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研究综述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23.65 KB
- 文档页数:9
毕业论文李清照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她以其才华横溢的词章和深情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毕业论文李清照,旨在探讨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李清照的生平与背景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宣和年间(约公元1084年),是南宋文学家李格非的女儿。
她从小聪明伶俐,喜欢读书写字,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当时,女子的文学创作并不被重视,然而李清照却以其独特的才华和独立的思想,成为了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词人。
二、李清照的词作特点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清新、豪放深情为特点。
她的词作多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流露。
她的词作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如梦令》,这首词以其婉约唯美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离别的爱情故事,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三、李清照的影响与地位李清照的词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在宋代文坛上引起了轰动,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她的词章风格独特,语言优美,表达了女性的情感和独立思想,对后世女性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李清照的人生哲学李清照的词作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她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爱情和亲情的珍视。
她的作品中展现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五、李清照的词作与现代社会虽然李清照的词作诞生于宋代,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却具有普世价值。
在现代社会,人们仍然面临着情感的纠葛和人生的困惑。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深情和独立思考的态度,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情感的寄托和人生的启示。
她的作品中传递出的对自然和人性的关怀,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六、结语李清照作为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词人,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深情的作品,留下了不朽的文学遗产。
有关李清照的论文篇一:李清照小论文高一 5 杨维晨李清照及其诗浅谈内容摘要:一、相关简介 1.李清照个人简介 2.靖康之变 3.婉约词二、李清照诗中的常用意象1.花的意象美 2.雨的意象美三、李清照前后诗词的比较 1.天真少女的貌态2.深闺思妇的形象 3.国破家亡的愁绪 4.惦念故乡的情怀四、结论附:参考文献资料相关简介 1.李清照个人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两人都十分喜爱收藏古文奇字,十分琴瑟和谐。
可之后赵明诚的父亲在官场上失利,于是李清照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
此后几年,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他们共同收藏了许多文物古器,同时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也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李清照44岁时,发生靖康之变。
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
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
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
赵明诚卒后,李清照大病一场。
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孤独无依之中,李清照再嫁张汝舟。
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
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
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
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
李清照诗的研究报告1. 引言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
她的词作风格优雅细腻,以悲凉之情和婉约之辞著称。
本文将对李清照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影响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2. 李清照的创作背景2.1 家族背景和成长环境李清照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北宋初年的文学家李格非,家族对她的诗词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李清照在家中也接受了严谨的教育,掌握了才女所应具备的文学知识和技巧。
2.2 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北宋时期,文化繁荣,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这种社会背景为李清照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同时,北宋时期也是政治动荡不安的时期,这种社会背景下诗人的作品往往带有浓郁的时代特征。
