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水》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16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认识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特性,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珍惜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实验、表达等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学会观察、实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杯子、色素、滴管、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小鱼缸,引导幼儿观察小鱼在水中游动的情景,让幼儿说出小鱼为什么能在水中游动。
2. 讲解与探索(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2)组织幼儿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态变化,如倒水、滴水等。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装有色素的杯子,倒入水,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引导幼儿说出水的颜色变化,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记录表,让幼儿记录实验过程。
(2)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实验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内容:(1)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2)水的颜色变化:加入色素后水变颜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用水的情况,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探索、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特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家庭用水调查,了解家里的用水情况,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幼儿为保护水资源献计献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水》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水》1活动目标: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1、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
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
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
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
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
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
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大班科学《有趣的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大班科学领域《有趣的水》的内容。
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三章《自然现象》的第二节“水的特性”以及第四节“水的循环”。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外观、密度、浮力等基本特性;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基本特性,能够描述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2. 理解水的循环过程,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的循环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重点:水的特性、状态变化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水、水杯、冰块、热水、色素、滴管、水泵、PPT课件。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温度计、称重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冰块、热水、普通水,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状态,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状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PPT课件,讲解水的特性、状态变化以及水的循环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现象。
4.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水》2. 内容:1)水的特性2)水的状态变化3)水的循环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过程。
(2)简述水的循环过程。
2. 答案:(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
(2)水的循环过程:水从地表蒸发,形成云层,降水到地面,流入河流、湖泊,再次蒸发,如此循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和循环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水”一节。
通过对水的认识,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性质和用途的讲解。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透明杯、色素、滴管、小石子、小船、水龙头模型等。
学具:画纸、彩笔、调色盘、小刷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小船,让幼儿观察小船在水中的变化,引导幼儿探讨为什么小船会浮在水面上。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2)水的用途:讲解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3)节约用水:让幼儿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观察水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如水的流动、混合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色素滴入水中的变化,探讨为什么水会变色。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2)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灌溉(3)节约用水:关紧水龙头、一水多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幅节约用水的宣传画。
2. 答案示例:画中可包含水龙头、水滴等元素,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课程让幼儿对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情况,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同时,可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参观自来水厂、开展节水竞赛等,进一步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1. 由浅入深:从水的直观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入手,逐步引导幼儿探讨水的更深层次特性(如流动、混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
2. 学会珍惜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重点:观察水的性质,了解水的用途,学会节约用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杯子、冰块、热水、吹风机、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调色盘、小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冰块、水、热水三态变化,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变化过程。
2. 讲解水的性质(10分钟)(1)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水的流动、透明、无色无味等性质。
