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26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圆周长的含义,掌握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 经历操作、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培养探究能力及合作意识,提升思维水平。
3 深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感受数学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理解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议、电脑。
学具准备:每四个学生一组:1、圆形实物(荧光圈、圆形胶带、杯盖等)2、直尺一把3、测量绳一条4、研究表格5、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明晰概念1 出示正方形,指一指正方形的周长2 出示圆,你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吗?指一指。
3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
揭示概念:围成圆一周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二、直观感知,激发需求1 激趣师:正方形和圆形,给你一把直尺,你能更容易地测量出谁的周长?生感知圆的周长是曲线,不便用尺直接量。
师:老师就想为难你,用直尺量出圆的周长,敢挑战吗?2 转化小组合作讨论测量圆周长的各种方法后全班交流:(1)量荧光圈的周长明确:可以把接头拔下来,拉直了量。
(2)量杯盖的周长。
不能拉直,怎么办?明确:可以用线绕一绕,在尺上滚一滚。
介绍测量过程的注意点,突出几种量法的共同点——化曲为直。
3 激需出示摩天轮:这么大的摩天轮,用剪、滚、绕的方法合适吗?明确:直接测量圆的周长,有时会遇到困难。
咱们得想想其它的方法了!三、实践操作,探究新知(一)初步感知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讨论后板书:直径、半径。
课件演示,观察验证:三个直径不同的车轮,各向前滚动一周,发现什么?得出:直径越大,圆的周长就越大;直径越小,圆的周长就越小。
(二)判断推理圆的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出示圆和它的直径。
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可能有这样的关系?生自由猜想:2倍、3倍、4倍(、……)小组合作推理验证:1 圆的周长可不可能正好是直径的2倍?2 圆的周长可不可能正好是直径的4倍?(圆出于方)3 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3倍左右)明确:圆的周长应该比直径的2倍多,4倍少,大约3倍左右……(三)深入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1 明确实验要求实验材料:多种实物圆,细绳,直尺,记号笔,计算器……实验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并用计算器算出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 圆的周长-青岛版(五四学制)课程内容此次数学教学内容为圆的周长,是五年级下册数学课的第一单元,共分为两节课进行教学。
在本单元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圆周率 $\\pi$ 的概念,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通过一系列的例题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学目标•掌握圆周率 $\\pi$ 的概念•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能够解答与圆相关的问题教学重点•圆周率的概念•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教学准备教学材料•教师课件•学生用纸笔•白板、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辅助工具:计算器、圆规、直尺、圆本底•练习册教学步骤第一节课:掌握圆周率1. 导入教师将圆的现实图片展示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圆形物体的形态特征,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并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圆周率 $\\pi$ 的概念,并解释$\\pi$ 的数值规律。
3. 探究•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中的圆形,测量圆形的直径和周长,并记录在笔记中。
•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圆的直径除以周长的结果,并与 $\\pi$ 的近似值相比较。
•学生将实物或图片中的圆分为多份,尺寸相同的情况下,每份的周长是否相等,如何说明。
4. 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册进行相关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竞赛,比拼各自在计算 $\\pi$ 的能力。
5. 总结教师对圆周率 $\\pi$ 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并让学生探讨 $\\pi$ 的应用场景。
第二节课: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进行阐述和举例,引导学生进入接下来的学习环节。
2. 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黑板,向学生演示和计算圆的周长。
3. 探究•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圆周率的历史和发展。
•通过多种方式,如彩色粉笔绘制、圆规和圆本底的使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4. 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册进行相关练习。
《圆的周长》导学案
学习内容:课本7-8页第一单元信息窗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合作交流计算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2.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通过学生的合作操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精确操作能力,培养学
生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公式
1、填空
1.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的数我们把它叫做,用字母表示。
他是一个。
实际应用中只取他的近似值,即。
2.根据()/( )=圆周率。
可以得出圆的周长=,用字母表示:或
二、列式计算
1.一个圆的直径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公式:____________
列式计算:____________
2.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公式:____________
列式计算:____________
3.
