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范仲淹注音版
- 格式:docx
- 大小:19.51 KB
- 文档页数:6
《苏幕遮·怀旧》原文、翻译及赏析《苏幕遮·怀旧》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幕遮·怀旧》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苏幕遮·怀旧宋代: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译文云天蓝碧,黄叶落满地,天边秋色与秋波相连,波上弥漫着空翠略带寒意的秋烟。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
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夕阳之外的天际。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赏析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苏幕遮范仲淹赏析|范仲淹《苏幕遮怀旧》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赏析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
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
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
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这幅巨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画笔难描,因而不同凡响。
更妙在内蕴个性,中藏巧用。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对床夜语》)。
眼前的秋景触发心中的忧思,于是“物皆动我之情怀”;同时,心中的忧思情化眼前的秋景,于是,“物皆著我之色彩”。
如此内外交感,始能物我相谐。
秋景之凄清衰飒,与忧思的寥落悲怆完全合拍;秋景之寥廓苍茫,则与忧思的怅惆无际若合符节;而秋景之绵延不绝,又与忧思之悠悠无穷息息相通。
所以“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宋邵雍《画吟》)。
这里,明明从天、地、江、山层层铺写,暗暗为思乡怀旧步步垫底,直到把“芳草无情”推向极顶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点。
范仲淹的苏幕遮译文范仲淹的苏幕遮译文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范仲淹的苏幕遮译文,欢迎来参考!苏幕遮·怀旧宋代: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⑴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⑶“芳草”二句:意思就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⑷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鉴赏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起首“碧云天,黄叶地”两句,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此时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此时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原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黯: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思念家乡,心情颓丧。
②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羁旅之思。
③旅思(s ):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愁思。
④追旅思:往事的追忆引起了羁旅的愁怀。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的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思念家乡黯然销魂,羁旅的愁思缠绕不休。
只有在梦中得到暂时的慰藉。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范仲淹是宋朝一代名臣,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叱咤云的同时,也不失其风雅之度。
此词言辞婉丽,深情绵邈。
内容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题材一般,但写法别致。
上阕写景,气象阔大,意境深远,视点由上及下,由近到远。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云:碧云天,黄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即由此词点染而成。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自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后,芳草往往与离情密不可分,它的季节特征反而在其次。
上阕皆为景语,仅无情二字点出愁绪,犹是对景而言,不露痕迹。
苏幕遮范仲淹注音版 苏幕遮·怀旧是宋代文学 家范仲淹的词作。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 的词。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苏幕遮范仲淹注音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sū mù zhē 苏幕遮 bì yún tiān , huáng yè dì , qiū sè lián bō , bō shàng hán yān cuì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shān yìng xié yáng tiān jiē shuǐ , fāng cǎo wú qíng , gēng zài xié yáng wài 。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àn xiāng hún ,zhuī lǚ sī ,yè yè chú fēi , hǎo mèng liú rén shuì 。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míng yuè lóu gāo xiū dú yǐ , jiǔ rù chóu cháng , huà zuò xiāng sī lèi 。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 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 但是 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起首“碧云天,黄叶地”两句,即从大 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 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承 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 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这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霭本呈白色,但是由于 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辩,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所以说“寒烟翠”。
“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与人的秋意感受。
这两句境 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辽阔而多彩的秋色图。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 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 不到的天边。
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
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
这里的芳草,虽未必有明确的象喻意义,但是 这一意象确可引发有关的联想。
自从《楚辞·招隐士》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以后,在诗词 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
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触媒。
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情,而它却不 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情”。
到这里,方由写景隐逗出乡思离情。
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笔下是少见的, 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词中,更属罕见。
而悠悠乡思离情,也从芳草天涯的景物 描写中暗暗透出,写来毫不着迹。
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也很高妙。
过片紧承芳草天涯, 直接点出“乡魂”“旅思”。
“乡魂”与“旅思”意思 相近。
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 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
上下互文对举, 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愁之深自见。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读。
说“除非”,足见只有这个, 别无他计。
言外之意是说,好梦做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
这就逗出下句:“明 月楼高休独倚。
”月明中正可倚楼凝思,但是独倚明月映照下的高楼,不免愁怀 更甚,不由得发出“休独倚”的慨叹。
从“斜阳”到“明月”,显示出时间的推 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
“楼高”“独 倚”点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写的都是倚楼所见。
这样写法,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 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融为一体。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是酒一入愁肠 都化作了相思泪,这真是欲遣乡思反而更增乡思之苦了。
结拍两句,抒情深刻, 造语生新。
作者另一首《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则翻进一层,说:“愁肠已 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写得似更奇警深至,但是微有做作态,不及这两 句自然。
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的触发下发展到高潮,词也就在这难 以为怀的情绪中黯然收束。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其 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 的统一。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 远而秾丽。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反过来衬托 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整体说来,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
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