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25.69 KB
- 文档页数:8
棉花高产种植栽培技术
棉花种植及栽培过程中,要想实现最终的棉花高产,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种植和栽培的技术环节。
1.培肥地力,施足落肥。
每亩应施有机肥300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有条件的铺施饼肥40-50公斤,碳铵40-50 公斤。
深耕地25厘米左右。
2.提早播种,促苗早发。
利用地膜覆盖和营养钵育苗移栽种植技术,提早播种,增加棉花早期叶面积。
并要精选良种,处理好种子。
3.搞好田间管理。
抓好浇水、施肥、治虫、整枝4个主要环节。
蕾期和花铃对水很敏感,遇旱要及时浇水,大雨要排水防涝,后期如遇秋旱,8月到9月上旬应浇两遍水以增加铃重。
迫肥应掌握“少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巧施盖顶肥”的原则。
即6月下旬每亩施标准氮肥10公斤,7月上中旬开花后是追肥关键时期,一般占追肥量的50%左右,根据长势补施盖顶肥。
后期为防早衰可根外迫肥。
病虫害应采取综合防治和多种农药交替使用的措施。
整枝从蕾期开始,早发的棉花(6月上旬现蕾),可在6月25日前后去掉第1-4果枝上的8个早蕾(含己脱落的)。
对晚发(6月20日还没现蕾)的,对则不宜摘去早蕾;打顶一般在入伏到大暑之间进行,打顶后要抹一次赘芽,打边心可在立秋前后进行。
4.合理进行化学调控。
掌握“离控于调,少量多次”。
如蕾期生一长较旺,可每亩用缩节胺1克或助壮素2毫升进行叶面喷施;盛蕾阶段,每亩喷助壮素4-6毫升,初花期增加到5-8毫升。
如喷后遇雨或浇水后持续旺长,过几天再喷一次,每亩用量8-10毫升,以控制旺长,形成合理的株型。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张勇来源:《种子科技》2022年第04期摘要: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能够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棉花种植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只有通过高产栽培技术才能保证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为此,应利用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为确保农民的经济收入奠定基础。
关键词:棉花;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4-006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62 文献标志码:B1 棉花的生理特性以及生长发育规律1.1 生长特性第一,喜光。
棉花在整个生育期内都需要有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的要求要比其他农作物高。
第二,棉花根系再生能力较强,如果棉花根部断伤,能够长出新根。
第三,棉花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并且对肥料需求量较高。
1.2 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棉花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称为全生育期,一共210 d左右,生育期主要划分为以下5个。
第一,从播种到50%棉花出苗为出苗期,时间为7~10 d。
第二,从出苗期到50%棉花现蕾为苗期,时间为50~55 d。
第三,从现蕾期到50%棉花见花为蕾期,时间为30 d左右。
第四,从开花期到50%棉花见絮为花铃期,时间为45~50 d。
第五,从吐絮期到棉花收获结束为收获期,时间为70~80 d,棉花的苗期和蕾期是生长关键时期,也是营养积累时期,要做好该时期的田间管理,保证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2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2.1 科学选种2.1.1 选种优良品种直接决定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为此,要坚持科学的选种原则。