圆的半径(r)圆的直径(d)圆的周长(c)2
9
18.84
4.记忆:
π=3.142π=6.283π=9.424π=12.565π=15.7 6π=18.847π=21.988π=25.129π=28.2610π=31.4。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圆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圆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个章节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认识圆。
我们会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了解圆的特征,学习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圆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并掌握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圆的特征,掌握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将圆的概念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碗、轮胎等,还有一些圆形的模型,如圆规、圆盘等。
学生们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体,如窗户、桌子等,引导他们发现圆的特征。
2. 讲解:我会用圆规和圆盘演示圆的画法,讲解圆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圆的概念。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自行车轮胎的周长,让学生们应用圆的知识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特征:1. 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2. 圆的周长=2πr3. 圆的直径=2r七、作业设计1. 计算练习:计算下列圆的周长和直径。
(1) 半径为5厘米的圆(2) 直径为14厘米的圆2. 应用练习:计算自行车轮胎的周长,假设轮胎的直径为65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圆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方法。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是会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圆形物体,尝试计算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圆的周长-青岛版(五四学制)教学目标1.知道圆的周长是由半径决定的,并能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2.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面积的关系。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体验圆周率的相关概念。
2.掌握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和公式。
3.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面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1.圆周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能根据给定半径计算出圆的周长。
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出示一个球、一个花瓶、一个圆环,请给它们量长、宽、高,并计算它们的体积。
•学生会给出相应的答案,说明学生已经掌握长、宽、高和球体积、花瓶体积、圆环的概念。
活动1:简单实验1.老师发给学生一张卡片,请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和班级写在上面。
2.老师发给每位学生一个半径为1厘米的圆形片,并要求学生估计圆形片的周长,然后把自己估计的数写在卡片上,并把这个圆形片分成若干部分,将其缝在卡片上。
3.老师将学生手中的卡片收集上来,并要求学生围成一个圆形,然后用一根展开的细绳绕住这个圆形,把绳加起来。
4.学生将绕住一个圆的绳子拿到老师跟前,并要求老师检查圆周长的计算是否正确。
活动2:计算圆的周长1.老师出示一个半径为1厘米的圆形片,并要求学生使用尺子测量它的半径。
2.老师出示公式 $c = 2\\pi r$,并解释公式中除号的含义,在黑板上写下公式。
3.老师示范圆的周长的计算,并让学生使用公式计算其周长。
4.学生进行练习,让他们在卡片上练习圆的周长的计算。
活动3: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1.老师出示一个半径为1厘米的圆形片,并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它的直径。
2.老师问学生,圆的周长是否和它的直径有关系?学生思考一下,回答是否定的。
3.老师出示公式 $C = \\pi d$,并解释公式中的d是直径的含义。
4.老师解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并要求学生使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5.学生进行练习,让他们在卡片上练习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
复习与作业1.复习圆的周长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2 圆 的 周 长
项目
内 容 1.如何测量曲线段的长度?
2.(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3.阅读教材第7页例题。
(1)求它的周长就是求( )。
圆的周长与( )有关。
(2)认识圆周率:每个圆的直径不一样,周长就不一样,但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其实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这个数值称为( ),用字母( )表示,在计算中我们常取它的近似值,约等于( )。
(3)根据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周长公式为( )。
4.任意一个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 )是一个固定的值,这个比值就叫( )。
5.根据C d =π,补全下列式子,C=( )或d=( );根据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得出C=( ),r=( )。
6.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单位:米)
圆的半径(r) 圆的直径(d) 圆的周长(C)
2
9
18.84
温馨 提示 学具准备:圆规、棉线、刻度尺、大小不一的圆。
知识准备:圆各部分的名称,测量曲线的方法,小数的乘、除法。
答案:
1.化曲为直
2.圆心半径
3.(1)圆一周的长直径(2)圆周率π3.14(3)C=πd
4.比值圆周率
5.πd C÷π2πr C÷(2π)
6.412.564.528.2636。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下)全册备课一、教材分析2、教学重点:圆及圆的有关知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认识扇形统计图。
3、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
解决实际问题三、改进教学的措施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2.坚持“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整合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
3.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知识结构。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联系实际加强概念教学,融知识的理解于体验之中。
2.动手实践要把握好“度”,提高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3.重视方程教学,初步建立代数观念。
4.加强探索方法的指导,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5.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
6.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全面、合理、科学。
五、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36人,学生学习基础教差的有8人,特别是乔永磊、赵孟超、吴韶腾、杨昆,其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特别差,学习习惯非常差,上课不能认真听讲,课后作业不能及时完成这些同学的学习习惯需要继续培养,其余大部分同学能够在班级里起到带动作用。
六、本学期打算学习的材料为了适应工作,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新学期要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二十一条军规》及有关心课程改革的论文,提高自身素质。
七、教学业务学习及有关的教研活动安排本学期要积极参加市、镇组织的教研活动,以及本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吸取校内外教师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及教学成绩。
1、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2、加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3、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4、积极探索,引导学生自由合作学习。
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师:你能根据它们的关系,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c÷2×r=πr×r=πr2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πr2师:黑板上的这个圆半径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三、拓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