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动物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毛皮动物咬毛-什么药物治貉子咬毛貂咬自己的尾巴和毛是什么原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你要分清是自咬还是食毛。
简单来说自咬是种症状,食毛是种营养代谢病。
具体分析讲,食毛症是由于营养素缺乏、不足或失调而引起的以啃咬自身被毛为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除头部外凡是能咬到的部位都可成为食毛的对象,多数部位在尾部、背侧和腹侧面,严重病例如水貂外观似裸貂,且有异嗜现象。
毛皮动物水貂易发生食毛,其次为狐、貂。
自咬症是毛皮动物特别是水貂、北极狐、银黑狐易发生的一种以神经紊乱,对刺激敏感增高的一种症状。
表现疯狂地撕咬尾部、后肢及下腹部的某一部位。
其发生的原因有多种报道,如微量元素缺乏;汞过载;病毒感染;耳痒等。
但上述报道经治疗和预防验证都不成立。
多年的生产实践证实,自咬症有遗传性但无传染性。
因此,自咬症很可能是一种神经类型即敏感的神经质型。
一般自咬的公水貂皮出现在什么季节什么月份?是什么原因导致水貂咬自己的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你要分清是自咬还是食毛。
简单来说自咬是种症状,食毛是种营养代谢病。
具体分析讲,食毛症是由于营养素缺乏、不足或失调而引起的以啃咬自身被毛为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除头部外凡是能咬到的部位都可成为食毛的对象,多数部位在尾部、背侧和腹侧面,严重病例如水貂外观似裸貂,且有异嗜现象。
毛皮动物水貂易发生食毛,其次为狐、貂。
自咬症是毛皮动物特别是水貂、北极狐、银黑狐易发生的一种以神经紊乱,对刺激敏感增高的一种症状。
表现疯狂地撕咬尾部、后肢及下腹部的某一部位。
其发生的原因有多种报道,如微量元素缺乏;汞过载;病毒感染;耳痒等。
但上述报道经治疗和预防验证都不成立。
多年的生产实践证实,自咬症有遗传性但无传染性。
因此,自咬症很可能是一种神经类型即敏感的神经质型。
什么药物治貉子咬毛食毛主要是:A、由于维生素或微量元素不足或缺乏时引起的啃食自身被毛为特征的营养代谢异常综合症;B、微量元素硒,钴,铜,锰和常量元素钙,磷等不足或缺乏;C、蛋白质缺乏或太高;D、饲料里可消化蛋白质低于25%或高于45%都可以引起该症的发生;E、脂肪氧化及功能紊乱均能造成的消化吸收障碍,除出现表皮角化,毛绒发脆外,也能导致食毛症的发生;F、腺分泌阻塞,酸中毒,皮下蜂窝质炎等也可导致。
我国水貂、狐、貉取皮数量统计及市场分析一、野生动物毛皮分类毛皮原料皮分家养和野生两大类,约有150~180种。
家养动物皮主要有羊皮类、家兔皮、狗皮、家猫皮、牛犊皮和马驹皮等。
野生动物皮主要有水貂皮、狐狸皮、紫貂皮、狢子皮、黄鼠狼皮和麝鼠皮等。
此外,还有旱獭、猞猁、水獭、艾虎、灰鼠、银鼠、竹鼠、海狸、青猺、黄猺、猸子、毛丝鼠、扫雪、獾、海豹、虎、豹皮等。
二、中国水貂、狐、貉取皮市场现状分析从我国水貂取皮数量来看,2014年我国水貂取皮数量达到峰值,2014年之后取皮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截至2020年我国水貂取皮数量为931万张,同比下降20.36%。
从我国各省市水貂取皮数量来看,2020年水貂取皮数量最大的省份为山东省,占比55.15%;辽宁省位居第二位,占比32.15%;黑龙江省位居第三位,占比6.45%。
这三个省份的水貂取皮数量占中国水貂取皮总量的93.75%。
从我国狐狸取皮数量来看,据统计,2014-2020年取皮数量存在较大的波动性,2018年我国护理取皮数量达到峰值后连续两年下降,截至2020年我国狐狸取皮数量为1253万张,同比下降13.14%。
从我国各省市狐狸取皮数量来看,2020年狐狸取皮数量最大的省份为山东省,占比44.87%;河北省位居第二位,占比25.14%;辽宁省位居第三位,占比21.79%。
这三个省份的狐狸取皮数量占中国狐狸取皮总量的91.8%。
从我国貉取皮数量来看,据统计,2014-2020年取皮数量整体呈现起伏状态,截至2020年我国貉取皮数量为1046万张,同比下降23.04%。
从我国各省市貉取皮数量来看,2020年貉取皮数量最大的省份为河北省,占比66.21%;山东省位居第二位,占比22.98%;黑龙江省位居第三位,占比5.88%。
这三个省份的貉皮数量占中国貉取皮总量的95.08%。