第一,在选种前要了解当地的棉花种植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第二,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生长势强、结铃集中、易管理和不早衰的优良棉花品种。
第三,在购买种子的过程中应到正规的种子部门,选择纯度高和发芽率高的优良品种[1]。
2.1.2 种子的处理在播种前15 d应选择天气晴朗时晒种,时间为4~5 d。
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就是要确保栽培地的湿度和水肥的分布均匀,以及及时补水,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率的作物生长。
2、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要注意膜下滴灌时保持地面湿润,以便促进植物的健康成长。
同时,要注意植物根部的温度,使湿度合适,防止植物根系受损。
3、空气中的水汽量要充足,水分的遗传对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因此要在空气湿度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喷水、洒水、灌水等方式来补充水分,以保证作物生长。
4、要注意植物的营养状况,棉花膜下滴灌过程中加入肥料,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植物需要主要养分,如氮、磷、钾等,也需要微量元素,如铝等,加入适当量的这些营养物质,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5、要注意植物的光照状况,在植物膜下滴灌的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光照,以便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促进高产。
6、要注意植物的土壤质地,植物需要足够的氧气供养,因此土壤的结构要粒径小,气体流通速率要高。
此外,土壤的PH值也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促进作物的生长。
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1棉花杂交制种技术
杂交技术是农业种植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通过两个及以上相异种类和品种的组合,将它们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种类。
在棉花种植中,杂交制种技术是一种可行的、高效的选择,促进了棉花的高产。
2棉花杂交制种的优点
第一,杂交技术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少棉花的自交授粉,增加植株的公比,提高棉花产量。
第二,利用杂交技术可以获得耐病虫、易熟性、抗力强等优良性状综合型棉花新品种,可以提高棉花种植的效益。
最后,利用杂交制种技术也能够形成更多对外部环境抗击力强的优良品种。
3栽培管理技术
棉花的栽培管理技术是棉花产业的关键。
根据不同的土壤和气候,应合理配置不同品种的棉花种子。
此外,要根据棉花的生长特点灌溉、施肥,合理安排农事管理活动,并及时实施杂草防治、多项病虫害防控技术。
4总结
棉花杂交制种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是棉花种植最重要的技术。
如果能够做到准确的品种选择和合理的栽培管理,加之该产业的强大政
策支持,就一定可以促进棉花的高产栽培制种,为我国富裕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棉花是我国北方灌溉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然而,由于我国北方气候条件较为干旱,导致棉花生长过程中缺水、干旱的现象较为明显,给棉花的生长发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为了提升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我们需要探寻一种适合北方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
而在此方面,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利用滴灌系统进行的带膜栽培技术。
