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媒资管理网络监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技市与应用题迴邂对电视台非编网及媒资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探讨骆奎廷(奉节县广播电视台,重庆404600)摘要: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网络化已经逐渐成了广播电视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而非编网与媒资管理系统则正是电视台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关键所在,其不仅能够为影视节目的数字化与数据化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为节目信息播出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为此,本文对电视台非编网与媒资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并从故障排除等方面入手对电视台非编网与媒资管理系统的应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媒资管理系统;非编网;电视台中图分类号:TN94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19)07-0242-01一、电视台非编网及媒资管理系统的设计要点(-)非编网设计非编网通常以非线性编辑系统为核心,因此在非编网的设计中,首先要根据电视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且较为先进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并围绕系统展开数据信息备份、自动纠错等功能的设计,以保证节目能够安全、稳定地播放。
其次,由于新时期广播电视行业对于节目制作成本与效率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非编网设计一方面要根据节目制作的实际需求来对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优化,以提升节目制作效率,保证节目制作质量,另一方面,需要引入I/O卡(接口设备)操作信号的传输,为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输与交换提供全新途径。
这样既可以降低非线性编辑系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使其能够在无硬件编码的情况下完成信息编辑与整理,并实现系统能耗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大大简化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设计流程,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操作步骤,使整个系统的操作更加简便,这对于节目制作效率的提升同样是非常有利的。
"此外,在多媒体素材得到应用的同时,不同格式的视频、音频、图片也同样给电视节目制作带来了很多麻烦,因此非编网在设计过程中还需引入软件编码解码方式,并通过计算机、数据编辑器等软硬件工具的更新来强化非线性编辑系统性能,这样一来,电视台内部的新闻编辑格式就得到了统一,信息能够实现有效的格式转换,自然也就具备了通用性特点,并能够应用在视频混编制作之中。
《IPTV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已成为现代家庭和企事业单位重要的娱乐与信息获取方式。
然而,IPTV 的广泛传播也带来了内容监管的挑战。
为了确保IPTV内容的健康、合法与安全,对IPTV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IPTV监管系统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法及其实用价值。
二、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IPTV监管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前端采集、传输、处理和后端存储等部分。
前端采集负责收集IPTV信号,传输部分将信号传输至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对信号进行处理与监管,最后将数据存储在后端数据库中。
2. 功能模块设计(1)信号采集模块:负责收集IPTV信号,包括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2)信号传输模块:将收集到的信号传输至处理中心,保证信号的稳定与连续性。
(3)内容监管模块:对传输过来的信号进行实时监管,包括内容审核、违规检测等。
(4)数据处理模块:对监管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分析、统计等。
(5)用户交互模块:提供用户操作界面,方便用户进行系统操作与查询。
3. 技术实现系统采用先进的流媒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与高效性。
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内容违规检测,提高监管效率。
三、系统实现1. 硬件设备系统需要配备高性能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2. 软件环境系统采用Linux操作系统,配合MySQL等数据库软件,以及流媒体服务器、网络传输软件等,构成完整的软件环境。
3. 具体实现步骤(1)搭建硬件设备与软件环境;(2)开发信号采集与传输模块;(3)开发内容监管与数据处理模块;(4)开发用户交互界面;(5)进行系统测试与优化;(6)正式投入使用。
四、系统实用价值1. 提高监管效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内容违规检测,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
2. 保障内容安全:确保IPTV内容的健康、合法与安全,为观众提供一个良好的观看环境。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和数量的增加,电视台对节目播出的监测需求也越来越大。
如何确保电视节目的准点播出、画面清晰、声音清晰等,成为电视台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设计一套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来确保电视节目的顺利播出。
一、系统设计1. 系统概述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硬件部分主要是各类监测设备,如监视器、音频监测设备、信号分析仪等;软件部分主要是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软件。
2. 系统功能(1)监视画面质量:通过安装监视器来实时监测电视节目的画面质量,包括清晰度、色彩等;(2)监测声音质量:通过音频监测设备来实时监测电视节目的声音质量,包括音量、杂音等;(3)信号分析:通过信号分析仪来监测电视节目的信号质量,包括信号强度、干扰等;(4)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生成播出报表,为后期节目播出质量提供参考。