三、我国貂、狐、貉养殖存在的问题分析近年来,我国貂、狐、貉等毛皮动物养殖存在主要问题有优良种质资源匮乏、繁育水平低下、饲养标准缺乏、疫病防控程序和技术不合理等问题,同时胴体处理亦存在安全隐患:四、中国毛皮制品产业展望与建议1、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影响,主要的毛皮制品消费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韩国、欧美等在2020年销售低迷。
锦毛鼠锦毛鼠,学名袋鼠属红袋鼠科的一种小型有袋动物。
它们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地区的草原和森林中。
锦毛鼠以其美丽的袋鼠毛皮而闻名,常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袋鼠”。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锦毛鼠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保护面临的挑战。
锦毛鼠的体型较小,体长一般在30到60厘米之间,尾巴长约为25到40厘米。
它们体态纤细,四肢灵活,尾巴修长。
锦毛鼠的袋鼠毛皮非常独特,展现出多种色彩,从浅灰色到深棕色,或者是黑色和白色的斑块组合。
这些绚丽的毛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锦织物般绚丽夺目,因此得名“锦毛鼠”。
锦毛鼠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栖息地中休息。
它们常栖息在草地、树林或灌木丛中,并以树叶、青草、树皮以及水果为食。
锦毛鼠的胃部结构适应了低营养的澳大利亚环境,能够从粗糙的植物纤维中提取养分。
它们还具有强大的后肢和尾巴,可以进行迅速的跳跃和灵巧的移动,以适应草原和森林的生活环境。
除了毛皮上的华丽色彩外,锦毛鼠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尾巴。
锦毛鼠的尾巴非常厚实,有着柔软的毛发覆盖。
它们可以利用尾巴来保持平衡,特别是在跳跃时能够起到支撑和稳定的作用。
锦毛鼠的尾巴也被当作是一种特殊的传达信息的工具,通过不同的尾巴姿势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意思,例如表达害怕、警惕或者友好等。
锦毛鼠在繁殖方面也有一套独特的机制。
它们的繁殖周期通常是一年一胎,雌性锦毛鼠会在育儿期结束后再次交配。
新生的锦毛鼠幼仔非常微小,只有豆子般大小。
它们会爬进母亲的袋子里,在袋内生长和发育。
锦毛鼠的袋子是位于腹部的一个特殊结构,可以提供保护和温暖。
幼仔在袋中度过大约200天的时间,然后才会离开袋子,对外部世界进行探索。
然而,锦毛鼠作为一种美丽的袋鼠,受到了一些威胁。
其中最主要的威胁来自于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
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大片的森林和草原被开垦用于农业和城市建设。
这导致了锦毛鼠的栖息地缩小,种群数量减少。
日照市珍贵毛皮动物养殖情况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掌握全市狐狸、水貂、貉子等珍贵毛皮动物养殖情况,指导行业发展,近期我站采取统计调查、基层养殖户座谈等形式,对全市珍贵毛皮动物养殖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1、目前珍贵毛皮全市动物养殖现状1.1、养殖总量趋于稳定,以中小规模为主目前全市貂狐貉存栏56.74万只、年出栏138.07万只,我市的珍贵毛皮动物养殖历史较长,最早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历经小户散养、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养殖的多次大调整,调研了解到部分乡镇目前的养殖户数是最高峰时户数的十分之一,但养殖量为当时的十倍左右。
近年来我市养殖数量保持稳定发展,自2012年至2014年期间,貂狐貉饲养量年均饲养量252万只、年均变化幅度不超过4%;附:近年来我市貂狐貉饲养量变化表。
貂狐貉饲养量变化表目前,我市貂狐貉的养殖以500~1000只左右的中等规模为主,5000只以上的大型规模场不到30户,仅占养殖户总数的2.5%。