该技术主要采用的是由塑料薄膜与灌溉系统组成的滴灌系统,将水分直接滴灌到根部,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植株养分吸收利用率,避免了水分和养分的过度蒸发和流失,从而达到节水、促进植株生长等效果。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盐碱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根系生长环境等。
而对于在北方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棉花栽培,膜下滴灌技术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具体如下:1. 节约用水:北方地区缺水比较严重,膜下滴灌技术可以将用水量节省40%-60%以上。
因为滴灌将水分直接滴到根部,减少了雾化衰减的损失,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2. 提高产量:膜下滴灌技术可以为棉花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从而促进植株的生长,提高产量。
研究表明,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栽培的棉花,其产量可以提高25%-30%以上。
3. 保证品质:膜下滴灌技术可以将水分和养分直接滴到根部,避免了水分和养分的过度蒸发和流失,从而保证棉花的品质。
4. 减少病虫害: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的栽培,保持了土壤的湿度,从而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总之,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适合北方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具有节约用水、提高产量、保证品质、减少病虫害等多重优势。
在推广这项技术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技术方案设计及精细施策,才能更好地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新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也是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其高产栽培技术不仅对其在国内棉花市场中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同时也有着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本文将从新疆棉花的环境特殊性入手,介绍新疆棉花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新疆棉花的环境特殊性新疆棉花种植区域地处内陆干旱的荒漠区,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
加之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这些环境因素都成为了新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的瓶颈。
1. 合理选择品种新疆属于短棉地区,因此选择适应性强、矮性、早熟、产量高、品质好的中早熟矮秆棉品种较为适宜,如晋棉 40、晋棉 41、河棉 8 号等品种,这些品种早期成熟,故省去了膨胀期的生长,为新疆棉花的高产栽培奠定了基础。
2. 种植密度在新疆,矮秆棉间距应该控制在 67 厘米左右,每亩种植棉籽 6.75 千克,成活 8万株左右。
这种密度的种植方法能维持优越生态环境,使棉花植株得到良好的光照和空气流通,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
3. 施肥新疆棉花种植区域土地多盐碱,通常使用 50-60 千克硫酸铵、150 千克钙超磷酸、10 千克氯化钾和 10 千克硼砂来进行营养供给。
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棉花的土壤,使其在低氮低磷的状态下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同时也为新疆棉花提供了优质的营养供给。
