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要怎样更好地批评?——对托多洛夫对话批评的一点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86.45 KB
- 文档页数:1
用温和的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用温和的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都会犯错,这太正常啦!就像我自己,常常因为粗心算错数学题。
可是,当我们发现别人犯错的时候,该怎么去说呢?是直接大声指责,还是用温和的方式指出来呢?这可真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
还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手工。
我旁边的小明,不小心把胶水涂得到处都是,桌子上简直是一片“胶水海洋”。
这时候,急性子的小刚可忍不住了,他大声地喊:“小明,你怎么搞的?弄得这么乱!”小明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低着头不说话。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想:小刚这样说,小明得多难受呀!难道就不能好好说吗?后来又有一次,我们一起画画。
小红把颜色涂错了地方,我刚想开口说她,话到嘴边却又停住了。
我想了想,换了一种方式说:“小红,我觉得这里要是换个颜色可能会更好看,你觉得呢?”小红听了,认真地看了看,然后笑着说:“哎呀,还真是,谢谢你提醒我!”这两件事一对比,我就明白了,用温和的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效果真的不一样!就好像我们走路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大坑。
如果有人直接把你推到坑里,说:“你怎么看不到这个坑!”你肯定会生气,对吧?但要是有人轻轻地拉住你,说:“小心前面有坑,咱们绕过去。
”你是不是会觉得心里暖暖的?指出别人的错误也是这样啊,温和的方式就像是那轻轻拉住你的手,让人愿意接受,也愿意改正。
咱们再想想,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你回答错了问题,是直接批评你:“这么简单都不会!”还是耐心地说:“再想想,是不是哪个地方没考虑清楚呀?”哪种方式会让你更愿意努力学习,把问题搞明白呢?还有啊,在家里,如果爸爸妈妈看到你做错了事,是一顿责骂,还是坐下来和你好好说,告诉你应该怎么做?用温和的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其实是对别人的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谁也不愿意被狠狠地批评。
而且,这样做还能让我们的关系更融洽呢!要是大家都能学会用温和的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那我们的生活该多美好呀!不会有争吵,不会有矛盾,大家都能开开心心地一起进步。
范文资料精选
批评他人的技巧
在你的批评、责备之语冲出口之前,一定要三思,因为批评和指责永远无法帮助我们达到目的,批评的效果远不如耐心地、心平气和地点拨。
批评毫无作用——它使人心生防备,并为自己的错误而辩护;它常常伤害一个人宝贵的自尊,并激起他的反抗;它所带来的羞愤,常常使你的伙伴、亲人和同事的情绪大为低落。
那么,批评他人的技巧是什么呢?
1908年,西奥多·罗斯福走出白宫,到非洲去狩猎狮子,同为共和党人的塔夫脱当选为总统。
当罗斯福回到美国后看到塔夫脱的保守作风,非常不满。
罗斯福开始公开批评塔夫脱,还准备再度出来竞选总统,并打算另组“进步党”。
这几乎导致共和党的瓦解。
结果,在接下来的选举中,共和党只赢得了两个区的选票——佛蒙特州和犹他州,这是共和党有史以来最大的惨败。
面对罗斯福的指责,塔夫脱是否承认自己的错误呢?当然没有,他辩解道:“我不知道所做的一切有什么不对。
”外国人说话直率,不讲客套话,批评很直接,往往让人无法接受,而闹出大乱子。
其实,如果我们采取恰当的批评方式,不仅能够化解冲突和矛盾,还能让人心甘情愿接受批评。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样的情景:你坐在出租车上,开车的是一位年轻人,他一只手伸出车外,一只手握着方向盘,把车开得飞快,这时你是否应劝一劝他?如果不劝,恐怕你一直要提心吊胆到下车。
年轻人开车技术蛮熟练,可是谁能保证这种“走钢丝”式的开车方法不出意外呢?如果劝,一面之交,你怎么开口?有位老妇人是这样说的:“小伙子,我对这个地方不熟,这个地方是不是经常下雨呀?”“可不是,这个地方雨多,眼下又是夏天,‘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
1。
批评的技巧有哪些批评的技巧有哪些当然,批评是一种艺术,它也具有一定的技巧。
批评别人而要让他口服心服,也要运用一些技巧。
请教式批评这就是用请教的口气包涵批评的意思,给个梯子别让人下不了白。
有个人正在一个养鱼池里钓鱼,他手拿着钓竿。
这时,鱼池的主人走了过来。
那人心里一紧:糟了,这下不但要挨骂,恐怕钓竿还要被扔掉了!谁知,鱼池主人走近后,指了指池中"禁止钓鱼'的牌子,不仅没有教训他,反而很客气地说:"先生,你在这试钩,岂不太浪费了?'那人被鱼池主人这种请教型的批评弄得面红耳赤,赶忙道歉,收起钓竿走了。
鱼池主人把批评变成了请教,既达到目的,又维护了对方的自尊,使对方口服心服,制止了他不道德的行为。
暗示型批评这就是不正面提出批评,而把批评的意思暗示在谈话之中,让被批评者自己去理解、接受。
暗示,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影响的一种特别方式,暗示者出于公正的目的,采用隐藏、含蓄的方法,巧妙地向对方发出某种暗号,并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他改变自己的行为。
某公司总经理的助理欧贝和他的女友莎拉决定要旅行结婚,到风光如画的瑞士度蜜月。
