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4.46 MB
- 文档页数:37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中国带来了民主与科学,它使中国人的思想得到觉醒,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思想宣传的作用,但是它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运动的宣传范围过于小,它只是在知识分子中间大肆宣传,并没有联系人民群众和广大的无产阶级。
在一些知识分子的推动作用下只是在校园内部建立了自己运动的阵地。
例如:1917年,北大的校长蔡元培为了贯彻他兼容并蓄、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使北大成为思想解放的阵地,于是,他就聘请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不少带有新思想的人来北大任教。
陈独秀在北大任职期间内将《新青年》杂志迁移到了北大,这个举动让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宣传阵地。
北大作为当时的高级学府,由于新思想的注入,对当时的青年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知识分子也逐渐成为这次运动的主要力量,而并没有将他们的力量深入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导致了在五四运动初期领导阶层仅仅局限于一些知识分子,没能让更多的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了解到他们的新思想。
(二)运动中太过于彻底的批判了孔孟思想,没有运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孔孟思想,否认了其思想的优点。
由于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两大思想,以科学的进化论与人性解放为理论依据,猛烈地对儒家思想中的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进行批判。
这场运动形成了不对传统伦理和价值观念进行批判就难以使新的民主与科学观念立足的恶性循环。
以陈独秀为例,他认为儒佛道三大学说是社会的祸害,是与专制主义一样造成国民愚昧的危害源头。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没有揭示出儒家的社会根源,并且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能成为改造社会的伟大思想。
(三)新文化运动直接缺陷就是运用形式主义去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大部分处于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普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是坏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太过于绝对,对待西洋文化没有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它,主张全面学习西洋文化,不对西方的思想文化进行辩证的区分,不论好的坏的都要吸收学习,对民族文化中的优秀的遗产不假思索的全盘否定,反而带来反作用的效果。
浅析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及对新文化运动局限性的自我反思内容提要:说起新文化运动,学过中国近代史的同学相信都是十分熟知的了。
提起新文化运动,不知道大家最先会想到什么呢?它的历史意义,它的进步性,还是这次运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的,一般人们谈起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往往只会想起这种激进主义产生的重要意义及其进步性,人们往往会忽略这种激进主义的局限性,也许这是人的天性使然,人们记住某一件事往往大多都只记得它好的一方面。
我们就谈谈在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的局限性以及对这样局限性的反思。
关键字:新文化运动国际国内环境局限性先进分子封建思想一、我们就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环境对新文化运动作一个简要的论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的天空满布阴霾。
这个时期,为拯救陷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寻找新的出路,中国的先进分子曾历尽千辛万苦,他们努力向西方国家学习,但是这样的学习却让他们处处碰壁。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
所以一些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的束缚中和蒙昧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正式开始。
他们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
中国历史上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场重要的革命运动,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以展示这两场运动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一、辛亥革命的影响与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辛亥革命的几点影响与意义:1. 结束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结束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的统治。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开始,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 奠定共和政体: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的共和政体,确立了中华民国的地位。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民主制度,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开创了先例。
3. 推动现代化进程:辛亥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革命后,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革,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度,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
4. 振兴民族精神: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
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重新获得自信,并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新文化运动的几点影响与意义:1. 文化觉醒与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呼吁“废除旧文化,建设新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否定。
这一运动大大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觉醒和思想解放,打破了封建文化的束缚。
2. 推动科学思想传入: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推动了科学思想的传入。
通过介绍西方的科学、哲学和文学等进步思想,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更新和文化进步。
3. 引导文学艺术变革: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
运动中的新文学运动家提倡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文学创作,使文学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和人民命运,为中国的现代化文学奠定了基础。
4. 催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运动推动了革命思潮的兴起,其中一部分知识分子受到社会不公和外国列强的侵略刺激,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兴趣。
第二轮复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革命的新曙光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新文化运动二、五四运动【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1)“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①性质: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
②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③作用:新文化运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教育和组织革命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
(2)“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①性质: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
②内容:五四运动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要求科学和民主,反对迷信和专制的呼声更加高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这个阶段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③作用:“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走上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易错提示】一般讲的新文化运动是前期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主流;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例1 [2009·全国卷] 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
”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例1B[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李大钊认为孔子是专制的护身符,专制与自由是相违背的、相对立的,材料中“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再结合时间1917年,可知是针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来说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始于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是一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上都具有重大突破的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近代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动摇了封建统治。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旧文化在这场运动中受伤很深,新文化运动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面大旗。
在文化层面上有深远的,深刻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前贤”,揭穿旧道德旧教条的丑态。
以鲁迅,胡适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更是开拓进取,继往开来,为文化发展做巨大贡献。
3.新文化运动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一口号的提出,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倡民主与科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4.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条件,提供了思想基础。
5.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建立的建立提供思想和理论基础。
五四运动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五四运动的意义是:1.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工人阶级开始成为斗争的主力,学生罢课对于北洋政府没有什么杀伤力,而工人阶级不同,工人阶级有组织性。
纪律性。
所以工人阶级的加入,直接打击了北洋政府,间接打击了站在北洋政府后帝国主义列强。
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这一直接斗争目标的实现,表现了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地性。
2.五四运动是一场结合了群众的运动,辛亥革命的一大弊端就是没有联系群众,事实证明,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根本力量。
五四运动的广泛性,使得人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改变中国的方向与武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如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历史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历史知识点
1.历史背景
(1)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2)政治
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
(3)文化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主要内容
(1)新文化运动前期(1915-1917年)——宣传民主和科学。
①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③旗帜:“民主”“科学”。
④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新文化运动后期,即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等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3.影响
(1)以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在政治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
性。
下载全文。
【导语】2021考研已经开始备考复习了,政治是不可忽视的科⽬,在基础阶段⼀定要有规划,才能够为后期复习打好基础。
下⾯整理了考研史纲部分常考的知识点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新⽂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新⽂化运动的兴起 新⽂化运动是从1915年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2.新⽂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初期新⽂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学,反对旧⽂学,实⾏⽂学⾰命。
新⽂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号是民主和科学。
3.五四以前新⽂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化运动是中国历⼀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4.五四以前新⽂化运动的局限 ⾸先,新⽂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其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再次,那时的许多领导⼈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的⽅法,⼀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法。
5.⼗⽉⾰命对中国的影响 1917年俄国⼗⽉⾰命是⼀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
它推动着中国的先进分⼦把⾃⼰的⽬光从西⽅转向东⽅,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在中国⼤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钊。
6.五四运动的发⽣和发展 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个划时代的事件。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7.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与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的,它具有以⾟亥⾰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命所不具备的⼀些特点。
主要是:第⼀,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五四运动是⼀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发⽣在俄国⼗⽉⾰命之后,发⽣在⽆产阶级社会主义⾰命的新时代。
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成为中国⾰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命阶段的开端。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各个时期的口号
1.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
2.洋务运动的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3.辛亥革命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4.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和“科学”(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5.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6.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实行的政策:不抵抗政策。
7.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通电全国的内容: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