3. 李清照诗的艺术特点3.1 情感表达李清照的诗作情感真挚,表达了女子自身的内心体验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她的诗作中常常描绘女子在婚姻和爱情中的种种遭遇和矛盾心理,表达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3.2 语言表达李清照的诗以细腻的表达和简洁的语言著称。
她善于运用对仗、对句和意象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富有韵律感和美感。
同时,她追求真实和自然,注重抒发真实感情,不拘泥于套语和形式。
3.3 音乐性李清照的诗作在音乐性上也具备独特的魅力。
她的词作多为填词曲调的作品,因此在词曲配合和节奏感上具备很高的要求。
她的诗往往能配合旋律的节奏流畅、抑扬顿挫,具备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4. 李清照诗的影响李清照的诗作广为流传,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
4.1 影响其他词人李清照的诗歌成就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她的作品常被后世的词人赞美和模仿,成为后世词坛的楷模和标杆。
4.2 文学价值李清照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具备重要的地位。
她的诗歌创作表达了女性的真实感受,充分展现了女性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才华。
同时,她的语言表达独特,艺术价值极高。
4.3 社会意义李清照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女性地位的变迁,对于研究北宋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佚名李清照,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文学家,她志存高远、倔强好胜、调悦风流、压倒须眉;她工诗词文赋、善金石文物、晓书法绘画音律、通医药博戏教育,集多种文化素养于一身;她留存的作品有千古绝唱的词、正气浩然的诗、回肠荡气的文赋,其《词论》首开中国词学批评史之先河。
但她最擅长的还是词。
一、生平事迹研究生平事迹是李清照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这二十多年的研究历程,李清照的生平事迹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年、里籍以及是否改嫁等三个方面。
先谈一谈李清照的生年研究。
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即公元1084年。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有“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莲缓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优患得失,何其多也”一语,陆机二十岁作《文赋》,这是说李清照十八岁出嫁,即建中辛巳归赵氏时李清照为十八岁,由此上推十七年为神宗元丰七年。
进人新时期以后,率先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的是毕宝魁,他在《李清照生年新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星署年“绍兴二年玄默岁壮月朔甲易安室题”是可信的、“与内容并无矛盾”,“过蓬缓知非之两岁”一语证明了李清照时年五十二岁。
据此逆推,李清照生年可确定在元丰四年(1081)。
又据《金石录后序》“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一语,李清照应在二十岁时结婚。
稍后,毕宝魁又发表了《〈李清照生年新说〉补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看法。
朱德慈在《李清照生年及<金石录后序>之作年新探》(《淮阴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一文中结合自己的考据并比照今人夏承煮、黄盛璋、黄墨谷、毕宝魁等的生年诸说,认为李清照的生年应为北宋哲宗元牛右二年(1087),《金石录后序》作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
诸说不同,但其主要的依据均来源于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先且不论他们的推论是否正确,但从中可以看到《金石录后序》是研究李清照生年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李清照词研究文献综述1《中国词史》对南宋数位女性词人都有关注,其中以李清照为重点。
将李清照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来研究。
他认为,前期词表现闺中生活的词揭示了李清照的内心世界,表现她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也带有时代感伤的情怀。
同时指出,这些词与封建礼教不无抵触,因而受到同时代封建卫道士的诋毁。
后期词书写的愁恨包含深刻的社会内容,感伤国破家亡的不幸。
在艺术成就上,他认为李清照“为自我写心,表达真实的感情和鲜明的个性”,“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并且“声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陶尔夫和刘敬从李清照经历的时代巨变、生活坎坷和精神磨难出发,持“蚌病成珠”的观点,认为后期词中“广泛地展示了那整个时代的苦难在词人心中留下的印痕”,赋出生命与时代的悲哀。
他们把李清照的词按内容分为感伤时世、悲今悼昔、咏物自伤三类,并认为词中坦荡率直的精神与《上邪》、“敦煌曲子词”的某些民歌极相似。
另外,还分析李清照的词学观点,认为“易安体”的精妙在于词学观念、审美体验、女性意识和艺术手段四个方面,从《打马图经自序》看出其词包含的专精精神来之不易,是生命投入的结晶。
吴熊和也集中关注李清照后期词,认为她既保持了南唐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她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词的时代性和李清照个人的艺术独创性完美地统一,使传统的词风得到了充实和改造”,因此在两宋词人中独树一帜,这也是李清照对宋词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通过与其他词人的比较,突出李清照词的意境之妙。