4. 防治病虫害新疆的病虫害防治也比其他地区更为艰难。
为防治红麻蚜、白花蚜等灰蚜,需要定期使用几氟蚜胺、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喷洒。
同时,还需要进行测土定量和土壤调理,保持土壤稳定性,以避免出现盐碱化现象。
5. 种植技术新疆棉花采取全机械化技术,大规模、高密度、标准化种植,尽可能保留水、肥、土、生命资源。
同时,还需考虑棉田排水、排气、保持水分利用率、提高生态系统循环利用率等环境因素。
新疆棉花矮秆种植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中,解决了矮秆棉良种研究推广不足所带来的棉田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新疆棉花高产的重要手段,可以在不降低品质的情况下提高棉花产量,对于维护我国棉纺工业和保障国际市场份额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棉花大田高产栽培技术1 栽培模式1.1 品种选择选择通过审定、适宜所在区域种植的品种是获得棉花高产的前提。
如:全杂1号F3、鲁棉研20号F1、鲁棉研15号F1、冀668等均是较为理想的高产型品种。
1.2 采用营养钵育苗或地膜覆盖技术根据天气情况,正常年景,营养钵育苗4月上、中旬播种;地膜棉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1.3 合理密植根据田块肥水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合理密植。
黄淮以南、长江流域棉区:杂交棉以22500~30000株/hm2,常规棉以24000~33000株/hm2为宜;黄淮以北棉区:杂交棉以24000~37500株/hm2,常规棉以30000~45000株/hm2为宜。
1.4 提高群体素质配合系统化控、合理整枝,塑造高光效的采光、通风群体结构。
中、高肥水棉田提倡推行扩行降密:扩大行距以改善通风条件,降低密度以改善采光条件,从而提高棉花整体品质;同时,为保证单株有效铃数,稀植棉田可保留靠近植株果枝的营养枝(叶枝)1~2台,当营养枝上有4~5台果枝时打掉营养枝顶心。
1.5 加强管理摘早蕾控制伏前桃,去晚蕾控制晚秋桃,加强中期管理,塑造以伏桃和早秋桃为主体的优质、高产、成铃模式。
早茬棉可摘除底部1一2个早蕾,7月底、8月初(保持16~18台果枝)及时打掉主茎顶心,促进植株在最佳结铃期多结优质大桃。
2 技术要点2.1 播前准备深冬耕。
基肥施有机肥(土杂肥)22500~30000kg/hm2(或腐熟饼肥750kg/hm2),45%进口复合肥600kg/hm2(或尿素150~225kg/hm2,过磷酸钙300~375kg/hm2,氯化钾150~225kg/hm2),硼砂15kg/hm2,硫酸锌15kg/hm2。
宜耕期春耕、耙平。
2.2 苗期主攻壮苗早发。
中耕松土“早、勤、细”,先浅后深,株旁浅、行间深,一般2~5cm为宜。
苗期一般不施速效肥。
2.3 蕾期主攻发棵稳长,搭好丰产架子。
及时打掉叶枝,抹赘芽,做到“去早、去小、去了”,以枝不过寸、芽不发叶为宜。
棉花高产十秘诀(七字诀)棉花,栽培技术
行距株距是基础,高产稳产不用愁,行距1至1米1,株距5、6公寸宜,等行栽培无稀密,通风透光好管理。
一.防治盲蝽象:早上傍晚适时治,雨过天晴抓紧治。
全田围剿不漏治,选准药剂一起治。
二.防控枯黄萎:底肥有机生物肥,见病赶紧撒石灰。
钾肥淋灌抗性强,叶肥加药一起防。
三.巧施安钵肥:磷锌有机生物肥,二胺硫钾镁同配。
棉苗根茎生长好,栽后快发不缓苗。
四.整枝创新法:叶片作用非常大,跨掉实在可惜了。
公枝长到4片叶,摘芯果枝自形成。
促蕾快速长壮桃,枝枝有蕾多结桃。
五.化控四标准:一次数叶八九片,二次看枝四六盘,三次枝距二指半,四次打顶后七天。
六.稳长巧用肥:磷锌菌肥根系强,硅钙钾肥茎杆壮,苗蕾期间少施氮,茎粗节密叶厚亮。
七.花桃肥巧施:心比叶凹施用早,心比叶凸又迟了,叶心平整长一致,施用花肥正当时,花肥施后施桃肥,当中间隔十五天。
八.施肥有诀窍:底肥宜用有机肥,菌肥二胺窝子肥,蕾施有机硼锌肥;蕾肥施后三十天,见花施用花桃肥,棉株结了六七桃,正宗施用壮桃肥,桃肥施后十五天,摘尖宜施盖顶肥。
九.节肥增效益:底肥蕾肥有机肥,开沟埋施不见肥;花肥桃肥无机肥,点施穴施不浪费,盖顶肥要撒尿素,全田根系都吸肥;棉花整个生育期,打药就加叶面肥。
(叶面肥选用高科技、针对性、*********的品牌产品)
十.干施显奇效:后期追肥常遇旱,时到追肥不可慢,傍晚撒肥夜化完,三天地面白根窜,五天叶绿光闪闪,七天枝头新蕾现,顶部秋桃都挂满,桃大花泡多欢喜。
注:以上栽培管理适宜于长江流域和江汉平原及土地肥沃地区。
