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动画图案详解心脏大体解剖
- 格式:doc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16
A 心脏
二尖(左侧房室)瓣
冠状动脉和心脏静脉(隔面)
冠状动脉和心脏静脉(后降支)
冠状动脉和心脏静脉(前降支)
冠状动脉和心脏静脉(胸肋面)
冠状动脉血流分布范围
冠状动脉造影1
冠状动脉造影2
冠状动脉造影3
冠状动脉造影4
后前位观冠状动脉造影
三尖(右侧房室)瓣
心包1
心包2
心包囊(前面观)
心包囊(左侧观)
心房、心室与室间隔
心肌的走行1
心肌的走行2
心室底1
心室底1
心室内腔及室间隔1
心室内腔及室间隔2
心脏(底面观)
心脏(膈面观)
心脏(前面观)
心脏瓣膜的体表投影
心脏传导系
心脏传导系统(右面观)
心脏传导系统(左侧)
心脏的X 线像
(后前位)
心脏的传导系
心脏的神经
心脏的神经支配
心脏的外形
和
血管
心脏的外形和血管
(后面观)
心脏的外形和血管(前面观)
心脏的位置1
心脏的位置2
心脏的位置3
右前斜位观冠状动脉造影
右心房和右心室内腔1
右心房和右心室内腔2
右心房与右心室1
右心房与右心室2
主动脉瓣
左侧位观冠状动脉造影。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一、心脏的位置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中推动血液流动的泵。
心脏的位置位于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胸椎第5-8椎体前方的胸腔中纵隔内,2/3部分居左侧胸腔,1/3部分在右侧。
二、心脏内部解剖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有瓣膜及四个腔。
心尖部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心底部由大动脉、静脉组成。
心脏的四个腔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右心房室之间的瓣膜称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的瓣膜是二尖瓣。
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主动脉瓣。
瓣膜的功能是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血液反流。
在左右心房及心室间有肌性房间隔和室间隔,使左右心之间互不相通。
右心房血液的流入口有上、下静脉;右心房的血液出口为肺动脉;左心房血液的流入口为肺静脉;左心室的血液流出口为主动脉。
心包可分为几层:纤维心包,是最外层的坚韧结缔组织囊;内膜,也称浆膜,包括脏层和壁层。
脏层紧贴心脏,也称为心脏的心外膜层,壁层位于脏层和纤维心包的中间。
心包腔(脏层心包和壁层心包中间的腔膜)内可容纳10-30ml的心包液,这些液体可起到润滑及减轻心脏收缩时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
三、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主要功能是产生并传导激动,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
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
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心脏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人心脏的起搏点,其后自律性高低排列依次为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四、冠状动脉解剖及冠脉血液循环(一)冠状动脉解剖:营养心脏的血管称冠状动脉,共有左、右两支,分别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的左右动脉瓦式窦内。
左冠状动脉又有两个分支:前降支和回旋支。
前降支沿途发出三组分支,左室前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的中下部,也称对角支)、右室前支、室间隔前动脉。
回旋支发出左室前支(主要分布于左室前壁的上部,其中分布于心室钝缘的动脉支称钝缘支)、左室后支及左房支。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一、心脏的位置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中推动血液流动的泵。