如她的伤别之作与柳永的“词语尘下”的赋别作品迥异,具有高雅的林下风范。
葛晓音认为李清照的闺情词风格含蓄秀婉、深挚清隽。
同时结合其人生轨迹,认为其所见的政治沧桑和世态炎凉对前期词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加上伤春伤别的情绪,使其多愁善感的才思情致早现。
但其中《渔家傲》别标奇格,展现雄奇阔大的精神境界,以汉赋方式构思小令,在北宋词中极罕见。
李清照论文篇一:李清照毕业论文终稿目录中文摘要: (1)中文关键词: (1)英文摘要: (1)英文关键词: (1)前言 ............................................... - 1 -一、李清照婉约词的创作背景 ........................... - 1 -(一)家庭熏陶 (2)(二)婉约词风 (2)二、李清照婉约词的意象艺术 (3)(一)“花”的意象美 (3)(二)“雨”的意象美 (4)三、李清照婉约词的抒情艺术 (6)(一)青春洋溢、无忧无虑的少女之作 (6)(二)细腻婉约、多愁善感的少妇之作 (6)(三)国破家亡、伤世忧时的老妪之作 (7)(四)婉约词抒情的艺术手法 (7)四、李清照婉约词的语言艺术 (8)(一)情感鲜明的色彩美 (8)(二)和谐明快的音乐美 (9)(三)清新自然的生活美 (11)结论 .............................................. - 11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 12 -论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美摘要:李清照的词作有着独特的抒情特色和语言特色,本文将通过对李清照婉约词的研究,从四方面综合论述了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美。
首先从李清照婉约词的创作背景进行阐述,李清照出身士大夫之家,深受家庭熏陶,从小便有着良好的文学修养,其词中更是体现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
接着,从“花”、“雨”两个意象阐述了李清照婉约词的意象艺术。
然后,从李清照少女、少妇、老妪三个年龄阶层以及李清照的艺术手法来阐述其词的抒情艺术。
最后,从色彩美、音乐美、生活美三方面阐述了李清照婉约词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李清照;婉约词;艺术美On Li qingzhao graceful words Artistic beautyAbstract:Li qingzhao word has a unique lyrical characteristic and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this article will through the study of Li qingzhao graceful words, four aspects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s the artistic beauty of Li qingzhao graceful words. First from the Li qingzhao and restrained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Li qingzhao born home of scholar-bureaucrat, by family influence, and has a good literary accomplishment, from urinate in the word is to reflect her unique female consciousness. Then, from the flower , rain image, expounds the Li qingzhao graceful words and restrained the imagery art. Then, from the Li qingzhao girl, young woman, the woman three age groups and artistic method to illustrate the Li qingzhao word s lyric art. Finally, from thecolor beauty, music beauty and life beauty three aspects elaborated the Li qingzhao graceful words and restrained language art.Key words:Li qingzhao;Graceful words;Artistic beauty 前言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的词作以女性特有的纤巧细腻渗透出了大丈夫的阳刚之气,貌似不饰雕琢的白描文风凝结了词作的自然之美,其简练通俗的语言倾诉了无尽的思愁哀绪。
宋代词人李清照研究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词人,比较著名的词作有《如梦令》、《声声慢》等,其大胆开创了女性词人写作的新天地。
本文将从李清照的生平、文学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她做一简要的探究。
一、生平李清照生于南宋嘉泰年间(1084年),原籍家乡在山东,因丈夫担任官员,她便迁居京城。
丈夫去世后,她单身一人,期间曾三嫁,人生经历十分曲折。
李清照早年随父学诗,拥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以及音乐天赋,她擅长曲艺,常常与丈夫、朋友等四五人一起在庭院演唱,非常受到赏识。
二、文学特色李清照的词作在当时被称为“词家之冠”,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她的词作不仅有着华美的语言,而且表现出强烈的感情,体现了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审美观念。
在她的作品中,情感细腻、抒情深刻,有着恰到好处的抑扬顿挫和音韵的把握,词曲合一,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三、对后世的影响李清照的词作风靡一时,不仅开创了女性词人写作的先河,同时影响到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发展。
她的作品在元、明、清等时期也受到广泛的传颂,并被多次选入中国文学经典文本之中,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清照不仅在文学上开辟了女性新天地,在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历史进程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
