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25题,50分。
)“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
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
回答1—4题。
1.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A.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3、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4、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意思是A、只有现世才有智慧B、人人都有智慧C、哲学是哲学家所独创的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和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回答5—6题:5、上述论断说明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B、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全局和局部的关系D、一般和特殊的关系爱因斯坦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回答7~8题:7、“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是指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8、“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基础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于哲学表述正确的,哲学是()①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②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生活处处有哲学”是指()A.自古就有哲学B.人人都懂哲学C.生活就是哲学D.哲学就在我们身边3.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4.下列关于世界观认识正确的是()A. 世界观人人都有B. 世界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 世界观都是科学的D. 世界观就是哲学5.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依据()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 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6.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B.哲学就是具体的科学知识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7.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
上述观点()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8.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9.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A.有神论与无神论的斗争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10.下列说法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11.下列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世界观体现方法论,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作用于世界观D.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12.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信活动日益猖獗。
高二月考―PAGE 8 ―政治试题《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试卷说明: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题由第 =1 \* ROMAN I 卷和第 =2 \* ROMAN II 卷两部分组成第 =1 \* ROMAN I 卷(选择题)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
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认为先有鸡,有认为先有蛋,还有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
当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①源于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属于世界观范畴③可以指导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2.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这说明()①哲学是指导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类的实践③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④哲学能够指导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3. “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
”(每个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
哲学是我们品味生的开始。
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A.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B.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发展的关系D.发挥哲学指导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4. 哲学是遭误解最久、最深的一门学问。
可以说它不是科学,也可以说它是最抽象的科学。
这句话中前后两个“科学”分别是指 ()A.具体科学朴素的、零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具体科学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之科学D.现世的智慧,文化的活动灵魂科学之科学5. 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并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
它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
回答1—4题:1.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A.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3.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4.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意思是A.只有现世才有智慧B.人人都有智慧C.哲学是哲学家所独创的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和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回答5—6题:5.上述论断说明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B.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全局和局部的关系D.一般和特殊的关系爱因斯坦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回答7—8题:7.“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是指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8.“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答案走进高考BCACB ACC1、B[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的产生、物质概念、矛盾的特殊性等知识点的理解。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对各种具体物质的概括和总结,雾与霾都是具体物质、不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定义属于主观范畴,主观决定于客观,故A、C、D表述错误。
B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2.C[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
朱熹认为“理”决定事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与材料不符。
4【解析】选C。
题干中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主要是受到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②③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影响,①不选。
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过程,④错误。
5【规范解答】选B。
材料《吕氏春秋•自知》中的“得钟者”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A项是唯物主义观点,而C项属于不可知论;D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应选。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题干材料和四个选项所蕴含的哲理。
6【规范解答】选A。
英语儿歌歌词强调上帝的创造活动,是宗教观念的体现,体现了唯心主义世界观,而美国科普作家的改动,体现了科学精神,体现了唯物主义世界观,所以①③正确,应选择A项。
②④与题干无关。
7【规范解答】选C。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项不选;“事物是理念的影子”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项不选;“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D项不选。
唯心主义者都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C项符合题意。
8【精讲精析】选C。
由材料得知真正的哲学反对只研究时代,强调改变世界,改变现实,①错误,②④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显著标志是它具有实践性,所以③错误。
二、针对性练习ADADD AAAAA CBCCD B17.答案: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承认和尊重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生活与哲学单元检测: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A(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描绘大自然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惊奇和敬畏,使人不由自主地震撼于我们头顶的星空:“世界是什么?是神的居所,还是物质的存在?人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什么在主宰着世界和人的命运?”人们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中渐渐形成了对世界的总的看法。
这充分说明( ) A.哲学的产生、发展源于大自然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C.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2.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活需要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②哲学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扉页中写道:“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成长。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有( )①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②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③哲学是科学之科学④哲学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4.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④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5.2010年6月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我国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这体现了(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取代具体科学C.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6.工程活动需要哲学的支撑,哲学的思维能让工程师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工程师与哲学家的联盟也将开创哲学研究的新领域。
《生活与哲学》高考题训练第一季第一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07-10年高考题【07-09年高考真题】1.(09江苏卷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2.(08江苏卷26)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3.(07江苏卷9)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水,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07江苏卷12)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5.(09江苏卷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07山东卷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20XX年高考真题】1.(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2.(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3.(20XX年高考·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20XX年高考·江苏卷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5.(20XX年高考·江苏卷2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A.实践的观点B.革命的观点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答案【20XX年高考真题】1.【解析】C 本题考查哲学与其它科学的关系。
高中《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
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
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人都有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真正的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正统一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科学概括和总结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
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
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
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回答2-3题2、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
