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京市鼓楼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15.85 KB
- 文档页数:8
2013年南京市中考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十)议论文阅读【鼓楼】(三)阅读议论文,回答问题。
(12分)孝敬谢胜瑜①和火星文和网络语言相比,“孝敬”这个词显然有些老套,人们不常挂在嘴上,不少人甚至也没记在心里。
以至于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头一次把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写进了法案。
②“孝敬”是国家之法,也是个人之律。
③孝敬,词典里的解释简单而又浅显:一是孝顺、尊敬长辈;二是把物品献给尊长,表示敬意。
拆开字来看,“孝”是老人和儿子紧密相连,老人在上,儿子在下,是一种血脉相承;敬,是矮身抱拳,表达的是谦卑礼让在心,虔诚回报记怀。
④先说孝。
孝者,善之基石。
有道是:“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对父母不孝顺,对长辈不尊敬,那便如树之没有根须,水之没有泉眼,就算他在别人面前做出一副爱爱人、亲孩子、信朋友、帮别人的模样,也不一定是真心自愿的,或者说那也一定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其动机既让人觉得不可信,也无法赢得人们真正的敬意。
⑤再说敬。
敬老扶弱,应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敬老,需要时刻为老人着想,把老人视为自己眼里和心里的“座上宾”,明知道对方不像领导那样位尊,也不像漂亮女子那么貌美,自己一样恭敬迎候,弯腰送别;扶弱,需要随时为弱者助力,给弱者递上自己物质和精神的“拐杖”,冬天驱寒,夏天送爽。
对待老弱病残,眼里不斜视,心里不轻看,是“敬”的起始;面对庸人俗事,脚下不趋炎,嘴上不附势,则是“敬”的延续。
平等相待,才是最质朴的“敬”的姿态。
⑥孝为笑。
作为后辈,只有孝顺了,老人才会开心;家中尊者心欢了,一家人才会和和乐乐。
也只有懂得孝顺的人,才更懂得爱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开心。
正因如此,许多恋爱中的男孩女孩,都会把对方是否孝敬父母,作为自己未来幸福生活的“侦察”项目之一。
⑦敬为进。
敬人者,人也敬他。
功利点说,一个人只有得到旁人的敬重和认可,他的事业和人生,才能不断进步,才能锦上添花。
君不见,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经把“孝敬老人”列入干部提拔的考察内容?⑧孝,让自己心安;敬,让自己进步。
南京市各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小说阅读专题【鼓楼】(四)阅读小说,回答问题。
(13分)绝不回头尹全生①这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长大、刚刚成年的一匹公狼,它承袭了祖辈在大漠里奔袭捕杀养成的桀骜不屈的野性,两眼闪着生机蓬勃、特立独行的气息和气吞万里的寒光。
②狼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很少在白天出窝。
可公狼不然,光天化日之下照样在荒漠上游荡。
它矫健、敏捷、凶悍,那森冷凛然的目光不是在沙漠里寻找猎物,而是在扫视天空,好像它的猎物潜藏在天空哪片云朵后面,潜藏在蔚蓝色的深处。
③它在等待和寻找一只鹰。
④那是一只曾经捕杀了它的父亲,又捕杀了它的母亲的一只食狼鹰。
当时公狼还在哺乳期,父母太饥饿了,光天化日之下到荒漠上觅食,它跟随在后面撒欢。
突然,飞过来一只巨鹰,就是凶猛强悍、以狼和黄羊为食的食狼鹰。
乌孜别里山本来没有形体巨大的猛禽,这只食狼鹰不知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落户到这里,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狼的天敌。
⑤那时,公狼还不知道食狼鹰对于狼意味着什么,站着看稀奇。
⑥食狼鹰从高空俯冲而下,箭簇般迅猛。
当它意识到危险,拼命逃跑时,食狼鹰已经逼近,巨翅扇起的风飞沙走石。
父亲见状猛扑过来,用身体阻挡食狼鹰的攻击。
近在咫尺的食狼鹰随即改变了攻击目标,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父亲的后腰。
父亲嚎叫着转过头,欲同天敌拼一死活。
不料食狼鹰老练而迅速地伸出另一只爪子,准确无误地钩进了父亲的双眼。
⑦那一刻,公狼目睹了食狼鹰的凶猛,凶猛到没有可能抵挡。
对于相对弱小的狼来说,除了被捕杀似乎再无其他选择。
不久,母亲同样丧命于食狼鹰的利爪。
⑧公狼是在对食狼鹰的仇恨和恐惧中长大的,是在对父母痛苦的思念中长大的。
仇恨、恐惧和思念,最终熔铸成了讨还血债的欲望。
它走上了光天化日之下的荒漠,向仇敌挑战……⑨食狼鹰终于出现了,悠闲、高傲地在天际盘旋,如同在巡视自己的领地。
公狼冲着仇敌仰天发出一声宣战般的长啸,而后不紧不慢....地小跑。
食狼鹰一阵回旋作势后,敛翅俯冲而下,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射向公狼。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 Aspose Pty Ltd.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9分)1.请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方格中。
(3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2.用诗文原句填空。
(6分)(1)儿童散学归来早,▲。
(高鼎《村居》)(2)河流大野犹嫌束,▲。
(谭嗣同《潼关》)(3)▲,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5)古诗文中还有不少与少年儿童有关的句子,请再默写两句。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二(61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3-6题。