总之,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性词人,她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文学的进一步繁荣,而且为后世女性文化发展、女性文学创建等做出了不朽贡献,其深刻的词作更是对后来文学创作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极有价值的总结中华文化的瑰宝。
浅析李清照的词论文篇一:毕业论文:李清照的词和词论毕业(论文)题目名称:李清照的词和词论系部: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指导时间:指导地点:完成日期:毕业论文说明书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引论 (3)第一章李清照词风简介 (4)第二章论词标准对李清照词作的影响............................... (5)第三章《词论的著录》和“别说一家”说的创立 (8)第一节《词论》的著录 (9)第二节“别是一家”说的创立 (10)第三节追本朔源,从渊源论说明词“别是一家” (12)第四节破而后立,“别是一家”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偏离 (15)第五节“别是一家”观点的继承与影响 (17)第四章《词论》的贡献 (19)第一节为“小歌词”“补天”之作…………………………………………………19第二节对词之体要义的建树 (20)第三节《词论》“文本”的补充……………………………………………………21第五章《词论》的偏颇 (21)第一节对音律的要求有细索过苛之嫌 (22)第二节对词人的批评有挑剔不实之处 (23)第六章为《词论》一辩 (24)第一节胡仔及其与《词论》有关的功过 (24)第二节《词论》不满苏词的背后 (26)第三节《词论》对欧词的不满和易安对欧句的喜爱 (27)结束语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31)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著名女作家,其诗、词、文、赋并茂,尤以词甚。
对于词,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实践者,同时也是一位认真的批评家,《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里的《词论》颇有气概地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见解,受到许多人的敬佩和推崇,虽然其中的一些观点引起了一些争议,但这是词史上第一篇总结词的创作,富有见解的专论,也是妇女文评的第一篇,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后人评《词论》有种种异议,李清照词作和《词论》也不一一合拍,这里,我们仅就《词论》来看看李清照关于词的一些见解。
第一部分简要分析了《词论》的著录和“别是一家”说的创立。
关于李清照的论文有关李清照的论文:论李清照的伤春之愁【摘要】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被后人称为“婉约词宗”。
李清照的伤春之词为数不多,词作中充斥了太多情愁,家愁和国愁,可谓自成一格,独树一帜。
然而要解读李清照的一腔愁绪,却发现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关键词】李清照伤春落花“伤春”这个题材,古已有之。
在李清照的伤春词中,常常通过对“落花”的描写来感叹时光的消逝,由花怜己,表达自己对容颜消退,青春不再的怜惜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一首《如梦令》淋漓酣畅地表现了李清照的此种感情: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词,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
词人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充分显示了李清照的才华和宋词的语言表现力。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所念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起首两句,是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
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
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醉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悉知,李清照是爱酒之人,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
那词人为什么会“浓睡不消残酒”呢,原因只能是“惜花”了。
女性意识论文文献综述700字篇一:李清照女性意识的体现文献综述李清照词中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文献综述前言:李清照的词作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历来研究李清照的词多从词体特征、前后期词风变化或者爱国主义等常见角度研究,但是作为文学史上最出名的女词人,她在词作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是十分真切且珍贵的。
本课题主要研究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自我意识,因为她的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她心路历程的记录,带有明显的自传性,对自我形象自我意识的描写是其重要内容。
自近代以来,人们对文学的接受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再仅仅把文学作为政治的产物,而是能够真正的把文学作品与作家的特性与个性紧密结合起来研究,所以,这一现象应用在对李清照词作研究中则突出表现为女性主体意识对词作的影响。
主体部分:自我的觉醒首先是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对自己的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后,所形成的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一系列认识。
