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玻璃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95
节能玻璃知识一、什么是节能玻璃?节能玻璃不同于普通玻璃,具有显著的保温和隔热特性。
凡具备这种性能的玻璃都可称为节能玻璃。
使用节能玻璃不仅能减少电费开支,还能显著降低空调和暖气的使用费用。
在夏季,节能玻璃可以减少阳光的进入,保持室内的凉爽;在冬季,它能阻止室内热量的外逸,保持温暖。
二、节能玻璃的种类中空玻璃中空玻璃由多片玻璃通过有效的支撑隔开并密封周边,形成限制气体流动的隔层,具备良好的隔热能力。
其传热系统较低,是一种实用的隔热玻璃。
结合多种节能玻璃使用,能显著提升节能效果。
低辐射玻璃低辐射玻璃具有低辐射率,能反射远红外线。
在冬季,此类玻璃能增加室内热量并阻挡寒风;在夏季,它能吸收外部墙面在太阳暴晒下的热量,并以远红外线的形式向外辐射。
吸热玻璃吸热玻璃通过吸收太阳能中的金属离子,呈现出多种颜色。
在家居环境中,吸热玻璃能够有效缓解太阳热能的进入,降低室内温度,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显著减少热量吸收。
热反射玻璃热反射玻璃是一种镀膜玻璃,表面覆盖有金属与非金属薄膜,能反射太阳能并具有装饰效果。
在夏季,它能阻止强烈的紫外线进入室内,减少空调能源消耗,节省电量。
三、详细介绍关于中空玻璃、玻璃砖、热反射玻璃中空玻璃中空玻璃由两层或多层平板或钢化玻璃构成,玻璃间隔一定距离,并用高强度、高气密性的复合粘结剂密封。
有些中空玻璃中充有惰性气体,从而提升隔热和防止热能流失的效果。
中空玻璃通过中间空气层有效降低热交换,隔热性能是普通玻璃的两倍以上,节能效果显著。
尤其在北方寒冷气候下,中空玻璃能显著减少暖气热量损失,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房、精密仪器车间、化学工厂等需要恒温恒湿环境的建筑。
玻璃砖玻璃砖,亦称特厚玻璃,分为玻璃空心砖和玻璃实心砖。
通常不作为饰面材料,而用于墙体、屏风及隔断等结构材料。
玻璃空心砖更为常见,由玻璃在箱式模具中加热融结形成,空心部分填充干燥空气,经过退火烧制而成。
其表面可绘制各种纹理,具备透光不透视特点。
相比石膏板或砖制隔断墙,玻璃砖具有独特的隔音、隔热、防水功能。
玻璃的物理知识点归纳玻璃是一种常见而广泛应用的材料,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逐步介绍玻璃的物理知识点,包括玻璃的定义、制造过程、结构和光学性质等方面。
1. 玻璃的定义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材料,具有无规则的原子或分子排列。
与晶体不同,玻璃没有长程有序的结构,而是呈现出类似于液体的特性。
它通常由硅酸盐和其他氧化物组成,如硼、铝、钠和钾。
2. 玻璃的制造过程玻璃的制造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原料准备玻璃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硅(SiO2),它可以从石英矿石、石英砂或硅酸盐矿石中提取。
其他辅助原料如碳酸盐、氧化物和碱金属也会被添加到混合物中,以调整玻璃的化学性质。
2.2 熔化和成型原料混合物被放置在高温熔炉中进行加热,使其熔化。
一旦熔化,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将熔融玻璃形成所需的形状,如浇铸、拉伸或压制。
2.3 退火和冷却制成的玻璃制品经过退火处理,即在高温下缓慢冷却,以减少内部应力和增强强度。
然后,玻璃制品经过进一步的冷却,直至室温。
3. 玻璃的结构玻璃的结构与晶体结构有显著差异。
玻璃中的原子或分子具有无序排列,没有明确定义的晶格结构。
这种无序性导致玻璃具有特殊的力学和光学性质。
4. 玻璃的光学性质玻璃作为一种透明的材料,在光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玻璃的几个重要的光学性质:4.1 折射率折射率是描述光在材料中传播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玻璃的折射率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结构。
不同类型的玻璃具有不同的折射率,这使得它们在光学透镜和光纤等设备中有各自的应用。
4.2 透过率透过率是指光线通过材料时被传递的比例。
