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说课水的秘密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13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秘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水的秘密》。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用途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2. 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3. 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水的秘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特性、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水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杯子、颜色颜料、沙子、石子、海绵、水管、水泵等。
学具:小实验材料、绘画材料、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浇水活动,让幼儿说说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水的特性(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讲解水的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特性。
3.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何节约用水。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是如何流动的。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动手进行小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2. 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3. 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如关水龙头、洗澡缩短时间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用水的情况,记录下来,并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小组讨论、实验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特性、用途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同时,可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让幼儿在实际行动中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上,应重点关注水的特性、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Promises can gain friendship, but it is still action that cultivates and maintains friendship.整合汇编 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秘密》说课稿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秘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一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有趣的而又新鲜的现象。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变化,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一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 《纲要》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让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无味的,是会流动的,具有浮力和溶解性的特点。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3、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一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我做了如下准备:(1)教师材料准备: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碗各一个,在水中会下沉的小物品(如石子、玻璃珠、麻将牌等)两个;示范用的各组实验用具一套。
(2)幼儿材料准备:盛水的大脸盆四个;小脸盆两个;塑料小篮、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白糖、盐、奶粉等若干;筷子、汤匙及装有半杯清水的小杯等若干;泡沫板、大花片、小石子、玻璃珠、螺丝帽、吹塑纸等各种不同质量的物品或者玩具若干。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秘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水的秘密》。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认识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2. 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习惯。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思考、探索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基本特性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玻璃杯、色素、滴管、小石子、树叶、小船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水、玻璃杯、色素、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水龙头,提出问题:“水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水?”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展示一杯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气味等特性。
(2)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流动、溶解等性质。
(3)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喝水、洗衣服、浇花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每组幼儿用滴管向玻璃杯中加水,观察水的变化。
(2)将色素滴入水中,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3)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的秘密》2. 板书内容:(1)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2)水的作用:喝水、洗衣服、浇花等(3)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用水的地方,记录下来。
(2)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1)记录家里用水的地方,如洗澡、洗衣服、洗碗等。
(2)节约用水的方法,如关闭水龙头、用洗菜水浇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作用,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水的秘密》,主要内容包括:水的形态变化、水的溶解特性、水的过滤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知道水的三态变化。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关爱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不同形态,水的三态变化。
难点:水的溶解特性和过滤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显微镜、水杯、冰块、热水、色素、过滤纸、沙子。
学具:每个学生一个水杯、一张过滤纸、一小把沙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水龙头,提问他们水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什么温度。
2. 讲解水的形态变化:通过PPT展示水的液态、固态、气态,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 观察水的溶解特性:让学生在水中加入色素,观察颜色的变化,了解水的溶解能力。
4. 动手操作水的过滤:学生用过滤纸和沙子进行水的过滤实验,观察过滤后的水是否清澈。
六、板书设计水的秘密1. 形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2. 溶解特性:能溶解许多物质3. 过滤原理:过滤纸+沙子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水的三态变化。
答案:水的三态变化包括液态、固态、气态。
2. 请解释一下水的溶解特性。
答案:水的溶解特性是指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如糖、盐、色素等。
3. 请简述水的过滤原理。
答案:水的过滤原理是通过过滤纸和沙子,将水中的杂质过滤掉,使水变得清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水的不同形态、溶解特性和过滤原理,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了科学的乐趣。
但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水的过滤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用水情况,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关爱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水的形态变化水的形态变化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直观地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秘密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单元“神奇的水”,主要涉及第一章“水的性质”和第二章“水的用途”。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颜色、状态、味道、浮力等基本性质;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
2. 培养幼儿对水的节约意识,学会珍惜水资源。
3.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
重点:水的性质、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烧杯、冰块、热水、色素、滴管等)、实物(矿泉水、湿巾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1 教师展示冰块、热水、湿巾等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水的不同状态。
1.2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关于水的经验,引发幼儿对水的好奇心。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2.1 教师通过PPT讲解水的性质、用途,引导幼儿了解水的神奇之处。
