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及机理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5.96 KB
- 文档页数:3
煤层气测井评价方法第一章前言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煤层气形成于煤化作用的各个阶段;绝大部分煤层气以吸附态赋存于煤层之中;煤层的生气和储气能力都受煤变质作用程度的控制,这些特性决定了煤层气储层评价的一系列关键参数, 如煤层组分、镜质组反射率、煤层含气量等。
这些参数可用常规测井方法直接或间接获得,而且测井解释快速直观、分辨率高、费用低廉等特点,可弥补取心、试井及煤心分析这些方面的不足。
因此,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煤层气储层地球物理测井评价技术总体上可以分为煤层气储层定性识别技术、煤层气储层参数定量解释技术以及煤层气储层综合评价分析技术。
其中煤层气储层参数定量解释技术是其研究的核心。
目前利用测井方法可以确定的煤层气储层参数包括: a..煤层气储层的含气量(饱和度)、孔隙度(基质孔隙度和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b.煤岩工业分析参数——煤的挥发分、固定碳、灰分、水分和煤阶;c.煤层气的吸附/解吸特性参数;d.煤层厚度、深度、储层压力、温度和产能等。
由于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煤层气勘探程度普遍偏低。
煤岩的组成组分较为复杂,且各组分含量变化较大,被认为是最复杂的岩石,加之其基质孔隙.裂缝的双重孔隙系统,共同导致煤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这给测井解释带来了更大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
我国煤层气资源分布图1.2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尚没有专门针对煤层气储层评价的测井方法和仪器设备,基本还是使用常规油气藏测井技术。
常用的测井方法包括自然伽马、井径、井温、补偿密度、补偿中子、声波时差、深浅侧向以及微球形聚焦电阻率测井等。
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相比,煤层气储层具有明显的测井响应特征,即低密度、低伽马、低俘获截面、高中子、高声波时差、高电阻率等。
其中,体积密度测井是识别煤层的首选测井方法。
对于关键井,还应加测伽马能谱、偶极子声波(或阵列声波)、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等,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煤质、孔渗、地层机械性能分析。
煤层气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及机理分析摘要:煤层气储层是煤层气储存的载体,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煤层气储层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为煤层气储层的识别和评价提供依据。
适当的测井系列可用于有效识别煤层气储层,计算储层的碳含量,灰分和水分,并计算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气体含量。
测井方法是评价煤层气储层的有效手段。
测井是评价煤层气储层的重要技术手段。
通过研究区的常规测井资料和实验数据,分析了测井响应值的分布特征。
结合煤层煤岩组分,探讨了煤层气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研究表明,煤层气储层的测井响应值是正态分布的。
常规对数值显示高声学时间差,高电阻率值,高中子孔隙率和低自然势,低密度,而负面自然异常的特征和严重的扩张。
为研究区后期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前言煤层气储层是储存煤层气的载体,是一种典型的非常规有机储层,具有自生,自储和多孔。
煤层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储层中。
研究煤层气储层的最终目的是探索和开发煤层气资源。
煤层气勘探的方法很多,煤层气测井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手段。
通过对煤层气测井响应图和响应数值分布直方图的统计分析,评价了煤层气储层的响应特征。
根据测井的基本原理,结合煤层气储层的实际地质特征,总结分析了煤层气储层测井响应机理。
一、煤层气测井响应特征1.1煤和岩石的一般测井特征煤层是生产和储存煤层气的地方。
目前,煤层气储层测井技术中常用的测井方法有:电阻率,自然伽马,补偿密度,补偿中子,声学时间差和光电吸收指数[1]。