玻璃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透过率,这使得它成为窗户、眼镜和相机镜头等产品的理想选择。
4.3 反射和散射当光线遇到玻璃表面时,一部分光线会被反射回来,而另一部分则会被散射。
这两种现象会影响光线的传播和玻璃表面的显现。
4.4 抗反射涂层为了减少光线在玻璃表面的反射和散射,常常会在玻璃表面涂覆一层抗反射涂层。
玻璃的基础知识及生产工艺一、玻璃的定义及特性玻璃是一种无定形的非晶态固体,主要由硅酸盐和其他氧化物组成。
它具有透明、坚硬、耐热、耐酸碱、绝缘等特性,因此在建筑、家居、包装、光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玻璃的基本成分是硅酸盐,由二氧化硅(SiO2)和其他金属氧化物组成。
不同金属氧化物的添加可以改变玻璃的性质,如钠氧化物可以使玻璃变得容易熔化,铝氧化物可以增加玻璃的硬度和强度。
玻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透明性: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透明度高,可以让光线透过。
2.硬度:玻璃的硬度较高,抗磨损性好,不易被刮花。
3.耐热性:玻璃可以承受较高的温度,一般情况下不易熔化。
4.耐酸碱性:玻璃对酸、碱的腐蚀性较小,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5.绝缘性:玻璃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材料,可以阻止电流的传导。
二、玻璃的生产工艺玻璃的生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准备玻璃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硅(石英砂)、碱金属氧化物和硼酸等。
这些原料首先经过粉碎、混合和研磨等工艺处理,以保证其均匀性和纯度。
2. 熔化原料经过严格的配比后,放入坩埚或玻璃窑中进行熔化。
熔化温度一般在1000℃到1500℃之间,不同类型的玻璃熔化温度也有所不同。
3. 成型在玻璃熔化状态下,可以采用吹塑、浮法、压延等不同的成型方式。
吹塑是将玻璃吹成空心或实心物体,浮法是将玻璃带过浮在熔融的铅锡合金表面以获得平整的玻璃板,压延是将玻璃熔体挤压成平板或其他形状。
4. 退火成型后的玻璃需要进行退火处理,以减小内部应力,提高其强度和耐热性。
退火温度一般在500℃到700℃之间,退火时间因玻璃厚度和尺寸而有所不同。
5. 表面处理经过退火后的玻璃表面可能存在微小的瑕疵,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研磨、抛光等。
6. 检测和包装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对玻璃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要求。
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外观、尺寸、弯曲度、平整度、透光性等指标。
合格的玻璃经过检测后,可以进行包装和存储,待用于各类应用。
客车玻璃的知识点总结客车玻璃是指安装在客车车身上以保护乘客和司机的玻璃产品。
它是客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乘客和司机的安全,因此对客车玻璃的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客车玻璃的种类、材质、安全性能、维护和保养等方面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客车玻璃的种类1.前挡风玻璃:前挡风玻璃是客车前部的玻璃,主要用于阻挡风雨和其他杂物对驾驶员的侵扰,同时也可以提供良好的视野。
前挡风玻璃的形状通常呈凹凸不平的曲面,旨在减少反射和折射,提高驾驶员的视野。
2.侧窗玻璃:侧窗玻璃是安装在客车侧面的窗户玻璃,一般由上下两块独立的窗玻璃构成,可以通过上下滑动或者翻转打开。
它们通常由钢化玻璃或者夹层玻璃制成,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
3.后挡风玻璃:后挡风玻璃是安装在客车后部的玻璃,主要用于提供后方视野和防止尘土和雨水对车内的影响。
它通常采用夹层玻璃或者钢化玻璃制成,具有较好的耐冲击性和安全性。