1.2、地域分布明显,体现养殖特点貂狐貉养殖总量中,东港区养殖量30万只、占全市总量15%,岚山区63万只、占全市总量32%,五莲县53万只、占全市总量27%,莒县41万只、占全市总量21%。
岚山区貂狐貉养殖多集中于岚山头、安东卫、虎山、碑廓、高兴、巨峰等乡镇,靠近沿海,小杂鱼等饲料资源丰富,有养殖貂狐貉的传统。
五莲县貂狐貉养殖基本集中在许孟镇,主要受诸城市毛皮动物养殖带动作用的影响。
1.3、养殖效益较高,比较优势明显以养殖狐狸计算,珍贵动物养殖具有土地占用少、人力资源要求低、养殖效益好等特点。
2个农村劳动力,养殖100只母狐,需占地2亩,年可生产狐皮300张。
按照目前饲料价格计算,每只狐狸饲料成本260元左右,当前狐狸统皮市场均价450元,现有行情下按照皮张、饲料成本计算,年收入约5万元。
2、当前珍贵毛皮动物养殖发展的机遇2.1、市场需求引导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的高端需求逐步提升,像服装功能已发生变化,由单纯的防寒、保暖和遮体需要向追求时尚、提升品味、标志身份地位等需要转变,而高档裘皮服装正符合了这种潮流转变的需要,据专业网站预测,当前我国的裘皮服装消费有很大的空间。
毛皮动物皮肤和被毛的基础知识毛皮动物皮肤的基础知识1)皮肤的概述皮肤覆盖了动物的全身体表。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
它除了本身结构外,尚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此外,还有很多的附属器官,包括毛囊、皮脂腺、大汗腺、小汗腺和指(趾)甲。
从重量与体积而言,皮肤为毛皮动物之最大器官,它的总重量约占体重的8~14%。
皮肤的厚度不一,约在0.3~4.0毫米之间(不包括皮下脂肪组织)。
幼兽的皮肤较成兽的薄。
四肢躯干伸面的皮肤比屈面厚。
后枕、颈、臀部和掌、跖的皮肤最厚,约为3~4毫米。
眼睑、外阴、乳房的皮肤则最薄。
皮肤表面有很多皮嵴、皮沟和皱襞。
皮嵴有凹陷的斑点即汗孔的开口。
皮嵴是由于皮肤附着于深部组织,随着纤维束的排列和张力的牵引而形成的,其深浅不一,以面部、掌、阴囊及其他活动部位为最深。
皮沟将皮肤表面划分为无数三角形和菱形的皮野。
在皮嵴不明显处,皮野特别明显,如背、颈部等。
由于真皮结缔组织的纤维束的排列形式,使皮肤具有一定方面的张力线,如沿此线的方向切开皮肤,皮肤裂口的宽度较窄;反之,若与此线的方向垂直切开,裂口则较宽,且在伤口愈合后,容易产生较明显的疤痕。
我们在给毛皮动物进行手术切口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皮肤的颜色有品种和个体差异的不同,即使同一个体的皮肤,在各部位也深浅不一,因为品种、年龄、性别、营养、内分泌以及外界环境等均对之有影响。
2)皮肤的附属组织A皮肤的肌肉:有横纹肌和平滑肌两种。
横纹肌极少,包括颈部皮肤内的颈阔肌和面部皮肤下的表情肌,面部借表情肌的收缩而表达感情。
平滑肌包括立毛肌、阴囊肉膜和乳晕的平滑肌。
立毛肌与毛囊相连,受植物神经支配,收缩时毛即竖立而呈鸡皮状,同时压迫皮脂腺,促使其分泌皮脂。
B毛发:毛发为或长或短的圆柱形角质结构,斜插于毛囊内,具有保护和防止磨擦等功能。
毛发可分为硬毛和毳毛两类,硬毛粗硬,色泽亦浓,含有髓质,硬毛分为两种:①长发,如人的头发、须髯、腋毛、服毛、胸毛等,通常可长至10毫米以上;②短毛,较短且硬,如睫毛、眉毛、鼻毛、耳毛,很少长至10毫米以上。
毛皮动物貂狐貉生长发育障碍初探毛皮动物的生长发育是其毛皮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貂、狐、貉等是常见的高级毛皮动物,对其生长发育的研究对于提高毛皮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这些动物的生长发育障碍进行初步探究。
1. 貂的生长发育障碍貂的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环境和饲料的质量。
若环境过于拥挤或饲料不够优质,会导致貂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生长速度明显减缓,体重增长迟缓或停滞不前。
同时,不当的饲养管理和营养不良也是引起貂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貂的遗传因素也对其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貂体内的生长激素水平与其体型大小、生长速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其中较大的遗传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些特异性体型的貂,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也存在生长发育缺陷,如小头型貂和飞龙貂等。