(17分)船苏童到常熟去的客船每天早晨经过我家窗外的河道,是轮船公司的船,所以船只用蓝色和白色的油漆分成两个部分,客舱的白色和船体的蓝色泾渭分明,使那条船显得气宇轩昂。
每天从河道里经过无数的船,我最喜欢的就是去常熟的客船,我曾经在美术本上画过那艘轮船,美术老师看见那份美术作业,很吃惊,说,没想到你画船能画得这么好。
孩提时代的一切都是易于解释的,孩子们的涂鸦往往在无意中表露了他的挚爱,而我对船舶的喜爱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我记忆中的苏州内河水道是洁净而明亮的,六七十年代经济迟滞不动,我家乡的河水却每天都在流动,流动的河水中经过了无数驶向常熟太仓或昆山的船。
最常见的是运货的驳船队,七八条驳船拴接在一起,被一条火轮牵引着,突突地向前行驶,我能清晰地看见火轮上正在下棋的两个工人,看见前驳船上的一对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让我关注的就是驳船上的那一个个家,一个个年龄与我相仿的孩子。
2013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一(26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⑵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⑶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⑷,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⑸,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⑹,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⑺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⑻予独爱,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⑼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
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⑴繁衍.⑵一拍即.合⑶和xù⑷齐心xié力的一项是( )(2分)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
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
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语病的一项是( )(2分)4.下列句子没有..A.“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D.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参加“南京小导游”活动,你搜集了以下材料,做了几件事。
材料一:南京“34路博爱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公交观光线。
它从中山码头出发,沿着“中山大道”行驶,直到中山陵。
乘客可以观赏沿途的民国建筑和车厢内的民国老照片,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
34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4G网络。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南京市各区 2013 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鼓楼】(一)阅读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 4 分)野步周祥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大醉东风野草花。
9.诗题“野步”意为田野闲步。
“”与“”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
( 2 分)10.以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表现春的气味的字眼,并加以剖析。
( 2 分)(参照答案及评分标准)9. ( 2 分)羡醉10.(2分)示例:“翠”字描述出麦色,充满了浓烈的春季的气味。
“噪”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觉到万物复苏的活力。
“肥”写出了水草的肥沃,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斜”写出了春风徐来,麦浪颠簸的美好情形。
【玄武】(一)阅读下边的古诗,达成8~ 9 题。
( 4 分)题木兰庙杜牧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以前与画眉① 。
几度思送还把酒,拂云堆②上祝明妃③。
【注】①与画眉,指与女伴一同梳洗妆扮。
②拂云堆,古地名,堆上有明妃祠。
③明妃,指舍身报国、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8.以下对诗歌前两句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A.“作”字传神,既显示了木兰的特别身份,又表现出她“弯弓征战”的非凡本事。
B.“画眉”借取《木兰诗》中“当窗理云鬓”的境界,反应了木兰女儿身的特质。
C.梦里,木兰和女伴们一同对镜梳洗,表示她想恢复女儿身,不肯持续“替爷征”。
D.诗人运用现实与梦幻联合的手法,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真实,运笔奇妙。
9.诗歌后两句表达了木兰如何的感情?( 2 分)▲(参照答案及评分标准)8.(2 分)C9 .( 2 分)( 1)思乡之情。
(1 分)( 2)对王昭君舍身报国的仰募之情。
( 1 分)【白下】(一)阅读下边古诗文 ,达成 8— 13 题。