(2)讲解水的三态变化,让幼儿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洗手、喝水、洗菜等,让幼儿明白水的作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动手操作,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的形状变化。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性质:流动、透明、无色无味(2)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3)节约用水:洗手、喝水、洗菜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水龙头,想想如何节约用水。
(2)画一幅关于水的画,描述画中的水。
2. 答案:(1)关紧水龙头,用完水后及时关闭。
(2)画中的水可以是小河、湖泊、雨滴等,描述水的性质和用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用途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是否养成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进行拓展延伸,如:1. 带领幼儿参观水源地,了解水的来源和保护。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1活动目标: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及探索活动,初步了解水的透明性、流动性及溶解性。
2、乐于在操作活动中和同伴共同分享探索得到的结果。
3、有初步的环保概念,懂得水资源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1、两个透明杯子(一杯内装一彩球,另一杯内有沙,沙内埋一玩具),一玻璃杯清水2、每组一份奶粉、白糖、果汁、咖啡,用碗装好。
(溶解实验使用)3 、每组一套操作材料: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条毛巾。
(验证水的流动性实验使用)4 、水污染视频一份活动过程:一、游戏:看看是什么1、教师出示两个透明杯子,一杯装水,一杯装沙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杯水和一杯沙,我现在要将两个神奇的.宝贝藏在它们里面,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老师藏了什么宝贝在里面3、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水和沙里都有什么宝贝4、师:为什么我们能很快的知道水里藏了什么宝贝,却不知道沙里有什么呢?(水是透明的,能一眼看到)二、游戏:水宝宝搬家1、出示一个装了水的塑料盆和碗师:水宝宝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把家搬到面前的小碗里,你们都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水宝宝呢?(幼儿自主回答)2、师:老师给小朋友们也准备了几样好玩的工具,我们来认识一下(介绍提供的工具,分别为:小筐、漏网、塑料袋、有洞塑料袋、小杯子)。
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来帮助水宝宝,大家动手之前请先卷起袖子,如果桌子上面有积水了,可以用边上的抹布来擦干净。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4、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试验的过程师:我们来请小朋友们分享一下自己帮水宝宝搬家的经历。
(用的什么工具?发生了什么情况?)三、游戏:会变化的神奇水1、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师:老师又把水宝宝请来了,这次,要和水宝宝一起变个魔术。
2、教师将奶粉放入杯中搅拌师:谁来告诉我,水宝宝怎么了?(变浑浊了或者变成牛奶了等)为什么水宝宝变色了?(因为奶粉溶到水里了)3、师: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神奇材料,我们一起和水宝宝来变魔术吧!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5、幼儿坐在操作台边,教师进行提问师:你们的水都发生变化了么?小朋友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然后告诉我们大家,你的水宝宝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通过操作实验,掌握水的三态变化。
3.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水的基本概念1.导入:老师手拿一个杯子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回答:“杯子。
”老师再问:“杯子里面是什么?”,孩子回答:“水。
”老师再问:“那水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引导孩子说出水的基本概念,如:水是一种液体,无色、无味等。
2.实物展示:老师拿着几张纸和一杯水,让孩子看纸上的字体与手写的字体有什么不同。
然后让孩子预测,把字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再让孩子探究原因。
3.实验操作:在实验课桌上放一些玻璃杯、桶、蒸发皿、冰块等物品,引导孩子进行一些对水的简单实验,如:“杯中水倒入蒸发皿,放在太阳底下,观察水的变化”等。
第二节课:水的三态变化1.导入:让孩子想象一下冰淇淋被放在太阳下融化的情景,问孩子“为什么?”。
2.实验操作:在桌子上放一些水和冰块,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和探究,如:“冰块放在室内,观察冰块的变化”、“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瓶装水放在室外,观察水的变化”等。
3.结论总结:通过实验,让孩子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即液态、固态、气态,让孩子把所得到的结论汇总在白板上。
第三节课:水的性质和用途1.导入:老师宣布今天要给孩子看一些水的图片和视频,让孩子猜猜图片和视频讲解的内容是什么。
2.观看图片和视频:播放关于水的图片和视频,让孩子看到水的各种用途和性质,如:水能灭火、清洗、冲刷、飞溅等。
3.实际应用:向孩子展示一些平时见到的物品,将其与水的用途结合起来,如:“衣服脏了该怎么办?”等。
4.结论总结: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内容总结并归纳在白板上,加深对水的理解。
活动延伸1.水的音乐表演:让孩子利用各种饮杯、水杯和水的表演方式,和音乐合作,表现“水”的样子和感觉。
2.制作水滴模型:以模型的形式制作出水的结构模型,教孩子识别和运用水的知识。
3.做水母:让孩子制作属于自己的水母手工,让他们探索这种奇妙的生物。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水》教案:有趣的水一、教学目标:1. 认识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了解水的特性和作用。
2. 观察和描述水的形态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感知水的特性。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教育幼儿认识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了解水的特性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让幼儿理解水的特性和作用。
2. 具体描述水的形态变化。
四、教学准备:1. 高透明度的玻璃杯、塑料杯各一只。
2. 一碗水。
3. 幼儿园配套的科学教具:水滴模型、冰块模型。
4. 幼儿园配套的科学教具:水银温度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教师找一个透明度较高的玻璃杯,装满一半水,然后放在让全班幼儿都能看到的位置,询问幼儿水是什么,水有什么作用?2. 探究(约10分钟)教师让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他们观察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形态变化,比如水的颜色、水的味道等。
然后,教师用另外一个塑料杯装满一半水,让幼儿再次观察比较两种杯子中水的形态是否一样。
同时引导幼儿描述两种杯子中水的不同之处。
3. 实践(约15分钟)教师将玻璃杯中的水倒入一个小碗中,然后找来一块冰,放入碗中。
引导幼儿观察冰的性质和形态变化,然后再观察冰融化后的液体是什么。
教师再次向幼儿提问,冰是什么变成了水,水的形态变化有哪些。
4. 理论总结(约10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实践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引导幼儿总结归纳水的特性和作用。
然后教师用水滴模型和冰块模型进行示范,让幼儿用手抓住水滴模型和冰块模型,感受其不同的状态。
5. 拓展活动(约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用温水分别浸泡两个玻璃杯,然后加入适量的食盐,观察并记录水的变化。
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加入了食盐后,水的形态会发生改变。
最后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使用了观察、实践和描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幼儿亲身参与和体验水的形态变化,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水》。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性质,了解水的用途。
2. 学会节约用水的方法,培养环保意识。