他正为计划作准备的时候,公司的总经理问他:"你们已经决定要旅行结婚了吗?'欧贝说:"决定了。
'总经理又问:"真心祝福你们,什么时候出发呀?'欧贝高兴地说:"就这几天吧!'总经理无奈地说:"唉!公司正要与一个客户谈判并签订一份重要的合约,你是的谈判人选,你走了谁能代替你呀?' 在这对话中双方都有理由:欧贝与女友旅行结婚已经决定,无可非议;总经理有一个重要合约要签订,的谈判人选不能离开。
公司总经理无法批评助理欧贝,但在强调欧贝的谈判地位时就暗中含有批评之意,当然也含有期望。
聪慧的欧贝不会不了解,而结果不说也知道。
安慰型批评这就是一面指出对方的错误,另一面又对他表示肯定的批评,让犯错者得到真正的安慰。
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托多罗夫——从结构主义到对话批评段映虹【正文】 法国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茨维坦•托多罗夫(Tzvetan Todorov)在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界占有重要地位。
他1963 年从保加利亚移居法国,30多年来,笔耕不辍。
综观托多罗夫的主要著述,可以将他的研究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3—1972年,托多罗夫主要从事结构主义诗学和叙述学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
1965年,托多罗夫在罗兰•巴尔特的指导下完成了他的第一本批评著作《文学与意义》(Littérature et signification)。
同年,他搜集、整理并翻译的《文学理论:俄国形式主义论文集》(Théorie de la littérature,textes des formalistes russes réunies)出版。
〔1〕60年代中期,结构主义批评在法国方兴未艾,托多罗夫很快成为这一流派的主将。
他在1968年发表的《诗学》(Poétique)一书中阐述了结构主义诗学的理论要旨和分析方法。
〔2〕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托多罗夫致力于叙事语法和体裁理论的研究,《〈十日谈〉语法》(Grammaire du Décaméron,1969)和《幻想作品导论》(Introduction à la littérature fantastique,1970)分别代表了这两方面的研究成果。
此外,1971 年出版的《散文诗学》(Poétique de la prose)一书收集了他写于1964至1969年间有关结构主义叙述学的十几篇论文。
第二阶段:1972—1981年,托多罗夫主要从事象征与阐释理论的研究,同时他对西方批评史和自己结构主义的批评道路进行反思甚至批判,最后提出了对话批评主张。
〔3〕在此期间,托多罗夫首先出版了两部专著:《象征的理论》(Théories du symbole,1977)和《象征与阐释》(Symbolisme et interprétation,1978)。
2021年4期(第5卷)No.42021(Vol.5)批评理论·会议实录·对话文艺学会议实录●作者/曾军,汪一辰,尹倩,李飞,王子威,谢倩,吴娱玉,马欣,史可悦,王梦秋,林非凡,曹鼎之,高凡,黄雨璇●单位/上海大学,上海,200000摘要:2021年暑假,上海大学曾军教授结合春季学期的博士生课程内容以及3场“对话主义再思考”的讲座讲稿,最终完成了论文《对话主义再思考》。
8月15日晚,曾军教授带领上海大学文艺学部分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开展“对话文艺学”线上会议。
会议围绕曾军教授的论文就中西文明互传互鉴的背景下对话主义的可能性及其面临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本文是此次会议的发言实录,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关键词:对话主义;《对话主义再思考》;对话文艺学;文明互鉴DOI:10.12184/wspppllWSP2515-527X06.20210504曾军(上海大学教授):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开场白。
为什么今晚我们来开这场“批判会”?它有一个缘起,就是今年春季学期我给博士生开了一门课,这门课我们全程录音,并转成文字,整理成了一本近20万字的书稿。
这是我第一次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整理书稿。
这是第一个“第一次”。
第二个“第一次”,就是在7月底到8月初,我在整个课程的基础上连续讲了3场“对话主义再思考”的讲座,当然每一次都会做一些调整。
在3次讲座的基础上,我作者简介曾军(中国,1972—),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巴赫金影响与接受研究、中西方文论对话与比较研究、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批评等方面。
汪一辰(中国,1996—),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曾军:对话文艺学会议实录就写了《对话主义再思考》这篇文章。
这是我第一次先举办讲座再写文章,所以这一次文章写作也是非常顺利、顺畅,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问题。
我花了2天多时间写了2万多字,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大家以后可以效仿的方式。
比如说书圣、秀梅,你们认认真真准备一场2个小时的讲座,讲了2次之后,就可以把写作的稿子整理成论文。
