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分析摘要:临床上观察到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单支冠状动脉大血管受累或局限性病变,但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往往冠脉两支及两支以上重要的大血管都有病变且多数是弥漫型,甚至有的患者整个冠状动脉均有着严重的狭窄[1]。
由此可见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一个高危因素,除了造成血管病变还会导致神经病变,使得患者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
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高,治疗效果差等特点。
本文通过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0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99例,对这些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阐述和分析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相关临床情况,初步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1引言冠心病就是指供养心脏血管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出现了斑块,以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脏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疾病,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
我们临床上观察到冠心病的症状多种多样,比较典型的症状是胸骨后压榨性的疼痛、或者是紧缩、沉重的感觉。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共同引起的以慢性的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跟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相关,该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及发病率急剧上升,而知晓率及治疗率却很低[3]。
我们临床上观察到糖尿病患者患有冠心病的特点如下:首先是“高发低龄”,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很高,大约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会并发冠心病,同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时间通常比非糖尿病患者早;其次是“男女平等”,对非糖尿病患者而言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低于男性,但是患有糖尿病后这种女性的心血管保护作用随之消失,导致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机率大大增加,甚至不亚于男性;最后是“不典型”,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神经系统的病变,使得痛觉不敏感,1/3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在冠心病急性发作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典型的胸痛症状,使人不易联想导冠心病,从而延误病情[4]。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高血糖和胰岛功能异常。
近年来,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压力。
本文将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旨在加强对这一复杂临床情况的认识与理解。
一、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易导致血管功能和血液流变异常。
这些异常因素使得血管壁容易受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患者除了有较高的冠心病发生率外,还容易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
二、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1. 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这主要由于血糖异常导致的血管损伤和炎症反应。
临床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症状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心绞痛等,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也能进一步确诊。
2. 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较高。
血糖水平异常引发的血管病变会影响脑部供血,导致脑出血或脑梗塞。
出现头痛、眩晕、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应尽早进行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3. 心力衰竭:糖尿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升高,这主要由于心肌病变和冠心病等因素所致。
患者可能会出现气促、乏力、水肿等症状,心功能评估和心脏超声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针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既需要针对糖尿病本身进行控制,同时还需要考虑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以下是常用的治疗策略:1. 控制血糖:通过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减轻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2. 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血压控制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来控制血压,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等。
3.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需要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临床研究·糖尿病新世界DIABETES NEW WORLD 糖尿病新世界2019年1月冠心病又可将其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一种在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下而导致产生的疾病。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提升,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均发生了巨大的辩护,不仅增加了人们血液的粘稠度,而且改善了血糖得到含量,进而使的糖尿病则是一种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疾病[1]。
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概率也逐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该文中就主要从该院2016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0冠心病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探讨分析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100冠心病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探讨分析,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分组,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和观察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各50例: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介于6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5±2.3)岁;观察组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介于6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3±3.2)岁。
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血脂、血压、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临床指标进行检测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两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在患者空腹12h后展开静脉采血,此后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血糖进行测定,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醇采用酯用酶法进行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采用全自动高效液进行检测[2]。
对照组应用常规冠心病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用法用量为:睡前口服,1次/d,10mg/次,同时在治疗开始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血压提及血脂的控制,治疗疗程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3]。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3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治疗的3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sbp、dbp、fbg、pbg、hbalc、tc、tg、hdl-c、ldl-c、ua、hcy及sbp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而pbg、tg、ldl-c、ua、crp、hcy及s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除积极治疗冠心病和控制血糖外,还应严格控制血脂等代谢紊乱,对预防和减低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冠心病;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冠心病(chd)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动脉内膜上,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这些斑块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糖尿病(dm)是一种全身代谢紊乱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9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升高的同时会并发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肥胖等,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大血管病变以及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1]。