( 15 分)上元夜①[唐 ]崔液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哪处闻灯不看来?[ 说明 ] 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
南京市各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散文阅读专题【玄武】(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
(15分)清溪河畔春意浓刘建春①一月下旬,还是严冬季节,暖暖的阳光便从厚重的天穹里哗啦啦地泼洒在綦江城,也温婉地倾泻在了一湾澄澈如镜的清溪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清溪河改写了杜甫的诗句,不到二月,早春便俨然落户了清溪河。
②“嗬,上船啰。
”艄公长篙一点,小船便离了岸边,顺着绿水如歌如诉地款款前行。
“欸乃一声山水绿”,河畔两边一排排密匝匝的翠竹林更显幽谧、宁静,一任春意漾漾流淌。
河水真的很静,只有变幻的水流发出潺潺的音响。
眼前的溪流,澄澈清莹,浓绿逼人,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
这是怎样的一条娉婷绰约、富于风致的原生态河流呵——盈盈一水,九曲分明,宛如一条玉带,袅袅地将“清溪河水上十景”环绕怀中。
③船过白鹤林时,我伸颈遥望,期冀能望见那壮观的几千只白鹤在这里凌空飞舞。
可惜未见白鹤翱翔,但见一群灰色鸭子扑棱棱地跃入溪流,“嘎嘎嘎”地在水中奋力划游。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与杜甫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倒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禁令人莞尔。
④有人说,清溪河的特点是“幽”,流水咏幽诗,白鹤传幽情,翠竹绘幽画,轻舟荡幽意,可谓“清溪巴渝幽”。
此言极是,但我认为还应加一个字“静”。
只有“静”,才能更突出“幽”的妙境。
你看,两岸绿色欲滴的翠竹倒映水中,如一幅幅流动的水彩画次第展开;而明净如练、清澈如玉的河流,婉约得令人陶醉,那细细的波浪撞击声,那鱼儿唧水的咂咂声,和着那一篙一篙轻柔的摇橹声,全都在这静谧、祥和的氛围中,有一种天籁之音。
只有这样的声响,你才能体会到静的可贵,幽的美妙,也才会感受那近岸、远水、竹林、半岛、山麓、缓丘起伏的田园风光,那淳朴的山野风情也才会真正令你眼热心动,流连不去。
⑤听人说,清溪河最令人称绝的应是水上十景中的“太极神图”。
当小船荡漾在位于沾滩闸坝上游约300米处的河段时,只见火烽山对岸,横出一长条形半岛,随之蜿蜒弯曲成“V”形的小河,山水相间,当地人称为“阴阳合”。
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2013.4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4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4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2)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4)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5)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6)▲,风多杂鼓声。
(杨炯《从军行》)(7)▲,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8)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9)人们常用“▲,▲”,来表达自己在艰难困苦面前,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展望。
(用李白《行路难(一)》中原句回答)2.下列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2分)A.绯.红——腹诽.即.物起兴——既.往不咎B.亵渎.——案牍.恪.尽职守——格.格不入C.诘.责——集结.深恶.痛疾——好高骛.远D.慰藉.——狼藉.断壁残垣.——亘.古不变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黝黑无可置疑芒刺在背B.干瘪格物致志狂妄自大C.荣膺颔首低眉冥思暇想D.污秽莫衰一是怒不可遏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他为人和善,与邻里相处和睦,是个八面玲珑....的人。
B.在这段时间里,他受到祖国人民无与伦比....的热情接待。
C.宽敞而毫无遮拦的办公桌前,每个人都在众目睽睽....下不停地工作着。
D.作为记者,我不能对神父的证实吹毛求疵....,但是把地震比喻成对海地儿童迟来的报复显然是对上帝的诽谤。
某学校即将开展“且听书语,共品书香”的读书节活动。
以下是他们的活动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善。
第一阶段:发动准备阶段利用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晨会、班会等渠道进行全面广泛的宣传和发动,确保全校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校园读书节的活动,共同投入建设文化校园的热潮之中。
南京市各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鼓楼】(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3分)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
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
犬乃周章①号唤,生醉不觉。
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
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②,草皆沾湿,火至.免焚。