3. 系统结构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结构可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监视器、音频监测设备、信号分析仪等;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软件。
4. 系统特点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具有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报表生成等特点,可以全面监测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保障电视节目的顺利播出。
二、系统实现1. 硬件选型(1)监视器:选择高清晰度、色彩还原度高的监视器,以确保对电视节目画面质量的准确监测;(2)音频监测设备:选择精准度高、杂音少的音频监测设备,以确保对电视节目声音质量的准确监测;(3)信号分析仪:选择信号分析准确、稳定的信号分析仪,以确保对电视节目信号质量的准确监测。
2. 软件开发(1)数据分析:开发数据分析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关键指标,为后期节目播出质量提供数据支持;(2)报表生成:开发报表生成软件,将监测数据转化为直观的报表,方便管理人员查看和分析。
3. 系统集成将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进行集成,确保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全面监测。
三、系统应用1. 播出质量监测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通过监视器、音频监测设备和信号分析仪,实时监测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包括画面质量、声音质量和信号质量等。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电视台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如何保证节目播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成为了电视台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设计和实现两个方面介绍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相关内容。
一、系统设计1.功能设计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1)播出计划管理。
系统可以记录和管理电视台的节目播出计划,包括节目名称、播出时间、播出频率等信息。
(2)信号源监测。
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视节目的信号源,包括播出信号和录制信号,确保信号的稳定和清晰。
(3)故障提醒。
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设备故障或信号异常,能够及时提醒相关工作人员。
(4)录制监控。
系统能够监测录制节目的质量和完整性,确保录制的节目不会出现丢帧、卡顿等现象。
(5)录制管理。
系统能够管理录制的节目文件,包括存储位置、文件格式、文件大小等信息。
2.架构设计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采集。
系统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控设备等手段采集播出信号、录制信息等数据。
(2)数据传输。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确保监控中心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数据。
(3)数据存储。
监控中心需要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存储,以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4)数据分析。
系统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异常,为电视台的播出管理提供参考。
二、系统实现1.硬件设备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监控服务器、采集设备、存储设备等。
监控服务器负责数据的接收、存储和分析,采集设备负责采集信号源和录制信息,存储设备负责存储采集到的数据。
2.软件开发监测系统的软件开发主要包括监控软件和数据分析软件两部分。
监控软件负责实时监控电视节目的播出和录制情况,提醒工作人员发现异常情况;数据分析软件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并生成报表供管理人员参考。
3.系统测试在系统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视台播出监测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
设计一套高效、可靠的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需求分析在进行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实时监测电视频道的播出情况,包括节目内容、播放时长、节目经济收益等;2.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和报表生成,方便电视台管理人员了解频道播出情况;3.对不同频道的播出情况进行比对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4.提供数据接口,方便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二、系统架构设计三、系统实现在系统实现方面,我们采用了以下技术和方法:1.监测采集模块采用了成熟的监测设备和软件,能够实时监测各个电视频道的播出情况。
2.数据处理模块采用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和报表生成。
3.异常处理模块采用了自动化处理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数据接口模块采用了标准的数据接口格式和协议,能够方便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在系统实现的过程中,我们还充分考虑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确保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高效地运行。
四、系统效果通过这套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我们成功满足了电视台管理人员对频道播出情况的需求,提高了电视台的管理效率和播出质量。
