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86.88 KB
- 文档页数:2
- 136 -therapy o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with hip fracture[J]. Zhongguo Zhen Jiu,2021,41(4):387-399.[23] QU X L,ZHENG B,CHEN T Y,et al. Bone turnover markers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to predict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older women: a ret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J]. Orthop Surg,2020,12(1):116-123.[24] SZULC P,NAYLOR K,HOYLE N R,et al. Use of CTX-I andPINP as bone turnover markers: National Bone Health Alliance recommendations to standardize sample handling and patientpreparation to reduce pre-analytical variability[J]. Osteoporos Int,2017,28(9):2541-2556.[25] WANG J S,MAZUR C M,WEIN M N. Sclerostin andosteocalcin: candidate bone-produced hormones[J].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2021,12:584147.[26]张雷,刘志纯.骨代谢标志物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和骨折风险评估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2,28(12):1828-1832.(收稿日期:2023-10-24)①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14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唐琪①【摘要】 目的:探究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8-06-01T15:11:20.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作者:胡绍波1 梁丽丽2 [导读] 将甲钴胺应用到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传导速度。
(1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仙桃 433000)(2仙桃职业学院医学院湖北仙桃 433000)【摘要】目的: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患者作为样本,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分别给予甲钴胺及已酮可可碱治疗。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腓总神经传导速度(47.06±0.35)、正中神经(50.85±1.30)、有效率97.06%,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将甲钴胺应用到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疗效确切,安全性强,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甲钴胺;糖尿病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135-01 前言:糖尿病神经病变,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发病后,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疾病的常规治疗药物,以已酮可可碱为主,效果欠佳。
为延长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本文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样本,观察了甲钴胺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患者作为样本,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
治疗组患者共34例,年龄(38~82)岁,平均(55.47±1.89)岁。
糖尿病病程(1~10)年,平均(5.10±0.95)年。
对照组患者共34例,年龄(41~83)岁,平均(55.56±2.02)岁。
糖尿病病程(2~9)年,平均(5.35±1.67)年。
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DOI:10.16658/ki.1672-4062.2016.17.027目的探究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的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来自于该院2013年4月—2016年5月这一期间,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前提下,加用500 μg的甲钴胺与250 mL的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1次/d。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6.7% VS 52.6%),(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前腓总神经MVCV与SNCV变化得到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充分改善,促使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加,不良反应较低,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标签: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具有发病率较高、病变涉及范围较广的特点,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关键因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通常表现为部分神经、周围神经以及自主神经的病变[1]。
主要特征是感觉神经受累较早,肢体出现麻木与疼痛,病情迁延导致患者的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积极寻找一种高效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法十分必要[2]。
该研究对6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变病患者采用甲钴胺治疗,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的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来自于该院2013年4月—2016年5月这一期间,纳入标准:全部患者都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且伴随四肢感觉异常以及麻木等,存在刀割般疼痛;腱反射明显降低或彻底消失;足背动脉搏动较正常;通过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正中神经与腓神经存在传导障碍;将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效排除。
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田永红;徐秋红【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5(000)010【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甲钴胺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甲钴胺治疗,身体症状和神经传导的速度都得到明显改善,值得推荐。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method and effect of mecobal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Methods A total of 82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ith 32 cases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lon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50 cases received additional mecobalamine for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4.0%,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8.1%. The difference of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mecobalamine in treating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can obviously improve patients’ physicalsymptoms and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this method is worth promotion.【总页数】2页(P36-37)【作者】田永红;徐秋红【作者单位】453000 河南省荣军医院荣治一科;453000 河南省荣军医院荣治一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法舒地尔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效果 [J], 周正森2.法舒地尔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效果 [J], 张俊峰3.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效果 [J], 刘敬敬4.甲钴胺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中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的效果 [J], 李欣媛;张涵涛5.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采用α-硫辛酸和甲钴胺的总有效率及药学价值探讨 [J], 张凌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比研究目的探讨α-硫辛酸与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35例,观察组采用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比较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4%,明显优于对照组8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为(49.27±3.73)m/s,明显优于对照组(45.02±3.2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α-硫辛酸治疗,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值得应用。