普通煤和岩石的测井特征如表1所示。
1.2煤层气的测井特征由于煤层裂缝和基质孔隙度小,气体含量低,测井对煤层气的分辨率低,其测井识别方法不像常规气藏那么简单直观。
但是,一般来说,由于气体的密度小于煤的密度,因此气体后的煤层的体积密度值相对减小。
随着氢含量的增加,补偿中子值相对增加;随着气体含量增加,声波传播速度降低,声波时间差相对增大。
我们可以使用这些特征来定性地识别测井曲线上的煤层气。
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_潘和平第一篇: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_潘和平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摘要煤层储集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特征,由煤的基质微孔和割理(裂缝)系统组成,因而传统的评价常规天然气储层的方法不能适合于评价煤层气储层,如何研究煤层气测井评价技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国内外煤层气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综合评述了测井评价煤层气储层领域的新进展,包括测井系列选择、煤层划分和岩性,煤质参数计算、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含气量等煤层气储层参数计算,煤层力学参数和地应力分析、煤层对比、沉积环境分析等等,重点论述了煤质参数、煤层孔隙度、含气量的计算方法理论,并分析了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当前面临的技术问题、难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主题词煤成气煤分析测井参数孔隙度评价煤层不仅是储存甲烷的储层,而且是生成甲烷的源岩。
煤层的储集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特征,即由煤的基质微孔和割理(裂缝)系统组成。
煤层甲烷呈三种状态存在于煤中,即以分子状态吸附在基质微孔的内表面上;以游离气体状态存在于裂缝以及溶于煤层的地层水中。
由于煤层储集特征和甲烷的存储状态,因而传统的评价常规天然气储层的方法不能适合于评价煤〔〕层气储层3。
煤层气测井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前途的一种手段,一旦用煤心数据标定了测井记录数据,就可以使用测井数据估计煤层气储层的特性。
测井解释快速直观、分辨率高、费用低廉等特点,可弥补取心、试井及煤心分析这些方面的不足,使测井技术不仅在勘探开发现场大有用武之地,因此,测井技术是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手段,煤层气测井评价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4。
一、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系列选择煤层气储层(煤层)与围岩在岩性物性上的差别,是煤层气测井响应的物理基础,是选择测井系列的前提。
合理选择测井系列对评价煤层气及其储层至关重要。
目前评价煤层气的常规测井方法包括自然电位、双侧向(或感应)、微电极、补偿密度、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声波全波〔〕列、中子孔隙度以及井径测井等。
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发展综述摘要:煤层气是一种以吸附状态储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与页岩气相比在沉积环境与成藏条件方面有较大差异。
而中国的煤层气与国外不同,其沉积构造环境更为复杂,这也让国内煤层气的开发勘探与煤层气评价更为困难。
本位在参考分析大量文献基础上,对国内外煤层气差异,以及煤层气与页岩气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煤层气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等温吸附、含气量、新“七性”关系分析三种煤层气测井评价方法。
关键词:煤层气;测井评价;测井响应特征;含气量0 中国煤层气特点中国的含煤盆地在中、新生代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三大构造运动,其中燕山运动对煤层气的形成和保存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阶段是中国煤层气的主要生气期, 也是控制煤变质程度的主要阶段。
与美国的煤层气没有经过强烈构造变形不同的是,中国的含煤盆地具有复杂的演化史和变形史,构造样式多样、盆地原型众多、后期改造严重。