心脏的位置位于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胸椎第5-8椎体前方的胸腔中纵隔内,2/3部分居左侧胸腔,1/3部分在右侧。
二、心脏内部解剖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有瓣膜及四个腔。
心尖部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心底部由大动脉、静脉组成。
心脏的四个腔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右心房室之间的瓣膜称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的瓣膜是二尖瓣。
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主动脉瓣。
瓣膜的功能是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血液反流。
在左右心房及心室间有肌性房间隔和室间隔,使左右心之间互不相通。
右心房血液的流入口有上、下静脉;右心房的血液出口为肺动脉;左心房血液的流入口为肺静脉;左心室的血液流出口为主动脉。
心包可分为几层:纤维心包,是最外层的坚韧结缔组织囊;内膜,也称浆膜,包括脏层和壁层。
脏层紧贴心脏,也称为心脏的心外膜层,壁层位于脏层和纤维心包的中间。
心包腔(脏层心包和壁层心包中间的腔膜)内可容纳10-30ml的心包液,这些液体可起到润滑及减轻心脏收缩时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
三、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主要功能是产生并传导激动,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
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
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心脏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人心脏的起搏点,其后自律性高低排列依次为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四、冠状动脉解剖及冠脉血液循环(一)冠状动脉解剖:营养心脏的血管称冠状动脉,共有左、右两支,分别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的左右动脉瓦式窦内。
左冠状动脉又有两个分支:前降支和回旋支。
前降支沿途发出三组分支,左室前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的中下部,也称对角支)、右室前支、室间隔前动脉。
回旋支发出左室前支(主要分布于左室前壁的上部,其中分布于心室钝缘的动脉支称钝缘支)、左室后支及左房支。
心脏四个基本摄片位示意图(一)- 解剖图片(点击下方解剖图片可显示大图)上一幅图:足侧位-X线足侧位-X线足侧位-X线下一幅图:心脏四个基本摄片位示意图(二)来源:简介:(一)后前位(Posteroanterior view ,简称PA)患者直立,前胸壁紧贴片匣,X线由后向前投照。
摄片时吞钡。
心右缘下段较圆,为右心房;上段为升主动脉与上腔静脉的复合影,中年和老年人因主动脉硬化增宽,延长,该段可由升主动脉构成。
深吸气时,心脏右下缘下方还可见小的三角形影,为下腔静脉。
心左缘自上而下有三个比较隆凸的弧弓,依次为主动脉结,肺动脉段和左室。
主动脉结为主动脉降部的起始段,随年龄增长而突出。
肺动脉段亦称肺动脉干,由肺动脉总干构成,正常时凹平或微凸,其下方有左心耳参与。
由于左室外突,肺动脉段显得比较凹陷,称为心腰。
透视见左心室搏动与大血管相反,在心腰构成反向搏动点。
心尖在第三弧的外下端,由左心室与右心室邻接部构成,正常时居横膈平面的附近。
心脏各弧弓之间无明确之界限,应根据各弧的不同方向来识别。
(二)右前斜位(Rght anterior oblique view,简称RAO)患者直位,右前胸靠片匣,身体与片匣成45o~50o角。
X线从患者左后投向右前,摄片时吞钡,前缘自上而下为升主动脉,肺动脉段,肺动脉圆锥,右室或左室视投照角度大小而定。
肺动脉圆锥亦称右心室圆锥,是右心室接近肺动脉瓣的部分,亦即右心室漏斗部,心脏与前胸壁之间的倒置三角形透光区称心前间隙。
后缘自上而下为左房,右房及下腔静脉,心脏与脊柱之间的透明区为心后间隙,食管为心后间隙内的主要结构,紧靠左房后方。