狐的生长发育障碍多源于其遗传因素。
在繁殖选育上,长毛、短头、紫鼠狐等狐样品种被选育出现,但由于多次近交使得基因多样性减少,导致繁殖狐出现一些先天性生长发育缺陷。
如某些狐品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坠垂耳”、“后体瘦弱”、“不受精”等问题。
此外,狐的合理饲养管理也是其生长发育的关键。
过度喂食或营养不良都会导致狐的肥胖甚至肥硕,甚至导致慢性偏瘦和骨质疏松等生长发育不良问题。
貉的生长发育受环境、饲料、品种等影响,其不当饲养管理也是导致生长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
较小的品种(如黑貂)或贫弱、先天不足的动物,其生长发育往往会受到限制,出现迟缓或停滞。
此外,貉在性成熟后脱毛的时间也与其生长发育有关。
性分化明显的品种(如林貉)其脱毛就越迟缓,生长发育也较缓慢。
总的来说,毛皮动物的生长发育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饲料、品种和遗传等。
正确的饲养管理和科学的繁殖选育策略,能够有效缓解或避免生长发育的障碍问题,提高毛皮品质和经济效益。
一、名词解释1、毛皮动物:指拥有优质毛皮,可进行批量生产,经济效益较高,人工训化较高的动物。
2、啮齿行为:家兔大门齿是恒齿,出生时就有且终生生长,为了保持适当齿长便于采食,家兔养成了经常啃咬物品的习惯。
3、嗜眠性:指家兔在某种条件下,易进入困睡状态,在此状态的家兔除听觉外,其他刺激不易引起兴奋,如视觉消失,痛觉迟钝或消失。
4、季节性换毛:随着季节的变化,兔体感受到日照的变更,引起内分泌的变化,逐渐进行换毛,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5、病理性换毛:由于患病、营养不良、新陈代谢紊乱、皮肤代谢失调等引起全身或局部性脱毛,在全年都可以出现,不受季节影响。
6、吊乳:母兔的乳汁不足时,仔兔总是咬住乳头不放,或母兔在哺乳时受到惊吓,突然跳出产箱,会把仔兔带出产箱,这种现象叫吊乳。
7、同期复配:在一个发情周期里,母貂连续2天(记为1+1)或隔1天(记为1+2)交配2次。
8、异期复配:在两个以上的发情周期里进行两次以上的交配。
(1)两个发情周期两次交配。
即在前一个发情周期初配,间隔7~9天后在配一次。
(2)两个发情周期三次交配。
记为1+7+1或1+7+2。
二、填空1、毛皮成熟的标志是绒毛浓密、面部无下毛、颈部有痕迹,尾部毛蓬松。
2、粗纤维的含量11%~13%3、家兔在晚上的采食量占日粮的50%4、水貂、狐狸的发情期2~3月、麝鼠的发情期是4~9月(最大)5、水貂的排卵类型:诱发性排卵,三个时期:排卵、卵裂、胚泡质疑期、胚胎期6、狐狸的体况要求:(种公)中等偏上(母)中等偏下7、毛皮储藏方法:干燥、盐腌、风干毛皮受光照影响8、毛皮动物的舍的走向是东西走向9、狐狸断奶接种需犬瘟热、病毒性肠炎疫苗。
10、麝鼠又名青根貂三、选择1、毛皮品质受光照影响最大,笼养最好。
2、水貂日粮不能直接喂的是淡水鱼、轻度腐败变质或污染的肉类、动物的胃、肠、蛋类、植物性饲料等3、动物取毛皮冬季最佳。
补VB用酵母,VC用青绿素菜,VE 用芽类,VD用鱼甘油4、含硫氨基酸:大豆、禽肉、鱼粉、麸皮5、世界三大皮狐狸、貂、克拉库尔羊。
毛皮毛动物常见病新疗法李金合【期刊名称】《饲料博览》【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2页(P52-53)【作者】李金合【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水县职教中心【正文语种】中文1 犬瘟热水貂、狐和貉犬瘟热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6~9月,在两季交替期达到高峰;水貂、狐和貉中,犬瘟热发病最早的为貉,其后狐狸和水貂相继发病。
这种发病规律是近年来水貂、狐和貉犬瘟热流行的新特点。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6月仔兽开始分窝,这个时期的仔兽因为断乳的原因,母源抗体开始下降,而犬瘟热疫苗未接种,因此形成一种犬瘟热抗体的低水平时期,很难形成对犬瘟热病毒的100%保护作用;其次,目前狐、貉犬瘟热疫苗的免疫接种剂量及程序主要借鉴水貂犬瘟热的免疫接种剂量和程序,其免疫接种程序及剂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提高其免疫保护作用;另外,貉比狐和水貂对犬瘟热更易感。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3~6 d或更长。