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患高血压,血脂异常及无痛性心肌缺血等疾病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
为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1月治疗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诊断符合who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重度高血压患者;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③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④应激因素所致血糖升高者。
糖尿病患者诊断符合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7.0mmol/l;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
-临床研究•青年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周军,何清摘要:目的:研究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
方法:选择于我院治疗的46例45岁以下ACS合并DM患者为ACS+DM组,同期于我院治疗的47例45岁以下ACS患者为ACS组。
观察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生化指标、冠脉病变情况及术后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
结果:与ACS组比较,ACS+DM组超重/肥胖比例(70.2%比93.3%)、高血压比例(46.8%比71.7%),血脂指标:TC[4.3(3.8,5.0)mmol/L比5.3(4.1,6.4)mmol/L],TG水平[1.8(1.2,2.4)mmol/L比2.7(1.9,3.8)mmol/L]TG/HDL-C比值[2.1(13,2.9)比3.2(2.1,4.3)],冠脉多支病变比例(62.8%比 84.8%)、冠脉Gensini评分[34.0(21.0,54.5)分比51.8(33.3,92.5)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
ACS+DM组术后30d 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ACS组(21.7%比6.4%,犘=0.033)。
结论:ACS合并DM显著升高青年患者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及高血压比例,加重冠脉病变,升高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糖尿病;青年人文章编号:1008-0074(2021)04-412-05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 s n.1008-0074.2021.04.09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s and coronary lesion characteristics in young patients with ACS complicated DM/ZHOU Jun,HE Qing//Department of Cardiology,Ninth Affiliated People's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01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HE Qing,E-mail:dr.heqing@outlook,comAbstract:Objective:Tostudyclinicalfeaturesandcoronarylesioncharacteristicsinyoung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complicated diabetes mellitus(DM).Methods:A total of46ACS+DM patients(<45years)treated in our hosptai were selected as ACS+DM group.Another47ACS patients(<45years)treated in our hosptai were regar-dedasACSgroup.Generalclinicaldata,clinicalbiochemicalindexes,coronaryarterylesionsandincidencerateof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within30d after operation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ts:ComparedwithACSgroups,thereweresignificantriseinpercentagesofoverweight/obesity(70.2%vs.93.3%),hypertension(46.8%vs.71.7%),blood lipids indexes:levels of TC[4.3(3.8, 5.0)mmol/L vs. 5.3(4.1, 6.4)mmol/L] and TG[18(1.2, 2.4)mmol/L vs . 2.7(19, 3.8)mmol/L],and TG/HDL-C ratio[2.1(13, 2.9)vs. 3.2(2.1,4.3)];percentageofmultive s elcoronarydisease(62.8%vs84.8%)andcoronary Gensiniscore[34.0(21.0,54.5)scores vs .51.8(33.3,92.5)scores]in ACS+DM group(P<0.05or<0.01).Incidence rate of MACE within30d after operation in ACS+D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CS group(21.7%vs . 6.4%,P=0.033).Conclusion:ACScomplicatedDMcansignificantlyincreasepercentagesofoverweight/obesity,dyslipidemiaandhypertension,aggra-vatecoronaryarterylesions,andincreaseincidencerateofmajoradversecardiovasculareventsinyoungpatientsKeywords:AcuteCoronarySyndrome;DiabetesMe l itus;YoungAdultSupportedbyfundproject: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ofShanghaiMunicipalScienceand Technology Commi s ion (19ZR1429000)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和大多数文献报道一般将年龄<45岁的人群划分为青年人[2'3],既往认为ACS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在青年人群中发病率较低。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作者:丁英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照是否合并有糖尿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合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低HDL-C发生率、三支病变发生率明显较单纯冠心病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其各项危险性指标明显增高,应该加强冠心病患者各种危险性因素的预防干预,调控患者血糖、血脂及血压的变化,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可延缓冠心病患者的病程进展。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临床特点;治疗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27-01冠心病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是国内外危险人们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是导致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伴随着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其心肌梗死的危险度逐渐递增。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表现为全身代谢紊乱,出现血糖、蛋白质及血脂代谢障碍,造成微血管循环障碍,成为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
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的冠心病发生率较高,往往是伴随着存在[1]。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并发心血管并发症的死亡率也逐渐上升。
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该明确其临床特点针对性地多方干预,才能取得较佳的疗效。
本文就我院诊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各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8例,女42例,年龄在38-75岁之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烟酒史等一般情况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患病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病例,探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特点、风险因素以及治疗策略等问题。
病例一: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男性,55岁,多年糖尿病病史。
近期出现胸痛,体检发现冠心病。
冠心病与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应包括降糖药物治疗、改善血脂和血压控制、生活方式干预等。
监测病情变化、进行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检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既防止血糖波动,又维护心脑血管功能。
病例二:糖尿病肾病患者女性,45岁,患糖尿病20余年。
在最近一次检查中,发现肾功能明显下降。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约有3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成肾病。
治疗肾病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血糖、血压,减少蛋白尿,进行适量蛋白摄入,积极管理患者的肾功能,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病例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男性,60岁,糖尿病病程10年。
最近体检时发现视网膜出现异常血管新生,病情进展较快。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良好的血糖控制、眼科治疗(如激光光凝治疗)、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等。
此外,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病情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通过以上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至关重要。
此外,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并发症的迹象也是保护糖尿病患者健康的重要措施。
综合多学科的协作,以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