女性文学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反映。
女作家们往往通过自己的角度,审视女性的内部世界、审视女性与社会的关系。
在男权当道的封建社会里,男性掌控着一切,包括政治,包括婚姻,也包括文学。
自古以来,男作家站在女性角度上写相思、写闺怨、写离愁别绪的作品数不胜数,但却始终局限在男性视角和话语权之内。
李清照在她的词中凭借其独特的女性自我意识,以其独具魅力的女性创作心态以及细腻感受向我们展示了女性被历史和封建束缚的灰尘蒙蔽的心灵世界,带我们感悟到她对生命价值的体验,。
她用女性独有的方式发出了对女性悲剧人生的呐喊,首次呈现了女性自己对世界和人生、情感态度的认知。
李清照由于家庭地位的显赫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形成了文学史上独特的生命意识和勇敢洒脱的性格。
“她以纤纤词笔、抒发爱恋痴情,人生失意,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一往情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把自己全部的情爱和失落怨恨都通过词表达出来,显示出其词不同于别词的独特风格”【1】。
关于李清照词作中表现出的女性自我意识,可以根据其作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李清照词十年研究综述引言李清照(1084-1155)表。
对于李清照其人其词的研究一直状况综述如下:一、关于李清照艺术风格的研究对于作家艺术风格的研究,历来是研究者们的关注点,我们可以从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特点来研究分析作家的某部作品及其深层含蕴。
对于李清照词作的艺术风格的研究更是这几年来的热点。
(1)对其词作“婉约”特征的研究。
杨丽君在《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中从“清丽高洁,孤愁哀婉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情景交融,连贯流动的日常生活化场景”、“清新自然,纯净优美的大众口语化语言”[1]三个方面来论述易安词的显著特征。
王翠英在《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研析》中也从三个方面概括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第一,其词多是自我形象的艺术化,则较多地集中体现了女性的柔性美;二,李清照词中的景物扣住了“真”字,充分展示了“真景美”;第三,善用白描方法,溶炼通俗语言倾诉真情实感,被奉为婉约派的正宗[2]。
还有黄晓东《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赏析》、朱宪玲《试论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点》、韩彬《轻言浅语,尽显婉约深沉之意——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等几十篇论文,都会从易安词中意境的创造,语言的通俗简练,情感的深入及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等方面入手,来展现李清照词作中的婉约词风。
(2)李词中豪放风格的展现。
李清照的词中不仅仅有婉约词风,在她后期的创作中亦有豪放词风的体现。
在对李词豪放词风的研究上,研究者们也是众说纷纭。
张伟在《悠思寄梦境雄桀泯豪婉——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豪逸之气》中从李清照的《渔家傲》、《鹧鹄天》等词作中分析李清照后期词作的豪放风格,也指出李词词风的转变的原因。
最后指出不管是李清照创作中的婉约词风,还是后期出现的豪放风格,都造就了李清照的不朽。
彭雅琴在《浅论李清照创作中的男性化倾向》中从“记游之作”、“醉酒之举”、“爱国情怀”三方面来研究李词中“一部分被称为‘倜傥’、‘有丈夫气’的充满男性化特色的作品”[3],对这一部分带有特殊风格作品的研究添砖加瓦,使其不再空白。
研究综述:李清照研究综述:李清照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文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清照的研究综述,欢迎阅读!李清照是宋代首屈一指的女性作家,她以其女性身份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成为20世纪宋词研究中仅次于苏轼的第二大研究“热点”。
2000—2001两年间有关李清照其人其作的研究论文多达60余篇。
本文试就两年来李清照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情况综述如下:一、对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化观照近年来,以女性的视角对女性作家及其作品进行文化观照已成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新动向,这种新动向突出地反映在李清照研究之中。
罗斯宁《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词》(《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从女性文学的角度考察了李清照的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认为:宋代女性词具有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自尊自强的要求、自恋自怜的情结等思想感情特色,在艺术上多委婉情深、率真自然、浅白通俗。
李清照词集宋代女性词之大成,成为宋代女性词的杰出代表。
由于李清照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过人的抱负,故而其词具有了一种超乎女性词的“丈夫气”。
这种丈夫气表现为:(一)芬馨神骏,柔中见刚。
(二)意境沉博,大家风度。
(三)感性与理性并重,自然而尖新。
这样便对兼有女性词与士大夫词之长的“易安词”有了比较全面的体认。
杨海明《凄清孤寂:李清照词所表现的女性情怀》(《文史知识》2000年第8期),认为李清照词之所以能卓然自成一家,一个颇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
这种女性特色体现在词中便是那一种凄清孤寂的情怀。
接着他从社会背景、婚姻家庭生活和个性气质等方面阐述了这种情怀产生的原因。
文章最后结合朱淑真和魏夫人这两位女性词人的生平与创作,指出哀怨心绪和孤凄情怀是宋代女性词人所共有的“时代病”。
张忠纲、綦维《李清照的女性意识》(《文史哲》2001年第5期),对李清照这位生活在男性本位文化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文学家的心态进行了细致而又深入的剖析。