最初表现精神不振、倦怠、食欲减退,从鼻和眼流出水样分泌物,后期眼睛有固状眼屎,鼻腔流出脓性鼻涕,病兽咳嗽,喘气困难,拉稀薄粪便或暗红色稀便,呕吐,体温升高至39~41℃,持续1~3 d,降至接近常温,几天后又第2次升温,持续7 d以上,呈双相热型。
个别病例在下腹部、大腿内侧和外耳道发生水疱性脓性皮疹,爪掌变硬。
有的病例表现为神经症状,病兽高度沉郁、站立困难、共济失调或作圆圈运动。
全身呈强直性痉挛或颠痫性惊厥和昏迷。
病兽多取死亡转归。
耐过的病例常有后遗症,如麻痹症。
最急性型病兽常表现出突然高热,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在1~2 d内死亡。
防治:犬瘟热高免血清5~10mL·只-1,1次·d-1,连用2~3 d;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热、止痛、镇痉、消炎等药物,可减少死亡率;使用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系列药物等预防并发或继发细菌感染,减少死亡率。
2 细小病毒由细小病毒引起的,断奶前后特别是3月龄的狐、貂、貉发病最多,以窝发暴发形式发病,但1岁左右的也可发病,通过消化道感染,病兽为传染源,死亡率10%~50%;主要发生在9~12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乌苏里貉标准乌苏里貉,又称乌苏里鼬獾,属于鼬科,科学名为Mustela sibirica。
它是一种体态矮小、毛皮特别珍贵的陆生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蒙古国。
乌苏里貉的外貌特征是体形矮小,身长约30-35厘米,尾长约10-15厘米,总体体重在0.5-1千克左右。
它们的毛色一般呈棕褐色或浅黄褐色,腹部则呈浅黄色。
质地柔软的毛皮非常珍贵,其密度和光泽度高。
乌苏里貉的头部较小,鼻尖稍尖,眼睛小而圆。
它们的耳朵短小,四肢短而粗,爪子锐利。
这种特殊的体态使得它们在狭窄的地下隧道内移动时更加灵活。
乌苏里貉主要栖息于森林、草地和河岸边缘等环境。
它们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为食。
乌苏里貉是具有夜行性习性的动物,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并在地穴或树洞中休息和繁殖。
它们具有优秀的游泳和爬树能力,常常利用这些能力来逃避天敌或捕食猎物。
乌苏里貉是一种繁殖力强的动物,生殖期通常在3月至6月。
雌性乌苏里貉通常会在地洞中产下1到5只幼崽,妊娠期为30天左右。
幼崽出生时身体无毛,眼睛闭合,在出生后的7到9天内才会开眼。
它们在出生后几个月内逐渐长出毛发,开始学习独立觅食。
然而,由于乌苏里貉的毛皮非常珍贵,以及由于人类的破坏和栖息地的丧失,乌苏里貉的数量正在减少。
因此,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乌苏里貉列为濒危物种。
为了保护乌苏里貉,一系列的保护行动已经实施。
这些行动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巡护和执法力度、控制非法猎捕和交易等。
此外,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也被开展,以增加对乌苏里貉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总结起来,乌苏里貉是一种体态矮小、毛皮珍贵的陆生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蒙古国。
它们适应多种环境,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为食。
然而,乌苏里貉的数量正在减少,因此保护措施十分必要,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巡护和执法力度、控制非法猎捕和交易等。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保护乌苏里貉这一珍稀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皮毛动物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一、基本原则防重于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以防为主”。