第1页共1页。
新疆棉花优质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棉花是新疆的传统经济作物之一,其生产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棉纺织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必须采取优质栽培技术,并加强病虫害防治。
本文将介绍新疆棉花优质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优质栽培技术1.选址和常规耕作选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光照充足、微风频发的土地作为棉田。
耕作前,要进行深厚翻耕,保证棉花生长的深度,培土并留垄。
棉田施好基肥后,进行浅翻、平整,按行距1.2-1.5米,株距0.6-0.8米进行定植。
2.适时施肥根据不同生长期,采用分季施肥法。
基肥应根据土壤类型和肥力水平,在栽培前进行,一般以有机肥为主,辅助使用复合肥。
苗期和壮苗期用氮肥为主,补充适量的磷、钾肥。
花期应多施磷肥,追加适量钾肥,以促进蒴果发育。
3.良好的灌溉管理新疆干旱气候,棉花需要充足的水分。
充分利用灌溉水源,科学用水,做好水分管理,确保棉花生长需要的水量。
适时测土定水,调整灌溉水量和次数,避免水害和干旱造成的缺水。
4.规范定向修剪在开花后5-7天进行修剪,保留上方4-5个花瘤,去掉下部小枝叶,控制病虫害发生和通风干燥。
壮大花瘤,促进次生花瘤穗发放,增加单株产量。
5.合理控制冠层要合理控制冠层高度和密度。
高度不宜过高,约为50-60厘米,密度不宜过密,防止拥挤,避免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二、常见病虫害防治1.红蜘蛛红蜘蛛是新疆棉花的常见病虫害,会造成叶片枯黄,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棉铃畸形。
建议在6-7月初或7月底至8月初,使用20%除螨威净100倍液或50%甲多吉净1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止和治疗红蜘蛛。
2.红蚧3.花叶病和青枯病花叶病和青枯病是新疆棉花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会使叶面出现圆形的黄褐色斑点,最终导致落叶和减产。
建议在成树后开始定期进行喷药,可选用甲基硫菌灵、百菌清或茜草素等广谱杀菌剂,以达到控制和预防病害的效果。
综上所述,新疆棉花的优质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对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棉花栽培技术伊犁棉区属温带干旱半荒漠型气候,干旱缺水是我师植棉团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目前我师棉区季节性缺水0.6亿-1.0亿立方米。
棉花膜下滴灌具有省水、省地、省肥、省工、降耗、增产、增效、病虫害轻、改善棉田小气候等特点。
通过生产实践与总结,特制定适宜我师(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1、产量指标:籽棉单产350-400公斤2、产量结构:亩收获株数14000-16000株,单株结铃5-5.5个,单铃重5.6克,衣分40.5%。
3、生育进程:播种4月5日—20日,出苗4月20日—4月30日,现蕾5月25-30日,始花6月25日、始絮8月25日。
4、植株外部形态xx:棉花打顶后自然高度65—70厘米果枝始节自然高度15—18厘米,机采棉20—22厘米。
第1至3xx果枝节间xx不超过5厘米。
第4至6xx果枝节间xx不超过6厘米。
第7至9xx果枝节间xx不超过7厘米。
5、亩保苗:15000-17000xx6、肥水指标:(1)施肥:全生育期亩施150—160公斤标肥,N:P2O5:K2O=1:0.3-0.4:0.05-0.1。
(2)灌水:常规滴灌棉田生育期滴水10—12次,全生育期亩用水量370—410方(包括冬前水70-90方、出苗水10方)。
一、棉花的生长特性:1、无限生长习性:棉花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主茎的生长点能向上持续生长,不断地生长果枝,而果枝又可不断地横生果节,蕾铃能不断增加。
它的这一特性在生产上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的一面,如在生产上适期早播,促壮苗早发,防止早衰和地膜覆盖都是利用的这一特性,尽量延长生长期,增加有效结铃期,来充分发挥棉花的增产潜力;不利的一面,即在水、肥过多的情况下,棉株容易徒长,出现贪青晚熟。