成煤后期构造破坏强烈,煤的原生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构造煤发育,严重阻碍了煤层气的解吸,导致中国煤层气开采增产更为困难。
在中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2/ 3以上为低阶煤( 褐煤和长焰煤等) 和高阶煤( 贫煤和无烟煤),而中阶煤( 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仅占煤层气资源量的1/ 3或更少。
无疑高阶煤和低阶煤煤层气开发潜力巨大,中阶煤虽然在我国煤层气资源总量中所占的分量比较低,但其煤层气地质条件好,是我国目前煤层气勘探、开发最活跃的地区。
在国内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中阶煤煤层气可以借鉴美国煤层气开发模式,开发高阶煤煤层气主要依靠自力更生。
中阶煤和高阶煤是目前我国煤层气勘探和开发的主要煤阶[1-3]。
1 煤层气与页岩气地质条件对比页岩气与煤层气一样都属于自生自储式的非常规天然气。
煤层气是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而页岩气是主要以吸附和游离状态赋存于富含有机质页岩及泥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4]。
虽然页岩气与煤层气都是我国现在重点开发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但其在沉积环境、成藏条件和评价因素等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山西煤层气测井解释方法研究一煤层电性响应特征煤层是一种特殊沉积岩,煤层在煤热演化过程中主要产生的副产品是甲烷和少量水,而煤的颗粒细表面积大,每吨煤在0.929×108m2以上,因此煤层具有强吸附能力,所以煤层的甲烷气含量和含氢指数很高。
由于煤层的上述特性,反映在电性曲线上的特征是“三高三低”。
三高是:电阻率高、声波时差大、中子测井值高(图1)。
三低是:自然伽马低、体积密度低、光电有效截面低。
根据多井资料统计,煤层的双侧向电阻率变化一般100—7000Ω·m,变质程度差的煤层电阻率一般30—350Ω·m。
测井曲线反映煤层的声波时差一般370—410μs/m;中子值30%—55%;自然伽马一般20—80API;密度测井值1.28—1.7g/cm3;光电有效截面0.35—1.5b/e之间。
不同类型的煤,在电性上的响应有较大的变化。
表1中列出了几种煤类与测井信息的响应值。
表1 不同煤类骨架测井响应值图1 晋1-1井煤层电性典型曲线图二煤层工业参数解释煤的重要参数有:煤层有效厚度、镜质反射率、含气量、固定碳、水分、灰分、挥发分等,这些参数是研究煤层组分,评价煤层气的地质勘探、工业分析及经济效果的依据。
上述参数一般由钻井取芯后对煤层岩心进行实验测定得出。
1、煤层厚度划分煤层有效厚度根据电性曲线对煤层的响应特征,以自然伽马和密度或声波时差曲线的半幅度进行划分(见图1),起划厚度为0.6m。
2、含气量计算煤层含气量与煤层的厚度、煤的热演化程度、煤层深度、温度和压力等参数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煤的内表面积大,储气能力高,据国外资料统计,煤层比相同体积的常规砂岩多储1~2倍以上的天然气,相当于孔隙度为30%的砂岩含水饱和度为零时的储气能力。
据此应用气体状态方程和煤层密度计算含气量:P1V1=RT1(1)P2V2=RT2 (2)则V1=T1·P2·V2/ P1T2(3)式中:P1——地面压力,0.1MPa;V1——地面气体体积,m3;T1——地面绝对温度,273.15℃+15℃;P2——地下深度压力,MPa;V2——煤孔隙度按30%计算的体积,0.3m3/m3;T2——地下深度的绝对温度,273.15℃+T℃;R——气体常数。
煤成气砂岩储层的测井探测技术煤成气砂岩储层是煤与砂岩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天然气储层。
它具有煤的孔隙结构和砂岩的储存性能,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储层。
针对煤成气砂岩储层的测井探测技术,主要包括测井原理、测井参数、测井方法和测井解释等方面。
测井原理:煤成气砂岩储层的测井探测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测井仪器测量电、声、密度和放射性等物理参数,并通过介质物理性质与储层性质之间的关系,间接获取储层中的孔隙度、孔隙类型、含气量、渗透率、饱和度和岩性等信息。
测井参数:针对煤成气砂岩储层的测井参数主要包括电、声、密度和放射性等物理参数。
其中,电测参数主要包括自然电位、电阻率和自感率等;声测参数主要包括声波传播速度、声波幅度和声音频等;密度测参数主要包括埋深密度和孔隙密度等;放射性测参数主要包括自然伽玛射线和人工伽玛射线等。
测井方法:针对煤成气砂岩储层的测井方法主要包括电测、声测、密度测和放射性测等。