4.车顶玻璃:一些客车在车顶也会设置玻璃,主要用于提供车内光线和通风,增加车内的舒适性和视野。
5.其他玻璃:在一些大型客车或者商务车上,还会有其他用途的玻璃,比如车门玻璃、行李舱玻璃等。
二、客车玻璃的材质1.钢化玻璃:钢化玻璃是一种特殊加工的玻璃,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和抗压性,一旦破裂会成小颗粒状,不易伤人。
因此钢化玻璃通常用于客车的侧窗玻璃和后挡风玻璃。
2.夹层玻璃:夹层玻璃由两层或多层玻璃之间夹一层特殊的PVB膜而制成,具有较好的防噪音和防爆炸性能,能有效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
3.普通玻璃:普通玻璃是指没有经过特殊处理的玻璃,一旦破裂会成锋利的碎片,容易伤人。
因此在客车中较少采用普通玻璃。
三、客车玻璃的安全性能1.防晒和隔热:客车玻璃通常会采用特殊的太阳能控制涂层,能有效隔绝紫外线和红外线,降低车内温度,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2.防噪音:有些客车玻璃采用夹层玻璃,能够有效隔绝外界噪音,使车内更加安静。
3.抗冲击:客车玻璃需要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能够在发生碰撞或撞击时不破裂或者破裂后不伤人。
一、玻璃基础知识1.1 玻璃的概念1.1.1 玻璃的概念玻璃,英文名称Glass,在中国古代亦称琉璃,日语汉字以硝子代表。
是一种较为透明的固体物质,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
普通玻璃化学氧化物的组成为Na2O•CaO•6SiO2,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
玻璃在日常环境中呈化学惰性,亦不会与生物起作用,因此用途非常广泛。
玻璃一般不溶于酸(例外:氢氟酸与玻璃反应生成SiF4,从而导致玻璃的腐蚀),但溶于强碱,例如氢氧化铯。
制造工艺是将各种配比好的原料经过融化,迅速冷却,各分子因为没有足够时间形成晶体而形成玻璃。
玻璃在常温下是固体,它是一种易碎的东西,摩氏硬度6.5。
1.1.2 玻璃的历史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
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经能制造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的玻璃器皿。
当时只有有色玻璃。
公元前1000 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用于交换的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
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
1873年,比利时率先制造出平板玻璃。
1906年,美国研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
1959年英国皮尔金顿玻璃公司向世界宣告平板玻璃的浮法成型工艺研制成功,这是对原来的有槽引上成型工艺的一次革命。
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
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之一。
1.2 玻璃的原料构成玻璃原料比较复杂,按其作用可分为主要原料与辅助原料。
主要原料构成玻璃的主体并确定玻璃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辅助原料赋予玻璃特殊性质和给生产工艺带来方便。
1.2.1 玻璃的主要原料1、硅砂或硼砂。
硅砂或硼砂引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或氧化硼,它们在燃烧中能单独熔融成玻璃主体,决定了玻璃的主要性质,相应地称为硅酸盐玻璃或硼酸盐玻璃。
2、纯碱或芒硝。
纯碱和芒硝引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钠,它们在煅烧中能与硅砂等酸性氧化物形成易熔的复盐,起了助熔作用,使玻璃易于成型。