五、未来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改进和完善这套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我们计划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我们还将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比如区块链技术,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电视台的管理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不断努力,为电视台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播出监测解决方案,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电视台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组成,设计思想、实现方法和意义, 并对系统功能进行了详述。
·关键词设备管理节目制作成本设备监测调度一、引言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国家信息化的内在要求,是发挥广电节目优势、网络优势和用户优势的必然选择。
随着电视设备数字化、网络制播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先进的制播设备实施高效规范的管理已是广电行业高新技术发展的新要求。
市电视台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发一套可以实现对新闻采编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和综合统计功能的实用性系统来实施管理,同时采用汉飞鹏数码有限责任公司的IC卡设备对后期设备和人员信息管理。
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IC卡制作设备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了现有科学技术,在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设备使用率、节目成本核算及使用监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以我局为实例,介绍了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其实现方法。
二、系统结构市电视台IC 卡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由后期设备管理系统、外借设备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及员工考勤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
如图((图1)三、系统的设计思想1.网络的思想整个系统基于一个计算机网络,将各子系统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并通过内部办公局域网形成信息资源共享。
(图2)壁挂式触摸屏分控机壁挂式触摸屏分控机电源盒电源盒电源盒电源盒电源盒电源盒集中被控设备集中被控设备集中被控设备集中被控设备集中被控设备集中被控设备十楼九楼Ethernet 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条码阅读器PDA 读卡机扫描仪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站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条码阅读器摄像机读卡机外借管理计算机外借设备管理系统读卡机演播室管理工作站演播室计费系统打印机管理主机主任工作站财务工作站数据库服务器WEB 服务器写卡机办公系统数据可以在服务器和工作站上作两级保存。
这样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就可以得到保证。
同时系统的扩展性好,若台内以后再上其它系统就可以直接连网,只需增加站点即可。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电视台是一个重要的媒体平台,通过电视台向大众传播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方式。
但是,电视台的播出质量对于广大观众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电视台的播出质量,需要一个可靠的播出监测系统。
本文介绍一个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系统架构该系统主要分为前端和后端两个部分。
前端部分由监测系统终端和监测控制台组成。
监测系统终端负责在电视节目播出前抓取节目原始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提取相关信息并发送到监测控制台。
监测控制台则负责对前端发来的信号进行接收、分析和处理。
后端部分由分析处理服务器和数据库组成。
分析处理服务器负责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将分析结果存储到数据库中。
2. 前端实现2.1 监测系统终端监测系统终端主要负责对电视节目进行抓取、处理和发送。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通过视频采集卡抓取电视节目原始信号,并进行数字化处理。
- 提取信号中的相关信息,如视频分辨率、码率、音频采样率等。
- 将提取出的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监测控制台。
2.2 监测控制台监测控制台主要负责接收、分析和处理监测系统终端发送的信息,并将分析结果以报表形式呈现。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接收监测系统终端发来的数字化信号。
- 对信号进行解码,并对信号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
- 将分析结果存储到数据库中。
- 定期生成报表,并通过网络推送给用户。
后端实现主要包括分析处理服务器和数据库。
3.1 分析处理服务器3.2 数据库数据库主要负责存储分析结果并支持报表生成。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对分析处理服务器存储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
- 按照时间、频道、节目等维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和生成报表。
- 将生成的报表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可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
4. 总结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是一个重要的保障电视节目播出质量的工具。
该系统主要分为前端和后端两个部分,前端负责数字化信号的抓取和发送,后端负责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存储。