其中,电测方法主要包括浅层自然电位法、深层自然电位法和电阻率测量等;声测方法主要包括测井声波参数、声波透射和声波反射等;密度测方法主要包括测井核密度和测井密度差等;放射性测方法主要包括自然伽玛测井和全谱伽玛测井等。
测井解释:针对煤成气砂岩储层的测井解释主要基于对测井曲线的分析和解读,通过与实际岩心数据对比,确定每个测井响应与储层属性的关系模型,从而提取储层参数。
测井解释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解释、定性解释和定量解释等。
总结起来,针对煤成气砂岩储层的测井探测技术主要包括测井原理、测井参数、测井方法和测井解释。
通过测井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煤成气砂岩储层的储层属性和含气情况,为储层评价、资源评价和开发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随着测井仪器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煤成气砂岩储层的测井探测技术也将不断完善和提高。
煤成气砂岩储层的测井探测技术(二)煤成气砂岩储层是一种常见的非常规气藏,其地质特征和储集特性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针对该类型储层的测井探测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灵活性。
煤层气储层特征分析与开发研究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煤层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新能源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煤层气储层作为煤层气开发的基础,其特征分析和开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层气储层特征分析1. 孔隙结构特征煤层气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决定了煤层气的产出能力和运移性能。
煤层中的孔隙可以分为微孔、介孔和宏孔三类,其中微孔是煤层气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
煤层中的孔隙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层理性,不同层段的孔隙结构特征不同,这是影响不同层段煤层气开发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孔隙连接特征孔隙连接特征是煤层气储层中孔隙之间的连通关系,对于煤层气的产出和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煤层中的孔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网络结构,煤层气的储存和运移受孔隙之间的连接方式影响很大。
当孔隙之间存在弱连通性或断裂带等现象时,煤层气的产出难度会增加。
3. 煤层气成因特征煤层气的形成过程主要与煤炭的生生物成因、气源和生成条件等因素有关。
煤层气储层中气组分的组成与气源的降解程度密切相关,早期生成的气成分主要是甲烷、乙烷等轻烃气,随着煤炭的进一步演化,气组分中重烃气和惰性气体占比逐渐增大,这对于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煤层气储层开发研究1. 气井井下工艺研究煤层气的开发主要是通过气井进行的,因此,气井井下工艺研究是煤层气开发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研究者开展了气井井下流体动力学等相关研究,以优化气井的产出效率和稳定性。
2. 联合开采煤层气的联合开采可以将煤炭和煤层气的开发有效地整合起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联合开采的主要方式有平行开采和交错开采两种。
平行开采是指煤炭和煤层气的共同开采,交错开采则是指煤层气的开采与煤炭的开采交替进行,这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对采煤和煤层气开发的影响也有所缓解。
3. 技术创新随着煤层气开发的深入,已有开发技术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而技术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86一、储层物性参数分析基础物性是评价储层微观特征的基本参数,也是储层损害分析和钻完井、压裂等的重要内容。
实验严格按S Y /T-5336的行业规定测定氮气渗透率、酒精饱和法测定孔隙度。
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岩心孔、渗物性较差,孔隙度平均值为9.90%,渗透率平均值为0.3211×10-3μm 2。
二、储层敏感性评价1.速敏评价实验储层速敏评价方法依据行业标准SY/T5358-2010执行。
