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B与移动共建共享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791.00 KB
- 文档页数:21
5G网络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5G 网络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正逐渐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的焦点。
5G 网络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大容量等显著优势,将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变革。
本报告旨在对 5G 网络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二、5G 网络概述(一)5G 网络的特点5G 网络相比 4G 网络,在传输速度、延迟、连接密度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 20Gbps,是 4G 网络的 20 倍;端到端延迟可低至 1 毫秒,能够满足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同时,5G 网络每平方公里可支持 100 万个连接,为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5G 网络的应用领域5G 网络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智能交通领域,5G 网络可以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高速通信,提高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在工业互联网领域,5G 网络可以实现工厂内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市场需求分析(一)消费者需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对于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需求日益增长。
5G 网络能够提供更快的下载速度、更低的延迟,满足消费者对于高清视频、在线游戏、虚拟现实等应用的需求。
(二)企业需求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G 网络可以为企业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可靠的连接,支持企业开展远程办公、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等业务。
(三)行业需求各行业如医疗、教育、金融等,都在积极探索 5G 网络的应用,以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业务模式。
例如,医疗行业可以利用 5G 网络实现远程手术、医疗影像的实时传输;教育行业可以开展 5G 网络下的远程教学、虚拟现实教学。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一)5G 网络技术成熟度目前,5G 网络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国际标准已经制定,相关设备和终端也已经逐步商用。
室内分布系统共建共享可行性分析---京信通信1、各运营商无线系统情况:系统制式、使用频段等电信重组后,国内三大运营商都获得了移动通信运营牌照,并在09年1月都获得了3G牌照,下面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无线系统情况:⏹中国移动:GSM900 上行/下行:890-909/935-954MHzEGSM900 上行/下行:885-890/930-935MHzGSM1800M 上行/下行:1710-1725/1805-1820MHzTD-SCDMA:2010-2025MHz(现网频段、B频段)、1880-1900MHz(A频段)⏹中国联通:GSM900 上行/下行:909-915/954-960MHzGSM1800 上行/下行:1745-1755/1840-1850MHzWCDMA 上行/下行:1940-1955/2130-2145MHz⏹中国电信:CDMA800 上行/下行:825-840/870-885MHzCDMA2000上行/下行:1920-1935/2110-2125MHzPHS:1900-1920MHz(工信部要求2011年底前退网)2、室内分布系统共建共享技术实现方式2.1 部分系统共建共享●中国移动:GSM/DCS/TD/WLAN合路中国移动GSM网络的室内深度覆盖已经比较完善,所以TD&WLAN&wlan室内分布系统建设,需要架构在GSM分布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共室内分布系统的模式,进行GSM/DCS/TD/WLAN 合路共用室内分布系统。
以前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 GSM网络的需求,由于TD和WLAN的频段在2000MHz附近,需要对原有室内分布系统进行改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增加TD、WLAN和DCS信源,和GSM信源信号合路后,馈入分布系统之中;2)更换不满足TD-SCDMA要求的合路器、功分器、耦合器以及天线;3)增加TD、WLAN、DCS干线放大器,扩展信源基站的覆盖面积4)更换不合TD要求的粗馈线5)根据功率预算和“多天线小功率”的要求增大天线密度●中国联通:GSM/WCDMA/WLAN合路中国联通的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思路:室内分布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中国移动通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0页)项目建议书时,应加强组织协调,及时同省公司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沟通有关物价、定额及政策处理的相关信息,提高编制投资估算的准确度。
(二)审计要点1、项目建议书内容是否完整性、前瞻性、效益性。
2、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报批。
(三)审计内容1、项目规划是否按集团及省公司的规定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层管理的原则进行规划的编制。
2、拟建规模、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是否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和协作关系的初步分析。
4、项目规划内容否达到规定,是否完整。
5、项目进度安排是否妥当。
6、项目建议书是否按规定的要求进行评审,评审的手续或会议纪要是否齐全;是否按规定程序和权限进行报批,批准手续是否齐全。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一)工作内容及程序项目建议书经批准后,即可着手编报可行性研究,在批准的规划选所报告的地区中进行工程选所。
通过可行性研究,选择经济效益最好的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
经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最终决策和进行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重要依据,下达的估算静态投资作为项目投资控制的最高上限。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应是经过资格审定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咨询单位。
(二)审计要点1、可行性研究招投标过程的合法合规性。
2、咨询机构的资质是否具备规定资格,收费是否符合标准。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是否充分。
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是否完整,深度是否达到规划要求。
5、项目是否经济可行,计算是否正确。
6、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按规定进行审批。
(三)审计内容1、审计要点(1)的审计内容:参见第四章“招投标审计”。
2、审计要点(2)的审计内容:(1)查看咨询机构的营业执照(分甲、乙、丙三级),业务范围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存在越级承揽业务的行为。
文件依据(国家计委令第3号)《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暂定办法》第十条。
(2)收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编辑 I梅雅8m y x@b丨x i n t o n g.c o m.c n•应用方案.Technology技术:潘擁麵篇5G共建共享背景下不同模式的M E C承载方案硏究■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宋梅薛金明潘皓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黄铭锋C l年9月,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发布关于5G网I d络共建共享合作的公告,双方划分了各自5G 承建区,由承建方完成5G网络的建设,提供给非承建方进行 网络共享。
目前5G承载网完成了本地网核心层的互联互通,可以较好地满足toC(面向消费者)业务,但是如何承载toB (面向商企)业务,则暂未形成明确正式的方案,由于不同的 toB业务会有不同的MEC(多接入边缘计算)部署模式,本文 将分析在不同MEC部署模式下5G承载方案的对比,形成建 议的优选方案。
5G发展的前景并非只是将网络速度进行提升,而是发挥 5G的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等特性,与各个行业应用进行 有机结合,从而形成“5G+工业互联网”“5G+医疗’’“5G+车 联网”等众多“5G+行业”的应用。
这些应用都离不开MEC的 合理部署,不同的行业对MEC的部署要求也不尽相同。
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5G共建共享的背景下,承载网络 组织相较于独家承建而言,又多了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有必 要对不同MEC部署模式的承载特性进行分析,提出共建共享 承载网络架构的合理建议。
四种M EC部署模式众所周知,5G包括三大应用场景:eMBB(增强移动宽 带)、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和uRLLC(超可靠低时延 通信)。
eMBB聚焦对带宽有极高需求的业务,例如高清视 频、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等,满足人们对于数 字化生活的需求;mMTC聚焦对连接密度要求较高的业务,例如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能家居等,满足人们对于数字 化社会生活的需求;uRLLC聚焦对时延极其敏感的业务,例如自动驾驶、工业控制、远程医疗等,满足人们对于数字 化工业的需求。