玻璃相关知识大全(doc 41页)玻璃知识汇总玻璃发展历史 (6)玻璃制造工艺 (7)玻璃成型的方法 (8)压制法 (8)吹法制 (8)拉制成型 (10)压延法 (10)浮法成型 (11)浮法玻璃 (13)钢化玻璃 (14)磨砂玻璃 (16)喷砂玻璃 (16)中空玻璃 (17)本体着色玻璃-吸热玻璃 (18)防弹玻璃: (51)蜂窝玻璃 (54)丝网印刷玻璃 (54)槽形玻璃(U型玻璃) (54)光电玻璃 (55)自洁玻璃 (57)压花玻璃 (59)夹丝玻璃 (59)玻璃砖 (60)艺术玻璃 (60)其它新型玻璃 (61)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平板玻璃 (61)电致变色玻璃 (62)光致变色玻璃 (62)SUNERGY世界首创的硬镀膜多功能玻璃 (62)防静电和抗电磁波干扰玻璃 (62)天线玻璃 (62)自洁净玻璃 (63)蓄光玻璃 (63)折光玻璃 (63)防盗玻璃 (63)玻璃发展历史玻璃的熔化和成形技术最早产生于古埃及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那时只是把玻璃加工成玻璃珠和其它一些装饰品,后来还加工成空心玻璃器具。
古罗马人征服埃及后也学会了制造玻璃的方法。
古罗马人最先制造平板玻璃并把它用在建筑物的门窗上。
公元1688年,法国人卢卡斯·德·内翁发明了铸造和磨制较大面积的镜面玻璃板的方法。
不过,当时玻璃窗仍然是一种稀罕设施。
到了19世纪末,由于发明了西门子——马丁燃烧炉和苏达的生产达到了工业规模,才有能力大量生产玻璃。
在20世纪,开发出了一系列不同的连续平板玻璃带制造方法。
其中主要有利比——欧文斯法和傅科法等,可以通过拉制速度来调整玻璃的厚度。
不过,镜面玻璃还必须经过磨制和抛光。
在1960年,由皮尔金顿首次制出了“浮法”玻璃。
所谓“浮法”,就是使玻璃平铺在非常平坦的锡熔液面上。
用这种方法制造的玻璃达到了抛光玻璃的质量。
在最近的20年里,浮法玻璃制造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在已经基本上排挤了其它的制造方法。
玻璃知识安全玻璃:安全玻璃是指符合国家标准的夹层玻璃、钢化玻璃,以及用它们加工制成的中空玻璃。
一、什么是夹层玻璃?夹层玻璃是一种在两片或多片玻璃之间夹以PVB薄膜,经过高压制成的高级安全玻璃,这种玻璃有降低噪音,抗冲击性,抗穿透性等优良特二、什么是彩釉钢化玻璃?彩釉钢化玻璃是通过特殊工艺将彩釉料印制在玻璃表面,经烘干钢化处理,将釉料永久性熔合于玻璃表面而得到的一种抗酸碱性和安全性高的玻璃产品,并有色彩丰富和反射率低的特点。
三、什么是钢化玻璃?钢化玻璃是将玻璃加热至软化点,然后急剧风冷所获得的一种高强度安全玻璃。
四、什么是热增强玻璃(即半钢化玻璃)?这种玻璃在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在我国尚属新产品。
其玻璃的机械强度是普通玻璃的多倍,产品外形美观平整程度、厚度偏差透光率等性能指标比钢化玻璃更接近原片玻璃,并克服钢化玻璃自爆的弊病。
五、什么是中空玻璃?中空玻璃是用两片(或三片玻璃)使用高强度、高气密性复合粘结剂将玻璃片与内含干燥剂的铝合金柜粘结,制成的高效能隔音、隔热玻璃。
六、什么是热弯玻璃?热弯玻璃是将玻璃加热至软化点并加工成所需形状的玻璃。
浮法玻璃:浮法生产的成过程是在通入保护气体的锡槽中完成的。
熔融玻璃从池窑中连续流入并漂浮在相对密度大的锡液表面上,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在锡液面上铺开、摊平、形成上下表面平整、硬化、冷却后被引上过渡辊台。
辊台的辊子转动,把玻璃带拉出锡槽进入退火窑,经退火、切裁,就得到平板玻璃产品。
浮法玻璃是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末,由洛阳玻璃厂率先引进英国皇家浮法玻璃生产线。
它是在锡槽里,玻璃浮在锡液的表面上出来的。
因此,这种玻璃首先是平度好,没有水波纹。
用于制镜、汽车玻璃。
不发脸,不走形,这是它的一大优点。
其次是浮法玻璃选用的矿石石英砂,原料好。
生产出来的玻璃纯净、洁白,透明度好。
明亮、无色。
没有玻璃疔,气泡之类。
第三是结构紧密、重,手感平滑,同样厚度每平方米比平板比重大,好切割,不易破损全国30多条生产线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这种玻璃是民用建筑的最好玻璃。
玻璃的基本知识玻璃的基本知识玻璃简介玻璃,中国古代亦称琉璃,是⼀种透明、强度及硬度颇⾼,表⾯平滑及不透⽓的物料。
玻璃在化学上⼏乎完全呈惰性,亦不会与⽣物起作⽤,故此⽤途⾮常⼴泛。
不过玻璃亦有容易碎成尖锐碎⽚的缺点,但这缺点可以透过加⼊其它物料,或以热处理改良。