由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煤样的速敏程度为中等偏强,1号岩心临界流速为0.8082m/d,2号岩心临界流速为0.3965m/d。
速敏的实质是流体的流速超过占优势的粘土矿物微结构的稳定场,导致粘土矿物及其它煤粉从颗粒表面和裂缝壁面脱落,微粒分散运移并在裂缝宽度狭窄处沉积,最终使煤层渗透率降低。
煤岩储层主要的速敏性矿物是蠕虫状的高岭石,这种粘土矿物在流速增大时很容易发生折断或剥离形成粘土微粒,分散、运移到岩石喉道或裂缝狭窄处发生堵塞,使储层渗透率降低,发生速敏损害。
2.应力敏感评价实验实验评价方法为:(1)选择有效应力实验点σi分别为2MPa、4MPa、6M P a 、8M P a 、10 M P a 、15M P a 和20MPa,依次按所选有效应力实验点数值缓慢增加围压;选择有效应力实验点晋中煤层气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分析游佳春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摘 要】晋中区块是沁水盆地最有利的地区,煤层气发育条件良好,为进一步完善晋中区块煤层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参数,开展了一系列室内实验。
结果表明,晋中煤层气储层属低孔低渗致密储层,速敏程度为中偏强,呈强应力敏感特征,煤岩与去离子水、滑溜水破胶液和活性水的润湿接触角平均为93.73°、78.81°和47.19°。
【关键词】工程地质特征;储层物性;敏感性;润湿性图1 岩心渗透率分布直方图图2 岩心孔隙度分布直方图图3 1号岩心速敏实验曲线图4 2号岩心速敏实验曲线S S <0.300.30≤SS ≤0.700.70<SS ≤1.0>1.0敏感程度弱中等强极强图5 岩心应力敏感实验曲线σi分别为2MPa、4MPa、6MPa、8MPa、10 MPa、15MPa和20MPa,依次按所选有效应力实验点数值缓慢增加围压;(2)增压过程中,每一个压力点实验持续30min后,按规定间隔测量压力、流量、时间及温度,待流动状态趋于稳定后,记录检测数据,计算渗透率;(3)重复步骤1)-2),直到所有有效应力点做完;(4)缓慢减小围压,按1)中的所选取的压力间隔依次减小,卸压过程中,每一个压力点实验持续1h后,待每一压力点流量稳定后测定其渗透率;(5)利用公式(1),计算应力敏感系数Ss,评价应力敏感程度,标准见表1。
煤及煤层气测井方法的响应(1)电阻率测井:在煤田地球物理测井中,电阻率是划分地层岩性剖面必不可少的测井参数。
地层受沉积环境影响,形成的泥岩、砂岩、灰岩、煤等各种岩性,其电性反映差异比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反映规律,配合其他测井参数作为区分不同岩性地层的主要依据。
电阻率方法根据煤层及围岩的电阻率值而定,高值时选用侧向测井,低值时选用感应测井;纯煤的电阻率一般较高,煤中粘土(灰成分)常常引起电阻率读数低,因为粘土经常伴生的结合水增加了导电性。
(2)自然伽马测井:煤田及煤层气测井常用的方法之一。
受沉积环境影响,各种岩性地层在沉积过程中所吸附的放射性元素数量不尽相同,规律性比较强,是划分岩性地层剖面及地层单位的重要测井参数。
纯煤的自然伽马值很低。
粘土矿物的存在引起较高的读数,因为粘土矿物吸附天然放射性元素。
其它灰成分如细砂,通常对煤的自然伽马读数无影响。
(3)密度测井:划分煤层、评价煤质及计算煤层气含量的最佳测井方法。
体积密度测井曲线可确定煤层的埋深及厚度,评价煤质及确定煤层中的夹矸。
煤的体积密度一般为1.25~1.75g/cm3。
当煤层中有煤矸石存在时,煤的体积密度将会增高,煤质变差。
煤的体积密度和围岩的体积密度(>2.3g/cm3)具有明显差别。
由于密度测井仪是带推靠臂的,当井眼扩径时,体积密度曲线的数值受井眼泥浆的影响而减小,因此,用密度曲线判断煤层时要结合井径、自然伽马等曲线。
由于煤基质密度低,所以显示低密度值(高的视孔隙度)。
灰成分如细粒石英能引起密度值增高。
与密度测井相关联的光电效应(Pe)曲线在纯煤中为0.17~0.20,灰成分会导致极度增高(灰成分矿物的光电效应至少是煤的10倍)。
在用密度测井计算煤岩成分及煤层气含量时,其回归公式都是区域性的。
地区、煤阶及地质构造作用不同,其煤质和煤层中气体的含量也不相同。
因此,应分地区回归公式,以减少计算误差(4)中子孔隙度测井。
煤层的中子孔隙度一般为40% ~50%,和围岩的孔隙度具有明显的区别。
2024年煤成气砂岩储层的测井探测技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瓦斯(煤层气)灾害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预防的地质灾害,而且其无效的排放也污染了环境,增加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从另一方面来讲,煤层气则是一种洁净能源,其开发利用可以弥补常规能源的不足[1]。