2.2 进行实验:冰块融化、色素扩散等,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3.1 教师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3.2 幼儿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2 邀请幼儿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的秘密2. 内容:水的性质、用途、实验结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用水情况,记录一天内用水的地方和次数,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完成记录表,提出至少3条节约用水的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和用途,培养了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幼儿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节约用水”主题活动,如制作节水宣传海报、开展节水知识竞赛等,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水的秘密》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的水》,详细内容包括:水的来源、水的特性、水的用途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对水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来源、特性以及用途,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水的特性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重点:掌握水的来源、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资源PPT、水样、实验器材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干旱地区的生活图片,引导幼儿关注水资源的珍贵,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讲解水的来源、特性和用途。
(2)幼儿观看水资源PPT,加深对水的认识。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讲解水在不同场景下的用途,引导幼儿理解水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15分钟)(1)请幼儿举例说明水在生活中的用途。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5. 实验探究(2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特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的秘密2. 板书内容:(1)水的来源(2)水的特性(3)水的用途(4)保护水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幅关于水的画,展示水的用途。
(2)写一段话,描述如何节约用水。
2. 答案:(1)示例:画面中有一个人在浇花,另一个人在洗车,展示水的不同用途。
(2)示例:我们可以洗手时关闭水龙头,洗澡时控制用水量,洗菜水可以浇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幼儿对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同时,可组织幼儿参观水源地、开展节水主题活动等,将课堂所学内容拓展到实际生活,增强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观察感知水的特性教育背景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幼儿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教育能够启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心,促进幼儿的认知、语言和思维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本教案选取水这一常见的物质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观察感知水的特性,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水具有流动性、透明度等特性2.了解水的密度较小,可以漂浮3.了解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观察、发现和探究的能力2.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能力3.培养幼儿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目标1.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热情2.培养幼儿认真、细心、耐心的态度教学准备1.活动室、托盘、干净透明的杯子、水、冰块、棉签2.图画些浅显易懂的水的特性,让幼儿可以形象、直观地认识到水的特性3.安排幼儿分组合作,每组两到三名幼儿,保证每名幼儿都有参与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图解等方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如问幼儿:你们知道水是什么?水有哪些特性?水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观察水的外观特性(15分钟)借助盛水器具,让幼儿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流动性等特性,并观察其它杯中的水样本,看看他们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有什么区别?3. 体验水的质地特性(5分钟)让幼儿亲手将一颗冰块放入水杯中,观察并感受水杯中的水质变化。
4. 探究水的密度特性(15分钟)让幼儿观察一块横在水面上的瓢虫,再放入一角小纸片,看它们能否漂浮在水面上,如果不能漂浮,它们下沉了吗?这时候可以引导幼儿理解:水的密度大于瓢虫、小纸片的密度,所以瓢虫、小纸片需要漂浮在水上。
5. 探究水的凝固性(15分钟)让幼儿将一些水倒入小盆中,放在一侧等待凝固,或冰块浸泡一些时间,再取出看看有什么不同。
6. 课堂总结(5分钟)引领幼儿回顾一些重要观测和实验,再寻求事物之间相似处、差异等总结,让幼儿形成正确认知。
教学评估通过孩子的言谈或其他形式表现是否理解了学科概念,是否能够站在科学知识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判断孩子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否提高、情感态度是否得到激发。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水的秘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在水中的简单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性质、用途,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实验操作技巧。
重点:水的性质、用途,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循环演示图、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学具:记录表、画笔、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动画短片,展示一个干旱的村庄,让幼儿思考为什么村庄会干旱,从而引导幼儿关注水的重要性。
2. 讲解水的性质和用途(1)组织幼儿讨论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用途,如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3. 水的循环过程(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水的循环过程,让幼儿观察并理解。
(2)结合水循环演示图,引导幼儿描述水的循环过程。
4. 实验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水的浮力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进行水的溶解实验,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
5. 例题讲解讲解有关水的问题,如为什么水可以浮起物体、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等。
6. 随堂练习让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水的性质和用途。
(2)画出水的循环过程。
2. 答案:(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具有浮力等。
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实验、例题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秘密。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幼儿对实验操作不够熟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河流、湖泊,了解水资源现状,培养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一、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水的特点2、了解水的用途并懂得节约用水二、活动准备水、水杯若干、各种调料味、颜料、小玩具两块、吸水布三、活动过程1、猜谜导入,了解水的用途。
(1)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谜语,请你们猜一猜。
它在小溪中散步,池塘里睡觉,河流里奔跑,海洋里舞蹈。
它是什么?(2)师:小朋友都很棒,知道了这是水,那请小朋友想想水是做什么用的?都有哪些用途呢?(3)小结:水可以用来洗衣服,做饭,洗漱,刷牙,拖地板,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
2、认识水的第一个特点:无色(1)师:小朋友都知道了水有好多的用处,那你们知道水的特点吗?就像小朋友一样,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有的小朋友很喜欢玩耍,那玩耍就是这个小朋友的特点,那水也有自己的特点,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水的特点吧。
(讲操作规则)(2)师:小朋友的桌上放了一些水杯,里面装了水,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装了颜料的杯子,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将这边颜料杯中的颜料倒入盛有水的水杯,观察观察水杯中的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幼儿操作观察)(3)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操作,你能告诉我你倒入颜料的那个水杯发生了什么变化吗?为什么?(幼儿举手回答)(4)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杯水,是没有加过颜料的,请你看一看,它变色了吗?它和这些加了颜料的水杯中的水有什么不同?(一个是没颜色的,另一个有颜色)(5)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和发言,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一杯没有加入任何东西的水是什么颜色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水是无色的)(6)小结: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但是你往里面加什么颜色,它就会变成么颜色,如果没加什么它就不会变,这就是水的第一个特点——无色。