走近李清照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第一才女,端庄其品清丽其词。
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她不仅能写出婉转哀愁的闺中之作,也能写出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气魄雄浑的诗句。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宰相的儿子,著名的金石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后期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清新明快。
《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李清照后期的词: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声声慢》就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秀外慧中,踏雪寻梅,执笔属文,展卷吟诗。
婚居时期的李清照,琴瑟相和,共醉金石,携手出游,盛名于世。
南渡以后的李清照,亡国丧夫,孤苦伶仃,名节被毁,凄惶度日。
后人认为,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人称“婉约词宗郭沫若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艺术理论论文试析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1084―约1155),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
她的词作以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名之,称为“易安体”。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
她的词作一方面重视音律、精炼字句,另一方面赋予词真实的感情,在风格上,接近李煜和晏几道。
她个人生活境遇的变化,在其作品中也得到鲜明的反映。
不仅在古代为人们所喜爱,而且至今仍有不少名篇,被人们传诵把玩,以为绝唱。
一、重视音律,精炼字句赏读李清照的词作,我们会有这样一种感受:语言清新自然,概括性强,音韵和谐优美,且时有奇词佳句出现。
如《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细。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此词通过寒食时节的景物形象探寻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
本篇全用白描,作者抓住熏香、花钿、斗草、秋千这些细小而富有生活特征的事物,略加点染,就把人物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
如《永遇乐》:“落日溶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微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该词由今写入,由今而昔,由昔而今,立足现实,多层次地反复对比,抒发词人深沉凄怆的家国身世之感。
上阕几句是正反对照:夕阳西下的美景与人在异乡的感慨;浓浓春意与春意几许的疑惑;融合天气与岂无风雨的忧虑;词人在正面描写美好的自然景色后,用反问的语气描写相反的情绪,显出词人黯淡的心情。
下阙有过去插戴满头与今日“风鬟雾鬓”外貌的对比;昔日“偏重三五”与今日“怕见夜间出去”情绪的对比;昔日朋侣香车宝马欢度元宵的热闹与今日“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寂寞的对比,总之,通篇对比,意象鲜明,不言哀而自哀,不言悲而自悲。
李清照词作风格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词作的风格特点。
前期词作主要描写了词人少女时期欢快自由的生活,以及少妇时期的相思离别之意,表现了她对自然的热爱、爱情的向往和离别的苦恼;后期词作主要通过家常口语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国破家亡之恨和凄清孤寂之苦。
关键词:李清照两个时期风格特点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由于封建制度对妇女的歧视,女性作家并不多见。
在十分鲜见的女性作家中,宋代词人李清照显得尤为耀眼。
李清照出生于济南的一个仕宦家庭,从小就受到文学的熏陶。
她是一个天才的词人,她的一生就像一首回肠荡气的词作,前半生风和日丽、无忧无虑,后半生凄风苦雨,孤独艰辛。
她一生无儿无女,给后人留下了60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
李清照词作的风格,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词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活泼、天真,表现了一个青春少女对生活的热爱,一个妙龄女子对未来爱情的向往,一个成熟少妇对丈夫的思恋和眷念。
后期词作由于国破家亡,显得悲悯、凄苦、愁惨和孤寂。
一、前期词作1.反映了李清照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
《如梦令》是李清照的一首惜花之作,生动地表现了她爱花惜春的心情。
“雨疏风骤”勾起李清照的一番心事,“浓睡不消残酒”体现了她灵魂空虚、内心寂寞的精神状态。
接下去,作者笔锋一转:“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一转笔很有气魄,既使词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又给前两句加深了内涵,使上下文意产生了内在联系。
“绿肥红瘦”真实地把经雨洗后绿叶滋润滑嫩,而红花凋零的景象展现了出来。
我们从李清照的前期词,可以看出她豪放、开朗、性格活泼,而且才华横溢,有抱负。
2.用浅俗、清新、明白如话的话语,抒发自己对丈夫的“别愁”。
《一剪梅》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
词的开头“红藕香残”营造的萧疏秋意勾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并含有“青春易逝,人去席冷”之意。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以客观景物表现秋的到来,“玉簟秋”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凉了来表达秋的到来,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