因而煤层气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备受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现阶段我国对煤层本身所含煤层气较为重视,而对储存在砂岩里的煤成气的研究稍显不足,有事实证明一些地区煤成气砂岩储层亦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因而,其探测方法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煤成气砂岩储层1.1生气岩泥岩:砂岩附近的泥岩中,如果富含分散有机质,如动、植物化石等,在还原—强还原环境湖相沼泽的沉积环境中,可以形成煤成气而成为砂岩储层的气体来源[5]。
煤层:煤层本身是良好的生、储气层,尽管煤基质中微孔隙发育,具有较强的储气能力,但煤层所生成的气体仅有一部分保留在煤层中,相当一部分运移出去。
同时,煤层中煤层气有三中赋存状态:溶解态、吸附态和游离态[1],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比如压力、温度等),也可能从煤层中溢出而成为砂岩储层的煤成气来源。
1.2储集层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的砂岩,砂岩附近煤层、泥岩形成的煤成气可以通过裂隙、孔隙等通道运移到砂岩中,但要形成良好的储气层,必须有良好盖层。
致密的泥岩、粉砂岩是气层的良好盖层。
2测井探测煤成气砂岩储层的基本原理煤田测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核、声、电三种测井系列为主的诸多测井方法,解决了煤田勘探中煤、岩层的定性、定厚问题,同时在孔隙度的解释与利用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对于煤成气砂岩储层来说,含煤成气的条件之一就是砂岩地层本身具有空隙,所以识别煤成气砂岩储层的测井方法主要是与地层孔隙度有关的密度、中子—中子、声波测井。
密度测井:密度测井是利用中等能量的伽马射线通过地层时与介质发生康普顿效应,射线被介质吸收,其康普顿吸收系数μ可式中σe为每个电子的康普顿散射截面,对中等能量的伽马射线,σe可视为常数;Z为介质的原子序数,A为介质的原子量,对于沉积地层而言,Z/A之值约为0.5左右;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6.022×1023/mol);ρb为介质体积密度。
2016年第12期勘探开发煤层气测井响应特征与识别方法张泽任宇飞张鑫迪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00摘要:本文通过梳理煤岩响应特征,再结合实例,归纳总结在实际应用中煤层的测井识别方法。
关键词:煤层气测井响应特征识别方法L o g g in g r e s p o n s e c h a r a c te r is tic s a n d id e n tific a tio n m e th o d s o f c o a lb e d m e th a n eZ h a n g Z e ,R e n Y u f e i,Z h a n g X in d iSchool o f E 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X i’ an Petroleum University X i’ an Shanxi 710000A b s tr a c t : 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analysis o f the characteristics o f coal and rock response,com bined w ith an exam ple , summed up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 f coal seam identification m ethod .K e y w o r d s : coalbed gas;Logging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recognition methods地球物理测井在煤层气勘探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煤 储层是煤层气生成场所也是储集场所。
在实际开采中,既 要考虑煤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还要综合围岩对煤储层产生 的影响。
结合两者综合影响,既能准确的分析煤储层的测 井资料处理,又为选择煤层气综合测井提供了依据。
在研究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中,常用的测井方法有:密度测 井、电阻率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声波时差测井、补偿中 子测井、声成像测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