2、棉花的再生能力强。
棉株的每个叶腋里都生有腋芽,当棉株遭受风、雹、虫等自然灾害后,只要抓紧管理,创造合适的环境条件,就可以迅速恢复生长。
如棉花的幼根受到伤害,可再生新根;生长点破坏后从腋芽里可再抽生枝条。
它的这一特性,在生产上也有不利的一面,如不加强管理,会长出许多不必要的疯杈,影响蕾铃发育。
因此要适时打杈。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
棉花从“现蕾----吐絮”都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一般长达70----80天,在这段时间内,如果管理不当,会导致蕾铃大量脱落,达不到多现蕾,多结铃,结大铃的目的。
4、喜温好光。
棉花是喜温作物,一生都需要较高的温度。
据研究,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而且棉花又是好光的作物,一般棉花在每日12小时光照条件下发育最快,而8小时光照条件下,由于棉株营养不良,反而会延迟发育。
了解了棉花的生长特性,在以后的农业生产中,才能作到有的放矢,夺取高产。
三、棉花的栽培管理技术:棉花从4月播种----11月中旬收完,大约经过170----180天,我们把它的整个生育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来叙述:(一)、棉花播前准备1、土地准备棉花地秋冬耕比春耕效果好,如果没有秋冬耕的地块,要作到早春耕,争取在冻层化透时结束,越早耕越有利于保墒。
整地须达到墒、平、松、碎、净、齐。
“墒”即土壤有足够的表墒和底墒;“平”指地面平整无沟坎;“松”指土壤上松下实,无中层板结;“碎”指表土细碎,无大土块;“净”指表土无残茬、草根及残膜,全田清洁;“齐”指整地到头到边达到角成方,边成线。
这“六字”中“墒”是整地成败的关键。
棉田基肥用量应根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力、肥料质量等情况而定。
棉田的冬灌比春灌效果好,如果有条件要在大地封冻前进行冬灌,没有冬灌的要争取春灌,应抓紧在土壤刚化冻后进行,最晚要在播种前15----20天结束。
2、种子准备精选良种:因地制宜,选用增产潜力大,生长势强,后发性强,抗病,纤维品质优良品种,播前晒种、硫酸脱绒、药剂拌种、浸种:硫酸脱绒能消灭种子外的病菌,控制枯、黄萎病的传播,并有利于种子精选,提高发芽率。
3、播种准备:1、适期早播:开春后膜内5厘米地温3天稳定在12℃开播,正常年份在4月上旬试播,4月10日—20日为最佳播期。
2、播种方式和播量:采用3膜12行机采棉66+10厘米、人工采摘20+40+60厘米等播种方式,一般均采用膜上精量点播,以减少成本费用。
3、播种xx:播深控制在2.5—3.5厘米,适墒浅播,覆土1厘米。
4、播后管理(1)及时安装滴灌设备,对于因表墒不足、出苗有困难的棉田,及时滴水出苗。
常规滴灌滴水量10-12方/亩左右。
(2)播种后及时机力中耕,中耕时以不拉膜边为原则,做到不留隔墙、不起大土块、不拉沟、深度12—14厘米,破除板结、提温保墒。
(二)、苗期的田间管理。
一般播后10----15天出苗。
从出苗----现蕾这段时间,称为苗期,大约需要45----50天。
(1)早定苗:定苗时间掌握在两片子叶展平后开始,1—2片真叶时结束。
定苗要求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一穴一株,严禁留双株。
(2)xx松土:苗期中耕1-2次,中耕深度第一次14—16厘米,第二次16-18厘米,砂土和土质较好地块可以一次中耕深度要一次到位。
中耕时做到不拉膜、不留隔墙、不起大土块、不拉沟、不埋苗、不铲苗,留保护带10-15厘米,达到行间平、松、碎的质量要求。
(4)化学调控:坚持叶龄模式加红茎比的量化指标操作技术,进行看苗诊断,实行促控结合、因苗调控。
一般棉田苗期化调1-2次,第一次当80%棉花两片子叶展平就可以化控,根据气候和长势每亩用缩节胺1-1.5克,2叶1心到3叶全面化控一次(机采棉可不用控),缩节胺亩用量1.5-2克;化控时可每亩配尿素10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促苗早发,壮而不旺。
苗期一般不需灌水施肥(三)、蕾期的田间管理。
(5月下旬—6月中旬)蕾期,一般在5月下旬现蕾,即植株长出5——6片叶时出现第一个果枝。
此期标志着开始出现生殖生长(长花蕾、开花阶段为生殖生长),但仍以营养生长为主(即以长茎、叶为主的称为营养生长)。
1、及时整枝。