移动通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移动通信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市场需求、技术条件、竞争环境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评估该项目的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可信的决策参考。
一、项目背景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移动通信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伴随全球移动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移动通信业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推出一个移动通信项目无疑是及时的。
该项目旨在提供一种高品质、高速率、低延时的移动通信服务,以满足用户对移动通信的各类需求。
二、市场需求1.市场规模预测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移动用户数量从2024年的5.6亿人增长到2025年的7.9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6%。
这一趋势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2.用户需求三、技术条件1.硬件设备项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购买高性能的基站设备、服务器设备以及各类支持设备。
同时,还需要与设备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2.技术支持项目需要招聘一支具备丰富经验的技术团队来支持项目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该团队需要具备强大的软硬件开发能力,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竞争环境当前,移动通信市场存在多家竞争对手。
主要竞争对手为国内外移动通信运营商以及互联网巨头。
他们在技术实力、市场份额和用户基数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项目需要制定合适的市场战略来应对竞争。
五、经济效益1.成本估算通过对项目的开发、设备购置、人员投入等进行详细估算,得出项目的总成本。
需要对硬件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分摊计算,并衡量成本投入与项目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
2.预期收益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对项目未来的收入进行预测。
这包括用户充值费用、佣金和广告收入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项目的盈利周期和资金回收期。
六、风险分析风险是每个项目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本项目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竞争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等。
需要针对每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结论:本报告通过对市场需求、技术条件、竞争环境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移动通信项目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G通信网络建设与应用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通信网络建设与应用在当前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G通信网络建设与应用项目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发展项目,旨在满足社会对通信服务的需求。
本文将进行G通信网络建设与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从技术、经济和市场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提出该项目的可行性建议。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1. 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G通信网络建设与应用项目将基于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在此需对技术现状进行分析。
目前,通信技术已经进入了5G时代,G通信网络作为其后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当前技术的评估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可以确定G通信网络建设与应用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2. 技术实施计划基于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G通信网络建设与应用项目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实施计划。
这包括网络规划、设备采购和部署等方面的安排,以确保项目的技术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三、经济可行性分析1. 投资估算经济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估算进行评估。
该项目所需投资包括设备购置、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开支。
通过对投资的估算,可以评估该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2.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经济可行性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项目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评估,可以确定项目是否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经济回报。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项目的风险因素,以确保项目的成本效益得到最大化。
四、市场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评估市场可行性分析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评估。
G通信网络建设与应用项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市场需求的满足程度。
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确定该项目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及项目在市场中的竞争潜力。
2. 竞争对手分析市场可行性分析还需要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确定项目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提高项目的市场可行性。
五、可行性建议基于对技术、经济和市场的综合分析,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议:1. 在技术方面,应密切关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确保G通信网络建设与应用项目能够适应未来的技术需求。
新型移动通信共建共享解决方案【正文】一、背景介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方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对移动通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存在着容量不足、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移动通信共建共享解决方案。
二、解决方案的目标1: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利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基站资源,提高整体网络的容量,从而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
2:拓展网络覆盖范围: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将各个运营商的基站资源整合起来,实现网络覆盖的共享,从而扩大整体网络的覆盖范围。
3: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运营商可以共同投资和运营基站,从而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营的成本。
三、解决方案的实施步骤1:合作协议签订:各个运营商需要签订共建共享的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
2:基站资源整合:各个运营商将自己的基站资源整合到统一的管理平台下,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管理。
3:网络优化调整:针对整合后的网络,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
4:网络运营和维护:共建共享的网络需要进行持续的运营和维护,各个运营商需要共同承担这些责任。
5:监测和改进:定期监测共建共享网络的性能和服务质量,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共建共享:指不同运营商之间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使用移动通信基站资源的行为。
2:合作协议:指不同运营商之间签订的共建共享合作的文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1:共建共享合作协议2:基站资源整合方案3:网络优化调整方案4:网络监测和改进报告【结尾】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共建共享:即不同运营商之间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使用移动通信基站资源的行为。
2:合作协议:是指不同运营商之间签订的共建共享合作的文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