点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本阶段主要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常州市中学数学学科教学建议》和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以及一些最新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紧密结合研究课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得失,促进理论的内化和吸收;从理论出发,积极在实际中运用验证。 2.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动向,不断完善和补充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我们课题研究新的内涵,我们不仅要从“研究内容”上来关注学生的发展,更要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来培养各个层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学期,以如何把该课题研究与目前的教科研一体化进行有机地整合为重点,力争使该课题研究更加完善和丰富。 3.保质保量的开好课题研究课。研究课是验证课题理论假设,探索理论在实践中如何具体操作的重要方式,是课题的生命所在。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在充分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集体备课,由课题组教师开好研究课。课后要及时进行评议、研讨,以获得有益的经验和理论上的进步。 4.把本课题研究内容与学校的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让老师们在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细则。 5.积极邀请外校专家来校指导以及和其他兄弟学校进行课堂交流。 6.进行过程化管理。认真做好各种活动的记录,及时收好各种研究资料。期初定好工作计划,期末写好阶段性总结和研究论文。 二、具体工作安排 9月份 1. 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 2. 围绕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一次交流并完善研究计划。 3. 利用教研组这一活动基地开设好研究课。 10月份 1.进一步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使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要求和研究方向。 2.组织课题组成员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整理好各种资料,迎接中期评估。 11月份 1. 对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展开专题探讨,交流经验和困惑。 2.深入课堂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进行行动研究。 12月份 1.集中讨论数学课堂中环境和氛围创设的成功与困惑之处,结合课题研究要求进一步修改。 2.撰写有关研究总结和论文,提出下一步研究的计划。 3.记录研究过程,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 由于课题组老师对课题研究的具体可操作性还处于不断探索中,“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已经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我们边学习边借鉴、边消化边实践,同时也非常希望能得到其他课题组和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努力实践,扎实工作,教科研工作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浅谈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摘要] 分层教学是借助教学平台完成分层教学,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存在的差异程度,利用教学平台等技术,有针对地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又要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各尽其能;“能够使全班所有学生都快速前进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采取区别对待的教学法。 [关键词] 分层教学结论的推导过程成效分析 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仍在进行,但随着经济的改革开放,很多家长为了发展经济外出打工,结果留守的孩子缺乏必要的家长监督,小学生又不能很自觉地学习。因此有一部分的落伍者迈进了初中的校门。这些学生的知识断层较大,有15%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在数学的学习上无法跟上进度。对这部分学生若不采取响应的措施,数学教学很难进行下去。就近几年的七年级新生来看,好、中、差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别明显加大,八年级以后两极分化的现象尤为加重。沿袭“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将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淘汰出正常的教育。这与“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的观念是背道而驰的。《数学义教大纲》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运行》中也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创造一种适合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这就给目前的数学教育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尽快有效地提高各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素质。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又要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各尽其能,学有所得,还要避免优生吃不饱、差生受不了的现象,实行分组区别对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就是借助课堂教学平台完成数学分层教学,即在班级授课的框架内,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程度,利用网络教学技术,有针对地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的学习指导,以每个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按照认知规律和语言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处于学习者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实现中学数学教学目的。 二、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分析 学生学习数学是在他们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逐步地、不断地获取未知知识信息而进行的。如果他们原有的知识不一致,那他们所需输入的难度也将不一样。初中数学教学普遍面临着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水平相差悬殊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受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影响,学生入学前的数学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大相径庭,数学水平客观上存在着悬殊。一些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条件较好,知识基础相对扎实,可以完全适应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而另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数学学习环境相对差一些,即使一些简单的数学用语,他们也听不大明白,不能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传统的统一教学目的、统一的教学方法和统一的教学内容,已再也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制约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统一教学法造成了数学基础较好的尖子学生“吃不饱”,挫伤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求新欲;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从而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这种普遍存在着的自然班

保合镇中学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三阶段计划

保合镇中学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三阶段 计划 文章 来源第三阶段(2010年3月一2010年6月)工 作计划 丰都县保合镇中学数学课题组 我校课题组经过第一、二阶段的研究,已基本将分层教 学理论和方案进行了学习,并进行了备课和上课进行了初步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第三阶段的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本阶段研究工作内容:课题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探讨,分层备课的探讨和实施,课堂分层教学的探讨和实施,分层作业的探讨和实施等。 二、本阶段的研究目标:(1)课题组成员通过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加深对课题的认识,并能在教学中自觉实施.(2)力争通过研究达到对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 分层各方面有一个基本系统的认识和做法。 三、本阶段研究工作周期定为:为2010年3月始,到2010年6月止。 四、本阶段计划使用的研究方法:①调查法:课题组对 我校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促进其学习行为的转变。②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本阶段研究工作的总结,不断深化教师、学生对分层教学的认识,使老师和学生逐步与之相适应。