玻璃是⼀种⾮晶形固体。
溶解的玻璃迅速冷却,各分⼦因为没有⾜够时间形成晶体⽽形成玻璃。
例如若将原为晶体的砂糖以热⼒溶解,然后倒在冷冻的表⾯上,所产⽣成的糖块即为⾮晶形固体。
制造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Na2CO3),⽯灰⽯(CaCO3)和⽯英(SiO2)。
⽣产时,把原料粉碎,按适当的⽐率混合后,放⼊玻璃窖中加强热。
原料熔融后发⽣了⽐较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后得到Na2SiO3,CaSiO3和SiO2熔化化在⼀起形成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SiO2,这种物质不是晶体,称作玻璃态物质。
玻璃与晶体不同,没有⼀定的熔点,⽽是在某个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
在软化状态时,玻璃可以被⼈⼯吹制成任何形状的制品。
常⽤的玻璃瓶和玻璃杯等都是由普通玻璃制造的。
玻璃的化学组成不同,制造玻璃时的⼯艺(反应条件)不同,都会影响玻璃的性能和⽤途。
在⽣产过程中加⼊不同的物质,调整玻璃的化学组成,可以制得具有不同性能和⽤途的玻璃。
对可见光透明是玻璃最⼤的特点。
⼀般的玻璃因为制造时加进了碳酸钠,所以对波长短于400纳⽶的紫外线并不透明。
若果要让紫外线穿透,玻璃必须以纯正的⼆氧化硅制造。
这种玻璃成本较⾼,⼀般被称为⽯英玻璃。
常见的玻璃通常亦会加⼊其它成份。
例如看起来⼗分闪烁曜眼的⽔晶玻璃(Lead glass),是在玻璃内加⼊铅,令玻璃的折射指数增加,产⽣更为眩⽬的折射。
⾄于派来克斯玻璃(Pyrex),则是加⼊了硼,以改变玻璃的热及电性质。
加⼊钡亦可增加折射指数。
制造光学镜头的玻璃则是加⼊钍的氧化物来⼤幅增加折射指数。
倘若要玻璃吸收红外线,可以加⼊铁。
例如放映机内便有这种隔热的玻璃。
玻璃知识培训资料玻璃这玩意儿,咱们在生活里到处都能瞧见。
比如说家里的窗户、商场的橱窗,还有各种精致的玻璃制品。
那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玻璃,来一场关于玻璃的知识大冒险!我先跟您讲讲我自己的一个经历。
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家做客,他家有一个特别漂亮的玻璃茶几。
那茶几的玻璃晶莹剔透,简直就像一块水晶。
我当时就被吸引住了,忍不住伸手摸了摸。
结果这一摸可出问题了,我手刚放上去,就发现上面有好多指纹,一下子就破坏了那种完美的感觉。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玻璃虽然好看,但也容易显脏,得好好保养。
咱们先来说说玻璃是咋来的。
玻璃这东西啊,历史可悠久了。
据说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偶然发现了玻璃的制作方法。
最开始的时候,玻璃可不像现在这么精致,那时候的玻璃杂质多,透明度也差。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无数人的努力和改进,玻璃变得越来越纯净、越来越漂亮。
玻璃的种类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有普通的平板玻璃,这种玻璃常见得很,像咱们窗户上用的大多就是这种。
还有钢化玻璃,这可是个厉害角色,强度特别高,不容易碎,就算碎了也是小颗粒,不容易伤人,很多高层建筑的窗户就用的是它。
还有磨砂玻璃,表面是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能保护隐私,像浴室的门经常会用到。
再来说说玻璃的特性。
玻璃最大的特点就是透明啦,能让光线毫无阻碍地穿过。
这也是为啥咱们喜欢用玻璃做窗户,能让屋子亮堂堂的。
而且玻璃还很光滑,容易清洁。
不过呢,玻璃也有它的弱点,比如说它比较脆,经不起太大的冲击。
在日常生活中,玻璃的用途那是相当广泛。
除了刚才说的窗户和茶几,还有各种杯子、瓶子、镜子等等。
而且在建筑领域,玻璃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什么玻璃幕墙,那叫一个气派。
在汽车上,玻璃也是必不可少的,挡风玻璃、车窗玻璃,都为咱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和安全保障。
咱们再来讲讲玻璃的制造过程。