这是兽医工作者的基本原则,在防治毛皮动物疾病工作也不例外。
1、因为毛皮动物驯养的时间较短,仍然保持一定的野性,不易接近。
在保定的情况下诊断疾病比较困难,投药也不够方便。
2、与家畜比较毛皮动物对一般的疾病有较大的抵抗力,在致病因素作用后,常不露早期症状,经验不足或不注意观察难以发现,容易忽视,待病的症状明显时,多已病重,病程经过短促,治疗效果常为不佳。
实践证明,每天清晨早饲时,是检查毛皮兽健康状况的最好机会,可以从精神、食欲、饮欲、排粪、尿等观察中及时发现病例。
3、毛皮兽对药物比较敏感,在用药上要慎重,剂量要准确。
某些个体对青霉素有过敏现象,尤其在发生传染病时,对链霉素比较敏感,量稍微大一些便能引起死亡,一般使用1~3万单位/千克,尤其是在青链合用时更注意用量。
过去在水貂场中经常发生。
维生素B1,过敏引起死亡,单独对水貂肌注安全剂量为0.2~0.5毫升(2毫克~5毫克),如果肌注1毫升时,致死率达80%。
有人报导盐酸土霉素和复合维生素B同时进行分肢注射,会产生毒性反应,死亡率达70%。
此外,水貂场还发生过煤酚皂,紫药水,尼可刹米、贝尼尔(血虫净)等过敏现象。
4、药物应掌握少而精的原则。
毛皮兽投药不太方便,所以药物体积不宜过大,无特殊大的异味,投药次数不应过多,药物剂型使用方便,药效持久和作用迅速可靠。
5、毛皮兽被毛很厚,治疗时破坏被毛失去经济价值,所以病危时不易急救。
二、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l、年龄:成年兽抵抗力大于仔兽和幼兽。
①仔兽在哺乳期死亡率很高,据统计从分娩至断乳仔兽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死胎,弱仔(营养不良,阿留申病):饿死(母兽营养过剩或不良,造成缺乳);冻死(窝箱保温不好,窝型不好,母性不强);压死(窝型不好,母兽受惊);咬死(母兽患自咬症,产后缺水,环境不安,检查时带来异味);脐带粘连(母性不强,产后没有咬断脐带):中暑(气温突然升高):外伤(检查仔兽时,强行驱赶母兽,踩伤,褥草过硬,日粮不足仔兽抢食等)造成。
蛋白质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皮动物体内蛋白质供给不足时会引起体重减轻、产毛数量减少、毛皮质量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严重的营养失调会导致冬毛密度显著降低,极低的蛋白质浓度可能阻碍其毛囊的再生,而毛囊的再生和发育直接影响着冬毛的绒毛密度。
赤金蛋白T25是以鸡血为主要原料,经蛋白酶水解后以大豆蛋白作载体,在灭菌、低温干燥的条件下制备的优质功能蛋白原料,粗蛋白含量大于60%,赤金蛋白T25中含硫氨基酸含量较高,对毛皮的质量有起到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狐貉为肉食性动物,但是很少咀嚼主要以吞咽为主,肠道短,食物在体内停留时间短,并且体内缺乏消化淀粉的支链淀粉酶这也是为什么鱼粉在狐貉养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原因。
赤金蛋白T25富含小肽(近些年科学界已经确定,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中级产物大部分是小肽而非过去传统意义认为的游离氨基酸,小肽能以完整的形式被吸收主要以二肽三肽的形式进入血液循环,发挥其营养和功能调节作用),赤金蛋白T25,小肽含量大于10%,
许多试验证明.在日粮中增加一定量的肽能够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小肽进入狐貉体内以主动吸收的形式进入体内直接被吸收利用参与功能调节。
1.小肽被主动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参与功能性调节,促进体内各种酶活性提高,增强了狐貉对饲料的利用率。
2.T25中小肽含量大于10%,其中谷胱甘肽含量大于3%
,因此对狐貉皮毛的质量
有所保证。
3.小肽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提高狐貉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