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
狗呻吟彻晓。
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
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
”人曰:“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
”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
”人曰:“若尔,便不相出。
”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
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
”即而出之,系.之而去。
却后五日,狗夜走还。
(选自《搜神后记》)【注】①周章:急得团团转。
②跬步:半步。
1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狗便走.往水中录毕,走.送之B君可出.我。
远出.海门C乃语.路人云此中人语.云D火至.免焚数至.八层1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以.身洒生左右草上计日以.还B生醒,方见之.物外之.趣C系之而.去结友而.别D 堕于.空井中所欲有甚于.生者13 .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1)用“/”断句,只划两处。
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2)用现代汉语翻译。
14.根据选文回答。
(4分)(1)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神奇的狗?请概括回答。
(2)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的“甚爱怜之”?(用原句回答)(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1. (3分)B 12. (2分)C 13.(2分)(1)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2)(杨生)非常喜爱它,(常)和狗一起出行。
14.(4分)(1)巧救杨生免于火灾为救杨生跟随路人回家从路人家逃离回到杨生身边(2)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译文:晋朝太和年中,广陵人杨生养了一只狗,非常喜爱它,(常)和狗一起出行。
鼓楼区2013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一、基础(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子曰:“□□□□□□,不亦君子乎?”(《论语》)(1分)(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李白《行路难》)(2分)(3)□□□□□□□,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4)东莞这几年的环境变化了很大,天更蓝了,水更绿了,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了《陋室铭》中描写环境之雅的名句□□□□□,□□□□□。
(2分)(5)把杜甫的《春望》默写完整。
(4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佩服他、yǎng mù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2)老斑羚凭着xián shú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
(3)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xiāng dé yì zhāng。
(4)从他yǔ wú lún cì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位学生虽然都是外校的学生,但他们的表演对我校的师生并不陌生。
(将“他们的表演”和“我校的师生”调换位置。
)B.通过这次湖景中学中学生知识竞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将“通过”或“使”去掉)C.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致力于构建和谐美好的城市。
(将句尾“美好的城市”改为“美好的愿望”。
)D.爱因斯坦是最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
(把“最杰出的”调整“20世纪”后)4.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述某人神态动作的话。
南京市鼓楼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分值120分时间120分钟含书写4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
(10分)(1)蒹葭苍苍,。
(《诗经》)(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4),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6)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7),可以为师矣。
(《论语》)(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9)年岁虽老而壮心不减,这样的情怀古诗词里常有体现。
比如诗句:,。
(10)明代书法家文徵明有诗句“乌啼不复当时境,依旧钟声到客舟”,这是化用了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
(写出相关的一句即可)2.书写考查。
请欣赏右边的书法作品,并用正楷字...把作品里的诗句抄写在方格中。