这可是个挺复杂的事儿。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些原材料,像石英砂、纯碱、石灰石什么的,放到一个高温熔炉里融化,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最后就变成了咱们看到的玻璃。
玻璃知识:PVB夹层玻璃的定义夹层玻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安全玻璃,它是有两片或多片玻璃用粘结材料牢固粘合而成。
夹层玻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安全玻璃,它是有两片或多片玻璃用粘结材料牢固粘合而成。
具有透明、机械强度高、耐热、耐寒、隔音和防紫外线等性能,玻璃和粘结材料相结合,使夹层玻璃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和破碎时的安全性能。
当夹层玻璃受到冲击破碎时,碎片被粘结材料粘住,只是形成裂纹而不易伤人,还能保持原来的形状和可见度。
由于夹层玻璃具有上述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舰舶、飞机上。
夹层玻璃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将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胶片夹在两层或多层玻璃中间,放入高压釜内热压而成,称“胶片热压法”或“干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二是将配制好的粘结剂浆液灌注到已合好模的两片或多片玻璃中间,通过加热聚合或光照聚合而制成夹层玻璃,称“灌浆法”或“湿法”,由于灌浆法生产工艺的产品存在许多缺点,使用较少。
常用夹层玻璃主要采用“干法”生产工艺。
可以通过不同玻璃和胶片组合,制成隔音、防紫外线、透明度好、防灾难性气候、同时具有防爆、防盗等多功能的安全玻璃。
根据在建筑、汽车、船舶、飞机上不同的用途,夹层玻璃可以分成平夹层玻璃、弯夹层玻璃、防弹玻璃、防盗夹层玻璃以及装饰夹层玻璃等品种。
1、性能和特点(1)安全特性:由于PVB胶片和玻璃之间牢固的韧性粘结,夹层玻璃成了一种性能优良的安全玻璃材料,无论垂直安装还是倾斜安装,它均能抵挡住意外撞击的穿透。
一旦玻璃遭破坏,其碎片仍会与中间膜粘结在一起,可避免因玻璃掉落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整块玻璃仍保持完整。
(2)保安防范特性:夹层玻璃对人身和财产具有保护作用。
标准的“二夹一”玻璃的能抵挡一般冲击物的穿透;用PVB胶片特制成的防弹玻璃能抵挡住枪弹和暴力的攻击;金属丝夹层玻璃能有效的防止偷盗和破坏事件的发生。
夹层玻璃良好的防盗性能:4mm(玻璃)+0.76mm(PVB中间膜)+4mm(玻璃)制成的夹层玻璃是最常见的建筑用玻璃,使用这种安全玻璃,窃贼如果是用电动工具或者火焊,5分钟内也只能打开一个人头大小的洞,使用夹层玻璃可以为防范破窗入室盗窃提供很好的安全保证。
钢化玻璃行业知识点总结一、钢化玻璃的定义及用途1.1 定义钢化玻璃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玻璃制品,也称之为强化玻璃。
钢化玻璃经过加热处理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冲击性,一旦受到外力破坏会碎成小块,降低了对人体的伤害。
1.2 用途钢化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业、家居装饰和家电等领域。
在建筑业中,钢化玻璃可以用于室内外装饰、玻璃幕墙、扶梯、观景电梯等。
家居装饰中,钢化玻璃可用于玻璃门、玻璃墙、餐桌等。
在家电领域,钢化玻璃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微波炉、烤箱等产品上。
二、钢化玻璃的制作工艺2.1 预切割首先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将原始玻璃切割成需要的尺寸。
2.2 打磨将切割好的玻璃经过打磨处理,使其边缘光滑,避免划伤操作人员和用户。
2.3 单片清洗将打磨后的玻璃进行清洗处理,以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污渍。
2.4 钢化处理将清洗干净的玻璃放入钢化炉中进行高温加热处理,使其表面形成压缩应力,提高强度和耐冲击性。