五、本阶段研究工作计划使用的研究措施: 实施分层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能简单地将学生分班认作是分层教学,应该对此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和安排。特别是要将分层教学中能力的培养始终作为研究的重点,因为只有学生能力的提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能力的提高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因此,我们将在第一、二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认真进行课题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探讨,分层备课的探讨和实施,课堂分层教学的探讨和实施,分层作业的探讨和实施等。 1、认真进行课题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探讨我们将认真组织 参研人员学习分层教学理论和研究方 案,使全体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理论和方案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识。 2、认真进行分层备课的探讨和研究 经过第一、二阶段课题组成员的认真学习和探讨,我们已形成了分层备课(即分层备课教案设计)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法学法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练习与作业的设计等几方面设计出分层教学的教案。本阶段我们将更认真按此进行备课。七年级由陈晓东、舒卫东、孙斌、张有金负责,八年级由彭红忠、周友明、李建国负责,九年级由刘伟、孙克林、杨思荣负责。 3、用第一、二阶段形成的分层教学过程模式(四环节教学)进行教学探讨和研究。 教学过程主要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设计: (1).情境导向,分层定标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12-007-01 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这说明 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 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收获知识。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 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初中数学 是一个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相关解题技巧。并且初中生的判断 力和理解力也在逐步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相应地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的数学成绩也 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若教师不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会导致有些学生不 能有效地吸收知识,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改变这一不利现状,很多教师开始探 索适应目前状况的教学方法,经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分层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有很多,现主要从分层教学的概念出发,引出分层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等几个方面,阐述自身对分层 教学法的几点做法,希望能够有效地推动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教学中的"双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均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调控和反馈来联系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自学,实现教与学的目标。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分 成由低到高的A,B,C三个层次,这一教学模式关键是着眼差异,分层制定目标,制定目标既 要根据原有教材结构,又要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作科学合理的补充和调整,以形成可供学 生自主选择的分级学习目标,使各层次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跳起来摘到果子"的学习目标。 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 生的差异将每个章节教学目标分成A,B,C这样三个层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基础知识的应用, 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数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例如,在解题训练,我提 出了A,B,C三层教学目标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各自的学习目标。在多媒体网络的 支持下,我把三个层次的题目同时展示出来,每层次目标配备三道题左右,让学生先快速浏 览A层基础题,若每题都感觉思路清晰且有十分把握的话,则可立即进入B层,若B层题稍 作思考还是会迎刃而解的话,又可马上进入最高层C层题后静下心来好好思索。如果自己在 哪一层次浏览中感到不熟练或遇到困难,就选择这一层次题目来练习。对A层学生的学习,教 师要具体引导,逐步完成;对B层学生,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C 层学生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施教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 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 对于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在学生内部的分层,也相应的在作业分层,及时检查备;备课分层,有的放矢;测试分层,增强信心;教育分层,尊重学生。作业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完 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而言,课外作业是最好的、即时的课堂学习效果检测;对教 师而言,课外作业是最好的、即时的课堂教学效果反馈。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外作业,可以尽 早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实践中,我们将课外作业的完成质 量看作是对课堂效率最好的检验,故实行分层对待,低层次的学生作业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 础技能为主;高层次的学生除完成低层次学生的作业外,还要增加两道要求较高的附加题; 同时也会根据情况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做一做高层次的题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当代美 国著名心理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 定的学习目标。" 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资源的取舍、教学内容 的处理、教学步骤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 次的学生,教学目标的高低应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同,课堂内容应有不同 的量的要求;针对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不同,在课堂提问、知识讲解、巩固练习上也应有 不同的质的要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单元测试成绩非常重视,考得好,就信心百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方晓、宋国洪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组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理论依据 1、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 2、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数学分层教学的涵义就是把同一班级(年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主要内容是: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模式,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学科教学实验来检验。 1.以本校作为课题实验研究基地,同时选择其中三个年级、部分班级作为参照班级进行对比研究,并定期进行检验。 2.实施实验前,分别对实验班级和参照班各个层次同学的情况进行多方位了解和调查摸底。 3. 实施过程中,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检验方案的实施落实情况。其中采用调查法、对比法、专题讲座、专家检验等手段,由相关备课组组织进行调研。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四、实验的具体操作 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依据教材、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各单元、各课的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并确定各个环节的教学方法和活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分层教学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分层教学 发表时间:2013-10-11T11:10:05.093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7月总第126期供稿作者:张见磊 [导读]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 张见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大村镇中心中学266417 传统数学教学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接受学习,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死记硬背,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辨别知识、理解知识,不会与人合作,体会不到与他人合作的兴趣。现代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再作为绝对的学术专家和课堂权威,不能再用数学理论知识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而应该积极地采用互动合作数学学习模式,把教与学辩证统一地结合在一起,通过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程度的针对性教学,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需求,为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成为一种形式,很难取得实效。如何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科学地划分小组,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 组建学习小组,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将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统筹搭配到一个学习小组,如此方能让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任务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习他人的长处,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其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为了防止枯燥厌学的情绪,我设置了分组探究的方式来让大家相互指导、自主认知。操作中,先让大家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有的同学画平行四边形,有的同学测量边、角、对角线的大小以及位置关系,最后小组合作归纳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使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与探索,完善了认知。 二、采用分层的授课体系和分层的激励体系。 分层授课体系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照顾班级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次地进行活动设计,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进行层次划分,然后根据相应层次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评价方案。这样做,既不让学困生感到“跟不上”,也不让学优生觉得“吃不饱”,同时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都感受到激励。 比如,教学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时,我们可以设置如下三个层次的题目: 基础层次:(x+y)2,(x-y)2,(x+2y)2,(x-2y)2。 能力层次:(2x-7y)2,(2x+7y)2,(4b+3a)2,(3a-4b)2。 提高层次:(-m-2n)2,(-a+b)2,(x+y+z)2,(c-b-a)2。 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 当然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三、合作内容要合适,形式要多样,而且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并做出指导。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那样只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让课堂成为师生表演的地方。例如:有的老师连最简单的基础知识都要拿出来合作,单纯地为了表演合作而去合作,这样反而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课堂效率根本体现不出来。合作学习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 四、建立科学的小组评价机制,多元评价,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家长知识水平不高,不太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多数家长认为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再加上教师的一些不合理的评价,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既不能让优等生因为教师的鼓励而骄傲,也不能让后进生因为教师的批评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进而使学生得到均衡的发展和提高。 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多管齐下,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