标签:α-硫辛酸;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Abstracts]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lpha lipoic acid and Mecobalami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hods A total of 27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treated in this department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7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 1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lpha lipoic acid,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cobalamine,and then the curativ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14%,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82.29%,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nat (P<0.05);After treatment,the EMG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9.27±3.73)m/s,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45.02±3.22)m/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nat(P<0.05). Conclusio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treated with alpha lipoic acid can increase th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alleviate the clinical symptoms,therefore it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Alpha lipoic acid;Mecobalamin;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近年來,糖尿病的“爆炸式”增长使我国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
· 糖尿病与并发症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12月糖尿病新世界 DIABETES NEW WORLD己酮可可碱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其神经症状的影响解洋,张开凤,袁园丹徒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镇江 212100[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己酮可可碱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其神经症状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1—9月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 =50,血栓通/丹参酮治疗)和联合治疗组(n =50,己酮可可碱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同时对比其治疗前后的神经症状评分(Neurological Symptom Score, NSS )及神经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isability Score, NDS )。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DS 、N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
治疗后,两组的NDS 、NSS 评分均出现下降,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此外,联合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己酮可可碱联合甲钴胺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及神经缺损情况。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症状[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12(b )-0182-04Effect of Pentoxifylline Combined with Mecobalamine o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Its Neurological SymptomsXIE Yang, ZHANG Kaifeng, YUAN Yuan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Dant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Zhenjiang, Jiangsu Province, 212100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pentoxifylline combined with mecobal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its influence on neurological symptom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dmitted to the Endocrinology Department of Dant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jiang City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n =50, thromboxone/tanshinone treatment) and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n =50, pentoxifyl‑line combined with mecobalamine injection treatment)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as compared, and Neurological Symptom Score (NSS) and Neurological DisabilityScore (ND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DS and N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oth P >0.05). After treatment, NDS and NSS scores of both groups de‑creased, and the scores of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In addition,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of pentoxifylline and mecobalamin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clinical efficacy, and can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symptoms and nerve defects of patients to a certain extent.[Key words ] Pentoxifylline; Mecobalamine;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Neurological symptom DOI :10.16658/ki.1672-4062.2023.24.182[作者简介] 解洋(1987-),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内分泌学。
调研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7月第5卷第7期 W orld Hea lth D igestM edical Peri odical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进展■徐 娟(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 226100)【摘要】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
治疗组(20例)甲钴胺500μg静脉注射,1次/d;再加用每天针刺治疗1次,持续行针1m in,每30m i n行针1次,留针60m i n。
对照组(20例)应用脉络宁20m g,加入生理盐水200m l静脉滴注,再加用同样的中医针灸疗法。
两组均连用2周。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5.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甲钴胺配合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安全可靠。
【关键词】甲钴胺;中医针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自2007年至2008年应用甲钴胺联合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高达25%~90%,虽然不会直接导致病人的死亡,但它所带来的症状却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DP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因此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
临床上常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D P N,但效果不肯定,笔者试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0例,效果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即选择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40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且具有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参照郑白蒂诊断标准,并加以补充:(1)患肢皮肤呈对称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包括痛觉、温觉过敏或迟钝,感觉异常主要有麻木,蚁走感,瘙痒、发热、发凉等,多呈袜套或手套样分布;(2)肌萎缩或肌无力,走路不稳,似脚踏海绵感或活动受限;(3)深浅感觉明显减退;(4)跟腱反射或膝腿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5)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6)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病人在入组前血糖控制良好,且已稳定1个月以上。