以上是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的分析,提供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对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来说,了解并且及早应对并发症的发展是保持良好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分析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和冠脉造影特点发表时间:2018-04-20T15:27:28.8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2期作者:龚韧[导读] 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大部分冠状脉或全部出现僵硬或弥松散弹簧状,多使用药物治疗。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贵州贵阳 550003)【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和冠脉造影特点。
方法:回归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单纯冠心病6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接受冠脉造影。
比较两组患者冠脉造影及治疗方式。
结果:两组患者病变支数、冠脉病变血管分布比较有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选择PCI对照组(P<0.05),选择药物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脉病变支数较多,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临床主要应用药物治疗。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冠脉造影【中图分类号】R541.4;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2-0175-02 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中糖尿病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1]。
临床分析发现,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变血管支数及狭窄程度重于冠心病患者,这与多种因素共同导致血管粥样硬化有关。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探讨其临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归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5.48±1.47)岁,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单纯冠心病61例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16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9.48±1.47)岁,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作者:吴海春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
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皮下注射胰岛素及冠心病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降血脂、血压、血糖及抗血小板治疗,并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不良反应率发生率为1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不良反应率发生率为2%,统计学比较P【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特点;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和冠心病诊断标准,且均符合中医辨证分型中的痰浊瘀阻型;将合并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在外。
其中有44例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2.3)岁;糖尿病病程在1个月-1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5年;冠心病病程在1周-1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5年。
有31例患者合并了高血压,49例患者合并了高血脂,20例患者合并了脑梗塞。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平均5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特点①具有较早的发病时间,冠心病会比糖尿病提前1-20年发病,也会和糖尿病同时诊断,但是也会比糖尿病发病晚。
冠心病的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提高;②女性保护作用消失。
如果患者没有糖尿病,那么和男性相比,同龄绝经期前女性患者具有明显较低的冠心病发病率;但是如果患者有糖尿病,那么和同龄男性和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差异就不明显。
一般情况下,和没有糖尿病的女性患者相比,有糖尿病的女性患者具有明显较高的心血管病变发生率[1];③非典型临床表现多见。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索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为诊断与治疗该病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44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冠心病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与糖尿病学会制定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明显的比较意义(p>0.05)。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对两组患者行实验室检查,监测患者血压以及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合并感染、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除tc、hdl-c外,观察组其他各项检测指标(fpg、tg、ldl-c、ppg、hba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收缩压与舒张压,观察组住院期间患者的病死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上述比较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明显的比较意义。
1.2观察与检测。
1.2.1临床症状。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
1.2.2实验室检测指标。
所有患者保持12h以上空腹,然后分别采集所有患者的静脉血。
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患者glu(空腹血糖),使用酶法检测患者tc(总胆固醇)以及tg(甘油三酯),使用磷钨酸镁沉淀法测定患者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使用全自动高效液相法检测hbalc (糖化血红蛋白)。
1.2.3监测患者血压以及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用常规计数工具excel建立数据库,录入完毕后进行简单数据分析及逻辑对比。
校对数据导入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基本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已经成为影响公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研究发现糖尿病是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1],糖尿病患者70%-80%死于心血管并发症[2]。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一旦发生,其表现常常更加的严重与复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脂类物质代谢紊乱引发的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冠心病的危险性[3]。
在糖尿病发病早期,对于毛细血管的影响较大,随着糖尿病的不断加重引发的代谢紊乱,可以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纤溶以及凝血机制紊乱,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这样就导致冠状动脉受累支数不断增加,病情不断严重复杂。
同时,糖尿病不断加重引发的代谢紊乱还可以减少血管舒张物质并降低其活性,这样就导致了血管收缩物质产生的相对增加,从而使冠状动脉张力不断增加,管腔不断缩小,
进而促使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显示,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中,前降支病变、多支病变及复杂病变所占比例大,血管受损严重[4]。
在本研究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绞痛、合并感染、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冠心病未合并糖尿
病患者,血压及住院死亡率也明显高于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充分证明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危险性。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fpg、tg、ldl-c、ppg、hbalc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明显高于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充分证明了fpg、tg、ldl-c、ppg、hbalc等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是导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总之,探索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对于早发现、早治疗该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临床检查与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显著的临床特点,借助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准确判断,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
参考文献
[1]巫平兰,孙福成,何青,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8,13(1):10-13
[2]赵文淑,崔亮,魏好,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特点[j].中国心血管杂志,1997,7(4):153
[3]李亚霞.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分析[j].中国社
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8):238-238
[4]范卫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97例[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3):525-526。