如何有效给予他人批评与反馈批评和反馈是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然而,正确地给予批评和反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错误的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争吵和矛盾,而正确的方法则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给予他人批评和反馈,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一、要先问问自己在向别人提出批评或反馈之前,我们需要先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给出这个反馈。
是因为我们关心对方,并且希望他们能够改进?还是因为我们生气或者不满,想要出气或者发泄?如果是后者,我们需要先冷静下来,避免用负面情绪影响自己的判断力。
其次,我们需要问问自己这个反馈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是前者,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和方式向对方提出反馈;如果是后者,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动机和行为,避免因为自私或者自利而伤害他人。
最后,我们需要问问自己这个反馈是否合适。
这个反馈内容是否恰当,我们的语气是否得体,是否有必要和足够的根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如果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再次反思自己,避免让对方误解或者反感我们的反馈。
二、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给出批评或反馈的时间和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我们选择错误的时间或方式,即使我们的反馈内容正确,也有可能引发对方的抵触或者反感。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
时机方面,我们需要在对方心情良好、精神状态稳定的时候给出反馈,避免在对方疲惫、焦虑或者紧张的时候给出反馈。
此外,我们也需要避免在公共场合或者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给出反馈,以免影响到他人。
方式方面,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温和、尊重和友好的方式给出反馈。
我们可以先询问对方的看法,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反馈;或者采用“喜欢—不喜欢—建议”的方式,表达对方的优点、不足和改进方法,让对方有取舍和改进的空间;或者用举例子或者引用第三方的意见等方式,避免直接攻击或者冒犯对方。
诺贝尔奖获得者经典哲理语录:谈反省、勇气诺贝尔奖获得者谈反省没有一个人是不会犯错误的,就是我们自己也不例外。
——伯特兰·罗素(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人们只能在吃了不明智的亏以后,才会变得明智起来。
——罗曼·罗兰(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要不犯错误,除非什么也不做。
——索尔仁尼琴(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知道自己的毛病,并不等于能够矫正这种毛病。
——怀特(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谁想改弦更张永远都不会晚,不管他的毛病多么根深蒂固。
——索尔·贝娄(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我们的心灵必须谨慎,乐于反思邪恶而不受其玷污。
——威廉·亨利·布拉格(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泰戈尔(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我认为男子们被太聪明所误的,比因为人太好而犯错的,还要多呢!——萧伯纳(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错误是智能的课程。
——怀特(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物极必反,人类的生活是从失望的另一端开始的。
——萨特(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痛苦这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水源。
——罗曼·罗兰(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可耻的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
——罗曼·罗兰(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人类……终有一天我们会醒悟,认识到自己的种种罪愆和过错。
——索尔·贝娄(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邪恶应当连根铲除,舍此没有别的办法。
——拉克司奈斯(195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明己之过难。
——伯特兰·罗素(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趁年轻的时候,医好绝对肯定的毛病。
——罗歇·马丁·杜·伽尔(193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缝纫师如果不曾剪错尺寸,永远做不出好衣裳。