3.下列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赫.然——万恶不赦.富饶.——百折不挠.B. 剽.悍——虚无缥.缈即.使——一如既.往C. 骸.骨——骇.人听闻亘.古——断壁残垣.D. 喝.彩——随声附和.啜.泣——笔耕不辍.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俯瞰绵延大庭广众迥乎不同B.膺品遨翔头晕目眩别出心才C.诙谐追朔拐弯抹角相形见绌D. 伦理撕杀出奇致胜不计其数5.下列诗句中,疑问句形式与其它各项不同..的是()(2分)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社区新开一个“书吧”,是居民们借书阅览的好去处。
你自愿为书吧读者服务:6.“书吧”入口处有“读者须知”,没有文字,只有标识。
请你将标识转化为温馨..的提示语。
(任选一种)(2分)【示例】第1个标识的温馨提示语:静静地听书的声音。
第个标识的温馨提示语:7.“书吧”墙面的挂图需配上文字简介。
为了准确介绍挂图内容,你查找了相关的资料。
【图一】【图二】当‚简册‛出现时,我国古代书籍的装帧艺术便崭露头角了。
而‚简‛由竹或木片制成,文字量大的著作,竟需要一马车才能装下。
后来有了帛书。
‚帛‛大多为柔软丝质,因此帛书的装帧最常见的是卷轴式。
当纸质书出现之后,书籍装帧形式就更加丰富多样了。
比如旋风装,它是以一幅比书略宽厚的长纸条作底板,把书页像鱼鳞一般依次粘在底板纸上,收起时则从首而尾卷起,又变成了一个卷轴。
但旋风装的折缝处极易断裂,所以蝴蝶装便取而代之了。
此种装帧形式是把印好的书页以锋线为轴心,逐叶粘贴,打开书本,书页朝左右边展开,如蝴蝶对翅。
此外还有形如折扇的‚折子装‛,有打眼订线的‚线装书‛等等。
而‚线装‛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它最接近于近现代意义的书籍装帧样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书‛的象征。
根据材料,你判断出图一是式装帧,图二是式装帧。
你还发现对书籍装帧艺术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3分)8.“书吧”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
你准备以“不同名著中的相似人物”为内容进行发言。
不同名著中的人物会有哪些相似点呢?请选择一项概括..分析,不少于3点。
(2分)【A】格列佛——鲁滨孙【B】张飞——李逵我选【】相似点:(1)(2)(3)二、阅读。
(42分)(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4分)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9.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
“”与“”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
(2分)10.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
(2分)(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3分)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
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
犬乃周章①号唤,生醉不觉。
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
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②,草皆沾湿,火至.免焚。
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
狗呻吟彻晓。
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
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
‛人曰:‚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
‛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
‛人曰:‚若尔,便不相出。
‛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
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
‛即而出之,系.之而去。
却后五日,狗夜走还。
(选自《搜神后记》)【注】①周章:急得团团转。
②跬步:半步。
1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狗便走.往水中录毕,走.送之B君可出.我。
远出.海门C乃语.路人云此中人语.云D火至.免焚数至.八层1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以.身洒生左右草上计日以.还B生醒,方见之.物外之.趣C系之而.去结友而.别D 堕于.空井中所欲有甚于.生者13 .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1)用“/”断句,只划两处。
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2)用现代汉语翻译。
甚爱怜之,行止与俱14.根据选文回答。
(4分)(1)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神奇的狗?请概括回答。
(2)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的“甚爱怜之”?(用原句回答)(三)阅读议论文,回答问题。
(12分)孝敬谢胜瑜①和火星文和网络语言相比,‚孝敬‛这个词显然有些老套,人们不常挂在嘴上,不少人甚至也没记在心里。
以至于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头一次把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写进了法案。
②‚孝敬‛是国家之法,也是个人之律。