棉花在进入蕾期以前的一段时间里,叶枝(俗称“油条子”)生长较快,而且生长量可以超过主茎的生长量,所以要及时地去掉叶枝,怎样区别xx和果枝:第一,叶枝大部分发生在棉株下部几节,而果枝大部分发生在棉株中上部各节。
第二,叶枝与主茎的角度小,棵向生长;而果枝与主茎的角度大,接近水平。
第三,叶枝一出来不是直接现蕾,而果枝在叶腋处一长出来,第一个出现的就是花蕾。
因此从二者的区别来看,果枝出生早,现蕾、开花、结铃也早,而叶枝即使生长快,生长量超过主茎的生长量,但现蕾晚,结的铃较小,消耗养分较多,所以要留果枝,去叶枝。
2、xx培土。
在这个时期,如果雨水过大,地经常潮湿,一定要结合中耕除草揭掉薄膜。
对于旱、薄地主要是“勤、细”中耕保墒,不要太深;肥力、墒足、棵旺或有徒长趋势的棉田,可适当加深,以切断部分根系,控制旺长。
3、防止虫害。
6月份是植保工作的关键时期,6月15日封行前对红蜘蛛要踏查一次,切实抓好棉田红蜘蛛的调查和点片挑治工作,认真防治1-2次,防止中耕、打顶、人工作业等造成蔓延。
药剂可选专用杀螨剂,如:三氯杀螨醇、噻螨酮(尼索朗)、苯丁锡、阿维菌素、阿维三唑锡、达螨酮、螨克等,坚决在头水前将红蜘蛛的发生控制在中心株阶段;继续做好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的诱虫工作;做好大棚和露地蔬菜上蚜虫的防治,防止向棉田迁飞。
(四)、铃期的田间管理。
(花铃期俗称“开花结棉桃期”)棉花一般在7月上中旬开花,到8月下旬或9月上旬吐絮,大约经历50----60天,这个时期是棉花需水、需肥量最大的时期,平均为2----3天长一个果枝,这个时期主要以生殖生长为主。
花铃期的管理措施。
(1)水肥运筹:常规滴灌棉花花铃期一般需滴水7—9次,6月下旬-7月上旬滴水3-4次,灌水间隔7-8天,每次滴水25-30方/亩,每水随水滴棉花滴灌专用肥5—7公斤/亩(6月分每次5公斤/亩、7月分每次7公斤/亩)。
7月中旬-8月中旬滴水4-5次,每次滴水30-35方/亩,需滴棉花滴灌专用肥7-8公斤,灌水间隔7-8天。
对于土壤肥沃的壤土地、沙壤土地及施有机肥的棉田在花铃期期可以用尿素代替棉花滴灌专用肥;对黏土和中等肥力棉田可以用棉花滴灌专用肥和尿素各加一半滴施,以节约成本,减少费用。
(2)化学调控:一般棉田花铃期需化控二次,第一次化控在8叶至9叶进行,亩用缩节胺量2.5—4克。
第二次在7月上旬打顶结束后,化控亩用缩节胺10——12克封顶.2、整枝。
花铃期整枝的主要内容是打顶尖、打群尖和抹腋芽等。
打顶尖:适时打顶,能控制棉株高度,使有效养分能够更好地向蕾铃输送,以增加结桃率和铃重,有利早熟增产。
打顶的时间,一般棉田应在7月中旬打顶;如高水肥、密度小,棉株长势强的棉田,应在7月下旬打顶;旱薄地、密度大,棉株长势弱的棉田,可在7月上旬打顶。
打顶要采取“一叶一尖打顶”的方法,即摘去顶心,连带一片小叶,切不可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一把揪”。
如棉株生长整齐,应提倡一次打顶;如棉株生长不整齐,可分次大顶,先打高的,后打矮的。
打群尖:又称打旁心,就是当每一果枝上长出一定数量的果节时,将其顶尖摘除。
打群尖应根据棉株的长势、密度和霜期来确定。
本着“节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节”的原则,自下而上分期进行。
一般棉株的下部果枝可留2~3个果节,中上部果枝可留3~4个果节。
打群尖要在8月5日至10日分次打完。
3.防治病虫害。
花铃期主要有伏蚜、二、三代棉铃虫、红蜘蛛等害虫,及红叶茎枯病、烂铃病等病害。
(五)、吐絮期的田间管理。
棉花一般在8月下旬或9月上旬开始吐絮,至10月底或11月上旬,历时70天左右。
吐絮期的管理措施:1、整枝:后期整枝的主要内容是打无效花蕾。
(立秋后出现的花蕾是无效蕾,白露前后开的花是无效花。
)还要进行打老叶、剪空枝等。
请农民朋友们记住:“立秋后出现的花蕾(即花苞)为无效蕾,白露前后开的花,都不能正常成桃(即成铃)吐絮”。
应通过打群尖及时摘除这些无效花蕾,否则消耗养分。
2、治虫、防烂铃:后期防虫对象仍以棉铃虫和红蜘蛛为主,应抓住时机进行防治。
防烂铃。
在采取宽行距、整枝、促控措施,调节棉田荫蔽度外,还要剪掉空枝、老叶、摘掉败花。
发现烂铃及时采摘带出田外,防止蔓延。
3、适时收花,做好“五分”“四净”:做好棉花“五分”“四净”,是提高棉花品质和品种质量的有效措施。
棉花“五分”就是把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留种花、好花、次花、霜前花、霜后花,实行分收、分晒、分轧、分存、分售,四净"即:棉株上的花拾净;铃壳内花瓣拾净;落地花拾净,棉絮上的叶屑杂物去净。
以适应商品生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