电视台媒资管理网络监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戴喜洋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4年第11期
【摘要】随着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制作量不断增长,对媒体资源的获取要求更加及时、准确和全面,以备节目制作时的调用,提高节目制作水平,因此媒资系统的管理是安全播出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而传统的基于硬件的媒资监控系统无法满足大量节目输出要求,因此设计了基于WMI技术的媒资管理网络监视子系统辅助媒资网络的信号监控,实现了对媒资数据库的监控,确保了节目播出质量,提高了工作质量。
【关键词】 WMI技术媒资管理网络监视
为满足现代广播电视数字化播控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一种新型的媒资管理网络监视子系统,并对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究。
媒资管理网络监视子系统主要包括五大功能模块,具体而言,主要为系统配置模块、数据库网站监视模块、存储设备监视模块、软件进程监视模块、报警模块及日志记录模块。
在该系统部分模块设计中,需要应用到WMI技术,通过对WMI技术的简述,对该系统模块设计与实现进行分析。
本系统对于广播电视台后台监视系统的构建,具备指导意义。
1 媒资管理网络网络监视子系统实现的WMI技术
WMI技术,即Windows管理规范,其接口规范统一、标准且支持扩展,具备数据采集、配置系统与管理事件等功能。
WMI技术提供有统一接口,可以让本地或远程程序获取源于网络管理、计算机系统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属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
WMI建立于公共信息模型对象管理器基础之上,属于对操作系统具体构成单元描述的对象数据库,为程序运行提供公共接口。
WMI技术属于一种规范,通过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对绝大部分网络资源进行访问、管理配置与监视,如远程操作启动程序,对程序设定时间,查询计算机网络运行纪录等。
在媒资管理网络监视系统的软件进程监视模块存储设备监视模块中均应用该技术以实现对各种信息的获取与实际监视。
2 媒资管理子网概述
媒资管理子网络主要包括了几个工作站:分别是节目管理,播出表编辑,技术审核,存储设备以及数据库服务器;播出子网络包括:自动迁移,播出控制以及播出服务器。
他们之间的基础网络是连通的,同在一个局域网内,数据传输高效可靠。
电视台节目播出流程大致是这样子的:首先,工作人员通过用户管理系统,根据自己的权限登录播表编辑软件进行播出表的编辑,通过技术审核后提交到数据库。
然后有节目管理权限的工作人员登录节目管理软件根据数
据库中编辑好的播出表,进行素材的采集,采集的素材先传到本地,通过技术审核后一般上传到二级存储,当然也可直接传到播出服务器。
3 媒资管理网络子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配置模块设计与实现
针对广播电视台所设计的媒资管理网络子系统,其系统配置主要包括审片通道配置、自动迁移配置两大部分。
审片通道配置的具体流程与功能为:启动软件系统、在设置界面中选出通道并对通道具体参数值进行设置,通过添加选项将设置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之中,支持审片通道信息删除。
审片通道配置依据所需数据类型,于界面之中设置添加了Texbox,从而为用户输入提供必要信息,通过添加选项,可以调用添加接口,将其输入的数据信息存入到数据库之中,支持数据信息的删除。
3.2 数据库网站监视模块设计与实现
在本媒资管理监视子系统中,其网站数据库监视模块的主要功能在于,对网站是否可以正常访问进行监视,对数据库是否可以正确读取数据进行监视。
在其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设计类Check Webband Data进行网站与数据库检测。
因整个子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其模块多为同时协调作业,模块需要设置独立线程进行监视作业,为此,提出监视线程设计,通过设置Thread Web And Data进行数据库运行状况的监测,监视线程作业方式为:通过启动线程调用Check Webband Data中函数进行数据库与网站监控,一旦数据库与网站发生异常状况,则会发出报警,报警结束后启动定时器,定时器执行网站数据库循环监视任务,并以间隔0.1s的方式启动Timer-Tick,在定时器停止后启动线程监控,线程执行后再次启动定时器进行循环监视。
3.3 存储设备监视模块设计与实现
存储设备监视模块在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一般存储设备监控主要是进行K2视频播出服务器、电视台二级存储设备进行监视,其设备多在五个以下。
二级存储设备应用XP系统,可以通过WMI技术对其存储设备磁盘信息进行监控,K2视频服务器设备安装windows embedded系统,无法应用WMI技术,可以通过其自带AMP协议进行存储设备磁盘信息监视。
支持应用WMI技术进行二级存储设备监视的系统,则首先进行WMI域的远程连接,并通过“SELECT*FROM Win32-Disk Drive”等方法进行磁盘信息查询,通过Management Object 进行特定磁盘信息查询。
3.4 软件进程监视模块设计与实现
广播电视台其整个播控系统存在着多个软件同时运行,每个软件系统均十分重要,要求对各个软件运行状况进行监视,本文中媒资管理网络子系统其软件进程监视模块设计,主要是对
软件进程所占用的武力内容、CUP利用率等进行监视,从而评估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报警。
考虑到其进程均具备唯一的ID、进程名与CPU时间等信息,为此,可以设计进程信息类Process Info进行监控。
3.5 报警日志纪录与报警模块设计
在整个监视系统中,报警日志记录十分重要,属于异常报警的重要凭证,为排查异常,恢复系统提供指导,可以有效确保播出系统运行稳定性。
报警日志记录主要是通过Write Line方法,应用UTF-8进行编码,向记事本文写入日志信息。
报警模块采取铃声报警方式来实现,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查看异常并恢复系统,确保系统运行质量。
4 结语
为满足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数字化播控需求,解决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监视系统中存在的成本高、操作复杂、效率低等问题,提出设计媒资管理网络监视子系统。
在概述子系统关键技术WMI技术的基础上,从系统配置模块、数据库网站监视模块、存储设备监视模块、软件进程监视模块、报警模块及日志记录模块等方面对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本文的研究工作对电视台媒资系统的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庭.数字电视播出系统中自动应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
[2]钟声.电视台节目播出后台监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