3. 提高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水的性质,掌握节约用水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用途,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杯子、颜料、滴管、计时器、PPT。
学具:画纸、画笔、调色盘、水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水的杯子,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途?”引导幼儿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2)讲解水的用途,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3)介绍节约用水的方法,如关紧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用滴管取水,观察水的流动。
(2)让幼儿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出水滴,涂上喜欢的颜色。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水的性质、用途、节约用水方法。
2. 课堂练习:画水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讨论节约用水的方法,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和妈妈一起洗澡时,关闭水龙头。
2. 画一幅关于水的画,展示水的用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
拓展延伸:1. 组织幼儿参观水源地,了解水资源的珍贵。
2. 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
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大班语言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理解诗歌语言,并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引导幼儿学会诗歌并感受诗歌里对水的热爱,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编诗歌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语言《有趣的水》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会诗歌并感受诗歌里对水的热爱。
2.理解诗歌语言,并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编诗歌的能力。
4.能简单复述诗歌《有趣的水》。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PPT课件清水一杯不同颜色的卡纸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声音,这个声音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2.播放水滴的声音,引导幼儿说出,是水的声音3.刚才,我们听了水的声音,下面,我们来看看水。
二.学习儿歌1.水是很调皮的,他可喜欢跑来跑去了。
他到了不同的地方,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2.出示图一提问幼儿水变成了什么?泪水。
泪水是小小的,那老师要来问你们了.小小的水是什么水?引导幼儿完整回答,小小的水是泪水。
接着提问。
泪水除了小小的,那他的味道是怎么样的?对了,所以,咸咸的水是什么水?引导幼儿完整回答咸咸的水是泪水。
3.出示图二提问幼儿,西瓜水的味道。
甜的。
以问答式的方式提问幼儿,甜甜的水是什么水。
引导幼儿完整回答,甜甜的水是西瓜水。
让幼儿自己说出西瓜水的特征,以问答式的方式提问幼儿4.图三提问幼儿,图上是谁,在干什么。
这时水变成了什么。
以问答式的方式提问幼儿,劳动的水是什么水。
引导幼儿完整回答,劳动的水是汗水。
5.图四提问幼儿,海水的颜色特征。
以问答式的方式提问幼儿,蓝蓝的水是什么水。
引导幼儿完整回答,蓝蓝的水是汗水。
6.学习完整的儿歌刚才。
小朋友们说了很多好听的句子。
老师把它们写下来,变成了一首诗歌。
出示有趣的水,教师范读。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优质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科学》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2. 知道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节约用水的习惯。
3. 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体会到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透明容器、色素、滴管、水杯、图片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透明容器,装入水,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什么颜色的?”(2)请幼儿用手触摸水,感受水的特性。
2.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喝水、洗手、洗衣服等。
(2)引导幼儿讨论水的重要性,让幼儿明白没有水生活会变得很不方便。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演示如何用滴管向水中滴入色素,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2)请幼儿分组进行实践,记录观察结果。
4. 交流分享(5分钟)(1)请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5. 情景模拟(5分钟)(1)教师创设一个节约用水的情景,如洗手时关闭水龙头。
(2)让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实践节约用水。
(2)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反思如何更好地节约用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2)水的作用:喝水、洗手、洗衣服等(3)节约用水:洗手时关闭水龙头,合理使用水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用水情况,记录自己节约用水的方法。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交流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和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案名称: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水》课时:1课时年龄段:5-6岁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特点和用途,知道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习用搅拌、过滤等方法净化水,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感知水的三态变化,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4. 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一、导入部分(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瓶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特点,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2. 提问:你们知道水有什么用途吗?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水的知识。
二、基本部分(10分钟)1. 教师讲解水的净化过程,演示用石子、沙子、活性炭等材料过滤水的方法。
2. 引导幼儿分组操作,用提供的材料进行水的净化实验,观察过滤后的水是否清澈。
3. 教师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如液态、固态(冰)、气态(水蒸气),并演示相关实验。
4. 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如热水变热、冷水变凉等。
三、拓展部分(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幼儿了解全球水资源的状况。
2. 讲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3.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呢?与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水的特点、用途、净化方法和三态变化等知识。
2. 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关于水的哪些知识?你们觉得水的重要性在哪里?五、作业部分(2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实例,拍下照片,明天分享给大家。
2. 结束本节课,提醒幼儿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等。
3. 课后了解幼儿完成作业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六、水的净化(10分钟)教学目标:1. 理解净化水的方法和重要性。
2. 学习通过简单的过滤操作来净化水。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