入组40例,随机分为甲钴胺治疗组,与脉络宁对照组。
最终完成疗程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
两组患者治疗前情况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
治疗组(20例)甲钴胺500μg静脉注射,1次/d;再加用每天针刺治疗1次,持续行针1 m i n,每30m in行针1次,留针60m i n。
对照组(20例)应用脉络宁20m g,加入生理盐水200m l静脉滴注,再加用同样的中医针灸疗法。
两组均连用2周。
1.3 疗效观察指标疼痛用VAS(视觉拟评分,visual analysis scale)10分法评分,从0分到10分疼痛程度逐渐增强。
感觉异常以无、轻(偶有)、中(持续但分散注意力后不明显)、重(无论什么情况都持续存在)分级评价。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CV)用日本Nihon K o2 hden公司制造的Neuropack2型神经电位诱发仪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有效性用百分率表示,使用S 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2.1 疗效评定标准疼痛者治疗效果以治疗前后VAS下降程度来评定:VAS下降率≥80%为显效,20%~80%为有效≤20%为无效,VAS上升者为恶化。
感觉异常者治疗效果,以治疗前后感觉异常程度变化来评定:级别下降超过2个为显效,级别下降1个为有效,级别下降0者为无效,级别上升者为恶化。
2.2 疗效治疗组20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显效率75%,总有效率90%;对照组20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8例,显效率30%,总有效率60%,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神经纤维发生节段性脱髓鞘改变,轴索再生能力受损而出现“退化”,特点为感觉神经受累较早,以肢体疼痛麻木为突出临床表现,具体发生的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明确,一般机制认为:(1)血液循环障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导致小血管阻塞;(2)代谢障碍:高血糖激活多元膜通路,继发肌醇缺失,导致第二信使作用的Na+-K+-ATP酶的二酰甘油浓度降低,而该酶的缺失是导致轴索变性和脱髓鞘的主要原因;代谢障碍引起过度糖基化,最终使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神经中束血管硬化;神经生长因子减少,导致类质过氧化;氧化应激增高;脂肪酸代谢改变等。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任何部位,诊断时高达7.5%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有临床神经病变,在糖尿病病程25a的患者中,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增加到50%,故糖尿病神经病变随病程延长有累积作用。
临床上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正是针对了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中血液循环障碍,脉络宁是传统的中药制剂,本研究提示使用脉络宁2周总有效率可达60%。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可渗入神经细胞的细胞器内,参与抗酸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在合成轴突的结构蛋白质中起重要作用。
在转甲基过程中,作为甲基的供体,它可帮助神经细胞从脑磷脂合成卵磷脂,从而修复损伤的神经纤维,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具有促进神经内核酸、蛋白、脂肪代谢的作用,从而促进DNA、RNA的合成,且能促进髓鞘的主要构成脂质卵磷脂的合成,从而提高髓鞘的形成,加快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改善神经组织传递及代谢障碍,促进轴索内运输和轴索的再生。
本研究中,使用甲钴胺治疗周总有效率达%,且显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提示其对型(下转3页)—3—P29024722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7月第5卷第7期 W orl d Hea lth D ig e stM edica l Peri odica l医学论坛所示:工人每日接触噪声的长短虽有所别,但其合格率均不高,x2=3125,P>015其间无显著性差异。
不同劳动时/日的工人作业点均有噪声超标情况存在,且噪声点合格率均在50%以下,从现场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工人每日工作为8小时,占调查人数的9114%,工人中很少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提示:控制或减少噪声对工人健康的危害,除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外,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率,适当减少工人劳动时间至关重要。
表3 不同劳动时/日的工人接触噪声情况接触时间(h/d)机械台数接触人数测点数噪声强度范围dB(A)合格点合格数811701957121102—60501461 6—71022881095—7650105 3—4844394—8833131合计128022891345010673 讨论311 因为噪声的危害众多,对劳动者的职业伤害很大,因此,国家对作业场所噪声一直有较严的限制要求1。
2002年6月1日实施的最新标准G 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作业场所的噪声作了明确的规定: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 B(A)。
对于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小时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3d B(A)的原则,确定其噪声限制值,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d B(A)。
312 从本次噪声抽检结果看出,近年来我市工业企业噪声作业点噪声超标仍较严重。
不同生产系统,不同劳动时间工人接触噪声,均有不同程度超标,噪声频谱特性虽主要为低频占7416%,但仍有2514%的工人接触高频率噪声,说明噪声对工人健康危害之重[1]。
313 加强对作业场所生产性噪声作业点的噪声强度进行动态检测,有针对性的提出控制和消除噪声危害的措施。
314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根据不同噪声源进行工艺改进,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和增添对机械的隔声、吸声、隔振、消声等设施[2],可在噪声源与作业点间增加隔声屏蔽,降噪效果明显,在机械进出口、风管上架设消声装置。
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安装隔振器,以做到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315 加强个人防护。
对噪声环境未达标准的应发放和使用好个人防护用品。
为劳动者提供声衰性能良好的护听器,对暴露大于或等于85d B作业场所的职工提供适合本人使用的护听器,确保其实际接受的等效声级在85d B以下。
合理安排工序,减少劳动者在噪声声级超标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时间。
实践证明这是一项降低噪声危害的有效措施。
316 加强卫生保健措施,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附件1“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检查项目包括询问职业接触史、既往史和自觉症状,内科常规检查,耳鼻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纯音听力测试。
发现噪声对工人健康造成危害的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317 噪声危害有一定的时间性,生产性物理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基本上是长期慢性作用的结果。
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的力度,促使企业加强对劳动者在上岗前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使他们增强主动的自我保护意识,既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益,也有益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我国职业卫生工作实践证明,用人单位是防治职业病的最前沿,只有用人单位相关措施落实了,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3]。
参考文献:[1]王簃兰、刚葆琪,现代劳动卫生学[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17—4301[2]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881[3]刘武,李涛,王永彬,关于强化用人单位自身职业卫生管理意义的思考[j]1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3,29(3):185 -1861(上接322页)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恢复有较好疗效,是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有治疗价值的药物,起效快、疗效确切,相对其他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有明显优势,值得进一步临床使用,以观察其确切疗效,进一步确定合适的疗程与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1]郑白蒂,胡国贤,朱禧星,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治疗的探讨.中华内科杂志,1981,20(9):523-525.[2]冯波,李栩,李惠芝,等.糖尿病性心自主神经,末梢神经病变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6(3):143.[3]吕传真.重视对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防治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2(6):385.(上接323页) 3.4 其它原因的伪影本组中有占17.5%因摄片部位不标准、标志差错、衣物伪影、体表异物伪影、CC D板伪影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