③孝敬,词典里的解释简单而又浅显:一是孝顺、尊敬长辈;二是把物品献给尊长,表示敬意。
拆开字来看,‚孝‛是老人和儿子紧密相连,老人在上,儿子在下,是一种血脉相承;敬,是矮身抱拳,表达的是谦卑礼让在心,虔诚回报记怀。
不一定是真心自愿的,或者说那也一定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其动机既让人觉得不可信,也无法赢得人们真正的敬意。
⑤再说敬。
敬老扶弱,应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敬老,需要时刻为老人着想,把老人视为自己眼里和心里的‚座上宾‛,明知道对方不像领导那样位尊,也不像漂亮女子那么貌美,自己一样恭敬迎候,弯腰送别;扶弱,需要随时为弱者助力,给弱者递上自己物质和精神的‚拐杖‛,冬天驱寒,夏天送爽。
对待老弱病残,眼里不斜视,心里不轻看,是‚敬‛的起始;面对庸人俗事,脚下不趋炎,嘴上不附势,则是‚敬‛的延续。
平等相待,才是最质朴的‚敬‛的姿态。
⑥孝为笑。
作为后辈,只有孝顺了,老人才会开心;家中尊者心欢了,一家人才会和和乐乐。
也只有懂得孝顺的人,才更懂得爱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开心。
正因如此,许多恋爱中的男孩女孩,都会把对方是否孝敬父母,作为自己未来幸福生活的‚侦察‛项目之一。
⑦敬为进。
敬人者,人也敬他。
功利点说,一个人只有得到旁人的敬重和认可,他的事业和人生,才能不断进步,才能锦上添花。
君不见,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经把‚孝敬老人‛列入干部提拔的考察内容?⑧孝,让自己心安;敬,让自己进步。
孝敬,是中国人的善根,也是中国人的宗教。
一个不孝不敬的人,心中必定是没有畏惧之心,没有禁忌之念。
这样的人,不测和凶险总会尾随着他,从古至今,从来都没有太好的结果。
所谓,不孝之人,难有笑的一生。
⑨至于怎样孝敬,于丹的回答简单到只有一句‚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连孔子的回答也不复杂——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⑩从孔子的回答里,我听出的却是他朴实诠释‚无违‛之外的别一番深意:一个人不要因为不孝的作为,而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无处安放!(选自2011年10月《知识窗》)15.把握文章内容并填空。
(3分)16.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17. 文章第⑧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1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②节说“孝敬是国家之法,也是个人之律”。
从全文看,作者更多强调的乃是国家之法。
B.在作者看来,真正的孝敬不仅仅是对父母长辈在物质上的关心,更是精神上的抚慰。
C.文章认为“孝”主要指对自己父母长辈的尊敬,而“敬”则是对所有老人的敬重,二者内涵不同。
D.文章语言很有特点,旁征博引,整散结合,很好地论述了文章的观点。
(四)阅读小说,回答问题。
(13分)绝不回头尹全生①这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长大、刚刚成年的一匹公狼,它承袭了祖辈在大漠里奔袭捕杀养成的桀骜不屈的野性,两眼闪着生机蓬勃、特立独行的气息和气吞万里的寒光。
②狼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很少在白天出窝。
可公狼不然,光天化日之下照样在荒漠上游荡。
它矫健、敏捷、凶悍,那森冷凛然的目光不是在沙漠里寻找猎物,而是在扫视天空,好像它的猎物潜藏在天空哪片云朵后面,潜藏在蔚蓝色的深处。
③它在等待和寻找一只鹰。
④那是一只曾经捕杀了它的父亲,又捕杀了它的母亲的一只食狼鹰。
当时公狼还在哺乳期,父母太饥饿了,光天化日之下到荒漠上觅食,它跟随在后面撒欢。
突然,飞过来一只巨鹰,就是凶猛强悍、以狼和黄羊为食的食狼鹰。
乌孜别里山本来没有形体巨大的猛禽,这只食狼鹰不知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落户到这里,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狼的天敌。
⑤那时,公狼还不知道食狼鹰对于狼意味着什么,站着看稀奇。
⑥食狼鹰从高空俯冲而下,箭簇般迅猛。
当它意识到危险,拼命逃跑时,食狼鹰已经逼近,巨翅扇起的风飞沙走石。
父亲见状猛扑过来,用身体阻挡食狼鹰的攻击。
近在咫尺的食狼鹰随即改变了攻击目标,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父亲的后腰。
父亲嚎叫着转过头,欲同天敌拼一死活。
不料食狼鹰老练而迅速地伸出另一只爪子,准确无误地钩进了父亲的双眼。
⑦那一刻,公狼目睹了食狼鹰的凶猛,凶猛到没有可能抵挡。
对于相对弱小的狼来说,除了被捕杀似乎再无其他选择。
不久,母亲同样丧命于食狼鹰的利爪。
⑧公狼是在对食狼鹰的仇恨和恐惧中长大的,是在对父母痛苦的思念中长大的。
仇恨、恐惧和思念,最终熔铸成了讨还血债的欲望。
它走上了光天化日之下的荒漠,向仇敌挑战……⑨食狼鹰终于出现了,悠闲、高傲地在天际盘旋,如同在巡视自己的领地。
公狼冲着仇敌仰天发出一声宣战般的长啸,而后不紧不慢....地小跑。
食狼鹰一阵回旋作势后,敛翅俯冲而下,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射向公狼。
⑩公狼开始加速,撒开四蹄向一片灌木丛狂奔,那是展示公狼全部野性和活力的狂奔。
从天而降的食狼鹰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近了公狼,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它的后腰。
公狼感到钻心的疼痛,但它没有停止狂奔,更没有像父辈那样掉转头与食狼鹰相搏。
(11)其实,对狼的攻击,食狼鹰的第一爪不是杀手,而是激发狼回头反击;当狼回头欲以死相拼时,食狼鹰才使出撒手锏——迅雷不及掩耳地将备用的利爪钩进狼的双眼。
(12)从对父母被捕杀惨痛景象的记忆中,从一次又一次同类遭捕杀血淋淋的场面中,公狼掌握了食狼鹰的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