正常时此段食管可有轻微压迹,但决无移位。
食管下端及胃气泡偏居前方,为识别右前斜位的标志。
心脏解剖学彩色图谱心脏解剖图谱图片心脏一、心脏的位置和外形1.位置:心脏 heart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第2-6肋软骨或第5-8胸椎之间。
2/3偏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
2.外形:心脏呈前后稍扁的圆锥体,分心尖、心底、二个面、三个缘、三个沟。
心尖朝向左前下。
心底朝向右后上,是大血管出入的部位,有上腔静脉、肺动脉、主动脉和肺静脉。
在心底附近有环形的冠状沟,分隔上方的心房和下方的心室。
心有二个面,胸肋面和膈面。
二面各有一条纵沟,分别叫做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表面分界线。
心有三个缘,右缘、左缘和下缘,右缘主要由右心房构成。
左缘主要由左房和左室构成。
下缘主要由可室构成。
二、心腔心腔被心中隔分为左、右两半。
每半心在与冠状沟外,各有一个房室口,将心脏分为后上方的心房和前下房的心室。
因此心脏被分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
分隔左、右心房的心中隔叫房中隔;分隔左、右心室的叫室中隔。
右心房:分固有心房、腔静脉窦,二者以界沟或界嵴为界。
固有心房:有梳状肌、右心耳。
腔静脉窦内3个开口: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
右心室:以室上嵴为界分流入道和流出道。
流入道(窦部):有右房室口、三尖瓣、乳头肌、腱索、隔缘肉柱。
流出道(漏斗部、肺动脉圆锥):有肺动脉口、肺动脉瓣。
左心房:有肺静脉的4个开口左心室:分流入道和流出道。
流入道(窦部):有左房室口、二尖瓣、乳头肌、腱索。
流出道(主动脉前庭):有主动脉口、主动脉瓣。
心脏内血液单向性流动的机制:瓣膜复合体、动脉瓣。
三、心的构造1、心纤维骨骼:是心的支架,有右纤维三角、右纤维三角、圆锥韧带、瓣膜间隔。
2、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组成。
3、房间隔和室间隔房间隔有卵圆窝,室间隔分肌部和膜部,膜部又分房室部和室间部。
四、心传导系有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支、Purkinje纤维网。
五、心血管动脉有左、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动脉圆锥支、右缘支、窦房结支、房室结支、后室间支。
3D动画图解心脏大体解剖
心脏3D动画
正前方看心脏和室间隔的效果
切开右心耳,往外翻,耳朵里面交错纵横的这些结构叫梳状肌(像上图梳子)
心耳位于心房上方,血流本来就慢,当房颤时血流速度更慢,再加上左右心耳这些纵横交错的梳状所以很容易在这里形成血栓
所以房颤超过48小时要抗凝治疗3周才能复律。
(一是防止新的血栓形成,二是要让已经形成血另外,即使房颤复律为窦性,左右心耳一般不能马上恢复节律收缩,仍处于顿抑状态,叫心房顿抑这就是房颤抗凝前3后4 的由来。
下面我们把右心室游离壁也切掉,把三尖瓣、乳头肌透明化,就暴露出清爽的右房右室内部结构
看这里,这是一个倒放的漏斗,在右心室这个漏斗负责收集右心室流出道的血液汇向肺动脉,由于叫动脉圆锥部。
何谓流出道、流入道?看模拟一个血流:蓝色血流代表流入道它位置较低,绿色代表流
右心室有个Y字型扁平肌肉隆起非常醒目,分三个部分c为隔带,a为隔带前脚,b 为隔带后脚,是心脏最大一个肉柱,我们所说的右束支就走在里面,隔缘肉柱的末端和前乳头肌连在一起。
室上嵴和界脊:把心脏抽象的切成两部分
室间隔
分法一:
经典的解剖学划分方法:以这个丫字作为天然的势力划分范围,分为:窦部——(窦部上面有内侧乳头肌)、
小梁化部——(小梁化部上面有肌小梁和肉柱)、
漏斗部——(漏斗部上有面圆锥乳头肌供三尖瓣隔瓣附着)。
分法二:
经典病理学分法分膜部、肌部。
没有肌肉就叫膜部,有肌肉就是肌部,膜部势力范围很小,是心室肌最薄的地方,是室间隔缺损最
分法三:
经典供血分法。
把室间隔分为前缘和后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前室间隔和后室间隔,有时又叫它室室间隔由前降支分出的穿隔支供血,后室间隔由后降支供血,所以这种分法也适用于心梗定位。
分法四:
分室间隔上部、室间隔中部、室间隔下部,就是把上面两分法改为3分法。
分法五:
超声切面分法:分上段、中段、下段,就是在左室长轴切面切断,切线刚好经过间隔上部A点、中个平面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