2.5 冷却经过钢化处理后的玻璃需要进行急冷处理,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2.6 检验对经过钢化处理的玻璃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7 包装最后将检验合格的钢化玻璃进行包装,并标明相关信息。
三、钢化玻璃的特性3.1 安全性钢化玻璃在破碎时会成小而无尖锐的颗粒,降低了对人体的伤害。
3.2 强度钢化玻璃的抗冲击性能是普通玻璃的5倍以上,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
3.3 透光性钢化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使其在室内外装饰中得到广泛应用。
3.4 热稳定性钢化玻璃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够适应各种气候环境。
3.5 防爆性钢化玻璃在受到冲击时,能够有效减缓冲击力,并不易破损。
3.6 耐腐蚀性钢化玻璃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够长时间保持光洁、美观。
四、钢化玻璃行业的发展趋势4.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钢化玻璃行业将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4.2 产品多样化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钢化玻璃产品的设计和用途也将会日益多样化,满足市场需求。
玻璃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1、混合碱效应在二元碱硅玻璃中,当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不变时,用一种碱金属氧化物取代另一种氧化物时,玻璃的性质不是呈直线变化,而是出现明显的极值。
这一效应叫做混和碱效应。
2、硼反常Na2O-B2O3-SiO2系统玻璃中,如果氧化硼的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结构和性质会发生逆转现象,在性质变化曲线上则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这种现象称为“硼反常”现象。
3、混合键为何容易形成玻璃因为混合键既具有离子键易改变键角、易形成无对称变形的趋势,又具有共价键的方向和饱和性,不易改变键长和键角的倾向。
前者造成玻璃的长程无序;后者赋予玻璃的短程有序,因此易形成玻璃。
4、简述玻璃的通性具有各向同性;无固定熔点;介稳性;性质变化的连续性与可逆性5、澄清剂工作原理澄清的过程就是:首先使气泡中的气体、窑内气体与玻璃液中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的气体之间建立平衡,再使可见气泡漂浮于玻璃液表面而加以消除。
在高温澄清过程中,溶解在玻璃液内的气体、气泡中的气体及炉气这三者间会相互转移与平衡,它决定于某类气体在上述三相中的分压大小,气体总是由分压高的一相转入分压低的另一相中。
澄清剂的原理就是使气泡体积增大,使气泡上升速度加快。
澄清过程中,气泡的消除有两种方式: 1)使气泡体积增大,加速上升,漂浮于玻璃液表面后破裂消除;(2)使小气泡中的气体组分溶解于玻璃液中,气泡被吸收而消失6、简述玻璃的澄清原理。
(1)化学澄清机理:化学澄清剂应在较高温度下形成高压分解(蒸发压),即在熔化的配合料排气过程基本结束而熔体的粘度足够低时,即可使气泡足够大使得速度提升。
(2)物理澄清机理:根据采用的方法不同,机理也不同。
①降低的方法:设法将温度提高,达到气泡快速离开玻璃的目的;②利用玻璃液流的作用,将尽可能的在熔体表面受到尽可能高的温度作用;③采用机械法搅动熔体,使熔体剧烈运动,从而使熔体受热均匀、化学均匀和排气,对消除作用不大;④通过声波或超声波将能量传到分子范围而使其产生强烈运动,从而加速熔体中气体的扩散,促使气泡核的形成,有助于熔体中的气体的排出;⑤采用真空或加压的方法,将熔体上的压力降到极小,使气泡长大,加速气泡上升,并且还有减少熔体中气体含量的作用;⑥在使过饱和熔体排出气或避免熔体到达过饱和的方法中,使玻璃熔体析晶后再熔化一次,在析晶时可以形成大量的气泡核,而且由于溶解度条件的改变使气体排出形成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