3、认识水的第二个特点:透明(1)师:请小朋友小眼睛仔细看老师这里,老师要变魔术了(从后面拿出拼插玩具)老师现在要分别把它们分别放入两个杯子里,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认真的看下玩具在哪个杯子看的更清楚?为什么?(2)师:小朋友说了玩具在没颜色的水里看的很清楚,在加颜色的里面就看不清楚,甚至是看不到。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无形、可流动的液体。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1、教师材料准备: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杯各一个,字卡一套;示范用的各组实验用具一套。
2、幼儿材料准备:盛水的大脸盆四个;小脸盆两个;塑料小篮、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杯子每人两个;糖每人两颗。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活动:(指导语:今天有位小客人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要想知道小客人是谁,请先猜个小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把它请。
)二、认识水的特性1、看教师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小结:水是无色的,并出示字卡“无色”。
2、尝3、观察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颗糖,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幼:水中的糖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
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4、动一动幼儿自己选择实验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水的无形、可流动性。
(1)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并让幼儿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来吗?怎样才能将水盛起来?并看看盛起来的水是什么形状的?说说水有没有形状?总结:水装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状,水本身是没有形状的,并出示“无形”的字卡。
(2)提供塑料小篮、杯子等,请小朋友选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么样?总结:水是流到盆里的,并出示“可流动的液体”。
三、总结水的特征与幼儿一同看看字卡,一起总结水的特征。
四、结束活动:水的用处提问:水有什么用处?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大班科学活动水的秘密说课稿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重要性和基本性质。
2. 学习水的循环和净化过程。
3. 了解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现象,掌握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水的重要性和基本性质。
2. 掌握水的循环和净化过程,明白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3. 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材料:1. 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话题:水的秘密。
2. PPT、黑板、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出话题:同学们最近有没有关注到水的问题?2. 引入本讲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水的秘密,了解水的重要性和基本性质,学习水的循环和净化过程,掌握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二、知识探究(30分钟)1. 水的重要性和基本性质的探究通过学习教材第一和第二章节,引导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和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总结水的基本性质,并且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说水的重要性。
2. 水的循环和净化过程的探究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章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水的循环和净化过程,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水的循环和净化过程,并且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净化厂的运作过程。
3. 保护水资源的探究通过学习教材第四章节,引导学生学习保护水资源的方法,从小做起,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水,保护水资源。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三、知识巩固(20分钟)1. 水的基本性质让学生举例说明水的不同性质2. 水的循环和净化过程引导学生回顾实验,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水的循环和净化过程。
3. 保护水资源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如何正确使用水。
四、课堂总结(5分钟)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答自己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和习题。
2. 调查家中的用水情况,并写一篇关于如何正确使用水的小文章。
3.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制定提问计划。
教学过程中注意事项:1.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水的秘密》教案标题:水的秘密教案时间: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基本特性,认识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水的基本特性和应用;2.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课件、实物水和水样品;2. 实验器材:水杯、水桶、滤纸、铁钉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杯水并问学生它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水的思考和猜想。
2. 导入新内容(10分钟)通过课件或板书介绍水的性质:颜色无色、味道无味、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等。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3. 水的状态转换(15分钟)通过教师展示实验和实践操作,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水的状态转换过程。
包括水的融化、凝固、汽化和凝结。
4. 水的溶解性(15分钟)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水的溶解性。
准备一些溶质和水,在水中搅拌溶解,观察溶解的现象。
5. 水的密度(15分钟)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水的密度。
准备一个装满水的桶和一个装满空气的桶,让学生观察两个桶的重量和大小,引导学生发现水的密度大于空气。
6. 水的分子结构(10分钟)通过课件或板书讲解水的分子结构。
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以及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
7. 复习和总结(10分钟)复习并总结水的基本特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思考水的更多应用领域和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
8.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水的作用和应用的小文章。
六、教学反思这个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问题提出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学生积极参与。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秘密含活动反思教案活动目标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帮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幼儿对水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通过亲身参与观察和实验,让幼儿探索水的秘密并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水吸管: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水吸管。
•水杯: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水杯。
•水盆:准备一个水盆用于集中处理水。
•透明容器:准备一些透明容器,如玻璃杯或塑料瓶。
•桌布:准备一块桌布,用于保护桌面。
活动过程1. 引入活动(10分钟)引导幼儿围绕水展开思考和讨论,例如:•什么是水?•水有哪些用途?•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你知道水有哪些特点?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他们进入本次活动的主题。
2. 水的形态观察(15分钟)在活动桌上摆放不同形状的水盆和透明容器,引导幼儿观察:•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态是否相同?•水在不同温度下有何变化?•水在室内和室外的表现有何不同?观察过程中,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的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3. 水的运动实验(20分钟)让每个幼儿拿起水杯和水吸管,鼓励他们进行以下实验:•用水吸管吹气到水杯中,观察水的变化。
•用水吸管吸水并将水倒入另一个杯子中,观察水的流动过程。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气泡产生?•水是如何通过吸管流动的?4. 水的吸附实验(15分钟)让每个幼儿拿出一张干净的吸水纸,将吸水纸放入水杯中的水中,观察吸水纸的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吸水纸可以吸水?•水是如何在吸水纸中扩散的?5. 活动总结(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发现和经验。
提出以下问题:•你对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觉得哪个实验最有趣?为什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体会,并对他们的参与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活动反思本次水的秘密活动在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观察和实验,幼儿们对水的形态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
然而,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