——阿斯图里亚斯(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从不犯错误的人,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如何更好地处理批评和打击人类生活中难免会碰到批评和打击,这些来自于生活、工作、学习等不同领域的经验,对于这些是否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处理,往往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一、不要把批评当做攻击批评和打击看似相似,但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批评是为了指出某些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而打击则是为了对付和伤害别人。
对待批评和打击时一定要分清它们的本质,把批评看成是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不要误认为批评者在攻击你。
二、淡定应对批评和打击对待批评和打击时,应保持内心的淡定,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
首先要接受批评和打击,而后尝试从中找出自身的问题并往正面改进。
不要被情绪所控制,冷静思考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三、倾听批评者的建议批评是一种对你的提醒,而批评者更常常会指出你自身的不足,其建议也许对自己有所帮助,所以建议要认真听取。
对于一些无理的打击,也应该尊重发起者,学会观察和分析,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进行寻找和改正。
四、改进自身缺点在深入理解批评者的意见后,应根据批评的内容对自己进行改进,让自己得到提高。
而一些打击也许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见,甚至带有恶意,对于这种不良的行为,需要能够自信,说服自己,树立强大的心理素质,不被此类言论影响和伤害,甚至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更加陶瓷和美好的生活。
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素质对于批评者提出的建议,我们可以认真听取并认真思考,将其作为提高自己能力的方向。
同时,大胆尝试更高难度的任务,展示更高素质的自己,找到个人优势,弓起自己的箭,用自己的信心打出自己的名字。
在生活中面对批评和打击,这是一种成长和提升的过程。
不要被他们吓倒,而要敢于面对和承受,做好积极应对,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释放出更加出色的自己。
批评的表达方式与沟通技巧一、引言沟通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沟通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然而,人们在进行沟通时常常遇到的困难之一就是批评的表达方式。
批评是一种必要的反馈,但过激或不当的批评往往会引发冲突与矛盾。
因此,了解批评的表达方式与沟通技巧对于我们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二、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1. 使用积极语言批评时,应尽量使用积极的语言来表达,而非挑剔或贬低对方。
积极语言能够减少对方的防御心理,使得批评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例如,将“你做得不够好”改为“你可以尝试更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能更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意图。
2. 注重时机与环境选择合适的时机和环境进行批评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
在公共场合或人群面前批评他人可能引起尴尬和冲突,因此最好选择私下或安静的环境进行反馈。
同时,为了能够保持对话的有效性,选择时机时要避开对方情绪低落或愤怒时。
3. 充分倾听对方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批评前,首先要充分倾听对方。
对他人的观点和感受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关注,这样更容易使得对方愿意接受我们的批评。
同时,倾听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情感,从而更准确地表达自己。
三、改进沟通技巧1. 使用“I语言”使用“I语言”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
通过使用“I语言”,我们表达的是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而非指责他人。
这样可以避免给对方一种攻击性的感觉,使得批评更容易被接受。
例如,将“你老是不准时,很让人生气”改为“当我等待很久时,我会感到很不愉快”。
2. 引入实例或事实批评时,使用具体的实例或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不仅能够使得批评更有说服力,还能避免主观臆断导致的误解和争议。
例如,如果批评某人工作不认真,我们可以指出具体的例子,如“你在上个项目中提交的报告有很多拼写错误和不准确的数据”。
3. 避免情绪化和负面评价在批评时,我们要尽量保持冷静和中立的态度,避免过于情绪化和使用负面评价。
情绪化的批评常常会产生攻击性和紧张感,而负面评价则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