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A.懂哲学的人不会犯错误B.哲学智慧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这启示我们A.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C.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4、“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就是辩证法5、马克思说:“哲学不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哲学在物质世界之内 B.生活处处有哲学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哲学可以给人们带来智慧6、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7、对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8、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
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
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
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回答1—2题。
1、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
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A.懂哲学的人不会犯错误 B.哲学智慧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D.人人都有哲学2、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这启示我们A.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C.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3、《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哲学就如同阳光,有了哲学,明明亮亮,能视通万里看得远,掌握哲学,穿云破雾,能思接千载想得深。
”这一论断是说 ( b )A.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哲学是所有人类知识的总结和概括D.哲学能够帮助人们解决所有的问题4、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下列观点属于世界观的是()①红灯停,绿灯行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③物是观念的集合④一切从实际出发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5、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这说明()A.哲学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B.科学研究促进了哲学的发展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基础D.没有哲学作指导,就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6、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是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以上材料说明()A.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C. 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7、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8、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理小说越来越受读者的喜爱,其中重要原因就是,那些人生哲理是如此贴切地表述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精神家园……哲理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表明()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2.钱学森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他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中科院院士沈鸿说过:“谈发展,一定要讲哲学。
”这说明()A.哲学是一种智慧,真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哲学是时代任务的正确归纳和总结在人类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人口的膨胀使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人们在经过了这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据此回答3~4题。
3.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到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践中产生4.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离不开人们对上述问题的理性思考。
这主要说明()A.哲学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B.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哲学C.源于生活的哲学都是科学的5.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是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以上材料说明()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想问题、办事情是人类的两种基本活动。
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7.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
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
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人都有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真正的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正统一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科学概括和总结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
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
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
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回答2-3题2、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
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A.懂哲学的人不会犯错误B.哲学智慧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这启示我们A.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C.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4、“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就是辩证法5、马克思说:“哲学不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哲学在物质世界之内B.生活处处有哲学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哲学可以给人们带来智慧6、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7、对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8、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上述材料体现了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10、“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C.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11、柏拉图认为:“一切感官所得都属于现象,宇宙的根本是绝对理念。
”王夫之却认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柏拉图、王夫之两个人的观点分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C.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D.一元论与二元论12、阿杜的《天黑》歌词中“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意识,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
下列与“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反映的哲学观点不一致的是①心外无理,心外无物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④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3、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两者的主张分别属于A.唯物主义唯心主义B.可知论不可知论C.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D.辩证法形而上学14.“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下列与这一观点相同的一组是①气者,理之依也②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④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16、虽然唯心主义哲学中也包含某些合理的因素,但列宁曾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这是因为A.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相对立的 B.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C.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D.唯心主义不属于人类的认识17、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是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理解B.对意识决定物质的两种不同理解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理解D.对世界是否统一的两种不同理解18、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有天。
”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两种观点的共同点在于A.都否认物质决定意识,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D.都承认意识是世界的本原19、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高度一致A.理生万物,理主动静B.生死由命,富贵在天C.心外无物D.未有此气,已有此理20、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感知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④⑤D、①④⑤2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
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2、“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而得到的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
此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23、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
关于这两个“对子”之间的联系,错误的理解是A.彻底的唯物主义必然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于一体B.形而上学只会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辩证法必然与唯物主义相结合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D.形而上学可以与唯心主义结合,也可以与唯物主义结合24、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①指鹿为马乐极生悲②形谢神灭理生万物③盲人摸象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断章取义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25.有哲学家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
“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坚”也不一定是石头的“坚”。
故“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
这一观点是①唯心主义②唯物主义③形而上学的观点④辩证法的观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6.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
这一观点属于①形而上学②主观唯心主义③辩证法④客观唯心主义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2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它与以往旧哲学的区别是①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的改造世界②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③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④旧哲学从没有过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A.①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2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总结十九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的。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D.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30、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实践性B.灵活性C.革命性D.科学性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共40分)31、“哲学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学好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起来。
”请谈你的看法。
(10分)32、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
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声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10分)(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10分)(3)请简述哲学与人的关系。
(10分)参考答案1B 2B 3D 4B 5B 6D 7A 8A 9B 10C 11C 12D 13A 14B 15C 16C 17B 18D 19C 20D 21B 22A 23B 24C 25A 26C 27A 28B 29D 30C31答: 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能使人聪明、启发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因此题目的说法有其合理的一面。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而哲学不仅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且还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
错误的、非科学的哲学,不仅不能使人聪明,相反还会把人们引入歧途。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和方法论,它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能使我们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功。
32题: (1)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一定形态的又反作用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